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呈现五大特点解读
2008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简析

2008年,全市工业企业积极应对煤、电、油同时涨价对工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投入生产,但规模以上工业仍然生产形势严峻,工业经济低速平稳运行,经济效益明显回落。
一、生产情况(一)工业生产低速增长2008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低速平稳运行,一季、二季、三季、全年的累计增速分别为7.0%、6.0%、8.0%和8.0%。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55.72亿元;工业增加值282.88亿元,同比增长8.0%,增幅回落5.1个百分点。
(二)中央省属工业生产增速缓慢中央省属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67.95亿元;实现增加值181.95亿元,同比仅增长4.5%,增幅回落7.6个百分点。
(三)地方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地方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7.77亿元,实现增加值100.93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高于全市6个百分点。
(四)县域工业增速普遍回落分县(市、区)情况看,除茂南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84亿元,增长17.3%,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信宜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3.11亿元,增长15.4%,上升0.3个百分点外,其余县(市、区)工业增速都回落,其中茂港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69亿元,增长10.5%,回落5.6个百分点;高州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6.96亿元,增长14.9%,回落1.8个百分点;化州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1.77亿元,增长13.2%,回落3.7个百分点;电白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8.98亿元,增长14.1%,回落1.6个百分点。
(五)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2008年列入监测的56种产品中,有34种产品同比增长,增长面达60.7%。
配混合饲料、中成药、发电量、柴油、花岗石板材、硫酸、农药、油墨和香精等13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5%以上;原油加工量下降1.3%;乙烯下降0.8%;盐、建筑涂料、润滑油下降幅度超过20%。
(六)工业园区及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发展较慢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广东省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为省委、省府及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工业园区及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统计信息的要求,2008年下半年开始建立工业园区及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工业统计制度。
1-5月重庆规上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

1-5月重庆规上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18.96亿元,同比增长40.6%,实现利润158.96亿元,增长83.7%,增幅分别较1-4月下降3.0和23.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稳中趋升,总体形势持续向好。
1-5月份,全市工业经济效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稳步上升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不断攀升, 1-5月为219.9,同比上升36.5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23.8%,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5.5%,上升1.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60.2%,下降1.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4次,加快0.2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86291元/人,增加39889元/人;反映工业经济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总资产贡献率为11.2%,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
二、规上工业保持盈利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18.96亿元,同比增长40.6%,实现利润158.96亿元,增长83.7%,但增幅较1-2、1-3、1-4月分别下降115.5、59.5、23.2个百分点。
其中轻工业实现利润47.81亿元,同比增长57.8%;重工业实现利润111.15亿元,增长97.6%。
(一)多数行业利润实现增长,重点行业利润增幅趋缓1-5月,全市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除食品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饮料制造业等5个行业,有33个行业利润总额实现正增长。
全市增速超过20%的有26个行业,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0.5倍)、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3.9倍)、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5倍)等10个行业利润增幅超过100%。
重点支柱产业利润增长明显趋缓。
1-5月,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64.04亿元,同比提高1.7倍,升幅较1-4月减少76.7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7.45亿元,增长13.0%,升幅减少14.4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6.59亿元,增长23.0%,升幅减少65.5个百分点。
一季度重庆市经济呈现止跌回稳态势

一季度重庆市经济呈现止跌回稳态势国际金融危机对重庆经济影响从2008年4季度开始逐渐显现,全市经济发展遇到相当大的困难。
但从今年前3个月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市经济呈止跌回稳态势,经济先行指标回升较快,经济“回暖”。
据初步测算,2009年1季度,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2.20亿元,同比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3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98.88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464.99亿元,增长10.4%。
一、二、三产分别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2、4.1和4.7个百分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暖”(一)工业增长止滑回升自2008年10月始,危机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速呈下滑态势:9-12月增速分别为22.6%、17.6%、9.8%、12.1%;到2009年1月为-3.7%。
而2009年2、3月则连续两月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17.2%和13.5%,剔除2月份节假日基数因素影响,从近两月增长形势看,重庆工业较上年四季度而言止滑初步回升的态势趋于明朗(见下图)。
2008年9月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50510152025工业生产的回稳源自于支柱产业回升。
一是汽车、摩托车生产止住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下降趋势,产量逐步回升。
一季度我市汽车、摩托车产量分别为23.14万辆和156.62万辆,同比增长6.7%和5.9%;分别比1-2月提高了4.8和8.8个百分点。
二是天然气石油化工3月总产值同比增长48.4%,一举扭转了下滑态势。
一季度实现总产值78.60亿元,同比增长11.4%,比1-2月提高了16.9个百分点。
三是装备制造业生产稳步回升。
一季度实现总产值176.74亿元,同比增长4.3%,比1-2月提高了1.9个百分点。
上述三个产业总产值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1%,支柱产业的回升止住了我市工业下滑态势。
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一季度实现增加值 412.73亿元,同比增长8.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5%,依然是第一拉动力,是全市“保增长”的主导和核心。
重庆统计公报2008

