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原羚在青海湖畔形成十大种群种群数量超
青海湖区普氏原羚与鸟类种群监测

青海湖区普氏原羚与鸟类种群监测吴永林;孙建青;侯元生;陆福根【期刊名称】《青海草业》【年(卷),期】2011(020)004【摘要】通过在青海湖的蛋岛、鸬鹚岛、海心山、三块石、布哈河口等鸟类栖息地的鸟类种群数量监测,甘子河乡、沙岛东、克土、小泊湖、湖东种羊场、倒淌河镇元者、青海湖农场、哈尔盖乡、快尔玛乡、生格乡等地进行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监测。
目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为702—845只。
11月份种群数量比8月份增加22只,仅增长4.21个百分点;5个鸟类栖息地以普通鸬鹚、渔鸥、斑头雁和棕头鸥为主,是青海湖区鸟类的主体,鸟类种群数量为93004只,以上四种鸟类种群数量占监测总量的86.97%,其他鸟类数量仅占13.03%。
%We surveyed the habitat Shankuaishi buhahekou in Qinghai of the birds and number of birds species in Dandao, luzidao, Haixingshan, lake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the Procapra przewalskii species in Ganzihe countryside, Shadaodong, Ketu, Xiaobaihu, hudong, Daotanghe, Qinghailakefarm, haergaicountryside, kuaierma countryside and shengg - ecountryside. The results showed zhat the number of Procapra przewalskii species were 702 -845.22. From Aug.to nov. it was increased 4.21percent. Phalacrocoyax carbo ,Larus ichithyaetus, Anser indicus, Larus brunnicephalus were main kinks of birds species in Qinhgai lake. The number of the birds species were 93004 ,the number of the four species birds that discussed above were 86.97% of thetatal number. The number of other species of the birds were 13.03% of the total number.【总页数】8页(P39-46)【作者】吴永林;孙建青;侯元生;陆福根【作者单位】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青海西宁810008;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青海西宁810008;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青海西宁810008;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5.6【相关文献】1.青海湖区域重要野生鸟类监测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示范应用 [J], 罗泽;阎保平2.青海湖区域重要野生鸟类监测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示范应用 [J], 罗泽;阎保平3.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的种群结构 [J], 蒋志刚;李迪强;王祖望;朱申武;魏万红4.青海湖区普氏原羚及鸟类栖息草地的调查与研究 [J], 孙建青;陆福根;吴玉林;张虎5.对青海湖区野生鸟类禽流感疫情防控的几点思考 [J], 郑杰;何玉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生物】普氏原羚处境堪忧

【高中生物】普氏原羚处境堪忧
普氏原羚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我国政府早在1988年就将其列为国家
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历史上,这一珍稀野生动物曾分布于内蒙古、青海等少数地区,现在
仅存于青海省境内环青海湖东北部及其西部的鸟岛、察拉滩和小北湖一带。
据青海省林业
局副局长介绍,5年前环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数量还至少有300多只,现在只剩下百只
左右,而且数量仍在减少。
据了解,普氏原羚生性机智,行动敏捷,喜集群活动,一般为十只左右为一群,最多
为五六十只一群。
它们通常在滩地和沙丘间栖息,有选择性地采食禾草、苔草和杂类草。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一项专题调查报告显示,120多年前,我国就在内蒙古和青海省
获得过普氏原羚的模式标本,后来由于受移民、农牧业生产和人为猎杀等因素影响,使普
氏原羚的分布区萎缩到青海省境内的青海湖东北部及其西部的鸟岛、察拉滩和小北湖一带
的沙丘及周边地区。
近50年来由于青海湖地区的社会、经济和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普氏原羚的生存环境日渐恶化,人为猎杀现象时有发生,数
量不断减少。
记者从青海省林业部门了解到,由于人类活动的阻隔,青海湖西部鸟岛地区的普氏原
羚与湖东北地区的种群已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再加上人为猎杀,这一珍稀野生动物在环青
海湖地区的数量越来越少。
在整个青海湖周边地区所剩的普氏原羚总数目前只有十年前的
三分之一。
林业局负责人呼吁人们加强保护意识,珍惜和爱护这一珍贵的濒危野生动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据青海省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巡查结果显示

