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复习(新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https://img.taocdn.com/s3/m/42020f104693daef5ff73d89.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经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深刻理解和掌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2.结合具体实例感悟证明的思路和方法,能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3.能正确运用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以及绘制特殊三角形.【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HL.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等边三角形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并且有关它的计算也很常见,因此对于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数据要熟记于心,比如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它的高是32a,面积是234a;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揭示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打破了以往那种只有角或边的关系,同时也为我们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要点二、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命题与逆命题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位置得到的;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还有SSS,SAS,ASA,AAS,HL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要点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可解决两条线段的和距离最短问题.要点四、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几何语言的表述,这也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遇到角平分线时,要构造全等三角形. 【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证明1. 已知:点D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且BF=CE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思路点拨】欲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又已知DE ⊥AC ,DF ⊥AB ,BF=CE ,可利用三角形中两内角相等来证明.【答案与解析】证明:∵D是BC 的中点,∴BD=CD ,∵DE ⊥AC ,DF ⊥AB ,∴△BDF 与△CDE 为直角三角形,在Rt △BDF 和Rt △CDE 中,,BF CE BDCD∴Rt △BFD ≌Rt △CED (HL ),∴∠B=∠C ,∴AB=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总结升华】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充分利用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2015秋?江阴市校级期中)已知:如图,△AMN 的周长为18,∠B ,∠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O 点的直线MN ∥BC 交AB 、AC 于点M 、N .求AB+AC 的值.【答案】解:∵MN ∥BC ,∴∠BOM=∠OBC ,∠CON=∠OCB ,∵∠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MBO=∠OBC,∠NCO=∠OCB,∴∠MBO=∠BOM,∠NCO=∠CON,∴BM=OM,CN=ON,∵△AMN的周长为18,AN=AB+AC=18.∴AM+MN+AN=AM+OM+ON+AN=AM+BM+CN+【变式2】如图,在△ABC中,AB=AC,D、E在BC上,且AD=AE,求证:BD=CE.【答案】证明:∵AB=AC,AD=AE,∴∠B=∠C,∠ADE=∠AED,∵∠ADE=∠B+∠BAD,∠AED=∠C+∠EAC,∴∠BAD=∠CAE,∵AB=AC,AD=AE,∴△ABD≌△ACE,∴ BD=CE.类型二、直角三角形2. 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沿过B点的一条直线BE折叠这个三角形,使C点与AB边上的一点D重合.(1)当∠A满足什么条件时,点D恰为AB的中点写出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并利用此条件证明D为AB的中点;(2)在(1)的条件下,若DE=1,求△ABC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折叠的性质:△BCE≌△BDE,BC=BD,当点D恰为AB的重点时,AB=2BD=2BC,又∠C=90°,故∠A=30°;当添加条件∠A=30°时,由折叠性质知:∠EBD=∠EBC=30°,又∠A=30°且ED⊥AB,可证D为AB的中点;(2)在Rt△ADE中,根据∠A及ED的值,可将AE、AD的值求出,又D为AB的中点,可得AB的长度,在Rt△ABC中,根据AB、∠A的值,可将AC和BC的值求出,代入S△ABC=AC×BC 进行求解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添加条件是∠A=30°.证明:∵∠A=30°,∠C=90°,所以∠CBA=60°,∵C点折叠后与AB边上的一点D重合,∴BE平分∠CBD,∠BDE=90°,∴∠EBD=30°,∴∠EBD=∠EAB,所以EB=EA;∵ED为△EAB的高线,所以ED也是等腰△EBA的中线,∴D为AB中点.(2)∵DE=1,ED⊥AB,∠A=30°,∴AE=2.在Rt△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D=22213,∴AB=23,∵∠A=30°,∠C=90°,∴BC=12AB=3.在Rt△ABC中,AC=22AB BC=3,∴S△ABC=12×AC×BC=332.【总结升华】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3. 小林在上探索出只用三角尺作角平分线的一种方法:如图,在已知∠AOB的两边上分别取点M,N,使OM=ON,再过点M作OB的垂线,过点N作O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两垂线交于点P,那么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老师当场肯定他的作法,并且表扬他的创新.但是小林不知道这是为什么.①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吗?也就是说,你能证明OP就是∠AOB的平分线吗?②请你只用三角板设法作出图∠AOB的平分线,并说明你的作图方法或设计思路.【思路点拨】①在Rt△OCM与Rt△ODN中,依据ASA得出OC=OD;在Rt△OCP与Rt△ODP中,因为OP=OP,OC=OD得出Rt△OC P≌Rt△ODP(HL),所以∠C OP=∠DOP,即OP平分∠AOB.②可作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HL定理证明两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答案与解析】①证明:在Rt△OCM和Rt△ODN中,COM DONOCM ODNOM ON∴△OCM≌△ODN(AAS),∴OC=OD,在△OCP与△ODP中,∵,OC OD OPOP∴Rt △OCP ≌Rt △ODP (HL ),∴∠COP=∠DOP ,即OP 平分∠AOB ;②解:①利用刻度尺在∠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OC=OD ;②过C ,D 分别作OA ,OB 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E ;③作射线OE ,OE 就是所求的角平分线.∵CE ⊥OA ,ED ⊥OB ,∴∠OCE=∠ODE=90°,在Rt △OCE 与Rt △OD E 中,∵OC OD OEOE,∴Rt △OCE ≌Rt △ODE (HL ),∴∠EOC=∠EOD ,∴OE 为∠AOB 的角平分线.【总结升华】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OC=∠EOD 是解题关键.类型三、线段垂直平分线4.(2015秋?麻城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BC ,AB=AC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 ,交AC 于E .(1)若∠ABE=50°,求∠EBC 的度数;(2)若△ABC 的周长为41cm ,边长为15cm ,△BCE 的周长.