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浅析截肢患者心理特点与截肢术护理干预

浅析截肢患者心理特点与截肢术护理干预发表时间:2018-09-21T11:27:03.8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作者:方娇[导读] 截肢术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手术, 截肢的目的是为了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害患者生命和没有生理功能的肢体截掉方娇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 关键词] 截肢术; 心理特点; 护理干预截肢术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手术, 截肢的目的是为了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害患者生命和没有生理功能的肢体截掉 ,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并通过体疗( 残肢训练) 和安装义肢, 使该残肢再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
通过对我科 2014年 10月~2017年 10月 23例截肢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整体护理, 重视心理护理,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患者均能顺利通过手术关,以良好的心理配合整个治疗,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各种原因所致的截肢患者 23例, 均为临床适应证。
其中男 17例, 女 6例, 年龄 13 ~ 58岁, 平均 36岁; 严重创伤17例, 肿瘤 2例,周围血管病变 2例,肢体感染 2例; 上肢截肢4例,下肢截肢 19例( 其中髋关节离断术 1例、小腿截肢术 11例、大腿截肢术 7例) 。
2 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2. 1 心理特点分析: 23例截肢患者无论是严重创伤的意外事故、肿瘤、感染、血管病变等所致, 他们都产生恐惧、否认、愤怒、失助感、无能为力, 失助感泛化而导致绝望[2], 患者往往出现自怜、自悲情绪; 同时截肢术患者将面临着截肢后所带来的各种威胁, 从自我心理发展来看, 躯体的完整性是自我完整性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此易产生阉割性焦虑的表现。
同时面临肢体残缺, 对术后生活失去自信信心, 情绪变得十分敏感、忧郁。
2. 2 做好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 根据医护心理学的理论, 通过人际交往, 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方向发展, 对于疾病和治疗效果往往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截肢术后常见护理问题和措施

截肢术后常见护理问题和措施
一、截肢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
1、感染
因为截肢术后患者有一定的创面,容易受到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如发现感染症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2、痛觉失调
截肢术后,由于神经末梢的切断,患者可能出现痛觉失调的现象,护理人员应积极的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的痛苦,例如建立正确的护理措施,调节患者的情绪等。
3、肌肉痉挛
截肢术后,由于神经的切断,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肉痉挛,护理人员应积极的采取措施,例如通过舒缓按摩等方式调节患者的肌肉痉挛状况,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减少痛苦。
4、创面疼痛
截肢术后,患者的创面可能会发生疼痛,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例如采用镇痛剂和温热护理等,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将痛苦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护理措施
1、加强消毒护理
护理人员应及时加强对患者创面的消毒护理,使患者的创面清洁无菌,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2、加强运动护理
护理人员应积极的给予患者运动护理,例如做一些有利于患者恢复的轻度运动,以缓解患者的肌肉痉挛状况,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
3、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积极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例如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引导患者正确处理精神紧张和焦虑情绪,以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感。
4、营养护理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营养护理,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例如对患者进行输液,并要求患者多吃一些有益营养的食物,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截肢病人的心理护理

截肢病人的心理护理摘要:截肢患者往往心灵遭受的创伤,痛苦要大于身体所受的创伤,痛苦。
截肢患者术后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长期被不良心理所困扰,可影响躯体疾病康复,因而在术前,术后积极进行常规的护理的同时正确实施心理护理,不但可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并能正确认识现实,重拾生活的自信心,对能恢复及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截肢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75-01截肢是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害健康,丧失生理功能的肢体截除,对于患者来说,突如其来的残酷现实,是身体和精神双重打击,不同程度的躯体残疾和缺陷产生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对治疗极为不利。
故对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术前心理护理1.1 安抚患者情绪。
对急诊入院后的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恐慌,烦躁,甚至情绪失控,会做一些过激的行为及语言攻击等,此时护士应与家属一起给患者营造一个友善的氛围,对患者应表示关心,理解,体贴及同情其遭遇。
