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22题)

合集下载

机械系统设计B

机械系统设计B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1.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即:在机械系统设计时不应追求最优,而应追求的最优。

2.系统的含义:系统由相互联系的构成;系统与环境发生关系,不是孤立的。

其特性为:具有、、、目的性和优化原则等。

3.物料流由、、和组成。

4.机械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和。

5.专家系统是一个能在某特定领域内,以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

二、试画出图示主传动系统的转速图(20分)题二图题三图三、如图所示,某物料流定向机构,试说明其方案的原理(20分)。

四、某厂在开发一种新产品时,总体设计时选定了A1和A2两个候选方案。

为了确定选择哪个方案,组织了一个由10位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个方案进行评价。

专家组选用三个评价指标:产品性能(P1)、可靠性(P2)及使用方便性(P3),同时将每个评价指标划分为4个等级:0.9,0.7,0.5,0.3。

投票结果如表1、2所示。

试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方案评价。

(三个评价指标的加权系数分别为:0.6、0.3、0.1)(20分)表1方案A1得票评价指标评价等级0.9 0.7 0.5 0.3产品性能 3 4 3 0 可靠性 2 5 3 0 使用方便 1 3 2 4表2 方案A2得票评价指标评价等级0.9 0.7 0.5 0.3 产品性能 1 5 4 0 可靠性 4 3 2 1 使用方便 3 4 1 2五、如图所示为三面切书自动机的工艺示意图,它由送料机构、压书机构、两侧切刀机构、横切刀机构、工件(书本)、工作台等组成,其工艺路线为:将书本用送料机构1送至切书工位,然后用压书机构2将书本压紧,接着用两侧切刀3切去两侧余边,最后用横切刀4切去前面余边。

试分析各执行机构的运动组成,并画出该自动机的运动循环图(示意图)。

注意:定标构件未在图中画出(15分)。

机械系统设计试题及答案200952111713222

机械系统设计试题及答案200952111713222

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2006学年第2学期《机械系统设计》考试答案(A) 一、有级变速传动系统分析(本大题共7小题,内含8空,每空2分,本题总计22分)1)600 、602) 1.58 、6 、103)60、95、150、236、375、6004)根据分析和计算,得到其转速图如下:5)6=31×236)Ⅰ-Ⅱ轴之间三联滑移齿轮组为基本组;Ⅱ-Ⅲ轴之间双联滑移齿轮组为扩大组。

7)95二、将正确答案填入空内:(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12个空,每空2分,总计24分)1、1) (a)不连续不重复;2) (b)连续且重复;3)(c)不连续不重复;2、26.9 、 3 、 3 。

3、(1) 不会、、开式;(2) 不会、、开式;三、简要回答下列各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4分)1.机械系统是指由若干机械零、部件及装置组成的,彼此间有一定联系,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

特性包括:目的性、相关性与整体性、环境的适应性。

2.所谓“功能原理设计”就是:针对所设计产品的主要功能提出一些原理性的构思。

基本功能元有:物理功能元、数学功能元和逻辑功能元。

3.在机械系统中能直接完成预期工作任务的那部分子系统称为执行系统,它由执行机构和执行末端件构成。

4.导轨的主要功用为:导向和承载。

直线运动导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主运动导轨、进给运动导轨和移置导轨。

5.支承件抵抗接触变形的能力称为支承件的接触刚度,它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1)有效接触面的面积;2)接触面的预紧力。

6.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环节为:给定环节、比较环节、校正及放大环节、执行环节、测量环节。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总计27分)1.(a)推力支承放在前后支承的外侧:轴向热变形较小,轴向刚度K轴较高。

执行轴工作受热伸长使得轴承预紧力下降,须采取措施;前支承发热较为集中,需要强制散热。

适用场合:跨距尺寸小,精度要求较高。

(b)推力支承放在前支承的两侧:较高。

机械系统设计习题(有答案版)

机械系统设计习题(有答案版)

第一章绪论1、系统: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一定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整体都是系统。

2、机械系统的组成:1、动力系统。

2、执行系统。

3、传动系统。

4、操纵、控制系统。

5、支承系统。

6、润滑、冷却与密封系统。

3、产品设计类型:完全创新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4、机械系统的设计要求:功能、适应性、可靠性、生产能力、使用经济性、成本六方面的要求。

