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02细胞因子

合集下载

细胞因子正常参考范围

细胞因子正常参考范围

细胞因子正常参考范围哎呀,说到细胞因子这东西,可能大家都觉得听上去有点高大上,像个科学家才会聊的话题。

其实呢,它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绝对是个值得关注的小角色。

细胞因子就是身体里的信使,像小快递员一样,负责传递信息,让我们的免疫系统运行得顺畅。

没错,就是它们让你在感冒的时候能打败那些讨厌的病毒,或者在受伤时帮你愈合。

细胞因子的种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有的像小马过河,负责调节免疫反应,有的则像智多星,帮助细胞间的沟通。

正常的细胞因子参考范围又是什么呢?这就像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高体重表”,虽然细胞因子不需要你去量身高,但它们确实有个正常的范围。

比如说,某些细胞因子在你的血液里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太妙。

就像你吃火锅,一定要把辣椒和鸳鸯锅搭配得当,过于偏重某一味儿,可能就会辣到你哦。

医生们就是根据这些参考范围来判断你身体的状态,看看你是否在健康的轨道上。

举个简单的例子,像干扰素这种细胞因子,正常情况下它的水平大概在某个范围内。

如果你感冒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就像开启了“加速模式”,干扰素的水平可能就会上升。

此时,医生看到你的检测结果,心里就会想:“这小子肯定是受了刺激。

”再比如,肿瘤坏死因子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霸气,它的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你身体里有些不太好的反应,这可得引起重视。

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这都是身体在跟你对话,只是它的语言有点拗口。

哎,说到细胞因子的参考范围,其实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甚至性别都能影响这些数值。

就像你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子去量每个人的身高,细胞因子的情况也是如此。

孩子们的水平可能和大人的不一样,男人和女人也有差别。

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情况。

医生在解读这些数据时,得考虑方方面面,真是个挑战啊!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细胞因子的正常水平并不是难事。

就像烹饪一道美食,得有好食材、好方法和耐心。

饮食上多吃些蔬菜水果,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少吃那些加工食品。

运动也是个好法子,跑跑步、游游泳,让身体动起来,细胞因子的水平自然就会保持在健康的范围。

细胞因子的分子结构及功能分析

细胞因子的分子结构及功能分析

细胞因子的分子结构及功能分析细胞因子是为多种生物过程提供信号的蛋白质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或者膜内的受体进行信号转导。

它们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发育、免疫调节等生物活动,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分子。

本文将对细胞因子的分子结构及其功能进行分析。

一、细胞因子的分子结构细胞因子是一类多肽分子,分子量在10 kDa~80 kDa之间。

它们一般由细胞合成并分泌出来,可以作为自身受体的配体,促进信号通路的激活。

细胞因子具有很多结构域的特征。

1. 信号肽细胞因子的合成通常是先剪切信号肽,形成前体蛋白,然后再被切割成成熟的细胞因子。

信号肽一般是20~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它们通常在肽链的N端,参与信号转导过程。

2. 细胞因子家族细胞因子可以分为多个家族,不同家族的成员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IL-1超家族包括IL-1α、IL-1β、IL-18等细胞因子,它们的结构域很相似,也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

3. 细胞因子结构域细胞因子的分子结构中包括许多结构域,其中比较常见的有:(1)α螺旋(alpha helix):这是一种常见的肽链二级结构,在细胞因子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IL-4、IL-13等细胞因子中都有α螺旋。

(2)β片层(beta sheet):这是另外一种常见的肽链二级结构,在一些细胞因子例如β-干扰素中比较常见。

(3)组二聚体结构(dimeric structure):很多细胞因子是由两个单体组成的,例如细胞增生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4)α蛋白结构域(α-helical domain):这是一种长长的刚性结构域,常常用于招募蛋白质相互作用伴侣,例如IL-6所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域。

二、细胞因子的功能细胞因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具有多种功能。

1. 细胞增殖和分化一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介素、分泌性细胞因子等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

它们能够激活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表达,从而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

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

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

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细胞因子在免疫调整、炎症应答、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因子的检测不仅是基础免疫讨论的有较手段,同时在临床疾病诊断、病程观看、疗效推断及细胞因子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但是,由于细胞因子在体内的含量甚微,给细胞因子的检测带来困维,细胞因子的检测尚未在临床诊断上广泛开展,已知目前采纳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均不完善,且不同的检测方法所得的结果差异较大,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肯定的困难。