态度和蔼,多用安慰性语言,在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到位,避免牵动患肢增加伤痛。
[1]1.2 鼓励患者证实现实,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告知其截肢术的必要性及拒绝手术的危害性,主动向其介绍伤情,治疗方式及预后,把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鼓励其勇敢,增加其信心,使其坦然面对手术。
2 术后心理护理2.1 有效的沟通使其重新适应自我。
术后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自我概念对给人的心理及行为起着极为重要的调控作用,包括身体自我,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和自尊4个方面[2],大部分患者因身体缺陷儿导致自我概念降低。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热情与患者交流,帮助正确认识疾病,接受现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认识到虽然失去了肢体但同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
2.2 术后幻肢痛的心理护理。
幻肢痛是主观感觉已被解除之肢体依然存在,并有剧烈疼痛的幻觉现象[3]。
截肢的护理措施

截肢的护理措施引言截肢是指因疾病或意外导致肢体无法保留,而进行手术切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截肢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影响,还对其心理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冲击。
因此,截肢后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既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又可以减轻其生活上的困难。
本文将介绍截肢的护理措施,包括伤口护理、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方面,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截肢后的生活。
伤口护理截肢后的伤口需要特别的护理,以防止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1.保持伤口清洁:每天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清洗伤口,去除污物和分泌物。
2.防止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或消毒剂,如碘酒,涂抹在伤口周围,以预防感染。
如果伤口出现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保持伤口干燥:用干净的纱布轻轻包扎伤口,防止伤口受到外界的污染和摩擦。
康复训练截肢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肢体功能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1.假肢适配:截肢后,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假肢。
假肢适配需要专业的医生或康复师来进行,他们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假肢类型。
2.步态训练:假肢使用后,患者需要适应新的步态。
康复师会教授如何正确使用假肢,并进行步态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
3.肌肉锻炼:截肢后,患者可以通过肌肉锻炼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康复师可以制定适合患者的锻炼计划,并指导正确的锻炼方法。
4.日常生活训练:康复师还可以教授患者如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穿戴衣物、洗澡、上下楼梯等,以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心理疏导截肢对患者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可能会导致压力、抑郁和自卑等负面情绪。
因此,心理疏导在截肢护理中也非常重要。
1.情绪支持:医护人员和家人应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应对技巧:心理咨询师可以教授患者一些应对技巧,如放松训练、认知重构等,以帮助患者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
3.康复小组:患者可以参加康复小组,与其他截肢患者交流经验,分享心情,互相支持。
截肢病人的护理措施

截肢病人的护理措施引言截肢是指在外科手术中切除肢体的一部分。
这种手术可能是由先天性异常、外伤、感染或疼痛等原因引起的。
截肢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和生理挑战。
为了帮助截肢病人恢复身心健康,提供适当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截肢病人的护理措施,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南。
1. 伤口护理截肢手术后的伤口需要特殊的护理。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伤口护理之前,先洗手并戴上手套。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如氯己定或碘酒,清洁伤口周围的皮肤。
•使用一次性敷料,覆盖伤口并固定好。
•定期更换敷料,以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清洁。
2. 疼痛管理截肢手术后,疼痛是常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管理截肢病人的疼痛:•定期给予止痛药,并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调整。
•应用冷敷或热敷来缓解肌肉疼痛和肿胀。
•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例如听取病人的疼痛抱怨,并给予安慰和鼓励。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对于截肢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训练措施:3.1 切口控制和肌力训练•按照康复师的指导,进行截肢部位的切口控制训练。
这有助于增强残肢的肌力和控制。
•实施针对性的肌肉训练,以增强截肢病人其他肌肉群的功能。
3.2 步态训练和矫正•通过步态训练和矫正手段,帮助截肢病人适应新的步态模式。
•提供适当的步态辅助装置,如义肢,以帮助患者行走。
3.3 平衡训练和坚持•实施平衡训练,以提高截肢病人的身体平衡和稳定性。
