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

合集下载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同名44490)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同名44490)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主备人:杜航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词风格特点及北宋诗词大家(2)重点篇目欧阳修《踏莎行》、《蝶恋花》,范仲淹《苏幕遮》预习案▲北宋词人▲▲(1)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

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

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

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

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六、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

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鹊踏枝》)、“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

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

《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

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

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绮丽,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

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

他自幼爱读韩愈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3)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打印格高韵远的北宋词1学案

打印格高韵远的北宋词1学案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格。

2.能够对词作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3.把握婉约词的特点。

专题导语:“格高韵远”的北宋前期词,在风格和内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令、中调为多。

晏殊、欧阳修工令词,柳永、张先工慢词。

小令、慢词双峰并峙,丰富了北宋前期词坛。

学习本专题的词,要反复诵读,体会意境,学习诗词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手法,并积累有关资料,力求对模块所选词作有更为细致而全面的了解。

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积累一些生动的词语和优美的词句。

第一课时学习《破阵子春景》一、词人名片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谥元献。

擅长小令,其词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晏词造语工巧,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二、文题背景新社,指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

社日是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

古代上层妇女是不劳动的,但平常也要做些针线活。

每逢社日,就可以放下针线活,从事游玩。

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是古代上坟祭祖的日子,也是妇女们可以出门踏青游玩的日子。

从春社到清明,都是春光最好的时候。

三、品读鉴赏1.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的写景之妙。

2.你认为“叶底黄鹂一两声”与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表达的心境是否相同?3.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在文学中是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这首词则纯用白描,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

试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的。

学习《天仙子》一、词人名片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吴江知县,晏殊当京兆尹时,聘他任通判,后官至都官郎中。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同名44490)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同名44490)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同名44490)“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主备人:杜航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词风格特点及北宋诗词大家(2)重点篇目欧阳修《踏莎行》、《蝶恋花》,范仲淹《苏幕遮》预习案▲北宋词人▲▲(1)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

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

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

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

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六、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

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鹊踏枝》)、“念“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重点篇目自主预习◆◆欧阳修《踏莎行》(1)自主诵读,读准字音。

给下面几个字注音踏莎()行征辔()迢迢()危阑()(2)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背诵,名句默写平芜尽处是春山,。

◆欧阳修《蝶恋花》(1)阅读这首词,结合注释体会这首词作者是从谁的角度所写?(2)请分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风格。

(3)背诵全词◆范仲淹《苏幕遮怀旧》(1)上片写“秋色”,哪个句子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2)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斜阳外”,在全篇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背诵全词★次要篇目自主学习★★晏殊《破阵子∙春景》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气息。

上阕写自然景物。

“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

6下阕写人物。

“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专题教案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专题教案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专题教案第一章:北宋词的背景与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北宋词的文学特点,理解北宋词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创作心态。

1.2 教学内容:1.2.1 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1.2.2 北宋词的文学特点解析1.2.3 北宋词人的创作心态探讨第二章:北宋词的文学地位与影响2.1 教学目标:认识北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北宋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2.2.1 北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阐述2.2.2 北宋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分析第三章:北宋词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3.1 教学目标:熟悉北宋词的代表人物,掌握其代表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2 教学内容:3.2.1 北宋词代表人物介绍3.2.2 代表作品的解析与欣赏第四章:北宋词的创作技巧与艺术风格4.1 教学目标:掌握北宋词的创作技巧,分析其艺术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北宋词的创作技巧讲解4.2.2 艺术风格的分析与讨论第五章:北宋词的审美价值与现实意义5.1 教学目标:理解北宋词的审美价值,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2 教学内容:5.2.1 北宋词的审美价值阐述5.2.2 现实意义的探讨与思考第六章:李清照与她的词作6.1 教学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深入分析她的词作风格和艺术特色,感受其词作中的情感世界。

6.2 教学内容:6.2.1 李清照生平与创作背景介绍6.2.2 李清照词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6.2.3 李清照词作中的情感世界探讨第七章:苏轼的词作艺术7.1 教学目标:学习苏轼的词作风格,理解其词作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感悟,欣赏其词作的艺术魅力。

7.2 教学内容:7.2.1 苏轼词作风格解析7.2.2 苏轼词作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感悟探讨7.2.3 苏轼词作的艺术魅力欣赏第八章:柳永的词作特色8.1 教学目标:掌握柳永的词作特色,分析其对北宋词坛的影响,领略其词作中的市井风情。

