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业务流程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与总结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与总结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与总结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是一个关键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供应链的强项与改进的空间,以便提高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定量衡量供应链管理的成果,从而识别与改进关键环节,实现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以下是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的几个重要方面:1. 成本效益评估:通过评估供应链管理的成本效益,企业可以确定哪些环节的成本过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例如,通过减少库存和提高交付速度,企业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2. 交付能力评估: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其交付能力,即是否能够按时、按需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通过分析订单交付准时率、订单满足率等指标,企业可以发现瓶颈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交付能力。

3. 响应速度评估: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响应速度。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其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从而判断其是否能够及时调整供应链流程以适应市场需求。

4. 资金利用效率评估: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其资金利用效率,即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库存、应收账款等资金流动,减少现金流的占用,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率。

二、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的实际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的具体应用,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某电子产品制造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发现,其采购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供应商的交付延迟导致了生产计划的滞后,影响了公司的交付能力和客户满意度。

在进行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的基础上,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1. 供应商管理优化:企业重新评估了现有供应商的绩效,并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制定了更具体的交付时间及质量要求。

同时,建立了供应商绩效考核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供应链稳定运行。

《2024年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范文

《2024年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范文

《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供应链绩效评价作为衡量供应链管理效果的重要工具,其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常用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通过一系列指标和方法,对供应链的运营过程和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以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效率、效果和竞争力。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1. 供应链管理理论:强调企业间的协同合作,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2. 绩效评价理论:包括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KPI)等理论,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提供方法论指导。

3.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环境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通过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对供应链的运营过程和结果进行定量评估。

2. 平衡计分卡法: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对供应链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3. 数据包络分析(DEA)法:通过分析供应链的投入和产出数据,评价其相对效率。

4. 神经网络评价法: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供应链的复杂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价。

四、供应链绩效评价应用研究供应链绩效评价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绩效进行评价,帮助企业发现存在的问题,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2. 跨企业供应链协同:通过建立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促进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3. 供应链风险评估:通过绩效评价,及时发现供应链中的风险点,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4. 可持续发展实践: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供应链绩效评价,关注环境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供应链绩效评价是衡量供应链管理效果的重要工具,其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维普资讯
第2 0卷第 6期 20 0 7年 1 1月
河南 商业 高等专 科学 校学 报
J un l fHe a u ie sC l g o ra n n B s s ol e o n e
V0 . 0 No 6 12 . No . 0 7 v 2 0
共享 ,可 以 形 成 成 本 和 服 务 的 协 同 作 用。 C r t hr h s p e io (9 8 0 0 19 ,20 )认 为 ,2 l世 纪 的竞 争 不再 是 产 品的 竞 争 , 而是供应链 的竞争。20 年 我 国发布 实施 的 《 流术语 》 01 物 国家标准规定 ,供应链 管理是利 用计算机 网络技 术全 面规 划供应链中的商流 、物流 、信息 流 、资金 流 等,并进 行计 划 、组织 、协调 与控制 。供应 链管理 已经 发展 成为一 种先 进的业务管理模式 ,不仅带来 了新 的管理理 念 ,而且 为企 业之间的信息 沟通 和交流 、创建 集成 的业 务流程 环境 提供 了原动力。但是 ,实施供应链 管理需 要消耗 大量 的时 间和 财力 ,而且会使企业 面临改革带来 的风 险 ,在 国内外应 用 成功率还不 高,究其原 因 ,在很大程 度上 就是缺乏 有效 的 供应链 管理绩 效评 估体 系 ( 晓军 ,20 ) 赵 0 5 。有 效 的供 应
近 年 来 国 内外 研 究 文 献 的 基 础 上 ,对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 的 研 究现 状 进 行 分 析 ,对 研 究 方 法进 行 了分 类 , 对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 中的 几 个 主要 问题 :供 应链 绩 效 指标 的 设 计 、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 的 方 法 、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 的 对 象进 行 了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述 ,对研 究 结论 进行 总结 分 析 ,指 出今 后 的 改进 方 向 。
构 建 了一 个供 应链 综 合绩 效评 价 指标体 系 ,对 综 合评 价供 应链 绩 效有 一定 参 考
价 值 。史 丽萍 等建 立 了供 应链 企业 外 部
构成方案》 ,包括 5 个一级指标 ,1 2级 5个
ui n SCO R框架对供应链 Blg l er 等人用

