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标准与小学数学教学(史宁中)
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石,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其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这些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三个方面。
数学知识是指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的掌握。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主要包括数的认知、数的运算、平面几何和简单的统计等。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它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思维和证明思维等。
数学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阶段的数学方法包括观察法、比较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
2. 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关系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密不可分。
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课堂应该充满探究和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证明能力。
3.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将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通过真实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意义和应用。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学习应该是有趣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在积极互动中提高核心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例如,使用教学软件、实物模型和互动性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与中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共79页文档PPT共81页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史宁中解读小学数学教育:思维发展是核心

史宁中解读小学数学教育:思维发展是核心本文共3218字,仔细阅读需9分钟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三会”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让我主导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这些年以来,数学的课程标准一直在发展和变化中,从“双基”到“四基”,再到数学核心素养。
今天,我想重点来谈谈数学核心素养以及未来的方向。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通俗一点而言,就是通过数学学科教育,我们最终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提出了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无论我们的学生未来是否从事与数学相关的职业,我们都希望他们具备以下三点能力: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这其中,数学眼光指的是数学抽象、直观想象,代表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指的是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代表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指的是数学模型、数据分析,代表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三会”就是我们对学生在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习惯培养上的终极目标。
我们教师无论处在哪一个学段,在进行数学教育的时候脑子里应该始终想着这一终极目标。
“三会”的内涵包括数学基本思想:数学眼光:数学抽象数学思维:逻辑推理数学语言:数学模型因此,数学核心素养的主线是“三会”,内涵是数学思想,基础是知识,获取方式是过程,是经验的累积,是思维的习惯和做事的习惯。
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数学教材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没有有意识地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
比如初中和高中都教函数,初中教函数是用变量的方式,高中教函数是用对应的方式,但教材并没有阐述这样教背后的原因,没有让孩子理解背后的数学思想,这就是有问题的。
我曾经调查过一所中学的中学生,为什么要学函数?居然有孩子这么回答:函数是老师考察学生数学学得好坏与否最重要的指标。
如果数学教到这个份上就没有意义了。
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与中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共80页文档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被视为重中之重。
本文将围绕数学史宁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展开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被视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必备的能力之一,其中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抽象,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具有逻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实例,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最后,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对比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注重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而非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
总结起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穿插数学史宁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史宁中解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解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史宁中谈新课标:要明了数学的教育价值在哪里义务教育实验稿数学课标十年实验如何评价?修订后的数学课标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期数学课标解读希望聚焦修订后课标的具体变化及实施的具体建议,希望对理解修订后的数学课标有所帮助。
——编者支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教育报要明了数学的教育价值在哪里——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本报记者赵小雅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日前颁布。
那么,新修订的数学课标到底有哪些变化?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又将会提出哪些新要求?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教授。