•鼓励截肢病人坚持康复训练,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4. 心理支持截肢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巨大打击。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参加康复社群,与其他截肢病人分享经验和感受。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病人应对情绪问题和接受新的身体状态。
•鼓励患者的家人和朋友提供支持和理解。
结论截肢病人需要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来帮助他们恢复身心健康。
良好的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是截肢病人护理的关键要素。
通过倾听病人的需要和提供适当的护理,我们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做好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

本文通过对8 例截肢患者 的心理活动调查探讨 心理护理 的重要性。
骨支架 外固定 、血管 吻合修补术 ,手术失败后决定截去 左下肢下端 , 当患者得 知要截肢后 ,即情 绪失控 ,几近崩溃边缘 ,医务 人员给予心 理疏导 ,并向其讲 明截 肢的重要性 ,但患者拒绝治疗 ,进入 自我封 闭 状 态 ,拒绝与医务人 员交 流。 2 . 3截肢患者心理护理 的必 要性 截肢 患者 由于有上 述的心理特 和心理表现 ,更容易 出现紧张 、
从2 0 1 O 年至2 0 1 2 年我 院共 收治8 例 截肢 患者 ,男7 例 、女1 例 ,年 龄最大 的6 8 岁 ,年龄最 小的3 0 岁。病 因均为外伤 史 ,通过对截 肢患者 在 住院期 间的心理特征 ,如表现为怀 疑、恐惧 、焦 虑、废用等 ,针对 这 些心理反 应 ,相应采取 有效的护理措施 ,无论 是疾 病初期 、术 前 、 术后 ,他们所 承受的精神 和躯 体损伤均是 常人难 以承受的。如何帮 助
进 行 治疗 ,早 日康 复 、恢 复社 会 功能 。
【 关键 词 】截 肢 患者 ;心理 疏 导 ;心理护 理 中 图分 类号 :R 4 7 3 . 6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 ( 2 0 1 3 )3 6 - 0 2 5 5 - 0 2
参考文献
[ 1 ] 朱 丽辉 . 心 理 评价 及 干预 在先 兆 流产 患者 护理 中的应 用 效果 分
析[ J ] . 国 际医 药卫 生导 报, 2 0 1 1 , 1 7 ( 2 ) : 1 3 2 4 — 1 3 2 5 .
[ 2 ] 关小珊, 何宝颖, 黎东红. 心理护理干预在先兆流产治疗 中的临
疗手段 。 3 护理对 策
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

症 状 为 大 喊 大 叫 , 为 暴 力 , 者 自尊 下 行 或 降, 害怕 与人 交 往 和无 助感 。根 椐 这 些 情
资料 与 方 法
况, 首先 , 我们要 有针对 性对 患者进 行解 释劝导 , 明手术 的必要 性和 愈后情 况 , 阐 同时 , 还要全 力做 好家属 的工作 , 得他 取 们的配合 , 共 同完成 对 患者 的 绍 一 些 典 型 的 成 功 介 病例, 鼓起患 者战胜 疾病痛 苦 的勇气 , 增
时, 还要象对 待 自己的亲 人 、 兄弟姐 妹那 样热情地与他们沟通交流 , 讲述那些无双 臂 、 双腿 的人且 能过正 常人 的生 活, 无 甚
至 能 做 正 常 人 做 不 到 的 事 情 。 只 有 这 样 才能帮助患者摆脱病痛的困扰 , 增强战胜
术 后 的 心 理 护 理 : 人 术 后 大 多 表 现 病 为沉默寡言 , 对一 切都不 理不 睬, 就需 这
感 受 , 是 我 们 医 护 人 员从 患者 的角 度 去 也 体 验 他 们 心 理 活 动 。人 的心 理 活 动 特 征 之 一 就 是 当 遇 到 突 发 事 件 或 处 在 比较 紧 张 的环 境 之 中 时 , 的 思 维 和 神 经 对 周 他 围的 一 切 始 终 处 于 极 为 敏 感 状 态 , 就 使 这 我 们 工 作 人 员 必 须 注 意 自己 的 言 行 要 谨 慎 行 事 , 患 者有 一种 亲近 感 。 只有 拉 近 让 医患 间 的 距 离 才 能 建 立 起 融 洽 的 医 患 关 系; 才能进 行更进 一 步的交 流。积极 、 主 动、 热情 的 服务 , 实 落 到 实 处 实非 易 事 , 切 而 这 恰 恰 又 是 他 们 最 需 要 的 。 对 产 生 轻 生 想 法 的 患 者 , 们 要 在 加 强 防 范 的 同 我
截肢术后的护理措施

截肢术后的护理措施引言截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外伤、恶性肿瘤或血管疾病等情况导致的肢体不可逆的损伤。
截肢术后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截肢术后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状态,并促进快速康复。
1. 伤口护理截肢术后,伤口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伤口护理的重要步骤: -保持伤口清洁,每日清洗伤口并更换敷料。
- 使用抗菌药膏或消毒液进行伤口清洁。
- 注意伤口周围的皮肤状况,及时处理发炎或感染。
2. 疼痛管理截肢手术后,患者常常面临疼痛问题。
以下是一些缓解疼痛的常见方法: - 使用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吗啡。
- 应用冰敷或热敷帮助缓解疼痛。
- 尝试其他替代疗法,如按摩或针灸。
3. 康复训练截肢手术后,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重获自信和独立性的重要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训练措施: - 接受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牵引和矫正。
- 进行肌肉训练和平衡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 学习使用义肢或辅助设备,如拐杖或轮椅。
4. 心理支持截肢术后,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困扰和情绪波动。
以下是一些提供心理支持的常见方法: -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以处理情绪问题。
- 参加康复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感受。
- 建立支持体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和社区资源。
5. 饮食和营养截肢手术后,饮食和营养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饮食和营养的建议: - 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肌肉恢复。
-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对肢体造成的额外负担。
- 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6. 安全措施截肢术后,患者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以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 - 检查义肢或辅助设备的状况,确保其正常使用。
- 在家中创造安全的环境,包括清理杂物、修复不平整的地面等。
- 学习正确的行动技巧,如上下楼梯或行走时的平衡控制。