5、产品的产生过程分哪几个阶段?产品策划---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运转---产品报废或回收。

6、产品的设计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功能原理方案设计阶段---结构总体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第二章机械系统总体设计1、功能原理方案设计步骤设计任务-求总功能-总共能分解-寻求子功能解-原理解功能-评价与决策-最佳原理方案2、什么是“黑箱法”:根据系统的某种输入及要求获得某种输出的功能要求,从中寻找出某种物理效应或原理来实现输入-输出之间的转换,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推求出“黑箱”的功能结构,使“黑箱”逐渐变成“灰箱”、“白箱”的一种方法。

3、功能元、功能结构功能元:在一个系统中,总功能可以分解为一些分功能,其中可以分解到最低层次的分功能,并且分解到最后不能再分解的基本功能单位叫做功能元。

功能结构:将总功能分解为分功能,并相应找出实现各分功能的原理方案,从而简化了实现总功能的原理构思。

反之,同一层次的功能单位组合起来,应能满足上一层次功能的要求,最后组合成的整体应能满足总功能的要求。

这种功能的分解和组合关系称为功能结构。

4、机械系统总体参数包括哪些性能参数、结构参数、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动力参数。

5、七个标准公比为:1.06、1.12、1.26、1.41、1.58、1.78和2。

6、公比φ、变速范围R n与级数Z间的关系。

Z=lgRn/lgφ+1第三章执行系统设计1、执行系统的组成:由执行末端和与之相连的执行机构。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一、《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1 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后,进行一次学习设计的综合性练习。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技能,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分析比较机械系统中的某些典型机构,进行选择和改进;结合结构设计,进行设计计算并编写技术文件;完成系统主传动设计,达到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的目的。

通过设计,掌握查阅相关工程设计手册、设计标准和资料的方法,达到积累设计知识和设计技巧,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通过设计,使学生获得机械系统基本设计技能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创造一定的条件。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内容由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图样技术设计和技术文件编制三部分组成。

1.2.1 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1)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设计方案的分析,最佳功能原理方案的确定。

