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临床分析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排除妇科疾病的情况下,经前或经期出现的疼痛症状,常伴有生活质量下降、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给女性朋友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原发性痛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依据。
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探讨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的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文献研究1.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关于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早在古代医籍《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记载。
《素问·经脉别论》中指出:“帝曰:女之经藏何如?岐伯曰:有病之经曰经痛,经痛之始生于风寒湿热。
帝曰:经痛非其病乎?岐伯曰:此病之中本也。
”可见,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与外感邪气、情志不畅、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密切相关。
现代文献研究也证实,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雌激素、前列腺素、儿茶酚胺等生理活性物质分泌失衡有关,而中医则认为这些生理活性物质的失衡是由于经络气血不畅所致。
2.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根据《中医临床诊断疾病标准》中对原发性痛经的分类,可将其分为肝郁型、气滞型、血瘀型、瘀热型、虚寒型等多种中医证候。
肝郁型主要表现为情志不畅、胸闷胁痛、月经不调等;气滞型主要表现为腹部胀痛、情绪不宁、舌质淡红等;血瘀型主要表现为月经色暗、不畅或伴有血块、腹部胀痛等;瘀热型主要表现为腹痛、月经不畅且颜色深红等;虚寒型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颜色淡、腹痛缓解等。
这些中医证候分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3.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在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和调理饮食。
针灸疗法主要是通过穴位刺激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足三里、太冲等;中药治疗常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调和气血的方法,如当归、川芎、姜黄等药物常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调理饮食则是通过对月经周期进行合理调理,避免食用寒凉生冷之物。
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且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敷脐法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体会

中药敷脐法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体会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法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敷脐法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敷脐法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方法简便,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药敷脐法;体会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常见的妇科病证之一,指经期在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时发生的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者影响其生活质量。
此病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增加有关,也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
2014年1月~2015年4月作者采用中药敷脐法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30 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经妇科及B超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1~2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②主要症状:行经前后和经期下腹疼痛、坠胀;③伴随症状:经血量少,色暗有块,乳房胀痛,四肢觉冷,白带量多色白;④全身不适:腰部酸痛,肛门坠胀,恶心呕吐,头晕乏力,严重时出现面色发白出汗,甚至休克等症状。