高二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蝶恋花))学案

高二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蝶恋花))学案

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二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蝶恋花)》学案一、学习目标:1、与前两首词比较阅读2、体会本词写春景特点二、知识构成:1、了解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1)阅读鉴赏应依据文本(2)整体把握(3)就时代论文2、比较阅读:三首词都写春景,它们有何异同?3、探究北宋早期婉约词的特点,评价其在词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影响1、内容:同学们在预习时比较集中地问到三首词的作者与词中抒情主体的关系,明明是男子,却以女性主体出现。

三首词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

作者尽量淡出抒情主体的角色,这是当时的词风所决定的。

以词为“诗余”,走的是五代、南唐词人艳词的老路,在题材上仍以传统的红粉佳人为主,明显受到唐五代“诗庄词媚”思维定式的影响。

北宋早期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

北宋早期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晏欧词也有所开拓创新。

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由传统的红粉佳人写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脂粉气淡了几分,给词坛带来自然清新的气息。

如欧阳修《踏莎行》里男性开始悄悄成为主体。

这就体现出本课课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中的“格高韵远”,初步显示出不同于唐五代艳词的特点。

2、艺术形式:对仗:《破阵子》三组工整的对偶句,《踏莎行》两组精巧的对偶句,还有句中的对偶,如“草熏风暖”“雨横风狂”等,加上散句,既具有对称和谐之美,也具有袅娜多姿之态。

风格:柔媚婉约,细腻别致。

声韵:平缓舒徐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韵脚,精严多样的字声配合,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

