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初三化学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A.①②③⑤B.①⑥C.②③⑤D.①③⑥2.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A.18克 B.7克C.8克D.6克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的分子数。
4.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a-b)克B.(a-b-c)克C.(a+b-c)克D.(a-b+c)克5.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5O2=4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A.C2H4B.CH4C.C2H2D.C6H66.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镁条放入盐酸中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是()A.镁的质量2克,氧气质量3克,氧化镁质量5克。
B.镁的质量3克,氧气质量2克,氧化镁质量5克。
C.镁的质量1克,氧气质量4克,氧化镁质量5克。
D.镁的质量4克,氧气质量1克,氧化镁质量5克。
8.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A.60克B.80克C.90克D.120克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较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之和C.一定量的水的质量与全部蒸发后所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相等,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只要做一个“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就能得出质量守恒定律10.在A+B→C+D反应中,有52克的A与适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了34克C和20.8克D,则反应用去的B的克数是()A.54.8克B.52克C.18克D.2.8克11.在化学反应A+2B=C中,1.5克A与足量的B充分反应后,生成9.5克C,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A.3克 B.9.5克C.8克D.4克12.有A、B两种物质,它们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6克A与足量B反应生成8克C和3克D。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C.湿衣服凉晒后变轻了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2.下列“化学反应前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B.元素的种类相同C.物质分子的个数相同D.原子的个数相同3.目前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A.Cr2O3 B.CrSO3C.Cr2(SO4)3D.Cr2S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反应后质量(g)待测20 6 31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A.10 B.8 C.4 D.0二、非选择题5.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6.若要制取10g铜,至少需要用g氧化铜跟过量氢气反应.(保留一位小数)7.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如果氢气的利用率为50%,要得到3.2g铜,需要氢气g.(保留一位小数)8.12g碳和34g氧气反应后,可得到 g二氧化碳.9.已知A+B→C+D,现将A、B两种物质各15g,混合后加热,生成16g C和9g D测得B已完全反应,则A与B反应物的质量比.10.11.2g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恰好能跟g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保留一位小数)11.19.5g金属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用来与氧化铜反应,可还原出 g铜(保留一位小数)12.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如果反应生成了27g水,则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来固体的质量减少g.13.在化学反应2A+B═2C+D中,若A的式量为80,B的式量为12,D的式量为44,则C的式量为.14.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 m 和n的关系为:m n(填“<”或“>”或“=”).(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 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了y g. x和y的关系为:x y(填“<”或“>”或“=”).(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g.a与b的关系为:a b(填“<”或“>”或“=”).(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质量守恒定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C.湿衣服凉晒后变轻了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先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定反应是否为化学变化;因为质量守恒定律,是对化学变化而言的,物理变化不适合.【解答】解:A、纸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所以,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A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B正确.C、湿衣服晾干后,衣服上的水进入大气中,质量变小.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C错误;D、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了大气,所以质量减少.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D正确.故选:C.【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2.下列“化学反应前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B.元素的种类相同C.物质分子的个数相同D.原子的个数相同【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元素质量守恒;物质质量守恒.【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元素的种类相同;原子的个数相同.【解答】解: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元素的种类相同;原子的个数相同;但物质分子的个数不一定相同.如:2H2+O22H2O.故选:C.【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目前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A.Cr2O3 B.CrSO3C.Cr2(SO4)3D.Cr2S【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质量守恒.【分析】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的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H,18;Cr,4;O,37;S,6;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H,18;O,13;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r,S,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2,3和 12故X的化学式为Cr2(SO4)3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运用,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才能自由驾御,正确解答.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反应后质量(g)待测20 6 31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A.10 B.8 C.4 D.0【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和与反应后乙、丙、丁三种物质的质量和的差值,即“待测”的值.【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甲的“待测”值=(4+1+42+10)﹣(20+6+31)=0故选D.【点评】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因此,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二、非选择题5.(2016春•山东校级月考)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31:40:71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首先正确写出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124 160 284在此反应中磷、氧气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124:160:284=31:40:71.故答案为:31:40:71.【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若要制取10g铜,至少需要用12.5 g氧化铜跟过量氢气反应.(保留一位小数)【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题中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然后再列出关系式进行解答.【解答】解:设制取3g的铜,需要氧化铜的质量为x,CuO+H2Cu+H2O80 64x 10g,x=12.5g,答案:1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小,在解题时,关键是找等量关系.7.