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下第九章思维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1)明确限定性问题(界定良好的问题) (2)非明确限定性问题(界定不良问题)
.
(1)明确限定性问题
明确界定问题是指对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 态都作了明确规定,并最终会有一个明确答案。
归纳结构问题
三种类型 转换问题
重新排列
.
归纳结构问题
要求问题解决者对自己所面临问题中诸成分的 关系作出鉴别,并要在它们之间建构一种新的 关系来解决问题。
被试使用的材料放在桌子上:几枚大头钉、几 根火柴、三个火柴盒大小的用纸板做的盒子以 及蜡烛。
.
.
结果
在控制条件下,所有的被试都解决了问题。 在“功能固着”条件下,7个测试者只有3个人
解决了问题。 第三种条件下只有1个测试者解决了问题。
.
“九点阵”问题
●● ●
●● ●
●● ●
.
问题解决的推动力-类比迁移
.
假设有张方格板,板上 有64个黑方格和白方格 。还有32张多米诺骨牌, 每张骨牌在方格上占两个 方格,这样可以用32张骨
牌摆满整个方格板。 现在,假设把这张方格板 一条斜对角线上的两个方格 去掉,如右图。现在有62个 方格,能否用31张骨牌 摆满这62个方格呢?为什么?
.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 2、启发式
.
军事问题
有一位将军希望攻破一座城堡,城堡坐落在国 家的中心位置,从城堡向外有很多辐射状道路, 所有道路都埋有地雷,所以,尽管小队人马可 以安全通行,但是任何大批军队都会引爆地雷, 因此,投入全部兵力单一直接进攻是不可能的。 请问:将军该怎么办?
.
酝酿—避免负迁移
提高酝酿效果的两种方式 1)在问题的起初阶段投入足够的时间 2)留出足够的酝酿时间

朱滢《实验心理学》重点

朱滢《实验心理学》重点

第3章心理物理学方法1.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被叫做绝对阈限.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那一种刺激强度。

(操作定义)2.差别阈限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

差别阈限值也称最小可觉差。

3. 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通常用△I/I = k 表示。

在这里,△I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强度,k是小于1的常数。

K也称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

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分数是不同的。

后来,Fechner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为韦伯定律。

4.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程序及特点刺激通常都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

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5%左右。

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与最小变化法不同的是,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

5.信号检测论色子游戏的四种情形:击中、漏报、虚报、正确否定3 0击中漏报虚报正确否定击中率+漏报率=100% 虚报率+正确否定率=100%①击中:当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有”。

②虚报:当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有”。

③漏报:当有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

④正确否定:当无信号而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

操作者特征曲线:以虚报率为横坐标,击中率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随着标准的变化,击中率与虚报率相应发生的变化。

判断标准β:做出决策的分界线,人根据最优原则主观划定的标准,对应决策过程。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1)有无法:当主试呈现刺激之后,让被试判定所呈现的刺激中有无信号,并给与口头报告。

(2)评价法:也叫多重决策法,呈现刺激的方式同有无法一样,要求被试根据自信度给出更细腻划分的有无的等级评价,得出的评价将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连续体。

第4章反应时1.唐得斯A、B、C反应时间及其测定A反应时:一个反应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它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时称为简单反应时。

