宇宙的边疆
《宇宙的边疆》PPT课件语文教学

文本探究
2.请分析这篇解说词如何做到科学性、通俗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三是文学性。这篇解说词为了吸引观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和形象幽默的语言来解说科学宇宙的奥秘。如“本能告 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 虽然我们的凤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作无 谓的空想”这几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整个宇宙比作 “大海”,把探索宇宙比作“还乡”,把宇宙的奥秘比作“天 神”,来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愿望很迫切,尽管在探索宇宙中难 免会碰到困难和挫折,但却很有意义。
写作特点
④说明中运用拟人手法。
如“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 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形象、贴切,能够让读者更加 深刻地想象出这些星系的存在状态。再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 在向我们召唤”,用了“召唤”一词,贴切地表达出我们对宇宙 的向往之情,大海如同母亲一样在呼唤着她的子女去更加深入地 了解她。
③整个宇宙中的自然法则 都是一样的。
文本探究
10. 从全文看,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④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 必定有许多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散布 在整个宇宙空间中。
⑤宇宙有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人类去 探索。
写作特点
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文章按照空间顺序,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 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畏和 “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
文本探究
1.这篇解说词的思路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这样安排?
这样安排的原因: ①先介绍宇宙,再介绍星系、恒星、行星,符合宇宙演化的客观规 律; ②作为电视记录片的解说词,介绍先整体后局部,这样的顺序层次 分明,符合读者的认知习惯; ③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就是人 类的未来之路,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可以引发人们对宇宙的敬仰 和对地球的关爱,从而激发起人类探索宇宙的兴趣。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9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9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掌握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和教师点拨,练习运用抒情和议论的修辞方法,为解说词补充传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容。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抒情,了解作者所传递的思考(宇宙不但横无际涯、辽阔瑰丽,不但可以为人类所了解,而且,从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上说,人类的命运和宇宙息息相关,人类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可以追溯到宇宙及其起源),领会作者对人类好奇心、探索意识和质疑精神的肯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掌握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和教师点拨,练习运用抒情和议论的修辞方法,为解说词补充传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容。
【教学方法】点拨法、提问法、讲解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没有解说词的《动物世界》,再加上解说词,让学生体会解说词的重要性。
二、新课学习第一步: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希望学生可以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写好解说词的要点。
1.设置情境——假如要为宣传本校的纪录片配解说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思考解说词的特点。
问:你认为写好一篇解说词的关键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解说词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解说词要有明晰合理的解说顺序。
②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
③解说要对解说对象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扩展。
2.说明顺序是一篇解说词解说效果的关键因素,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__的解说顺序。
(教师做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解说顺序——空间顺序,由远到近。
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第二步: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希望学生可以领会作者传递给我们的思考。
宇宙的边疆

文章结构解读
题记:用名人名言提示主旨.
宇 宙 的 边 疆
一.解说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以及宇宙的广 阔. 1-6段 二.解说星系的组成.
7-11段
三.解说恒星的性质.数量.及其行星中生命存 在的可能性. 12-14段 四.解说彗核.太阳系及其行星.
15-16段
五.以美丽的地球及人类的知识与探索作结.
17-18段
① 处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 ⑦ 处与⑥ 处对调,或⑥ 处与⑤ 处对调。 ⑩ 处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
(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因为解说词是 对形象画面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的。 (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 忠实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围绕实物、形象这一 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绝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解说对象。 (3)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 实物进行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一样,解说词 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具有文学伤口的一些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 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卡尔· 萨根
作者简介
• 卡尔· 萨根,美国人,被称 为”大众天文学家”和” 公众科学家”.他主持过 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 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作 品有《伊甸园的飞龙》 《宇宙》《布鲁卡的脑》 《数以十亿计的星球》 等,其中电视系列节目 《宇宙》在全世界取得 热烈反响.
《宇宙的边疆》课文赏析

