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案4篇

《安塞腰鼓》教案4篇《安塞腰鼓》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亢奋、晦暗、羁绊、冗杂”等词语。
2、体会排比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__恢宏的气势,理解其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2、品析关键语句,体会__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德育目标:理解散文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颂,是对民族魂魄的礼赞,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和力量,丰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味__的韵律和气势。
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和诗意美。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__的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像法、研讨法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二、充足朗读,感知__1、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__,标示段序并勾画疑难字词。
2、教师配乐范读后学生和乐自读,体会情绪与语气节奏。
3、学生集体朗读,揣摩__蕴含的思想感情。
4、请学生分组品读,根据文中描述,用“---------的安塞腰鼓”的形式,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与评价。
(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如:豪放的安塞腰鼓。
三、研读与赏析1、学生自读,提出疑问,师生合作探究。
如学生提问:如何理解文中排比手法的表达效果?2、教师提问,学生合作探究后回答。
如教师提问:有关__的主旨,有多种见解。
联系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文中对腰鼓场面的渲染,铺排。
四、课堂练习:根据文中的词语填空。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赏析课文美点,体会神韵1、__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请学生勾画出使用排比和反复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排比:增强语势,加深感情。
反复: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2、学生诵读所勾画的语句。
3、请学生就课文的词,修辞,句式,写法,结构等方面,用“--------好,好在-----------”的句式简要评述__美点。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导入:1.我先作个调查,看过腰鼓表演的同学请举手。
2.看后你有何感受?3.对,那是心灵的呼唤,那是生命的宣泄。
今天我们来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题目是——一、整体把握1.请大家自由高声地朗读,朗读前标上序号,并思考问题:(1)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歌颂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2)说一句话: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3)文章分为几个部分?你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2.讨论明确上述问题。
二.分角色读主体部分。
1.读2.仿句三.品读1.结尾句是含义2.文章美吗?美在哪里?美在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
安塞腰鼓教案(优秀6篇)

安塞腰鼓教案(优秀6篇)安塞腰鼓教案篇一【学生分析】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
一旦学生的情绪和想像力被调动起来,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另外,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奇伟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可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进行感悟,受到熏陶,让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凸现。
【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在赏析基础上训练自己的仿写能力。
教法学法指导1、课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学生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在这方面不要过分要求学生,主要指导他们读出这篇文章的气势即可。
2、作者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并不是对江南和西北作一个评判。
江南有江南的风格,西北有西北的特点。
在这里不要作无谓的争论。
3、有条件的话,运用有关安塞腰鼓的视觉材料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加深认识。
4、有兴趣的话,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扩展学习。
历史可以从周朝开始西北地区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来引申到现实;现实可以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各方面的比较。
从这两方面指导学生探讨一下黄土高原的希望与复生。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导语:同学们可能听过崔健震耳欲聋的摇滚,体验过动感十足的劲舞吧?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集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
今天,让我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到刘成章的精美散文《安塞腰鼓》中去感受腰鼓的风采,感受腰鼓的魅力吧!二、解题(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5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5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篇一【导言】《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文章以诗一般凝练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用富有动感的语言来表现安塞腰鼓的激越飞扬。
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体会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领悟生命的自由和豪壮之美。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生活、与生命的对话。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诵读品评、自由感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引领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形式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深刻理解和欣赏课文独特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加深对文章内蕴的深度认识和多元解读。
【课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录象,创设特定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在设置的具体情境中,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对文章外形与内蕴之美的理解。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为了打破现代语文以割裂为美的僵化阅读模式,在《安塞腰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注重运用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先让学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安塞腰鼓表演部分的文字。
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部分,通过寻找关键语句或语段来理清作者思路,明确文章结构,使教学富有整体阅读的意味。
三、探寻美点,品读赏析为了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应作为学生解读文本、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使学生学会真正的自主阅读。
在赏析《安塞腰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引动,学生自动,小组合作互动的形式,让学生任意地找出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大声朗读,用我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是因为的句式相互交流。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获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具体体验和感受,获得审美享受的自主赏析权,从而避免学生的审美愉悦被强行灌输和暴力接受。
《安塞腰鼓》教案(15篇)

