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湿度对体感舒适的影响
tei温度体感指数

tei温度体感指数摘要:一、tei 温度体感指数的定义与作用二、tei 温度体感指数的计算方法三、tei 温度体感指数的应用领域四、tei 温度体感指数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五、应对tei 温度体感指数升高的措施正文:tei 温度体感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简称THI)是一种综合反映气温、湿度对人群舒适度影响的指数。
它将温度和湿度这两个影响人体舒适度的因素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更加合理的穿衣建议,以及对户外活动的影响。
tei 温度体感指数的提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提高生活质量。
tei 温度体感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1.计算气温与湿度的百分位数,即某一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有多少比例的人感到舒适。
2.计算气温与湿度之间的不适阈值,即在什么条件下,人们开始感到不适。
3.根据百分位数和不适阈值,计算出tei 温度体感指数。
tei 温度体感指数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1.气象预报:通过预测tei 温度体感指数,为公众提供更加贴心的穿衣建议和户外活动指南。
2.环境卫生:tei 温度体感指数可用于评估城市热岛效应、城市规划等,为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依据。
3.体育赛事:在大型体育赛事中,tei 温度体感指数可用于制定合理的赛程安排,确保运动员和观众的健康。
4.农业生产:tei 温度体感指数可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tei 温度体感指数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高温热浪:tei 温度体感指数升高,可能导致高温热浪频发,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湿度加大:tei 温度体感指数与湿度密切相关,湿度加大可能导致闷热感加剧,影响人们的舒适度。
为应对tei 温度体感指数升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球变暖趋势。
2.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缓解热岛效应。
3.合理规划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在tei 温度体感指数较高时段进行剧烈运动。
[管理]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
![[管理]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b42924f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d.png)
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科学研究发现,25℃的环境最适宜人类生活。
在这个温度下,人体没有冷热感,身体内的毛细血管舒张平衡,感觉非常舒适。
夏季,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比25℃稍高,是26~28℃。
当气温开始上升,直到超过32℃后,人体开始发热、情绪产生波动。
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调节体温。
但是据有关医学保健方面的测试资料表明,当人的正常体温为37℃时,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约为33℃左右,那就有问题了,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而不是33度左右?根据生理学家研究,室内温度过高时,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热不良而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
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经常在25℃以上,人就会感到疲乏、头晕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差。
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难以适应,容易患伤风感冒。
反之,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因此,科学家们把人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
在注意室内温度调节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的湿度。
夏天,室内湿度过大时,会抑制人体散热,使人感到十分闷热、烦躁。
冬天,室内湿度大时,则会加速热传导,使人觉得阴冷、抑郁。
室内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人会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等,并易患感冒。
所以,专家们研究认为,相对湿度上限值不应超过80%,下限值不应低于30%。
然而,人的体感并不单纯受气温或气湿两种因素的影响,而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实验测定,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冬天温度为18至25℃,湿度为30%至80%;夏天温度为23至28℃,湿度为30%至60%。
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
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室温为19至24℃,湿度为40%至50%时,人会感到最舒适。
如果考虑到温、湿度对人思维活动的影响,最适宜的室温度应是18℃,湿度应是40%至60%,此时,人的精神状态好,思维最敏捷,工作效率高。
人体舒适度指数

人体舒适度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 - 简介研究表明,影响人体舒适程度的气象因素,首先是气温,其次是湿度,再其次就是风向风速等。
能反映气温、湿度、风速等综合作用的生物气象指标,人体感受各不相同。
人体舒适度指数就是建立在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较好地反映多数人群的身体感受综合气象指标或参数。
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一般分为10个等级对外发布。
10级,稍冷。
9级,偏冷,舒适。
8级,凉爽,舒适。
7级,舒适。
6级,较舒适。
5级,较热。
4级,早晚舒适,中午闷热。
3级,中午炎热,夜间闷热。
2级,闷热,谨防中暑。
1级,非常闷热,严防中暑。
人体舒适度指数 - 划分标准人体舒适度指数图示图册0级:指数61—70,(体感温度18—23)舒适,最可接受。
1级:指数71—75,(体感温度23—29)温暖,较舒适。
2级:指数76—80,(体感温度29—35)暖热,不舒适。
3级:指数81—85,(体感温度35—41)热,很不舒适。
4级:指数>85,体感温度 >41)很热,极不舒适。
-1级:指数51—60 (体感温度 13—18)凉爽,较舒适。
-2级:指数41—50,(体感温度 8—13)凉,不舒适。
-3级:指数20—40,(体感温度 4—8)冷,很不舒适。
-4级:指数<20,(体感温度 <4)很冷,极不舒适。
人体舒适度指数 - 影响要素人类机体对外界气象环境的主观感觉有别于大气探测仪器获取的各种气象要素结果。
人体舒适度指数是为了从气象角度来评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的舒适感,根据人类机体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热交换而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
人体的热平衡机能、体温调节、内分泌系统、消化器官等人体的生理功能受到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
例如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光照、风等。
实验表明:气温适中时,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并不显著。
由于湿度主要影响人体的热代谢和水盐代谢。
当气温较高或较低时,其波动对人体的热平衡和温热感就变的非常重要。
例如,气温在15.5°C时,即使相对湿度波动达50%,对人体的影响也仅为气温变化1°C的作用。
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