(2)根据总体设计参数,进行传动系统运动设计和计算。

(3)根据设计方案和零部件选择情况,进行有关动力计算和校核。

1.2.2 图样技术设计:(1)选择系统中的主要机件。

(2)工程技术图样的设计与绘制。

1.2.3编制技术文件:(1)对于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自我经济技术评价。

(2)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1.3 课程设计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1.3.1课程设计题目和主要技术参数题目01: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53r/min;N max=60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题目02: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5r/min;N max=710r/min;Z=9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0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63r/min;N max=500r/min;Z=7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04: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5r/min;N max=50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05: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0r/min;N max=630r/min;Z=9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06: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50r/min;N max=400r/min;Z=7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07: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63r/min;N max=71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08: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50r/min;N max=800r/min;Z=9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09: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75r/min;N max=600r/min;Z=7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10: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0r/min;N max=45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11: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35.5r/min;N max=560r/min;Z=9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12: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0r/min;N max=315r/min;Z=7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1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71r/min;N max=710r/min;Z=6级;公比为1.58;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14: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0r/min;N max=400r/min;Z=6级;公比为1.58;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15: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63r/min;N max=630r/min;Z=6级;公比为1.58;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16: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5r/min;N max=450r/min;Z=6级;公比为1.58;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17: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80r/min;N max=450r/min;Z=4级;公比为1.78;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18: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63r/min;N max=355r/min;Z=4级;公比为1.78;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19: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50r/min;N max=280r/min;Z=4级;公比为1.78;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20: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0r/min;N max=224r/min;Z=4级;公比为1.78;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21: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80r/min;N max=1000r/min;Z=12级;公比为1.26;电动机功率P=2.5/3.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题目22: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71r/min;N max=900r/min;Z=12级;公比为1.26;电动机功率P=3.5/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题目2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90r/min;N max=900r/min;Z=11级;公比为1.26;电动机功率P=2.5/3.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题目24: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75r/min;N max=750r/min;Z=11级;公比为1.26;电动机功率P=3.5/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题目25: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95r/min;N max=800r/min;Z=10级;公比为1.26;电动机功率P=3.5/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题目26: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80r/min;N max=630r/min;Z=10级;公比为1.26;电动机功率P=2.5/3.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题目27: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0r/min;N max=90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2.5/3.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题目28: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5r/min;N max=100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5/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题目29: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35.5r/min;N max=80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题目30: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50r/min;N max=112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题目31: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120r/min;N max=2400r/min;n j=300r/min;电动机功率:P max=3.0kW;n max=3000r/min;n r=1500r/min;题目32: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35r/min;N max=4000r/min;n j=145r/min;电动机功率:P max=3kW;n max=4500r/min;n r=1500r/min;题目33: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100r/min;N max=2000r/min;n j=250r/min;电动机功率P max=3.0kW;n max=3000r/min;n r=1500r/min;题目34: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75r/min;N max=4000r/min;n j=250r/min;电动机功率P max=2.8kW;n max=3000r/min;n r=1500r/min;题目35: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67r/min;N max=3500r/min;n j=220r/min;电动机功率P max=2.2kW;n max=3000r/min;n r=1500r/min;题目36: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86r/min;N max=3000r/min;n j=250r/min;电动机功率P max=3kW;n max=3000r/min;n r=1300r/min;题目37: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78r/min;N max=2700r/min;n j=225r/min;电动机功率P max=2.8kW;n max=3000r/min;n r=1300r/min;题目38: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86r/min;N max=3000r/min;n j=250r/min;电动机功率P max=2.2kW;n max=3000r/min;n r=1300r/min;题目39: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110r/min;N max=2200r/min;n j=275r/min;电动机功率P max=3 kW;n max=2000r/min;n r=1000r/min;题目40: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6r/min;N max=2400r/min;n j=150r/min;电动机功率P max=2.8 kW;n max=2000r/min;n r=1000r/min;1.3.2技术要求:(1)利用电动机完成换向和制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选题Ⅰ题1设计一用于螺旋输送机上的单级园柱齿轮减速器。

工作有轻震,单向运转,两班制工作,使用期限5年,大修期2年。

输送机工作轴转速的允许误差为5%,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选题Ⅱ题2设计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单级园柱齿轮减速器。

运输机连续工作,单向运转,载荷变化不大,空载启动。

减速器小批生产,使用期限10年,大修期5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选题Ⅲ题3设计一带式运输机上用的蜗杆减速器。

运输机连续工作,单向运转,载荷平稳,空载起动。

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

减速器小批生产,使用期限10年,大修期5年,三班制工作。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选题Ⅳ题4设计一用于链式运输机上的蜗杆减速器。

工作平稳,经常满载,不反转。

曳引链允许速度误差5%。

减速器通风良好,成批生产,使用期限5年,大修期2年。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选题Ⅴ题5设计某一带式运输机用一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运输机二班制连续工作,单向运转,载荷平稳,室内工作,有粉尘。

减速器小批量生产,使用期限10年,运输带速度允差± 5D卷筒表6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选题Ⅵ题6设计一带式运输机上用的圆柱齿轮减速器。

两班制,常温下连续工作;空载起动,工作载荷平稳;三相交流电源,电压为380/220伏。

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

减速器小批生产,使用期限10年,大修期5年,三班制工作。

传动系统参考方案(见图)电动机1通过联轴器2将动力传入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3,再通过联轴器4,经开式圆柱齿轮传动5,将动力传至输送机滚筒6,带动输送带7工作。

表5学号原始数据5 6 7 8 25 27 28运输带工作拉力F(N)6500 7000 7200 7500 7800 8000 8500运输带速度v(m/s)0.8 1.2 1.0 0.7 1.0 0.9 1.2卷筒直径D(mm)335 355 400 300 300 355 375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选题Ⅵ题7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由电动机驱动。

机械系统设计习题集

机械系统设计习题集

机械系统设计(习题集)第一章绪论1.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几大分学科?各分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怎样?2.系统的概念及系统的特点。

3.什么是机械系统?机械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机械系统在产品中的地位作用?4.简述产品产生过程及设计的一般过程。

