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一览表+水文计算

合集下载

涵洞计算表格excel 原稿

涵洞计算表格excel 原稿


河床断
从进口到出口 由ω1/ω2查得系 前的各种局部
数,涵洞出口局 水头损失系数
部水头损失系数 之和
C
L
I
ht
ω2
0.3968 ξ出 ∑ξ
52.406
51
0
3.9 10.08
0.6055
0.2
39.565
3.5 15.8
0.7445
按《涵洞》P144的淹没出流计算
初步确定
2.022580842 应大于1.5
涵前水 实际涵 流量系
涵洞断 涵洞湿 涵洞水

前水深 数
箱涵宽 箱涵高 流量 面积 周
利半径 糙率
H0
μH
a
b
Q
ω1 X
R
n
4.0452
4.1 0.80735
2
2 5.45
4
8 0.5 0.017
两个数据进行比较,要求实际的大于算得的水深,这样可满足淹没出流
跃前水 涵前总 单宽流

水头 量
流速系 数
流速
hc'
T0
q
ψ
vc
Fr
hc''源自1.872 1.9917 2.725 0.95 1.3625 0.3179 0.3228
2.8659
无压长 涵流量
Q
δ
m
b
1.144 0.64 0.35
H0 2.2 0.65
h0/H0 0.9292
Q
a
1.1327
h0
W
X
R
n
C
i
2.2 0.604 1.3288 3.408 0.3899 0.014 61.052 0.0005

涵洞流量水文分析计算书(四川盆地)

涵洞流量水文分析计算书(四川盆地)

式Q p=1.2KF n3/s);4、参考《公路排水设计规范》3-0-1公式推算流量:Q p=16.67ψq p,t F3/s);2;<10km2)涵洞水文分析计算书二、设计流量计算1、径流形成法是以暴雨资料为主推算小流域洪水流量的一种方法,目前公路部门普遍使用的一种计Q p=ψ(h-z)1.5F0.8βγδ3/s);一、项目概况本项目路线起点(K0+000)位于保家镇场口接319国道(近重庆彭水工业园区),终点(K14+982.337)位于乔梓乡场口,路线长度14.975公里。

本项目无桥梁工程;有新建涵洞501米/52道,平均每公里3.47道。

算方法。

按《公路涵洞设计细则》6.2.2泾流成因简化公式推算流量:2;时)3/s);2;Q p=CSF2/3;当汇水面积<3km2时,Q p=CSF——相应于设计洪水频率的一小时降雨量,可向当地雨量站了解;4.9m 3/s式1.9L 0=B= 1.9H 实=#####(m)h d =0.87H 实=1.20(m)#####(m)2);由《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表4.3.7查得,无压力式涵洞净空高度h d (m)3/s);选一孔H=L=深:(Q p /1.581/B)^2/3=参考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涵洞》第五章第四节第式5-28可得,涵洞进水口水深:从涵前水深H至进水口水深H'的降落系数取0.87;结论:MaxQ p =2;三、涵洞孔径选择(初步拟定尺寸)参考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涵洞》第五章第四节第5-33简化公式计算所需的涵洞净宽:B=Q p ×(1.581×H 1.5)-1临界流状态计算:则涵洞净高H 0≥H 实+h d =因此根据现场实际勘测、涵洞孔径选择计算、填土高度,初拟孔径涵洞尺寸满足要求。

四、涵洞孔径验算1、根据以上初拟孔径,按《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第7.2.1条进行涵洞孔径验算;本涵为无压力式涵洞,按下列公式验算涵内流速、水深、和涵前壅水位。

涵洞水力计算

涵洞水力计算

5
0
0.4
Σξ 0.90
洞底比降 i
0.020
洞宽 B 洞高 D 过水面积 A
χ
1.5
2
3
7
R 0.429
n 0.014
C
流量系数m3
62.02 0.852
动能修正系 数α
1.05
H0
淹没系数σ Q计算
8.80 0.2375 14.08
Q设计 5
进口水深 流量系数
H
m2
8.8 0.636
H0
Q计算
8.80 23.74
Q设计 5
进口水深 出口水深 出口下游过
H
h
水面积A下
8.8
8.7
13.05
上游行近流 速V0
H0
Q计算
0.04 8.80 10.75
Q设计 5
洞宽
B
8.8
1.5
上游行近流 速V0
H0
0.04
8.80
洞高 D
2
Q计算
25.37
过水面积 A
3
Q设计
5
三、非淹没压力流涵洞过流能力
2
非淹没压力流涵洞过流能力计算表
进口损失系 拦污栅损失 闸门损失系
数ξ1
系数ξ2
数ξ3
0.2
0.3
0
进口渐变段ξ5
0
洞宽B
洞高D 过水面积A
χ
1.5
2
3
7
出口渐变段 ξ6
2
0.36
0.95
进口水深 洞进口内水深 洞底比降 上游行近流
H
hs
i
速V0
8.8
8.77

