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原理

合集下载

射频消融原理

射频消融原理

射频消融原理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是一种使用射频能量来消融组织的一种技术,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治疗技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癌症、心脏病、胆囊病、肝病、痔疮等。

它通过利用射频能量在组织中形成一个热烧区来消融组织,随后这个热烧区将慢慢变成一个瘢痕,从而实现治疗的目的。

射频消融原理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耦合原理,通过利用射频时的电磁感应使治疗部位的温度升高,实现消融作用。

在组织中,利用电磁进行射频消融时,由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电磁隧道,因此受到的射频能量也不同。

在射频热消融中,当电磁感应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组织内的温度就会升高,而一旦温度高于治疗组织的破坏阈值,该组织就会受到损伤,最终将瘢痕慢慢形成,从而实现消融作用。

射频消融技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肿瘤治疗、心脏病治疗、痔疮治疗和腱鞘囊肿治疗等。

射频消融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治疗技术,拥有快速无痛的优势,不仅可以进行治疗,还可以实现监测,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首先,射频消融的安全性被广泛认可,无论患者的身体状况如何,都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且治疗过程中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

其次,射频消融可以达到精确、快速和可控的效果,它可以准确地达到热消融的部位,治疗效率高,而且可以准确控制温度,从而减少了可能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射频消融技术还可以在实时监测组织的温度及灌注情况,从而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射频消融技术还非常适用于对患者有特殊要求的特殊病症,比如心脏病、肝病、肺病等,这些疾病通常需要更精确的治疗,而射频消融技术能够满足这类需求。

尽管射频消融技术在医学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该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射频消融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可能对患者的心脏和血液系统有不利影响等,因此在进行治疗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避免不良影响的出现。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技术受到广泛应用,具有安全、准确、快速、可控等优势,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但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在使用时必须仔细操作,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原理

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原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原理
导语:任何治疗疾病都是有它自己的方法,对疾病治疗前需要对它的各方面进行认识,这样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选择到正确方法,射频消融技术是很多人不
任何治疗疾病都是有它自己的方法,对疾病治疗前需要对它的各方面进行认识,这样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选择到正确方法,射频消融技术是很多人不熟悉的,对它选择之前,需要对它各方面进行认识,这样在使用的时候,才能够放心进行,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那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原理都有什么呢?
射频消融技术;
治疗原理
射频简介
射频是一种频率达到每秒15万次的高频振动。

人体是由许多有机和无机物质构成的复杂结构,体液中含有大量的电介质,如离子、水、胶体微粒等,人体主要依靠离子移动传导电流。

在高频交流电的作用下,离子的浓度变化方向随电流方向为正负半周往返变化。

在高频振荡下,两电极之间的离子沿电力线方向快速运动,由移动状态逐渐变为振动状态。

由于各种离子的大小、质量、电荷及移动速度不同,离子相互磨擦并与其它微粒相碰撞而产生生物热作用。

由于肿瘤散热差,使肿瘤组织温度高于其邻近正常组织,加上癌细胞对高热敏感,高热能杀灭癌细胞,而副作用不发生。

热效应
具有消融和切割功能的射频治疗仪的治疗机理主要为热效应。

射频波本质上是特定范围内的电磁波。

目前医用射频大多采用200KHz - 750KHz的频率。

(内镜)射频治疗仪工作频率为400KHz。

当射频电流流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射频消融原理

射频消融原理
• 传统消融:创痕的最大直径邻近组织表面 • 灌注消融:组织表面受到冷却,创痕较小,最大直径位于组织深

灌注速度或流量的确定
输出高能量时灌注流量增 加可减少焦痂或血凝发生
在恒定功率输出情况下: ➢ 高流量产生小创痕 ➢ 低流量产生大创痕
在恒定流量情况下: ➢ 高功率产生大创痕
电极-界面温度≧80℃焦痂或血凝形成
功率控制模式(power control mode )
恒定15W输 出
最高允许温度66度,当达到此温度 后,射频仪停止放电
功率控制的优劣
优点:效率高 - 释放到组织的能量越多,组织内部的温度越高 - 损伤范围越大 - 兼容非温控导管
功率控制的优劣
缺点:安全性差 - 组织过热、组织气化 - “pop”形成
Weiss C, Pacing 2002 Apr;25(4 Pt 1):463-9
灌注流速越大,表面损伤越小
0.88±0.2cm²
1±0.1cm²
Weiss C, Pacing 2002 Apr;25(4 Pt 1):463-9
0.63±0.1cm²
灌注流速越大,表面损伤越小
30 W
30 W
5 ml/min
r = 0.78
70
90
110
130
150
maximum tissue temperature, °C
导入组织内的能量总和决定了组织温度,组织温度决定 了损伤大小。
影响创痕形成的关键参数
射频仪有关的参数: ✓ 输出功率 ✓ 输出时间 ✓ 阻抗
-疤痕 -组织 ✓ 温度 -组织温度 -导管头端温度
传统射频消融原理
• 在功率恒定的情况下, 8mm 导管所造成的损伤深度较小 – 导管头电极的表面积较大 – 电流密度较低 – 很多能量流失在血液中