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如果氢气的利用率为50%,要得到3.2g铜,需要氢气0.2 g.(保留一位小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正确书写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依据制得铜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设需要氢气的质量分别为x,H2 +CuO Cu+H2O2 64x 3.2g解得:x=0.1g氢气的利用率为50%,所以实际需要氢气的质量为0.1g×2=0.2g答:实际需要氢气的质量分别为0.2g.【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能力,必须掌握正确的计算步骤和格式.8.12g碳和34g氧气反应后,可得到44 g二氧化碳.【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变化时也要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判断,即反应时是否符合固定的质量比,据此进行分析选择.【解答】解: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可知,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二氧化碳,12g碳和34g氧气反应后,氧气有2g剩余,仍然生成44g二氧化碳,故填:44.【点评】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该定律用于解释化学反应中质量问题.9.(2016春•山东校级月考)已知A+B→C+D,现将A、B两种物质各15g,混合后加热,生成16g C 和9g D测得B已完全反应,则A与B反应物的质量比2: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解答】解:根据在路上的可知,反应的A的质量为:16g+9g﹣15g=10g,则A与B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0g:15g=2:3,故填:2:3.【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0.11.2g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恰好能跟14.2 g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保留一位小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铁与盐酸反应、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铁与氯气的关系式,根据关系式计算即可出结果.【解答】解:设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由Fe+2HCl═FeCl2+H2↑,H2+Cl22HCl可得:Fe~Cl256 7111.2g x解得:x=14.2g答案:14.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利用关系式法计算比较简便.11.19.5g金属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用来与氧化铜反应,可还原出19.2 g铜(保留一位小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由锌的质量根据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锌与铜的关系式,求出质量比,列出比例式,通过计算得出生成铜的质量.【解答】解:设若用这些氢气还原氧化铜可以得到铜的质量为x.由Zn+2HCl═ZnCl2+H2↑①H2+CuO Cu+H2O②可以得到:Zn﹣H2↑﹣Cu65 6419.5g xx=19.2g答案:19.2【点评】此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我们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所以务必要保证我们的出发点即化学方程式要书写正确,然后再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比进行求算.12.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如果反应生成了27g水,则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来固体的质量减少24 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可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差量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设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来固体的质量减少的质量为x,CuO+H2Cu+H2O 固体差量80 64 18 80﹣64=1627g xx=24g答案:2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差量法是正确快速解答此类题的捷径.13.在化学反应2A+B═2C+D中,若A的式量为80,B的式量为12,D的式量为44,则C的式量为6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开放性简答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此题需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和,以此为突破口,找出D的质量,再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求得C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之比,即可解答;【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为“在化学反应2A+B═2C+D中,若A的式量为80,B的式量为12,D的式量为44”,则2×80+12=2C+44,解得C=64.故答案为:64.【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之比,等于它们之间的质量比.14.(2012•惠来县模拟)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 m 和n的关系为:m >n(填“<”或“>”或“=”).(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 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了y g. x和y的关系为:x <y(填“<”或“>”或“=”).(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g.a与b的关系为:a = b(填“<”或“>”或“=”).(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分析解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答】解:(1)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同时,生成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少量的炭灰是由木炭中的少量杂质形成的,木炭中的炭和氧气反应之后以气体的方式散发掉,所以总的质量要减少.(2)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的过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铁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铁的质量,故铁锈质量大于铁的质量.(3)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锌和硫酸铜的质量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锌的质量,故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4)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才能判断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是否相等.故答案为:(1)>;(2)<;(3)=;(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点评】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化学人教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练含答案(2)

5.1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水结冰的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有些化学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由于质量守恒,将a g氧气和b g氢气混合点燃一定得到(a+b)g水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瓶底的细沙起隔热作用B.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膨胀后变瘪C.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到室温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D.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A.大于木炭的质量B.小于木炭的质量C.等于木炭的质量D.无法比较5.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新型催化剂,将CO2和H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和另一种物质。
