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卜头》教学反思
《小萝卜头》教学反思

《小萝卜头》教学反思
在讲《小萝卜头》这篇课文之前,我从网上查找了大量的有关小萝卜头的资料,课下我就把这些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了解小萝卜头的故事,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的文字,就情不自禁的读了起来,我发现他们读着读着,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有的开始悄悄议论:“小萝卜头一岁就和妈妈一起坐牢,坐了八年的牢,最后还被杀害了,真可怜!”有的说:“那些特务们真狠毒。
”“是啊,他们太凶惨了!我真想杀了他们,为小萝卜头报仇!”“小萝卜头吃的东西都发霉了,里面还有老鼠食,这怎么能吃呢?”“小萝卜头和王二小一样也是小英雄,是世界上最小的英雄!”……
听着同学的议论,我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我就是想让同学们自己主动去学,去思考,去讨论。
所以,当我讲授这节课课时,学生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频频发言,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这节课由于学生事先了解了小萝卜头的身世和他在狱中的种种遭遇,以及他牺牲的过程,同学们理解起课文来也变得容易多了,所以,我认为给学生一些资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比老师费尽口舌地讲解效果会更好。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反思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小萝卜头的故事》。
本文讲述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名叫小萝卜头的少年,在国民党监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和残酷折磨,始终坚贞不屈,保持了对共产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信念,英勇就义的故事。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监狱中的非人生活,以及小萝卜头面对困难时的坚强与勇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萝卜头的故事,认识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分析小萝卜头的形象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小萝卜头英勇不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难点:分析小萝卜头的形象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带。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简要介绍小萝卜头的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1)小萝卜头生活在什么时代?他为什么要参加革命?(2)小萝卜头在国民党监狱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3)小萝卜头为什么能够英勇就义?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3.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分析小萝卜头的形象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分析小萝卜头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他的英勇不屈精神。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小萝卜头的故事》板书内容:背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监狱困难:严刑逼供、残酷折磨精神: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小萝卜头》绘本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萝卜头》绘本故事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绘本故事《小萝卜头》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学生能够通过绘本学习,了解革命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讲述《小萝卜头》的故事情节。
2. 学生能够通过绘本学习,了解革命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小萝卜头》绘本故事书2. PPT课件3. 黑板4. 粉笔环境准备:1. 安静的教室环境2.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记录和绘画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绘本故事《小萝卜头》。
2. 故事讲解(15分钟)a. 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小萝卜头》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b.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体会故事的主题。
3. 故事讨论(5分钟)a.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b.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情感教育(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小萝卜头为什么能够坚持到?他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b.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b.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一幅关于《小萝卜头》的画,并进行展示。
四、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分享《小萝卜头》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情节和情感教育,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互动情况。
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讲述:教师与学生共同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原文看管特务又和小萝卜头消逝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或许刚下课,他把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管特务。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小萝卜头刚刚转回头,要说什么,突然又被什么事物吸引住了。
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四周,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哟,你看!”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了走廊上。
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秀丽的透亮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
透过薄壳还可以观看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
“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它。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生怕损害了它。
刘思扬从口袋里摸出一只空火柴盒,丢出铁窗给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翻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
他刚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担忧地爬动。
啊,它失去了自由。
小萝卜头假设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他把盒子重翻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虫子最终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小萝卜头欢快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2.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和查阅的资料理解关键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萝卜头期望解放、渴望自由的情感,知道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预备教师: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有关《红岩》、白公馆、小萝卜头等的录像。
学生:搜集有关《红岩》、白公馆、小萝卜头等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沟通资料,激趣引入1、课前组织学生阅读小说《红岩》或观看电影《红岩》,搜集有关白公馆、渣滓洞、小萝卜头的资料,相互沟通。
小萝卜头 教学反思

小萝卜头教学反思一、引言每位教师都应该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
本文将围绕“小萝卜头”课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课程描述“小萝卜头”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课程。
通过种植小萝卜头,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整个过程中,从播种到收获都亲手完成。
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亮点在本次教学中,我观察到了几个明显的亮点,具体如下:1. 实践教学:通过种植小萝卜头,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从中获取直接的知识和经验。
这种实践教学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 个性化辅导:在课堂上,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和困惑。
我及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这种个性化的辅导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团队合作:课程中鼓励学生们进行团队合作,共同种植小萝卜头。
学生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四、问题分析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调整。
以下是我观察到的问题:1. 缺乏深入的讲解:在课堂上,我倾向于简短地介绍种植小萝卜头的过程,但没有深入讲解其中的科学原理和技巧。
这使得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理解比较肤浅,无法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2. 缺乏巩固性活动:种植小萝卜头只是一个过程,但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缺乏相应的巩固性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一些学生容易忘记他们所学到的东西。
3. 学生参与度不够: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种植小萝卜头的兴趣不高。
这可能与课程的设定和引导方式有关,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改进建议为了改进“小萝卜头”课程的教学效果,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讲解:在课堂上,我应该更加深入地讲解种植小萝卜头的科学原理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20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教学反思二