《安塞腰鼓》教案(15篇)《安塞腰鼓》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2、理解_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__的阳刚之美。
3、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__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__的语言美,感受__的阳刚之美。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目标要求:朗读课文,理清__结构,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欣赏广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片段,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2、由广西民歌引出其他民族的文化;欣赏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让学生回答:你对安塞腰鼓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热烈、热情、火暴、奔放、豪放)3、简介安塞腰鼓,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快速朗读课文,注意一些字的读音。
(出示注音卡片)2、鼓励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说说喜欢的原因。
3、理清__的结构,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和段序号:鼓声响前安()宏伟的场面()塞鼓声响起雄壮的响声()腰()击鼓的后生()鼓鼓声落下奇丽的舞姿()()(参考:1—4、5—27、28—30;5—13、14—17、18—22、23—27)4、讨论:课文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分别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情感来读?讨论后明确:鼓声响前(安静):中速、有力;(亢奋):激越、高昂;鼓声落下(寂静):稍慢、悠远。
学生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5、分组进行朗读比赛,互相点评,感受文中的语言美。
6、练习:联系课文内容,补充句子:的安塞腰鼓。
(安静、激昂、寂静)三、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以及__语言的铿锵激越,理清了__的结构。
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__语言的特点,感受__的阳刚之美,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修辞在__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目标要求:理解_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__的阳刚之美;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修辞在__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快速浏览全文,重点阅读第7、18、19段,讨论__的主题。
《安塞腰鼓》的教案4篇

《安塞腰鼓》的教案4篇《安塞腰鼓》的教案篇1[教学设计]创意说明:以朗读教学带动同学从不同层面去理解、观赏课文是本设计的特点。
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气美。
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同学感受文章之美,把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教学步骤:一、齐读、正音。
〔读音准〕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同学齐读全文〔课前有常规的预习〕。
2、订正同学误读的字音〔主要有同学完成〕,并强调一些新词汇的读音。
瞳仁舒适晦暗羁绊蓦然冗杂戛然磅礴亢奋二、读出音乐美1、同学自我评议:刚刚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
让同学自由地说,老师先不作评议。
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
要求同学带着刚刚评议的问题去听,并依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
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觉他人特长。
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
要读准节奏,必需留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
句式特点存在着明显的文体差异,如散文、古体诗、词、赋、现代诗等皆有着明显的节奏特点。
同时,在同一种文体中,不同的文章其节奏也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散文。
本文以短句为主,因此节奏较快。
读准节奏以后还要留意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4、分节朗读学习,学习重点:节奏、重音。
5、齐读全文,留意音准、节奏、重音。
6、跟读:跟录音带齐读全文。
7、同学自由朗读。
三、读出画面美朗读指导: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进展,必需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
1、查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
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忱、布满力气〕、腰鼓〔灵动而强烈的陕北打击乐器〕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
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夫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
3、播放腰鼓表演的录象片段。
安塞腰鼓教案4篇