卡法 , 从供应链业务流程 、 财务 、 客户 、 学
习及发展 四个方面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 系。
( u pyCh i Op rt n eee c ) Spl an e ai sR f rn e 模 o 型 中提 出了度量 S C绩效的 1 项指标 ,它 1 们 是:交货情况 、 订货满足情况( 括满足 包
R b rS・ a l o et K pa n等人提出了 “ 衡 平
记分卡”B ln e c rc r ( aa c d S oe ad简称 B C) S
评价 体系。B C不仅是一种评价体 系而且 S 是一种管理思想 的体现 ,其最大 的特点 是 集评价 、 管理 、 沟通 于一体 , 即通过 将短期 目标和长期 目标 、 财务指标 和非财务指标 、
价体系
的内部效率 ;学习和创新角度显示企业未
来 成 功 的基 础 。
唐 国锋 、王丰 等(0 6  ̄ 用平衡记分 2 0 ), J
供应链 运作参考模型( u py Ch i Sp l an Op rt nR frn emo e 简称 S eai eee c d l o C0R ) 是 目前影 响最大应 用面最广 的参考 模型 , 它能测评和改善企业 内、 外部业务流程 。 使 战略性 的进行企 业管t S rtg cE t r  ̄(tae i ne — p i n g me t r eMa a e n 简称 S M) 为可 能。 s E 成

供应链优化绩效评估报告

供应链优化绩效评估报告

供应链优化绩效评估报告一、引言供应链优化是企业实现高效运营和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评估供应链优化的绩效,本报告将对供应链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并提供可行的改进建议。

二、供应链绩效评估1. 供应链目标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高效、稳定的供应链流程,包括供应商管理、物流运输、仓储管理等环节。

同时,还应关注客户需求的满足、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2. 绩效指标(1)供应链响应时间:衡量供应链响应客户需求的速度,包括订单处理时间、交货时间等。

(2)库存周转率:评估企业的库存管理效率,反映库存资金的利用效率。

(3)供应商绩效:评估供应商交付能力、产品质量和合作稳定性等。

(4)配送准时率:考察物流运输环节的服务水平,衡量交付准时率和完整率等。

(5)成本效益:分析供应链的运营成本,并评估成本与价值之间的平衡。

3.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与供应链相关的数据,包括订单处理时间、交付准时率、库存数据等,确保评估的准确性。

4. 绩效评估方法(1)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项绩效指标,形成数据报告。

(2)SWOT分析:结合供应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确定当前的供应链状况。

(3)评估绩效指标:根据绩效指标的重要性和目标要求,进行绩效评估,得出供应链的整体评分。

三、供应链优化建议1. 供应商管理优化(1)建立合理的供应商评估体系,根据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付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估和选择。

(2)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优化供应商库存管理,降低库存风险和成本。

2. 物流运输优化(1)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提高货物追踪和监控的精确度。

(2)优化物流路线和运输方式,提升物流效率,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3)建立灵活的物流网络,根据需求进行合理的仓储布局和库存管理。

3. 供应链协同管理(1)与各环节的合作伙伴分享信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作业。

(2)建立供应链共享平台,促进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提高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范文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范文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姓名:花龙雪学号:班级:物流工程1242班目录第一章供应链绩效评价相关理论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供应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供应链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供应链绩效评价基础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绩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供应链绩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对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估和衡量的过程。

通过绩效评价,供应链管理者可以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和各个环节的强弱,并为改进和优化供应链运作提供依据。

本文将综述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常用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之一、通过比较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成本和收益,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效益水平。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通过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来提高供应链的绩效水平。

2.指标体系法指标体系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指标来评价供应链绩效。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供应链的成本、交付时间、质量、灵活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评估供应链的运作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数据包络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数据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

通过收集供应链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效率水平。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衡量供应链中各个参与方的效率,发现供应链中的瓶颈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

通过层次结构图,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和指标进行层次化排列,然后采用专家打分法或对比判断法来进行权重确定。

