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考卷题型抢分练: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7世界古代史综合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第四部分 专项三 题型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第四部分 专项三 题型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一君主专制体现在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

秦朝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权,三公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集中。

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皇权。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的兵权和财权。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皇帝直接掌握行政大权。

清朝设军机处,君主完全掌握决策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历代君主通过思想统一,强化伦理纲常,加强对兵、刑大权的操控,维护君主权威。

君主专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权力支配意识,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显著特征。

示例二中国古代社会并非始终是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

先秦时期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君主虽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朝虽然确立了皇权独尊的地位,但丞相等三公形成了对皇权的制约。

汉代儒学秉承先秦儒学礼治、仁政思想,形成了制约君主专制的思想体系。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和谏议制度制约了皇权独断。

宋代出现的理学不断发展,对纲常伦理和道德意识的强化,也对君权的泛滥起到了约束作用。

只有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才真正达到皇权独尊、君主专制渗透于各个方面的程度。

(言之成理即可)(以上示例任答其一即可。

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社会转型路径与模式,引用了如下公式:R=(Mp+Ms)-C。

其中:R(result)为社会转型成果、成效或绩效;Mp(primordial motorization)为社会转型的原动力;Ms(secondary motorization)为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继发性推动力;C(counteractant)为社会转型进程中形成的社会阻力。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近代后期的世界(18—20世纪初)——工业文明的到来-解析版-精选教育文档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近代后期的世界(18—20世纪初)——工业文明的到来-解析版-精选教育文档

近代后期的世界(18—20世纪初)——工业文明的到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A. 15世纪末16世纪初B. 18世纪六七十年代C. 19世纪中后期D. 19世纪末20世纪初C试题分析: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普遍结束时。

故选C。

A项错误,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 项错误,18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世界市场扩大;D项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期。

考点:世界市场点评: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最明显的表现便是世界各地的生产和销售链接为一个整体。

其形成的过程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

此外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推动因素、影响也需要掌握2.下图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图,符合其逻辑关系的是()A. ①是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B. ①是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A本题主要是对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质量产生了破坏,结合材料信息,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③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A选项符合要求,故A 项正确;B选项中②判断错误,故B项错误;C选项中③④均判断错误,故C项错误;D选项中③判断错误,故D项错误。

故选A。

3.有史学家对世界近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应是()A. “理性”时代B. “工业”时代C. “探索”时代D. “冷战”时代C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现代史不同阶段特征的认识,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最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后冲刺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 精品

最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后冲刺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 精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D解析:本题的错选主要集中在C项,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2. B解析:解题时应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方面去分析。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奴隶制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商朝青铜制造业发达。

通过分析,可知本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3. A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鼎”是古代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段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周王对不同阶层用鼎的数量有严格的规定,这一规定说明西周时期等级制度森严,周王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本题所给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没有反映材料的本质问题,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4. C解析:解题应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它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也随之动摇,到了周朝后期,分封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形成了分裂割据势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题所给A、B、D三项都不是造成分裂割据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5. B解析:根据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地丁银的内容及其中反映生产关系的内容来看。

6. A解析:从整个材料看,商贾与小民之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包买商与雇佣工人的关系,所以,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7. C解析:此题为历史结论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戊戌变法性质的理解和对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认识。

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和民族独立。

A项说得过于笼统,语焉不详。

B项不符合实际,美国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只要求对清政府进行改良,企图实行君主立宪制。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近代篇+第5讲 通史限时集训5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近代篇+第5讲 通史限时集训5

通史限时集训(五)(对应学生用书第153页)(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

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B.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C.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D.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B[材料侧重文艺复兴时期对传统的继承和利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重视继承和利用……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可知文艺复兴重视传统的世俗文化,就是利用西方早期人文主义来反封建神学,故B项正确;材料论述“文艺复兴”,不是古希腊罗马文化,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从文学艺术领域反对封建神学,并未彻底摧毁神学的世界观,故D项错误。

