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实验心理学下_第四讲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

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

09
社会心理学实验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0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0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包括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现象,如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动机
等,以及群体心理现象,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等。
0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其中实验法是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主要
发展历程
从冯特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实 验心理学逐渐发展并成熟,成为心 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知、记 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现象和 行为。
任务
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探讨心理 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学的理论和 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03
心理物理学实验
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心理物理学的定义
心理物理学的假设
研究物理刺激与其引起的心理感觉之 间关系的学科。
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心理物理学的核心问题
探讨物理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定量 关系。
心理物理学的实验方法
最小变化法
通过逐渐改变物理刺激强度,观 察被试能否察觉刺激变化,从而
02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因变量
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 特定反应。
被试
实验对象,通常为人类或动物。
自变量
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产生影 响的变量。
控制变量
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因 变量的因素。
实验组与控制组
接受自变量处理的组为实验组, 未接受处理的为控制组。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知识点讲解及个人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知识点讲解及个人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知识点讲解及个人实验心理学超强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总共有八章第一章实验方法第一节各种变量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

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

第四讲 反应时间

第四讲 反应时间

❖ 据此,反应时至少可以分五个阶段
第一时段,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冲动传递到感 觉神经元的时间;
第二时段,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 枢和运动中枢的时间
第三时段,中枢加工刺激的时间
第四时段,神经冲动从中枢经运动神经到效应器官的时 间;
第五时段,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
❖ 通常,一种有效测量反应时的仪器包括三个部分: 刺激呈现装置、反应装置和计时装置。这三部分装 置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精度,反应时测量技术的 发展,也总是围绕着对这三部分的改良。
❖ 刺激呈现装置
❖ 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的时间,因此对刺激呈现装置 的要求:
刺激呈现装置可以在发出信号的同时激活计时装置—— 用电路将一个电键同时和刺激源与计时装置连接起来。 由于电信号以光速传播,故而当主试按下刺激电键,将 同时启动刺激源(灯、蜂鸣器等)和计时装置。
约翰逊(Johnson,1922)实验
❖ 三个条件
激励条件——将每次反应结果告知被试,因而被试得到一种略微的 奖或罚的激励;
惩罚条件——当被试反应慢于规定时间时,其手指将会受到一次电 击;
常态条件——没有附加动机的影响。
❖ 常态条件下,反应时最慢;激励条件下,反应时其次;最快的是 惩罚条件下的反应时。
人差方程式引起了人们对反应时研究经久不衰的 兴趣。
❖ 人为何存在反应时?
在赫尔姆霍兹提出神经传导速度之前,人们无法 解答这一问题,因为人们一直认为神经传导以光 速进行,人类对刺激做出反应的哪些阶段需要时 间就无从解释。
❖ 在人差方程提出27年后,生理学家赫尔姆霍 兹在1850年成功测定了蛙的运动神经传导速 度(约为26米/秒)。其后,他又测定了人 的神经传导速度约为60米/秒。

实验心理学课件_第四章_反应时

实验心理学课件_第四章_反应时

❖ 许多研究说明,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 最有利的预备时间大约是1.5秒。中村在 研究蹲踞式起跑时,把从预备口令到鸣 枪的时间间隔分别定为1、1.5和 2 秒三种, 结果发现间隔时间为1.5秒时,运动员从 听鸣枪到手离地的反应时间最短
3.练习次数
❖ 在心理实验中,练习(exercise)是一个 控制变量,即一个潜在的自变量。练习 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相当密切。在一定范 围内,练习次数越多(上百次),反应 会越快,反应时间减少的趋势是逼近一 个极限而稳定下来。
❖ 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 的因素有:刺激的不同类型、强度、复 杂程度及刺激呈现的方式等。
1.因刺激的不同类型而异
❖ 不同类型的刺激通过特定的通道作用于 各个感官,它们的反应时间是不同的。 同一感觉道里,刺激的部位不同,反应 时间也有差异。
表3-6 不同感觉道的反应时间(被试为有训练的成人)
☺然而,反应时实验中除了反应速度之外还有反应准 确率问题。
☺研究者们注意到,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 去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度为代价 去换取反应准确 率,亦即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 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反应速度与反 应准确率的标准来指导他的反应。这就是反应速度 与准确率的权衡。
离出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 1879年及以后,冯特及其学生对反应时间进行了系列研究。其中,
Cattell揭示了选择反应时长于简单反应时的原因——在反应的准备上不 同;
第一节 反应时的研究历史
☺第一阶段(1850~1969) ——唐德斯反应时ABC时间或减数法时期 ♫ 赫尔姆霍兹(德,1950年)测定蛙的运动神经传
Hale Waihona Puke 2.因刺激的强度不同而异对不同强度的1000赫兹纯音的反应时间