5.什么是机械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此方法与传动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法有何联系与区别?第二章机械系统总体设计1.产品的功能是如何划分呢?在设计产品时,如何合理确定产品的各种功能?2.为什么在产品功能原理方案是1阶段常采用的“黑箱法”?“黑箱法”的设计思路及特点是怎样的?3.简述功能原理方案设计的步骤。

4.什么是功能源、功能结构?5.简述结构总体设计原则、基本原理及设计步骤?6.当采用有级变速传动时,为什么通常采用等比数列?7.制定公比φ的标准值的原则有几条?列出常用标准公比值。

8.试建立挖掘机的形态学矩阵,并根据总体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确定几种合理的方案,并作简要说明。

9.机械系统方案评价的基本原则。

常用的评价方法。

10.在某机器设计中,有两种备选方案,为了确定选择哪个方案,组织了一个由20位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个方案进行评价。

试对两种设计方案作出评价。

已知:1) 评价指标:产品性能(B1)、可靠性(B2)、使用方便性(B3)、制造成本(B4)、使用成本(B5);每个评价指标划分为优、良、中等、较差、很差5个等级:0.9,0.7,0.5,0.3,0.1;2) 评价指标B1、B2、B3、B4、B5的权分别为:0.25、0.2、0.2、0.2、0.15;3) 投票结果如下表所示:11.试用计算法求下列参数:1)已知:R n=10,Z=11,求φ;2)已知:R n=355,φ=1.41,求Z;3)已知:φ=1.06,Z=24,求R n;第三章执行系统设计1.执行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简述其分类及可实现的功能?2.一般执行轴由几大部分组成?执行轴的基本要求有哪几项?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将有什么影响?3.影响执行轴组件的静刚度有哪些因素?从哪些方面来提高执行轴组件的静刚度?4.在什么情况下执行轴组件采用三支承较为合理?前、后支承中的滚动轴承的制造误差对主轴组件的旋转精度有何影响?为什么执行轴前轴承的精度比后轴承的高?5.简述如何在不提高轴承的精度等级情况下,用“选配法”和对执行轴前、后轴承的合理安装来提高执行轴的旋转精度。

机械系统设计考试题

机械系统设计考试题

机械系统设计考试题(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判断题1. 优质要素组成的系统,其整体功能就好,质量差的要素组成的系统其整体功能就差。

(X)2. 产品质量、经济性取决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的综合水平。

其中产品设计是先天性的、决定性的。

(7)3. 机械系统总体布置的顺序:先布置动力和控制系统,再布置传动、操纵及支承系统等。

最后布置执行系统。

(x)4. 传动机构布置的先后顺序对传动系统的性能影响不大。

(x)5. 对于恒转矩负载特性,功率P与转速n成反比。

(x)6. 动载荷是指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随时间变化的载荷。

(x)7. 执行系统的输送功能是按给定的路线将工件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对输送线路有要求。

(7)8. 执行机构选型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基本机构。

(“)9. 数控机械系统往往采用独立驱动的传动系统。

(7 )10. 对于变速组内各对转动副的传动比关系,可以用转速图更形象、更淸晰地加以表示。

(“)二、填空题[•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2.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机械系统设计,特别强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进行设计,要求合理地确定机械系统的竝;要求增强机械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3•确定机械系统功能的原则:保证基本功能,满足使用功能,剔除多余功能,增加新颖功能,恰到好处地利用外观功能。

4•在方案设计初期,要把设计的机械系统看成只知道输入量输出量以及与外界的相互影响的:J墮:,其内部是全然不知待定的技术系统。

5.引进技术系统就是根据技术过程的要求,确定机械系统的宝能结构和功能载体的组合。

6•保证机械系统内部的能量流、物料流和信息流的流动途径合理,各零部件运动时不产生干涉,使机械系统的工艺过程整和流畅。

是对机械系统总体布置的首要要求。

7•系统工作过程中转矩M与转速n的关系称为工作机械的负载特性。

8•按载荷历程,动载荷分为周期性载荷、非周期性载荷和随机载荷。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方法;熟悉机械设计中的常用材料和工艺。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机械零件设计、机械设计流程和机械设计实践等。