雅致文丽的语言,使词向典雅净洁的方向迈进一步词的形式更加成熟,味道更加隽永,与唐五代词相比初步显示出韵味隽永的特点。

结论: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早期词艺术手法胜于思想内容,令词的形式日益丰富多彩,声韵格律变化繁多而又规范整饰,创作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高水平。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专题教案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专题教案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专题教案第一章:北宋词的背景与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北宋词的文学特点理解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2 教学内容北宋时期的的历史背景介绍北宋词的文学特点分析北宋词的重要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词的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的意义和影响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的特点和意义口头报告:学生口头报告他们对北宋词的理解和感受第二章:北宋词人的文学成就2.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词人的生平事迹掌握北宋词人的文学成就理解北宋词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2.2 教学内容介绍北宋词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分析北宋词人的文学成就和艺术特色探讨北宋词人的创作风格和影响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人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第三章:北宋词的题材与形式3.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词的常见题材掌握北宋词的形式特点理解北宋词的题材与形式之间的关系3.2 教学内容介绍北宋词的常见题材,如爱情、自然、怀古等探讨北宋词的题材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的常见题材和形式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的题材与形式之间的关系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的题材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口头报告:学生口头报告他们对北宋词的理解和感受第四章:北宋词的艺术价值与影响4.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词的艺术价值掌握北宋词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理解北宋词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4.2 教学内容分析北宋词的艺术价值,如情感表达、意象描绘等探讨北宋词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如词的发展、诗歌的演变等讲述北宋词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历史地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的艺术价值和影响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的文化传承作用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的艺术价值和影响第五章:北宋词的鉴赏与研究5.1 教学目标掌握北宋词的鉴赏方法学会研究北宋词的技巧培养对北宋词的欣赏和研究能力5.2 教学内容介绍北宋词的鉴赏方法,如了解背景、分析意象等讲解研究北宋词的技巧,如资料搜集、文本解读等探讨如何欣赏和研究北宋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的鉴赏方法和研究方向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欣赏和研究北宋词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欣赏和研究北宋词口头报告:学生口头报告他们的北宋词鉴赏和研究心得第六章:晏殊与北宋词的开端6.1 教学目标了解晏殊的生平及其在北宋词坛的地位掌握晏殊词作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晏殊词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6.2 教学内容晏殊的生平简介及其词作背景晏殊词作的特点分析,如温润如玉、含蓄深沉晏殊词对后世词人的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晏殊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文本分析法:深入解析晏殊的代表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晏殊词作的艺术风格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晏殊词作的特点及影响第七章:欧阳修与北宋词的成熟7.1 教学目标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及其在北宋词坛的地位掌握欧阳修词作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欧阳修词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7.2 教学内容欧阳修的生平简介及其词作背景欧阳修词作的特点分析,如豪放洒脱、细腻入微欧阳修词对后世词人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欧阳修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文本分析法:深入解析欧阳修的代表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欧阳修词作的艺术风格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欧阳修词作的特点及影响第八章:柳永与北宋词的新变8.1 教学目标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在北宋词坛的地位掌握柳永词作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柳永词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8.2 教学内容柳永的生平简介及其词作背景柳永词作的特点分析,如俚俗直白、情调感伤柳永词对后世词人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柳永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文本分析法:深入解析柳永的代表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柳永词作的艺术风格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柳永词作的特点及影响第九章:苏轼与北宋词的豪放9.1 教学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在北宋词坛的地位掌握苏轼词作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苏轼词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9.2 教学内容苏轼的生平简介及其词作背景苏轼词作的特点分析,如豪放不羁、意境超然苏轼词对后世词人的影响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苏轼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文本分析法:深入解析苏轼的代表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苏轼词作的艺术风格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苏轼词作的特点及影响第十章:周邦彦与北宋词的总结10.1 教学目标了解周邦彦的生平及其在北宋词坛的地位掌握周邦彦词作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周邦彦词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10.2 教学内容周邦彦的生平简介及其词作背景周邦彦词作的特点分析,如工稳典丽、音律谐美周邦彦词对后世词人的影响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周邦彦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文本分析法:深入解析周邦彦的代表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周邦彦词作的艺术风格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周邦彦词作的特点及影响第十一章:李清照与北宋词的的女性视角11.1 教学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在北宋词坛的地位掌握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11.2 教学内容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及其词作背景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分析,如柔情似水、凄婉动人李清照词对后世词人的影响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文本分析法:深入解析李清照的代表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风格1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及影响第十二章:北宋词与社会文化的关系12.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词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掌握北宋词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北宋词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和意义12.2 教学内容北宋词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介绍北宋词中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北宋词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和意义探讨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1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口头报告:学生口头报告他们对北宋词与社会文化的理解和感受第十三章:北宋词的传承与影响13.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词的传承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掌握北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分析北宋词的传承与影响因素13.2 教学内容北宋词的传承过程介绍北宋词对后世的影响分析北宋词传承与影响因素探讨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的传承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的传承与影响因素1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的传承与影响第十四章:北宋词的创作与批评14.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掌握北宋词的批评标准和理论分析北宋词的创作与批评关系14.2 教学内容北宋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介绍北宋词的批评标准和理论分析北宋词的创作与批评关系探讨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的创作方法和批评标准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的创作与批评关系1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的创作与批评口头报告:学生口头报告他们对北宋词的创作与批评的理解和感受第十五章:北宋词的现代意义与研究15.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掌握北宋词研究的最新动态分析北宋词的现代意义与研究方向15.2 教学内容北宋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介绍北宋词研究的最新动态分析北宋词的现代意义与研究方向探讨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研究动态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的现代意义与研究方向1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的现代意义与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围绕“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专题”展开,涵盖了北宋词的背景与特点、词人的文学成就、题材与形式、艺术价值与影响、鉴赏与研究等多个方面。

格调高远的北宋词导学案(教师版)

格调高远的北宋词导学案(教师版)

《格调高远的北宋词(一)》专题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2、理解北宋词人对词的发展和突破,把握婉约词的特点。

3、背诵所学诗歌《破阵子》《蝶恋花》《苏幕遮》《八声甘州》4、自读赏析《踏莎行》《天仙子》学习重点和难点:1、意象法的熟练使用。

2、宋词的表达技巧和词中意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破阵子(春景)》(一)个人自由诵读,小组内交流心得。

象:意:法:个人疑问:(二)品读与探讨1、[作者简介]晏殊——婉约词宗师,宰相词人,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七岁能属文,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

作品集有《珠玉词》。

他的词强调意境,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予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晏殊词中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的作品,这是因为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所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有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像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之内隐约表达,适可而止。

2、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常飞絮轻”的写景之妙。

(1)从视觉和听觉写出了春光的美好。

(2)(2)“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色绘声绘形,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致。

3、下片塑造了怎样的少女形象?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朝气蓬勃、天真活泼、纯洁无暇,充满青春的欢乐气息使用白描手法,没有细致动作,色彩等工笔描写,选择相逢、疑怪、斗草、笑等几个典型动作,从表情、心理、场面几个方面表现了女孩活泼天真的个性。