上述①、②项必备,③、④至少有1项即可诊断。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患者年龄15~27 岁,病程最短3个月,病程长者可达十余年;对照组患者年龄14~26岁,病程最短5 个月,病程长者可达10年左右。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按照《妇产科学》[1]中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根据月经期下腹坠痛,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临床即可诊断,但需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后方可确诊。
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痛经采用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60例2021年1-10月收治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对照组30例(温经汤)和试验组30例(温经汤+针灸)。
比较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0.00%比对照组6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推广意义大。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温经汤;针灸;疗效原发性痛经是女性非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在年轻妇女初潮时或初潮后数月较常发生。
月经来潮前后局部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以及催产素等物质含量增加,引起异常的子宫收缩,导致痛经[1]。
治疗原发性痛经可以使用布洛芬、萘普生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或者使用口服避孕药、维生素E等。
药物可缓解痛经,减少次数、持续时间,但长期用药可产生副作用,疾病易复发。
中医治法通过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获得理想的疗效,常用汤剂与针灸配合方案,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对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分组对照,探究温经汤联合针灸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原发性痛经患者作研究对象,病例数60例,时间2021年1-10月。
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
对照组30例,最大、最小年龄分别为34岁、25岁;病程1-3年,平均(2.05±0.16)年。
试验组30例,最大年龄35岁,最小年龄25岁;病程1-3年,平均(2.04±0.14)年。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较,P>0.05,差异不显著,可比较。
1.2方法1.2.1对照组患者治疗选择温经汤。
温经汤方剂:川芎10g、麦冬10g、人参10g、桂枝10g、白芍10g、吴茱萸10g、牡丹皮10g、法半夏10g、当归10g、阿胶10g、生姜10g、延胡索20g、甘草5g。
药物混合后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煎煮40min左右,留取药液200mL。
中西医结合治疗70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和 中西医结 合治 疗组 。 两组 资料 经统 计学 分析 , 无显 著性 差异 , 具 肝 , 止 痛调 经 。我们使 用 的 中成药 中 当归味甘 而重 , 故 能补 【 6 I , 其 气轻 而 辛 , 又能 行 血 , 既能 补血 , 又能 活 血 , 既可 通 经 , 义能 活 络 , 有Ⅱ f 比性 可使 紧张 的子 宫平 滑肌 呈松 弛状 态 。川穹 、 赤芍 口 『 行 瘀 、 止痛 、 凉 1 . 2 治疗方法 : 西 药组 3 5例 口服 芬 必 得 l 片/ 次, 3次/ 日; 中两 医 结合 组 3 5例 口服除 每天 服用 相 同两药 外 ,于月 经前 5 天 加服 调 血 、 消肿 。 甘 草可 和 中缓急 , 缓解 疼痛 , 测 和诸 药。红花 、 延胡 索活 散 瘀 止痛 。 以往 的一些研 究 表 明 , 许多 活血 化瘀 中药 可抑 经活 血胶 囊 ( 成分 : 木香 、 川穹 、 延胡 索 、 当归 、 熟地 黄 、 赤芍 、 红花 、 血通 径 、 乌药 、 白术 、 丹参 、 香附、 吴茱 萸 、 泽兰、 鸡血藤 、 菟 丝子 ) 4 粒/ 次, 4 制前 列腺 素活性 , 且 有解 痉作 用 , 可 以增 加 血液灌 流 . 改善 血管 缺 次/ 日, 经 期服 用 2天 , 7 灭 为一疗 程 。 血痉 挛 和微循 环 , 达到治 疗 目的 。 1 . 3 疗 效判 定 : 根 据《 中医病 证诊 断疗 效标 准》 制定 。 痊愈 : 疼痛 症 原发 性 痛 经引 起 的疼 痛 主要 与 子宫 肌 肉活 动 增强 致 子宫 张 状 消失 , 3 个 月 内没 有 复 发 ; 显效 : 痛 经 明 显减 轻 , 症 状 减轻 或 消 力增 加 和过度 痉挛 性 收缩 与缺 m仃关 。 由于子 宫异 常收缩 增 强 , 失; 无效 : 疼痛 症状 无改 善 。 使 子宫 血流量 减少 , 造 成 子宫 缺 血 , 导致 痛 经 发生 。 臼前 研 究表 2 结 果( 见表 1 ) 明, 可 以造 成子 宫 过度 收缩 的原 I 大 I 有: 前列 腺素 、 白 烯、 血管 加 表 1 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 乐素、 催 产素 等 。 子宫 肌层 小 m管对 血管 加压 素 的敏感性 很 高 , 其 作用 于子 宫血 管加 压 素受体 ,可 引起 子宫 肌层小 血 管强 烈 收缩 , 引起 子宫 局部 缺血 性瘁 挛疼 痛 I 。 前列 腺 素和 白 烯 均 为强有 力 的缩 f f I L 管 物质 , 有研 究 发现 , 月经 时子 宫 内膜前 列腺 素 含量 增 高 , F L P G F 2 a 升高 更 为 明显 , 引 起子 宫 平 滑肌 收缩 增 强 , 使 子 宫缺 血 3 讨 论 而引起疼 痛 。