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问题解决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近年来,初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学作为初中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问题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通常更多地接触到化学知识的理论性部分,而较少接触到实验课程。
这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往往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中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方法:1. 加强实验教学。
通过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眼见到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2. 联系实际生活。
教师在讲解化学理论知识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应用,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问题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初中学生通常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
化学问题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他们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积极性较低。
解决方法:1. 生动形象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从而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拉近师生与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知识是有成就感的事情。
问题三: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是一些独立的知识点,缺乏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往往产生一种孤立的学习状态。
解决方法:1. 强调知识点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化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 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问题一: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解决方法:1. 利用有趣的实验、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化学知识。
问题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有困难,学习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1. 强调基础知识的建立,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学习。
2.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互相学习,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三: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方法:1. 在化学实验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和注意事项。
2. 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确保实验安全。
3. 由有经验的老师或实验员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的规范和安全。
问题四:教学资源匮乏,限制了化学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解决方法:1. 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教育资源,丰富化学课堂教学内容。
2. 利用化学教学资源中心和实验室设备共享制度,开展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
3. 积极争取化学实验设备和材料的更新和补充,提高化学教学实验条件。
问题五:化学知识整合能力差,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把握。
解决方法:1. 强调知识的联系和交叉性质,加强知识的整合性教学和交叉学科的教学。
2. 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对知识的拓展性和应用性教学。
3. 加强对知识的总结性和系统性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问题六:课堂教学缺乏典型实例,抽象概念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
问题七:测试和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解决方法:1. 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查方式,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验报告等,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引入自主评价和同学互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提高。
3. 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评,不仅关注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化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化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化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化学,作为一门复杂而又深奥的学科,常常让学习者在探索其奥秘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化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1. 理论概念的抽象性化学的理论概念往往抽象而晦涩,这使得学生在初学阶段难以理解和消化。
例如,原子结构、化学键和反应动力学等概念,常常让学生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抽象概念。
可以通过模型、图表和实验来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
例如,利用分子模型来展示原子之间的排列和连接,通过实验来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变化,从而让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具体和可视化。
2. 公式和计算的复杂性化学中充斥着大量的公式和计算,这对于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从化学方程式到摩尔计算,这些需要精确和逻辑思维的部分常常让学生望而却步。
解决方法:强调数学与化学的密切关系,并提供适当的数学支持和培训。
通过练习和例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
同时,重视理解背后的物理过程和化学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和逻辑的联系。
3. 实验操作的困难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而实验操作的复杂性和安全性要求常常是学生们头疼的问题。
从试剂的正确配制到实验条件的控制,这些细节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挑战。
解决方法: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中,必须严格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确保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都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可以通过演示和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预先了解实验过程,减少实际操作中的失误和困惑。
4. 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化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常常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如物理学和生物学等。
这对于学生来说,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和理解能力。
解决方法:强调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交叉点。
通过跨学科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1. 确认问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2. 搜集资料:查找资料,查阅资料库和参考书籍,了解相关知识和解题方法。
3. 绘制图示:对于需要图形表格说明的问题,适当绘制图示,有助于更清晰地表达和理解。
