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痈的中医治疗

乳痈-辩证论治
热毒炽盛:壮热,乳房肿痛, 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 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 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 “传囊”现象。舌质红,苔 黄腻,脉洪数。
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加减
乳痈-辩证论治
正虚毒恋: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 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 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 薄,脉弱无力。
孕妇“产前一盆火,产后一块冰”,治疗 宜“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实践证明温通法效果令人满意,值得借鉴。
乳痈-温通疗法
中药温通:以阳和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 通过温阳化气,活血通络达到温经散寒、 活血祛瘀、疏通脉络的功效。
优点
使脓肿患者避免手术,减轻 痛苦,缩短愈合时间,减少
治疗费用
保持乳房外观和功能
大部分病人均能继续哺乳
肿块中央渐软, 按之有波动应指感, 局部穿刺抽吸有脓。
成脓期:伴高热不退,头痛骨楚,口苦咽干,恶心厌食,溲赤便秘, 同侧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或红绛,苔黄或腻,脉弦滑数。
乳痈-临床表现
溃后期:
溃后脓出通畅, 局部肿消痛减,
寒热渐退, 疮口逐渐愈合。
溃后脓出不畅, 肿势不消久治不愈, 乳汁夹杂有清稀脓液
郁滞期:
乳头皲裂,乳头刺痛, 乳汁郁积不畅或结块,
乳管阻塞不通。
乳房局部肿胀疼痛, 结块或有或无,伴压痛,
皮色微红或不红。
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头痛胸闷,心烦易怒, 食纳不佳,大便干结。舌淡红或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或 浮数。
乳痈-临床表现
成脓期: 肿块不消或逐渐增大,
皮肤红肿焮热, 局部疼痛明显加重, 如鸡啄样或搏动性疼痛。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一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滞热壅证: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舌红,苔黄.(二)热毒炽盛证:壮热,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舌红,苔黄腻.(三)正虚毒恋证: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薄.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观察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2.行抽脓术的患者,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利引流),观察脓液的量.色.质.气味以及有无乳汁排出.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肝.神门.心.交感.阿是穴等穴.4.遵医嘱中药外敷.(二)肿胀1.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是否形成脓肿或破溃.2.遵医嘱使用排乳手法(详见附件),挤出淤积乳汁.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肾上腺.内分泌.肝.神门.阿是穴等穴.4.遵医嘱中药外敷.5.遵医嘱中药熏洗.(三)发热1.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协助更换衣被.2.遵医嘱使用中药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曲池等穴.按摩时选择薄荷油.生姜水等介质.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耳尖.神门.内分泌等穴.5.遵医嘱中药泡洗.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3.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4.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指导患者按需哺乳,哺乳后要排空剩余乳汁;高热或脓肿形成时停止哺乳.2.使用三角巾或宽松的胸罩托起患乳,减少上肢活动.3.保持乳房及乳头清洁,如出现乳头皲裂,可用蛋黄油.麻油或橄榄油外涂.产后48~72小时后补汤汁,忌油腻.刺激性食物.1.气滞热壅证:宜食疏肝理气.通乳消肿的食品,如白萝卜.白菜等.食疗方:萝卜丝汤.2.热毒炽盛证:宜食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的食品,如马兰头.鲜藕.绿豆.马齿苋等.食疗方:马兰头拌豆腐.3.正虚毒恋证:宜食益气合营托毒的食品,如鸡蛋.鱼肉.动物肝脏.豆制品.牛奶等.(三)情志调理1.多与患者沟通,劝导安慰其正确对待疾病.2.针对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的患者,指导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注意力;焦虑或抑郁的患者,指导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经验,增强治疗信心.