实验心理学邓铸

实验心理学邓铸
实 验 心 理 学
邓 铸
zdeng_psy@ /exppsych


导言: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与逻辑 第一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过程 第二章 多因素心理实验设计 第三章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设计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第五章 反应时间 第六章 心理学实验技术的新发展 第七章 感觉的实验研究基础 第八章 空间知觉的实验研究基础 第九章 记忆的实验研究方法 第十章 思维的实验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实验法 第十二章 人因工程学研究(开放式讨论课) 第十三章 经济心理的实验研究(略)
与冯特同时代的一些心理学家也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冯特实验法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因素实验、测验式实验、动物心理实验、 儿童心理实验等。
(三)分疆割据的时代:完形主义和行为主义
(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1. 完形主义:惠特海墨、考夫卡、苛勒等
2. 行为主义:华生、托尔曼、斯金纳、桑代克等
(四)认知研究的回归:对象与技术的扩展
返回目录
一、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主观的研究者 (一)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
早期人类在生存斗争中,频繁的实践导致其观察现象的逐渐丰富和对现 象的聚焦,表象世界逐渐概念化、言语化,知识经验便快速积累,生产力随 之发展。当生产力的发展允许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经验记录、整理,并去探寻 现象的特征及其关系的时候,科学研究出现了。所以说,科学研究起源于对 现象的观察,它归根结蒂是经验性的。
教学大纲 实验大纲 教学计划运行表 实验分组名单 退出
导言: 导言: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与逻辑
实验心理学的初衷在于建立完全实验性质的学科体系,但是迄今这 一意愿在某种程度上破产了,实验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科大家族中的一部 分,甚至在许多心理学家的眼中,它只是工具性的方法类课程之一。人 不是纯粹的自然存在,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独自完成对人类心灵活动机 制的探索;人也是社会性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其中的绝大部 分隐藏于我们的“感官”不及的地方,这时,也不得不借助于理性的、 形而上学的方法,超越现象地去认知。多方法共存是人类心灵探索历史 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多元文化社会中心理学家必须承认的历史和现实。 就心理学家个人来说,他必须培养关于心理学方法论的最合理的信念, 然后选择和思考适合于自己的研究取向。

心理实验设计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思维

心理实验设计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思维
神学家Paul Tillich:“全部心理学家中最有深 度旳一位”。
对弗洛伊德旳评价(2)
英国学者E.M. Thornton说:“潜意识不存在, 他旳理论毫无根据,荒唐且可笑。” 并说,弗洛 伊德是在受到可卡因旳影响下,编出他旳理论。 “是一种虚伪而且没有信仰旳预言家”。
诺贝尔奖得主Sir Peter Medawar也说,心理分 析是“本世纪最惊人旳知识欺诈”。
使用操作定义:一种概念应该用测定它所用旳 程序来下定义(Bridgman,1927)。
某些变量只有下了操作定义后才能够试验 懂得操作定义,别人才可能反复验证研究成果 研究者可对变量进行再定义,看成果是否有变 婴儿害羞旳定义…….
对不敢爱好旳变量有意识加以控制
婴儿害羞旳操作定义(Emde等,1992)
研究人员先在桌上放了一种装有一小桶蠕虫旳 试管,试管很深,乌鸦无法直接用嘴吃到;试管 旳旁边放了一截足够长旳笔直旳铁丝。
乌鸦在发觉无法直接吃到蠕虫后,立即将目光投向了 一旁旳铁丝。它们用嘴叼住铁丝伸入试管中,然后再用 嘴叼住铁丝旳一头,折成弯曲旳钩子,最终再用嘴叼着 铁丝直旳一头,将钩子伸出管内将小桶钩出。
要体现情感旳压抑性防御”
在认识到精神分析毫无用处后,该症旳研究 和治疗才得到发展。
对弗洛伊德旳评价(1)
社会学家Phillip Reiff说:“这个人旳伟大之处 不容置疑,他旳思想愈加伟大。他旳写作可能 是二十世纪最主要旳思想。”
政治学者Paul Roazen:“毫无疑问是历史上 最伟大旳心理学家之一”。
对可处理问题之探讨
能够处理旳,具有明确性旳问题,可用既有技 术找到答案旳问题
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人生意义是什么?——都 不属于科学范围旳问题。
可验证旳理论:理论>预测>试验>修正

心理学导论思维导图(超详细)

心理学导论思维导图(超详细)

思维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的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表象的含义
表象
表象的特征 表象的种类
表象理论
想象的含义
想象
想象的种类 想象对表象加工改造的形式
想象的功能
言语的含义
概述
言语的功能
言语的种类
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能力的种类 能力的结构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智力发展的差异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概述
人格的含义 人格的特征
人的心理特性
人格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类型理论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气质
气质的含义 气质的类型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论
性格的含义
人格
性格
性格的结构 性格结构的特点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冲动型-理智型
认知风格
同时性-继时性
深层加工和表面加工
耦合型与发散型认知风格
生物遗传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早期童年因素
自然物理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
自我调节因素
结构化问卷:
研究领域
医学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突触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问题解决的过程.(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及培养策略。

