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农讲所古建筑介绍

合集下载

农讲所

农讲所
解放后,人民政府于1953年修复旧址,建立旧址纪念馆,周恩来总理为旧址题名。1961年,国务院公布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由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委命名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 农讲所旧址中,当年的所长办公室、教务部、军事训练部、课堂、学生宿舍等均按原貌布置,并辅有《农讲所旧址复原陈列》展览,实事求是地展示第一届至第六届农讲所的历史。我馆修复了番禺学宫东路建筑的明伦堂和光霁堂,设有《孔子与儒学》、《中国科举文化》、《广东各地学宫》等展览。同时,配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举办富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专题展览。自建馆以来,农讲所旧址已经接待观众2000多万人次,还迎接了数以万计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国际友人。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旧址原为番禺学宫,是明清时期番禺县培养儒生和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
这座宏伟的古建筑从南至北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和两侧廊庑等组成。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国民革命运动迅猛发展。为了配合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发展全国农民运动,孙中山委派农民部长彭素民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任第一任农讲所主任;1926年5月,毛泽东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周恩来、萧楚女、彭湃等共产党员任教员。来自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重大的社会活动。他们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领导农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位于中山四路42号的农讲所
编辑本段教学情况

农讲所观后感

农讲所观后感

农讲所观后感繁华的闹市区中有许许多多的令人难以忘却的历史遗迹,广州农讲所位于中山四路,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它是毛泽东等人于1926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培养农民干部的学校。

它原是建于明代的孔庙,清代为番禺学宫,始建于1370年,是一座庄严古的建筑群。

在1953年的时候按农讲所原貌建筑维修,复原了课堂、教务部、军事训练部、图书馆、所长办公室、学生宿舍等,并由周恩来题写了馆名。

这座宏伟的古建筑是坐北朝南,从南至北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等组成,两边有庑廊等宏大建筑。

大门是花岗岩雕琢的棂星门。

进入了大门是前院的泮池,泮池中间架有一座石拱桥,过桥便是九行并排的花岗石板铺成的通道,直通宽敞的大成门。

过大成门之后,是一个草木葱郁的大院,院内木棉、菩提、龙眼、九里香等古树挺拔而立。

站在这大院当中,能强烈的感受到树木发出的阵阵芳香。

大成殿屹立在由花岗石砌成的台基上,它看上去是那么宏伟壮观。

沿着大成殿两侧的通道向前走去,即达崇圣殿。

接下来是中共三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么一个简陋的环境下召开的。

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惟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观看馆里面的资料图片让我再一次重温了党的光辉历史。

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

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

广州农讲所纪念馆观后感

广州农讲所纪念馆观后感

广州农讲所纪念馆观后感广州农讲所纪念馆是我最近刚刚参观的一个历史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位于广州市中心,占地面积广阔,建筑设计独特,极具艺术价值。

参观过程中,我对广州农讲所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农村改革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进入广州农讲所纪念馆,我首先被它的外观所吸引。

纪念馆的建筑设计独特,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有着檐下雕、琉璃瓦等元素,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

纪念馆内部的展览空间非常宽敞明亮,展览品的摆放十分精心,使人感到舒适和放松。

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广州农讲所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

它的建设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兴起于明末清初农民起义运动的大潮下。

在农讲所中,农民们学习农业知识、了解国家政策,并积极组织起来,共同探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问题。

这是中国农民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动农村现代化,这一段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纪念馆的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张张农民手抄的宣传传单和一本本农民写的读书笔记。

这些传单和读书笔记记录了农民们对农村改革的热情和努力。

他们通过自学和组织的形式,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也为整个农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些文物见证了广州农讲所的历史意义,也让我深感农民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参观广州农讲所纪念馆,我对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农讲所的建立和发展,为改善农村的教育和农民的生活条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也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起点,为后来的农村改革事业奠定了基础。

这让我对农村改革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佩服那些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

总的来说,参观广州农讲所纪念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欣赏它的建筑设计和展览品的陈列方式,也对农村改革的历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个纪念馆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址,也是一个让人思考和反思的地方。

希望广州农讲所纪念馆能继续保护好这份历史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农村改革的重要性。