五:护理效果评价附: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证候诊断: 气滞热壅证□ 热毒炽盛证□ 正虚毒恋证□ 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1.中药外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1.中药熏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3.中药外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4.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1.中药泡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2.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3.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4.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技术职称: 完成日期: 护士长签字:1.护理评估(1)哺乳期妇女,乳痈郁滞,乳头破损,乳房结块,肿胀疼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程﹤7天.(2)发热恶寒,体温39 C以下,乳汁排泄不畅.(3)局部肿块经诊断未成脓者.(4)乳痈成脓期或溃后期禁用.2.患者取坐位,在患乳搽少量润滑剂,如食用油.3.术者左手托起乳房,右手五指顺着乳络方向,首先轻拿提拉乳头及乳晕部,后沿放射状从乳房基底部向乳晕方向按摩3~5分钟.4.待乳汁郁积于乳晕部时,再以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患侧乳晕及乳头部,不断轻拉揪提,宿乳即呈喷射状排出,直至结块消失.乳房松软.淤乳排尽.疼痛明显减轻.5.操作完毕后,记录实施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二乳痈(急性乳腺炎)是由于乳汁淤积.热毒侵入乳房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约占乳腺感染性疾病的75%,绝大多数发生在哺乳期,尤其是初产妇为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是乳腺疾病中的常见病[1].临床症状表现为:乳汁淤积结块.乳房疼痛.肿胀发红,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一旦发生乳痈将给产妇带来很大的身心困扰,影响母乳喂养,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近年来乳痈患者增加明显,通过中医辩证施护达到很好的康复效果,特此对于乳痈提出中医护理健康宣教,以增强乳痈患者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及依从性,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1 情志调理患者多因起病较急,疼痛剧烈,且初为人母,知识缺乏等原因,易出现焦灼.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引起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导致病情加重,故情志调理为健康宣教的重中之重.1.1 多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劝导安慰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采用谈心.陪护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减轻病痛,更好的给予母乳喂养,增进母婴情感.1.2 针对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的患者,指导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注意力;焦虑或抑郁的患者,指导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1.3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营造和谐.互爱的家庭氛围,给予心理支持,减轻心理焦灼.。
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

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乳痈即急性乳腺炎,是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或伴有全身发热,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尚未满月的初产妇多见,其不但给产妇带来极大痛苦,而且影响婴儿喂养。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
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临床分期】根据《中医外科学》,依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三期:郁乳期:患者感觉患侧乳房肿胀疼痛,并出现硬块(或无硬块),多在乳房外下象限,乳汁排出不畅;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骨楚、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经治疗后,若2~3日内寒热消退、肿消痛减,病将痊愈。
成脓期:上述症状加重,硬块逐渐增大,继而皮肤发红灼热,疼痛呈搏动性,有压痛,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有高热不退,此为化脓的征象。
若硬块中央渐软,按之有波动感者,表明脓肿已熟。
但深部脓肿波动感不明显,需进行穿刺才能确定。
溃脓期:自然破溃或切开排脓后,一般肿消痛减,寒热渐退,逐渐向愈。
若脓流不畅,肿热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囊(腺叶),形成“传囊乳痈”,亦可形成败血症。
