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2“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历经唐五代的蕴积,词发展到北宋前期,一方面创作日趋成熟,并使其自身日益成为文坛的一种主要抒情创作形式;一方面受唐五代词的影响,在风格和内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愁和离情别恨为主旨,形成了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令词和以柳永为代表的慢词相继风靡天下的局面。
宋初词人大都高官厚禄,生活舒适,没有唐末五代文人的家国濒临困境之压抑和绝望。
所以,宋初的词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派、平缓舒徐的节奏、雅致文丽的语言。
晏殊之高远、欧阳修之疏俊,皆为后辈雅词作家所景仰和承继。
而继晏、欧令词而起的柳永慢词,在内容上以羁旅行役、离情别绪为主要题材,在形式上善铺叙,能点染,有层次,有波澜,进一步丰富了宋词的体制,开拓了宋词的内容范围和表现领域。
与柳永齐名的张先,更是以“韵高”为胜。
这种小令、慢词并驾齐驱、双峰并峙的局面和以“韵高”为上的艺术品格和追求,既丰富了北宋前期词坛,又为“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专题选了六首代表性词作,充分体现了宋初词风“格高韵远”的特点。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写的是古代闺阁中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片段。
作者用写生的笔法,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仕女图,景色鲜明,人物生动,充满着青春的欢乐气息。
《踏莎行(候馆梅残)》写的是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
上片写男性行人途中所见所感,下片写旅人想象中的女性居者对他的怀念。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细腻地描写了封建社会上层的一个深闺思妇的愁苦心情,它以曲折深远的意境与摇曳荡漾的情思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苏幕遮(碧云天)》上片写景,表现了秋天寥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特点。
下片写羁旅愁思,悲伤感人,全词过渡自然,衔接紧严,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上片写人之愁闷无聊,由午及晚;下片则写晚景,转承自然得体。
这首词是作者临老伤春之作,与词中常见的少男少女的伤春不同,其中包含了作者在那种黑暗时代被迫无所作为的愤惋。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一首写别情的词,上片以空阔、苍凉之景,有力地烘托了出行人漂泊流离的困苦与孤独;下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更为深切地抒发了思归之情。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1Word版含答案

浣溪沙 (其二)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内容赏析】上片写景。
早春,溪边兰草初发,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但是潇潇的暮雨,哀怨的布谷鸟啼,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隐隐折射出词人的处境。
下片抒情。
脱去了上片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振起一笔,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
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
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易老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 (1082) 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 ( 今湖北黄冈 ) 团练副使。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破阵子 ( 燕子来时新社) 》[识作者 ]导宋词之先路——晏殊晏殊 (991 - 1055) ,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 ( 今属江西 ) 人,著名词人。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五十三岁时,官居宰相位。
第二年罢相,被贬为工部尚书,后升任兵部尚书。
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擅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求“西昆体”,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淡雅,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
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
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
[ 巧识文]此词通过古代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描绘了一幅农村劳动妇女生活的风俗画,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第 1 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 苏教版选修1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古代闺阁中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片段。
词人用写生的妙笔,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仕女图,而美丽的春光则是它的背景。
景色是那么鲜明,人物是那么生动,全篇充满着青春欢乐气息。
这在古代描写妇女生活的作品中是不多的。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们都是受压迫的,就是上层社会中的妇女也不例外,因而她们的苦难是特别深重的。
许多作品反映了她们悲惨的遭遇和坚决的反抗,也就显示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于美好理想的向往。
而少女们又是特别富有乐观精神的,尽管在重重压迫和束缚之下,其青春活力也不会完全被封建礼教势力所窒息。
这首词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词以上片写景,下片写人。
它以一联对句开头,写景而兼点明季节。
用燕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两个节日。
社日是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是在春分前后的戊日。
古代上层妇女是不劳动的,但平常也要做针线活,从事游玩。
所以张籍的《吴楚歌词》说:“今朝社日停针线。
”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是古代上坟祭祖的日子,也是妇女们可以出门踏青挑菜的日子。
从春社到清明,都是春光最好的时候。
词人将人物安排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就已经使读者感到春气的融和与春景的绚烂,仿佛置身于暖洋洋的春光中,看到燕子飞翔、梨花飘落一样了。