子宫 内膜 是合 成前 列腺 素 的重要 部位 , 子宫 合成 和 痛经 系指 经期 前后 或行 经期 间 ,l 叶 J 现下 腹部 痉挛 性 疼痛 , 释 放前 列腺 素增加 , 是 原发性 痛经 的重 要 原 。我们 白 『 以通 过降 有 身 不适 , 严 重 影响 患 者 日常 生 活 , 分 为 原发 性 痛 经和 继 发性 低 前列 腺 素 的水平 来 治疗 原 发性 痛 经 , 如 芬必 得 , 然 而两 药虽 然 痛经。 原发 性痛 经常 发生 年 轻女 性 , 初 潮后 数 月( 6 1 2 个月) 开 短 m t f q内可 以改善 疼 痛症 状 , , 但 无 法达 到 根治 的 日的 , 其 远期 疗 始, 3 0岁后 发生 率开 始下 降 ,原 发性 痛经 与继 发性 痛 经 相 比 , 疼 效 不佳 。巾药起 效慢 , 但 长期疗 效肯 定 。 通过 我们 的研 究发 现 , 中 痛 常存 月经 即将 来潮 前或来 潮后 开始 出现 , 并持 续至 月经 期 的前 西 医结合 治疗 组 的有效 率 明显 高于西 药治 疗组 ,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 2 ~ 3天 , 部 分 患者 呈 轻做 胀 痛 , 部 分 患者 疼 痛呈 痉 挛 性 , 较严重 , 义( P < 0 . 0 5 ) , 进一步表明 ,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原 发性 痛 经 , 疗 效 肯 常需 卧床 休息 , 疼 痛主要 集 中在下 腹部 , 有 时也伴 腰 痛 , 其 不伴 明 定 , 值得 临床 推广 使用 。 显 的盆 腔器质 性病 变 , 也称 为功 能性 痛经 。而继 发性 痛经 常 见 于 参 考文 献 内异症 、 肌瘤 、 盆腔 炎 症性 疾 病 、 子 宫腺 肌病 、 子宫 内膜息 肉和月 『 1 1 赵伟 红. 青年 学生痛 经症候调 查I J 1 _ 长春 中 医学 院学报 , 2 0 0 2 ( 1 ) . 经 流 道梗 阻 。 因此 , 继发 性痛 经 常伴有 其他 妇科 症状 , 如性 交 闲 『 2 1 国 家 中医 药管理 局 . 中 医病 证诊 断疗 效标 准『 s 1 . 南京 : 南京 大 学 难、 排尿 困难 、 异 常 出血 、 子 宫肌瘤 或 不孕 。 出版社 , 1 9 9 4: 6 1 - 6 2 . f 3 ] 杜凤香, 王淑 斌 , 冯 亚 红. 浅谈 痛 经发 病 因素 l J 1 _ 中国 医学 杂 志 , 山西 省神池 县太平庄 乡计 生服 务站 ( 0 3 6 1 0 0 )
活血通脉汤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针灸配合神阙穴敷药治疗 子宫脱 垂 2 O例
列 娟
中图 分 类 号 : 2 6 3 文 献标 志码 : R 4 . B 文 章 编 号 :0 4— 4 X(0 0 1 10 7 5 2 1 )0—10 0 8 6— 2 【 键词 】 子宫脱垂 关 艾灸 神阙穴敷药 针 刺
13 疗效标准 .
参照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 制定 。临床
I 摘要 】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
床 疗效 。方 法 将 10例原 发 性痛 经 患者 随 机分 为 两组 , 0 治
痊愈 :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 ,功能恢 复正 常,随访 3个月无复 发。显效 : 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 留患侧劳累后轻度 残 胀痛。好 转: 主要症 状与阳性体征好转 , 中等程度以上劳动后症
及时治疗 本病是关键 。
在推拿治疗过程 中, 手法宜稳 , 力量 宜均 , 角度宜准 , 切忌粗 暴过猛。 行矫 正手法前一定要注意充分放松肌肉, 顺其 自然借力 发力。同时指导患者做减轻疼痛 的运动 , 保持正 确的坐卧姿势 ,
以 期 达 到巩 固疗 效 , 防复 发 。 预 综 上 所 述 , 用 推 拿 治疗 产 后 骨 盆 环 损伤 综 合 征 , 程 短 , 应 疗
学 出 版 社 ,9 4:5 . 19 17
12 治 疗 方 法 .
患 者 俯 卧 位 ,术 者 以 常 规 手 法 松 解 患 侧 骶 髂
关节周 围的肌 肉及软组织 ,重点松 解肌 肉痉挛条索状 结节 区 域 。() 1后错位 : 患者俯卧位 , 术者站于患侧 , 一手 向下压住患侧 骶髂关节处 , 一手托住患肢膝前部 , 患肢伸直 , 术者两手对抗用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论文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69-01【摘要】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
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方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显效率及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及治愈时间长短。
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具有差异性(p0.05).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对有意向避孕的在患者排卵期时给予炔诺酮片或复方甲地避孕药进行常规性避孕;对不愿意接受避孕的患者可采用吲哚吲唑类、灭酸类及苯丙酸衍生物类等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
患者于经前2~3天口服以上的药物一种或交替服用,以确保效果。
2 观察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进行分型治疗,在基础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痛经引起的原因,适当增减处方中的成分。
基础药方为:桃仁8g、益母草8g、红花、玄胡索、当归、白芍、牛膝、茯苓、丹参、甘草等药物各10g。
对于气滞型经痛者可在基础方上添加枳壳、香附、川楝子、乌药各10g,用于治疗腹部胀痛、经量少、静脉不畅及气血难行者。