【思路点拨】(1)由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 ,继而求得∠A的度数,又由AB=AC ,即可求得∠ABC 的度数,则可求得答案;(2)由△BCE 的周长=AC+BC ,然后分别从腰等于15cm 与底边等于15cm 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BE=∠A=50°,∵AB=AC,∴∠ABC=∠C=65°,∴∠EBC=∠ABC﹣∠ABE=15°;(2)∵AE=BE,;∴△BCE的周长=BE+CE+BC=AE+CE+BC=AC+BC∵△ABC的周长为41cm,∴AB+AC+BC=41cm,若AB=AC=15cm,则BC=11cm,则△BCE的周长为:15+11=26cm;若BC=15cm,则AC=AB=13cm,∵AB>BC,∴不符合题意,舍去.∴△BCE的周长为26cm.【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AD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的延长线于F,试说明∠BAF=∠ACF的理由.【答案】解:∵EF垂直平分AD,∴AF=DF,∴∠FAD=∠FDA.又∵AD平分∠BAC,∴∠BAD=∠CAD,∵∠BAF=∠BAD+∠FAD,∠ACF=∠DAC+∠FDA,∴∠BAF=∠ACF.类型四、角平分线5.(2016秋?兴化市期中)已知: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E、CF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A的平分线上.【思路点拨】过点P作PD⊥AB、PM⊥BC、PN⊥AC垂足分别为D、M、N,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PD=PM,同理可得PM=PN,从而得到PD=PN,再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证明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如图,过点P作PD⊥AB、PM⊥BC、PN⊥AC垂足分别为D、M、N,∵BE平分∠ABC,点P在BE上,∴PD=PM,同理,PM=PN,∴PD=PN,∴点P在∠A的平分线上.【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熟记性质并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供选择的地址有()A.1处B.2处 C.3处 D.4处【答案】D.解:满足条件的有:(1)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共一处;(2)三个外角两两平分线的交点,共三处.。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试卷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试卷一、解答题1.已知ABC ,按下列要求:(尺规作图,保留痕迹,不写作法) (1)作BC 边上的高AD ;(2)作ABC 的平分线BE .(尺规作图) (3)作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MN .(尺规作图)2.如图,在ABC ∆中,AB AC =,请你利用尺规在BC 边上求一点P ,使得ABC PAC ∆∆∽.3.如图,在Rt ABC 中.()1利用尺规作图,在BC 边上求作一点P ,使得点P 到AB 的距离(PD 的长)等于PC 的长; ()2利用尺规作图,作出()1中的线段PD .4.尺规作图: 已知:∠AOB ,点M 、N求作:点P ,使点P 满足:PM=PN ,且P 到OA 、OB 的距离相等.5.如图,已知△ABC ,按要求做图.(1)过点 A 作 BC 的垂线段 AD (无需尺规作图,直接画出).(2)过点 C 作 AB 的平行线(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6.如图,在等腰ABC 中,,36AB AC A ︒=∠=,点D E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将A ∠沿直线DE 翻折,使点A 落在点C 处.(1)用尺规作图作出直线DE ;(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若AD =,求BC 的长.7.如图,已知△ABC 与△A′B′C′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点A 的对称点为点A′,请你用尺规作图的方法,找出对称中心O ,并作出△A′B′C′.(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8.如图,已知△ABC ,AC <BC ,(1)尺规作图:作△ABC 的边BC 上的高AD (2)试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线段BC 上确定一点P ,使PA+PC =BC ,并说明理由.9.如图,ABC ∆为一钝角三角形,且90BAC ∠>︒(1)分别以AB ,AC 为底向外作等腰Rt DAB ∆和等腰 Rt EAC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已知P 为BC 上一动点,通过尺规作图的方式找出一点P ,连接PD ,PE ,使得 PD PE ⊥并证明.10.如图已知△ABC .(1)请用尺规作图法作出BC 的垂直平分线DE ,垂足为D ,交AC 于点E, (2)请用尺规作图法作出∠C 的角平分线CF ,交AB 于点F,(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3)请用尺规作图法在BC 上找出一点P ,使△PEF 的周长最小.(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0.已知:如图,直线l 极其同侧两点A ,B .(1)在图1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到A 、B 两点距离之和最短;(不要求尺规作图) (2)在图2直线l 上求一点O ,使OA=OB .(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2.先尺规作图,后进行计算:如图,△ABC 中,∠A =105°.(1)试求作一点P ,使得点P 到B 、C 两点的距离相等,并且到∠ABC 两边的距离相等(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若∠ACP =30°,求∠PBC 的度数.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为(﹣2,0),等边三角形AOC 经过平移或轴对称或旋转都可以得到△OBD .(1)△AOC 沿x 轴向右平移得到△OBD ,则平移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 (2)△AOC 与△BOD 关于直线对称,则对称轴是 ;(3)△AOC 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可以得到△DOB ,则旋转角度是 度,在此旋转过程中,△AOC 扫过的图形的面积是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4,4A -,()2,5B -,()2,1C -.(1)平移ABC ,使点C 移到点()12,2C ,画出平移后的111A B C △; (2)将ABC 绕点()0,0旋转180︒,得到222A B C △,画出旋转后的222A B C △; (3)连接12A C ,21A C ,求四边形1221A C A C 的面积.15.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长度,Rt ABC ∆的三个顶点(2,2)A -,(0,5)B ,(0,2)C . (1)将ABC ∆以点C 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得到△11A B C ,请画出△11A B C 的图形;(2)平移ABC ∆,使点A 的对应点2A 坐标为(2,6)--,请画出平移后对应的△222A B C 的图形;(3)若将△11A B C 绕某一点旋转180︒可得到△222A B C ,请直接写出旋转中心的坐标.16.如图1,ABC 中(2)A -,3,(31)B -,,(12)C -,.(1)将ABC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111A B C △;(2)画出ABC 关于x 轴对称的222A B C △(3)将ABC 绕原点O 旋转180,画出旋转后的333A B C △; (4)在111A B C △,222A B C △,333A B C △中,______与______成轴对称,对称轴是______;______与______成中心对称,对称中心的坐标是____.17.综合题。
专题4.14 因式分解(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北师大版)

专题4.14因式分解(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识别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
【知识点二】因式分解的方法(1)提取公因式法:)(c b a m mc mb ma ++=++(2)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3)十字相乘法:))(()(2b x a x ab x b a x ++=+++(4)分组分解法:将多项式的项适当分组后能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分解。