实验稿课标影响积极、成效明显记者:从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进入实验区实验,至今已有10年时间,您如何评价实验稿课程标准对中小学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经过修订组的调研与了解,明确实验稿课标在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史宁中:实验稿数学课程标准从2001年开始进入实验区,对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是积极和明显的。
首先是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去非常强调“双基”,要求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
但只要求这一点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
实验稿课标提出了三维目标,从关心教师如何教到关心学生如何学,教学上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状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从教学评价来说,除了知识以外,还提出了教育过程的循序渐进,关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但是,由于实验稿课标在制订过程中的一些局限性,比如时间比较仓促等,内容上有些地方系统性不够,同时,对教育价值的表述也不够清晰。
一是目标不够清晰,可操作性不强。
实验稿只提出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实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也很重要。
不只是谈过程,还要谈关注过程的教育是为了什么。
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很好,但仅有活动是不够的,应该追问活动为了什么?三维目标如何鉴定?如何操作?创造是需要经验的,经验需要人参与活动的积累,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达到学会独立思考与如何思考。
史宁中谈中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史宁中谈中小学数学教师素养一、中小学数学教师素养(一)教师的基本素养我认为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应追求一个新的目标——努力成为一名好的教师。
我们国家在教育上有一个基本的转变:过去努力解决一个能上学的问题,现在要解决的是上好学的问题。
我想,能上学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行为,那么能上好学的问题主要是校长和教师的责任。
一个好的校长实在太重要了。
怎样当一个好的教师呢?1、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应该主动去热爱,这是兴趣之所在,是人生价值之所在,不是被动的责任感式的热爱。
而是要真心的热爱,只要有了这个劲头的话就可能当一个好的教师。
光有热爱还不行,还需要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理念。
2、树立明确的教育理念。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很重要的教育理念是:知识的掌握是一方面,教育理念的掌握是另一方面。
这个教育理念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在谈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这个理念是从教育上先提出来的,这之前的理念是以知识为本的理念。
以知识为本的理念在本质上只关心两件事情,就是我们应该教什么?应该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我们整个的教学就是三个中心,就是凯洛夫提到的,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这三个中心对中国的教育影响是非常大的,到现在为止很多提法在很多地方还是这三中心,这个问题实质上是指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主人。
以知识为本的教育我不是说它不好,它只适应于大工业时代。
大工业时代的特点是标准化,个个工区的标准化以及产品的标准化,因此它需要的人才也是标准化的人才,实施的教育也应是标准化的教育,所以他的教学模式以及考试形态基本是标准化的,这是传统的教育。
但是近几十年来,因为知识经济的出现,信息产业的出现,使得我们不可能进行标准化的工作,因此在这个新的经济模式之下,在这个社会发展的驱动之下,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试着解释一下以人为本的教育:①、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培养合格的人。
史宁中谈数学核心素养和小学数学教学

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前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五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数学新课标修订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第五届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
前言我先讲个前言就是小学数学教学和数学核心素养怎么能挂上钩,我的第一个观点你们一定不同意,但是我坚持我的想法。
教无定法,绝对不能说哪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办法,教育教学是个艺术,艺术就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所以根据你讲课内容的不同,根据听众的不同,甚至根据你那天讲的心情的不同,你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一个新概念的引入,你可能会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个概念是怎么回事;如果要是接续以前的概念,你可能就不要引入很现实的例子,直接就讲下去了。
教无定法,但是教书得有一个基本的规则,所以我希望经过新常态的讨论能定下一个原则,就是说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或者说评价一堂课好或不好的标准是什么,教书是一门艺术,艺术同科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科学是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时候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这就叫做科学。
艺术是会随着人的不同、时间的不同、场合的不同有所改变,因此艺术的好坏有一个标准,基本标准就叫做价值观,由你的价值观来判断这个艺术是好或是不好,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非常不好。
价值观是什么,就是一堂课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在此,中国的《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是不管你怎样教书,采用怎样的办法,一定要启发学生思考,启发式教学,在法律中只有这句话,因此在修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启发学生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可能未来不从事数学,那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终极目标就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眼光、思维、语言,你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在备课的过程之中,这个是很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发现结论。经验过的推断未曾经验的。
2
演绎推理需要前提:公理或者假设。
小学数学演绎推理的前提 命题1 等式(不等式)关系具有传递性。
a = b (a ﹥ b),b = c (a ﹥ b) → a = c (a ﹥ c) 命题2 等式(不等式)两边加减相同的量,等式(不等式)不变。
需要解释实数的连续性、需要无理数的运算 √2 +√3 = ? √2 ×√3 = ?