第四讲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二)

第四讲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二)
2.训练被试。让被试熟悉实验环境,了解操作要 求等。
3.实验背景的设置。包括背景条件的设计、实验 仪器的配备、观察记录仪器的安装等。
➢ 准实验研究
❖ 含义
准实验研究(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是 界于真实验与非实验研究之间的一种研究类型。它 一般是在现场情境中进行。
为建立较好的预测模型,分析时使用多变量分析 (multivariate analysis)中的典型相关(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 相关研究的因果推论方法
1.相关研究与实验研究结合
在明确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后,通过实验研究, 严格控制变量,取得变量间明确的因果关系,可以 弥补相关研究结果模棱两可的缺陷。
(3)结构维度,描述变量的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2.分类描述
从不同维度对变量进行分门别类的描述。
分类描述中,重点在于选择分类的标准。分类标准 可以在变量本身的特点维度是进行选择,也可以在被 试的特点维度上进行选择。
3.背景描述
对心理、行为发生的物理环境、社会文化状况、被 试自身的某些特点进行描述。
通过背景描述,可以发现更多有意义的问题,揭示 隐含在行为背后的可能原因。
2.它主要对研究对象的特征进行详细、准确而 全面的描述,不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说明。
3.它可以采用质性方法,也可以采用量化方法 进行研究。
❖ 描述研究的类型
1.变量描述 即对心理、行为变量进行描述。 变量描述的主要策略有: (1)空间维度,描述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时间维度,从时间变化上描述变量。
研究者把可能对研究变量构成影响的第三变量 作为协变量,计算偏相关系数,如果达到显著水平, 即可认为研究变量的相关与协变量有关;相反,则 可以认为研究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实验心理学第四讲真实验(一)单因素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第四讲真实验(一)单因素实验设计

• • •
方差齐性检验 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各组被试要同质 方法:比较变异最大的组与变异最小的组之间是否差异显著 差异显著,方差不齐,被试组分配不同质,不能用常规的方差分析
F(3,11)= 2.574,p > 0.05;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分别是k和n-1
组内平方和(误差平方和)的计算 • 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中的误差变异即接受相同实验处理的被试 之间的变异之和,又称单元内误差 • 包含了被试个体差异、其它的无关变异和实验误差
总结(单因素被试间和被试内设计)
相同点 • 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 • • 不同点 被试间设计——自变量是被试间变量 被试内设计——自变量是被试内变量 变异分解不同
各有优缺点
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
• • • 适用情境: 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2个或多个水平 研究中还有一个无关变量,也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自变量的水平和无关变量的水平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H0:aj = 0
例子
物体的清晰程度对儿童识别能力的影响 自变量:图形的清晰度,高、中、低三个水平 实验材料:100幅图形 36名被试,随机分配到三个处理水平,每个处理水平 12名被试 • 因变量:被试命名100幅图形的正确数 • • •
被试命名不同清晰度图形的正确数
平方和计算公式 • 总平方和 = 组间平方和 + 组内平方和
拉丁方设计的优缺点 • 可以分离出两个无关变量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 通过对方格内单元误差与残差做F检验,可验证实验设 计的正确性 • 关于自变量与无关变量不存在交互作用的假设很多情 况下难以保证 • 要求每个无关变量的水平数与自变量的水平数相等
被试命名不同清晰度图形的正确数
• 计算表和各种基本量的计算

第四讲―恐惧症

第四讲―恐惧症

2021/5/19
9
恐怖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吗氯呗胺 三环类抗抑郁剂:如米帕明、氯米帕明 SSRI类:如帕罗西汀、氟西汀 苯二氮类:如阿普唑仑,氯硝西泮
副作用
认知和运动功能的损害(如苯二氮类) 药物依赖 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便秘、 嗜睡等(三环类抗抑郁剂)
2021/5/19
2021/5/19
23
神经症的共性
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 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一般自知力完整,有求治要求
2021/5/19
24
本讲小结
对一个物体或一种场合强烈的、持续的恐惧; 躲避引起恐惧 的刺激,是恐怖症的两个组成部分
消极价值:引起个体痛苦或使个体厌恶的刺激
例如:
电击
肌肉收缩反应