最后,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供应链的总体绩效水平。

5.可拓维度评价法可拓维度评价法是一种较新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

该方法通过构建供应链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模糊理论和可拓理论的数学模型,进行供应链绩效的评估。

可拓维度评价法能够考虑到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有很多种类,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供应链管理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来评估供应链的绩效,以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改进。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摘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战略。

本文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首先,介绍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研究背景,并提出了其在过去几年中的发展趋势。

接着,探讨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包括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制造等方面。

然后,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研究背景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中实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通过改进产品设计、生产过程、物流运输等环节,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它是对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拓展和延伸,立足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旨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包括气候变化、能源短缺、水资源污染等,使得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其发展战略。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环境友好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转向绿色供应链管理。

2.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涵盖了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制造等多个方面。

其中,绿色采购是指企业在采购过程中考虑产品的环境性能和供应商的环境责任;绿色物流是指企业在物流过程中优化运输路线、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污染物;绿色制造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减少废弃物和排放。

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企业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包括对供应商的环境责任评估和审核。

其次是如何改进产品设计,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再次是如何优化物流运输过程,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污染物。

此外,还涉及到如何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3.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方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是衡量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业务流程绩效评价研究述评廖吉林(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传统的供应链流程绩效评价过于侧重财务指标,存在评价偏差。

为确保建立起客观、科学、全面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在对供应链流程绩效评价模型、指标、方法三方面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博弈论与仿生学等基础理论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重大指导意义。

并以此为起点,提出了供应链流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并从供应链各层级筛选出具体评价指标。

希冀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路径。

[关键词]供应链;业务流程;绩效评价;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2019)02-0088-06Review of Researches on Evaluation of Supply Chain Business Process PerformanceLiao Jilin(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objective,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current researches on the models,indicators and methods for supply chain process performance evaluation,we further elaborated th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basic theories such as the stakeholder theory,game theory and bionics theory,etc.,in the evaluation of supply chain process performance.Then with this as the starting point,we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of the supply chain proces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selected the specific evaluation indicators from all levels of the supply chain in the hope to provide new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supply chain process performance.Keyword:supply chain;business process;performance evaluation;evaluation index[收稿日期]2018-12-24[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绿色供应链合作与收益分配机制研究”(2015SJB045)[作者简介]廖吉林(1976-),男,湖南永州人,南京林业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业务流程再造、绿色供应链。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9.02.0171引言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它是对整个供应链过程的运行状态和结果的综合评价,涵盖了供应链运行的整个过程:不仅包括对供应链整体运行状况和供应链管理成果的评价,供应链各项具体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估,还从多角度、分阶段对供应链各环节、诸时段的运营状况和管理绩效进行评估。

除此之外,其内容还包括供应链整体与各子系统及各子系统之间内在关系的发掘。

作为一种供应链管理工具,客观、公正、高效的绩效评价有助于加强成员企业间的沟通,实时监控供应链运作,发现诊断问题并及时反馈,改进企业方案设计,促进供应链整体的优化,是有效的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重要手段。

2供应链流程绩效评价研究综述2.1供应链绩效评估模型Cooper 等在1988年提出的ABC 模型提供了一种强调原因的供应链成本评估方法,为更准确地评估供应链成本和活动分布奠定了基础[1]。

然而,该模型本质上仍然是传统的财务绩效指标模型,不能完全--88反映供应链的全方位运作状况。

经济增加值模型(EVA)侧重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考虑到权益成本的长期效益,但该模型仍然基本上是一个运营评估指标,业务流程和其他非财务指标没有足够的重视。

ROF模型从供应链的战略目标出发,通过三个关键因素构建供应链绩效评估模型:资源角度、输出角度和灵活角度,这些因素曾引起很大反响。

但是,ROF 模型没有提出支持关键因素的可行性指标,缺乏实施依据。

平衡计分卡(BSC)由Kaplan等提出,是一种基于企业战略的绩效评估模型,最大特点就是引入了非财务指标,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外部绩效指标和内部绩效指标相结合,全面平衡了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2]。

BSC是衡量供应链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具有很强的学术和实用价值,BSC的实施存在许多问题,如难以建立指标模型,实施周期长(一般需要5-7年)[3]等。