射频消融术原理

射频消融术原理

射频消融术原理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来摧毁异常组织或细胞的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术的原理是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的高热,将异常组织或细胞进行热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射频消融术使用的是高频交流电,它能够通过电极导入到体内的目标组织或细胞中。

当高频电流通过组织时,电流的能量会转化为热能,导致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高温会使目标组织或细胞的蛋白质变性、细胞膜破裂,并引起细胞凋亡或坏死。

射频消融术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肿瘤、心律失常和疼痛等。

在肿瘤治疗中,射频消融术可以通过将射频电极插入到肿瘤内部,将高热直接传递给肿瘤组织,从而破坏肿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射频消融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

然而,射频消融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限制,如可能引起出血、感染和热损伤周围器官等。

因此,在进行射频消融术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总而言之,射频消融术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来摧毁异常组织或细胞,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术的原理是利用高热对目标组织或细胞进行破坏,达到治疗的效果。

尽管射频消融术有一定的风险和限制,但在合适的患者和适当的情况下,它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射频消融的原理

射频消融的原理

射频消融的原理射频消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利用射频能量来破坏异常组织,如肿瘤或异常神经组织。

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在肿瘤学、神经外科学和心脏病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射频消融的原理是什么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射频消融的原理基于射频能量对组织的热效应。

射频能量是一种高频电流,它可以在组织中产生热量。

当射频探头插入体内目标组织时,射频能量会通过组织产生摩擦,导致组织温度升高。

当组织的温度升至50-100摄氏度时,细胞膜的脂质双层会发生破裂,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细胞核蛋白质凝固,细胞内的水分蒸发,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紊乱,细胞内外的pH值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紊乱,细胞内外的pH值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紊乱,细胞内外的pH值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紊乱,细胞内外的pH值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紊乱,细胞内外的pH值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紊乱,细胞内外的pH值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紊乱,细胞内外的pH值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紊乱,细胞内外的pH值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紊乱,细胞内外的pH值改变。

这些变化导致了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从而实现了对异常组织的破坏。

射频消融的原理还包括了热效应的传导和扩散。

射频能量在组织中的传导和扩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组织的电导率、血流情况、射频探头的位置和尺寸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电导率高的组织(如肝脏)更容易传导射频能量,而血流充足的组织则会对射频能量的传导和扩散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时,医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射频探头和治疗参数,以确保射频能量能够充分地传导和扩散到目标组织中,从而实现对目标组织的有效破坏。

除了热效应外,射频消融的原理还涉及了组织的生物学效应。

射频能量的热效应不仅会直接破坏细胞结构,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如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和修复反应等。

这些生物学效应对于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射频消融物理学原理分析

射频消融物理学原理分析
临床射频频率范围300-3000kHz,最常用 为500kHz。
高频电流的特点一
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
• 电流对机体的刺激兴奋作用随着频率升高 而减弱;
• >100kHz:交流电每个周期时间小于0.01
ms,刺激时间达不到兴奋神经和肌肉的阈 值(0.03~1ms); • 100~150kHz:对机体有极微弱的刺激性;
何不选择高频率?
• 目前射频方式能满足多数临床所需; • 频率增加对组织的损伤大,并发症风险高; • 配套设备制作难度增加、成本高。
四、与组织损伤程度相关的参数
• • • • • • • 消融电极与组织的接触 组织的构成 功率 距离 消融电极头端长度 盐水灌注正比,与组织距消融电极 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组织中产热与距离 的4次方成反比。 Q ∽w/r
盐水灌注vs非盐水灌注
• 在体犬股头肌 • 电极 温控 盐水灌注 P 坏死深度(mm) 6.1 ± 0.5 9.9 ± 1.1 <0.01 最大坏死直径(mm) 11.3 ± 0.9 14.3 ± 1.5 <0.01

Nakagawa H. Circulation. 1995; 91:2264-73 .
电极长度:非盐水灌注
• 在体犬股头肌 • 损伤范围和深度:8mm电极优于4mm (P< 0.01)

Otomo K.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1998;9:47-54.
电极长度:盐水灌注
• 在体犬股头肌 • 电极长度 (mm) 功率(W) 坏死深度(mm) 最大坏死直径(mm) 2 26 8.0 12.4 5 36 5.4 P<0.01 8.4 P<0.01
• >500 kHz:完全无神经兴奋作用。

射频消融的原理

射频消融的原理

射频消融的原理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心脏病、肝癌等疾病。

在这种技术中,医生使用射频能量选择性地损坏病变的细胞,以减轻病痛或改善病情。

射频消融(RF ablation)在神经外科和热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原理是将射频能量输入病变组织中,使其温度升高达到消融的要求,从而摧毁病变细胞,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射频消融的技术和聚焦超声波治疗差不多,都是利用能量在病变组织中产生高温,对病变细胞进行消融。

但是射频消融比聚焦超声波治疗有很多明显的优势,它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射频消融的治疗时间短,一般在几分钟内完成,而聚焦超声波治疗一般需要30分钟以上。