因此,有必要了解各种检测方法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目前,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和浓度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生物学检测法生物学检测又称生物活性检测,是依据细胞因子特定的生物活性而设计的检测法。

由于各种细胞因子具有不同的活性,例如IL-2促进淋巴细胞增殖,TNF杀伤肿瘤细胞,CSFci 激造血细胞集落形成,IFN爱护细胞免受病毒攻击,因此选择某一细胞因子独特的生物活性,即可对其进行检测。

生物活性检测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胞增殖法很多细胞因子具有细胞生 zhang 因子活性,特殊是白细胞介素,如IL-2 ci激t细胞生 zhang 、IL-3 ci 激肥大细胞生 zhang 、IL-6 ci 激浆细胞生 zhang 等。

利用这一特性,现已筛选出一些对特定细胞因子起反应的细胞,并建立了只依靠于某种因子的细胞系,即依靠细胞株(简称依靠株)。

这些依靠株在通常状况下不能存活,只有在加入特定因子后才能增殖。

例如IL-2依靠株ctll-2在不含IL-2的培育基中很快死亡,而加入IL-2后则可右体外 zhang 期培育。

在肯定浓度范围内,细胞增殖与IL-2量呈正比,因此通过测定细胞增殖状况(如使用3h-tdr掺入法、MTT法等)鉴定IL-2的含量。

除依靠株外,还有一些短期培育的细胞,如胸腺细胞、骨髓细胞、促有丝分裂原ci 激后的淋巴母细胞等,均可作为靶细胞来测定某种细胞因子活性。

细胞因子常识

细胞因子常识

重组细胞因子概述一、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以调节免疫应答为主的生物学作用。

细胞因子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包括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促进或抑制其它细胞因子和膜表面分子的表达,促进炎症过程,影响细胞代谢等。

二、细胞因子的特征1、低分子量;一般为<60kD的多肽或糖蛋白。

多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为二聚体,三聚体。

2、天然细胞因子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所分泌,通过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或内分泌(endocrine)方式在局部发挥短暂作用。

3、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同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4、需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5、具有高效性、多效性、叠性、拮抗性、协同性和网络性。

三、细胞因子的分类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s)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

2、干扰素(interferon,IFN)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

分α、β和g三种类型。

3、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TNF)1975年发现的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

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包括G-CSF(粒细胞)、M-CSF(巨噬细胞)、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Multi-CSF(多重)(IL-3)、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生长因子(SCF)、血小板生成素(TPO)等。

5、趋化因子(chemokine)主要功能是招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进入特定的淋巴器官和组织以及感染发生的部位。

细胞因子的分类和功能

细胞因子的分类和功能

细胞因子的分类和功能细胞因子是一类在细胞间进行通讯的蛋白质分子,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信号分子。

它能够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附着、运动和死亡等多种生物学活动,对身体的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增殖等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的分类和功能的了解对于理解免疫系统的调节过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手段都至关重要。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多种细胞合成并分泌产生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低分子质量蛋白或多肽,用于细胞间信号传导和相互作用。

它们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异常情况下也会导致病理反应。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根据其功能和来源的不同,细胞因子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是一类能够双向调节免疫系统的细胞因子家族,主要参与免疫细胞的分化和激活。

白细胞介素可划分为白细胞介素-1(IL-1)细胞因子家族、共γ链细胞因子家族、IL-10细胞因子家族、IL-12细胞因子家族等。

干扰素:干扰素是机体应对各种不同的刺激(包括病毒)时所产生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分为IFN-α、IFN-β、IFN-γ3类,具有调节先天免疫、活化抗病毒性质和抗增殖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分为TNF-α和TNF-β2种,具有促炎作用,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坏死,此外还参与发热和炎症的发生。

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主要包括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和分化。

集落刺激因子也是促炎细胞因子网络的一部分,参与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趋化因子:趋化因子是一类具有7~15ku的低分子质量的细胞因子大家族,根据其氨基端半胱氨酸排列基序可分为C-X-C基序(CXC)、C-C基序(CC)、C-X3-C基序(CX3C)、C基序(C)四个趋化因子亚族。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一)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一)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什么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蛋白质分子,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促进细胞生长和发育等重要生物功能的作用。

