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合集下载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2)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2)

课题:定量认识化学变化(2)主备人:马树国审核: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化学反应方程式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能独立分析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学重难点1.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补充栏一、课前预习检测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讨论:(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成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02======CO2三、师生互动,导学达标[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讨论:(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①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书写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标明“↑”、“↓”。

(说明“△”、“↑”、“↓”等符号表示的意义。

)[教师活动] 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讲清书写原则及配平方法。

[学生活动] 学生练习配平、讨论分析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②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的步骤。

·③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教师活动] 讲解C+O2=====CO2的含义:(1)(2)(3)[学生活动] 学生练习,相邻座位同学相互练习读法。

初中化学备课参考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备课参考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第2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一、质量守恒定律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各原子质量不变。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 成立的原因: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质量守恒。

4. 五不变宏观: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保持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原子的质量保持不变。

5. 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各原子质量不变。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6.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1 )必须在化学反应中,如:100g 酒精和100g 水混合形成200g 酒精溶液,并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 2 )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才相等。

二、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1. 化学方程式的原则(1)严格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需要化学方程式配平。

(2)严格尊重实验事实,不可主观臆造。

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完全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2)每 4 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能与 5 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 2 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每124 份质量的磷在点燃的情况下,能与160 份质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 份质量五氧化二磷。

3.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面要配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化学方程式配平后,短线改成等号。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两种简单的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2)观察法先找出化学方程式中原子数目多的化学式,令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为 1.1.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化学反应的快慢B.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答案】A【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的快慢,故选项符合题意。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知识点归纳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化学变化的实质(1)宏观解释: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但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微观解释: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各种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2.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关系3.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参加”两字,是指实际参与了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包括反应后剩余的和反应前已有的物质的质量。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既包括反应物,也包括生成物。

(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的“各物质”不仅包括固体、液体、也包括气体。

4.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诸如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实际上,化学反应前后“体积并不一定守恒”。

(3)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指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或者是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运用时不能遗漏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不能遗漏气态物质。

(4)在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试验时,如果有气体参与反应,或反应有气体生成时,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5)在化学变化中,提供的反应物不一定都恰好完全反应。

二.化学方程式(重点、难点)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1.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1)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化学方程式中包含的内容:(1)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反应条件。

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之间用“ ”相连,读作“生成”;反应条件写在“ ”上方,如果是常温常压下,不加以任何条件就能发生的反应,不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之间用“+”相连,读作“和”。

韩洪涛-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课件

韩洪涛-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课件

知识扩展
波义耳的实验 (1673年)失败
拉瓦锡的实验 (1777年)成功
Hg+O2 加热 HgO
敞 口
密 闭
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实验,结果发现 反应后质量不变。 至此,质量守恒定律才获得公认。


锐普PPT图表——递进关系
分标题一
分标题二
在实验中,石
蜡和氧气反应
后情况如何呢?
如何证明石蜡 和氧气反应前 后物质的总质 量相等呢?
火柴燃烧最后剩下
灰烬化学变化中 物质质量变小了吗?
表面变黑,质量变 大。 化学变化中物 质质量变大了吗
实验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
提出 问题
猜 想
设计方案
实验 结论
实验分析
实验探究 Text
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时 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相比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科学探究
初中三年级 沪教版化学 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作者:保定市 高新区 贤台乡
韩洪涛
初中三年级 沪教版化学 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Hale Waihona Puke LOGO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保定市高新区贤台乡中学 韩洪涛


酒精充分燃烧最后 连灰烬都没有留下 难道物质从世上 消失了吗?
科学探究 5、实验分析
实验现象 添加标题
产生无色气泡; 锥形瓶内固体逐渐溶解; 天平两端仍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 添加标题
NaOH
碳酸钙
CuSO4
Cu(OH)2
氢氧化铜
Na2SO4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二中集团初级中学臧志颖一、课题的提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都有新物质产生,为了从量的方面认识和研究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有关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及应用,本案例循着科学家探究事物的思维方式对物质变化定量研究进行设计并作实验探究。

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二、探究活动火柴燃烧只剩下灰烬,酒精燃烧,连灰烬都没有留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配三幅对应的卡通画,以增加问题的气氛。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按下面的步骤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吧1.提出假设(或猜想)(1)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2)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或猜想)情景实验:把盛有蜡烛的烧杯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天平指针的变化,学生猜想中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的现象发生了,挑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从而迸发出实验探究的动力。

探究实验:(1)方案一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投影几种可能的实验装置图,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

)(2)方案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3)方案三镁在空气中点燃的反应实验包括了三类反应:反应前后有质量减少的、有质量不变的、有质量增加的,设计多种类型的反应,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

3.实验探究活动分四人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指定三个小组各探究一个实验方案,其他各组选做一个,实验前,小组内讨论方案的实验步骤后,进行实验。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

填写实验报告,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猜想其他方案可能的实验现象。

实验报告交流共享: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关系。

组间交流、倾听、反驳、争论,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很高。

方案一的议论焦点: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有的学生没有事先没有称量盐酸的质量,滴加盐酸反应后,结果无法比较;有的组使用长颈漏斗液封,发现与猜想有偏差,讨论后,提出了多种可能性等等。