《宇宙的边疆》课文赏析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科普性质的文章,主要讲述了宇宙的范围和边界。
文章用生动的语言、图像和实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对科学发现的介绍,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感受宇宙的广袤和神秘。
文章开头就用宇宙炜煌的景象和太空中的发现描绘了宇宙的辽阔和奇妙,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接着,文中通过地球、太阳系和银河系的介绍,将宇宙的范围逐渐拓展到了更广阔的空间。
文章中对太阳系和银河系的介绍,通过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和场景作为类比,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概念。
比如,文中将太阳系比喻为一个大约7米宽的大球,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了其规模之大。
而对于银河系,则通过比喻为一片星云,让读者领略到其逼真的美丽。
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使得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文章介绍了宇宙的边界和宇宙扩张的现象,让人们认识到宇宙的本质和演化的过程。
文中提到,宇宙的边界很难用定义的方式来描述,因为边界是一个不断扩张的物质和能量的界面。
而关于宇宙的扩张现象,则引入了物理学著名的“大爆炸”理论,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展示了宇宙的演化史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整篇文章以讲故事和引导思考为主线,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通过文字和图像的交互,文章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化繁为简,让读者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了宇宙的奥妙和无限可能。
文章还点出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足之处,表达了一种对未解之谜的高度敬畏之情,而这种敬畏正是科学的精神所在。
在尊重知识和探索未知的理念下,这篇文章让读者对宇宙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热情。
宇宙的边疆(最新4篇)

宇宙的边疆(最新4篇)宇宙的边疆-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教学难点】探讨标题的独特内涵。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1、导入:茫茫宇宙,充满奥秘。
仰望星空之时,会有许多遐思,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呢?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吗?提问请一两个学生说说依据,我们走进课文《宇宙的边疆》,看看被美国人称为科学代言人的卡尔萨根怎么说的,他相信有吗?(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文章的写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奥秘”。
)(板书)2、问题一:探索宇宙时,应该具有什么精神?勇于怀疑富于想象(板书)(设计意图:以两种精神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抓住文章的关键。
)3、问题二:文中的哪些段落体现着作者的怀疑和想象?我们回过头来会猛然发现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怀疑和想象,看来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确实需要这两种精神,难怪有人称卡尔萨根被为“怀疑论的马丁路德金”并且怀疑和想象的内容“外形有无差别”“社会形态是否一样”“智能生命”“文明现象”(板书)和我们儿时的好奇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我们还可以说“ 宇宙辽阔无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问题三:宇宙有边疆吗?宇宙有中心吗?讨论两分钟:一部分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另一部分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
还有一部分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疆”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疆也会随之变化。
5、问题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语言特色?这样的段落虽然并没有体现怀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们为怀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种知识的背景,或是怀疑和想象的结果。
人教版高二语文课文《宇宙的边疆》原文

人教版高二语文课文《宇宙的边疆》原文宇宙有没有边疆呢?在高二语文课文中会给同学们介绍,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语文课文《宇宙的边疆》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课文《宇宙的边疆》原文我索取荣誉的对象不应该是太空,而应该是我的灵魂。
假如我拥有一切,我就无所用心。
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
——布菜斯•始斯卡《感想录》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立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
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T.H.赫胥黎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
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己,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颤栗。
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
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
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
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宇宙神奥非凡,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
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
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海水是迷人的。
大海在向我们召唤。
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
《宇宙的边疆》

宇宙的边疆教学目标1.了解卡尔·萨根及其学术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2.把握文中介绍的宇宙知识,梳理逻辑顺序。
3.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体会严密的论辩逻辑。
4.辩证地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梳理知识和逻辑框架,辩证地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话题链接——科学探索一、字之源【字源演变】读shēn,其字形很像是一个洞穴,穴中有一只大手。
人手在穴中定有所求,好像在摸取什么。
“探”字本义是摸取,是一个形声字。
在甲骨文中,“探”字其实是其初文“罙”,在小篆文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探”字本义,古人又在左边加上了一只手的形状。
后来,“探”引申为探求、打探、探望、侦察等义。
“探”字用作名词,意为侦察人员,如探丁指的是军中的侦察兵。
【成语链接】寻幽探奇:探寻幽深奇异的景物。
语出宋·陆九渊《游龙虎山记》:“轻舟帆墙,啸歌相闻,聚如鱼鳞,列如雁行。
至其寻幽探奇,更泊互进,迭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后。
”探奥索隐:犹探赜索隐。
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
语出《云笈七签》卷一:“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见其终,探奥索隐,孰窥其宗?”很有哲理,道教认为宇宙的生成与演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这种过程表现为“不知其始”“不见其终”,使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周而复始。
探奇穷异:指游览奇异的山水景物。
语出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小生一时探奇穷异,实出无心,若是就了此亲,外人不晓得的,尽道小生是有所贪求而为此,反觉无颜。
”二、句之美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其八》结合诗人经历,可以看出,这里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
品读淘金要千遍万遍地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表现了诗人屡遭贬谪,坎坷备历,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怀旷达。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宇宙的边疆』是什么意思