★考纲链接1.问题.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2.问题的分类:分为有结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无结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两种类型。

3.问题的基本成分.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4.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5.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指向性;(2)认知性;(3)序列性.6.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7.发现问题的能力受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也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8.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1)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

9.检验假设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方法。

10.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①手段-目的分析;②反推法;③简化法;④类比法。

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12.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3.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9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9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 儿童掌握概念。
二、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一)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二)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 • 掌握数概念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概念比实物概念更抽象,掌握数
概念比实物概念要困难。 • 幼儿数概念包含的三个方面: ★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能说出十以下的数字。 ★ 将数字和物体数量建立联系的阶段。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知道3代表3个人、3 本书、3辆汽车、3匹马等,所有的3个物体都可以用3这个数字来表示。 ★数的初级运算阶段:10以内的加减法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 部的动作。
• 成就——获得了守恒性。 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区别在于:
▼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
▼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 • 比如,问一个3岁的女孩:“ 你有姐妹吗?”她说:“有” 问:“她叫什么名字?”答:“ 洋洋”再问:“洋洋有姐妹 吗?”答:“没有”。
第五节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 判断和推理都是思维的形式。
• 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作用,反映 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性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如:老虎是一种动物。
鱼会游泳 蜜蜂不是小鸟。
一、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 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 • 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和抽象形式的间接判断。 • 一般认为,直接判断并无复杂的思维活动参加,间接判断的获 得则需要通过推理,
三、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
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
• 1、成熟——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它是 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实验心理学记忆部分笔记