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科学研究发现,25℃的环境最适宜人类生活。
在这个温度下,人体没有冷热感,身体内的毛细血管舒张平衡,感觉非常舒适。
夏季,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比25℃稍高,是26~28℃。
当气温开始上升,直到超过32℃后,人体开始发热、情绪产生波动。
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调节体温。
但是据有关医学保健方面的测试资料表明,当人的正常体温为37℃时,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约为33℃左右,那就有问题了,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而不是33度左右?根据生理学家研究,室内温度过高时,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热不良而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
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经常在25℃以上,人就会感到疲乏、头晕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差。
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难以适应,容易患伤风感冒。
反之,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因此,科学家们把人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
在注意室内温度调节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的湿度。
夏天,室内湿度过大时,会抑制人体散热,使人感到十分闷热、烦躁。
冬天,室内湿度大时,则会加速热传导,使人觉得阴冷、抑郁。
室内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人会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等,并易患感冒。
所以,专家们研究认为,相对湿度上限值不应超过80%,下限值不应低于30%。
然而,人的体感并不单纯受气温或气湿两种因素的影响,而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实验测定,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冬天温度为18至25℃,湿度为30%至80%;夏天温度为23至28℃,湿度为30%至60%。
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
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室温为19至24℃,湿度为40%至50%时,人会感到最舒适。
如果考虑到温、湿度对人思维活动的影响,最适宜的室温度应是18℃,湿度应是40%至60%,此时,人的精神状态好,思维最敏捷,工作效率高。
空气的湿度名词解释

空气的湿度名词解释空气的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或相对湿度的度量。
它是衡量空气中水分含量的重要指标,对人类生活、气象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空气湿度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一、空气湿度的基本概念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水蒸气是水在空气中的气态形式,由水分子通过蒸发进入空气中。
湿度通常用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来衡量。
绝对湿度是指在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的质量。
一般以单位立方米或公斤表示。
它能准确反映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常用于科学研究或工业实践中。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水气的实际水汽压力与当前饱和水汽压力之间的比值。
相对湿度用百分比表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湿度指标。
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已达到饱和状态。
二、空气湿度的测量方法测量空气湿度的常用仪器是湿度计。
湿度计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湿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通过检测湿度和温度的变化来计算空气的相对湿度。
湿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水分子在不同湿度下的导电性质、干湿热阻的不同,或者是基于水分子吸收和散射光线的特性等。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湿度计有电子湿度计、毛发湿度计、化学湿度计等。
三、空气湿度对生活的影响空气湿度对人类的健康和舒适感有重要影响。
当相对湿度较高时,人体的蒸发散热减少,导致体感温度升高,使人感到闷热。
同时,高湿度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可能会引发皮肤病、哮喘等健康问题。
反之,当相对湿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较少,容易造成皮肤干燥、呼吸道不适等问题。
低湿度还会使空气中的静电增加,对电子设备等敏感物品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空气湿度对农业和植物生长也有重要影响。
合适的湿度有助于植物的水分吸收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的作物对湿度有不同的需求,对于农民和园艺爱好者来说,了解并调节空气湿度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四、空气湿度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湿度对气候和天气现象有重要影响。
寒露时节的空气湿度变化