若有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则可形成乳漏。
【鉴别诊断】本病须与炎性乳癌、浆细胞性乳腺炎相鉴别。
炎性乳癌:本病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多发生于年轻妇女,尤其是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表现为乳房迅速增大,常累及整个乳房,并可迅速波及到对侧乳房。
其皮肤颜色为一种特殊的暗红或紫红色,毛孔深陷呈橘皮样或猪皮样改变,局部肿胀,有轻微触痛。
检查患侧乳房多无明显肿块可触及,患侧腋窝常出现转移性肿大淋巴结,全身的炎性反应较轻微。
乳痈的护理及预防

· 医护 论 坛 ·
乳 痈 的 护理 及 预 防
【关 键词 】乳 痈 ;护理 ;预 防 [中图分 类 号】R655.8
刘建 平 ,霍 秀萍 ,郭 玲 ,汤亚峰 (黑 龙江 省大 庆 市 中医 院 ,黑 龙江 大 庆673—7210(2009)05(a)-221~02
患 于乳 房 部 位 的痈 称 为乳 痈 .现代 医学称 之 为 急性 乳 腺 炎 。本病 是乳 房 部 哺乳期 发 生 的 急性 化 脓性 疾 病 ,多见 于 产 后 3-4周 的初 产妇 。 由于初 产 妇乳 头 较 易破 碎 ,或乳 头 先 天 性 畸形 、内陷及 乳 汁多 而少 饮 等 。均易 导 致乳 汁郁 积 ,乳 络 阻 塞 成 块 ,郁 久 化热 酿 脓 而 成 脓 肿 『11,常影 响 产 妇 及 婴 儿 的 健 康 ,故做 好乳 痈 的预 防及 护 理 十分 重要 。 1一 般 护 理 1.1情 志 护 理
1.2起 居 护 理
建立 安 静 、整 洁 、舒 适 的环 境 ,室 内保 持 适 宜 的 温度 、湿 度 ,保 持 空气 新 鲜 ,适 时增 减 衣 被 ,谨 防 外 邪 入侵 ,使 患 者 气 血 流 畅 、经脉 通 利 。 1.3饮 食 护 理
以清淡 为 宜 ,忌 食辛 辣 炙博 、肥甘 厚 味 。高热 患者 给 予清 淡 易 消 化 的食 品 ,如 蔬 菜 、绿 豆 粥 、大 枣 粥 、水 果 等 一些 健 脾 益 气的半流食 。鲜 甜橙 去皮核 、榨取 汁 250 ml,冲入 黄酒 1~2汤 匙 ,饮 服 ,可 行气 止 痛 ,治 早期 乳 汁排 出不畅 。柳 根皮 捣烂 ,火 烘 后 ,帛裹 好 熨 ,冷 即更 换 ,一 夜 可 消 (治 乳痈 初 起 ,坚 硬 、紫 色 、众 医 不愈 )。脓肿 切 开后 给予 营养 丰富 、易 消 化 的食 品 ,如 鸡 汤 、鱼 汤 、豆 制 品 、鸡 蛋 、菠 菜 等 ,对患 者 进 行 饮 食 调 养 ,不 仅能 供 给患 者机 体 足够 的 营养 ,还 能 有效 地 配合 治 疗 。少 吃 有刺 激性 的热性 助 火生 疮 之食 物 。如 葱 、姜 、蒜 等 。中医认 为 , 急性 乳腺 炎 是 由于 内有 蕴热 、热 毒 壅结 而成 。可 常 吃海 带 .海 带有 软坚 散 结 的作用 ,凉 拌或 炖 鸡 肉吃 ,可 预 防急 性乳 腺 炎 。
乳痈的临床护理及预防

乳痈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方法治疗及预防乳痈的疗效。
方法全部病例均符合乳痈的诊断标准,并依据中医辨证分型采用中药内服配以中药外敷热疗方法治疗1个疗程(14天)。
眦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
结论中医临床护理方法是预防乳痈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急性乳腺炎乳痈护理预防急性乳腺炎是由热毒侵入乳房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中医称为乳痈。
在中医学中,因发病情况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哺乳期发生的,名为外吹乳痈;妊娠期发生的,名为内吹乳痈;不分性别年龄,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发病的,名为不乳儿乳痈。
临床以外吹乳痈,即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最多见,内吹乳痈和不乳儿乳痈均较少。
外吹乳痈往往发生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发病率占产妇的1%,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第3~4周,是常见的乳房疾病。
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有全身发热,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乳腺炎。
中医认为乳痈之成,外因为产后哺乳,乳头破碎,风毒之邪入络;内因为厥阴之气不行,阳明经热熏蒸,肝郁与胃热相互影响,引起乳汁郁积,乳络阻塞,气血阻塞,气血瘀滞,化热酿毒以致肉腐成脓。
乳痈临床上多分为肝郁型、胃热型、正虚毒盛型和气血两虚型,治疗采用内外结合治疗,以通为顺,以堵为逆,以塞为因,以消为贵,疗效卓著,优势突出,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因此,倘若在临床医生临床辨证施药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护理,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1 临床护理护理应注意防止乳汁郁积,及时排空乳汁。
若乳头破裂严重应暂停哺乳;让患者卧床休息,给予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局部护理应经常按摩擦洗乳房,肿块明显而皮色未变者,则应热敷;红肿时可用金黄散外敷。
同时在护理中应注意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手法疏通治疗急性乳腺炎,简便易行,见效快,效果好。
具体操作介绍如下:操作者与病人对坐,体位移向病人患侧。
先拍打患侧上肢上臂外侧,至局部发红为度。
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双手及病人乳房病变一侧,用右手拇、食指指腹轻轻拉捏患乳乳头,以检查乳孔是否通畅。