据青海省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巡查结果显示,2004年青海湖鸟类有189种,比1984年普查结果增加了25种。
我国特有珍稀物种普氏原羚数量已从不足150只增加到300多只。
过去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干扰造成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的状况,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恢复。
巡查结果还表明,青海湖地区鸟类数量稳中有增,达到15万只,越冬大天鹅数量有所恢复,过去一些不曾在青海湖畔栖息、逗留的鸟类开始在这里安家。
过去被大肆猎杀几乎在人类视野中消失的狼,现在明显增多。
近年来,青海省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使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环湖43万亩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也逐步落实,开展了有关鸟类保护、湿地监测、环湖巡查、鸟类及野生动物救护等活动。
同时,作为青海省的王牌旅游景点,注重发展生态旅游,建设了观鸟台,使用环保型电瓶车等措施,对鸟类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如果游客到鸟岛旅游,随处可以看到鸟儿和游人和谐相处、人鸟同乐的场景。
青海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董建生说,今年在青海湖还将实施普氏原羚拯救和保护工程,就地保护这一极度濒危物种,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也将稳步推进。
普氏原羚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普氏原羚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董逵才【摘要】普氏原羚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现仅生存于青海湖盆地与相邻的区域,已成为世界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之一.文章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基础,对普氏原羚的种群现状、栖息地和所做的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普氏原羚的保护提出了相应对策.【期刊名称】《青海环境》【年(卷),期】2016(026)002【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普氏原羚;种群现状;保护对策【作者】董逵才【作者单位】青海省林业工程咨询中心,青海西宁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4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是一种极度濒危的羚羊,也是中国特有的物种,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等级。
在国内,普氏原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875年,俄罗斯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Przewalski)首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采得本种的模式标本,普氏原羚也因此得名。
历史上,普氏原羚曾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和青海的广大地区。
但目前,普氏原羚主要分布在青海湖周边的小部分区域。
其濒危状况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文章根据省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多年来的资源监测、研究和保护工作情况,对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就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在分类上,普氏原羚属于偶蹄目、牛科、羚羊亚科、原羚属,和蒙古原羚、藏原羚是同属的亲戚。
蒙古原羚生活在广阔的蒙古草原上,藏原羚则在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相比之下普氏原羚目前的分布仅局限于青海湖附近的小片区域。
三种原羚外形相似,仅雄性长角。
普氏原羚是黄土高原西部向青藏高原过渡带上的特有物种。
它生性机警,行动敏捷,形似藏原羚但体形略大,四肢纤细有力,尾短,雄性有角,角尖内弯而稍向上,相对钩曲。
体毛夏季沙黄,冬毛较淡,略呈枯黄色。
臀斑白色。
普氏原羚喜集群活动,分布地区狭窄,仅生活在平坦的半荒漠草原和湖滨滩地干草原,活动范围相对固定,有季节性水平迁移的习性。
其群体大小随季节而变化,夏季常为数只或数十只,冬春季节多在20~30只左右。
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羚羊葛玉修

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羚羊葛玉修青海新闻社区> 葛玉修> 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羚羊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羚羊| 2006-12-21 | 标签:普氏原羚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羚羊历史上中华对角羚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地。
但由于生境破碎化、家羊食性竞争、天地捕食等原因中华对角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也急剧萎缩。
十余年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青海省林业局配合下对青海境内的对角羚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了资源调查和相关的研究工作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中国林科院协同派人考查发现对角羚目前仅局限分布在青海湖环湖地区的共和、海晏、刚察、天峻四县的7个分布区区域且呈不连续的隔离分布状态总分布面积仅为数百平方公里种群数量仅300余只比“国宝”大熊猫的数量少的多。
这对一个物种而言是极其危险的。
中科院动物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志刚心情沉重地说:“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还能够生存多久尚难定论。
该物种很可能在我们了解其生态、进化和遗传特征之前即从我们这个星球上永远消失。
”1875年这种羚羊首次被发现和命名而到199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就已将其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
它也同时成为《全球羚羊保护行动计划》中名列首位的濒危羚羊类物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羚羊专家组主席Mallon认为:“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
”5282次阅读2次固定链接| 发表于15:33者:sysroot2007-01-15 06:30哈哈,老葛成专家了!者:sysroot2007-01-15 06:28珍稀的动物,可怜的动物!请登录后发表。
青海天峻普氏原羚生存环境调查