寒露时节的空气湿度变化在秋季的二十四节气中,寒露是代表进入寒冷季节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这个时节,我们经常会感受到空气湿度的明显变化。
本文将探讨寒露时节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寒露时节空气湿度的特点寒露时节的空气湿度变化主要受到气温和天气状况的影响。
一般来说,寒露之后,随着秋季气温的逐渐下降,空气湿度也相应减小。
这是因为冷空气开始活跃,相对湿度较低的空气由北方向南方流动,导致湿度下降。
在晴朗的天气下,更加容易感受到空气湿度的减少。
二、寒露时节空气湿度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 健康影响寒露时节的空气湿度减少,使得室内空气相对干燥,容易引起人体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等不适感觉。
尤其是在采暖季节开始之前,许多家庭并未开启暖气设备,导致室内湿度降低,需要适当地增加室内湿度来保持人体的舒适感。
2. 经济影响空气湿度的变化也会对某些行业产生一定的经济影响。
例如纺织品、木材、食品等行业,空气湿度的减少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持适宜的湿度条件。
此外,干燥的空气也可能导致农作物的枯萎和土壤的干旱,从而对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3. 生活适应随着空气湿度的减少,许多人可能会感到口渴,因此需要增加饮水量。
在居住环境中,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植物蒸发等方式增加室内湿度,改善舒适度。
此外,注意保持皮肤的水分,使用适当的保湿霜等也是调节体感的有效措施。
三、调节寒露时节空气湿度的方法1. 加湿措施在家居环境中,可以使用加湿器来提高室内的湿度。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加湿器型号,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以避免过度湿度造成的不适。
此外,适时摆放盆栽植物,利用植物的蒸发作用增加室内湿度,起到调节作用。
2. 饮水调节饮水是调节人体湿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寒露时节,由于空气湿度减少,人体易出现口渴的感觉。
因此,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保持身体的湿润有益。
3. 保湿护肤寒露时节,由于空气湿度的减少,皮肤容易出现干燥情况。
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包括

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包括一、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的概念和意义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是指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员工在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这是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二、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的对象和方法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的对象包括空气质量、噪声、光照、温湿度、有害物质等。
检测方法一般包括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评估。
1. 空气质量检测空气质量是工作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对员工的健康影响巨大。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等)、灰尘、细菌、病毒等都需要进行检测和控制。
2. 噪声检测噪声是工作环境中常见的问题,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引发听力损伤、睡眠障碍、精神紧张等问题。
因此,对工作场所的噪声进行检测和评估是必要的。
3. 光照检测光照不足或过强都会对员工的视力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工作场所的光照进行检测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4. 温湿度检测合适的温湿度是保持员工舒适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过高或过低的温湿度会导致员工体感不适,影响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5. 有害物质检测工作场所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物质、尘埃、放射性物质等。
对这些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三、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的重要性和益处1. 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
2.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避免因环境问题而面临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4. 增强企业形象和竞争力,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四、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1. 制定检测计划和方法,明确检测的目标和范围。
2. 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获取准确的数据。
3.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4.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改进方案。
5. 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十月生活中的节日气候变化观察与记录