18 世纪才形成现在的小数表达形式。
2
数量的第二次抽象:没有现实背景,采用符号的方法 极限运算:柯西(1821年)
从柯西开始,现代数学走向了符号化、形式化、公理化 1872年,康托用数列极限、戴德金用分割重新定义了实数。 1889年,皮亚诺重新定义了自然数
2
二、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1.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习惯、良好的身心素质 班级学校的活动:教育价值(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教师的楷模作用:身教重于言教(东北师大附中)
2
2. 教学理念的转变:
过去的教育理念:以知识为本(结果的教育)。 关心问题是: 应当教哪些内容;应当教到什么程度。 考核内容是: 规定的内容是否教了;学生的掌握是否达到要求。 教学特征是: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内容的“双基”。
2
教学目标是: 基础知识(概念记忆与命题理解)扎实; 基本技能(证明技能与运算技能)熟练。 教学形式是:
课堂、教材、教师(凯洛夫的三中心论)。 教学过程是:
方法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内容以规定和法则为主。 重视基本功:知识的记忆; 重视操作技能:熟能生巧。
2
→
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结果的教育 + 过程的教育)
2
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做了三次牲畜买卖,收支情况如下:
第一次 卖牛收入24钱,卖羊收入25钱,买猪支出39钱,合 计收入10钱;
第二次 卖牛收入36钱,买羊支出45钱,卖猪收入90钱,合 计收支相当;
第三次 买牛支出60钱,卖羊收入30钱,卖猪收入24钱,合 计支出6钱。
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
2
大家好
1
教师专业标准与小学数学教学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史宁中
一、关于教师专业标准 二、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三、体现数学教育价值
一、关于教师专业标准 标准的基本功能
评价标准之性质(培养、准入) 导向标准之特征(培训、提职) 标准的基本理念 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
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青蛙) 师德为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工作认真、为人阳光 能力为重:科学形态的知识 → 教育形态的知识 终身学习:教师职业的要求
还缺少什么? 根据情况“预测结果”的能力; 根据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
→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就是:从小范围满足的结果推断大范围也满足
用字母表示数:
媒体里有一个会计算的黑匣子,猜一猜是如何计算的。 让学生说出一个数,比如 4。教师在媒体上输入,在黑匣子的 另一端输出 8。 重复这个过程:输入 6 输出 12;输入 7 输出 14。 启发学生:是怎么计算的? 归纳学生的想法,写出算式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a + (-b) = x。由命题 1: a - b = x = a + (-b)
2
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这个负数的相反数。 → 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一个正数。 → 减去一个负数比原来的数大。
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命题 a - (-b) = a + b
令 x = a + b。等式分别两边加上b的相反数(-b),由命题2 x + (-b) = a + b + (-b) = a
图形的第二次抽象:没有现实背景,采用符号的方法。 希尔伯特:桌子、椅子、啤酒杯
概念:有三组不同的对象:第一组对象叫做点,用A,B,C 表示;第二组对象叫做直线,用a,b,c表示;第三 组对象叫做平面,用α,β,γ表示。
图形的第一次抽象:具有物理背景、采用白描的方法。 概念:点是没有部分的。线只有长度没有宽度。 面只有长度和宽度。 问题: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平行线:两条永远不相交的直线。 有且只有一条平行线?
文字形式
牛
羊
猪
合计
第一次 收入24 收入25 支出39 收入10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次 收入36 支出45 收入90
0
第三次 支出60 收入30 收入24 支出6
数字形式
牛
羊
猪
合计
第一次 24
25 -39
10
第二次 36 -45
90
0
第三次 -60
30
24
-6
负数与自然数:数量相等、意义相反。
2
专业能力包括: 教学设计:教无定法、抓住本质、言简意赅(集中精力) 教学实施:预设与生成、举例说明(加法的逆运算)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价值 教育教学评价:动态看发展(每一个学生)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需要长期评价 沟通与合作:校本研修、与家长合作 反思与发展:一般理论 → 实践 → 反思 → 特殊理论
图形的第二次抽象:没有现实背景,采用符号的方法。 希尔伯特:桌子、椅子、啤酒杯
概念:有三组不同的对象:第一组对象叫做点,用A,B,C 表示;第二组对象叫做直线,用a,b,c表示;第三 组对象叫做平面,用α,β,γ表示。
2
第一次抽象的功能:发现新的知识、建立概念; 第二次抽象的功能:表达新的知识、建立符号。
2
专业标准包括: 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
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专业理念与师德: 如何对待职业(谋生、热爱、欣赏) 如何对待学生(关爱、尊重、懂得) 如何对待教育教学(知识、思维、经验) 如何对待自身发展(模仿、反思、理论)
2
专业知识包括: 教育知识:青少年心理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哲学 学科知识:数学知识的本质、数学知识的教育价值 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的基本素养): 抽象、推理、模型 教学知识: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通识知识:物理学(商朝如何判定一年四季、365又1/4天) 人文学科(负数)
需要解释实数的连续性、需要无理数的运算 √2 + √3 = ? √2 ×√3 = ?
