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_图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带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成语用来描述声音音色的是()A.余音绕梁B.曲高和寡C.声若黄鹂D.响彻云霄2.耳廓有汇集声波的作用,听力不好的人对着声源的方向常把手掌卷曲起来,放在耳廓旁,如图所示。
这样做,可以使听到的声音()A.音调升高B.响度增大C.音色发生改变D.频率变大3.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梳子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有什么关系?B.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C.探究声音的传播时是否需要介质?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是否需要时间?4.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B.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C.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传播速度不同D.机器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5.中考期间,为了给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各地纷纷“禁噪”。
“禁噪”是()A.防止噪声的产生B.使噪声变成乐音C.阻断噪声的传播D.防止噪声进入人耳6.如图,某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能够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干扰蚊子的感觉和行为,达到驱蚊效果。
关于驱蚊器发声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驱蚊器发声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B.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C.驱蚊器发出的声音可以被人听到D.调高驱蚊器振动频率,声音的音调变高7.分别拨动古筝的八、十三号弦,如图所示用同一设置的相机拍摄到两弦最左摆到b处,最右摆到c处,静止时在a处。
测出每振动880次,八号弦用时2s,十三号弦用时4s,则八号弦()A.发出声音响度比十三号弦大B.在空气传播速度比十三号弦小C.音调比十三号弦高D.频率为220Hz8.生活中许多实例应用到物理知识,下列四幅图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实验可以知道真空不能传声B.图乙所示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减弱噪声C.图丙所示的图片表明小提琴和二胡的音色不同D.图丁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超声波导航二、填空题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诗句中,人的脚步声引起狗叫,说明;狗的叫声是通过传到人耳中的;人是根据声音的这一特性辨别出狗的叫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重点实验突破实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在“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交流讨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伸出桌面较长时,钢尺振动得 ,发声的音调 ;钢尺伸出桌面较短时,钢尺振动得;发声的音调。
(3)实验结论: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时音调 ,频率低时音调。
中考考点强化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重庆A卷)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中轻质小球的作用是,说明实验中利用的研究方法是。
考点2 声音的特性4.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小的是( )A.震耳欲聋B.声如洪钟C.轻声细语D.鼾声如雷5.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6.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7.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发现没有引起听觉。
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A.响度很小的超声B.响度很大的超声C.响度很小的次声D.响度很大的次声8.关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D.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9.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小提琴,小提琴发声是因为琴弦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也可以在真空传播C.只要振动就一定能产生声波D.若有声波,一定有振动2.关于音乐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低音的声音洪亮”是指音调低响度大B.宾朋们听到的气势雄浑、大气磅礴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音乐声时而如雨滴敲打瓦砾般轻快,时而又缓慢悠长,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发生变化D.领唱演员通过麦克风唱歌,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人C.只能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噪声D.“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4.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声音的响度5.“声波炮”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 以上的高频声波,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警察使用它可以震慑暴徒,维护秩序。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频声波是具有很大能量的次声波B.dB 是声音强度的单位C.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频率D.使用“声波炮”时,炮手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就环境保护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一定是难听的声音B.悦耳的歌声不可能是噪声C.噪声强度的计量可用“分贝”作为单位D.睡眠时噪声不应超过30分贝7.重敲鼓面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鼓面相比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8.下列实例中,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大象的“声音”交流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碎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9.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次声波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C.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11.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控制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敞开门窗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晚九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12.深夜,非法改装的汽车、摩托车的排气管发出的轰鸣声引发“炸街式”的扰民,南通交警部门责令车主拆除改装部件恢复原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1.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
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A.禁止鸣笛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D.学校周围植树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3.“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用知识为滇西北山区女孩创造美好未来,如图,张老师带领师生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师生宣誓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C.师生的声音音色相同D.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速度很大4.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进行回声定位D.防噪声耳罩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5.警察利用如图所示的无人机对行人“喊话”,以维持交通秩序。
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A.是次声波B.是超声波C.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传播不需要介质6.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我市部分学校组织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型合唱比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歌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速C.男低音演员歌声的响度小D.女高音演员歌声的音调高7.某学校九年级三班在教室举办了一场庆元旦文艺晚会,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调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响度不同C.某同学发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D.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的缘故8.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①医用B超诊断仪①超声波清洗眼镜①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①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①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9.甲、乙音叉的形状差不多,分别标有“256Hz”、“512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A.甲响度小B.甲音调低C.乙振幅大D.乙声速小10.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B.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C.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D.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11.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3.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的产生原因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4.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胡琴、琵琶、羌笛各是一种乐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调B.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这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
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将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能说明发声体都在振动B.图乙是电影院墙壁的一部分,其中的小孔可以减少回声所产生的干扰C.图丙是示波器上某声音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它是噪声D.图丁是用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深,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8.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者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B.甲、丙两者的响度和音调相同C.乙、丙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D.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9.如图是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_声现象》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有关声音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快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D.人耳能直接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4、小王和小强练习敲鼓,小王大力敲,小强用较小的力敲,鼓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都伴有振动现象B.音调、响度和频率是乐音的三个特征C.声不能在气体、液体中传播D.在教室周围植树不能控制噪声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8、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10、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人的讲话声音,是因为声音的()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响度不同D.声速不同11、5对下列图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B、真空罩中的手机能接收信号,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街头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污染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用于医疗观察12、08年的CCTV青年歌手太奖赛中有道辩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真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真题训练(解析版)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秋•新化县校级期末)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B.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答案】D。