如果我们对古代上层妇女在封建礼教压迫之下深闭幽闺的生活有所了解,体会她们乍从闺阁走向园林、走向大自然的怀抱时,对于春天的美好和新鲜的感觉,以及得到暂时的精神解放后轻松愉快的心情,那么我们就能够分享词中少女们的欢乐了。
《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时,不也是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样充满惊喜的口吻开始么?三、四两句仍用对偶,描绘出一个极其幽静的园子来。
园中有个小小池塘,池边疏疏落落地点缀着那么几点青苔。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案苏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北宋词的基本概念。北宋词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北宋词作。这些词作展示了北宋词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作的背景及特点和赏析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授《北宋词赏识》这节课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诗词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课堂管理方面,需要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词作情感的把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作中所蕴含的情感,如忧伤、喜悦、豪迈等,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3)文学鉴赏方法:教授学生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词作的语言、形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独立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词作背景与文化:帮助学生了解北宋词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北宋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精品教案_0

八声甘州教案教学目标:一、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二、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方法教学重点:一、感受形象,领会意境二、在朗读中体味词情,赏析作品语言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想佳人”一句?教法和学法:赏读感悟意境,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宋代的科举考试中,有位考生两次都没中,于是他悲观丧气的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可巧的是,他第三次考中了,皇上便说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真的把他的名字给消除了。
后来这位词人流落民间,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词——《八声甘州》,这位词人就是——柳永。
一、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
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51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柳永《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是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歌妓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著有《乐章集》。
柳永的父亲(柳宜)、叔叔(柳宣)、哥哥(三接、三复)、儿子(柳涚)、侄子(刘淇)都是进士。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精品备课参考

【学案导学设计】2018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专题整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婉约词婉约,宋词中与豪放相对的一个流派,因明人张纟廷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一词的含义:婉,委婉柔丽也;约,精练清简也。
其代表人物是秦观、柳永、李清照等。
还有欧阳修、晏殊、晏幾道、贺铸、周邦彦等词人。
无论是作者队伍、作品数量还是作品的影响力,婉约词派是词史的主流。
婉约词派继承晚唐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的传统,词作多取材于男女恋情、离情别绪,在艺术上多讲求含蓄蕴藉,严守音律;风格婉约绮丽,语言精丽而清新。
如柳永的词,不外乎羁旅行役、男欢女爱、离愁别绪、浅斟低唱。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婉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弇州山人词评》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就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唐宋时期的两大诗文流派,其中婉约派以李清照为首,与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形成鲜明对比。
在鉴赏古诗词时,说“婉约”,已不再局限于宋词中的“婉约派”,也可指具有“婉约”风格的诗和曲等。
古诗中的“炼字”一、理论讲解本专题诗歌中《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其中的炼字艺术十分典型,它属于高考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考点范畴。
下面我们就这种炼字艺术作较为详细的讲解。
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一)炼数量词“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二)炼形容词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二联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
“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精品教案_0

“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
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这句话表也感伤自己青春易逝,容颜不再)
于是她感到无奈只好把情感寄托在和她同命相连的的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句包含了无限的伤春之感。
晏欧词也有所开拓创新。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由传统的红粉佳人写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脂粉气淡了几分,给词坛带来自然清新的气息。如欧阳修《踏莎行》里男性开始悄悄成为主体。
这就体现出本课课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中的“格高韵远”,初步显示出不同于唐五代艳词的特点。
二、预习思考自主学习
蝶恋花
教学目标: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总体把握:
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从时间、地点、人物方面引导学生回答】
此词写暮春闺怨,是闺怨词。
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3.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
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2、艺术形式:
对仗:《破阵子》三组工整的对偶句,《踏莎行》两组精巧的对偶句,还有句中的对偶,如“草熏风暖”“雨横风狂”等,加上散句,既具有对称和谐之美,也具有袅娜多姿之态。
【词人又将镜头摇向了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是一重,这一个“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
【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深闺独处图,意境孤寂凄冷,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独处的怨恨之情寄寓居处的幽深之中。着一“怨”字。】
【女主人公孤寂凄苦的原因何在呢?】“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doc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学习目标1. 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2. 北宋早期婉约词的特点及评价二、学习过程设计导语: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自序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词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唐代,繁盛于宋代,北宋初期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代表的婉约词,有何特点,应作何评价呢?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探讨北宋初期的晏欧词。
请打开课本。
(一)阅读鉴赏晏殊《破阵子”春景》齐读:《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清明前为何选写梨花、清明后为何选写柳花?春社在春分前后,据花信(花期)风,五日一信,春分依次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依次为桐花、麦花、柳花。
作者力图很准确地写出时令的特征。
“三四点”“一两声”是实写还是虚写?看似实写,实为虚写。
意在表现环境的幽静。
“巧笑”的句式有什么特点?“巧笑东邻女伴”是倒装句,调整以后为“东邻女伴巧笑”,东邻女伴笑得真好看呀。
这是填词适应格律要求的需要。
下阕省略了那些内容?下阕省略了两点内容:一是采桑女对话内容,“西邻女问东邻女:你为什么笑得如此开心?东邻女回答说”。
二是采桑女斗草的过程描写。
文笔简洁,手法巧妙。
笑何以从“双脸”生?“巧笑”的是东邻女,“斗草赢”的也是东邻女,所以,理当东邻女笑“笑从双脸生”。
“双脸”的理解确实是问题。
“睑,这个字《说文》里未收,见于《集韵》《广韵》,“脸” 即颊,“双脸”即双颊,“脸”也可解释为睑,双脸即双眼。
笑从双眼生,表现东邻女确实发自内心地笑了。
也可以将前句看作东邻女与西邻女之间的对话,这样, 就解释为两个少女的笑。
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与作者有什么关系?这首词是三首词里唯一一首有题目的词,题目概括了全词的主要内容。
上下两阕扣题展开。
上阕写自然景色,描写轻盈飞翔的春燕,缓缓飘落的梨花,星星点点的青苔,绿叶深处的莺啼,飘飘忽忽的柳絮,景物里透出细、小、轻、缓的心理感受,写出有名的“闲适宰相”的闲雅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结束了长期的纷乱,使得经济很快发展起来,尤其是工商业发展很快,城市普遍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词的创作和发展,适应城市文化生活的需要。
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于是词成为宋朝文学的主流形式。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其前期的词在风格和内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令、中调为多。
以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的词人,开创了一代词风。
他们所创作的作品虽然从内容、形式、风格来看,仍不外乎樽前花下的应酬之作,风度雍容典雅,似乎没有脱离南唐花间词的窠臼,但总体趋向已经从男欢女爱转为感慨人生,由艳情转为抒怀。
其气象高华而感情深沉,各具个性,“士大夫之词”的格调成熟了。
晏殊的词温润秀洁,理深旨远;欧阳修的词雅俗并存,和婉细切。
晏、欧令词风靡天下的同时,慢词也逐渐发展兴盛起来。
柳永的慢词,以羁旅行役、离情别绪为主要题材,善铺叙,能点染,有层次,有波澜。
也是直到此时,宋词才完全摆脱了五代词风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先与柳永齐名,以“韵高”为胜。
小令、慢词的双峰并峙,丰富了北宋前期的词坛。
本专题选了六首代表性词作,充分体现了宋初词风“格高韵远”的特点。
《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写的是古代闺阁少女春天生活的一个片段,景色鲜明,人物生动,充满青春的欢乐气息;《踏莎行》(候馆梅残)写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细腻描写了封建社会上层的一个深闺思妇的愁苦之情;《苏幕遮·怀旧》(碧云天)描写了秋天寥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特点,表达了羁旅的愁思;《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是作者的伤春之作,表达了作者在黑暗时代无所作为的愤惋;《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融写景抒情于一体,通过描写羁旅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学生用书P58]1.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婉转柔美之风。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婉约派四大旗:号“闺语”,李清照;号“别恨”,晏殊;号“情长”,柳永;号“愁宗”,李煜。
2.古代诗歌中的典型人物形象(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诗人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的情感并不是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能推己及人,彰显的是他的忧国忧民的性格,塑造的是一个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塑造了一个归隐田园的诗人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诗人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这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表达了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进而凸显了他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爱国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塑造了一个看重友情、为离别而忧伤的人物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侵略的形象如杨炯的《从军行》塑造了一个充满血性、反抗外敌入侵、渴望建功边塞的爱国知识分子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深情绵邈,柔情似水,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刻骨思念,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诗人形象。