涵洞水文计算

涵洞水文计算

水文计算书一、计算公式本路段各桥涵处汇水面积F≤30km2,根据《涵洞设计细则》径流形成法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Q p=Ψ(h-z)3/2F4/5βγδQ p——规定频率为P%时的雨洪设计流量;Ψ——地貌系数;h——径流厚度;z——被植物或坑洼滞留的径流厚度;F——汇水面积;β——洪峰传播的流量折减系数;γ——汇水区降雨量不均匀的折减系数;δ——小水库调节作用影响洪峰流量的折减系数;二、典型桥涵处水文计算:1、k3+685涵洞处:设计洪水频率1/100。

汇水面积在1:10000地形图上勾划,F=5.6km2,汇水区内水库面积f=1.7 km2。

主河沟平均坡度3.8‰,属平原地形,地貌系数取值0.07。

汇水面积重心至桥涵的距离L=2.5km,洪峰传播折减系数为0.925。

水库湖泊所占面积30%,折减系数δ为0.91。

暴雨分区为第5区。

降雨不均匀折减系数为1。

汇水区内分布有水稻土(约30%)、粘土(约30%),壤土(约40%),表土吸水类属为I、II、III类。

径流厚度h=56×0.3+48×0.3+46×0.4=49.6,取50。

汇水区内为中等稠度林和水平带梗的梯田,被植物或坑洼滞留的径流厚度z取25。

Q p=Ψ(h-z)3/2F4/5βγδ=0.07×(50-25)^1.5×5.6^0.8×0.925×1×0.91=29.22(m3/s)查公路道路设计资料集——《涵洞》,净跨径3.4×净高3.4的钢筋砼盖板涵泄水能力Q=31.59(m3/s),为统一跨径,且该处河沟宽4m,深2.5m,故设1-4×3.5涵洞排洪。

桥涵流量水文计算(2016版)

桥涵流量水文计算(2016版)
沿线涵洞水文计算结果一览表
桩号
汇水 面积
K0+655 K0+687 K0+785 K0+958 K1+382 K2+490 K2+687 K3+272 K3+708 K4+292 K5+980 K6+166 K6+302 K7+461 K7+969 K8+020 K8+186 K8+590 K8+865 K9+168 K9+480 K10+138 K10+373 K10+558 K11+363 K11+570 K11+700 K11+847 K12+460 K12+580 K12+784 K13+348 K13+637 K13+924 K14+224 K14+374 K14+688 K14+963 K16+017 K16+176 K16+540 K16+684 K17+076 K17+559 K17+880 K18+115 K18+300 K18+442 K18+918
2
/
16.79 1-3×3 1-3×3 钢筋砼盖板涵 3
/
2.24 1-2×2 1-2×2 钢筋砼盖板涵 2
/
2.73 1-2×2 1-2×2 钢筋砼盖板涵 2
12.97 21.42 1-4×3 2-4×4 机通兼涵
4
/
3.89 1-2×2 1-4×3 人通兼涵
2
/

桥涵、涵洞水力计算

桥涵、涵洞水力计算
5
Σ ξ 0.90 C 62.02
洞底比降 i
0.2
洞宽 B
0.3
洞高 D
0
过水面积 A
0 χ 7
0
0.4
0.020
流量系数m3
R 0.429
n 0.014
1.5
2
3
0.852
【黑色数为输入值,红色数值为计算值】
动能修正系 数α
H0
淹没系数σ
Q计算 14.08
Q设计 5
1.058.80来自0.23755
出口渐变段 ξ 6
Σ ξ
洞底比降 修正系数β i 2
0.2
洞宽B
0.3
洞高D
0
过水面积A
0 χ 7
0.5 R 0.429
1.00 n 0.014
0.020 C 62.02
0.85
上游行近流 速V0
1.5
2
3
0.04
四、淹没压力流涵洞过流能力
淹没压力流涵洞过流计算表
进口损失系 拦污栅损失 闸门损失系 数ξ 1 系数ξ 2 数ξ 3 进口渐变段 出口渐变段损 出口损失系数ξ 4 损失系数ξ 失系数ξ 6
为短洞
一、无压流涵洞过流能力
无压流涵洞过流能力计算表
洞宽B 洞高D 流量系数 m 侧收缩系数ε 进口水深 洞进口内水深 洞底比降 上游行近流 速V0 H hs i
1.5
2
0.36
0.95
8.8
8.77
0.020
0.039
二、半有压流涵洞过流能力
半有压力流涵洞过流能力计算表
流量系数m1 洞身长 L 修正系数β 1 洞底比降 i 进口水深 H 洞宽 B 洞高 D 过水面积 A

