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脱氮新工艺

合集下载

浅谈脱氮新工艺

浅谈脱氮新工艺

( 4 )为 维持 较高 生 物浓 度及 获 得 良 好 的脱 氮 效 果 ,必 须 同 时 进行 污泥 回流 和 硝 化 液 回 流 ,增 加 了动 力 消 耗及 运 行 费用 ; ( 5 )混 合 培养 条件 下 , 自养硝 化茵 对 氧 气 竞 争 较 异 养菌 处 于劣 势 ,硝 化活 性可能存在抑制 ; ( 6) 硝 化 反应 中会 损耗 碱 度 ,需投 加碱 中和 ,不仅增加 了处理费用 ,而且 还 可能 造成 二次 污染 。 2 脱 氮新 工艺 针 对 传 统 工 艺 存 在 的 不 足 , 目前 研 究 较 多 的 生 物 脱 氮 新 工 艺 主 要 有 短 程 硝 化 反 硝 化 ( S h o r t c u t N i t r i i f c a t i o n D e n i t r i i f c a t i o n ,S N D)、 厌 氧 氨 氧 化
பைடு நூலகம்:
Q(
Chi n a Ne w T e c h n o l ,
高 新 技 术
浅 谈脱 氮新工艺
马琳娜 黄木华 陈天翼 方 芳 ( 重庆大学城 市建设 与环境 工程 学院给 水排 水科 学专业,重庆 4 0 0 0 4 5)
摘 要 :传 统的 生物 脱氮 工 艺存 在 着工 艺流程 长 , 脱 氮效 率低 ,占地 大 ,成本 高等 缺 点。随着新 型脱 氮技 术 的不 断发展 , 突破 了传 统 脱 氮工 艺的局 限 ,涌 现 了一批 新 型 脱 氮 工 艺。本 文 综述 短程 硝 化 ( S N D ),厌 氧 氨 氧化 ( A NA MMOX), 好 氧反 硝 化 ( a e r o b i c d e n i t r i i f c a d o n )等 目前 热 点研 究 的脱 氮新 工艺 , 阐述 了脱 氮原 理 ,影 响 因素 , 工艺特 点 ,并 与传 统

脱氮工艺流程

脱氮工艺流程

脱氮工艺流程脱氮是指通过化学或生物方法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去除的过程。

氮氧化物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因此脱氮工艺在工业生产和环保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脱氮工艺的流程及相关技术。

一、脱氮工艺的原理。

脱氮工艺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或生物降解来去除废气中的氮氧化物。

化学方法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吸附法等;生物方法则是利用微生物对氮氧化物进行降解。

不同的工艺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废气排放,选择合适的脱氮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废气中的氮氧化物。

二、脱氮工艺的流程。

1. SCR脱氮工艺流程。

SCR脱氮工艺是将氨气或尿素溶液喷入烟气中,通过与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来将其转化为氮气和水。

SCR脱氮系统由氨水喷射系统、反应器和催化剂组成。

烟气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反应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氨气发生反应,从而实现氮氧化物的脱除。

2. SNCR脱氮工艺流程。

SNCR脱氮工艺是在燃烧设备的炉膛内喷射氨水或尿素溶液,通过与氮氧化物发生非催化还原反应来将其转化为氮气和水。

SNCR脱氮系统主要包括氨水喷射系统、混合器和反应器。

燃烧设备的烟气经过预处理后,与喷射的氨水在混合器中充分混合,然后在炉膛内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实现脱氮的目的。

3. 生物脱氮工艺流程。

生物脱氮工艺是利用微生物对氮氧化物进行降解,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氮气。

生物脱氮系统包括生物反应器、微生物培养池和氮氧化物气体处理设备。

废气经过预处理后进入生物反应器,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对氮氧化物进行降解,最终将其转化为氮气。

三、脱氮工艺的关键技术。

1. 催化剂技术。

SCR脱氮工艺中的催化剂是关键技术之一,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脱氮效率和降低能耗。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钒钛催化剂、钒钨催化剂等。

2. 氨水喷射技术。

氨水喷射技术是SCR和SNCR脱氮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喷射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稳定性直接影响脱氮效果。

3. 生物降解技术。

生物脱氮工艺中的微生物培养和反应条件控制是关键技术,通过优化微生物培养条件和反应环境可以提高脱氮效率。

高效生化脱氮塔脱总氮工艺创新

高效生化脱氮塔脱总氮工艺创新

高效生化脱氮塔脱总氮工艺创新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脱氮技术是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见的脱氮工艺有生化脱氮、化学脱氮、物理脱氮等。

而生化脱氮是一种比较有效、环保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养殖场等领域。

然而,传统的生化脱氮工艺存在着脱氮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化、高效化的要求。

因此,如何创新改进生化脱氮工艺,提高脱氮效率,降低能耗,成为了环保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针对生化脱氮工艺的不足,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高效生化脱氮塔脱总氮工艺。