治乳痈《医宗金鉴》名方

治乳痈《医宗金鉴》名方*导读:1971年8月我的儿子降生了,尚未满月,妻突发乳痈,左乳头旁边生一鸡蛋大肿块,颜色发红,异常疼痛,高烧39.8℃,头脑昏昏沉……1971年8月我的儿子降生了,尚未满月,妻突发乳痈,左乳头旁边生一鸡蛋大肿块,颜色发红,异常疼痛,高烧39.8℃,头脑昏昏沉沉,浑身直打哆嗦,情况十分危急。
当时我还是一个中学教员,对医学来说还是个门外汉。
工作的林场医疗条件很差,无法住院治疗。
我手足无措,心急如焚,赶紧找来我的好朋友当地卫生院的中医师吕豪医生。
吕医生仔细诊断后很有把握地说:患的是急性乳腺炎,3剂药保好。
我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赶紧按他的处方抓来了3剂药,给妻煎药,服药。
服1剂药后,当天晚上妻就感觉到头脑清晰,疼痛有所减轻,高热开始消退。
第二天,乳房的红肿处颜色变浅,热度降至37.5℃,疼痛消失大半。
第三天,3剂药吃完,热退神情,痛止肿消,一如常人。
我真被中药的神奇疗效折服了,我问吕医生:你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他说:《医宗金鉴》里的瓜蒌牛蒡子汤。
我从医之后,也用这个方子治疗乳痈,屡试不爽,无有失手者。
2004年,我的大女儿在上海浦东妇幼保健院生一男孩。
一周后出院回到家中,几天后因乳头皲裂,导致一侧乳房红肿热痛,发高烧39℃,寒战不已。
病情急迫,全家人都主张赶紧住院治疗。
尤其是我当医生的小女儿,从北京打来电话说:病情这么严重,如果再不住院,是很危险的呀!我心里有把握,说:先不用着急,给我半天的时间,服用中药,如果病情不减再住院吧。
我立即乘出租车从浦东赶往城隍庙同仁堂药店,按瓜蒌牛蒡子汤的处方抓了3剂药,又乘出租车赶回家中。
出租车费花了120多元,买药只花了三、四十元钱,来回用了不到一个小时。
回家之后,我亲自为女儿煎药,连煎2剂,分成四碗,每碗约300~400毫升,中午12点开始服药,每隔4小时喝一次,每次喝一碗。
下午4点寒颤停止,晚8点热稍降,疼痛减轻。
第二天凌晨4点钟,两服药全部喝完,高热降至38.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一、病因病机:
乳头凹陷,毒邪外侵 情志抑郁,肝郁化火
营气不从 乳络阻滞 气血淤滞 蕴热生毒 热盛肉腐成脓 粉刺性乳痈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乳头凹陷或乳腺 导管开口堵塞,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脱落 及大量类脂分泌物积聚于导管内而导致 其扩张,积聚物分解产生化学物质刺激 导管壁而引起管壁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 组织增生,病变逐渐扩展累及部分乳腺 而形成肿块,有时炎症呈急性发作则成 脓肿,脓液中常夹有粉渣样物排出,脓 肿破溃后可形成瘘管。
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又称“粉刺性乳 痈”。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 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的 乳腺化脓疾病。特点是多在非哺乳期或 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 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 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 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
外治法: 1、单脓腔:脓肿局限而浅者,可用针吸穿刺抽 脓,抽脓后垫棉加压包扎。 2、多脓腔:脓肿较大且深,要及时切开引流排 脓,切口要选择放射状切口,以免伤及乳腺导 管,切口大小与脓肿基底大小一致,脓腔之间 隔要扩通,必要时采用对口引流术,以利于切 口引流通畅,不致于袋脓。 3、切开后的伤口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内置 京红粉油纱条引流换药,化腐生肌。待脓汁排 尽后,伤口清洁,改用甘乳纱条,生肌敛疮。
非哺乳期 非妊娠期
不乳儿 乳痈
二、病因病机:
▲乳汁郁积是乳痈发病最常见的原因。 产妇乳头破损,或乳头先天性畸形、 内陷,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 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 当,导致乳汁郁积,乳络阻塞成块, 郁久化热酿脓 胃。”肝主疏泄条达,产后情志不 畅,肝郁气滞,厥阴之气失于疏泄, 或因产后饮食不节,过于大补,脾 胃运化失职,胃中积热,肝郁胃热, 乳络闭阻不畅,气血壅滞,热盛乳 腐而成乳痈。
急性乳腺炎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以帮助患者改善乳房局部的血液循环,以减轻局部的炎症反
应,有效的缓解乳腺乳汁淤积的情况,在治疗和预防方面都
有很好的效果。
2. 保持乳房及乳头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要保
持两侧乳头的清洁,常用温水清洗乳头;出现乳头内缩情况
的患者,要将乳头轻轻挤出,后用温水清洗干净。 养成定时
·148·
哺乳的习惯,在哺乳前后可以用 3% 的硼酸水把乳头清洗干
净。 每次哺乳时应将乳汁吸净,出现不能吸净的情况时,可
以用轻轻按摩乳房挤出乳汁,或用吸乳器吸出。 若乳头出现
伤口,要暂停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代替。
3. 中药外敷,艾灸缓解
中药治疗急性乳腺炎一般采取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抗炎
后热敷于患处。 另外,黄柏、白芷、荆芥的组合也具有良好的
效果,它们主要用于急性乳腺炎初期有乳房肿块的时候。 采
用中药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配合西药进行辅助治疗,如,静
脉输消炎药抗感染治疗,效果会更加显著,必要的时候还需
要手术治疗。
除了中药局部热敷法外,艾灸在急性乳腺炎的治疗中也
