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专题教案全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 苏教版选修1

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 苏教版选修1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古代闺阁中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片段。

词人用写生的妙笔,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仕女图,而美丽的春光则是它的背景。

景色是那么鲜明,人物是那么生动,全篇充满着青春欢乐气息。

这在古代描写妇女生活的作品中是不多的。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们都是受压迫的,就是上层社会中的妇女也不例外,因而她们的苦难是特别深重的。

许多作品反映了她们悲惨的遭遇和坚决的反抗,也就显示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于美好理想的向往。

而少女们又是特别富有乐观精神的,尽管在重重压迫和束缚之下,其青春活力也不会完全被封建礼教势力所窒息。

这首词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词以上片写景,下片写人。

它以一联对句开头,写景而兼点明季节。

用燕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两个节日。

社日是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是在春分前后的戊日。

古代上层妇女是不劳动的,但平常也要做针线活,从事游玩。

所以张籍的《吴楚歌词》说:“今朝社日停针线。

”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是古代上坟祭祖的日子,也是妇女们可以出门踏青挑菜的日子。

从春社到清明,都是春光最好的时候。

词人将人物安排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就已经使读者感到春气的融和与春景的绚烂,仿佛置身于暖洋洋的春光中,看到燕子飞翔、梨花飘落一样了。

如果我们对古代上层妇女在封建礼教压迫之下深闭幽闺的生活有所了解,体会她们乍从闺阁走向园林、走向大自然的怀抱时,对于春天的美好和新鲜的感觉,以及得到暂时的精神解放后轻松愉快的心情,那么我们就能够分享词中少女们的欢乐了。

《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时,不也是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样充满惊喜的口吻开始么?三、四两句仍用对偶,描绘出一个极其幽静的园子来。

园中有个小小池塘,池边疏疏落落地点缀着那么几点青苔。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案苏教版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案苏教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北宋词的基本概念。北宋词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北宋词作。这些词作展示了北宋词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作的背景及特点和赏析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授《北宋词赏识》这节课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诗词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课堂管理方面,需要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词作情感的把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作中所蕴含的情感,如忧伤、喜悦、豪迈等,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3)文学鉴赏方法:教授学生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词作的语言、形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独立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词作背景与文化:帮助学生了解北宋词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北宋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高二语文格离韵远的北宋词一 教案 苏教版

高二语文格离韵远的北宋词一 教案 苏教版

高二语文格离韵远的北宋词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3、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像,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

4、背诵“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碧云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四首词二、教学重点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2、学习并理解“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和“踏莎行〞三首词3、了解相关作家4、背诵“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过程1、检查作业2、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设计问题如下:〔1〕读P60,划出表示北宋前期詞的特点的词句。

学生读并回答后教师根据情况处理:沿袭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中调为多。

〔2〕请说出北宋前期几个著名的词人及其词作特点。

〔略〕3、导学作者:请一生读注(1),让其余学生划出最重要的信息点。

4、导学词牌和题目:设计问题如下〔1〕本词的题目是什么?题目上面又是什么?〔2〕你能说说词牌和题目的作用吗?〔“语文基础知识手册〞P307〕5、感知作品:〔1〕让一生读作品,余生听辨音,看有无读错的字,并及时纠正。

6、导学上片。

设计问题如下:〔1〕自读上片,找出表时间的词。

〔2〕诗词的语言因为格律的要求有省略、有倒序,即有跳跃性,理解时需调整语序,例如注〔2〕,请你仿此句将以下几句用现代汉语说出其大意。

〔3〕请划出本片中出现的重点意象。

这么多的意象组成了一个含有作者主观感受的画面即意境,请你用5分钟的时间写出这一意境〔描写出这一画面〕〔4〕默写上片。

关于问题〔1〕:生答后师视情况明确并解释:“新社〞和“清明〞关于问题〔2〕〔3〕:学生只要说出包括“燕子、梨花、碧苔、黃鹂和飞絮〞等主要意象,并语言通顺连贯即可〔大意为“春暧花开,春光融融,春光明媚,燕语莺声,春天的美好和新鲜〞等即可〕。