(5)运用求根公式法:若)0(02≠=++a c bx ax 的两个根是1x 、2x ,则有:))((212x x x x a c bx ax --=++【知识点三】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2)提出公因式或无公因式可提,再考虑可否运用公式或十字相乘法;(3)对二次三项式,应先尝试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不行的再用求根公式法。
(4)最后考虑用分组分解法。
【典型例题】类型一、因式分解的概念✭✭求参数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A .()2212x x x x+=+B .()()2111a a a -=+-C .()()2111x x x +-=-D .()222312a a a -+=-+【答案】B【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解答即可.解:A .()2212x x x x +=+不是将多项式化成整式乘积的形式,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B .()()2111a a a -=+-是将多项式化成整式乘积的形式,故B 选项符合题意;C .()()2111x x x +-=-不是将多项式化成整式乘积的形式,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D .()222312a a a -+=-+不是将多项式化成整式乘积的形式,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分解因式的定义,掌握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即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分解因式.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A .()a m n am an+=+B .()()2222a b c a b a b c+-=+--C .()2221x x x x -=-D .()()2166446x x x x -+=+-+【答案】C【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去判断即可.解:A 、因为()a m n am an +=+是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不是因式分解,故A 不符合题意;B 、因为()()2222a b c a b a b c +-=+--不是因式乘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B 不符合题意;C 、因为()2221x x x x -=-是因式分解,故C 符合题意;D 、因为()()2166446x x x x -+=+-+不是因式乘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即把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因式积的形式,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三个多项式:24x y y -,22x y xy -,244x y xy y -+的最大公因式是()A .()2y x +B .()4y x -C .2(2)y x -D .()2y x -【答案】D【分析】先把三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再进行解答即可.解:∵()()2422x y y y x x -=+-,()222x y xy xy x -=-,2244(2)x y xy y y x -+=-,∴最大公因式是()2y x -.故选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最大公因式,熟练掌握最大公因式的定义,将三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各组中,没有公因式的一组是()A .ax bx -与by ay -B .ab ac -与ab bc -C .268xy x y -与43x -+D .()3a b -与()2b ya -【答案】B【分析】将每一组因式分解,找公因式即可解:A.()ax bx x a b -=-,()by ay y a b -=--,有公因式a b -,故不符合题意;B.()ab ac a b c -=-,()ab bc b a c -=-,没有公因式,符合题意;C.()268234xy x y xy x -=-,4334x x -+=-,有公因式34x -,故不符合题意;D.()3a b -与()2b y a -有公因式a b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公因式,熟练掌握因式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类型二、公因式✭✭提取公因式进行因式分解3.若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23x x k -+的因式是()2x -和()1x -,则k 的值是____.【答案】2【分析】先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再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条件求出k 的值即可.解:由题意得:()()2232132x x k x x x x -+=--=-+,2k ∴=.故答案为:2.【点拨】此题考查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多项式相等的条件,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多项式4x mx n ++能分解为()()2223x px q x x +++-,则p =______,q =______.【答案】2-;7.【分析】把()()2223x px q x x +++-展开,找到所有3x 和2x 的项的系数,令它们的系数分别为0,列式求解即可.解:∵()()2223x px q x x +++-432322222333x px qx x px qx x px q=+++++---()()()432223233x p x q p x q p x q=++++-+--4x mx n =++.∴展开式乘积中不含3x 、2x 项,∴20230p q p +=⎧⎨+-=⎩,解得:27p q =-⎧⎨=⎩.故答案为:2-,7.【点拨】本题考查了整式乘法的运算、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关系,将结果式子运用整式乘法展开后,抓住“若某项不存在,即其前面的系数为0”列出式子求解即可.4.因式分解:(1)282abc bc -;(2)()()26x x y x y +-+;【答案】(1)()24bc a c -;(2)()()23x y x +-【分析】(1)用提公因式法解答;(2)用提公因式法解答.(1)解:原式()24bc a c =-(2)解:原式()()23x y x =+-【点拨】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熟练掌握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把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1)2x xy x -+;(2)22m n mn mn -+;(2)33322292112x y x y x y -+;(4)()()22x x y y x y -+-.【答案】(1)()1x x y -+;(2)()1mn m n -+;(3)()223374x y xy x -+;(4)()()22x y x y-+【分析】(1)直接提取公因式x ,进而分解因式得出答案;(2)直接提取公因式mn ,进而分解因式得出答案;(3)直接提取公因式223x y ,进而分解因式得出答案;(4)直接提取公因式()x y -,进而分解因式得出答案.(1)解:()21x xy x x x y -+=-+(2)解:()221m n mn mn mn m n -+=-+(3)解:()33322222921123374x y x y x y x y xy x +--=+(4)解:()()()()2222xx y y x y x y x y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熟练掌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并会结合多项式的特征,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5.因式分解:(1)﹣2a 3+12a 2﹣18a(2)9a 2(x ﹣y )+4b 2(y ﹣x )【答案】(1)﹣2a (a ﹣3)2(2)(x ﹣y )(3a +2b )(3a ﹣2b )【分析】(1)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2)原式变形后,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1)原式=﹣2a (a 2﹣6a +9)=﹣2a (a ﹣3)2(2)原式=(x ﹣y )(9a 2﹣4b 2)=(x ﹣y )(3a +2b )(3a ﹣2b ).【点拨】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因式分解:(1)224x y -(2)32296a a b ab -+【答案】(1)()()22x y x y +-;(2)()23a a b -.【分析】(1)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2)先提公因式,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因式分解即可.