该工艺采用了极低氧(ANAMMOX)技术,利用特殊的微生物群体,在无需外部供氧的情况下将氨氮和硝态氮一步转化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效率的大幅提升。

同时,该工艺具有能耗低、占地面积小等特点,适用于各类污水处理场所。

除此之外,高效生化脱氮塔脱总氮工艺还可以与其他脱污技术相结合,形成集成化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的综合效果。

例如,与膜技术结合可以实现高效的深度处理;与UV技术结合可以消除残留的微生物;与氧化技术结合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总之,高效生化脱氮塔脱总氮工艺的创新,为环保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的推广,相信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 1 -。

浅谈脱氮新工艺

浅谈脱氮新工艺

浅谈脱氮新工艺作者:马琳娜黄木华陈天翼方芳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19期摘要: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存在着工艺流程长,脱氮效率低,占地大,成本高等缺点。

随着新型脱氮技术的不断发展,突破了传统脱氮工艺的局限,涌现了一批新型脱氮工艺。

本文综述短程硝化(SND),厌氧氨氧化(ANAMMOX),好氧反硝化(aerobic denitrification)等目前热点研究的脱氮新工艺,阐述了脱氮原理,影响因素,工艺特点,并与传统脱氮工艺进行对比。

关键词:脱氮;新工艺;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好氧反硝化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B1前言水体中氮元素的存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一般来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氨氮的超标排放,而化合态氮元素的存在又会对人和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并增加水处理成本。

传统的生物脱氮过程存在较多问题:(1)反硝化需要提供适当的电子供体,通常为有机物,增加了处理成本;(2)硝化反应与反硝化反应对DO的质量浓度需求差别很大,导致了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在时问和空间上难以统一;(3)硝化菌群增殖速度慢难以维持较高的生物浓度,特别是在冬季低温环境,造成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有机负荷较低,增加了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4)为维持较高生物浓度及获得良好的脱氮效果,必须同时进行污泥回流和硝化液回流,增加了动力消耗及运行费用;(5)混合培养条件下,自养硝化菌对氧气竞争较异养菌处于劣势,硝化活性可能存在抑制;(6)硝化反应中会损耗碱度,需投加碱中和,不仅增加了处理费用,而且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2脱氮新工艺针对传统工艺存在的不足,目前研究较多的生物脱氮新工艺主要有短程硝化反硝化(Shortcut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SND)、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和好氧反硝化(aerobic denitrification)等。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摘要:本论文介绍几种新型的生物化脱氮工艺,其中有新型脱氮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 同时硝化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工艺等几种。

关键词:生物脱氮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1.短程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shortcut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是由荷兰Delft技术大学开发出来的脱氮新工艺[1-3]。

其基本原理是将NH3-N氧化控制在亚硝化阶段,然后进行反硝化。

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15)(2-16)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途径与传统硝化反硝化相比,在处理高浓度有机氮废水中具有潜在的优势:⑴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比传统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节省了25%的耗氧量;⑵在反硝化过程中是以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短程硝化反硝化仅需传统硝化反硝化60%的有机碳源,节省了40%的碳源。

理论上计算,传统硝化反硝化C/N为2.86:1,短程硝化反硝化C/N为1.71:1,即较低的C/N下就可以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⑶缩短了反应历程,提高了脱氮效率。

在好氧过程中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比传统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减少了由NO2--N氧化为NO3--N的过程,缩短了总的反应历程。

另外,在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由于省去了由NO3--N到NO2--N这一转化过程,反硝化碳源不再为硝酸盐还原菌优先利用,也不存在硝酸盐还原酶对亚硝酸盐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加速了脱氮效率。

2.同时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simulataneous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工艺,简单地说,是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同时实现硝化和反硝化。

Munch.Elisabeth V等研究了SBR法中的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4。

G.Bertanza运用延时曝气法对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进行了三年的研究[5]。

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系统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在120~180mv范围内(此时DO浓度均在1.5mg/L以下)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处理效果最好,总氮去除率可达到60%~70%。

脱氮除磷新工艺

脱氮除磷新工艺

脱氮除磷新工艺第一篇:脱氮除磷新工艺脱氮除磷新工艺姓名:张亚青海大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摘要: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是当今世界性的水污染治理难题。

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氮、磷指标,控制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本文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脱氮除磷新工艺——分点进水高效脱氮工艺、生物倍增工艺及厌氧氨氧化工艺,对其特点和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前景提出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体富营养化;生物脱氮除磷;分点进水高效脱氮工艺;Bio—Dopp工艺; ANAMMOX工艺0 前言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益尖锐化和社会发展对环境要求的提高,污水脱氮除磷技术已经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目前,污水厂广泛采用的脱氮除磷工艺有:A2/O,SBR,氧化沟等。