2021年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一)(I)苏教版选修1

2021年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一)(I)苏教版选修1

2021年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一)(I)苏教版选修1教学要点:1、了解欧阳修其人。

2、学习并背诵“候馆梅残”、“庭院深深深几许”。

教学过程:一、检查练习二、简介作者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金石刻一千卷,《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生平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

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

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谥文忠。

三、阅读鉴赏欧阳修《踏莎行》1、齐读:欧阳修《踏莎行》。

2、选写残梅、细柳有什么作用?①选写残梅细柳有交代时令、描写路上所见景色的作用。

②“残梅”暗用《荆州记》的典故:“陆觊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因赠以诗: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

”而眼前梅已残,无法寄赠家人;“细柳”也暗用折柳送别的典故,想到家人送别情景。

表明行人思念家人的意思。

3、“草熏风暖”有什么表达作用?“摇征辔”的“摇”好在何处?“草熏风暖”是描写春色秾丽,以乐景写哀愁,在大好春光里离家远行,更觉悲伤。

“摇”形象写出行人不忍速行,时时勒紧缰绳,眷顾美好景色的情态。

4、“离愁渐远”怎么会“渐无穷”?常理离愁越远越淡,然而这里离愁越远越多,原因是离家,离思念自己的女子越远。

生动形象地表现行人的悲伤之情。

5、“春水”的比喻好在何处?“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

“离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为比喻作了两层铺垫,很是自然。

6、叠词的效果起强调作用,强调是指全部的、所有的、满满的柔情、思念以及哀怨。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精品备课参考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精品备课参考

【学案导学设计】2018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专题整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婉约词婉约,宋词中与豪放相对的一个流派,因明人张纟廷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一词的含义:婉,委婉柔丽也;约,精练清简也。

其代表人物是秦观、柳永、李清照等。

还有欧阳修、晏殊、晏幾道、贺铸、周邦彦等词人。

无论是作者队伍、作品数量还是作品的影响力,婉约词派是词史的主流。

婉约词派继承晚唐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的传统,词作多取材于男女恋情、离情别绪,在艺术上多讲求含蓄蕴藉,严守音律;风格婉约绮丽,语言精丽而清新。

如柳永的词,不外乎羁旅行役、男欢女爱、离愁别绪、浅斟低唱。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婉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弇州山人词评》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就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唐宋时期的两大诗文流派,其中婉约派以李清照为首,与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形成鲜明对比。

在鉴赏古诗词时,说“婉约”,已不再局限于宋词中的“婉约派”,也可指具有“婉约”风格的诗和曲等。

古诗中的“炼字”一、理论讲解本专题诗歌中《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其中的炼字艺术十分典型,它属于高考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考点范畴。

下面我们就这种炼字艺术作较为详细的讲解。

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一)炼数量词“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二)炼形容词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二联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

“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

高二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 苏教版

高二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 苏教版

高二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某某省盱眙中学 X立江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北宋后期词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

2.能对诗歌中的名句进行鉴赏。

3.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北宋后期是填词的艺术技巧,日益成熟的时代,在这一阶段,北宋诗坛已经是名家迭出,名篇荟萃,尤其是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使填词创作达到了宋词的高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来领略北宋后期词的格高韵远。

二.鉴赏《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1.学生齐读。

2.简介作者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抚州某某(今某某抚州)人。

晏殊第七子,能文善词,与其父齐名。

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以小令见长,工于言情,语言清新,曲折轻婉。

晚年家境中落,其词多感伤情调。

有《小山词》。

3.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词的内容。

[注]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

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

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蘋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

当初想见时的明月如今犹在,它曾照着象彩云一样的小蘋回归。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

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

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

4.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

词人选取了哪些景?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明确:楼台高锁,门帘低垂,百花落尽,独自凝立,细雨霏霏,燕子双飞。