对于虚寒型痛经者可在基础方上添加桂枝、良姜、丁香各10g,用于治疗气血阻滞、脉络阻塞、寒凝胞宫者;对于血瘀型经痛者,可在基础方上添加乳香、没药、田七、赤芍各10g,用于治疗血瘀宫中,经血内阻、血脉不畅通的患者。
对于血虚型痛经者则可在基础方上添加白术、党参、阿胶、熟地各10g,可用于治疗血不养宫、气血虚弱、经血减少的患者。
3以上药方自月经来潮前五天左右的时间开始煎服,患者每天服用1剂,到行经时结束服药。
1.3 疗效评价4治愈:患者下腹部疼痛消失,没有出现其他相关全身性症状;有效:患者下腹部疼痛明显减轻,患者其他全身性疾病明显减轻;无效:患者下腹疼痛没有缓解,患者全身性症状没有改善,其中以痊愈及好转计算显效率。
自拟痛经宁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60例疗效观察概要

自拟痛经宁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60例疗效观察李大剑1,阮诗兰2,柯琴2,韩红伟2(1.安徽省中医院妇科,安徽合肥230031;2.安徽中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安徽合肥230038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痛经宁方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随机分成痛经宁组60例及月月舒组54例,分别于经前3d给药,连服7d为1疗程,连续3个月经周期。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105,但痛经宁组的痊愈率达75%,高于月月舒组的57141%,差异显著(P <0105;痛经宁组治疗后痛经积分下降更明显,与月月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105。
结论痛经宁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关键词:痛经宁/治疗应用;月月舒颗粒/治疗应用;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疗法;气滞血瘀型中图分类号:R271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813(200906-0904-02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表现为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恶心、呕吐、肢冷等其他不适,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且影响生活和工作。
多见于青春期少女及青年妇女。
中医谓之“痛经”“经行腹痛”,辨证治疗有较好疗效。
笔者应用自拟痛经宁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1一般资料124例均为2008年3月-2009年5月安徽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病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成两组,因未能按规定用药、未定期随访及失去联系等原因共剔除、脱落10例。
治疗组60例,年龄15~26岁,平均(20176±2161岁;病程1~11年,平均(6115±1188年;轻度6例,中度40例,重度14例,平均痛型超声检查子宫大小、胚胎发育或孕12周时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有效:治疗后10d内阴道流血停止,腹痛、腰酸及小腹下坠等症状减轻,基础体温保持黄体期水平,血清HCG、P值与孕周基本相符或略低于孕周,B型超声检查子宫大小、胚胎发育或孕12周时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无效:治疗后阴道流血10d未止,腹痛、腰酸及小腹下坠等症状无减轻或加重,血清HCG上升缓慢或下降、P值下降明显,B型超声检查子宫大小与孕周基本相符或小于孕周,胚胎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孕12周时胎心消失甚至流产。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临床分析

年 内 , 妇 科 难 治 性 的 常 见 病 之 一 , 生 活 和 工 作 带 来 严 重 影 是 给 响 。 站 自 20 该 0 6年 1 0月一 2 l 年 1 01 0月 以来 , 取 中 西 医结 合 采
的方 法 治 疗 6 0例 原 发 性 痛 经 患 者 , 临床 效 果 较 满 意 , 报 道 如 现
囊 3粒 , /, 用 3个 月 经 周 期 为 1 疗 程 , 般 治 疗 l 2 疗 程 。 果 6 3次 d 服 个 一 ~个 结 O例 患者 中 , 愈 4 痊 2例 , 7 % , 效 l 占 0 有 5例 , 占 2 %. 有 效 率 9 %。 结 论 只有 把 中西 医治 疗 方 法 有机 结 合 起 来 , 治 疗 原 发 性 痛 经 方 面 , 能取 得 满 意 的 临床 治 疗 效 果 。 5 总 5 在 才
【 关键 词】中 西 医 结合 ; 发性 痛 经 ; 归 丸 ; 原 右 少腹 逐瘀 胶 囊 ; 炎痛 消
【 中图分类号】R 1 . 7 1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7 - 7 2(0 2)8 a - 1 0 0 6 4 0 4 2 1 0 I )0 2 - 2
原 发 性 痛 经 是 指 妇 女 在 经 期 及 其 前 后 出 现 周 期 性 的 小 腹 或 腰 部 疼 痛 。 至 痛 及 腰 骶 , 随 月 经 周 期 而 发 , 殖 器 官 无 器 甚 每 生
旦罂 :
CI RG M ILR T N H A OEN EC E M T N F I DA T A E
中 医 中 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发性痛经 6 0例 临床分析
徐 静
山东 省 淄 博 市 淄 J 区计 划 生 育 服 务 站 , 东 淄 博 I I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