具体安排如下:1.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包括机械系统设计、零件设计等。

2.机械零件设计:讲解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方法,包括轴承、齿轮、联轴器等。

3.机械设计流程: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造和测试等。

4.机械设计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亲手实践,加深对机械设计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如《机械设计基础》等,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如齿轮、轴承等,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 及 查表3.6,并用线性插值法求得 。
(2)确定各修正系数
功率增量 :查表3.7得
包角系数 :查表3.8得
长度系数 :查表3.9得
(3)确定V带根数
7.确定单根V带初拉力
查表3.1得单位长度质量
8.计算压轴力
4
1.已知条件
已知高速轴传递的功率 =3.5kw,转速 =710r/min,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66mm,齿轮宽 =21mm。
[ ]=266Mpa
弯曲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同理,对第二扩大组中 和 进行校核。得到以下数据:
=598Mpa =563Mpa
[ ]=563Mpa
[ ]=340Mpa [ ]=258Mpa
[ ]=344.8Mpa
[ ]=266Mpa
亦满足要求。

4
1.确定计算功率
带式输送机载荷变动小,故由《机械设计》书表3.5查得工况系数 。
本设计所选的是中型普通车床,所以由《机械系统设计》表3-2中的公式
Hale Waihona Puke = =71x =142r/min取 140r/min。
2.传动轴的计算转速
=224r/min =450r/min
确定个齿轮计算转速
由机械设计知识可知,一对啮合齿轮只需要校核危险的小齿轮,因此只需求出危险小齿轮的计算转速。在第二扩大组中Z22在轴Ⅱ上具有224 r/min、280 r/min、355 r/min、450 r/min、560 r/min、710 r/min,只有450 r/min、560 r/min、710 r/min在恒功率范围内,因此 =450r/min。同理可求 =900r/min。
2.选取尺宽系数
取尺宽系数为
3.弹性系数
查《机械设计》书表5.11,得:
4.小、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
查图知,大、小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 =650Mpa, =580Mpa。
5.应力循环次数
由《机械设计》书式(5.30),应力循环次数:
6.接触寿命系数
查《机械设计》书,图5.29。
7.计算许用接触应力
取失效率为1%,查表5.10最小安全系数
2.初选V带型号
根据 , 参考图3.16及表3.3选带型及小带轮直径,被选A型V带, 。
根据传动比1:1.58取 。
3.定中心距 和基准带长
(1)初定中心距
带入数据得 ,取 。
(2)计算带的计算基准长度
查表3.2取标准值 。
(3)计算实际中心距
(4)确定中心距调整范围
5.验算包角
6.确定V带根数
(1)确定额定功率
式中 ——按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齿轮模数(mm);
——驱动电动机功率(KW);
——被计算齿轮的计算转速(r/min);
——大齿轮齿数与小齿轮齿数之比,外啮合取“+”,内啮合取“-”;
——尺宽系数, (B为尺宽,m为模数), =4~10;
——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MPa)。
1.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9.55x P/ =9.55x x3.36/900=35653(N·mm)

5.
中间轴轴径变化不大,且中间轴上安装有两对滑移齿轮块,用花键进行链接,故中间轴当量直径按花键最小直径计算。
因此,可得轴的转动惯量:
查阅《材料力学》第7章表7-1梁在简单载荷作用下的变形,中间轴受力如图5-1:
图5-1中间轴受力简图
根据中间轴的受力情况,得出:
因此, 处挠度:
(1)作用力 在 处产生的挠度
1.2.2图样技术设计
(1)选择系统中的主要机件。
(2)工程技术图样的设计与绘制。
1.2.3编制技术文件
(1)对于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自我经济技术评价。
(2)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1
1.3.1课程设计题目和主要技术参数
题目22: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技术参数: =71r/min; =900r/min;Z=12级。
280
355
450
560
710
900
n’
69.7
88.7
111.5
139.4
177.5
223
276
351
441.5
552
702.5
883
误差
1.8%
1.5%
0.5%
0.43%
1.4%
0.45%
1.4%
1.2%
2%
1.5%
1.1%
0.8%
各级转速都满足要求,因此不需要修改齿数。