宿酒方醒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苏教版教案设计)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苏教版教案设计)

04
北宋词的影响与评价北宋词对后来自的影响开启词的创作范式
北宋词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范式,如小令、慢词等,为后来 的词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推动词的发展
北宋词的创作手法和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词的发展 和演变。
拓展题材和情感表达
北宋词在题材和情感表达方面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为后来的词人 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结构特色
讲解词的篇章结构、韵律节奏和意境 营造,帮助学生理解词的艺术魅力。
结合历史与文学进行讲解
历史与文学的关联
阐述北宋时期的历史事件、文化思潮和文学流派,以及它们 对词创作的影响。
比较分析
选取不同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各词人 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差异。
THANK YOU
北宋词在现代的传播与接受
传播途径
现代传播媒介如书籍、网络等为 北宋词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使更 多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一文学瑰宝

接受群体
现代人对北宋词的接受程度较高, 尤其在文学爱好者和专业研究者中 ,北宋词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
传播效果
通过现代传播媒介的推广和普及, 北宋词的影响力得以扩大,有助于 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形式。
结构严谨
北宋词的结构严谨,词牌 、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的 规定,要求词人在规定的 框架内进行创作。
北宋词的社会背景
经济繁荣
社会矛盾
北宋时期,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为 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随着土地兼并加剧,农民生活困苦,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这种社会现实在 词中也有所反映。
文化交流
北宋与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进 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文 化的融合。
总结词:此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思 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教案

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教案
②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 碧蓝的天空, 枯黄的落叶, 绵长的水波, 苍茫的远山, 西下的夕阳等,
③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 境界开阔。
④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澈剔透、色彩绚丽而又广阔无际的秋色图, 烘托作者的伤感之情。
【提问2】这种“思乡和羁旅”之愁, 作者是想如何排遣的?
①“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寄希望于“好梦”( 梦中好景及现实虚空形成强烈对比, 带给作者更大的心理落差, 惆怅之情倍增)
二、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范仲淹, 字希文。和包拯同朝, 为北宋名臣, 政治家, 文学家, 吴县(今属江苏)人, 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 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 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 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 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 以龙图阁直学士及夏竦经略陕西, 号令严明, 夏人不敢犯, 羌人称为龙图老子, 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从「斜阳」到「明月」 , 显示时间推移, 可见凝望已久, 离愁深重。
从「斜阳」到「明月」 ,显示时间推移,可见凝望已久,离愁深重。
二读诗歌, 评品赏析
【鉴赏1】“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运用了哪些特殊的艺术手法?
虚实结合手法:“山映斜阳天接水”写远观的实景, 而“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是虚景, 即想象之景, 实虚结合, 将读者的情思引向更加渺远的故乡, 使思乡之情得以深化。
单元
选修(一)唐诗宋词——“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课题
《苏幕遮》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能够展开联想, 驱驰想像, 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
3.一步了解范仲淹词风, 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北宋早期婉约词的特点及评价,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学习《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和《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并背诵。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诗词,从语言方面品评两首词的妙处。

学习难点:诗词鉴赏的切入点的选择;领会词人在诗词中抒发的委婉的感情。

一:课前准备:作者简介: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谥元献。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

文风平易流畅,纡徐婉曲,富于情韵,对当时的浮艳诗风也有所革新。

同时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

欧阳修善论诗,他的《六一诗话》开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形式,对后来的词话产生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与晏殊齐名。

其词主要内容与晏殊相仿,多写恋情相思、酣哥醉舞、惜春赏花之类,但雅俗并存、和婉细切。

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家之一,有《六一词》传世。

二:课堂活动(一)、阅读鉴赏晏殊《破阵子春景》感知全词1.自读上片,找出表时间的词。

明确:“新社”和“清明”2.请划出本片中出现的重点意象。

这么多的意象组成了一个含有作者主观感受的画面即意境,请你用5分钟的时间写出这一意境(描写出这一画面)明确:学生只要说出包括“燕子、梨花、碧苔、黃鹂和飞絮”等主要意象,并语言通顺连贯即可(大意为“春暧花开,春光融融,春光明媚,燕语莺声,春天的美好和新鲜”等即可)。