4. 利用公式:对于需要计算的问题,适当运用化学公式和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和计算。
5. 利用实验数据:有时候需要利用实验数据进行问题解决或验证,实验数据可以从实验室实验记录、学术论文等处获取。
6. 合理推想:对于一些没有直接给出答案的问题,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想和估算。
推想需要严谨科学的分析思维和逻辑推理。
7. 重视细节:在解决化学问题时,细节十分重要,如小数点的位置、化学式的准确与否等都会影响结果的精确性。
8. 反复检查:解题过程中要多次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并检查解题过程的合理性和严密性。
9.与他人讨论:如果仍然遇到困难,可以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可以借助集体智慧和互相启发解决问题。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化学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以帮助实验者更好地完成实验。
一、试剂固化问题试剂固化是指固态试剂因吸湿或长时间存放而导致结块或凝固,影响实验的进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方法:1. 真空干燥法:使用真空泵和干燥剂将试剂放入密闭容器中,通过降低容器内的压力使水分蒸发,从而恢复试剂的流动性。
2. 加热法:将固化的试剂置于恰当的加热设备中进行加热,融化或使其变得可流动。
3. 截取外层:如果只有试剂表面固化,可以使用刀片等工具截取固化层的外层,使内部试剂恢复流动性。
二、颜色变化异常问题在某些实验中,试剂的颜色变化是观察和判断的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不同因素的干扰,颜色变化可能异常或不符合预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异常颜色变化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 PH变化异常:如果实验中使用了PH试纸或指示剂,但颜色变化错误或不明显,可以尝试重新配置试剂溶液,注意浓度和比例的准确性。
2. 光照干扰:有些试剂在强光照射下可能发生颜色变化,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实验区域。
3. 反应速度:某些试剂颜色变化的速度非常快,难以观察和判断,可以尝试调整反应条件或采用更敏感的仪器进行监测。
三、实验产物收集问题实验产物的收集是衡量实验结果的重要步骤,但在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产物溶解、挥发或分散等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结晶溶解问题:如果产物在结晶过程中产生溶解现象,可以尝试降低溶剂的温度或增加溶剂的量,有助于产物的结晶。
2. 流体分散问题:某些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或液体产物很容易散失或分散,可以使用收集装置或密封容器来避免产物的损失。
3. 产物损失问题:如果产物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损失,可以尝试改进操作技巧或重复实验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四、实验设备故障问题实验设备的故障可能会给实验过程带来严重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设备故障及其应对方法:1. 温度控制:如果温度控制设备出现故障,可以尝试使用其他可靠的温度检测设备进行监测,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故障设备。
化学技术使用中常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

化学技术使用中常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在化学技术使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来自实验操作的错误、设备故障、化学反应的不如预期,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取得预期的结果,我们需要有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实验操作问题解决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例如体积的加减误差、溶液的浓度计算错误、试剂的混合不均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仔细阅读实验手册和实验步骤,确保操作正确无误。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养成仔细观察、确保每个步骤的准确性的习惯。
2.在进行一些需要精确测量的操作时,如体积的加减操作,尽量使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减少误差。
同时,在使用仪器时,要注意操作的正确性,避免仪器的故障或不当使用导致的误差。
3.在计算溶液浓度时,要仔细理解溶液配制的要求和操作步骤。
尽量使用准确的称量仪器和溶液配制的标准方法,避免因计算错误而导致浓度不准确。
二、设备故障问题解决方法化学实验中,常常会遇到设备故障的问题。
例如玻璃仪器的破损、加热设备的失效、机械设备的滞运动等。
对于设备故障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
在进行实验前,要仔细检查仪器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对于长期没有使用的设备,还应该进行试验性运行,以确保设备正常。
2.及时保养和维修设备。
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例如定期更换玻璃仪器的橡皮垫、检查加热设备的电源和控温器的工作状态等。
3.出现设备故障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理或更换。
可以联系设备供应商或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修理,以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影响实验进程。
三、化学反应问题解决方法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或反应结果与预期不符。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仔细分析反应机理和条件。
对于反应出现问题的情况,可以对反应机理和条件进行重新分析,查找反应问题的原因。
2.添加适当的催化剂或改变反应条件。
在某些情况下,反应结果不如预期,可以尝试添加一些适当的催化剂或改变反应条件,以增加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化学遇到难题怎么办

化学遇到难题怎么办化学是一门复杂而有挑战性的科学,对很多学生而言,遇到化学难题时可能感到困惑和无助。
然而,学会正确的应对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化学难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应对化学难题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一、审题仔细,搞清题意遇到化学难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确保完全理解题目要求和问题的背景。
正确理解题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以避免因为误解题意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阅读问题时,可以将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和条件进行标记,以便后续分析和解答。
二、回顾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在解决化学难题之前,回顾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复习相关的化学理论和概念,查漏补缺,以确保自己掌握了必要的知识。
可以参考教科书、课堂笔记、参考书籍或者在线资料,不断巩固和扩充自己的化学知识储备。
三、分析问题,找出关键解决化学难题需要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善于从问题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和条件,理清问题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制定解题步骤或者进行小结,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四、寻求帮助,与他人讨论当遇到化学难题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意见。
可以与同学、老师或者其他具有化学知识的人讨论问题,在他人的指导下反思和解决问题。
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思路可能会给自己的思考带来新的启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五、实践操作,进行实验验证有时候,化学问题的解答可能需要进行实验验证。
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操作和观察,可以直观地验证和证明化学理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操作,遵循实验规范和指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多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解决化学难题也需要一定的积累和经验。
多做化学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和熟练度。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习题集进行练习,或者参加化学竞赛和讨论班,与同学共同交流和切磋,加深对化学知识和应用的理解。