]2.“1600~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

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

”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西班牙与葡萄牙自身的衰落B.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殖民扩张的影响C[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一方面是由于西、葡自身的衰落,但更重要的是处于大西洋航线上的荷兰、法国和英国自身的发展,故A项错误;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并不是因为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而是因为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大西洋沿岸的西北欧成为1600~1763年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故C项正确;西、葡两国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不能解释这种变化,故D项错误。

]3.马丁·路德认为人在世间的一切工作,包括社会劳作和家庭生活、教会服侍和国家公务以及士兵作战等,都是神圣的天职,渎职即渎神。

2018高考仿真卷(二轮)历史(二)(附答案)

2018高考仿真卷(二轮)历史(二)(附答案)

2018高考仿真卷·历史(二)(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A.秦朝设立郡的数目不一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25.隋唐时期,在都城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髙宗又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

这一现象反映了()A.权力平衡的需要B.边患局势的变化C.经济重心的转移D.城市人口的增加26.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对知识分子政策。

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

这说明()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27.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C.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28.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D.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29.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太平天国也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灵感之源泉……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到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超越了太平天国理念的应该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民主义30.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

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763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

”要求“明经、进十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

杨绾认为科举制A.考试内容有失偏颇 B.选拔标准不合时宜C.选才路径沿袭传统 D.录取原则公平公正25.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D.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26.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A.为民众获得自由提供了重要保障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社会不公平、政治动荡的根源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27.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写到:“对我来说,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和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

2018高考历史冲刺试卷(二)带答案详解

2018高考历史冲刺试卷(二)带答案详解

2018高考历史冲刺试卷(二)带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4分)1775年一位英国作者写的《中国旅行者》中对某制度的优越性有这样的描述:“年轻人总是毁于游手好闲、懒懒散散,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可使他们避免误入歧途;……第三,能人为官……;第四,既然官职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的黜退那些无能之辈。

”他所描述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三公九卿制C.科举制D.内阁制2.(4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利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在15世纪30年代写到,男人应把对“小事的关心”留给自己的妻子,使丈夫们能自由地从事“一切适合于男人的、光荣的事业”。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推动妇女地位的提高B.性别歧视观念在当时依然根深蒂固C.男人比女人更适合从事光荣的事业D.社会化大生产使性别分工日益明显3.(4分)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

……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4.(4分)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第三次领导人会晤在美丽的三亚举行。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

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将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

它被广泛运用与描述全球经济实力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转移的情况。

“金砖国家”的出现和发展()A.说明这些国家的实力已领先于其他国家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C.说明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五国鼎立的局面D.标志着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形成5.(4分)美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的主人公叫查理,他是一家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钳工,单调而又疯狂的机械劳动使其精神失常,看见人的鼻子、纽扣等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拧紧螺母。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综合测评:模块三 世界史3.10含答案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综合测评:模块三 世界史3.10含答案

通史综合测评(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石家庄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184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贝特亲王告诫她: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然态度,注意利用在下院获得多数者为首相。

这体现出英国()A.君主立宪制的成熟B.国王失去参政的权利C.内阁凌驾议会之上D.践行分权与制衡原则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1841年”“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然态度,注意利用在下院获得多数者为首相"得出君主立宪制的成熟,故A项正确;国王失去参政的权利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内阁和议会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分权与制衡原则,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模拟考试)1840年改革后的英国议会最终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借此有人认为“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催化剂",此人得出上述结论是因为1832年议会改革( )A.在对华作战问题上议会达成一致意见B.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席位C.使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普选权D.大大提高了英国国王的权力解析: 根据史实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与对华作战问题无关,故A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建立工业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权,从而推动英国对中国发动殖民战争以满足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故B项正确;1832年议会改革仅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普选权,广大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没有获得选举权利,故C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时英国已确立君主立宪制,不可能大大提高英国国王的权力,故D项错误.答案:B3.(2017·南京市、盐城市高三模拟考试)据史料记载,美国有一段时期货币贬值,在许多地方几乎不能流通,公共信用降到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7世界古代史综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七,32)克利斯提尼时期规定:年满18岁的雅典男性青年,在其父母所隶属的德莫斯(自治村)内通过一定的入籍仪式便可取得公民权;一些外邦人也在德莫斯内取得雅典公民权。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公民范围加强陶片放逐力度
B.体现五百人议事会多元性和专业性
C.用地域原则来代替血缘的原则
D.削弱工商业奴隶主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年满18岁的雅典男性青年,在其父母所隶属的德莫斯(自治村)内通过一定的入籍仪式便可取得公民权;一些外邦人也在德莫斯内取得雅典公民权”此举是用地域原则代替了血缘原则,削弱了氏族贵族在各方面的影响,故C项正确。