200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314”总体部署[1],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内陆开放高地和“五个重庆[2]”建设,倾情倾力抗震救灾,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9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75.40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33.27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87.99亿元,增长12.4%。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7%,上升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0%,下降1.4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25元,比上年增长13.7%。
图1 直辖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3]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5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7%;渝东北翼完成856.99亿元,增长17.1%,占全市的16.8%;渝东南翼完成280.40亿元,增长16.4%,占全市的5.5%;两翼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了0.36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4]比上年上涨5.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5.7%。
主要食品价格中,猪肉上涨22.4%、油脂上涨28.5%、禽类上涨11.7%、蛋类上涨3.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2%。
图2 直辖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单位:%减少0.85%;第二产业就业338.78万人,增长3.92%;第三产业就业560.36万人,增长3.54%。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5.0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0万人。
2008年重庆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对比分析

2008年重庆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对比分析2008年,受自然灾害、外部金融危机冲击和由此凸显的内部经济增长结构失调等因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出现了明显萎缩和下滑,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我市经济运行月度指标明显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产量、赢利能力下降,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困难增多,但是全市上下克难攻坚、积极应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6%,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一、重庆工业增加值速度与全国比较2008年,全国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速随宏观经济的变化发生较大波动,从3月份的17.8%跌落至11月份的5.4%,创下1994年以来当月最低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
作为全面反映企业运行的指标,工业增加值增幅创下新低意味着宏观经济进入“严冬”。
与全国比较,重庆工业增速波动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滞后。
7月以来全国工业下行趋势明显,由于重庆的外向依存度不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工业增速也有所回落,但幅度不大。
进入四季度开始加速下滑,10、11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分别比上月回落4.7和8.1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领先全国。
纵观全年,重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5月达到最高值27.7%,11月下滑至9.8%,12月触底反弹到12.1%,每期均较大幅度高于全国同期增长速度。
2008年全国与重庆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长速度对比单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从累计增幅看,重庆一直领先全国8个百分点左右。
全国与重庆工业运行态势都呈倒“U”型,受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重庆工业也出现明显回落,但较之全国其它省市影响较小,增速始终名列全国前五位。
2008年全国与重庆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速度对比单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二、重庆工业增加值速度与东、中、西部分省市比较在西部地区12个省市中,重庆工业增加值的累计增速全年排名分别为第5、5、3、2、4、4、4、4、3、3、3位,较年初上升了2位。
重庆市2008年11月主要经济指标