科奥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4.2----4.4练习题含答案不全

科奥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4.2----4.4练习题含答案不全

《4.2水的组成》一、选择题:1、如图是“水的沸腾”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B.加热时,应先给试管预热C.从玻璃片上滴落的水是硬水D.该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2、用图中的简易净水器净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能杀菌消毒B.能得到纯净水C.能把硬水变为软水D.能吸附色素3、如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利用该净水器能达到的目的是()A.软化硬水B.淡化海水C.除去水中臭味D.杀灭水中病毒4、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5、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B.煮沸可以给水杀菌消毒C.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D.将硬水过滤可得到软水6、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

常用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⑤活性炭吸附。

较合理的顺序为()A.⑤③①②④B.④⑤①③②C.④③⑤②①D.③⑤①④②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B.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该变化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不变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8、甲同学发现家中长期使用的自来水龙头上出现大量水垢,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同学家使用的自来水可能是硬水B.在家中加入肥皂水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C.使用过滤法不能将硬水软化D.生活中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对自来水进行软化9、天然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步骤Ⅰ常除去易溶性固体杂质B.步骤Ⅱ中物质X可能是活性炭C.步骤投药消毒主要用来杀菌D.净化后的水一定不属于纯净物10、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4.2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一课时)

4.2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一课时)

演示实验一: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1)在备好的锥形瓶中放10ml硫酸铜溶液,单 孔塞中放一根胶头滴管,吸入一滴管的氢氧化钠 溶液,将塞子塞好。 (2)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4)称量锥形瓶及反应后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冷却)
天平平衡 质量相等 (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质量不变 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6)、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 是( B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种类 ③元素 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 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7)、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8 克A与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C和11克 D,则参加化学反应的B的质量为 12 克。
4.2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
定律的本质原因 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 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提出问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时, 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 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例如:火柴燃烧只剩下灰烬; 酒精燃烧连灰烬都没有留下; 生锈的铁钉质量比未生锈时的质 量大……
等。
我来分析:为什么物质在发生
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相等呢?
分解
重新组合
H2O

分解

重新组合


新 分 子
反应图示: 2Mg 镁 原子数 相对质量
+ O2 + 氧气 2MgO 氧化镁
氧原子:2 镁原子:2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 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质量守恒的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
微观
宏观
} } •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元素种类不变
•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元素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
•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不 原子种类
A、X2Y3 C、X2Y6
B、XY3 D、 X2Y4
(7)在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加热某物质时得到了
炭黑和水,这一试验说明( A )
A.该物质必定时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该物质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C.该物质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该物质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 素
(8)m g A和n g B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物质,
1:NaOH+
FeCl3 2:NaCl+
AgNO3 3: NaOH +
CuSO4 4: CuSO4
+Fe
生成物的 总质量
实验 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
总和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演示实验3: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怎样判断化学反应已经发生?
你猜得着吗?
物质发生化学 变化前后,总质量 是增加、减小、还 是不变?
演示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2)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的现象 (4)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左 反应物化学式 (短线连接) 短线连接) 右 生成物化学式

氢气 +
通电
氧气
2 H2O
2 H2
+ O2

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
条件符号 状态符号 加热△ 加热△ 气体 沉淀

水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左 反应物化学式 (短线连接) 短线连接) 右 生成物化学式

氢气
通电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为:
C + O2 = CO2
相对质量: 质量之比: 12 32 44 12 : 32 : 44 12g 44g 质量比的意义:每12份碳与32份氧气完全反 应必生成44份二氧化碳。 12g碳与足量氧气反应,可生成多少克二氧 化碳呢?
课堂练习一:
1、写出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化 学方程式 ,计算出各物质 之间的质量关系 。现在生成了0.4 克氢气,那有 克水被分解。 2、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 。3.2克硫在氧气中完 式 全燃烧,消耗的氧气的质为 克。

氢气 +
氧气
H2O
H2 + O2

左 (短线连接) 右 反应物化学式 生成物化学式

水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左 反应物化学式 (短线连接) 短线连接) 右 生成物化学式

氢气

氧气
2H ? 2O
O 2H ? 2 + ? 2

配平依据 配平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 的化学计量数使左右两边的每一种 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配平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观察 最小公倍数法、 法、奇偶法等

氧气
2 H2O
2H2 +
O2

将短线改为等号
例题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燃烧 2、磷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 答案:
1、碳在氧气中燃烧
点燃
C + O2
CO2
答案: 答案:
2、磷在氧气中燃烧 4 P + 5 O2
点燃
2 P2O5
课堂练习2
1、铁+氧气 、
点燃 点燃
四氧化三铁 Fe3O4
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
1、依据客观事实,绝不可凭空想象。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种 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书 写 步 骤
◇写 ◇配 ◇等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 配平化学方程式
注明反应条件, ◇ 注 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 将短线改为等号