七、保持积极心态,多思考多探索化学难题解决的过程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思考和探索。
化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化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是高中阶段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许多学生常常面临许多困扰和挑战,造成学习进展缓慢甚至出现学习障碍。
本文将讨论化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
一、抽象理论难以理解化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学科,它通常涉及到分子结构、原子的运动等微观层面的概念。
这些概念对许多学生来说是抽象且难以理解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实践性学习:通过实验和实际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化学现象,加深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例如,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化学方程式的变化。
2. 案例分析:使用真实世界中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概念。
例如,通过讨论环境中的化学反应,说明化学反应对环境的影响。
3. 图示和模型:使用图示和模型来解释和描述化学概念,使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和可视化。
例如,通过示意图展示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和原因。
二、数学计算困难化学中常常涉及到数学计算,如摩尔质量、化学反应的计算等。
许多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遇到困难。
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法:1. 基础数学知识强化:在开始学习化学之前,教师可以复习和强化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如单位换算、小数运算等。
只有建立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应用数学计算于化学问题中。
2. 实例演练:提供大量的实例演练,让学生通过实际演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计算过程,培养他们审视问题、运用正确数学方法的能力。
3. 使用计算工具: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和电子设备来进行化学计算。
这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还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化学概念的学习。
三、实验安全问题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实验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法:1. 实验规范与指导: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教师应该详细介绍和强调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化学问题解决摘要: 学科问题解决是教学心理学中问题解决研究的重要领域,化学问题解决是问题解决理论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成果之一。
本文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化学问题解决的认知心理学依据、化学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化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化学问题解决策略这几方面进行概述目前学术界对“化学问题解决”研究的状况,并简单介绍几种新型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概念图、思维导图法、脚手架教学法)在化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关键字: 化学问题解决 心理机制 影响因素 策略 新型学习和教学理论 综述一、问题解决概述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是思维活动的普遍形式,概念的形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具有问题解决形式。
下面将从问题解决的模式以及一般问题的解决过程这两个方面简单阐述问题解决。
1. 问题解决的模式对于问题解决的模式,可以将其分为传统观点、信息加工观点、现代认知派观点。
传统观点以“试误说”和“顿悟说”为代表。
最早研究问题解决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898),他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尝试-错误”理论。
后来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之一的苛勒(1913)又提出了“顿误”理论。
这是两种持不同观点的理论,但都是基于动物实验得到的,要将其推广到心理过程极为复杂的人类,便不足以令人信服。
信息加工理论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提出的,纽厄尔、西蒙(Newell & Simon,1972)认为问题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操作,这三部分加起来构成了问题空间,这就是对问题的一个表征过程。
自皮亚杰的认知理论面试和现代认知心理学产生以后,人们热衷于人认知的角度来解释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
基克等人(Gick ,1986;Derry & Murphy ,1986;)根据对问题策略的研究,认为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四个阶段: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求解答、尝试解答、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助于一般性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模式。
这一问题解决模式成为当代问题解决的基本模式,虽然不同学科提出了各自学科的问题解决心理机制,绝大部分以基克解决问题过程的模式为基础。
因此,对于深入认识化学问题解决的有关内容,首先了解认知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是必要的。
理解和 评价 尝试解答 寻求解答 无图式 激活 停 止成 功 图示激活基克解决问题过程的模式2.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关于问题解决的具体过程,最早是度为提出的五阶段论。
即开始意识到难题的存在→识别出问题→收集材料并对之分类整理→提出假设接受和拒绝试探性的假设→形成和评价。
综合各家理论模式和阶段论,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寻求解答阶段,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评价结果阶段。
在寻求解答阶段,可能存在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
算法式就是为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
它通常与某个特定的课题领域相联系。
启发式是指根据目标的指引,试图不断地将问题状态转化成与目标状态相近的状态,从而试探那些只对成功趋向目标状态有价值的操作,使用策略试图去解决问题。
启发式常用的方法有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反推法、爬山法、类比思维法。
例如,要判断哪些物质时混合物还是化合物、单质,则一般使用算法式,根据相关概念对物质进行逐一判断。
但要完成一道较复杂推断题或有机合成题时,则需要使用结合算法式和启发式,才可能有效地解答。
二、化学问题解决的提出问题解决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甚至将其作为重要的领域和研究方向,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目标之一,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最有效且最有希望的做法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启示。
可以说,学科问题解决是问题解决研究的重要分支。
很多心理学家也认为,研究问题解决最终要落实到各专门学科的应用,为指导实际教学服务。
把重点放在专门学科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与策略上。
从上世纪的最后20余年时间里,国内外研究者开始对学科问题解决进行研究。
在国外对化学问题解决研究中,有阿会莫等人(1979)提出化学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即识别问题-选择适当信息-孤立信息发生组合-验证结论;纽瑞本和皮克瑞(1987)在研究学生概念理解对化学问题解决的影响时,发现概念理解能力并不等于解决数据运算能力;纳赫利赫和密契尔(1993)发现许多学生虽能熟练运用算法解决问题,却对其中的意义理解甚少;魏德林(1998)在研究如何提高化学问题解决技能时,提出运用图表式网络来使学生掌握滴定计算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等。