而传统工艺存在基建投资大(池容大)、运行费用高(硝化充氧能耗高、市政污水厂需投加碳源和碱等)、能量浪费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传统工艺的脱氮效率受进水水质的影响,低碳源污水在不投加外碳源的情况下,其脱氮效率低。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经济的脱氮工艺成为当前城市污水处理的热点。

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批低能耗、低投资,管理简单的处理工艺[1-4]。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1.1 生物脱氮机理生物脱氮包括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过程,即水体中的有机氮首先在氨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态氮,这也就是所谓的氨化阶段;之后是硝化阶段,氨态氮在好氧的条件下通过亚硝化菌和硝化菌转化为N NO-3;最后是反硝化阶段,该阶段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反硝化菌将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转化为2 N。

而近来的一些研究发现,在好氧的条件下发生了同时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厌氧的条件下,氨态氮减少;这些现象都无法用传统生物脱氮理论来解释,表明除了传统的生物脱氮理论外,还存在其他的生物脱氮原理[2]。

生物脱氮工艺新旧比较及其发展

生物脱氮工艺新旧比较及其发展

生物脱氮工艺新旧比较及其发展水处理技术:本文对传统生物脱氮技术和目前新型的生物脱氮技术进行了介绍。

1传统生物脱氮工艺中的氮以有机氮、氨氮、亚硝氮和硝酸盐4种形态存在。

如污水有机氮占含氮量的4O%~60%,氨氮占5O%~60%,硝态氮仅占0%一5%。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遵循已发现的自然界氮循环机理,中的有机氮依次在氨化菌、亚硝化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进行氨化反应、亚硝化反应、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后最终转变为氮气而溢出水体,达到了脱氮目的。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脱氮技术。

硝化工艺虽然能把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消除氨氮的污染,但不能彻底消除氮污染。

而反硝化工艺虽然能根除氮素的污染,但不能直接去除氨氮。

因此,传统生物脱氮工艺通常由硝化工艺和反硝化工艺组成。

由于参与的菌群不同和工艺运行参数不同,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需要在两个隔离的反应器中进行,或者在时间或空间上造成交替缺氧和好氧环境的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传统生物脱氮途径就是人为创造出硝化菌、反硝化菌的生长环境,使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成为反应池中的优势菌种。

由于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硝化反硝化这两个过程不能同时发生,而只能序列式进行,即化反应发生在好氧条件下,反硝化反应发生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

常见的工艺有三级生物脱氮工艺、二级生物脱氮工艺和合建式缺氧一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等。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存在不少问题:(1)工艺流程较长,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高。

(2)由于硝化菌群增殖速度慢且难以维持较高的生物浓度,特别是在低温冬季,造成系统的HRT较长,需要较大的曝气池,增加了投资和运行费用。

(3)系统为维持较高的生物浓度及获得良好的脱氮效果,必须同时进行污泥和硝化液回流,增加了动力消耗和运行费用。

(4)系统抗冲击能力较弱,高浓度NH,一和NO:一废水会抑制硝化菌生长。

(5)硝化过程中产生的酸度需要投加碱中和,不仅增加了处理费用,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人们积极探讨开发高效低耗的新型生物脱氮新工艺。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的简介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的简介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的简介摘要:水体中的氮素污染越来越严重。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在废水脱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成本高、脱氮效率低等缺点。

随着生物脱氮新技术如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发展,生物脱氮新工艺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主要介绍了亚硝化脱氮工艺(SHARON)、厌氧氨氧化工艺(ANMAMOX)、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SHARON-ANAMMOX)、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ANON)、限制自养硝化反硝化工艺(OLAND)。

分别阐述了各工艺的原理、影响因素、运行特性、应用状况等。

最后,简单叙述了各工艺的区别和联系,对各种工艺的操作参数进行了比较和概括。

关键词:SHARON;ANMAMOX;SHARON-ANAMMOX;CANON;OLAND1.引言传统的生物脱氮理论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分别由自养型硝化菌和异氧型反硝化菌完成。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碳源,造成较高的运行成本。

随着近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污水生物脱氮工程实践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和现象,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些脱氮理论的新认识,并逐渐形成了生物脱氮新的理论。

基于这些生物脱氮新理论,废水生物脱氮新技术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在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技术和厌氧氨氧化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生物脱氮工艺。

这些生物脱氮工艺包SHARON、ANMAMOX、SHARON-ANAMMOX、OLAND、CANON等。

2.Sharon工艺SHARON(single reactor for high ammonia removal over nitrite)即亚硝化脱氮工艺,是荷兰Delft 技术大学1997 年提出并开发的一种新型生物脱氮技术[1]。

其基本原理是在同一个反应器内,在有氧的条件下,自养型亚硝酸菌将NH4+转化为NO2﹣,然后在缺氧的条件下,异氧型反硝化菌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以NO2﹣为电子受体,将NO2﹣转化为N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