涵洞流量水文分析计算书(四川盆地)

涵洞流量水文分析计算书(四川盆地)

式Q p=1.2KF n3/s);4、参考《公路排水设计规范》3-0-1公式推算流量:Q p=16.67ψq p,t F3/s);2;<10km2)涵洞水文分析计算书二、设计流量计算1、径流形成法是以暴雨资料为主推算小流域洪水流量的一种方法,目前公路部门普遍使用的一种计Q p=ψ(h-z)1.5F0.8βγδ3/s);一、项目概况本项目路线起点(K0+000)位于保家镇场口接319国道(近重庆彭水工业园区),终点(K14+982.337)位于乔梓乡场口,路线长度14.975公里。

本项目无桥梁工程;有新建涵洞501米/52道,平均每公里3.47道。

算方法。

按《公路涵洞设计细则》6.2.2泾流成因简化公式推算流量:2;时)3/s);2;Q p=CSF2/3;当汇水面积<3km2时,Q p=CSF——相应于设计洪水频率的一小时降雨量,可向当地雨量站了解;4.9m 3/s式1.9L 0=B= 1.9H 实=#####(m)h d =0.87H 实=1.20(m)#####(m)2);由《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表4.3.7查得,无压力式涵洞净空高度h d (m)3/s);选一孔H=L=深:(Q p /1.581/B)^2/3=参考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涵洞》第五章第四节第式5-28可得,涵洞进水口水深:从涵前水深H至进水口水深H'的降落系数取0.87;结论:MaxQ p =2;三、涵洞孔径选择(初步拟定尺寸)参考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涵洞》第五章第四节第5-33简化公式计算所需的涵洞净宽:B=Q p ×(1.581×H 1.5)-1临界流状态计算:则涵洞净高H 0≥H 实+h d =因此根据现场实际勘测、涵洞孔径选择计算、填土高度,初拟孔径涵洞尺寸满足要求。

四、涵洞孔径验算1、根据以上初拟孔径,按《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第7.2.1条进行涵洞孔径验算;本涵为无压力式涵洞,按下列公式验算涵内流速、水深、和涵前壅水位。

典型涵洞水文计算

典型涵洞水文计算
典型涵洞水文计算书
一、基本情况
河道较顺直,汇水面积为25.0平方公里,主流长度L=3.20公里
斜交角度 θ =
0.00

二、流量计算
1.按暴雨推理法经验公式
汇水面积 F =
25.00
Km2
根据涵洞手册查表4-5
地貌系数 ψ = 0.035
根据涵洞手册查雨力图
频率为p的雨力 Sp = 10.000
根据涵洞手册查表4-2、4-3 采用北方地区 μ =K1Spβ 1 = 频率洪峰流量 Qp=ψ (Sp-μ )mFλ 2 = 2.按形态断面法计算设计流速
0.005
0.8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
1.044
m3/s
5.000
m
计算通过
则初步拟定涵孔长度4m,涵洞拟定为1-4米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5.014 5.117
K1 =
0.460 mm/h m3/s
河床糙率 m = 1/n =
25
水面宽度:
5
m
过水面积 ω =
4.00

湿周 ρ =
5.83
m
水力半径R =ω /ρ =
0.686
m
流速 V = mR2/3i1/2 = 1.305
m/s
流量 Q =ω V =
5.2
m3/s
由于 (Q-Qp)/Qp =
0.020
<
0.050
三、孔径计算
1、计算涵洞净宽
涵前允许的最大水深 H =
1.000
m
最小涵洞净宽 B = Q/(1.581*H3/2) =
3.295
m
m= mm/h
β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