在我国由于受过去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化学教学的重点是放在概念的教学和具体解题能力的培养上,很少对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
近十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化学教学开始注重学生化学思维过程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化学问题解决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三、化学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化学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也可以将其称为化学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或模式,鉴于目前大部分研究者倾向使用化学问题解决机制,本文也采用化学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这一说法。
以下将对国内有关化学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的研究进行阐述。
在此基础上,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突出,化学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图1)的研究表明化学问题解决过程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审题活动、解析活动、实际解决活动。
相应的化学基础知识、问题类型结构知识及有关的策略性知识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发挥定向调节作用,各活动环节相对应的高级心智技能(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对问题解决起执行调节作用。
在化学一般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的基础上,王磊教授等人利用活动分析法和心理模拟法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化学实验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图2)。
它由5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构成,即问题表征,问题解析,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检验、反思与调整。
其中问题解析、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是中心环节,而检验、反思与调整环节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问题解决的质量与速度。
安徽无为县陡沟中学吴江明在“化学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及常用策略”一文中认为,化学问题解决心理机制可表示为:识别问题-问题表征-寻求解答-尝试解答-反思评价。
作者认为评价反思是问题解决者发展元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不断提高问题解决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问题解决者对自己问题解决行为的适时监控和评价;二是问题解决者在找到问题的答案之后,对问题及整个问题解决行为进行评价。
对于化学学科课程而言,有机化学部分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往往比较难掌握。
绍兴县华甫中学陆江岚老师结合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从知识表征、学习策略和原认知技能三个方面在“认知心理学对有机化学教学的启示”中谈论了有机化学的教学,希望能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有效地进行教学。
作者提出,有机化学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包括知识的建构和表征、学习策略的掌握与改进、元认知技能的培养。
在知识的建构和表征构成中要求学习有机化学知识时要做到知识的条件化、程序化、网络化、系统化。
在学习策略的掌握与改进中,包括激发注意的策略增强记忆的策略。
元认知技能的培养包括制订学习计划、开展自我评价、认识所学知识技能的有效性。
总之,认知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对当今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提供了帮助,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更好地去体会并加以很好的利用。
四、化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影响化学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很多,影响到问题表征、问题解析、解题活动和元认知监控的各个环节,主要因素有:问题情景的影响、知识因素的影响、思维策略的影响、动机与情绪状态的影响、元认知策略的影响。
中学生化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能力指的是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将自己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作为意识的对象,对它进行计划、监测、调节和评价的能力。
研究影响初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提高的因素,对于提高初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都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实践意义。
通过元认知监控,保持清醒的思路,适时调整思维方式,使问题解决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不同的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和习惯也各不相同,问题解决能力较强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运用元认知监控,使其全部解决过程都处于元认知监控之中,而且能够通过某一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所得结论,受到许多启发,进一步优化已有的知识结构。
而那些元认知监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思维反应迟钝,易出错,常走进问题解决的死胡同,这部分学生往往只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却不善于对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
在复杂的化学计算题解题中,元认知监控的作用尤为明显。
五、化学问题解决策略目前,化学学科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主要涉及中学生解决各种化学教学问题(计算问题、实验问题、有机问题等)的思维策略及主要影响因素,专家和新手的差异等方面。
Adigwe ( 2002)在尼日利亚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有着不恰当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有限的问题解决策略知识,他们主要依赖于随机的尝试错误和算法。
而且大多数学生不能评价他们的问题解决过程。
这说明许多学生对化学概念理解不充分,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学生们倾向于使用各种算法技巧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使用科学的化学概念进行问题解决。
李广洲,任红艳等(2001)认为中学生解决计算类化学问题时采取的策略,根据问题的性质、内容以及问题解决者的认知结构,可以分为盲目搜索策略、情境推理策略、原理统率策略、数学模型策略等四种。
吴鑫德,张庆林等(2004)认为高中生化学计算问题解决的有效思维策略有:读题审题策略、综合分析策略、双向推理策略、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策略、化繁为简策略、巧设速解策略、模糊思维策略、总结反思策略。
有学者根据化学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培养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注重化学问题情景的创设、丰富化学基础知识、强化化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此外根据化学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不少学者提出了与各个环节相对应的化学问题解决策略。
化学问题表征阶段的思维策略有认真读题,捕捉要点、识别问题类型。
寻求解答阶段的启发式策略有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推理法、简化计划法、图解法。
评价反思阶段的策略有反思解题过程、反思与题目有关的知识结构,是否达到了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目的、反思解答方法。
六、新型教学和学习理论在化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随着新课程的持续稳步推进,作为化学学科教师,理应根据新课程新理念对过去的常规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和化学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使学生主动建构起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形成属于自己的化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