了《 全 优质 生猪 产 销 联 建 协 议 书 》 先 后 认 定 6批 安 ,
共 2 6家 供 莞 生 猪 定 点 基 地 , 盖 超 过 10 0个 的 0 涵 0
两岸 , 而且 多活动 于半山腰 和山顶 , 海拔多在 38 01 0 I T
农 作 物 不 能 成 熟 , 民经 济 以 畜 牧 业 为 支 柱 产 业 。 国
收 稿 日期 :0 1O 一4 2 1 一5O
产销 联建 以来 , 东莞 市 已与 5个 省 3 0多个 市 县签 订
动 态 监管 , 厉打击 了使 用违 禁 药物 的行 为 , 严 供莞 生
规 模 化 猪 场 , 可 出栏 生 猪 近 8 0万 头 。相 当于 全 年 0
市 年需 生 猪量 两倍 以 上 , 生 猪 稳 定 供 应 提 供 了 可 为 靠 保 障 。 同时 , 过 召开 生猪 产 销见 面会 , 织生 猪 通 组
定 点供 莞 基地 和 采 购 批 发 商进 行 交 流合 作 , 进 生 推 猪 产 销对 接 , 稳定 了供莞 基地 生猪 销售 流 向。 2 2 有效 提 高生 猪 质 量 安 全水 平 开 展 生 猪 产 销 . 联 建工 作 , 变 了 以往 由 肉贩 自行 到 交 易 市 场 和 散 改
有 可利 用 草 地 1 9万 公 顷 , 草 生 长 期 只 有 1 0 d 2 牧 2 左右 。属 高 原 寒 带气 候 , 干旱 多 风 , 绝 对 无 霜 期 , 无
原 羚分 为 2个种 群 : 生格 种 群 和 快 尔 玛种 群 。生 格 种群 位 于生 格 乡第 2 3牧 委会 冬 、 季草 场 , 、 秋 以布 哈
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的种群结构!-CURRENTZOOLOGY

普氏原羚 ( ,-&"$.-$ .-/01$’23)) )是中国特有动 。")’ 年前普热瓦斯基在鄂 物( O758< 0# $’ 4 ,"(($) 尔多斯高原采集了第一只普氏原羚标本( I99;=.58 。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增长, 0# $’ 4 ,"((") 普氏原羚分布范围不断萎缩(蒋志刚,"(($; O758< 。"($& 年青海湖地 0# $’ 4 ,!’’’,O758< 0# $’ 4 ,!’’’) 区的 普 氏 原 羚 已 不 到 )#’ 只(蔡 桂 全 等, "((! ) 。 根据我们 "((0 年至 "(($ 年在青海湖地区 # 次环湖 考察结果确定,普氏原羚主要分布在湖东*克图地 区、元者地区和鸟岛保护区。 "((0 年青海湖地区 普氏原羚不到 )’’ 只(蒋志刚等, "((#) 。普氏原 羚的濒危状况引起了世界的注意,国际自然保护联 盟物种存活委员会将普氏原羚列为 CP 级(极度濒 危级, QRC3,"((&) 。有关普氏原羚的数据十分缺 乏。为了拯救这一特有物种,必须了解普氏原羚种 群结构及导致其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在青海湖地 区狼( 5$+)2 ’6.62 )与普氏羚羊同域分布,以高原 兔( 70.62 &)&2#&’62 ) 、高 原 鼠 兔( 8"9&#&+$ "6-/&+): 、普氏原羚以及家畜为食。从 "((0 年开始,我 $0 ) 们对普氏原羚的活动和种群密度进行了监测。本文
@期
蒋志刚等: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的种群结构
!""% 年 & 月至 % 月,我们沿设定的 !’ 条样 线进 行 了 ( 天 的 考 察。调 查 样 线 总 长 度 为 )&*++ ,-。考察时,我们 ) 人成一组,中央一人沿样线前 进,左右相距 !’’ - 各一人,观察记录距样线两侧 !’’ - 以内普氏原羚足迹链和狼足迹链、粪堆和尿 迹。除了狼以外,青海湖地区没有其它大型猛兽。 !""# 年与 !""& 年,我们从沙漠中拾取的狼的粪便 中,肉眼可以分辨出有普氏原羚的棕黄色被毛。考 察中我们采集了被狼捕杀的普氏原羚残骸,确定普 氏原羚头骨的咬痕为狼的咬痕。我们根据残骸骨头 大小、牙齿磨损面、头骨是否有角确定被捕的普氏 原羚年龄和性别。同时记录观察距样线两侧 #’’ 以内的普氏原羚个体,记录群体大小、性别和年龄 (成体 . 幼体) 。然后,计算单位样带面积上普氏原 羚和狼的密度。 普氏原羚 + $ # 月份产羔。当年生幼羚与成年 个体蹄印容易区别,当年生幼羚蹄印较小,蹄印间 距离短。成年雄羚和雌羚繁殖季节后分开活动。幼 羚出生后与母羚一起生活。雄羚一般单独行动或成 。当连续 ) $ + 只个体群活动( /01 !" #$ % ,12 34055) 几天跟踪中发现相同数目和年龄组成的普氏原羚群 体或蹄印时,将这些蹄印归为同一群个体。定义繁 殖季节后幼羚与成年雌羚比率为该年繁殖率。 我们 用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接 收 仪( 674, 8109: ;4< =)确定普氏原羚或狼活动痕迹的地理坐标。并对 考察遇见普氏原羚群体照相记录,鉴定照片上普氏 原羚数目、性别和年龄(成体 . 幼体) ,以与野外记 录对照。对普氏原羚种群数量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 析,利用 />? 方法比较了平均数的差异。本文仅涉 及 ) 年数据,故没有对狼与普氏原羚种群数量进行 相关分析。
《我住江之头》观后感