这些分子可以通过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机制来调节细胞的行为,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共同特点一: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包括增强或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或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例如,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而肿瘤坏死因子则能够引起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共同特点二:促进细胞生长和发育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它们可以通过调控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分裂和增殖,以及诱导细胞分化等方式,对细胞的生长和发育产生积极影响。

举例来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促使组织发育成熟。

共同特点三:信号传递机制细胞因子的作用是通过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机制来实现的。

在细胞内,细胞因子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最终调控细胞内的生物活动。

这些信号传递途径可能包括细胞内信号分子的激活、转录因子的激活、蛋白质合成的调节等。

因此,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它们通过相似的信号传递机制来发挥作用。

共同特点四:多样性和重叠性尽管细胞因子在功能上有共同特点,但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存在多样性和重叠性。

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不同成员可能具有类似的作用,但在结构上有差异。

此外,一个细胞因子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而一个生物过程也可以被多个细胞因子调节。

因此,细胞因子的多样性和重叠性是其共同特点之一。

总结细胞因子具有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促进细胞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它们通过特定的信号传递机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并且具有多样性和重叠性。

了解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它们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共同特点五:调控细胞的生理功能除了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促进细胞生长和发育外,细胞因子还能够调控细胞的其他生理功能。

细胞因子名词解释

细胞因子名词解释

细胞因子名词解释细胞因子是细胞间相互作用和通信的重要分子,是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的关键组成部分。

细胞因子可以被分为许多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细胞因子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细胞因子进行解释。

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简称IL):白细胞介素是一类细胞间信号分子,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

白细胞介素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促进或抑制免疫反应。

常见的白细胞介素包括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等。

2.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简称TNF):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具有细胞毒性和炎症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进而发挥着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

3. 干扰素(Interferon,简称IFN):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干扰素还能够调节免疫反应,促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通信。

常见的干扰素包括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β(IFN-β)和干扰素-γ(IFN-γ)。

4. 白细胞趋化因子(Chemokine):白细胞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吸引和引导白细胞迁移的细胞因子。

白细胞趋化因子通过与白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使白细胞定向迁移,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

常见的白细胞趋化因子包括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简称MCP)、趋化因子蛋白(Chemokine Protein)等。

5.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补体系统是一组能够调节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可以通过激活一系列的补体蛋白,产生溶菌作用、调节吞噬作用和炎症反应等生物学效应,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和清除病原体。

细胞因子名词简介

细胞因子名词简介

细胞因子名词简介细胞因子(cytokine)是指主要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能调节细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细胞因子对于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重要调节作用。

80年代以来,由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研究的飞速发展,不仅克隆了早先发现的生物活性肽的cDNA,而且发现了许多新的细胞因子,并对各种细胞因子产生来源、分了子结构和基因、相应的受体、生物学功能以及与临床的关系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为当今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研究中一个活跃的领域。

细胞因子的命名:细胞因子是多种细胞所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参与炎症发生和创伤愈合等小分子多肽的统称。

免疫球蛋白、补体不包括在细胞因子之列。

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种类不同分类:1.淋巴因子(lymphokine) 于60年代开始命名,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

重要的淋巴因子有IL-2、IL-3、IL-4、IL-5、IL-6、IL-9、IL-10、IL-12、 IL-13、IL-14、IFN-γ、TNF-β、GM-CSF和神经白细胞素等。

2.单核因子(monokine)主要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如IL-1、 IL-6、IL-8、TNF-α、G-CSF和M-CSF等。

3.非淋巴细胞、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由骨髓和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产生,如EPO、IL-7、IL-11、SCF、内皮细胞源性IL-8和IFN-β等。

根据细胞因子主要的功能不同分类: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1979年开始命名。

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其它非单个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细胞间相互作用、免疫调节、造血以及炎症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凡命名的白细胞介素的cDNA基因克隆和表达均已成功,目前已报道IL-1~IL-15。

2.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根据不同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或分化不同阶段的造血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不同的细胞集落,分别命名为G(粒细胞)-CSF、M(巨噬细胞)-CSF、GM(粒细胞、巨噬细胞)-CSF、Multi(多重)-CSF(IL-3)、SCF、EPO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分泌特性
以旁分泌( paracrine )、自分泌( autocrine )或内分泌 ( endocrine )的方式发挥作用。