『宇宙的边疆』是什么意思作者:张怡春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5年第12期学习正在进行当中。
师生正顺着作者卡尔·萨根的行文思路,饶有兴趣地学习着“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的有关知识。
突然,一向好动脑筋的提问大王李杰站了起来,大声地说:“老师,我就搞不懂了,课文题目既然是‘宇宙的边疆’,那么,课文内容为什么不是介绍这宇宙的‘边疆’,而是要介绍这‘宇宙’里面的东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素有李杰跟屁虫之称的李卓马上呼应:“对呀,文不对题!课文为什么要取个这样的题目呢?”我说:“老规矩,有惊喜大家分享,有问题大家解决。
分组讨论,看哪个组最先破解。
”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各个学习小组都想第一个解决李杰的提问。
很快,第四组范嘉倩站了起来,说:“我们组有了初步结论。
请大家看课文顺数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开头就说:‘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
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
’我们经过讨论,认为这两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宇宙的边疆’指的就是我们的地球。
”第一组刘亘站了起来,说:“你们组的看法很有道理,我们组还可以提供补充证据。
请大家看课文结尾的那个自然段。
在这个自然段里,作者说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到目前为止,只有我们的地球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作者接着说:‘必定有许多这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
’可见,这也说明了范嘉倩她们的结论是有道理的。
”“还不完整。
”第五组的夏伟员站了起来,“我们组认为,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 是个比喻,它其实有双层含义。
一是把我们所处的地球比作宇宙的边疆,这一点刚才第四组和第一组已讲了理由。
也就是说,宇宙是浩瀚无垠的,但研究必须要有一个起点,或者说要有一个立足点、出发点,那么,地球就是人类探索、研究宇宙的起点,人类从地球出发,不断向浩瀚的宇宙进发,不断探索,不断获取对宇宙的越来越多的、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的边疆》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与说明顺序
2、合作探究掌握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其中议论与抒情的作用
3、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的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人的胸怀到底有多么宽广呢?请让我们先来了解天空——宇宙的宽广。
今天我们学习卡尔•萨根的科普名篇《宇宙的边疆》大家来看这个题目《宇宙的边疆》,很明显,文章的对象是宇宙,那么老师请问一下大家,宇宙有没有边疆?带着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从文中让我们来找出答案。
2、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本文的作者是卡尔•
萨根,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
被称为“公众天文科学家”。
他引导了美国几代年轻人,探索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
他解说的电视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
同名科普书籍《宇宙》与电视片《宇宙》配套,八十多个国家出版,是历史上英语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
主要作品还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而本文正是作者对《宇宙》的解说词。
那什么是解说词呢?
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一定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
经常出现在运动会、晚会等场合。
2)速读全文,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并思考文章的说明顺序
宇宙(1-6)——星系(星系群、子星系)(7-9)——恒星(12-14)——太阳系(15-16)——地球(17、18)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
星系星系(7-9)离地球80亿光年本星系群(10)离地球200亿万光年银河系(11)离地球4万光年太阳系彗核离地球1光年由远到近
3)下面大家思考一下文章为什么运用这样的说明顺序?
1、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2、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符合宇宙演化规律。
3、其次大家都知道,这是电视解说词,解说随着摄影镜头缓缓推进,
解说与画面同步协调,表述清晰。
跳出宇宙之外,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4)那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议论与抒情的句子。
通过这些句子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对宇宙的认识: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
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作者对人类的认识: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议论与抒情句子的作用:
1.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和宇宙,以及人类探索宇宙意义的认识。
2.可以更好的感染观众,激发观众对宇宙的兴趣。
5)通过通篇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解说词三大特点是什么?
明确的对象、清晰的顺序、优美的语言
6)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咱上课之前提出的问题,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疆?
有,是暂时的;人们每探索一步,边疆就扩大一步;
没有,是扩张的;随着人类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扩张
所以面对未知的宇宙,主动权在人类手中。
人类是勇敢、光荣的,我们以我们渺小的身躯,学习科学精神,探索广阔的宇宙的未来…4.布置作业:最后,老师布置一个作业来结束今天的课程,学习《宇宙的边疆》这篇解说词,大家来为我们的校园仓颉中学写一篇解说词,同时注意解说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