《我住江之头》观后感《我住江之头》观后感1在我家下面有一条小河,它的河水是从双溪漂流处流来的。
它的水很清澈,但旁边有很多垃圾。
人类啊,请保护大自然吧!今天,我来到了苕溪边。
大吃一惊,原来清澈又美丽的苕溪却变得浑浊,我仔细一看,原来溪上有很多垃圾,都怪人们现在乱扔垃圾不注意爱护环境,从而导致苕溪的浑浊。
所以,我希望人们从现在开始,一起来保护环境,让这条苕溪重变美丽吧!在我家的马路边有一条小溪,那条小溪有些脏,扔满了垃圾。
有可乐瓶、尼龙纸、一次性杯子等等,人们根本无法使用,请大家一起来保护水资源吧!我们小区的小溪已经受到污染了。
水已经发黑了,溪里小鱼已经浮到水面上了,旁边石头的底部都已经发黑了。
因为我们小区的这条小河于外界的一个湖是相通的。
人们把许多脏东西扔进了河里,所以河水就被污染了。
苕溪以前非常美丽,可现在的样子却是很浑浊,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苕溪水,让苕溪永远美丽、清澈。
我们要做到不乱扔垃圾,保护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开玩笑,只有人人都遵守,这样才能让苕溪恢复原貌,苕溪是大家的,保护她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吧!我们小区的风景河也受到污染了,真可惜!原来河水与小区外的一个湖相连接,人们为了方便向湖里随便扔垃圾,使得原本清澈的湖水变得浑浊,就这样也就直接污染到了我们的风景河。
走在河边,我发现水以变成黑绿色的了,两岸的石头都已经披上了黑黑的外衣,好像工刚下班一样,脏极了。
走过小河的人都在说:“太臭了,真难闻。
”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气味更重。
最可怜的还是生活在河中的小鱼,全身乌黑,像泥鳅一样,它们都浮到水面上来了,好像在说:“唉,水里的环境太差了,我们快受不了了!”我想要告诉大家,我们要保护环境,再也不要乱扔垃圾了。
如果小河能回到原先那样,我们的小区一定能变得更美。
为什么河水会被污染呢?因为人们随手把垃圾扔到河里,小河里的小鱼小虾也会受到污染,这多可怕,人类又吃了它们,这就是自己害自己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氏原羚在青海湖畔形成十大种群种群数量超过千只记者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随着人为干扰减少生态环境向好上世纪80年代几乎灭绝的普氏原羚在青海湖畔实现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目前普氏原羚已经在青海湖畔形成十大种群这些种群都形成稳定的栖息地有着各自的活动范围。
近日在2014年冬季至2015年春季最重要的一次环湖巡查中发现普氏原羚数量已经增加为1092只种群数量稳定。
每年这个时候是普氏原羚的重要成长周期:发情交配期。
青海湖附近的十大种群普氏原羚会在此时聚集。
此时普氏原羚种群极具研究价值和生态特色。
2014年12月20日至25日研究人员在刚察县哈尔盖铁南、哈尔盖铁北、哈尔盖315国道北、青海湖农场一分、鸟岛区域;海晏县克土区域、湖东区域、沙岛区域、甘子河铁南、甘子河铁北、塔勒旋果区域、共和县者区域、天峻县快尔玛乡区域、生格乡区域等14个区域共监测到普氏原羚1092只其中雄性223只、雌性869只。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何玉邦介绍:根据从2010年至今的每年冬季调查数量对比普氏原羚的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在20世纪80年代青海湖普氏原羚数量不到50只1995年时约为270只1998年已不足200只1999年底完成的全国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约为130只。
到
2010年普氏原羚种群数量也仅恢复到500只左右。
2014年12月监测的普氏原羚数量超过1000只传递出了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的讯号。
近几年普氏原羚的数量稳步增长这与普氏原羚栖息地人为干扰减少政府和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增强青海湖畔生态环境恢复环境地水丰草美给普氏原羚提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都有关系。
目前青海湖畔已经很少看到人为猎杀普氏原羚的现象。
尽管如此仍有几大因素威胁着普氏原羚的生存主要是人类活动范围增加、生存区域边缘化、水源缺乏、与家畜冲突、误食垃圾、偷猎等。
原标题:青海省普氏原羚已超过1000只在青海湖畔形成十大种群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