2.(2017·甘肃兰州一模,33)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其意在()
A.实行间接的民主制度
B.批评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
C.缩减雅典公民的人数
D.确定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答案 B
解析雅典由于小国寡民的特点,必然实行直接民主制,苏格拉底作为当时代的人不可能认识到要求实行间接民主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格拉底反对通过抽签产生政治决策者,即批评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在表决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与材料本意不符,故D项错误。

3.(2017·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31)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公民大会讨论是否入侵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并不知道西西里的情况,公民大会还是作出了入侵西西里的决定。

这说明古雅典公民大会()
A.是城邦政治的最大威胁
B.权力过大会造成失误
C.民主决策程序过简可能会带来灾难
D.不是少数服从多数
解析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不是最大威胁,故A项错误;作出了决定不等于结果失误,材料中没有涉及造成失误,故B项错误;材料中“多数公民并不知道西西里的情况”表明,公民大会作出了入侵西西里的决定决策程序上合法,但内容上不严谨,故C项正确;不是少数服从多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中未涉及,故D项错误。

4.(2017·福建龙岩一模,32)公元前399年,由500名公民组成的陪审团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初审投票以280票判处苏格拉底有罪。

但在苏格拉底的脱罪辩护后,复审投票反而以360票判苏格拉底死罪。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民主环境下缺乏言论自由
B.陪审团在司法审判中缺乏公正
C.人文精神被民众广泛接受
D.直接民主有“暴民政治”之嫌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陪审团是判决的唯一标准,没有权威的刑侦机构进行科学的甄别,容易导致判决出现失误,是直接民主的弊端,故D项正确。

5.(2017·福建宁德一模,32)在西方法律史上,古希腊法是一种灵活和富有弹性的制度,但它始终没能与政治保持相当的距离。

在雅典,它既是捍卫民主最有力的武器,又是公众舆论的工具。

这表明()
A.希腊法是西方法律的源泉
B.雅典推崇法律至上的原则
C.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凸显
D.雅典法律从属于民主政治
答案 D
解析材料不涉及希腊法对后世法律的影响,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无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希腊法“是捍卫民主最有力的武器”,不涉及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C项错误;据材料“但它始终没能与政治保持相当的距离”“是捍卫民主最有力的武器,又是公众舆论的工具”可得雅典法律从属于民主政治,故D项正确。

6.(2017·四川南充二模,32)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在《骑士》一剧里,描绘了一个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克里昂的职位:“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卑贱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中买卖的锻炼,蛮横无理……”材料反映出作者旨在()
A.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B.批判公民参政冷漠
C.抨击民主政治缺陷
D.打破贵族专权局面
解析材料中雅典民主政治中不同素质的人可以参政,而非鼓励公民参政,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公民对参政的态度,故B项错误;不同参政素质的人执掌雅典导致雅典盛极而衰,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贵族专权,故D项错误。

7.(2017·云南昆明一中高三月考六,32)早期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过程中,一方欺骗了另一方,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但从1世纪开始,法官要调查受骗当事人和施骗嫌疑人,如果属实,则对受骗人加以保护。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法律伸缩性减小
B.不再重视法律形式
C.罗马民法典已完善
D.罗马法观念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材料说明早期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1世纪后更具灵活性,说明法律伸缩性增大,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罗马法不再重视法律形式,故B项错误;C项应是材料中现象的结果,非原因,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1世纪后罗马法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说明罗马法观念的发展,故D项正确。

8.(2017·山东临沂一模,17)下图为《十二铜表法》的条目。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十二铜表法》()
A.与习惯法完全一致
B.强调人人平等原则
C.只规定了诉讼程序
D.涉及内容广泛全面
答案 D
9.(2017·河北唐山一模,31)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A.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