2.2供应链流程绩效评价指标Lummus等从供应、过程管理、配送、需求管理四个角度设置了供应链绩效的主要评价指标[4]。

而Roger认为应该将顾客服务质量作为评价供应链整体绩效最重要的手段,并具体提出了包括有形的外在绩效、可靠性、响应性、可信性等十个指标[5]。

Beamon则认为供应链绩效评价要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分为财务和供应链响应性两种,定性指标主要包括顾客满意度、柔性、信息流和物流整合度、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供应商绩效等[6]。

《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参考模型(SCPR)构成方案》从订单反应能力、满意度、业务标准协同、节点网络效应、系统适应性五大类四十五个指标来定量评价了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

马士华等在一般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供应链计分卡指标模型,从客户角度、供应链内部流程角度、未来发展角度和财务角度对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参考指标[7]。

而霍佳震等也分别从供应链层级等角度提出了对应的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8]。

不过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外关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文献中提出的评价指标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层次上,可操作性的指标研究还相对缺乏。

2.3供应链绩效评价算法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核心是指标权重确定算法。

目前,用于指标权重确定的算法主要有:加权平均法、模糊综合评价(FCE)、数据包络(DEA)、BP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AHP)等。

加权平均法是最常用的比较分析算法,即在给予每个属性(指标)权重后,对该方案的每个属性进行加权。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将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指标定量化的一种综合评价算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专家知识在确定指标权重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供应链之间的比较性差,往往只能得出一个评估结果,无法提供绩效的数量化差距分析。

而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一种对若干相同类型的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决策单元进行效率和效益等方面比较有效的算法,主要用来解决多个被评目标之间的对比分析。

它不能对单个目标进行评价,对样本容量也有相当苛刻的条件,且得出的结果可分析性较差,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实用性并不好。

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处理不确定信息的能力,非常适合解决供应链绩效评价中信息不完整、指标多或指标间非线性相关的问题,但实际应用时对样本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都非常高,容易出现学习过度的情况[3]。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还不够完善。

供应链绩效评估主要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分析和评估企业的直接业务和财务绩效,缺乏对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合作绩效的研究,难以科学全面地评估供应链的整体运作。

其次,许多指标模型属于理论阶段,一些指标设计难以获取或量化,导致绩效评价实施困难,绩效评价结果不准确。

再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仍比较零乱,缺乏系统性和指导性,比如对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回收、市场竞争力等重要方面考虑较少,优化供应链目的性不够。

另外评价算法有待研究和开发,目前评价算法仍然比较少,而且其他领域较多,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符合供应链的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算法。

--892.4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本流程供应链绩效评价符合一般的人工系统评价基本逻辑,具体如图1所示。

运算结果明确评价对象指标测量比较指标标准值形成评价报告评价目标构建评价模型流程分解评价指标设计测量值处理及运算评估算法实现指导图1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流程示意图3供应链流程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3.1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者的界定;二是利益相关者的划分,只有正确识别和区分利益相关者才能真正有效应用这一理论。

约翰·埃尔金顿(John.Elkington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满足经济繁荣、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平衡发展的“三重盈余”业绩评价模式。

安迪·尼利(Andy.Neely )提出了业绩三棱镜(Performance Prism )概念,业绩三棱镜计量的内容包括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贡献度、战略、流程和能力五方面,这五方面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业绩评价系统[9]。

温素彬和黄浩岚在绩效三棱镜评价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为促进企业相关者观念,应实施以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为指导的业绩评价[10]。

陆庆平指出,当前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有三种评价企业绩效的方法:企业社会绩效、财务和非财务综合绩效以及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组成绩效[11]。

郝云宏和吴波从过程与结果两个层面构建了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三维结构,具体包括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资本投入指标、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社会承诺指标和企业的内部财务分配指标[12]。

一般认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评价供应链流程绩效的基本要素至少应包含:(1)评价主体。

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主体应该是供应链各流程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是供应链这一共同利益的维护者和目标制定者,他们力图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的利益。

供应链的利益相关者会由于其所处的供应链各个阶段和层面不同而有所差异。

(2)评价目标。

供应链流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共同目标是建立在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基础之上的,而各自的个体目标是与供应链整体和最终目标必须保持一致。

然而由于供应链中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使得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表现为多种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