解:(1)22224(2)(2)(2)x y x y x y x y -=-=+-;(2)232222(96)(963)=-+=--+a a ab b a b a a b b a 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并会根据多项式的特征选取合适的方法,还要注意要分解彻底.6.分解因式:(1)2225()9()m n m n +--(2)22441a b a --+【答案】(1)()()444m n n m ++;(2)()()2121a b a b +---【分析】(1)将m n +和m n -看成两个整体,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到()()8228m n m n ++,再提取公因式即可.(2)利用分组法先将原式分成2441a a -+和2b -两组,2441a a -+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再和2b -组合,由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1)解:2225()9()m n m n +--()()()()5353m n m n m n m n =++-+--⎡⎤⎡⎤⎣⎦⎣⎦()()55335533m n m n m n m n =++-+-+()()8228m n m n =++()()444m n m n =++.(2)22441a b a --+()22441a a b =-+-()2221a b =--()()2121a b a b =-+--()()2121a b a b =+---.【点拨】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方法,分组法、公式法和提公因式法本题都涉及了,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分解因式:(1)228168ax axy ay -+-(2)()22222936x y x y +-;【答案】(1)28()a x y --;(2)22(3)(3)x y x y +-【分析】(1)先提公因式,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即可;(2)根据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即可.解:(1)原式228(2)a x xy y =--+28()a x y =--(2)原式2222(9)(6)x y xy =+-2222(96)(96)x y xy x y xy =+++-22(3)(3)x y x y =+-【点拨】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涉及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熟练掌握分解因式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类型四、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7.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56x x --;(2)21016x x -+;(3)2103x x --【答案】(1)(7)(8)x x +-;(2)(2)(8)x x --;(3)(5)(2)x x -+-【分析】(1)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即可;(2)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即可;(3)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即可.(1)解:∵78x x ⨯-,即78x x x -=-,∴256(7)(8)x x x x --=+-;(2)解:∵28x x ⨯--,即2810x x x --=-,∴21016(2)(8)x x x x -+=--;(3)解:22103(310)x x x x --=-+-,∵52x x ⨯-,即523x x x -=,∴原式(5)(2)x x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十字相乘法:常数项为正,分解的两个数同号;常数项为负,分解的两个数异号.二次项系数一般都化为正数,如果是负数,则提出负号,分解括号里面的二次三项式,最后结果不要忘记把提出的负号添上.举一反三:【变式】用十字相乘法解方程:(1)2560x x +-=;(2)2230x x --=.【答案】(1)6x =-或1x =;(2)3x =或=1x -【分析】根据十字相乘法可分别求解(1)(2).(1)解:2560x x +-=(6)(1)0x x +-=,60x +=或10x -=,6x =-或1x =;(2)解:2230x x --=,(3)(1)0x x -+=,30x -=或10x +=,3x =或=1x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因式分解进行求解方程,熟练掌握因式分解是解题的关键.8.因式分解:323412x x y x y +--.【答案】(3)(2)(2)x y x x ++-【分析】原式第一、三项结合,二、四项结合,提取公因式后再提取公因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原式=324312x x x y y-+-=22(4)3(4)x x y x -+-=2(3)(4)x y x +-=(3)(2)(2)x y x x ++-.【点拨】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对于多于三项以上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先进行适当分组,再把每组因式分解,然后利用提公因式法或公式法进行分解.举一反三:【变式】因式分解:(1)a 2-ab +ac -bc ;(2)x 3+6x 2-x -6.【答案】(1)(a -b)(a +c);(2)(x +1)(x -1)(x +6)试题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即可.解:(1)原式()()()()a a b c a b a b a c =-+-=-+.(2)原式()()()()()()()()()322226616116116x x x x x x x x x x x =-+-=-+-=-+=+-+类型五、因式分解综合9.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416x x -;(2)()2212a x ax +-;(3)()24a b a b --;(4)()()()()2233a b a b a b b a -+++-.【答案】(1)()()41212x x x +-;(2)()221a x x ++;(3)()22a b --;(4)()()28a b a b -+【分析】(1)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进一步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2)利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即可;(3)先将括号去掉,然后移项,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4)利用提公因式法以及平方差公式综合进行因式分解即可.解:(1)3416x x -=()2414x x -=()()41212x x x +-;(2)()2212a x ax +-=()221a x x ⎡⎤+-⎣⎦=()221a x x ++;(3)()24a b a b --=2244ab a b --=()2244a ab b --+=()22a b --;(4)()()()()2233a b a b a b b a-+++-=()()()()2233a b a b a b a b -+-+-=()()()2233a b a b a b ⎡⎤-+-+⎣⎦=()()()4422a b a b a b -+-=()()28a b a 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熟练掌握相关方法及公式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因式分解:(1)2273xy x-(2)2292a b ab+-+(3)228x x --【答案】(1)3(3+1)(31)-x y y ;(2)(3)(3)+++-a b a b ;(3)(2)(4)x x +-【分析】(1)根据提取公因式,平方差公式,即可分解因式;(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即可分解因式;(3)根据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即可得到答案.解:(1)2273xy x-23(91)x y =-3(31)(31)x y y =+-;(2)2292a b ab+-+2229a ab b =++-22()3a b =+-(3)(3)a b a b =+++-;(3)228x x --(2)(4)x x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分解因式,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五、因式分解的应用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若22228160m mn n n -+-+=,求m ,n 的值.解:∵22228160m mn n n -+-+=,∴222(2)(816)0m mn n n n -++-+=,即22()(4)0m n n +--=,又2()0m n -≥,2(4)0n -≥,∴2()0m n -=,2(4)0n -=,∴4n =,4m =.(1)若22440a b a +-+=,求a ,b 的值;(2)已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2222220a b c ab ac ++--=.