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丁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写成CH26.高氯酸铵(NH4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A.CO2B.Cl2C.O2D.N27.充分加热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最终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a-b)g B.(a-b-c)gC.(a+b-c)g D.(a-b+c)g8.将16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6g A完全反应后生成12g C和8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A.1∶1B.2∶1C.3∶1D.4∶19.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10.一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反应后的质量/g x21101则与此反应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表中x的值应该是8B.该反应可表示为丁甲+乙+丙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甲、乙为反应物,丙、丁为生成物二、填空题11.比较下列物质的质量大小,用“>”“<”或“=”填空。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某可燃化合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O2→CO2+H2O(未配平)则X不可能是()A. COB. CH4C. 甲醇(CH3OH) D. 乙醇(CH3CH2OH)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 4 10 1 25反应后的质量/g 未测定21 10 9已知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甲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A. 1:1 B. 1:2 C. 1:3 D. 2:13.已知 2NaClO3+H2SO4+SO2=2X+2NaHSO4由此可知X物质的化学式为()A. ClO2B. NaClC. NaClOD. Cl2O4.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的某反应中,测得反应前(t0)、反应中(t1)、反应后(t2)不同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1时刻,乙、丁、丙所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23%和43%B. 若反应前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总质量为100克,则再增加12克甲,甲与乙则恰好C. 该反应既不可能是化合反应,也不可能是分解反应D. 若甲和丁分别是镁和碳,则该反应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5.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正确的是()A.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B. 氢和氧在点燃条件下化合生成水C. 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D. 每4g氢气跟32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g水6.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B.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D. 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7.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80g A与24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2g C,则生成D的质量为()A. 56gB. 62gC. 52gD. 60g8.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A. 用二氧化锰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 用过滤的方法将浑浊的水变为澄清的水C. 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D. 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9.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A. MnO2的催化作用B. 碘的溶解性C. 白磷红磷着火点 D. 水的组成10.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银制品,其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由于银和空气中的微量硫化氢发生了下列反应:4Ag+2H2S+O2═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 AgSB.Ag2O C.Ag2O2 D.Ag2S11.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 B. 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12.在X+2O2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A. CH4B. C2H5OHC. CH3OHD. CH3COOH13.向1molFe2O3中通入CO并加热,随着CO的通入,有关量的变化如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 曲线甲表示生成铁物质的量 B. 曲线乙表示氧化铁物质的量C. K点时生成铁与剩余氧化铁物质的量相等D. K点时固体中铁元素物质的量是2mol二、多选题14.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带答案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B.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C.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2.下列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且能看到天平保持平衡现象的是()A.在空气中对铜片加热B.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C.铜和硝酸银溶液混合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3.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种类和数目B.元素的种类C.分子的种类D.物质的总质量4.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气球一直变大B.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白磷燃烧结束,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D.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5.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6.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不符合“1+1<2”的是()A.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B.1L氧气和1L氢气反应后气体的体积C.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D.1g氢氧化钡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7.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Si+4X,其中X的化学式是()A.Cl2B.H2O C.HCl D.SiH4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9X76反应后的质量(g)122924A.x的数值为32B.若甲为化合物,乙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C.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1:9D.若丁为水,则甲或乙必定为酸或碱9.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t1、t2时刻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C.该反应方程式中丁和甲的计量数之比为1:1D.某时刻,若ω甲为18%,则ω丙为32%10.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A.只含碳、氢元素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C.一定含碳、氢、氧元素D.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氢元素11.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A.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B.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C.自然界中的所有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12.硝酸铜在受热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一种氧化物和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则另一种气体可能是()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氢气D.二氧化氮13.某可燃气体A与7.2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g H2O和8.8g CO2,则A气体中()A.一定含C、H元素,不含O元素B.可能含C、H、O三种元素C.一定含C、H、O三种元素D.不能确定14.如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A.2H2+O22H2OB.S+O2SO2C.CH4+2O2CO2+2H2OD.2CO+O22CO215.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H2↑+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A.反应所需条件B.各物质的质量比C.生成物的状态D.化学反应的快慢16.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含义叙述错误的是()A.CH4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CO2和H2OB.甲烷具有可燃性C.参加反应的CH4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1:2D.每消耗16g甲烷就会生成18g水17.对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表示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B.2个氢气分子加上1个氧气分子点燃等于2个水分子C.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2个氢气分子与一个氧气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二.填空题(共1小题)18.如图所示,康康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回答:(1)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1个)。