3.1
1.主轴的计算转速
3.2
1.主轴轴径的确定:
在设计初期,由于主轴的结构尚未确定,所以只能根据现有的资料初步确定主轴直径。由《机械系统设计》表4-9初选取前轴径 =60mm,后轴颈的轴径为前轴径0.7~0.8,所以 =45mm。
2.传动轴直径初定:
传动轴直径按公式:
式中:d——传动轴的直径(mm);
——该轴传递的额定扭矩(Mpa);
4.结构设计
高速轴结构如下图4-1
图4-1 高速轴结构图
轴上各尺寸的设计参照《减速器实例精解》第13章两级同轴式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考虑到轴向定位以及轴上零件尺寸,得到轴上各个尺寸如下:
=24mm =46mm =30mm =59mm =35mm =30mm
=39mm =168mm =43mm =10mm =35mm =14mm
1.2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内容由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图样技术设计和技术文件编制三部分组成。
1.2.1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
(1)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设计方案的分析,最佳功能原理方案的确定。
(2)根据总体设计参数,进行传动系统运动设计和计算。
(3)根据设计方案和零部件选择情况,进行有关动力计算和校核。
结构式:Z= 。
根据结构式,画出结构图。
根据“前多后少”,“前密后疏”,“升2降4”,“前慢后快”的原则,选取传动方案Z= ,可知第二扩大组的变速范围 = =4<8满足“升2降4”要求,其结构网如图2-1
图2-1传动系统结构网
画系统转速图。如图2-2.
图 2-2传动系统转速图
画传动系统图。如图2-3
图2-3传动系统图
传动比
第一扩大组
第二扩大组
1:1.26
1:1.58
1:2
1.26:1
1:3.15
代号
齿数
32
40
28
44
24
48
51
41
22
70
表2-1
齿轮齿数的确定。
齿数和不宜过大,一般推荐齿数和在100~120之间, 18~20齿,以避免产生跟切现象。并且变速组内一般来说取模数相等。《机械系统设计》根据变速组内各公比,可得齿轮齿数,如表2-1。
执行轴:
= x0.97x0.99=3.14kw
各轴传递的转矩:
高速轴:
=9.55x x =71307(N·mm)
中间轴:
=9.55x x =139413(N·mm)
计算出各轴的初定直径:
高速轴:
=31.87≈32(mm)
中间轴:
=37.69≈40(mm)
3.
3.3.1齿轮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精度选择
由式5.15
8.计算端面重合度
9.计算重合度系数
由式(5.13),
10.模数的计算

3.3.3齿轮主要几何尺寸计算
1.第一扩大组齿轮分度圆直径及尺宽
2.中心距
3.第二扩大组齿轮参数
依据第一扩大组设计步骤,同理,得到第二扩大组
3.疲劳强度校核
查图表知
=1 =1.14 =1 =1.03

于是
= ≦[ ] [ ]=563Mpa
关键词:结构式;转速图;动力计算;零部件设计;校核

1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实在学完本课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练习。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技能,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分析比较机械系统中的某些典型机构,进行选择和改进;结合结构设计,进行设计计算并编写技术文件;完成系统主传动设计,达到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的目的。通过设计,掌握查阅相关工程设计手册、设计标准和资料的方法,达到积累设计知识和设计技巧,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通过设计,使学生获得机械系统基本设计技能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创造一定的条件。
本题目所设计的为普通机床,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
2.材料选择
第一扩大组中,小齿轮为40Gr,调制, =280HBS,大齿轮为45钢,调制, =240HBS。
3.齿轮齿数
小齿轮齿数 =24;大齿轮齿数 =48。
3.3.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确定齿轮模数
一般在同一变速组的齿轮取相同模数,选择负重最重的小齿轮,按简化的接触疲劳强度公式进行计算
接触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3.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查图知
=500Mpa, =380Mpa
=0.862, =0.875, =1
取失效率为1%,最小安全系数 =1.25
[ ]= ,[ ]=344.8Mpa,[ ]=266Mpa
=0.25+ =0.696
查图知,
=2.65 =2.33
=1.58 =1.72
= ≦[ ] [ ]=344.8Mpa
(2)作用力 在 处产生的挠度
(3)作用力对轴的总挠度
处挠度:
(1)作用力 在 处产生的挠度
(2)作用力 在 处产生的挠度
(3)作用力对轴的总挠度
轴承处端截面转角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