安塞腰鼓教案4篇课文《安塞腰鼓》教案1、知识和能力: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朗读品味,自主评价,在补缺中发现,在发现中发展。
3、情感与态度: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感知西北汉子的美。
一课时一、感悟体验、情境设缺(播放光盘,让学生观看南丰蜜桔节上的腰鼓表演和北方腰鼓表演片段,共3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两段腰鼓表演,谁来说说你的感受生1:我觉得腰鼓表演很美,但我们家乡人打腰鼓就是没有北方腰鼓表演那么有力量。
生2:后面那段北方的腰鼓表演,更有气势,场面更壮观。
师:同学们都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生(齐):同意。
师:腰鼓表演我们并不陌生,许多大型文艺晚会上都有这类节目。
在黄土高原,腰鼓表演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安塞腰鼓1992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展风采后,曾令无数人魂牵梦绕。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看看他是如何用生花妙笔描绘这惊心动魄的表演。
二、缺口边缘、整体感知(学生听课文朗读带,脑海里想象表演画面)师:我们刚才听了课文朗读录音,请同学们用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概括评价,也可引用文中词句。
(师板书这一填空题)生1:狂野奔放!生2:豪放!生3:元气淋漓、惊心动魄、热情奔放!师:他说了这么多!(生鼓掌,继续评价)生4:火烈的、没命的!生5:粗犷的、壮阔的!生6:雄浑激昂的、奇伟磅礴的!生7:排山倒海的、让人叹为观止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抓住关键词句灵活板书)师:刚才同学们评价的非常好!三、确立缺口、体验感知师:根据你所做的评价,你能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你观点的句子、段落吗读出来!生: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些句子能体现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
《安塞腰鼓》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怎么读?请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知识目标: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3.能力目标: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完成简单有一定内涵的场面描写。
教学手段多媒体powerpoint工作环境暴风影音工作组件教学步骤(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
一、导入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
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二、教师板书课题三、师:请大家把课本打到123页,快速浏览文章,自己解决生字词。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小声读一下。
(过程2~3分钟)四、结束浏览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张安塞腰鼓表演图片(3~4张),请大家看一下这与文中描述是否一致。
(教师对图片做简单讲解,图片选用比较有张力、有气势的)五、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本文记述了一个的过程,描述了一个的场面。
注意,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请大家思考一下。
(明确:安塞腰鼓表演)六、既然是过程,那么当然就又先后,文章以表演安塞腰鼓为主体,那么就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美读课文,提炼信息
二、精读课文,品析美点
三、演读课文,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最为盛行,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
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领略这“天下第一鼓”的奇特魅力!
(二)出示目标
(略)
(三)美读课文,提炼信息
1、请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从文中提炼关键信息(重在整体感受),用“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2、学生思考,展示交流。
示例:好一个壮阔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豪放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热烈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奇伟磅礴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使人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3、教师提示:表演前和表演后的安塞腰鼓状态?
沉稳而安静寂静
(四)精读课文,品析美点
1、有人这样评价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安塞腰鼓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人读了这么足劲?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任选句子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发言。
(略)
3、读一读品一品
⑴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
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⑵一捶起来就发狠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狂舞在你的面前
/鼓点急促/流苏飞扬/脚步蹦跳/瞳仁闪烁/风姿强健
/黄土高原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4、读一读品一品
⑴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⑵这腰鼓,使空气燥热了,使阳光飞溅了,使世界亢奋了。
5、读一读品一品
⑴使人想起:马鸣风萧萧,落日照大旗!/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⑵使人想起:古战场庄严的行军场面。
/使人想起:老一辈革命家的豪迈情怀。
/使人想起: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艰难历程。
6、用“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对本文语言特色进行评价。
7、小结:本文大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构成特点上:有词与词的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
用词特色上:有递进式排比,有多角度修饰排比;
和其他修辞的综合运用上:有对比、反复、引用、比喻等;感官运用上:有视觉,有听觉。
(五)演读课文,把握主旨
1、安塞腰鼓为什么会具有如此美感?你认为作者在歌颂什么?
2、补充资料:关于《安塞腰鼓》(刘成章)
在写《安塞腰鼓》之前,我已接连写了好几篇有影响的文章。
这些文章不但使陕北骄傲地在新时期美的视野中踏出一方天地,而且都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讴歌改革开放。
那个时期,我满脑子都是改革开放。
因为天地的巨大变化给我个人和国家都带来了希望,我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热情。
3、读一读悟一悟
安塞腰鼓啊,/它震撼着我们,/烧灼着我们,/威逼着我们。
/它使我们/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我们惊异于/自己年轻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
/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4、小结:
作者以无比热烈、激情四溢的语言,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
赞美了黄土高原,赞美了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催人奋进。
(六)拓展延伸品味创作
1、《安塞腰鼓》一文将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描写得非常成功,你见过其他的一些表演场面吗?请把它描写出来。
(请用上排比、比喻等修辞)
2、学生写作,准备展示。
3、作业展示。
4、佳作赏析
雨滴一样,是“随风潜入夜”的滋润!
阳光一样,是“赫赫阳光均九有”的温暖!
落花一样,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
清泉一样,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蓬勃!
——杨蒙佳《语文课剪影》一玩起来就高兴了,撒欢了,放纵了!百十个放声欢笑的孩子,像百十束活泼的阳光,闪耀在你面前。
鲜花一样,是美丽的心情;溪水一样,是淡淡的甜意;微风一样,是暖暖的笑容;小草一样,是跳跃的脚步;群山一样,是隐约的身影。
山坡上,出现一群多么可爱,多么活跃,多么欢乐的孩子啊!
——梁文净《山坡游记》
一弹奏起来就雀跃了,陶醉了,忘情了!一个个琴键,就像一个个舞动的精灵,上下跳动。
阳光一样,是跳动的旋律;
星辰一样,是欢快的节奏;雨滴一样,是跳动的音符;淑女一样,是华丽的乐章。
黑白琴键上,演奏出一首多么悦耳、多么动听、多么婉转的歌曲呀!
——白才越《钢琴协奏曲》
一玩起来就开心了,忘时了,没命了!好几个跳皮筋的孩子们,如一只只蝴蝶轻快飞舞,蹦跳在你面前。
春风一样,是得意的笑容;夏水一样,是清脆的脚步;秋田一样,是厚实的肩膀;冬雪一样,是快乐的天使。
童年的校园里,秀出了多么纯洁,多么轻松,多么愉悦的孩子们啊!
——田佳音《田间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