3.清明前为何选写梨花、清明后为何选写柳花?明确:春社在春分前后,据花信(花期)风,五日一信,春分依次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依次为桐花、麦花、柳花。

作者力图很准确地写出时令的特征。

4.“三四点”“一两声”是实写还是虚写?明确:看似实写,实为虚写。

意在表现环境的幽静。

5.“巧笑”的句式有什么特点?明确:“巧笑东邻女伴”是倒装句,调整以后为“东邻女伴巧笑”,东邻女伴笑得真好看呀。

这是填词适应格律要求的需要。

6.下阕省略了那些内容?明确:下阕省略了两点内容:一是采桑女对话内容,“西邻女问东邻女:你为什么笑得如此开心?东邻女回答说”。

二是采桑女斗草的过程描写。

文笔简洁,手法巧妙。

7.笑何以从“双脸”生?明确:“巧笑”的是东邻女,“斗草赢”的也是东邻女,所以,理当东邻女笑“笑从双脸生”。

“双脸”的理解确实是问题。

“脸”这个字《说文》里未收,见于《集韵》《广韵》,“脸”即颊,“双脸”即双颊,“脸”也可解释为睑,双脸即双眼。

笑从双眼生,表现东邻女确实发自内心地笑了。

也可以将前句看作东邻女与西邻女之间的对话,这样,就解释为两个少女的笑。

8.这个女子是什么样的?明确:自然天真、纯洁无瑕、活泼聪明而调皮。

小结:上下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与作者有什么关系?这首词是三首词里唯一一首有题目的词,题目概括了全词的主要内容。

上下两阕扣题展开。

上阕写自然景色,描写轻盈飞翔的春燕,缓缓飘落的梨花,星星点点的青苔,绿叶深处的莺啼,飘飘忽忽的柳絮,景物里透出细、小、轻、缓的心理感受,写出有名的“闲适宰相”的闲雅情趣。

下阕写采桑少女,描述充满青春气息的乡间少女游玩嬉戏的场景,表现久居高位的作者偶尔流露的人的天性真情。

自然景色是青春少女的背景,青春少女增添自然春色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通过描写美好的春景,表现作者对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阅读鉴赏欧阳修《蝶恋花》感知全词1.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李清照为何酷爱这句?明确: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有人说本词上片的特点是“景深”,你能说说它是如何写“深”的吗?明确:一是堆雾的层层杨柳,二是无重数的帘幕,三是站于高楼也不能望见外面(章台路)。

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3.“游冶处”与“章台路”之间有关系吗?明确:“游冶处”就是“章台路”。

这句有倒装,应为:楼高,不见玉勒雕鞍游冶处――章台路。

4.下片的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意思?“春”字如何理解?明确:写的是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青春芳年。

“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

5.结句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明确:王国维《人间词话》里将情景交融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触景生情就是无我之境,把自己激动的心情加到客观的景物里去,缘情造景,这就是有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中“泪眼”表明词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经非常激动,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到“乱红”之上,这应该是借景抒情。

6.清代人张惠言《词选》认为这首词是一首政治诗,有道理吗?明确:清代人张惠言认为,“庭院深深”就是说王宫已经非常深远,不易进入;“楼高不见”是说君王又不觉悟;“乱红飞去”喻大臣被贬逐,即北宋韩琦、范仲淹被贬。

王国维认为张惠言是穿凿附会,在《人间词话》里说:“固哉,皋文(张惠言字)之为词也!”认为本词只是兴到之作,没有寓意,就是写豪门大户的弃妇之怨。

小结:就时代论文王国维批评张惠言主要依据北宋早期词的特点和风格,北宋,柳永才开始写市民生活、苏轼才完成了词由主要写儿女艳情转向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的转变。

