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试题(五)
先秦文学试卷真题

先秦文学试卷真题考试真题先秦文学试卷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最有神话学价值,著名的洪水神话就出自此书。
2、《诗经》现存诗篇,句式以四言为主,篇章结构则采用的章法。
3 、《论语》是一部体著作,全书共篇。
4、韩非是先秦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观点即出自他的《》。
5、先秦时期两部重要的国别史是《》和《》。
6、“春秋三传”指的是《》、《》和《左传》。
7、屈原的《》是一首奇特的长诗,它共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而《》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咏物诗。
8、与屈原同时而稍后的另一名楚辞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
9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10、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二、单项选择题(8分)1 、《弹歌》是一首()诗。
A二言 B 四言C五言D杂言2 、《毛诗》的传授者是()。
A齐之辕固 B鲁之申培 C燕之韩婴 D赵之毛苌3 、“买椟还珠”的寓言出自()。
A《孟子》B《庄子》C《荀子》D《韩非子》4、出自《荀子》的名句有()。
A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C 道,可道,非常道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
A仁政和王道 B 仁与礼 C 严刑与峻法 D 无为而无不为6 、烛之武这一人物出自()A《战国策》B《国语》C《左传》D《论语》7、“蹇叔哭师”一节出自于()。
A《晋楚城濮之战》C《秦晋殽之战》B《烛之武退秦师》D《苏秦始将连横》8、屈原的《国殇》一诗祭祀的是()。
A天神B地祗C人鬼D以上三种三、名词解释(12分)1、百家争鸣2、风、雅、颂3 、《九歌》四赏析题(12分,每题4分,写出出处、内容和艺术特点)1、鸡棲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2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五阅读作品,回答问题(8分)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一一.填空(20分,每空2分)1.从周公到孔子,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文化成了主流。
2.成书于秦汉两代的由众人编撰的和,两书中都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神话。
3.《诗经》中的宴享诗的典型之作是。
4.《论语》创立的,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
5.刘向的、《新序》等书,杂举前代群书佚闻琐事编录而成,寓以劝戒说教之意。
6.汉初,贾谊写过骚体赋《吊屈原赋》、。
7.秦嘉的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记。
蔡邕的五言诗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始祖神话七发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1.《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有哪些?2.《九歌》的艺术特色有哪些?四.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1.《诗经》的艺术特点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2.《史记》的叙事艺术成就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答案:1、礼乐 2、《吕氏春秋》《淮南子》 3、《小雅·鹿鸣》 4、语录体对话式论辩文 5、《说苑》 6、《鵩鸟赋》 7、《赠妇诗》《翠鸟诗》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二一、填空(20分,每空2分)1、《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和周部族始祖诞生的神奇经历。
2、《尚书》包括、《夏书》、《商书》《周书》。
3、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儒、墨、、法、道德六家。
4、《春秋》是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
5、是宋玉的代表作,它生发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主题。
6、东汉抒情赋主要有和两类。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洪水神话赋比兴《淮南子》汉乐府民歌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1、《战国策》的文学特点有那些?2、《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有那些?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1、试举例论述《孟子》的散文成就。
2、《离骚》的艺术特点有那些?试具体分析。
答案:1、契后稷2、《虞书》3、阴阳名4、编年史5、《九辩》“悲秋”6、纪行赋述志赋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三一、填空(20分,每空2分)1、夏商文化以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与此时的原始宗教是紧密联系的。
(完整word版)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五)及答案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五)及答案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五)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解释“黄帝四面”为:“黄帝取合已者四人,使治四方”。
2.《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世纪。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是《诗经·小雅·采薇》一首中的诗句。
4.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有《老子》、《论语》、《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5.《》被认为原本是民间祭歌,屈原利用其形式进行了再创作。
6.汉代的赋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7.《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
8.班固将汉乐府精神归结为“感于哀乐,()”八个字。
9.汉乐府鼻祖《安世房中歌》17章中有4章是七言和三言相杂的()体。
10.《回车驾言迈》称:“盛衰各有时,()。
”11.正始文学代表作家是()和()。
12.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
13.陶渊明的辞赋名篇有《悲士不遇赋》、《》和《归去来兮辞》。
14.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作于他出任()之后。
15.沈约和其他诗人共同创造了()体,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6.庾信诗歌的代表作是《》27首。
17.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和杨衒之的《》。
18.杜甫诗云:“()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19.现存南朝民歌将近()首,内容绝大多数为()歌。
20.我国小说的雏形是在()时出现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属于政治讽刺诗的是()。
A、《邶风·静女》B、《鄌风·墙有茨》C、《周南·关雎》2.“屈平词赋如日月”是()对屈原诗歌的评价。
A、杜甫B、李白C、白居易3.《盘庚》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诗经》B、《国语》C、《尚书》4.《两都赋》的作者是()。
A、张衡B、班固C、赵壹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出自曹植的()。
A、《白马篇》B、《赠白马王彪》C、《野山黄雀行》6.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
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着名。
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3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先秦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保存我国古代神话最多的一部古籍是《》。
2.《诗经·大雅》中的《公刘》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的大迁徙的历史。
3.《诗经》章法最明显的特色是()。
4.所谓春秋三传是《左传》、《公羊传》和《》,古人认为它们都是阐释《春秋》的作品,故有此称。
5.我们所熟悉的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邯郸学步》等都出自《》。
6.诗人屈原在其诗《》中写道:“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
7.一般认为《招魂》是为招()之魂而作。