细胞因子 通常在内质网中合成,在高尔基氏体内糖基化,然 后大多通过自分泌形式作用于自身细胞 或以旁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细胞,其作用方式是短暂地产生 并在局部发挥作用 也有的可以通过循环系统作用于远处细胞,即内分泌形式
六、趋化性细胞因子( chemokine )
趋化性细胞因子( chemokine )是一个蛋白质家族,目前至少发
现有19个成员 分子量多为 8-10kD 的蛋白组成 这些蛋白在氨基端多含有一或两个半胱氨酸。根据半胱氨酸的排 列方式,将趋化性细胞因子又分为亚家族。

Cys-X-Cys方式排列的属 α 亚家族,也称 CXC 趋化性细胞因子 Cys-X-X-X-Cys方式排列称 CX3C 趋化性细胞因子
拮抗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以抑制另一种细胞因子的某子的某些生物
学作用
细胞因子常具有生理和病理的双重作用,如 IL — 6 ,
参与抗体形成、 B 细胞分化及增殖的调节,并具有较强 的抗病毒活性,还参与炎症反应、影响血细胞生成。
网络调节:众多的细胞因子在集体内存在,相互促进或
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 ,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 抗感染 内源性热原质,引起发热
四、集落刺激因子 ( Colony-stimulating facter , CSF )
集落刺激因子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 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 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184
(1)刺激T细胞、B细胞、杂交瘤细胞和干细胞增殖(2) 促进B细胞Ig产生(3)促进CTL、NK、干细胞和巨核细 胞分化
IL-7
骨髓和胸腺中 基质细胞
152
(1)刺激B细胞前体、前B细胞的增殖(2)促进前T细胞、 胸腺细胞和T细胞增殖(3)诱导LAK活性
IL-8
单核细胞 内皮细胞 活化T细胞
69,72,77, 79
TNF-β 主要由活化的 T 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 ( lymphotoxin , LT )。
TNF 的主要生物学活性
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

直接杀伤或抑制作用 通过TNF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促进T细胞及其它杀伤细 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

TNF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或导致血管功能紊乱, 使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造成肿瘤组织的局部血流阻断而发生 出血、缺氧坏死
TGF- β
属于一组新近发现的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TGF-β超家族 能使正常的成纤维细胞的表型发生转化,改变贴壁生长特性而获得 在琼脂中生长的能力,并失去生长中密度依赖的抑制作用 抑制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 ,抑制淋巴细胞的分化 ,抑制细胞因子产生 促进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雪旺氏细胞的生长 促进细胞外基质表达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对细胞的形态发生、增殖和分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胚胎发 育和细胞修复 在治疗伤口愈合,促进软骨和骨修复以及通过免疫抑制治疗自身免 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互抑制,形成十分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解网络
IL-11
基质纤维样细 胞 B细胞
178
IL-12
197/306
IL-13
活化T细胞
132
(1)刺激B细胞增殖和CD23表达(2)抑制单核细胞产生 IL-1、IL-6、IL-8和TNF-α等炎症因子(3)趋化单核 细胞 (4)诱导大颗粒淋巴细胞(LGL)产生IFN-γ
IL-14
活化T细胞
468
(1)刺激活化B细胞增殖(2)抑制丝裂原诱导的B细胞 Ig的分泌
趋化中性、嗜碱性粒细胞和T细胞
IL-9
126
(1)T细胞生长因子 (2)协同IL-3刺激肥大细胞
IL-10
活化T细胞(Th2) 2×160
(1)抑制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2)促进胸腺细胞和肥 大细胞增殖(3)协同IL-2促进CTL分化 (1)促进B细胞抗体分泌(2)促进浆细胞瘤生长(3)协 同IL-3等刺激骨髓干细胞和巨核细胞生长 (1)协同IL-2促进CTL、NK、LAK分化(2)促进PHA活化 T细胞增殖(3)促进B细胞Ig产生和类型转换
靶细胞是多种多样的