实验心理学记忆部分笔记

第九章记忆实验笔记第一节记忆研究的变量和材料一、记忆实验的基本变量(一)自变量自变量(或自变项)(independentvariable)是引起行为变化的因素。

研究的自变量必须具备“定性”和“定量”两个条件。

以实验的刺激材料为例,若各个刺激单位性质不稳定或者渗入其他性质的材料,那么实验就不可能获得准确的量值。

艾宾浩斯设计“无意义音节”,目的就是寻求能获得准确的量值。

所谓定性(qualitification),也就是保持刺激的性质,克服不确定性,这是实验有效性的又一个保证。

在记忆实验中,设计无意义刺激材料为的是防止产生联想,由于被试者在知识、经验、理解上的不同,一旦产生联想,就会产生不同的记忆效果。

设计有意义刺激材料,要求划分“相等的意义单位”即定量(quantification),也是为了使每个被试者在实验中接受性质相同的自变量。

只有这样,实验才能实施定量,结果才能比较。

按统计原理,保持刺激材料性质的恒定,才能达到刺激的各个子单元可以互比或互换。

满足实验随意变更操作要求,这是保证刺激材料作为自变量的基本条件。

记忆实验中的自变量1.刺激材料2.刺激呈现的速度、间隔时间的长短;刺激的空间位置和距离;学习的遍数和时间等。

3.刺激作用的感觉通道或方式,实验的干扰条件。

4.实验研究要求回忆还是再认,或其他方式。

5.指导语。

(二)因变量因变量(或依变项)(dependentvariable)即受自变量影响的行为表现。

传统记忆实验的因变量按照实验的内容和记忆过程的特点基本分成二大类:回忆类和再认类。

回忆实验要求被试全部或部分再现先前所接受的刺激材料;而在再认实验中,被试是面对再次呈现的刺激材料,进行有选择地同一再认。

1. 回忆类实验 这类实验共有三种:系列回忆、自由回忆和对偶回忆(详见本章第二节)。

这三种实验的计量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有适宜各自特点的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1)系列回忆要求记录符合系列顺序的量值或错误量,通常还要根据因变量反映前后系列的回忆特征;(2)自由回忆不要求被试恪守刺激呈现的序列顺序,允许随意提取记忆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5 11.5 13.5 13.5
36
37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3)模型的完善
颜色识记实验:新几内亚对土著居民
结果:土著居民识记西方各颜色范畴的原型时,仍 然要快于识记其他边缘颜色,而且效果也较好,无 论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都是如此。
34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2)模型的实验验证
评定实验: Rosch ( 1975)
结论:每个概念中,各个实例的代表性程度都是不 同的,具有最高评定等级的那个实例就是概念的原 型或者说是最佳实例。
匹配实验: Rosch ( 1975)
呈现一对名称,要求被试尽快说出这对名称是否属 于相同范畴,研究者记录被试的反应时间。
概念是由原型和维量结合形成的。
原型(prototype)是概念的最佳实例,是能够用来 最好地说明概念的一个样例。
维量是指范畴成员的代表性程度(degree of categorymembership),即概念内的其他个体偏离 原型的距离。
33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例:苛勒的顿悟实验
苛勒系统观察了大猩猩解决问题时由尝试——停顿 ——“领悟”的过程。
12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2. 行为指标
例:波斯纳(1973)的酝酿实验
自变量为酝酿期的长短 ,三个水平分别为0、15 和 30 分钟。
因变量指标:一个是被试解决问题的百分率,另一 个是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
35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家具
椅子 沙发 睡椅 桌子 安乐椅 梳妆台 转椅 咖啡椅 摇椅 双人椅 柜厨 写字台