九年级化学(上)《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1.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B.C. D.【答案】B。
【解析】A、白磷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如图5-1-8所示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瓶底的细沙起隔热作用B.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D.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答案】D【解析】A项,白磷燃烧放出热量,瓶底的细沙起隔热作用,正确。
B项,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锥形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气球鼓起,受到的浮力增大,若此时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所得结果会小于实际结果,所以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正确。
C项,反应放出热量,锥形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气球鼓起,但因燃烧消耗了氧气,所以燃烧结束后冷却,气球逐渐变瘪,正确。
D项,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不一定恰好反应,如果恰好反应,则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如果不是恰好反应,则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错误。
3.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B.C. D.【答案】B。
【解析】A、白磷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经典练习题40道

质量守恒定律经典练习题40道1、哪个图像能够反映加热高锰酸钾时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它的组成是什么。
3、在方程式CxHyOz + 5O2 = 4CO2 + 4H2O中,x、y、z的值是什么。
4、mg的硫在ng的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最合理的答案是什么。
5、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Mg3N2)。
12g的镁在空气中燃烧后,产生的产物质量是多少。
6、在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中,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7、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哪个叙述是正确的。
8、根据反应3NO2 + H2O = 2HNO3 + X,推断X的化学式是什么。
9、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主要是2KNO3 + 3C + S = K2S +3CO2↑ + X↑,则X的化学式是什么。
10、哪个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11、瑞奥汀河是一条酸河,其中含有硫酸和硫酸亚铁。
研究表明,酸河的形成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某种物质R,在水中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
反应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因此,R的化学式为FeS。
12、在实验中,某纯净物X在密闭中稍加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无法得出X由四种元素组成、X是化合物、X中有水或X不稳定这些结论。
13、根据化学方程式CxHyOz+5O2→4CO2+4H2O,可以得出x、y、z的值分别为4、8、2.14、在反应2H2O2→2H2O+O2中,肯定发生变化的是各种原子的数目。
15、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说法是:B。
62g磷和80g氧反应生成142g五氧化二磷。
16、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因此该物质一定含有氮元素和氧元素。
1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18、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⑥原子的种类。
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C2H4 + O2——CO2 + H2O(2)Al + H2SO4——Al 2(SO4)3 + H2(3)NH3+ O2————NO+ H2 O(4)KClO3——KCl+ O2(5)H2O + C——CO+ H2(6)MnO2+ HCl——MnCl2+ H2O+ Cl2(7)H2S+ SO2——H2O + S(8)H2S+ O2——H2O+ SO2(9)Al2O3+ H2SO4——Al2(SO4)3+ H2O(10)Na+ H2O——NaOH+H2二练习1、在X + 2O2===CO2+ 2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A、CO B 、CH4C、CH3OH D 、C2H42 、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式为:X +3 O2=== 2CO2 + 3 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A、C2H4B、C2H4O C、C2H6 D 、C2H6O3 、4Cu + 10HNO3= 4Cu(NO3)3+ X + 5H2O反应方程式中,X 的化学式为:A 、NO B、NO2C、N2O D、N2O34、物质X和B2能发生下列反应:2X + B2 = 2 AB3,则X的化学式是:A AB2B A2B2C AB3D A2B3 5 、某化合物R在空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R化学式叙述正确的是:A R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 R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C R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 R不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但一定不含有氧元素6、某物质W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了4.4克CO2和3.6克的水,消耗的氧气为6.4克,则W中所含有的元素判断正确的是:A 一定含有C H元素,不含O元素B 一定含有C H 元素,可能有O元素C 一定含有C H O三种元素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7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过程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之比是:A 、1 :1B 、2 :1C 、2 :32 D、4 :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1.下列叙述,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的是()①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②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质量③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后,生成的氧化铜质量比碱式碳酸铜减少了④3.24 g硫和3.2 g氧化合,生成了3.2 g二氧化硫A.②和③ B.①和④ C.②③④ D.④2.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
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A.Cu、O B.Cu、O、H C.O、H D.Cu、H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2=2Z中,Z的化学式为()A.XY2 B.X2Y2C.X2Y4D.X2Y4.在化学反应:M+N = P+Q中,a g M和b g N完全反应,生成c g P。
则生成Q的质量为()A.(b+c-a) g B.(a-c+b) g C.(a+c-b) g D.(c-a+b) g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 g碳和4 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18 g B.11 g C.8 g D.5.5 g6.4 g A物质与5 g B物质混合反应,能生成6 g C物质,剩余3 g B。
若将7 g A与3 g B混合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A.9 g B.10 g C.8 g D.3 g7.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8.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9.将A、B、C各10 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 g D,同时增加了8 g 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A.1:5 B.l:4 C.4:l D.5:l10.现有m g KClO3跟2 g 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n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A.(m-n) g B.(m+2-n) g C.(m+2+n) g D.(n-2) g11.某元素R的氧比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R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RO B.RO2 C.R2O D.R2O512.在化学反应A+B = C+D中,80 g A和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0 g D,则生成C的质量是___ g。