20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本课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也是一篇记事散文。
课文详细的阐述了小萝卜头在监牢中备受折磨的牢狱生活,突出了小萝卜头懂礼貌,爱学习的好品质。
一、教学效果1.了解“小萝卜头”的经历和家庭背景,形成初步印象。
上课伊始,播放“小萝卜头”图片,讲解他的家庭状况。
通过图片和老师的讲解,直接了解小萝卜头并使学生对他形成初步的印象和了解2.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了解小萝卜头在监狱中的艰苦生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利用填空练习加强对小萝卜头的艰苦生活的感悟,同时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指导3.练习说话“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与“小萝卜头”的不同之处。
通过比较,教育学生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和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成功之处1.注意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了包括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在内的语文综合素养的训练,并使之与“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水乳交融地结合。
2.整节课我注意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课堂自由交流,自主选择朗读的内容与倾听对象,重视感悟的过程和情感被激发的体验。
最后,学生在感悟与感动中,在小卡片上写上送给“小萝卜头”的祝福语,学生由读到悟到说到写,整合了语文知识与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个张扬个性、激发创新的契机。
整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揉合了创新的理念,打开了学生情感和思维的闸门。
3.对学生课堂学习给予课堂即时评价。
面对学生正确的答案,不忙于首肯表扬,而是引领回顾思考的过程,使最有价值的过程与方法让全体同学共享。
面对错误答案不忙于否定,要肯定其思维过程中有价值的因素。
面对暂时不符合要求的练习,尊重差异,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过程,允许异步达标。
不止于简单评判“对”或“错”,而是展开具体的阅读与思考,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给学生以方法的启迪。
三、不足之处1.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紧凑,学生处于一种紧张氛围中。
教师的语速也比较快,应该适当的慢下来。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反思范文.doc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反思范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对话”是指对话双方敞开心扉,真诚地倾听和倾诉,在相互接受和倾诉的过程中实现精神上的相遇和交流。
在今天的课上,我学到了对“对话”的深刻理解在今天的课上,我觉得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课文之间的对话已经足够了。
在第一节课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写出让他们感觉最深刻的句子或段落。
我一直认为:如果学生找不到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老师会要求老师和学生作为参与者一起理解和思考。
然而,令我们惊讶的是,孩子们所发现的深刻感受的句子恰恰是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孩子们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也不容忽视。
更让我高兴的是孩子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当谈到萝卜时,他停下手“若有所思”,我问,“若有所思”是什么意思?他可能在想什么?两个孩子谈到萝卜头像动物,所以他们想释放飞虫。
我问你们都同意这个想法吗?曹思远立即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我想萝卜头可能会想到自己,他可能会想:如果我关闭了飞虫,那么我也成了监狱看守,让它失去自由?我不能让小飞虫失去自由。
“我认为这表明孩子们真的用文字交流,尽管他们还不成熟,语言表达也不太准确但是孩子们明白了,明白了课后,我认为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课的原因是和我在课前所做的努力分不开的。
我查阅了大量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花了两个自习班向他们讲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小罗头的故事。
因此,孩子们可以更容易地输入文本并与文本交流。
简而言之,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清晰,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明确,强调学生的阅读。
从阅读理解中,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得以实现。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多方面掌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情势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换思想的工具。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教案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生字11个生字,会拼写10个生字,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拼读多音字“看”。
2、、连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3、默读课文,认识小萝卜头,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了解当时国民党统治的残暴以及革命者对自由生活的寻求与期望。
进程与方法1、通过对文中具体语句的知道,知道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反复朗诵,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浏览课外读物,扩大学生浏览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视察、善于想象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激发学生有感而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诵读有关小萝卜头的故事,搜集图片。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前两天我们了解了二小放牛郎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特别成心思,很多人都叫他“小萝卜头”,你听说过他的故事吗?如果你知道可以向大家介绍。
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1、学生借助拼音读文章,认清生字。
注意“薄”的读音。
2、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摸索每段的意思。
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3、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与同座或学习小组的伙伴讲一讲。
三、知道课文师:机灵大胆、舍己为人的二小给我们留下了深入的印象,那小萝卜头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教师出示课后练习题二中的两组段落。
1、学生读熟段落。
2、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猜一猜小萝卜头当时在看什么,想些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萝卜头》教学反思
今天,跟孩子一起学习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课《小萝卜头》,感觉很成功。
成功之处在于
1、课前查阅了有关小萝卜头的相关资料,给孩子做了讲解,让他们对这个孩子有一些理解和认识。
2、在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方面做得很好:如看见课题,我给学生提问:小萝卜头是谁?课文写了他什么事情?
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小萝卜头的家在哪儿?()肖萝卜头在放学路上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杨欣苗)这个虫子是什么样子的?( 杨俊义)然后我又提问,发现了这只虫子小萝卜头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3、在引导孩子感受小萝卜头的处境时,引导很成功,孩子基本能感受到失去自由的痛苦,在引导孩子感受小萝卜头是个对生命的同情关爱时,引导很成功。
让孩子理解课文很轻松。
4、让孩子学着小萝卜头在放飞虫子时的快乐心情时,让孩子一边拍手一边说着小萝卜头的话,感受很到位很投入,让孩子理解到小萝卜头当时那种愉快地心情。
5、在教学生字这个环节时,采取小老师教读,既锻炼了学生能力,又提高了其他孩子学习的兴趣。
本课不足之处
引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做得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