等级
1.5 1.5 3.5 3.5 5 6.5 6.5 8 9 10 11 12 13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水果
橙子 苹果 香蕉 桃子
梨 杏 柑桔 梅子 葡萄 油桃 草莓 葡萄柚 浆果
等级
1 2 3 1 5 6.5 6.5 8 9 10 11 12 13
机动车 等级
汽车
1
旅行汽车 2
卡车
3
小汽车
4
公共汽车 5.5
出租汽车 5.5
吉普车
7
急救车
8
摩托车
9
街车
10
大蓬货车 11
Honda牌汽车 12
缆车
13
武器
枪 手枪 左轮手枪 机关枪 步枪 弹簧枪 刀 匕首 猎枪 剑 炸弹 手榴弹 原子弹 刺刀
概念形成
人工概念的形成过程
布鲁纳、古德诺和奥斯丁的实验
材料:图形卡片,共81张
实验前实验者必须先规定某个维度的某一属性或 几个维度的属性为某个人工概念的特有属性,即 这一人工概念由这些维度和属性构成,这些维度 和属性被称为有关维度和有关属性,而其他的维 度和属性称为无关维度和无关属性。具有所规定 的全部有关属性的卡片就是人工概念的肯定实例, 否则就是否定实例。
(4)将录下的言语报告逐字逐句地整理成文字材料, 并对记录进行细致的分析,提炼其中有价值的材料, 以分析被试思维的过程及其特点。
出声思维的分析----问题行为图
问题行为图可以使研究者直观地看出被试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操作序列。问 题行为图由两个部分组成:(1)知识状态, 即被试在某一具体时刻所知的关于该思维作业 的全部信息;(2)操作,即被试每次用来改 变其知识状态的手段。
行为测量 行为测量是指研究者通过对被试外显行为
的观察或运用各种指标对被试的外显行为得评 估来获得思维过程数据的方法。
行为测量有两个层次:观察数据和行为指 标。观察数据即对被试行为进行观察后所获得 的数据。行为测量时所采用的行为指标多种多 样。
一、行为测量
行为测量(Behavioral Measures)是指研究者 通过对被试外显行为的观察、或运用各种指标 对被试的外显行为的评估来获得思维过程数据 的方法。
2. 实验验证阶段:
设计实验检验先验模型。
3. 模型完善阶段:
根据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然后再次进行实验 验证;如此不断提高模型的解释效力。
32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运用实例:概念结构的原型说
(1) 先验模型的提出:
有关概念表征的认知模型——概念结构原型说( Rosch,1975)
三、建构认知模型
建构认知模型是一个方法论上的概念,它代表 的是一种指导思想,而非专指某种具体的方法 。
研究者往往尝试各种方法,综合系列实验研究 的结果,来建立模型以揭示思维的心理机制和 内部表征。
31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实施阶段
1. 先验模型阶段:
先验模型是指研究者头脑中的理论模型,即还未得 到实验验证的思想雏形。
三种策略有显著差异,”计划简化策略”所剩棋子数最少,其次是” 选择性搜索策略”,最差的是”知觉指引策略”。
且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能使用有效策略(选择性搜索策略和计划简 化策略)的被试越来越多。
27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问题行为图表明:被试的过程并不是直线 式的,而是以一种曲折、迂回的方式前进。被 试在思维的过程中,可能会尝试各种路径,并 慢慢积累信息。他有时会钻进死胡同,然后, 倒退到原始状态,再尝试其他的路径。随着信 息积累逐渐丰富,被试的推理也会变得更为有 效。在每一时刻,被试关于思维作业的全部知 识便构成了他此时的认知状态,他尽量尝试使 用各种操作,以进入一个新的状态,逐步达到 目标状态。
(2)操作:即被试每 次用来改变其知识状态 的手段。
例:纽厄尔和西蒙(1972
)密码问题的行为图
23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图:一个被试解密码问题的问题行为图片段
24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3. 研究实例:钻石棋游戏问题(傅小兰,1995)
(2)在解决问题时让被试进行言语报告是否会影响到被试的思维? 也许为了更清晰地报告某个想法,而未能及时地注意下一想法, 而会导致灵感的丢失。不过,也有研究显示出声思维的方式并不 会影响思维的正常进程。
(3)言语报告的可信程度到底有多大?出声思维和过去心理学中 的内省法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有关内省法可信程度的争论在 出声思维法上再度出现 。
行为测量有两个层次:
观察数据:对被试行为进行观察所获得的数据 行为指标:在实验设计中规定某些因变量指标,并
针对它们进行观察记录。
11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1. 观察数据
例: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实验
桑代克观察并描述了猫在迷箱中的行为,又以每次 猫逃出迷箱的时间和成功解决问题前所犯的错误作 为行为测量的指标。
出声思维的由来
认知心理学对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通常 会使用反应时等指标,而对于诸如思维等慢速 的信息加工过程,通常使用出声思维等考察形 式,因为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持续时间较长, 内部操作更为复杂,存在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对其进行行为测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一个人在完成一道数学题的思维作 业时,他通过哪些内部操作来完成是别人无法 直接观察到的,而事后询问所得的答案又常常 是不完整、不准确的。克服这种困难的一个有 效方法是让他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出声 思维,使他的思维过程外显化,这样就可以直 接观察人的思维过程。
在制图时,用方框来表示知识状态,用箭 头来表示改变知识状态的操作,箭头的方向指 出知识状态变化的路线,画时要依次排列,遵 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原则。
已知:D=5,
DONALD GERAKD ROBERT
2.出声思维的分析----问题行为图
问题行为图由两个部 分组成:
(1)知识状态:即被 试在某一具体时刻所知 的关于该思维作业的全 部信息;
第九章 思维
主讲人:
思维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包括:概念形成、判断、 推理、问题解决、决策等,这为思维研究开辟了广阔 的天地。
早在1911 年,桑代克(Thomdike, E. L.)就研究了猫在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尝试错误学习,而后,格式塔学派 的苛勒(Kö hler,W.)又研究了猩猩的思维顿悟现象。
游戏玩法:每次动一
个棋子,这个棋子必须 跳过另一个棋子,而且 要跳到空位上,被跳过 的那个棋子就被吃掉了 。游戏的成绩取决于最 后剩下的棋子数,最好 成绩是只在棋盘中央( 44 处)剩下一枚棋子。
25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结果:发现被试采用了三种不同策略
“知觉指引策略”:一般这类被试的口语报告多 包含”先试试”、”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 步看一步”等;
20 世纪50 年代起,思维的研究开始涉及深层认知机制 方面,如:对问题空间和算子的探讨;对有限理性和 启发式策略的探讨等。
近年来,思维研究领域又兴起新一轮的浪潮,其中有 关思维中的无意识过程,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 是极具活力的热点。前者使人们对思维内部过程的理 解更加深入;而后者则广泛用于对各种思维理论的模 拟、检验上,以期提供理论上的启发。
(2)给被试一个思维作业,比如:一道数学题或是一 种智力游戏,让他们用出声思维的方法来完成作业, 同时用录音机记录他们的全部口述;
(3)当被试在进行出声思维的过程中,发生停顿,实 验者应及时提醒或询问他们在想什么,不过,除非有 特殊的研究目的,并事先做过准备,实验者在出声思 维过程中,不应提问,以免干扰被试的出声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