8.被认为是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的作品是《____》。
9.《汉书》由纪、____、志、传四部分组成。
10.乐府原是古代____的名称。
11.相和歌辞中的《东门行》、《妇病行》、《孤兒行》表现的都是()的疾苦。
12.《古诗十九首》多数是写()的乡情和思妇的闺愁。
13.秦嘉有《》三首。
14.“三曹”是()、()和()。
15.郭璞的代表作是《》19首。
16.陶渊明的散文最著名的是《》和《》。
17.“天际识归舟,()”二句为谢眺诗《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中的名句。
18.在南朝民歌中,《》篇幅最长,艺术成就最高,属《乐府诗集》的歌辞。
19.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作者是()。
20.齐梁时代,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的声律,提出()之说。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诗经》全集分为()部分。
A、三B、五C、六2.《春秋》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严谨的笔法,称为()。
A、佶屈聱牙B、兢兢业业C、春秋笔法3.《论语》是一部()著作。
A、语录体B、编年体C、国别体4.屈原的作品篇目最早见于()。
A、《史记》B、《诗经》C、《汉乐府》5.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专论,提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观点是()。
A、《与杨德祖书》B、《典论·论文》C、《诗品》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语出自陶渊明的()。
先秦文学试题与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上古先民用幻想以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解释,用想象表达先民征服自然的强烈心愿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
属于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是原始文学的重要形式,后世文艺的土壤。
2、神话的历史化: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
即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当作事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发展谱系。
在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史中或多或少均有体现。
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子》。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①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②神话思维具有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特征。
③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④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始祖神话(《**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也是人类的创造者)、洪水神话(《山海经•海内经》鲧禹父子治水,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经过阪泉之战而大胜炎帝,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发明创造神话(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先秦文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答案一、填空: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就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就是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与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就是文学与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
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 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自西周开始, 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
女娲的神话主要应就是产生于母系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就是押韵。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
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就是: 《尚书》与《春秋》。
12、《尚书》就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就是编年史。
《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就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体例就是国别史。
16 、孟子就是性善论者。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先秦文学试题

先秦文学试题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是(《》),所收的诗歌上起周初,下讫春秋中叶,均系以()为主的抒情作品。
2.将秦至东汉建安以前的文学作为()的发轫期,主要是因为我国文学从自发走向了()。
3.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最有影响的儒家、墨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都是主张()而抑制个体的。
4.上古时期,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只有(《》)和楚辞两部,具有不同程度文学成分的作品,则有()、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5.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庄子》和(《》)。
前者想象丰富,后者叙述婉委,兼擅(),具有明显的文学色彩。
6.在我国早期的神话传说的人物中,()、()要算最多的了,在这方面可与其比肩的是后羿,前者是治水的英雄,后者是抗旱的英雄。
7.《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国风,雅分为大雅和(),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9.《国语》全文七万多字,以()为主,在记事上更重(),所以文学成分有所增加。
10.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是文学成分较多的一部,其文学成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
11.中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是《诗经》,所收集的诗歌上起()。
下至春秋中叶,均系以四言为主的()作品。
12.我国文学进入(),是从建安期间()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诗赋欲丽”开始的。
13.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最有影响的儒家.墨家.法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都是主张崇尚群体而()的,只有杨朱.()中的庄子一派注重个体的。
14.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和《战国策》。
前者(),文字奇姿,后者叙述婉委,兼擅铺陈,具有明显的文学色彩。
15.在我国早期的神话传说的人物中,鲧.禹要算最多的了,在这方面可与其比肩的是(),前者是()的英雄,后者是抗旱的英雄。
16.《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十五国风,雅分为()和小雅,颂分为(《》)、《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文学试题(五)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诗经》
2、《天问》
3、神话
4、春秋笔法
5、楚辞
二、判断正误,误者改正(每题2分,共10分)
1、《庄子》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专题论文的成熟。
2、《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3、在《春秋》三传中文学性最强的是《左传》。
4、《孟子》的文风气势磅礴,有浓郁的雄辩色彩
5、《九歌》共有九个章节构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2、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2、论述《离骚》的文学成就
五、标点古文并回答问题(标点5分,回答5分,共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标点上文。
2、上文出自何处?主要论点为何?采用了何种论证手法?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2、《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