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1)2,0a b ==;(2)等边三角形,理由见分析.【分析】(1)参照例题,将等式转化为两个完全平方的和等于0的形式,进而求得a ,b 的值;(2)方法同(1).解:(1)∵22440a b a +-+=,∴()22440a a b ++-=,即2220()a b -+=,又22(2)0,0a b -≥≥,22(2)0,0a b ∴-==,2,0a b ∴==.(2)∵2222220a b c ab ac ++--=,2222(2)(2)0a ab b b ac c ∴-++-+=,即22()()0a b b c -+-=,又22()0,()0a b b c -≥-≥,∴22()0,()0a b b c -=-=,,a b b c ∴==,a b c ==∴.ABC ∴ 是等边三角形.【点拨】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已知:1a b +=,154ab =-(1)求22ab a b +的值(2)求22a b +的值(3)若22a b k -=-,求非负数k 的值【答案】(1)154-;(2)172;(3)k =【分析】(1)将代数式22ab a b +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为()ab a b +,再将1a b +=,154ab =-代入计算即可;(2)将22a b +变形为()22a b ab +-,再将1a b +=,154ab =-代入计算即可;(3)类似的方法将()2a b -变形为()24a b ab +-,代入计算后求出a b -的值,继而根据22a b k -=-计算出符合条件的k 的值即可.(1)解:∵1a b +=,154ab =-,∴()221515144ab a b ab a b +=+=-⨯=-;(2)解:∵1a b +=,154ab =-,∴()2222a b a b ab+=+-15124⎛⎫=-- ⎪⎝⎭1512=+172=;(3)解:∵()()224a b a b ab-=+-1514164⎛⎫=--= ⎪⎝⎭,∴4a b -=±当4a b -=时,224k -=,k =∵k 为非负数,∴k =当4a b -=-时,224k -=-,22k =-(舍去),∴k =【点拨】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提取公因式分解因式,能够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1.阅读材料:()()()2222244454529232322x x x x x x x ⎛⎫⎛⎫+-=++--=+-=+++- ⎪ ⎪⎝⎭⎝⎭()()51x x =+-上面的方法称为多项式的配方法,运用多项式的配方法及平方差公式能对一些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因式分解:223x x +-;(2)求多项式2610x x +-的最小值;(3)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222506810a b c a b c +++=++,求△ABC 的周长.【答案】(1)()()31x x +-;(2)19-;(3)12【分析】(1)先配方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2)配方后根据平方的非负性求最小值;(3)配方后根据非负性求出a ,b ,c 的值即可.(1)解:223x x +-222113x x =++--2(1)4x =+-(12)(12)x x =+++-;(3)(1)x x =+-;(2)2226106919(3)19x x x x x +-=++-=+-,∵2(3)0x +≥,∴多项式2610x x +-的最小值为19-;(3)由题意得:2226810500a b c a b c ++---+=,∴2226981610250a a b b c c +++++--=-.∴222(3)4)(0(5)a b c -+-+-=.又∵2(3)0a -≥,2(04)b -≥,2(05)c -≥,∴30a -=,40b -=,50c -=,∴3a =,4b =,5c =,∴ABC 的周长为34512++=.【点拨】本题考查了配方法因式分解以及因式分解的应用,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先阅读下面的内容,再解决问题,例题:若2222690m mn n n ++-+=,求m 和n 的值.解:因为2222690m mn n n ++-+=,所以2222690m mn n n n +++-+=.所以22()(3)0m n n ++-=.所以0,30m n n +=-=.所以3,3m n =-=.问题:(1)若224212120++-+=x y xy y ,求xy 的值;(2)已知a ,b ,c 是等腰ABC 的三边长,且a ,b 满足2210841a b a b +=+-,求ABC 的周长.【答案】(1)-4;(2)13或14【分析】(1)仿照例题的思路,配成两个完全平方式,然后利用偶次方的非负性,进行计算即可解答;(2)仿照例题的思路,配成两个完全平方式,再利用偶次方的非负性,先求出a ,b 的值,然后分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22421212x y xy y ++-+222231212x xy y y xy =+++-+2()3x y =++2(2)y -,=∴0x y +=,20y -=,∴2x =-,2y =,∴2(2)4=⨯-=-xy .(2)∵2210841a b a b +=+-,∴2210258160a a b b -+++=-,∴22(5)(4)0a b -+-=,∴50a -=,40b -=,∴5a =,4b =.由于ABC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5c =或4.①若5c =,则ABC 的周长为55414++=;②若4c =,则ABC 的周长为54413++=.所以ABC 的周长为13或14.【点拨】本题考查了配方法的应用,偶次方的非负性,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复习思维特训(二) 巧用30 °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

思维特训(二)巧用30 °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方法点津·30°的角是一个特殊的角,它具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即“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性质在各类考试中经常考查,利用它的关键是设法构造出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它的性质解题.典题精练·类型之一无须构造,直接运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1.如图2-TX-1①,某温室屋顶结构外框为△ABC,立柱AD垂直平分横梁BC,∠B=30°,斜梁AC=4 m.为增大向阳面的面积,将立柱增高并改变位置,使屋顶结构外框变为△EBC(点E在BA的延长线上),立柱EF⊥BC,如图2-TX-1②所示.若EF=3 m,则斜梁增加部分AE的长为()图2-TX-1A.0.5 m B.1 m C.1.5 m D.2 m2.如图2-TX-2,一块含有30°角(∠ABC=30°,∠ACB=90°)的木制三角板是由三块宽度相等的木条拼合而成的.若木条的宽度为5 cm,求制作时拼合缝AA′的长.图2-TX-23.如图2-TX-3,在△ABC中,∠C=90°,∠B=30°,AB=4 3,AD平分∠BAC,交BC于点D.求AD的长.图2-TX-34.如图2-TX-4,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2,P是AB边上任意一点(点P可以与点A重合),过点P作PE⊥BC,垂足为E,过点E作EF⊥AC,垂足为F,过点F作FQ ⊥AB,垂足为Q.求当BP的长等于多少时,点P与点Q重合.图2-TX-45.如图2-TX-5,已知某船于上午8点在A处观测小岛C在北偏东60°方向上.该船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东航行到B处,此时测得小岛C在北偏东30°方向上.该船以原速度继续向东航行2小时到达小岛C的正南方D点.求船从A到D一共走了多少海里.图2-TX-5类型之二作辅助线构造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6.设计一张折叠型方桌如图2-TX-6,若AO=BO=50 cm,CO=DO=30 cm,将桌子放平后,要使B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0 cm,则两条桌腿需要叉开的∠AOB的度数为()图2-TX-6A.60°B.90°C.120°D.150°7.在△ABC中,已知AB=4,BC=10,∠B=30°,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_.8.如图2-TX-7,在△ABC中,AD交边BC于点D,∠BAD=15°,∠ADC=4∠BAD,DC=2BD.(1)求∠ABC的度数;(2)求证:∠CAD =∠ABC .图2-TX -79.如图2-TX -8,某气象站测得台风中心在A 城正西方向300 km 的B 处,以每小时10 7 km 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BF 方向移动.已知距台风中心200 km 的范围是受台风干扰的区域,则A 城是否会受到此次台风的干扰?为什么?若会受到台风干扰,求出A 城受台风干扰的时间.图2-TX -8类型之三 与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分类讨论题1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厘米,一腰上的高为5厘米,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____.11.