7. 社会适应截肢术后,患者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状态和身体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8月第9卷第24期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护理研究·[基金项目]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陕教高[2010]13号文件);延安大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医学临床实践教育教学团队”(延大校办发[2010]66号文件)。
[作者简介]周晓红(1977-),女,本科,主管护理师,主要研究骨科临床护理。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的因素,外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常见,如各种车祸、工伤、意外伤害等。
在医学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严重外伤后经及时救治而存活的患者亦越来越多,但在临床处置中,严重肢体损伤的患者为保住生命而不得不选择手术截肢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
面对突如其来的损伤及承受截肢手术的痛苦,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常被严重摧毁。
特别是肢体离断伤的患者意识到终身残疾,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1]。
如何做好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防止患者的意外发生及伤后因严重心理障碍影响对病情治疗、护理及康复,就显得异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收集了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骨科实施截肢的患者共32例,全部是外伤后肢体严重毁损实施截肢的患者,截肢全部是下肢。
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23岁,平均44岁。
1.2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按照整体护理进行详细认真护理,在护理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心理评估及护理,严格实施个性化护理、康复,效果良好。
2结果本组32例患者,有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后,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康复,无一例因心理严重问题而出现消极抵抗或意外。
3讨论3.1截肢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3.1.1悲观厌世,怨天忧人对突发性灾难性危机事件的心理研究表明,各类突发性危机事件爆发常常引起非理性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恐惧、抑郁、愤怒、激动、沮丧等负面情绪,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2]。
严重肢体外伤患者入院后,有些是在清醒并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了截肢手术,有些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截肢手术;尤其是后者,在手术清醒后,一个原先活泼的健康人顷刻间变成了缺了肢体的残疾人,这种巨大心理挫败感油然而生,只有切身体会的人才能感受,用“痛不欲生”形容也不为过。
患者常常无法面对现实,甚至会寻找机会自杀或者拒绝配合治疗及护理。
患者除严重悲观厌世心理反应外,还怨天尤人,抱怨“老天爷”不公平,“为什么厄运会降临自己头上”,甚至把所有的不满、怨恨、愤怒全部发泄在自己的家人身上,责怪家人为什么救了自己。
患者巨大的心理落差严重会造成心理应激反应,甚至发生反应性精神障碍,出现精神紊乱症状,如妄想、失语、自残等异常行为。
3.1.2过分焦虑,丧失信心焦虑是个体受到威胁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况,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等[3]。
截肢患者在治疗的中后期,面对轮椅、拐杖等辅助生活器具以及不断进行的康复训练带来的困难、痛苦,会显得手无足措,还会因无力截肢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研究周晓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脑外科,陕西延安716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截肢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
方法对我院32例截肢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均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无一例因心理严重问题而出现消极抵抗或意外。
结论截肢患者既要承受手术的痛苦,又要面对残疾的心理压力,应积极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患者因严重心理障碍对病情治疗、护理及康复产生影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截肢患者;心理问题;护理;研究[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8(c )-0131-02Study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undergoing ampu -tationZHOU Xiaohong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Shaanxi Province,Yan'an 716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undergoing amputation.Method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32patients undergoing amputation were analyzed and specific psychological nursing was carried out.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able to cooperate actively for treatment and nursing and there was no passive resistance or accident due to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Conclusion Patients undergoing amputation suffer from both surgical pain and disability-induced psychological stress.Psychological nurs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tively in order to avoid negative influence on treatment,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due to severe psychological barriers and promote early re -habilitation of patients.[Key words]Patients undergoing amputation;Psychological problems;Nursing;Study131·护理研究·2012年8月第9卷第24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支付巨额医疗费(肇事方也拿不出医疗费)以及今后即将面临的法律诉讼显得过度焦虑,严重者对治疗、对生活、对未来丧失信心。