【解答】解:A、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故A错误;B、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2.(2021秋•西吉县校级期末)中国作为文明古国,音乐发展历史悠久,中国古谱以“宫、商、角、徽、羽”五音谱组成,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4、5,五音反映的声音特性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答案】A。
【解答】解:“1、2、3、4、5,是哆、来、咪、发、索,是指声音的高低不同,即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同,故五音反映的声音特征是音调。
故选:A。
3.(2021秋•天津期末)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
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约为( )A.6km B.6000km C.3km D.3000km【答案】C。
【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t1=×4s=2s,由v=得,该处海水的深度:h=s=vt=1500m/s×2s=3000m=3km。
故选:C。
4.(2021秋•定州市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是340m/s B.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悦耳动听的音乐不可能是噪声D.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答案】D。
【解答】解:A、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B、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悦耳动听的音乐如果影响了他人休息,就是噪声,故C错误;D、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八物理 第2章《声现象 》单元检测(附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班____学号____姓名_____一、选择〔答案填在反面的表格内,2*15=30〕1.〔2021益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A.真空不能传声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2021广东〕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3.〔2021襄阳〕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4.〔2021广州〕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 音调B. 频率C. 响度D. 音调及响度5.〔2021泰安〕使用复读机学习英语,调节音量按钮时改变了声音的〔〕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6.〔2021烟台〕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下列图,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7.〔2021福建福州〕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局部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8.〔2021江西〕如图6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9.(2021江苏泰州)关于声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l08m/s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0.〔2021遵义〕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B.“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11.(2021四川眉)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340m/s12.〔2021湖北恩施州〕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的是A.白光B.激光C.超声波D.电磁波13.〔2021湖北武汉〕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14.〔2021宜宾〕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15.(2021梅州)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二、填空〔2*20=40〕16. 〔2021兰州〕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_图文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使声音变得悦耳或低沉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A.甲、乙、丁 B.甲、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丙3.从下图的波形上看,是噪声的为 ( )4.如图所示,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C.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5.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 音调B. 频率C. 响度D. 音调及响度6.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图中人类用语言表达信息、情感、并进行交流,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B.乙图中暖气管能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C.丙图中利用声呐确定鱼群的位置,说明超声波在水中也能传播D.丁图中在公路两旁设置声音屏障,说明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减弱噪声7.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8.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利用声音来获得身体各方面的信息的B.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C.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D.声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危害9.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10.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1.写出下列情景所对应的物理知识:(1)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
这表明。
(2)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喇叭会感到振动。
这表明_ 。
(3)给摩托车的发动机装上消声器。
这表明___ 。
(4)工人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零件。
这表明_ 。
12.悦悦在弹奏古筝时,古筝的琴弦因为________而发声;登上月球的两宇航员不借助无线电听不到对方的讲话,这是由于声音___ __ ___;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这是因为她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相对比较________的缘故13.每天清晨我们进入校园就会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声音是由传播的,由远及近,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发生变化。
耳朵贴着教室墙壁感觉声音更加清晰、明显,说明 _(选填“固”、“液”或“气”)体也可以传声,且效果更好。
14.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15.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
“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减弱噪声。
16.下图是课本中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它们分别研究什么问题?请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
(以下均选填:“音调”、“响度”、“音色”、“介质”、“能量”或“信息”)(1)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2)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得越快,越高;(3)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越大;(4)丁实验说明声波能传递。
17.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18.几种动物和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如下:①猫:60~35000Hz ②青蛙:50~8000Hz ③狗:15~5000Hz ④知更鸟:250~21000Hz ⑤鳄鱼:20~60000Hz ⑥人:20~20000Hz在所列的动物和人中,能听见超声波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听见次声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听不见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第19小题10分,第20小题9分,共19分)19.在研究有关声音的传播时,小军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未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如图所示,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管子抽出。
请你根据小军的实验探究回答下面一些问题。
(1)在没有抽气时,小军用家用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的声音。
(2)当小军不断抽出瓶中的空气时(瓶中空气没有完全抽走时),再拨打手机,听到手机的铃声将。
(3)当小军继续把瓶中的空气往外抽, 再拨打手机,他仍能从听到从瓶里传出来的微小手机的声音,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4)通过以上小军的实验探究,请你帮小军总结出实验结论。
20.小玲同学设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声音的响亮与振幅的关系,请你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来回答有关的问题。
与振幅的关系是。
(2)乒乓球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3)上述实验所运用的主要研究问题方法是。
四、计算题(12分)21.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km,则:(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五、综合能力题(16分)22.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
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使声音变得悦耳或低沉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A.甲、乙、丁 B.甲、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丙3.从下图的波形上看,是噪声的为 ( )4.如图所示,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C.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5.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 音调B. 频率C. 响度D. 音调及响度6.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图中人类用语言表达信息、情感、并进行交流,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B.乙图中暖气管能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C.丙图中利用声呐确定鱼群的位置,说明超声波在水中也能传播D.丁图中在公路两旁设置声音屏障,说明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减弱噪声7.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8.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利用声音来获得身体各方面的信息的B.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C.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D.声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危害9.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10.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1.写出下列情景所对应的物理知识:(1)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
这表明。
(2)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喇叭会感到振动。
这表明_ 。
(3)给摩托车的发动机装上消声器。
这表明___ 。
(4)工人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零件。
这表明_ 。
12.悦悦在弹奏古筝时,古筝的琴弦因为________而发声;登上月球的两宇航员不借助无线电听不到对方的讲话,这是由于声音___ __ ___;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这是因为她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相对比较________的缘故13.每天清晨我们进入校园就会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声音是由传播的,由远及近,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