学习了三角形后,八(6)班的王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同学们讨论:“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 cm 和5 cm ,其中一个内角是30°,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于是得到很多结果:甲同学认为面积应该是152 cm 2,乙同学认为面积应该是3(3 3-4)2cm 2,而丙同学认为面积应该是3(3 3+4)2 cm 2等,你认为他们的说法全面吗?若你有不同的结论,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求出其面积.详解详析1.D [解析] ∵立柱AD 垂直平分横梁BC ,∴AB =AC =4 m .∵∠B =30°,∴BE =2EF =6 m ,∴AE =BE -AB =6-4=2(m).2.解:如图,过点A ′分别作A ′D ⊥AC 于点D ,A ′E ⊥AB 于点E .A ′D =A ′E ,∴AA ′平分∠CAB . ∵∠ABC =30°,∠ACB =90°,∴∠CAB =60°, ∴∠DAA ′=30°.∵∠ADA ′=90°,∴DA ′=12AA ′.∵木条的宽度为5 cm ,∴DA ′=5 cm ,∴AA ′=10 cm.3.解:在Rt △ABC 中,∠B =30°,AB =4 3, ∴∠BAC =60°,AC =12AB =2 3.又∵AD 平分∠BAC , ∴∠DAC =12∠BAC =30°.在Rt △ACD 中,∠DAC =30°,AC =2 3, 设AD 的长为x ,则CD 的长为x2.由勾股定理,得x 2=⎝⎛⎭⎫x 22+(2 3)2. ∵x >0,解得x =4,∴AD 的长为4.4.解:设BP =x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AC =2,∠ABC =∠ACB =∠BAC =60°. 在Rt △PBE 中,∵∠BPE =90°-∠ABC =90°-60°=30°, ∴BE =12BP =12x ,则EC =2-12x .在Rt △EFC 中,∠FEC =90°-∠ACB =90°-60°=30°, ∴FC =12EC =1-14x ,∴AF =2-FC =2-(1-14x )=1+14x .同理:AQ =12AF =12+18x .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BP +AQ =2,即x +(12+18x )=2,解得x =43.故当BP =43时,点P 与点Q 重合.5.解:由题意,得∠CAD =30°,∠CBD =60°, ∴∠BCD =30°,∴BC =2BD .∵船从B 到D 航行了2小时,船速为每小时40海里, ∴BD =80海里,∴BC =160海里.由∠CBD =60°,∠CAD =30°,得∠ACB =30°, ∴AB =BC ,即AB =160海里.∵AD =AB +BD ,∴AD =160+80=240(海里). 因此船从A 到D 一共走了240海里.6.C [解析] 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AD =50+30=80(cm),DE =40 cm ,∴∠A =30°. ∵AO =BO ,∴∠B =∠A =30°,∴∠AOB =180°-30°-30°=120°.故选C.7.10 [解析] 如图所示,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AB =4,∠B =30°,∴AD =12AB =2.又∵BC =10,∴S △ABC =12BC ·AD =12×10×2=10.8.解:(1)∵∠BAD =15°,∠ADC =4∠BAD ,∴∠ADC =60°,∴∠ABC =60°-15°=45°.(2)证明:如图,过点C 作CE ⊥. 由(1)知∠ADC =60°,∴∠ECD =90°-60°=30°,∴DC =2ED . ∵DC =2BD ,∴ED =BD ,∴∠DBE =∠DEB =12∠ADC =30°,∴∠ECD =∠DBE ,∠EBA =45°-30°=15°=∠BAD , ∴AE =CE =BE ,∴△AE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AD =45°,∴∠CAD =∠ABC . 9.解:A 城会受到此次台风的干扰.理由:如图,过点A 作AM ⊥BF 于点M ,则 ∠AMB =90°.∵∠FBA =90°-60°=30°, ∴AM =12AB =12×300=150(km).∵150<200,∴A 城会受到此次台风的干扰.以A 为圆心,200 km 为半径作弧交BF 于C 1,C 2两点,连接AC 1,AC 2,则AC 1=AC 2. ∵AM ⊥BF ,∴C 1C 2=2C 1M .在Rt △AMC 1中,有C 1M =2002-1502=50 7(km), ∴C 1C 2=100 7 km , ∴A 城受台风干扰的时间为100 710 7=10(时). 10.30°或150°[解析] (1)如图①所示,在△ABC 中,AB =AC =10厘米,CD ⊥AB 于点D ,CD =5厘米. ∵在Rt △ACD 中,CD =12AC ,∴∠A =30°.(2)如图②所示,在△ABC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D ,且CD =5厘米.∵∠CDA =90°,CD =12AC ,∴∠DAC =30°,∴∠BAC =150°.故答案为30°或150°.11.解:不全面,应该有四种情况.(1)如图①所示,在△ABC 中,AC =5 cm ,AB =6 cm ,∠A =30°. 过点C 作CD ⊥AB 于点D .在Rt △ACD 中,CD =12AC =52 cm ,∴S △ABC =12AB ·CD =12×6×52=152(cm 2);(2)如图②所示,在△ABC 中,AB =6 cm ,BC =5 cm ,∠A =30°.过点B 作BD ⊥AC 于点D .在Rt △ABD 中,BD =12AB =3 cm ,∴AD =3 3 cm ,在Rt △BDC 中,CD =BC 2-BD 2=52-32=4(cm),∴S △ABC =12AC ·BD =12×(3 3+4)×3=3(3 3+4)2(cm 2);(3)如图③所示,在△ABC 中,AB =6 cm ,BC =5 cm ,∠A =30°.过点B 作BD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D .在Rt △ABD 中,BD =12AB =3 cm ,∴AD =3 3 cm ,在Rt △BDC 中,CD =BC 2-BD 2=52-32=4(cm), ∴S △ABC =12AC ·BD =12×(3 3-4)×3=3(3 3-4)2(cm 2);(4)如图④所示,在△ABC 中,AB =5 cm ,BC =6 cm ,∠A =30°.过点B 作BD ⊥AC 于点D .在Rt △ABD 中,BD =12AB =52 cm ,∴AD =52 3 cm.在Rt △BDC 中, CD =BC 2-BD 2=62-(52)2=1192(cm),∴S △ABC =12AC ·BD =12×(52 3+1192)×52=5(5 3+119)8(cm 2).。
(新版)北师大版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1)(a )2=a (a ≥0); (2)==a a 25.二次根式的运算:(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a ≥0,b ≥0);=b ≥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 满足a 2+b 2=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可表示如下: ⇒BC=21AB ∠C=90°(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可表示如下: ⇒CD=21AB=BD=AD D 为AB 的中点a (a >0) a -(a <0)0 (a =0);4、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因式分解章末复习课件(共42张)

章末复习
母题2 (教材P104复习题第1题)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7x2-63; (2)a3-a; (3)3a2-3b2; (4)y2-9(x+y)2; (5)a(x-y)-b(y-x)+c(x-y); (6)x(m+n)-y(n+m)+(m+n); (7)(x+y)2-16(x-y)2; (8)a2(a-b)2-b2(a-b)2; (9)(x+y+z)2-(x-y-z)2; (10)(x+y)2-14(x+y)+49.
章末复习
相关题1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5x2-15xy+10xy2; (2)a(x-2)+(2-x)2; (3)2x2y-8xy+8y; (4)(m2+n2)2-4m2n2.
章末复习
解:(1)原式=5x(x-3y+2y2). (2)原式=(x-2)(a+x-2). (3)原式=2y(x2-4x+4)=2y(x-2)2. (4)原式=(m2+n2+2mn)(m2+n2-2mn)=(m+n)2·(m-n)2.
相关题3 求证:不论x取何实数, 多项式-2x4-12x3-18x2的值都不会是 正数.
证明:原式=-2x2(x2+6x+9)=-2x2(x+3)2. ∵-2x2≤0,(x+3)2≥0, ∴-2x2(x+3)2≤0, ∴不论 x 取何实数,原式的值都不会是正数.
章末复习
专题四 因式分解的应用
【要点指点】 因式分解不仅在数值计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等方 面有广泛的应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同样重要.通过学习和应用 因式分解, 能使我们的视察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 能力得到提高.