3.1.3消极应对,被动依赖截肢后患者会发生对事物的认知性偏离,从而使情绪低落,面对发生在自己或周围自己密切关系的人的所有事件表现出淡漠、无视、无关,态度消极,既不主动应对,也不主观重视,一切皆随缘,甚至被动依赖于他人,或者能够独立完成的生活自理问题也会随应对能力降低完全依赖于他人,患者的这种从认知到行为方面的消极应对会影响到后期的康复训练和治疗,不利于患者将来更好地回归社会。
3.1.4角色固化,行为减退灾难事件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是持久而广泛的[2]。
截肢患者在伤后及术后出现上述程度不等的心理反应及表现存在严重的个体差异,但伤后残障的发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会持久存在的,并且此患者产生的患者角色心理会逐渐被固化,甚至会严重扭曲,产生“我已这样了我怕谁”的观念,或者因固化的患者心理导致行为减退,不能或不愿承担责任,目光呆滞、行动迟缓,或沉默不语,行为的减退日久会使患者精神沮丧、抑郁。
3.2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3.2.1健康教育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可靠保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最为重要截肢患者在伤后或术后表现的各种严重的心理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对伤情、治疗方式(截肢)等的不理解或不知情(术后才知已被截肢)。
相关知识的缺乏是根源所在,骨科护士要在百忙中抽出一定的时间,认真、详细、通俗易懂地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解释为什么要截肢,讲清有关患者不清楚的知识,让患者懂得截肢是“舍肢保命”的道理,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通过健康教育来改善健康相关行为、降低发病率和患病率、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是代价最小并最可能在当前取得实效的措施[4]。
通过健康教育取得患者的理解和谅解,消除心理上存在的各种疑虑,让患者能从心理上及时迈过这个“坎”,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士的护理。
3.2.2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要及时做好截肢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讲清各种相关知识,取得理解与支持,教会家属进行换位思考,但对患者既不能过分迁就、忍让,也不能过度谴责、责难,要不断安慰患者、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护士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时时感觉到家庭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亲人的关怀和支持是战胜疾病的有力保证。
3.2.3把心理护理落到实处,切实有效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截肢患者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形象的破坏以及医院陌生的环境与人群等,严重的恐惧、焦虑会使患者一时难以适应角色。
护士用熟练的操作进行术前准备工作时,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这样可使患者有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在患者叙述病情时不要东张西望,应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对其处境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5]。
护士主动帮助患者熟悉环境,热情的态度、周到的接待、详细地介绍会使患者倍感亲切,消除因伤情、环境、人际关系引发的心理不适,尽快适应因伤导致的角色转换。
3.2.4消除患者所有负面心理影响截肢后患者出现的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种种负面心理应激反应和表现,既有普遍意义的反应,又有特殊个体差异的表现,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骨专科护士在认真、详细做好心理评估的前提下,要把心理护理落实到实处,要积极主动沟通,耐心细致地讲解,周到娴熟地护理,设身处地地安慰、鼓励、同情患者的遭遇,理解患者的苦衷,做好宣传教育,正确应用心理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学习自我放松、自我解脱的技巧。
当患者出现严重心理反应的表现时,如消极悲观导致的自杀行为、过度焦虑引发的失眠、抑郁等,要及时护理评估,准确护理诊断,配合医生做好相关治疗与护理。
总而言之,截肢患者心理护理的终极目标是让患者放下所有心理“包袱”,积极应对现状,恢复自信心,促进康复。
3.2.5促使患者形成稳定的良性的心理状态截肢患者会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面对生活的不便(拐杖)、康复训练的坚持以及安装义肢的适应等不同阶段加重心理反应或产生新的心理障碍,为此护士要在不同情况下适时准确评估与诊断,做好个体化心理护理,使患者始终处于稳定的、良性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不同心理刺激,配合好治疗、护理、康复,出院时既要加强出院后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又要借助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系统做好心理教育与护理,消除不良心理对患者的作用及影响,让患者尽快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
3.2.6认真做好“幻肢痛”的心理护理绝大多数截肢患者在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到已切除的肢体仍然有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称为“幻肢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