共有370句,1500多字,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
这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3、神话是上古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口头文学。
神话的艺术特征是幻想与想象,创作基础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
神话以其神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了后代作家的想象力,为后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
4、春秋笔法孔子作《春秋》,有所谓“微言大义”之说,即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历史进行评断,用恰当的文字暗寓褒贬之意,表现了严格的历史倾向性。
5、“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
汉成帝时,刘向辑集了屈原、宋玉的楚辞作品以及西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的仿骚之作,合为一集并定名为
《楚辞》。
这样,“楚辞”就由一种诗体的名称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二、判断正误,误者改正(每题2分,共10分)
1、错。
《荀子》等散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专题论文的成熟。
2、错。
《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3、对
4、对
5、《九歌》共有11个章节构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从经济方面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尤其是春秋末年以后,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加之以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也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各国诸侯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兵强国富。
从政治方面说,东迁之后内忧外患加剧,王朝益加衰微,天子在实际上已逐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
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纷纷兴兵争霸,蚕食兼并,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本来,周王朝几诸侯国均置有史官,有一些士人,或作史著,或编篡历史文献,为统治者提供政治借鉴。
形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局面。
2、诸子散文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①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
主要作品有《老子》与《论语》。
它们的特点是词约义丰。
《墨子》开始向有组织、有结构的论说文形式发展,并且粗具规模。
②战国中叶。
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其文辞比前一时期繁富,说理也比较畅达。
③战国末期。
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其特点是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入,文辞富赡,在理论文字的表达形式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直接叙事,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抒胸臆。
直接叙事的诗,如大部分《颂》诗,《大雅》中的史诗,《小雅》中的宴饮诗,等等。
这类作品,往往在叙事中熔铸着情感,“叙物以言情”。
直接刻画描写的诗,如《齐风·卢令》、《十亩之间》、《召南·羔羊》等,这些诗,没有刻意修饰,只有平实客观的描写场面或人物,而感情自然见出。
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的诗在《诗经》里最多,社会政治诗,情爱诗中的大多数,都属于这一类。
比,一般说是比喻。
如《卫风·硕人》连接以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这样的“比”法显而易见,基本是修辞意义上得手法,是《诗经》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
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硕鼠》、《小雅·鹤鸣》等,用借喻手法,或是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或是描写一系列表达情思。
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就兴与诗歌情思的关系来看,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
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作用。
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的和鸣声,比喻青年男女求偶;《桃夭》首章起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盛开的鲜艳的桃花象征美丽的新娘,同时也渲染了出嫁的热烈气氛。
这一类比兴,都和比难以区分。
兴与诗歌情思没有意义相关时,则往往是起到起韵的作用。
如《唐风·山有枢》,是一首讽刺财奴的诗:“山有枢,隰有榆。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子有马车,弗弛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起句:“山有枢,隰有榆。
”同下面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关。
联,其作用只是在起韵。
再如《秦风》的《黄鸟》、《晨风》等,也是如此。
赋、比、兴在理论上虽然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但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
因此,在批评实践中也不易区分。
同一首诗,有人认为是赋,有人认为是比或兴。
2、《离骚》发展了上古口头文学——神话的浪漫主义传统,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源头。
一、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诗人以自我为原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凸现了自我形象的纯洁高大。
《离骚》又自始至终贯串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表现出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
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构成了屈原浪
漫主义人格及其《离骚》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二、具有深刻现实性的浪漫主义。
屈原的浪漫主义理想不是脱离现实的幻想,而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
在诗的第一部分,诗人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了楚王的昏庸,党人的偷乐,群小的贪婪,展示了楚国政治舞台的黑暗现实,说明了屈原浪漫主义性格产生的典型环境。
但由于屈原浪漫主义理想在现实中得不到实现,所以诗人在诗的第二、三部分“另辟神境”,以一系列神幻的情节进一步展示了他对理想的上下求索。
这种纵横宇宙的丰富想象,把现实、历史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诡奇境界,使诗篇抹上了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综上所述,《离骚》在创作方法上体现出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是具有深刻现实性的浪漫主义。
三、比兴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
《离骚》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又有了新的创造。
《诗经》的比兴大多比较单纯,只是就某一具体事物用比兴;而《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创造出了一种文彩斑烂、寄托幽远的意境,开拓了中国诗词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传统。
四、创造出新的诗体形式和绚烂华美的语言。
《离骚》在诗体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采用了一种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散文化句法,扩大了诗的容量。
在结构形式上,它把《诗经》整齐短小的重章叠句扩大为长篇巨制。
在语言运用上,大量运用了楚地方言和楚物名称,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此外,还大量使用了“焉”、“乎”、“哉”特别是“兮”的语气词,这样就大大增强了诗的抒情意味和节奏感。
五、标点古文并回答问题(标点5分,回答5分,共10分)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孟子》舍生取义类比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