第5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实际应用专项(二)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期末备考

八年级下册期末备考:《分式与分式方程》实际应用专项(二)1.有一段6000米的道路由甲乙两个工程队负责完成.已知甲工程队每天完成的工作量是乙工程队每天完成工作量的2倍,且甲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比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少用10天.(1)求甲、乙两工程队每天各完成多少米?(2)如果甲工程队每天需工程费7000元,乙工程队每天需工程费5000元,若甲队先单独工作若干天,再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作完成剩余的任务,支付工程队总费用不超过79000元,则两工程队最多可以合作施工多少天?2.在我市雨污分流工程中,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承担茅洲河某段720米河道的清淤任务,已知甲队每天能完成的长度是乙队每天能完成长度的2倍,且甲工程队清理300米河道所用的时间比乙工程队清理200米河道所用的时间少5天.(1)甲、乙两工程队每天各能完成多少米的清淤任务;(2)若甲队每天清淤费用为2万元,乙队每天清淤费用为0.8万元,要使这次清淤的总费用不超过60万元,则至少应安排乙工程队清淤多少天?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场上防护口罩出现热销.某药店用3000元购进甲,乙两种不同型号的口罩共1100个进行销售,已知购进甲种口罩与乙种口罩的费用相同,购进甲种口罩单价是乙种口罩单价的1.2倍.(1)求购进的甲,乙两种口罩的单价各是多少?(2)若甲,乙两种口罩的进价不变,该药店计划用不超过7000元的资金再次购进甲,乙两种口罩共2600个,求甲种口罩最多能购进多少个?4.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安定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面推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计划对城区某小区的居民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该工程若由甲队单独施工恰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乙队单独施工,则完成工程所需天数是规定天数的1.5倍.如果由甲、乙队先合做15天,那么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还需5天.(1)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多少天?(2)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3500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2500元.为了缩短工期以减少对居民用水的影响,工程指挥部最终决定该工程由甲、乙两队合做来完成.则该工程施工费用是多少?5.列方程解应用题:初二(1)班组织同学乘大巴车前往爱国教育基地开展活动,基地离学校有60公里,队伍12:00从学校出发,张老师因有事情,12:15从学校自驾小车以大巴1.5倍的速度追赶,追上大巴后继续前行,结果比队伍提前15分钟到达基地,问:(1)大巴与小车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2)张老师追上大巴的地点到基地的路程有多远?6.我市计划对城区居民供暖管道进行改造,该工程若由甲队单独施工,则恰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由乙队单独施工,则完成工程所需天数是规定天数的1.5倍,如果由甲乙两队先合作15天,那么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还需要5天.(1)这项工程的规定天数是多少天?(2)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是6500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是3500元.为了缩短工期,工程指挥部最终决定该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则该工程的施工费用是多少?7.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我们宁静的生活,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们已经习惯出门戴口罩.某口罩生产企业在若干天内加工120万个口罩(每天生产数量相同),在实际生产时,由于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每天加工的个数是原来的1.5倍,从而提前2天完成任务,问该企业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万个口罩?8.“你怎么样,中国便是怎么样;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2019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牵扯着人们的心灵,各界人士齐心协力,众志成城.针对资源急需问题,某医疗设备公司紧急复工,但受疫情影响,医用防护服生产车间仍有7人不能到厂生产.为了应对疫情,已复产的工人加班生产,由原来每天工作8小时增加到10小时,每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不变.原来每天能生产防护服800套,现在每天能生产防护服650套.(1)求原来生产防护服的工人有多少人?(2)复工10天后,未到的工人同时到岗加入生产,每天生产时间仍然为10小时.公司决定将复工后生产的防护服14500套捐献给某地,则至少还需要生产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9.甲、乙二人做某种机械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与乙做6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乙每小时做零件的个数.10.某商店计划今年的圣诞节购进A、B两种纪念品若干件.若花费480元购进的A种纪念品的数量是花费480元购进B种纪念品的数量的,已知每件A种纪念品比每件B种纪念品多4元.(1)求购买一件A种纪念品、一件B种纪念品各需多少元?(2)若商店一次性购买A、B纪念品共200件,要使总费用不超过3000元,最少要购买多少件B种纪念品?11.某商店第一次用600元购进一款中性笔若干支,第二次又用750元购进该款中性笔,但这次每支中性笔的进价比第一次多1元,所购进的中性笔数量与第一次相同.(1)求第一次每支中性笔的进价是多少元?(2)若要求这两次购进的中性笔按同一价格全部销售完毕后获利不低于450元,求每支中性笔售价至少是多少元?12.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去距学校10km的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0min 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车学生速度的2倍,求骑车学生的速度.13.甲乙两名工人各承包了一段500米的道路施工工程,已知甲每天可完成的工程比乙多5米.两人同时开始施工,当乙还有100米没有完成时,甲已经完成全部工程.(1)求甲、乙每天各可完成多少米道路施工工程?(2)后来两人又承包了新的道路施工工程,施工速度均不变,乙承包了500米,甲比乙多承包了100米,乙想:这次我们一定能同时完工了!请通过计算说明乙的想法正确吗?若正确,求出两人的施工时间;若不正确,则应该如何调整其中一人的施工速度才能使两人同时完工,请通过计算给出调整方案.14.A、B两地相距18千米,甲工程队要在A、B两地间铺设一条输送天然气的管道,乙工程队要在A、B两地间铺设一条输油管道,已知甲工程队每天比乙工程队少铺设1千米.(1)若两队同时开工,甲工程队每天铺设3千米,求乙工程队比甲工程队提前几天完成?(2)若甲工程队提前3天开工,结果两队同时完成任务,求甲、乙两队每天各铺设管道多少千米?15.为了加强疫情防控,某学校购进了部分N95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口罩,已知购买N95口罩共花费2000元,购买一次性医用口罩共花费1000元,购买一次性医用口罩数量是购买N95口罩数量的2.5倍,且购买一个N95口罩比购买一个一次性医用口罩多花4元.(1)求购买一个N95口罩、一个一次性医用口罩各需多少元?(2)该单位决定再次购买N95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口罩共3000个,恰逢该商场对两种口罩的售价进行调整,N95口罩售价比第一次购买时降低了20%,一次性医用口罩售价比第一次购买时降低了50%,如果此次购买N95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口罩的总费用不超过3250元,那么该单位至少可购买多少个一次性医所口罩?参考答案1.解:(1)设乙工程队每天完成x米,则甲工程队每天完成2x米,依题意,得:﹣=10,解得:x=300,经检验,x=30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2x=600.答:甲工程队每天完成600米,乙工程队每天完成300米.(2)设甲队先单独工作y天,则甲乙两工程队还需合作=(﹣y)天,依题意,得:7000(y+﹣y)+5000(﹣y)≤79000,解得:y≥1,∴﹣y≤﹣=6.答:两工程队最多可以合作施工6天.2.解:(1)设乙工程队每天能完成x米的清淤任务,则甲工程队每天能完成2x米的清淤任务,依题意,得:﹣=5,解得:x=10,经检验,x=1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2x=20.答:甲工程队每天能完成20米的清淤任务,乙工程队每天能完成10米的清淤任务.(2)设应安排乙工程队清淤m天,则安排甲工程队清淤天,依题意,得:0.8m+2×≤60,解得:m≥60.答:至少应安排乙工程队清淤60天.3.解:(1)3000÷2=1500(元).设乙种口罩的单价为x元,则甲种口罩的单价为1.2x元,依题意,得:,解得:x=2.5,经检验,x=2.5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1.2x=3.答:甲种口罩的单价为3元,乙种口罩的单价为2.5元.(2)设该药店购进甲种口罩a只,则购进乙种口罩(2600﹣a)只,依题意,得:3a+2.5(2600﹣a)≤7000,解得:a≤1000.答:甲种口罩最多购进1000只.4.解:(1)设该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x天,由题意得:,解得:x=30.经检验x=3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该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30天.(2)甲、乙队合做完成所需的天数为:.则该工程施工费用是:18×(3500+2500)=108000(元).答:该工程施工费用为108000元.5.解:(1)设大巴的平均速度是x公里/小时,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x公里/小时,根据题意得:=++,解得:x=40,经检验:x=40是原方程的解,1.5x=1.5×40=60.答:大巴的平均速度是40公里/小时,小车的平均速度是60公里/小时;(2)设张老师追上大巴的地点到基地的路程有y公里,根据题意得:+=,解得:y=30,答:张老师追上大巴的地点到基地的路程有30公里.6.解:(1)设这项工程规定x天完成,15+5=20(天),根据题意得:,解得:x=30,经检验:x=3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这项工程规定30天完成.(2)总施工费用:(元),答:该工程的施工费用是180000元.7.解:设该企业原计划每天生产x万个口罩,则在实际生产时每天生产1.5x万个口罩,由题意得:﹣=2,解得:x=20,经检验:x=2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该企业原计划每天生产20万个口罩.8.解:(1)设原来生产防护服的工人有x人,由题意得,=,解得:x=20.经检验,x=20是原方程的解.答:原来生产防护服的工人有20人;(2)设还需要生产y天才能完成任务.=5(套),即每人每小时生产5套防护服.由题意得,10×650+20×5×10y≥14500,解得y≥8.答:至少还需要生产8天才能完成任务.9.解:设乙每小时做x个零件,甲每小时做(x+6)个零件,根据题意得:=,解得:x=12,经检验,x=12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乙每小时做12个零件.10.解:(1)设购买一件B种纪念品需x元,则购买一件A种纪念品需(x+4)元,依题意,得:=×,解得:x=12,经检验,x=12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x+4=16.