广州农讲所旧址纪

广州农讲所旧址纪

番禺学宫
• 建筑特点:农讲所这座建筑,是一组红墙黄瓦、 古朴庄重的建筑群。建筑物坐北朝南,从南至 北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 圣殿等组成,两边有庑廊等宏大建筑。大门是 花岗岩雕琢的棂星门。进了大门是前院的泮池, 泮池中间架有一座石拱桥,过桥便是九行并排 的花岗石板铺成的通道,直通宽敞的大成门。 过大成门,是一个草木葱郁的大院,院内木棉、 菩提、龙眼、九里香等古树挺拔葱郁。宏伟壮 观的大成殿屹立在由花岗石砌成的台基上。沿 着大成殿两侧的通道向前走去,即达崇圣殿, 有东西两廊。
谢谢观赏

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 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 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 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 书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为党本
• 目的与作用:开办农讲所的主要目的是为当时 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培养一批有一定理论 基础,懂得革命道理,善于组织农民队伍参与 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的农村干部。广州农讲所 的创办,的确起到这样的作用。后来的实践证 明,正是农讲所所培养出来的一批批学生,在 以后各地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中发挥了强有力 的宣传和组织作用。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回到农 村,成为农民运动的骨干。他们发动群众,建 立农民自卫军,开展反对地主豪绅的斗争,掀 起了各地农民运动的高潮,对推动全国农民运 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教务部
庶务部
毛泽东办公室
学生宿舍
猪仔炮 步枪
当年学生的行头
历史:
毛泽东
同志在大革命时期,曾三次到广州
从事革命运动:第一次是1923年6月,来穗出席中共"三大",并选 当为中央委员、中央局秘书;第二次于1924年1月,来穗参与中国 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工作,并出席国民党"一大",当选 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第三次于1925年9月来穗,10月担任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持国民党政治委员会机关刊物 《政治周报》,次年5-9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任所长, 为党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骨干

参观农讲所有感

参观农讲所有感

参观农讲所有感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实际主持全所工作。

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学宫式建筑,占地面积12850平方米。

当初为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小学堂。

1927年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校址。

迎面的建筑物上悬挂着周恩来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金字红匾。

进入大院,迎面一排红柱青砖、廊檐回绕的房舍,就是当年的办公用房。

东头有常委办公室,毛泽东就在这里办公;紧贴常委办公室的是组织学员进行军事训练的总队部,再向西是周。

第二排房屋中部是大教室,穿过大操场,是一幢二层青砖楼房,是当年的学生的公寓。

整个农讲所如同博物馆一样,里面珍藏了许多那段战争年代的文物,有那时侯毛泽东等革命战士写的一些手稿,文章,看的一些书籍,还有部分的衣服,草鞋,功勋章之类的东西,也有课室,寝室等保留下来的原景.从“农讲所”走出来几十步,一幢青砖灰瓦的中式平房就是都府堤41号———毛泽东旧居。

走进大门,穿过一个小天井,左手便是卧室。

年与毛泽东同住在这里的有他的夫人杨开慧,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

屋内陈设极其简朴,一张用旧了的老式床,一张方桌一张条桌,几把椅子,两口书箱。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们重温了王先辈们在解放全中国的道路上的革命事迹,加深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的认识了解,增强了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短暂而深刻的参观实践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荣辱观和和谐社会理念指导自己的人生航程,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五四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努力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我国在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的同时,对外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对内我们更应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尤其是加强党的道德建设和党先进性建设,要时刻具有忧患意识。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介绍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介绍
2015/8/7
1370
1926
1953
1961
2001
建旧 于址 原 为 年番 (禺 明学 洪宫 武( 三孔 年庙 )) , 始
的 第 六年 届 农民 月 运到 动 讲月 习︐ 所泽 再东 此任 举所 办长
亲运 自动 为讲年 旧习 址所建 题旧立 名址毛 。纪泽 念东 馆同 ,志 周主 恩办 来农 民 1953 .
护动 单讲 位习年 。所, 旧国 址务 为院 全公 国布 重广 点州 文农 物民 保运 1961
基为 地全 。国年 第, 二由 批中 爱共 国中 主央 义宣 教传 育部 示公 范布 2001
1926
1370
5 9
教务部 这里原是番禺学宫大成门,后间 隔为农讲所的教务部、值班室、庶务 部(不要问我庶务部什么意思。。就 跟后勤部差不多。。= =)。教务部 负责管 理和组织教学工作。 陆沉任教务主任,肖 楚女士任专 职教员。
学生宿舍
简朴的床铺,可见当时学 员的简朴生活。。。
2015/8/7
农讲所教员澎湃、 周其鉴领导广宁农民自 卫军在攻打地主炮楼时 用过的猪仔炮。
陈列室的雕塑
2015/8/7
膳堂
这里原是番禺学宫的宫崇 圣殿, 后为农讲所膳堂。农 讲所 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 由学生民主管理伙食。根据学生 中汉、蒙、回、壮等民族特点以 及南、北方不同生活习惯,供应 米、面等食品。(待遇还蛮好。 。 = =)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其实就是农讲所嘛。。那么复杂干啥。。= =
历史:
• 毛泽东同志在大革命时期,曾三次到广州从事革命运动: 第一次是1923年6月,来穗出席中共"三大",并当 •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 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秘书;第二次于1924年1月,来穗 参与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工作,并出席国民 党"一大",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第三次于 1925年9月来穗,10月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主持国民党政治委员会机关刊物《政治周报》,次年5-9 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任所长,为党培养了大 批农民运动骨干。