(9)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体现在字里行间,塑造了一个爱民惜才的诗人形象。
一、字音飞絮.(xù) 踏莎.行(suō) 草薰.(xūn) 征辔.(pèi) 危阑.(lán) 雨横.风狂(hèn ɡ) 黯.乡魂(àn) 旅思.(sì) 空记省.(xǐnɡ) 苒.苒(rǎn) 渺邈.(miǎo) 颙.望(yón ɡ) 争.知我(zhēnɡ) 恁.(nèn) 二、通假字元.是今朝斗草赢 “元”同“原”,原来 三、一词多义(1)赢⎩⎪⎨⎪⎧①元是今朝斗草赢. 动词,取胜②赢.得仓皇北顾 动词,取,获(2)残⎩⎪⎨⎪⎧①候馆梅残. 动词,残败②奸臣在朝,国之残.也 名词,祸害③了却残.生 形容词,剩余的 (3)危⎩⎪⎨⎪⎧①楼高莫近危.阑倚 形容词,高②居安思危. 名词,危险③正襟危.坐 副词,端正地 (4)横⎩⎪⎨⎪⎧①雨横.风狂三月暮 形容词,放纵,凶暴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动词,横放着③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形容词,广阔,宽阔 (5)征⎩⎪⎨⎪⎧①草薰风暖摇征.辔 动词,远行②挟天子以征.四方 动词,征讨,征伐③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动词,征收 (6)渐⎩⎪⎨⎪⎧①渐.霜风凄惨 副词,旋,又②离愁渐.远渐无穷 副词,渐渐,逐渐③防微杜渐.名词,事情的开端 (7)归⎩⎪⎨⎪⎧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形容词,返回的②吾妻来归. 名词,女子出嫁③而皆背晋以归.梁 动词,归附,归顺 (8)当⎩⎪⎨⎪⎧①残照当.楼 动词,对着,映着②有大石当.中流 动词,在,处在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动词,执掌,主持 四、词类活用无语东.流 名词作状语,向东 五、古今异义①采桑径里逢迎..古义:相遇。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②往事后期....空记省 往事古义:以往的欢情。
今义:过去的事情。
后期古义:以后的期约。
今义:某一时期的后一阶段。
③渐.霜风凄惨..渐古义:旋,又。
今义:逐渐。
凄惨古义:寒冷逼人。
今义:凄凉悲惨。
六、特殊句式帘幕无重数定语后置句,应为“无数重”七、名句默写①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③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④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⑤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⑥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碧云天)]⑦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碧云天)]⑧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⑨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学生用书P60]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1.知作者生平经历: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谥号元献。
晏殊一生富贵优游,他写作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词作内容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少有羁旅愁苦之词。
成就影响:晏殊是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
其词雍容华贵,妙语天成,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
著有《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等。
2.探背景社日是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是在春分前后的戊日。
古代上层妇女是不劳动的,但平常也要做些针线活。
每逢社日,就可以放下针线活,出去游玩。
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是古代上坟祭祖的日子,也是妇女可以出门踏青游玩的日子。
从春社到清明,都是春光最好的时候。
作者晏殊在此时春游郊外,看到美丽的春景,有感于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燕子在春社之日飞来,梨花落后刚好是清明时节。
池上碧苔三四点,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林叶下传来黄鹂的啾啭悦耳的叫声。
白昼变长,柳絮飘飞。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在采桑的路上遇到了有着美好笑容的东邻女伴。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怪不得昨夜做了个好梦,原来是今天斗草得胜的预兆啊。
笑从双脸生。
不由得脸上生出笑容。
[文意概括]这首词通过描写清明节的一个小生活片段,展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民俗画。
反映了少女的天真与活力。
1.开头两句首先交代了时间(清明时节),又为我们展现了燕子、梨花这两个意象,这两句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答:[明确]开头这两个对称的句子不仅点出了季节的特征,还为下面人物的出场和斗草做了铺垫,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
2.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的写景之妙。
答:[明确]“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
“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色绘声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3.下阕是怎样描写少女的天真活泼和欢快心情的?答:[明确]下阕用白描的手法,写少女天真烂漫的“巧笑”,采桑路上的“逢迎”,斗草游戏的欢快,春梦无痕的喜悦,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反映出少女身上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踏莎行(候馆梅残)1.知作者生平经历: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为夷陵县令。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至滁州。
官至参知政事。
谥文忠。
成就影响:欧阳修在宋初的词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他创作了很多词,内容大都与“花间”相近,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
欧阳修的词偏重抒情,写得婉曲缠绵,情深语近,含蓄蕴藉,感情亦非常深挚。
2.析注释由课文注释②“候馆”、注释③“摇征辔”等信息,可以推断本词主要抒写离情,为送别怀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