答:购买一件A种纪念品需16元,购买一件B种纪念品需12元.(2)设购买m件B种纪念品,则购买(200﹣m)件A种纪念品,依题意,得:16(200﹣m)+12m≤3000,解得:m≥50.答:最少要购买50件B种纪念品.11.解:(1)设第一次每支中性笔的进价是x元,则第二次每支中性笔的进价是(x+1)元,依题意得:=,解得:x=4,经检验,x=4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第一次每支中性笔的进价是4元.(2)第一次购进中性笔的数量为600÷4=150(支),∴第二次购进中性笔150支.设每支中性笔售价为y元,依题意得:(150+150)y﹣600﹣750≥450,解得:y≥6.答:每支中性笔售价至少是6元.12.解: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xkm/h,由题意得,﹣=,解得:x=15.经检验:x=15是原方程的解.答:骑车学生的速度为15km/h.13.解:(1)设乙每天施工x米,则甲每天施工(x+5)米,根据题意可得:解得:x=20,检验:当x=20时,x(x+5)≠0,∴x=20是原方程的解,则x+5=25(米)答:甲、乙每天各可完成25米,20米道路施工;(2)∵甲完成600米,需要天,乙完成500米,需要天,∴甲乙不能同时完工;方案一:将甲施工速度减少a千米/天,根据题意可得:解得:a=1,经检验:a=1是原方程的解,方案二:将乙施工速度增加b千米/天,根据题意可得:解得:b=,经检验:b=是原方程的解,综上所述:将甲施工速度减少1千米/天,将乙施工速度增加千米/天,14.解:(1)甲工程队完成任务所需时间为18÷3=6(天),乙工程队完成任务所需时间为18÷(3+1)=4.5(天).6﹣4.5=1.5(天).答:乙工程队比甲工程队提前1.5天完成.(2)设甲工程队每天铺设管道x千米,则乙工程队每天铺设管道(x+1)千米,依题意得:﹣=3,整理得:x2+x﹣6=0,解得:x1=﹣3,x2=2,经检验,x1=﹣3,x2=2是原方程的解,x1=﹣3不符合题意舍去,x2=2符合题意,∴x+1=3(千米).答:甲工程队每天铺设管道2千米,乙工程队每天铺设管道3千米.15.解:(1)设购买一个一次性医用口罩需x元,则购买一个N95口罩需(x+4)元.列方程:×2.5=,解得:x=1.经检验x=1是原方程的解,∴x+4=5.答:购买一个普通口罩需1元,购买一个N95口罩需5元.(2)设购买一次性医用口罩y个.则购买N95口罩(3000﹣y)个,依题意得:1×(1﹣50%)y+5×(1﹣20%)(3000﹣y)≤3250.解得:y≥2500.∴该单位至少可购买2500个一次性医所口罩.。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课件(共206张PPT)精选全文

第一章 | 复习
针对第8题训练
1.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长为a,另一条边长为2a,那么
它的三个内角之比为( D ) A.1∶2∶3 B.2∶2∶1 C.1∶1∶2 D.以上都不对
2.如图1-10,△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
CB边于点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为
第一章 | 复习
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 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___一__半____; 性质(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7.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 __平__方___.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_直__角______三角形.
第二章 | 复习
考点攻略
►考点一 不等式的性质 例1 >
>
< <
[易错地带]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复数时,不等号的 方向要改变。
第二章 | 复习
►考点二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例2
第二章 | 复习 [技巧总结]
第二章 | 复习
难易度
易
1,2,3,4,5,6,7,8,11,12,13,14, 15,17,18,19,20
中
9,10,21,22
难
16,23,24
第一章 | 复习
知识与 技能
全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及直角三角
形
直角三角形 和勾股定理
及逆定理
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及角
平分线
逆命题
反证法
2,16,17,22,24 1,4,10,14,20,21,23,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复习(新版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考试知识点复习
证明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相等、对应相等
※2
二.等腰三角形
※1.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推论:等腰三角形、、互相重合.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
图形,有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等于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2.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等于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的一半。
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还有SSS,SAS,ASA,AAS,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
四.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五.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叫内心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不等关系
※1.一般地,用符号“”连接的式子叫做
¤2.要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的是的关系;不等式表示的是的关系.
※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大于等于00和正数不小于0
非正数小于等于00和负数不大于0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即:
如果a>b,那么a+c>b+c,a-c>b-c.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即:
如果a>b,并且c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ba-b>0a=ba-b=0aa-bb同大取大
x>a
a<x<b
无解
第三章平移和旋转
一.图形的平移
※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
※2.性质:平移前后图形全等;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二.图形的旋转
※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2.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三.中心对称
※1.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点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
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基本性质:
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图形旋转的一切性质。
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如果将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整体就是中心对称图形;反过来,如果把一个中心对称图形沿着过对称中心的任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中心对称的对比
第四章分解因式
一.分解因式
第四章因式分解
一.因式分解的定义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二.提公共因式法
※1.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如:
三.运用公式法
※1.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2.主要公式: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第五章分式
一.分式
※1.两个整数不能整除时,出现了分数;类似地,当两个整式不能整除时,就出现了分式.
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2.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即有:
※3.进行分数的化简与运算时,常要进行约分和通分,其主要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4.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时,可以运用分式
的基本性质,把这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的们的公因式,也就是把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叫做约分.
二.分式的乘除法
※1.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即:,
※2.分式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即:
逆向运用,当n为整数时,仍然有成立.
※3.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三.分式的加减法
※1.分式与分数类似,也可以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分式的加减法:
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一样,分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与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
异号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
四.分式方程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②解这个整式方程;
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
必须舍去.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审清题意;②设未知数;
③根据题意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④解方程,并验根;⑤写出答案.
第6章四边形
【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边角对角线
平行
四边形
矩形
菱形
等腰梯形
【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常用判定方法】
平行
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两组对边分别;一组对边;两条对角线;两组对角分别。
矩形有三个是的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的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两条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有一个角是直角。
对角线的矩形对角线的菱形
【几个重要结论】
.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正方形同样如此。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