非特异性,不受 MHC 限制

大部分细胞因子,包括由特异性抗原诱生的细胞因子,均以 非特异方式起作用,既不与抗原反应,也不表现抗原特异性。 它们的作用不受组织相容性抗原(包括 MHC — I 、Ⅱ类分 子)的限制,也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抗免疫球蛋白抗体和 抗独特型抗体相互作用。
巨噬细胞 IL-2 活化T细胞
IL-1β 153 133
IL-3
活化T细胞
133
IL-4
活化T细胞 (Th2)
129
IL-5
活化T细胞(Th2) 115×2
(1)诱导B细胞分化为抗体分泌细胞、IgA合成(2)协 同IL-2促进CTL分化(3)促进人Eo激活、增殖和分化
IL-6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成纤 维细胞


IL-6(platelet rpoduction)
五、生长因子( Growth factor , GF )

转化生长因子 -β ( TGF-β )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 神经生长因子( NGF ) 血小板源的生长因子( PDGF )等
高效性:细胞因子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在极微量(10-10-10-15M) 水平就能发挥明显的生物学作用。
多效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不同类型的靶细胞,产生多种生 物学效应。
重叠性: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也可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发
生作用,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如IL-2、IL-4、 IL-9 和IL-12都能维持和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
目前发现的集落刺激因子有粒细胞 - 巨噬细胞集落刺
激因子( GM-CSF )、 单核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
其他重要的造血刺激因子
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 EPO ) 干细胞生长因子( stem cell factor , SCF ) 血小板生成素( thrombopopoietin , TPO ) IL-3( multi-CSF) IL-5( Eo-CSF) IL-11 (platelet rpoduction)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多种细胞所分泌的能调节细胞 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参与炎症发生和创 伤愈合等小分子多肽的统称。 免疫球蛋白、补体不包括在细胞因子之列。
细胞因子的命名
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种类不同命名
淋巴因子(lymphokine) 于60年代开始命名,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 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重要的淋巴因子有IL-2、 IL-3、IL-4、IL-5、IL-6、IL-9、IL-10、IL-12、IL-13、IL-14、 IFN-γ、TNF-β、GM-CSF和神经白细胞素等。 单核因子(monokine) 主要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如IL-1、 IL-6、IL-8、TNF-α、G-CSF和M-CSF等。 非淋巴细胞、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主要由骨髓和 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产生,如 EPO、IL-7、IL-11、SCF、内皮细胞源性 IL-8和IFN-β等。
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
抗病毒作用: 当干扰素与其受体结合后,可诱导细胞产生多种具 有酶活性的抗病毒蛋白,抑制其他多种病毒的复制。干扰素抗病 毒的作用是广谱的、非特异性的。 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可增加细胞表达 IgG 的 FcR ,提高机体 的免疫反应能力。 IFN-α 和 IFN-β 可增强细胞表达 MHC-I 类 分子。 TC 和 NK 细胞识别与 MHC-I 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达到溶 解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作用。 IFN-γ 对巨噬细胞、 T 细胞、 B 细胞等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IFN-γ 可增强 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 抗肿瘤免疫:干扰素可暂时抑制某些基因,特别是那些前癌基因 和其他有丝分裂有关的基因的转录,有效地抑制正常和恶性细胞 的生长。
二、干扰素( Interferon , IFN )
干扰素是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
染和复制的能力故称干扰素。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 可将干扰素分为 α 、 β 和 γ 三种类型。
IFN-α/β 主要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的
组织细胞产生,也称为 Ⅰ 型干扰素。 IFN-γ 主要由活化 T 细胞和 NK 细胞产生,也称为 Ⅱ 型干扰素。
Cys-Cys 方式排列的属 β 亚家族,也称 CC 趋化性细胞因子。
氨基端只有一个半胱氨酸( Cys )的趋化性细胞因子,为 γ 亚家 族趋化性细胞因子,也称 C 趋化性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一、理化特性
细胞因子是糖蛋白,分子量为 8-80kD ,大多数为 15-30kD 大多数编码细胞因子的基因为单拷贝基因(IFN-α除外),并由4-5 个外显子和3-4个内含子组成。 多数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细胞因子如IL-5、IL-12、M-CSF和 TGF-β等以双体形式发挥生物学作用。 细胞因子之间缺乏明显的同源性。 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IL-1除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或 巨噬细胞系产生外,B细胞、NK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 表皮细胞等在某些条件下均可合成和分泌IL-1 不同类型的细胞也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
三、肿瘤坏死因子 ( Tumor necrosis factor , TNF )
肿瘤坏死因子是 Garwell 等在 1975 年发现的一种能使肿瘤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