虚实结合手法:实写少女在路上相遇,虚写春梦和斗草的游戏,展示了少女纯洁的心灵,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主备人:杜航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词风格特点及北宋诗词大家(2)重点篇目欧阳修《踏莎行》、《蝶恋花》,范仲淹《苏幕遮》预习案▲北宋词人▲▲(1)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

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

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

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

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六、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

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鹊踏枝》)、“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

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

《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

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

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绮丽,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

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

他自幼爱读韩愈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3)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主备人:杜航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词风格特点及北宋诗词大家(2)重点篇目欧阳修《踏莎行》、《蝶恋花》,范仲淹《苏幕遮》预习案▲北宋词人▲▲(1)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

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

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

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

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六、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

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鹊踏枝》)、“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

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

《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

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

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绮丽,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

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

他自幼爱读韩愈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3)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9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

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

▲(4)张先,字子野,乌程人。

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

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

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士大夫的闲适生活。

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

▲(5)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9“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重点篇目自主预习◆◆欧阳修《踏莎行》(1)自主诵读,读准字音。

给下面几个字注音踏莎()行征辔()迢迢()危阑()(2)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背诵,名句默写平芜尽处是春山,。

◆欧阳修《蝶恋花》(1)阅读这首词,结合注释体会这首词作者是从谁的角度所写?(2)请分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风格。

9(3)背诵全词◆范仲淹《苏幕遮怀旧》(1)上片写“秋色”,哪个句子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2)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斜阳外”,在全篇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背诵全词★次要篇目自主学习★★晏殊《破阵子∙春景》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气息。

上阕写自然景物。

“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

下阕写人物。

“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9其色,观其形。

“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阕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

“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张先《天仙子》此词为临老伤春之作,为张先词中的名作。

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

但他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

于是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

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

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

只不过冯是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9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

四、五两句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以“晚”易“晓”,主要于写实。

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此词作者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

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此处仅用一个“晚”字,就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下片从动态方面写词人即景生情,极富空灵之美。

作者未去参加府会,便趁暮色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心头的愁闷。

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并眠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

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

恰这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

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

此词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还是善于炼字。

作者词中正是通过“花弄影”开拓了美的境界,使全词为之生辉。

★柳永《八声甘州》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9浙时。

上片写景。

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

“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

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

“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

“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

9探究案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简要分析上片的景物描写。

(2)本词手法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赏析“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请简要赏析“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中“深”、“堆”二字的妙处9(2)下片作者是怎样层层递进,表达女子心中愁绪的范仲淹《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简要赏析上片作者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2)如何理解“明月楼高休独倚”所表达的感情。

提高案欧阳修《梦中作》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①,酒阑②无奈客思家。

【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①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②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5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景象:原因:(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没有宋词的年代青藤静静攀在漆迹斑驳的旧墙边,空气里漂浮着不知名的清香,一个罗衫淡淡的女子,提一盏小小的荷花灯,循着词人的韵脚婉约地走来。

那是多雨季,多忧愁的《雨霖铃》,是被落花和笙箫包围的《满庭芳》;是精致不可临摹的《钗头风》,是蘼丽凄婉,让我伤感的——宋王朝。

整个下午,我素手为桨,宣纸为舟,泛波于千年前宋词的烟波浩渺中。

当江南的细雨霏霏飘洒,秦淮两岸香拥翠绕,是谁轻舞罗扇扑流萤,黯然伤怀于碧水秋云间的舴艋小舟?当渭城的轻尘沾上衣襟,塞外的羌笛悠悠吹响,又是谁身披蓑笠狂歌大江东去,挑灯醉看吴钩犹利?回眸之间,万千繁华已落尽。

曾经,想做羽扇纶巾间穿行的女子,在西子湖畔独品晓风残月,绿柳如烟中墨笔添香,做那宋朝华美锦缎上韵短而味长的一笔。

曾经,想学闲雅清丽的同叔,凄婉优柔的易安,随手从词里斟杯清酒,便能盛满离人的眼泪;书页间点曲轻歌,便能唱尽万古的痴情。

只是,这是一个没有宋词的年代。

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字时代的到来,那个精致玲珑的朝代,早已浓缩成淡淡的身影,在墨香古卷的文字中沉淀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