水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左 反应物化学式 (短线连接) 短线连接) 右 生成物化学式
例题: 例题:
1、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若使12Kg碳完全燃烧,能生成多少千克 的二氧化碳?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碳: CaCO3+2HCl CaCl2+H2O+CO2 若需制取二氧化碳8.8克,问至少要碳酸钙多 少克。
例题1: 例题 :
解: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克。 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克 C + O2 12 12Kg
点燃
CO2 x
12+16X2
12 44 = 化碳44Kg。 答:生成二氧化碳 。
例题2: 例题 :
解:设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克。 设需碳酸钙的质量为 克 CaCO3+2HCl 100 x 100∶x = 44∶8.8g ∶ ∶ x = 20g 答,至少需要碳酸钙20克。 至少需要碳酸钙 克 CaCl2+H2O+CO2 44 8.8g
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
一个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该化学 反应的事实,还表示了反应中各物 质的相对质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 相对分子质量:
2H2 + O2 4 32
点燃
2H2O 36
上述化学方程式表示: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事实; (2)每两个氢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反应生 成两个水分子; (3)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 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相对 质量之比为H2∶O2 ∶H2O=1 ∶8 ∶9
随 堂 练 习:
1、电解36克水,可以的到 克氧气。 2、 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44克二 氧化碳。 3、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可以得到 克氧气。 4 8 4、8克灼热的氧化铜与足量的氢气反应后,可 以得到 克铜。 5、6.5克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可以 生成 克氢气。
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会运用; 2、书写化学方程式; 3、做一些简单的定量计算; 4、课后进行一定的练习,巩固学过的内容。
课堂练习1: 写出方程式的涵义
点燃
4P + 5O2 124 160
2P2O5 284
1、表示磷和氧气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五氧化二磷。 、表示磷和氧气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五氧化二磷。 2、表示反应物中磷原子、氧分子和生成物中五氧 、表示反应物中磷原子、 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为4∶ ∶ 。 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为 ∶5∶2。 3、表示 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 、表示124份质量的磷与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 份质量的磷与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质量比为: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质量比为: 31∶40∶71 ∶ ∶
课堂练习二:
1、在空气中燃烧3.1克磷,可以得到多少克 五氧化二磷? 2、实验室要得到16克氧气,需要加热分解 多少克氯酸钾?
1、 4P + 4×31 3.1g
5O2
=
2P2O5
2×(31×2+16×5) x (7.1)
2、2KClO3 = 2×122.5 x (40.8)
2KCl
+
3O2
3×32 16g
反应图示: 2Mg 镁 原子数 相对质量
+ O2 + 氧气 2MgO 氧化镁
氧原子:2 镁原子:2
2×(24+16)=80
氧原子:2 镁原子:2
24×2+16×2=80
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在化学变化中: 元素种类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衡。
课堂练习二
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的水,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 定含有 氢 元素和 碳 元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2 + B2 = 2C 中,C的化学式用A、B表示为 AB 。
3Fe+O2
2、甲烷+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甲烷+ CH4+2O2点燃CO2+2H2O 3、高锰酸钾(KMnO4) 加热 锰酸钾(K2MnO4)+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氧气 2KMnO4 △ K2MnO4+MnO2+O2
书写总结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归纳为:(以反应 氯化钾+氧气” “ 氯酸钾 加热 氯化钾+氧气”的化 学方程式书写为例) 学方程式书写为例) 左反右生一横线 配平以后加一线 等号上下注条件 箭号标气或沉淀 KClO3 2KClO3 2KClO3 2KClO3
课堂练习一
1、已知物质A和物质B完全燃烧得到物质 C,现有12克A和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 成C的质量是 44克。 2、已知物质A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物质B和 物质C,当一定量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A和 44克B,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是 100 克。
3、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煤燃烧后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 恒定律。 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 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是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 的化学反应。
随堂检测: 随堂检测
1、2克氢气和16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 成的水的质量为 18克。 2、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 碳,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碳 元素。
3、在4X+5Y2===2Z的反应中,Z的化学式用 X、Y表示为 ( B) A、X4Y5 B、X2Y5 C、XY2 D、X4Y10 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a克,加热 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 合物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是 (B ) A、(a+b-c)克 B、(a-b-c)克 C、 (a+b+c)克 D、(a-c)克
MnO2
KCl + O2 2KCl + 3O2 △ △ 2 KCl + 3 O2 2KCl + 3 O2
MnO2
随堂练习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高温 (1) C + CO2 CO 点燃 (2) Al +3 O2 4 2 Al2O3 高温 (3)2 CuO + C 2 Cu + CO2 点燃 (4)2 C2H2 + 5 O2 2 H2O + 4 CO2 点燃 (5)2 H2S + O2 2 S + 2 H2O
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
①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②铁 + 氧气 ③3Fe + 2O2
燃烧
四氧化三铁 Fe3O4
以上的哪种方法能更简便快捷的 记录和表示这一反应? 记录和表示这一反应?

定 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 子叫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 、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 么物 质。 2、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 、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 分子个数之比。 分子个数之比。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 、表示反应物、 量比。 量比。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一、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 三、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