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中医认为急性乳腺炎属“ 吹乳” “ 妒乳”
态度,给予自己正面的暗示,配合医生,按时按量做治疗,并
相信自己一定能够痊愈。
五、 结语
以上就是急性乳腺炎的相关护理知识,希望广大女性朋
友看后能对自己的病症有个清晰的认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及早发现、 及早治疗, 避免久拖不治而给健康留下更 大 的
隐患。
作者简介:
李萍,四川省平昌县得胜镇中心卫生院。
乳腺增生、浆细胞性乳腺炎或者其他病变,而且经久难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滞热壅证: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
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
舌红,苔黄。
(二)热毒炽盛证:壮热,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
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
舌红,苔黄腻。
(三)正虚毒恋证: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
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
舌质淡,苔薄。
二、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行抽脓术的患者,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利引流),观察脓液的量、色、质、气味以及有无乳汁排出。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肝、神门、心、交感、阿是穴等穴。
4.遵医嘱中药外敷。
(二)肿胀
1.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是否形成脓肿或破溃。
2.遵医嘱使用排乳手法(详见附件),挤出淤积乳汁。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肾上腺、内分泌、肝、神门、阿是穴等穴。
4.遵医嘱中药外敷。
5.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发热
1.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协助更换衣被。
2.遵医嘱使用中药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曲池等穴。
按摩时选择薄荷油、生姜水等介质。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耳尖、神门、内分泌等穴。
5.遵医嘱中药泡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3.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4.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指导患者按需哺乳,哺乳后要排空剩余乳汁;高热或脓肿形成时停止哺乳
2.使用三角巾或宽松的胸罩托起患乳,减少上肢活动。
3.保持乳房及乳头清洁,如出现乳头皲裂,可用蛋黄油、麻油或橄榄油外涂。
4.怀孕6个月后,用木梳沿乳腺导管方向梳理,可预防乳痈。
(二)饮食指导
产后48〜72小时后补汤汁,忌油腻、刺激性食物。
1.气滞热壅证:宜食疏肝理气、通乳消肿的食品,如白萝卜、白菜等。
食疗方:萝卜丝汤。
2.热毒炽盛证:宜食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的食品,如马兰头、鲜藕、绿豆、马齿苋等。
食疗方:马兰头拌豆腐。
3.正虚毒恋证:宜食益气合营托毒的食品,如鸡蛋、鱼肉、动物肝脏、豆制品、牛奶等。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劝导安慰其正确对待疾病。
2.针对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的患者,指导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
移注意力;焦虑或抑郁的患者,指导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经验,增强治疗信心。
五:护理效果
评价附: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年龄: ID : 文化程度:
热毒炽盛证口 正虚毒恋证口 其他:
医院: 患者姓名: 性别: 证候诊断:
气滞热壅证口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口
否口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_______________ 技术职称: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 _______________ 护士长签字:_______________
附件:
排乳手法
1. 护理评估
( 1)哺乳期妇女,乳痈郁滞,乳头破损,乳房结块,肿胀疼痛,
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程v 7天。
(2)发热恶寒,体温39° C以下,乳汁排泄不畅。
( 3)局部肿块经诊断未成脓者。
( 4)乳痈成脓期或溃后期禁用。
2.患者取坐位,在患乳搽少量润滑剂,如食用油。
3.术者左手托起乳房,右手五指顺着乳络方向,首先轻拿提拉乳头及乳晕部,后沿放射状从乳房基底部向乳晕方向按摩3〜5分钟。
4.待乳汁郁积于乳晕部时,再以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患侧乳晕及乳头部,不断轻拉揪提,宿乳即呈喷射状排出,直至结块消失、乳房松软、淤乳排尽、疼痛明显减轻。
5.操作完毕后,记录实施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