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教案1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1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1

课题第5 课三大改造一、教材地位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23——26。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从1954 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到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二、课程标准: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四、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生:(可能会摇头)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板书:三大改造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大改造》教案完美版

《三大改造》教案完美版

《三大改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材处理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讨论探究自主合作教法学法按照“知、疑、学、解、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进历史,最终走出历史。

课前预习1、了解对社会主义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的原因及其过程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及其形式。

3、三大改造是何时完成的?它有什么重要的影响?4、第三小3组的同学收集的史料编演历史剧《穷棒子办社》(一)回顾已学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建设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你有哪些收获呢?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一下吧。

(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5篇)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5篇)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5篇)第一篇: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案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制作人:房立德2009.03.03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能力目标: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三、[教法、学法]学法指导阅读练习、讨论分析、分③组合作[课时]1课时四、[学习新课]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一)三大改造的形式1、时间:_______---________2、农业:(1)、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2)、高潮:_______年3、手工业: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4、资本主义工商业:(1)、实行____________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2)、高潮:_______年(二)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五、课堂检测自主研练:重点,难点,常考点,当堂学习,当堂巩固,高效率!不会的、拿不准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三大改造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三大改造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三大改造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三大改造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生产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当时,个体农民平均每户只有十多亩耕地,贫雇农平均每户不足半头耕畜、半部犁,资金也很缺乏,根本无力抵御自然灾害。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又取得了什么效果?(二)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1——23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2、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远动?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 点拨,检测。

1、思考题(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大改造的实质。

点名回答,教师总结。

(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2、思考题(2)引导: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有性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点名回答。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3、思考题(3)要求学生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实行赎买政策。

三大改造教案历史范文

三大改造教案历史范文

三大改造教案历史范文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三大改造的背景、意义和基本内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让学生了解农民受地主剥削压迫的状况。

(2)讲解:介绍三大改造的背景、意义和基本内容。

(3)讨论:让学生分析三大改造对农民和我国社会的影响。

(4)总结:强调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掌握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点。

2. 教学内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意义和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讲解:介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意义。

(3)案例分析:分析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点。

(4)讨论:让学生评价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

(5)总结:强调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掌握手工业合作社的基本特点。

2. 教学内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意义和手工业合作社的基本特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2)讲解:介绍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意义。

(3)案例分析:分析手工业合作社的基本特点。

(4)讨论:让学生评价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

(5)总结:强调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掌握公私合营的基本特点。

2.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意义和公私合营的基本特点。

三大改造教案

三大改造教案

教案:三大改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大改造的概念和背景。

2.理解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掌握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4.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概念解析:什么是三大改造?•解释“三大改造”的概念及其来源。

•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2.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讲解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分析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3. 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人民民主法治建设•理解人民民主法治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

•探讨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4. 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

•探讨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义。

•分析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概念、背景和具体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三大改造的重要性和意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3.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了解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四、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等活动。

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书面回答问题或写一篇短文,以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小组项目评估: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关于三大改造的项目,如设计一个海报、制作一个PPT或模拟一个辩论等,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兴趣。

2.概念解析:讲解“三大改造”的概念和背景。

3.经济体制改革:讲解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

4.政治体制改革:介绍人民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作用。

5.文化体制改革: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三大改造教案

三大改造教案

三大改造教案
1. 改革教育体制
- 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注
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 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
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加强教育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2. 教师培训体系改革
-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教师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感。

- 推行师德考核制度,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奖惩措施,提高教
师的教学质量和职业水平。

3. 课程改革
-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加强艺术、体育、科技等非学术领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全
面发展。

《三大改造》教案(精选5篇)

《三大改造》教案(精选5篇)

《三大改造》教案(精选5篇)《三大改造》篇1第五课三大改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⑵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⑶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2.能力: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⑴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⑵适当补充课外材料,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4.情感、态度、价值观:⑴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是我党在过渡时期实行的一项正确的政策;⑵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热爱集体的品德;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二.重点、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⑴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⑵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方法:讲解法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2.手段: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导入:(上课前写好课题和第一个大标题)(课件)播放电视剧《大宅门》中百草厅公私合营的片段。

(问)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啊?(学生回答)刚刚老师放给大家看的是电视剧《大宅门》中公私合营的一段,现在大家把书打开到第23页中,看有关北京老字号药店同仁堂的介绍。

其实,《大宅门》中的百草厅的真实来源就是同仁堂药店。

老师读)2.公私合营:好,我们一直在说公私合营,那么,到底什么叫公私合营呢?公私合营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呢?(课件:是我们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那老师要问了,以前我们学过改造的低级形式,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啊?(学生回答)(课件:对工业中的计划定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任经销代销等等)。

(课件:毛泽东在1953.7发表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一文中写道:“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资本主义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
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执笔:宋罡审核:冯婕内容:课型:新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
义和缺点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创造性政策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
料联系
理解
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归纳分

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唯物史

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
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
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首先阅读课文标题及两个大标题,明确对哪三大产业进行改造?
2、阅读第二段找出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原因、方式及结果。

3、阅读第三、四段找出对资本主义工商改造形式政策及实行这种政策意义。

4、阅读理解三大改造意义,找出完成时间及改造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二、互动提高: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

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

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维比拼
①你认为三大改造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在改造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
③理解什么是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四、巩固归纳:
学生根据自己本节课学习内容用框架形式总结本节问题原因:
形式:
结果:
资本主义工商业形式:
意义政策:
结果:
五、能力训练:
1、选择: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租赁
B、借用
C、赎买
D、没收
(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A、东南沿海地区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恢复国民经济
(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
A、互助组
B、供销合作社
C、生产合作社
D、公私合营
六、教学小结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