18 世纪才形成现在的小数表达形式。
2
自然数集合 (减法:加法的逆运算) 整数集合 (除法:乘法的逆运算) 有理数集合 分数(部分与整体;线段长度之比) 无理数集合 不能写成分数形式的数 实数集合 有理数 + 无理数
研究方法用归纳的方法: 对应1:2×2 = 4,4×4 = 8,12×12 = 144 对应2:3×3 = 9,5×5 = 25,11×11 = 121
猜想一般结论 2a × 2a = 偶数 (2a + 1)×(2a + 1) = 奇数
2
3. 实施有效教学: 使得教学效果(课堂)达到最好的教学。
教无定法、但有定规:启发式教学。 引发学生思考
本质上:要讲道理(不能都是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形式上:与学生一起思考、
让学生得出结论(半圆周长)
2
三、体现数学教育价值 数学的教育价值体现于数学的基本思想。 数学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思想方法:等量替换、数形结合、递归、配方法、换元法?
两个准则: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所依赖的那些思想;
学习过数学的人的基本思维特征。 抽象:把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引入数学内部;抽象能力强。 推理:促进数学内部的发展;推理能力强。 模型:沟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构建模型思考问题。
2
抽象包括: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 抽象出:对象概念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概念; 运算方法和运算之间的运算法则。
输入数 × 2 = 输出数 启发学生:如果用字母a表示输入的数会怎样呢?
a -→ 2a 总结:a 可以表示任何数。
探索规律:只有偶数的平方才能为偶数。 研究对象符号化:偶数 → 2a;奇数 → 2a+1
研究目标包含两个结论:提出问题 1.偶数的平方为偶数(有);问:偶数×偶数 = ? 2.奇数的平方为奇数(只有);问:奇数×奇数 = ?
用后续数的方法:从 1 开始,后续为2=1+1;加法:1+1=2 算术公理化系统:九个公理。 为证明 4≠3,需要两个公理。
第7公理:a = b ←→ 则a+1 = b+1。 第8公理:a+1≠1。 如果 4=3 → 3=2 →2=1,与公理8矛盾。
2
图形的第一次抽象:具有物理背景、采用白描的方法。 概念:点是没有部分的。线只有长度没有宽度。 面只有长度和宽度。 问题: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平行线:两条永远不相交的直线。 有且只有一条平行线?
所以结论成立。
利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证明对称命题: 加上一个负数比原来的数小。
2
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 减去一个正数比原来的数小。
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命题: a - b = a + (-b)
其中b > 0。因为“减法是加法逆运算”: a - b = x ←→ a = b + x
由命题2,在右边等式的两边分别加上(-b)等式不变: a + (-b) = b + (-b) + x。
现代数学的论述是基于第二次抽象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 科学形态的知识 → 教育形态的知识 → 还原知识的背景 追忆知识的产生 感悟知识的逻辑
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也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舞台。
2
推理 三种思维形式: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
自然科学:逻辑思维 + 形象思维(联想、想象) 社会科学:辩证思维 + 逻辑思维 人文学科:形象思维 + 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