10 1 1 . 10 2 5 .
10 6 6 .
3 3 2 1 10 . 825 55 .
2273 09 . 8 14 9 0 . 5 16 17 .
10 7 5 0 7 . 74 1 6 1 .
18 6 8 7 4 .
2 560 7 5
256669
10 6 1 .
10 6 _3 l 】3 2
.
28 9 .
216 .
— 17 O . 22 I . 2 9 -4 36 1 . 33 4 . 22 0 . 24 1 . 19 7 . 13 0 .
24 4 .
- 22 6 .
倍 1 8 6 .
注 :金 融 存 贷 款 数 据 为 当 月 末 数 。
( 摘 自重 庆 市 统 计 局 《统 计 月报 》)
310 . 3 1 -2
36 2 . 23 3 .
32 7 .
20 5 .
5 8 -2
点 — 1 1 .
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 资总额 投 # 建设 与改造投 资
资
房地 产开 发
商品房销售 面 积
亿元 亿元 亿元 万平方米
地方财政收人
财
# 一 般性预算收 入
政 地方财政支出 # 一 般性预算支 出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金 融机 构人 民 币存款余额
金
# 城 乡居 民储蓄存款余额
融 金 融机 构 人 民 币贷款余 额 现金投放 (+ )回笼(一 )
国 内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商业
对外 贸易
进 出 口 总值 # 出 口 总值 进 口 总值
利 用 合 同外 资金 额
外资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重庆市区域经济社会合作工作要点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重庆市区域经济社会合作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09•【字号】渝办发[2008]151号•【施行日期】2008.05.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重庆市区域经济社会合作工作要点的通知(渝办发[2008]151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拟订的《2008年重庆市区域经济社会合作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五月九日2008年重庆市区域经济社会合作工作要点2008年是我市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促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务实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一、2008年区域合作工作总体目标坚持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以项目为抓手,以机制为保障,集聚更多市场要素,参与更大范围产业分工,逐步使重庆成为全国开放程度高、发展活力强、富有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2008年区域合作要重点突出平台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社会事业衔接协调等方面,深入推进跨省(区、市)战略合作,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内资570亿元,增长32%。
二、2008年区域合作工作重点任务搭建各种合作平台。
利用好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省(区、市)双边合作协议等区域合作平台,深化川渝、渝陕、渝黔等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加强与长江流域及东部发达地区的合作,构建西南一片、长江沿线、沿海两翼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区域合作格局。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在交通、能源等领域,努力就建设时序、线路走向、建设标准、淹没补偿等事项充分协商,达成共识,共同推进建设跨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分解意见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分解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06•【字号】渝府发[2008]30号•【施行日期】2008.03.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分解意见的通知(渝府发〔2008〕30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为切实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现将《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分解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制订具体工作方案,落实相关责任,明确工作进度,力争开好局、起好步。
市政府督查室要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将完成情况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主要依据。
各责任单位在工作推进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要及时报告责任领导和市政府,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八年三月六日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分解意见一、2008―2012年主要工作目标(一)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要力争经济规模“六个翻番”。
在2007年基础上,到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翻一番,超过8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超过1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达到6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以上,达到35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翻两番以上,达到3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内资均翻两番以上,分别达到50亿美元和1600亿元。
责任领导:王鸿举、黄奇帆、童小平、周慕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委、市外经贸委(二)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要实现“六大功能”领先西部。
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自主创新高地、教育人才高地和文化高地六大功能领先西部,城市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凸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呈现五大特点
2008年,受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减速影响,全市工业企业负重前行,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整体上仍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经济效益得到继续提高。
一、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呈现五大特点
(一)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继续走高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低开高走,尽管四季度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年仍达到195.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7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
2008年各期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单位:%
(二)实现利润再上新台阶,但增速逐步下滑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51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利润总额25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幅较上年回落35.1个百分点,比1-5月、1-8月、1-11月分别回落了37、30.4和8个百分点,呈逐月回落态势(见
下图)。
在利润增速回落的同时,全市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6.46亿元,比上年增长53.0%。
2008年各期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及增速
单位%
(三)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
全市38个行业大类中,全年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行业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比上年下降15.6%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比上年分别增长29.3%、 31.2%、16.0%、85.4%和102.6%。
以上六个行业实现利润总额达158.08亿元,占全市总额的61.0%,拉动利润增长7.9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利润的贡献率达78.3%。
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3.16亿元,占全市总额的12.8%,对利润增长贡献率达31.3%,居各行业之首。
从6大行业全年波动趋势看,利润增长速度均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
( 四)各种经济类型增长态势较好,股份制企业领跑作用显著
从各经济类型的企业来看,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以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表现活跃,实现利润分别为156.40、1.90、0.73和14.0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7%、42.9%、29.3%和54.7%,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国有企
业、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分别为20.82、65.48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4.6%和2.9%。
(五)产销率有所下降,两金占比居高不下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6.7%,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是直辖以来最低水平。
"两金"占比达34%,较上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其中产成品累计达279.49亿元,增长30.6%,应收账款达490.68亿元,增长19.6%。
分区县看,除城口、潼南、石柱等5县应收账款净额较上年有所下降外,其它地区的应收账款均高于上年;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5个行业产成品累计低于或等于上年,其余33个行业均高于上年水平。
二、影响效益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重点企业利润继续增长,助推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2008年,我市盈利1000万元的工业企业有432家,其中,实现利润1亿元以上的有长安福特、ABB变压器、重钢股份、紫光化工、康明斯、川维厂、涪陵卷烟、气矿梁平作业区、博赛矿业、国际复合、宜化化工、扬子江乙酰、格力电器等44家企业,共实现利润11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占全市利润总额的43.4%,对利润增长贡献率为72.5%,支撑我市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二)市场需求下降,企业利润增幅减小
受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居民购买力下降的影响,工业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减少。
虽然重庆工业经济的外向依存度较低,但间接影响仍不可避免。
重庆工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速度效益型,生产回落必然导致利润下滑,如汽车制造业2008年工业总产值为994.7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增幅较上年回落28.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4.58亿元,比上年大幅下降27.7%。
(三)企业经营成本增大,利润空间受挤压
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受到国内市场原材料、燃料、人力资本、融资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成本达4520.68亿元,比上年上升28.4%,较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出1.9个百分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4.1%。
1-8月, PPI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均呈上升态势,两者间始终保持6个百分点左右的差距,9月,两指数同时大幅下降,其间仍保持5个百分点左右差距。
纵观全年,尽管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均出现巨幅波动,但原材料高进、产成品低出形成的"剪刀差"始终没有改变,这一情况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大幅挤压。
重庆工业出厂品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变动趋势
单位%
去年上半年,国家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多次上调"二率",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净支出达71.95亿元,比上年增长37.5%,是重庆直辖以来的最高增幅。
利息支出比上年增加19.61亿元,影响全市工业利润增长回落7.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