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习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练习题-自定义类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练习题-自定义类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对________进行的改造()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交通运输业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导致这些数据的直接原因是()A. 新中国的建立B. 召开一届全国人大C. 实施三大改造D. 掀起“大跃进”运动3.某同学利用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 抗美援朝B. 社会主义改造C. “大跃进”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4.你能够从下图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5.A. 三大改造的原因B. 三大改造的途径C. 三大改造的实质D. 三大改造的结果6.小明同学准备写一篇小论文,并在网上搜集了诸如“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政策”“合作社”“公私合营”等方面的材料。

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过渡时期B. 政权巩固C. 三大改造D. 十年“文化大革命”7.如图为1956年我国公私经济成分比重表。

这表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B. 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8.从1952年与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的数据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 “大跃进”改变了经济落后状况C. 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确立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巨大9.三大改造的实质()A.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 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C.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D.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10.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土地改革的完成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毛概常考习题及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常考习题及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B、《论政策》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A、封建主义体系B、资本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A、个体经济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A、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工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9、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1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的说就是()A、三改两化B、一化三改C、三化一D、一化两改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A、统购包销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14、剥削阶级在我国被消灭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B、全国大陆的解放与统一C、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1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答案:1.C 2.B 3.C 4.B 5.C 6.A 7.A 8.B 9.B 10.B 11.B 12.D 13.D 14.C 15.C二、多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B、个体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对农业、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D.个别公私合营E.全行业公私合营4、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C.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5、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A、是个过渡性质的社会B、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C、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E、其前途是社会主义6、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7、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份有()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C、资本主义私营经济D、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E、个体经济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属于资本主义的因素有()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产阶级C、合作社经济D、国营经济答案:1.ABCD 2.ABC 3.ABCDE 4.ABCD 5.ABCDE 6.ABCD 7.ABCDE 8.AB三、简答题: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3、什么是和平赎买?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5、我国实现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有哪些?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意义有哪些?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哪三个步骤?8、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有哪些?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10、我国为什么能够实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4、三大改造坚持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方针对我们走好人生之路有什么启发?5、改革开放后,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同学们怎么看?6、当年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异同?五、材料分析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我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第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三大改造习题(4)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三大改造习题(4)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A.战国 B.北宋 C.南宋 D.明朝2.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5.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

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A.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地位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型其C.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6.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技术的革新◆能力题1.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叙述错误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年间B.指南针发明于北宋时期C.活字印刷术形成于唐朝D.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2.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3.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第5课 三大改造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课 三大改造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1952年9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采取社会主义政策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这里的“社会主义政策”指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一五”计划D.改革首先自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再转向城市2.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决议指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A.打土豪,分田地B.农业合作化运动C.扩大农业生产规模D.农业机械化生产3.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喜获土地。

此后国家积极开展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究其原因,下列哪一项表述有误( )A.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B.很多农民缺乏生产资料,难以克服耕作难题C.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为了继续深化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巩固政权4.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实是一场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整合运动,这场运动成功实现了对小农经济的有效整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该“运动”的第二阶段是( )A.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B.全行业公私合营C.农业互助组D.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

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万多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这表明(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6.“创新”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热词,共出现了50多次。

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提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没收B.农业生产合作社C.赎买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7.下面为1950—1956年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示意图,对其原因解读准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8.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5课 三大改造》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5课 三大改造》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课后作业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从1952年与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的数据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 1.50.7%71.8% 6.9%1956年32.2%53.4%7.3%7.1%趋于零A.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基础B.大跃进造成了经济比例失调C.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确立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巨大2.1953年,毛泽东同武汉市委书记王任重谈话时,讲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有人说,要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还有人主张‘四大自由’,我看都是不对的,新民主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过渡要有方法。

”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党和政府采取的办法是()A.实行土地改革B.进行三大改造C.发动“大跃进”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3.根据如图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A.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B.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C.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关于三大宗教的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A.佛教的教义是“众生平等”、“忍耐顺从”B.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C.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D.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

这些做法()A.阻碍了国营企业的发展B.纵容资本家的剥削C.有助于公私合营的开展D.照搬了苏联的实践6.“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中“团结和改造的政策”指的是()A.实行股份制B.和平赎买政策C.廉价收购D.无偿没收7.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三大改造同步习题

三大改造同步习题

1、选择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2、我国农业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主要原因()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要走苏联社会主义的道路
C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D一些领导人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国家的领导权
B.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C.建成工业化的基础
D.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4.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 )
A.通过赎买的形式进行
B.通过独立生产的形式进行
C.通过生产合作社的形式进行
D.通过统购、统销和订货的形式进行
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
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
7、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9、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把分散的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走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生产合作社6公私合营
7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三大改造的完成
9个体农民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三大改造》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三大改造》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 关于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股份制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3.观察下图“入社报名大会”场景,你认为入社的主要是( )A.农民B.地主C.商人D.工人4.“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5.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6. 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A.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B.建立股份有限公司C.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D.转变为国营企业7. 1956 年某日上海 50 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四个现代化B.“一五”计划C.“大跃进”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8.三大改造以后,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第五课 三大改造 练习题

第五课 三大改造  练习题

第五课三大改造练习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1、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

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惟一正确的是()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2、“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你知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3、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1949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4、观察下面我国粮食人均变化图,其中促使1949年至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所有制改革完成 B.对外开放扩大 C.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D.大跃进5、1956年 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改造 B.人民公社化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二、材料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材料一: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以下二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没收官僚资本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赞扬。

公私合营后,企业发展迅速,生产、销售量大增,表明()
A.农村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党中央关怀下进行的
C.三大改造取得了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显示优越性
7、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
年年年年
8、1949年前,上海水泥厂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后的1956年,生产能力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完成
B.抗美援朝斗争胜利
C.三大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实施
9、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新中国成立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八大
10、“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这种“和平方法”指的是()
A. 赎买政策
B. 无偿没收
C. 实行股份制
D. 廉价收购
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 实行股份制
C .组织生产合作社
D .实行公私合营
12、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初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不包括()
A.分散的小农经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 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
C.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14、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那一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农业
B.手工业
C.重工业
D.轻工业
15、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了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进行()
A、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B、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P23下边下字)
材料二(P23左边小字)
(1)农民为什么要建立互助组和农业合作社?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主要有哪几个行业?
各行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各是怎样的?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三、问答题
1956年完成的“三大改造”指的是什么?它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1~5 D D C C B 6~10 D A C C A
11~15 D B D B D
二、(1)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行业: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政策,实现公私合营。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是: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