1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的固态物质的质量_____氯酸钾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4.化学反应A+B=C中,3 g A和足量B反应,可得11 g C。
如有12 g A,能和_____g B完全反应。
15.质量守恒定律表示: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反应后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
根据这个定律,3 g碳在10 g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_____g。
16.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_____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_____没有改变,_____也没有增减。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1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1)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1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改正。
(1)因为“质量守恒”,所以氢气燃烧后生成的水中一定含有氢气。
(2)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然等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精选发布时间:2007-12-12 9:08:55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1011 【大小】质量守恒定律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A.①②③⑤B.①⑥C.②③⑤D.①③⑥2.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A.18克 B.7克C.8克D.6克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的分子数。
4.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a-b)克B.(a-b-c)克C.(a+b-c)克D.(a-b+c)克5.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5O2=4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A.C2H4B.CH4C.C2H2D.C6H66.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镁条放入盐酸中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是()A.镁的质量2克,氧气质量3克,氧化镁质量5克。
B.镁的质量3克,氧气质量2克,氧化镁质量5克。
C.镁的质量1克,氧气质量4克,氧化镁质量5克。
D.镁的质量4克,氧气质量1克,氧化镁质量5克。
8.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A.60克B.80克C.90克D.120克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较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之和C.一定量的水的质量与全部蒸发后所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相等,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只要做一个“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就能得出质量守恒定律10.在A+B→C+D反应中,有52克的A与适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了34克C和20.8克D,则反应用去的B的克数是()A.54.8克B.52克C.18克D.2.8克11.在化学反应A+2B=C中,1.5克A与足量的B充分反应后,生成9.5克C,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A.3克 B.9.5克C.8克D.4克12.有A、B两种物质,它们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6克A与足量B反应生成8克C和3克D。
现使10克B与足量A充分反应生成多少克C?()A.12克B.13.3克C.16克D.18克1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细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A.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B.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C.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D.难以判断1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W的化学式为()A.B.C.D.15.在化学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A.B.C.NO D.1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原子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17.煤充分燃烧后生成煤灰的质量一定()A.小于煤的质量B.大于煤的质量C.等于煤的质量D.无法判断18.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参加反应前镁带的质量增加了,是因为()A.反应前镁原子数目增多B.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C.氧化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9.向试管中加入a克高锰酸钾,加热后试管中剩余固体b克,再往试管中加c克氯酸钾,继续加热后,试管中剩余固体d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a+c+d)克B.(a+c-b-d)克C.(a-d)克D.(b-d)克二、填空题1.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还可能含有______元素。
2.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判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
三、实验题1.为探索物质在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
1673年,英国物理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将金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煅烧后他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
该实验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请你简要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2.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里,锥形瓶底部应铺有细沙,再把白磷置于细沙上,目的是______。
第二次称量时,一定要待锥形瓶冷却后再称量,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
四、创新题1.蜡烛燃烧前的质量为a g,燃烧后的质量为b g,生成的为c g,水蒸气为d g,则产物共______g,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2.在天平的两端各放质量相同的两只小烧杯,左盘烧杯中盛放稀硫酸,右盘烧杯中放等质量的水,天平平衡,现向二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粒,则天平的指针,偏向______。
(偏左,偏右,不动)3.本节教材中有一个演示实验:在瓶底铺一层沙子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密封后称出质量,然后稍加热点燃白磷,冷却后重新称量。
当瓶子冷却到室温后打开瓶塞,会感到比平时费力,这是什么原因?4.将25克甲物质,5克乙物质,10克丙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10克甲,21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为()A.40克B.20克C.11克D.9克5.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4:3,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A.60克B.80克C.90克D.120克6.氯仿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气三种物质。
经测定,10.1g 氯仿可与11.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同时生成______氯气。
由以上数据计算后推知,氯仿是由______共______种元素组成。
7.夜晚在荒郊的坟地里行走,有时会发现草丛里浅绿色或浅蓝色的火,人们常说遇到了“鬼火”,你明白这是什么现象吗?答案:一、1.D 2.C 3.C 4.C 5.C 6.C 7.B 8.B9.答案:B 点拨:A中剩余的煤渣质量与生成气态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煤减少的质量与耗掉氧气的质量之和,C中变化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D中讲仅用一个实验,便可得出质量守恒定律是错误的,这个定律是通过无数实验而发现的。
10.答案:D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可知:34+20.8-52=2.8(克)。
11.答案:C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A和B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C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