一般性恐惧反应
▪ 小艾尔波特的实验(Watson & Rayner,1920)
2021/5/19
13
2021/5/19
14
恐惧症的治疗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
- 行为疗法: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的条件 性联系,对抗回避反应
10
社交恐惧的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
- 笨二氮类:有效,长期使用产生依赖,如劳拉西泮 - 丁螺环酮:适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但对社交焦虑
无效
抗抑郁剂
- 三环类抗抑郁剂:最早使用,研究不多,疗效有争议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疗效确实,不良反应严重
2021/5/19
11
β受体阻断剂
对广泛性社交焦虑疗效不佳,
如果不接受治疗的话,社交恐惧症会是一种慢性的、一生的 状况,几乎没有可能改善或恢复

心理学第四讲服从、依从、群体动力

心理学第四讲服从、依从、群体动力
米尔格拉姆在实验结束之后,把真相告诉了所有 参加实验的受试者,以消除他们内心焦虑和不安。
米尔格拉姆“服从的危险” (Milgram, 1974):
“在法律和哲学上有关服从的观点是意义非常重大的, 但他们很少谈及人们在遇到实际情况时会采取怎样的行 动。我在耶鲁大学设计了这个实验,便是为了测试一个 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辅助实验的科学家所下达的命令, 而会愿意在另一个人身上加诸多少的痛苦。当主导实验 的权威者命令参与者伤害另一个人,更加上参与者所听 到的痛苦尖叫声,即使参与者受到如此强烈的道德不安, 多数情况下权威者仍然得以继续命令他。实验显示了成 年人对于权力者有多么大的服从意愿,去做出几乎任何 尺度的行为,而我们必须尽快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和解 释。”
些词,然后教师呈现某个词,学生在给定的四个词 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如果选错,教师就按电钮 给学生施以电击,作为惩罚 设置:真正被试——教师;假被试——学生;学生 总是出错
结果
二十六名被试(占总人数的65%)服从了实验 者的命令,坚持到实验最后,但表现出不同程度 的紧张和焦虑。
另外十四人(占总人数的35%)作了种种反抗, 拒绝执行命令,他们认为这样做太伤天害理了。
➢ 事件的这种快速进展,也是导致高服从的一 个原因。
(四)影响服从的因素
1 命令者的权威大小
➢ 命令者的权威性越大,越容易导致服 从现象。
➢ 职位、权力、知识、年龄、能力等甚 至财富都是构成权威大小的因素。
➢ 命令者手中如果掌握着奖励或惩罚服 从者的权力,也会是服从行为大大增 加。
米 尔 格 拉 姆 在 进 一 步 的 实 验 中 ( 1965 , 1974)发现,即使改变一些条件,被试仍 然表现出很大的服从。
(二)服从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嗅觉 指辨别物体气味的感觉。 指辨别物体气味的感觉。是物种发展过程中最 早出现的感觉。 生理学诺贝尔奖… 早出现的感觉。2004生理学诺贝尔奖 生理学诺贝尔奖
嗅 觉
嗅 觉 信 息 素
嗅 觉 工 作 记 忆 研 究 举 例
嗅觉的N-BACK任务模式 任务模式 嗅觉的
嗅 觉 工 作 记 忆 研 究 刺 激
皮肤觉
触 觉 的 意 义
痛觉
积极意义: 积极意义:肌体内 部的报警系统; 部的报警系统; 先天性无痛症 消极意义: 消极意义:病理危 害性, 害性,长期疼痛失 去报警意义, 去报警意义,影响 正常生活。 正常生活。
痛 觉
痛觉神经
二、味觉 指辨别物体味道的感觉, 指辨别物体味道的感觉,在味觉器官与物体本身的直接 接触下产生。适宜刺激为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接触下产生。适宜刺激为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第三节 其他感觉
一、肤觉 指由物体机械、温度等特性作用于皮肤而引起的感觉。 指由物体机械、温度等特性作用于皮肤而引起的感觉。 肤觉主要包括:触觉、痛觉、热觉和冷觉。 肤觉主要包括:触觉、痛觉、热觉和冷觉。
触觉感受性的测 量:两点阈
被试者刚刚能分出 刺激皮肤上的两点 之间的距离。 之间的距离。 人体活动部位两点 阈值低,感受性高; 阈值低,感受性高; 不太活动的部位两 点阈值高, 点阈值高,感受性 低。
气味的类别
嗅 觉 工 作 记 忆 研 究 结 果
嗅 觉 工 作 记 忆 研 究 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