广州农讲所景点介绍

广州农讲所景点介绍

广州农讲所景点介绍广州农讲所,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景点。

建于1929年,是广州市最早的农业教育机构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农业教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广州农讲所占地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

景区内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建筑、雕塑、碑刻等,是了解广州近代农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广州农讲所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建筑外观以欧式建筑为主,内部则以中式建筑为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钟楼和讲堂。

钟楼高约20米,是广州农讲所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钟楼上方是一只铜质大钟,重约2吨,直径2.5米。

每天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都会有工作人员按时敲响钟声,提醒广大游客时间。

讲堂是广州农讲所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1929年,是广州市内现存的最早的讲堂之一。

讲堂内部设计简洁、大气,共有三层。

一楼是展示馆,展示了广州近代农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果;二楼是讲堂,曾是举办农业讲座的场所;三楼是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广州市区的美景。

广州农讲所内还有一座花园,名为“农家花园”。

花园内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果树,是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花园内还有一个小湖,名为“清风湖”,湖水清澈见底,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广州农讲所还开设了多个文化活动场所,如文化艺术中心、茶艺馆、书画院等,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体验和娱乐选择。

总的来说,广州农讲所是一处集历史、文化、艺术、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点,是了解广州近代农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广大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如果您来到广州,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美丽而富有历史意义的地方。

探索近代中国农民运动之路

探索近代中国农民运动之路

农讲所历史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国民革命运动迅猛发展。为配合 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发展全国农民运动,孙中山委派农民 部长彭素民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任第一任农讲所主任; 1926年5月,毛泽东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周恩来、 萧楚女、彭湃等共产党员任教员。来自20个省区的327名学 生,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参加重大的社会活动。他们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领导农民 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活动的启示Biblioteka 体会• 这次参观让我重温了党的光荣历史,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 的洗礼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使我深刻理解了 当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党的先进性、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立志在先驱们精神的感召下努力 学习、好好工作,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遗 志,怀着对党和国家建设的热情,将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论 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中,立志成才。从身边做起,脚 踏实地,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评价近代中国农民运动
• 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动力和主力军。农民由于 深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 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国 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沉重地 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化的历史 作用。 • 而历史也告诉了我们,只有在先进阶级的正确领导下,农 民阶级的革命热情和伟大作用才能发挥出来。中国无产阶 级通过中国共产党充分调动这一力量,把农民运动提到新 的高度,并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
国共合作初期的农民运动发展之路
1925年5月,广东全省有组织的农 民已达21万以上,并胜利举行了第 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成立了全 省农民协会。同时,上海也爆发了 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中国共 产党提出了没收大地主等土地的主 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讲所古建筑介绍
伍麦琪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原为番禺学宫,是明清时期番禺县培养儒生和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

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始建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

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门牌坊上精美的石雕。

这里有五个蝙蝠,蝙蝠的“蝠”和“福”同音,表示“五蝠捧寿”。

幸好毛主席在这里讲过课,要不,番禺学宫早让城建的白痴们拆掉了。

这种建筑形式叫做“飞檐斗拱”。

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功用在于承受上部飘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

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
才有斗拱的安置。

精美的镂空雕刻的石栏杆。

镂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

也称镂空、透雕。

是在木、石、象牙、玉、陶
瓷体等可以用来雕刻的材料上透雕出各种图案、花纹的一种技法。

明伦堂,多设于古文庙、书院、太学、学宫的正殿,是读书、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这里的正殿供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一家,孔子移民到一边来了。

一眼望向牌匾,不懂繁体
字的还以为是“明偷堂”。

上面的龙是陶瓷的,广东的古老建筑有很多陶瓷装饰。

屋瓦上的叫做灰塑,也是只有广东才有的建筑装饰。

这两样,现在的新建筑都没有了。

学宫里怎么能够没有孔子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