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作,题材相当狭窄,主要写艳情,以娱乐抒情见长,少有寄托,同时代的范仲淹写了少量边塞词,欧阳修还嘲笑他为“穷塞主之词”,王国维甚至称北宋早期词为“倡优也”,所以《蝶恋花》不可能是政治诗,这是时代限定的。

内容基本承袭唐五代艳词,艺术手法高超,意境深远,体现北宋词“格高韵远”的发展创新。

(三)、讨论1.齐读这两首词这两首词都写春景,它们有何异同?明确:都写到落花:《破阵子》纯粹交代时令,描绘春色;《蝶恋花》主要借落花抒发怨妇之情。

手法不同:《破阵子》是正衬,《蝶恋花》是借景抒情。

2.何谓“晏欧词派”?明确:所谓“晏欧词派”指的是仁宗朝出现的一批词人,他们以宰辅大臣晏殊欧阳修为代表,词作的内容侧重于表现士大夫阶层雍容典雅的生活,自得闲适、流连光景、感伤时序的情怀;情调温婉端丽,辞采含蓄清隽、气度闲雅;言情缠绵而不儇薄,达意明白而不直露;体制短小,多为小令,基本上是晚唐五代词风的承续,而致意于提高令词的品位,尤着重于句法的变化。

(四)、探究北宋早期婉约词词的特点,评价其在词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影响1.内容同学们在预习时比较集中地问到两首词的作者与词中抒情主体的关系,明明是男子,却以女性主体出现。

两首词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

作者尽量淡出抒情主体的角色,这是当时的词风所决定的。

以词为“诗余”,走的是五代、南唐词人艳词的老路,在题材上仍以传统的红粉佳人为主,明显受到唐五代“诗庄词媚”思维定式的影响。

北宋早期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

北宋早期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晏欧词也有所开拓创新。

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由传统的红粉佳人写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脂粉气淡了几分,给词坛带来自然清新的气息。

如欧阳修《踏莎行》里男性开始悄悄成为主体。

这就体现出本课课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中的“格高韵远”,初步显示出不同于唐五代艳词的特点。

2.艺术形式对仗:《破阵子》三组工整的对偶句,加上散句,既具有对称和谐之美,也具有袅娜多姿之态。

风格:柔媚婉约,细腻别致。

声韵:平缓舒徐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韵脚,精严多样的字声配合,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

雅致文丽的语言,使词向典雅净洁的方向迈进一步,词的形式更加成熟,味道更加隽永,与唐五代词相比初步显示出韵味隽永的特点。

结论: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早期词艺术手法胜于思想内容,令词的形式日益丰富多彩,声韵格律变化繁多而又规范整饰,创作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高水平。

是宋词走向成熟、走向巅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三、当堂检测:阅读《踏莎行》回答以下问题①上片所写春景,意境特点是什么?写春景的作用是什么?A“候馆梅残”:候馆,接待宾客的馆舍。

暗用南北朝陆凯的诗意“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驿路梅花正含有怀人之意,这里说明离人已在路上。

B“溪桥柳细”:柳细,柳树初芽,柳叶细嫩。

C“草薰风暖”:芳草吐香,春风送暖。

描绘了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

意境特点是美好融和。

作用:以乐景写哀情。

用初春美好融和的风景反衬出男主人公的离愁。

学习目标: 1、了解范仲淹、柳永的创作的基本情况。

2、通过反复诵读鉴赏两首宋词,能够对诗词中佳妙的炼字进行赏析。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诗词,从语言方面品评两首词的妙处学习难点:诗词鉴赏的切入点的选择;领会词人在诗词中抒发的委婉的感情。

一:课前准备:作者简介:范仲淹(989 ~ 1052 ),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生于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卒于皇佑四年(1052 年)吴县(今属江苏)人。

他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重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