十月生活中的节日气候变化观察与记录引言十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月份,不仅因为它标志着秋天的深入,也因为它充满了各种节日。
在这个月份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气候的变化,体验不同的节日气氛。
为了更好地记录这些变化,我们可以运用观察与记录的方法,以便了解我们所处的不同气象环境。
观察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观察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气候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会影响到我们的衣食住行。
通过观察气候变化,我们可以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对不同的天气条件。
其次,气候变化与节日气氛息息相关。
例如,十月是传统的中秋节和国庆节。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十月份的气候变化,了解到这两个节日的气氛如何与气候相互关联,进而更好地享受节日的喜悦。
综上所述,观察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让我们做出相应的调整,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节日氛围中。
节日气候变化的观察与记录方法1. 借助天气预报为了更好地观察节日气候变化,我们可以事先利用天气预报来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天气预报可以提供温度、天气状况、降水情况等信息,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生活计划。
2. 观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人们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也是观察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来测量和记录每天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通过比较不同日期的温湿度数据,我们可以对节日气候变化进行有效观察和记录。
3. 注意天空和云朵的情况天空和云朵的情况也可以反映气候的变化。
我们可以观察天空的颜色、云朵的形状和密度等因素,以此来了解气候的变化趋势。
例如,晴朗的天空可能预示着良好的天气,而多云天空则可能意味着天气的变化。
4. 注意风向和风力的变化风向和风力是另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观察树叶和树枝的摇摆方向和幅度,以及能否感受到风的力度。
通过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力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的变化趋势。
5. 记录降水情况降水情况是观察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一温度、湿度对体感舒适度的影响
在诸多气象要素中,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是气温和湿度。
大气中的温湿度人为是无法控制的,而室内的温湿度却是可以调节的。
那么如何调节适当的温湿度,既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又能使您的工作处于最佳状态、身体健康、生活舒适呢?
先来谈谈温度,当室内的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到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温不良引起体温升高,血管扩张、脉搏加速,甚至出现头晕等症状;温度过低时,又会使人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和呼吸减慢,皮肤过紧,皮下血管收缩,呼吸道抵抗力下降。
人体对外界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机体可以借助体温调节保持平衡,但这种调节是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医疗气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把人体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
再说湿度,夏天室内湿度大时,抑制人体蒸发散热,使人体感到不舒适;冬天湿度过大时,会加速热传导而使人觉得寒冷。
室内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而感到口干舌燥,并易感冒。
研究结果表明,人体适宜的相对湿度上限值不超过80%,
18℃-20
,
,
1.1
1.2.
1.3.
1.4.
1.5.
1.6.
2
3.
1)使外墙或屋顶的主要结构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
2)
3)
4)
5)
4.
1)
2)
3)
4)
1
降低到水蒸气的分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时,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如果湿空气的温度进一步降低,那么湿空气就会析出水滴,从而实现除湿的目的,这种控制方式将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捆绑在一起由一个系统来承担两种负荷的控制任务,体现在工程上就是当任何一个参数达不到要求就要启动整个系统造成能量的损耗[2]。
而温湿度独立控制既省力又快捷。
下面介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各种方法。
2.空气温度控制
2.1供暖
目前,房屋供暖方式大多分为两种:集中供暖和分户供暖。
其中,分户供暖:根据设备和热源的不同,又分为锅炉供暖,地板辐射供暖,电热膜采暖等。
2.1.1集中供暖
这种采暖方式通常是通过小区燃煤锅炉和地下管网集中向各个小区楼房供暖,如果是地暖,还需在各个房间的地面下铺设蛇形盘管
这种采暖方式通常是在用户自家的厨房或阳台上安装壁挂炉,由壁挂炉燃烧天然气将水烧热输送到各个房间的地下盘管中,再通过盘管向地板及室内空间辐射供暖。
这种采暖方式与水地暖的构造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用电来加热地下管道的。
优点是,不受集中供暖热网的限制,供停自由;每个房间温度能在一定范围内随意调节;暖气由下而上,脚暖头凉,符合中医健康理论;美观大方,不占用室内空间。
不足之处有:1.地下电缆不能随意裁切,一旦裁切会破坏导热功能,因此安装时有可能会在房间留下“冷区”。
2.有一定的有害电磁辐射,一些电地暖厂家不得不采取措施屏蔽有害电磁辐。
这是一种有“暖芯”的地板。
外观上与地板无异,只是植入地板上表层的“暖芯层+远红外层”使地板具有了“地板装饰、采暖、保健”三合一的功能。
目前越来越多的新建小区开始采用这种采暖方式。
2.2室内降温
2.2.2
2.2.3
2.2.4
2.2.5
2.2.6
3
3.1
3.1.1
[6]
3.1.2蒸气压缩式除湿机/冷冻除湿机
蒸气压缩式除湿机又称冷冻除湿机,即利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表面温度较低(一般可以低于被处理空气的露点温度),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蒸发器表面,以减小空气中的含湿量。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夏季家用空调运行时,室内机一侧会有冷凝水需要排除的原因。
[4]
3.1.3利用固体和液体吸湿剂的干燥去湿装置
固体吸湿剂分两类,吸附式除湿剂和吸收式除湿剂,吸附式除湿剂处理湿空气时,不改变自身的物理或化学结构,如硅胶、活性铝、铝胶或分子筛;吸收式吸湿剂在吸湿过程中会改变自身的物理或化学结构,如氯化钙或氯化锂等盐类。
液体吸湿剂为浓缩的盐溶液,如三甘醇、氯化锂、溴化锂、氯化钙等水溶液,并具有与使用要求相适应的蒸汽压力特性。
通过调节液体吸湿剂的温度和浓度,可以实现多种空气处理过程,将空气处理到所需的状态,可避免冷冻去湿过程中先将空气冷却到机器露点而后再加热的冷热抵消现象。
液体吸湿剂处理空气时还具有消除空气中气态污染物(如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即vOCs)和微生物的作用,有
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采用固体或液体吸湿剂的空调系统,必须要有相应的吸湿剂再生设备,所以系统复杂,设备占地面积大,维护要求较高,目前主要用于对湿度要求较高的生产过程或大、中型的商业建筑,以及有特殊用途的房问。
[4]
3.1.4被动除湿
利用多孔建筑装饰材料的吸湿和蓄湿特性吸收室内空气中多余的水汽,起到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作用,称为被动除湿。
与传热过程类似,外围护结构的湿传递也包括三个阶段:高湿空气侧的吸湿、建筑材料内湿迁移(湿渗透)和低湿空气侧的释湿过程。
若把传热理解为热的浓度(焓)扩散,则湿(质)迁移可理解为湿的浓度扩散。
被动除湿可采用的建筑装饰材料如石膏板,其中以纸面石膏板为代表。
纸面石膏板是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掺人适量的添加剂如填充料、发泡剂、缓凝剂等以及纤维做成板芯,以特殊的板纸为护面而制成。
一般未经处理的纸面石膏l~2小时的吸水率大于30%,72小时为40%左右。
根据清华大学金招芬等理论计算结果,在上海地区若采用调湿板,室内相对湿度除十个工作日的小时数(约230小时)超过80%以外,全年工作日内室内相对湿度可保持在35%~80%内范围。
[4]
3.1.5干式除湿
3.2
3.2.1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