第二,射频消融技术的温度控制精确,能够将温度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而聚焦超声波治疗的温度控制相对来说较为宽松。

第三,射频消融技术只能熔融病变组织,而不会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影响,而聚焦超声波治疗可能会破坏正常组织。

第四,射频消融技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往往只需一次治疗就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聚焦超声波治疗则需要几次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结果。

为了让射频消融技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有很多注意事项需要遵循。

首先,治疗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评估,确定治疗部位和治疗深度,以确保病变组织被充分熔融。

其次,应使用射频能量熔融病变组织,并且要控制射频能量的输入量,以避免组织超过预期的温度。

再者,治疗时应该定期监测病变组织的温度变化,以确保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最后,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深度和持续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射频消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心脏病、肝癌等疾病。

它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熔融病变细胞,而且可以有效控制温度,以保证正常组织的安全性。

但是,治疗前仍需进行充分的评估,并严格遵循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射频消融原理

射频消融原理

射频消融原理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是一种在医疗中被广泛使用的技术,它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射频能量来热消融掉器官的病灶以治疗疾病。

这种技术在早期就被发明,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治疗手段。

射频消融的原理为:利用称为分子间电磁感应(MIM)的原理,发射高频射频能量,使病变组织内部的分子结构发生微观热损伤,导致组织凝固或焦化而被消融。

具体来说,射频能量会在病变组织内部发生微观放射热效应,达到蒸发凝固的目的,从而结束治疗。

射频消融技术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精确、安全、快捷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肿瘤性疾病,而且对对象的损伤小,定位精确,可以抑制病变组织的生长,缩小病变病灶,以及减轻病变组织对病人的器官损害,进而作出有效的治疗。

射频消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开始到结束都需要进行精确的操作,需要严格遵守程序,包括选择病变组织的射频能量治疗波长、进行血流测量、实施消融作业放置和消融技术操作等,都是关键步骤。

因此,操作人员必须非常小心,做到精确地把握每一个步骤,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此,在射频消融治疗之前,患者需要充分准备。

考虑到射频消融的对象的病变病灶,首先应该诊断清楚,以准确定位病变组织所在位置,然后进行相应的消融技术操作,以达到消融的有效性,最后再进行复查和检查,来证实消融的有效性。

总之,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病症具有特定的治疗疗效,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并保持病理活性,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射频消融仍然是一种广受支持的治疗手段,在医疗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消融的安全性
• 血栓往往在电极-组织界面温度超过 80oC时发生
焦痂,血栓形 成, 栓塞事件
POP,穿孔, 心包填塞
• 组织内温度超过100oC,气化,形成 POP • 过高能量,过长时间,过大接触力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温度控制模式Vs 功率控制模式
温度控制模式
预设上限温度 当电极温度到达上限温度时,减 少功率 射频仪输出功率以期能达到但不 超过上限温度 安全性高?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弯型可视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推荐模式-功率控制
• 功率恒定
• 无功率上升曲线,高效消融(释放更多功率) • 导管温度不能反应组织内部温度,导管温度不能反应组 织-界面温度,温度参考意义不大 • Control the Power, Control the Lesion 功率控制不同于温度控制建议: • 从低功率开始,采用功率滴定,逐渐熟悉新导管的特性 • 观察阻抗下降及电位下降,判断消融效果
THERMOCOOL® Catheter
* When compared to current THERMOCOOL® Catheter ** Kuhne et al. Europace 2011, 13 (3), Abstract P916.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更高效的冷却
电极温度更低
薄而坚固的电极外壁
保证有效传导能量和电极内外均 一高效的冷却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传统6孔冷盐水导管
56孔 SF vs. 6孔冷盐水导管
新变化
• 均匀冷却:整个电极表面均匀冷却 • 灌注流速:减少50% • 消融时电极温度:比之前更低,约29-30度
不变的
• 良好的安全性 • 高效的消融
Tip temperature 32oC
RF Delivery Time (seconds)
#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电极大小与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与电极的表面积成反比
因此,如果释放相同的功率,垂直 贴靠时,与4mm导管相比,8mm导 管电流密度低,形成的损伤更小。 那如果平行贴靠呢?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4mm消融导管
温度控制模式
功率输出取决于不同部位的血流 实际进入组织的功率还取决于导管与组织接触力 电极温度不能反映组织内部温度
电极温度不能反映电极-组织交界的温度(容易形成焦痂)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内容
• 射频能量 • 传统4mm消融导管 • ThermoCool 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 • ThermoCool SF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
不同开放式灌注消融导管
ThermoCool Catheter
6孔
12孔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56孔
POP发生率
POP的发生率
THERMOCOOL® Catheter
50 45 40 35 30 25 20 30W
Tip Temp. (0C)
THERMOCOOL® SF Catheter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主动冷却 远离血栓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主动冷却 远离血栓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主动冷却 远离血栓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能量丢失”现象
• 盐水和血液会带走一部分 能量 • 由于盐水的导电性更好, 过高的流速会带走过多能 量 • 输出功率恒定的情况下, 流速越大,丢失的功率越 多。
Therapy ™ CoolPath™ Duo Catheter 17ml/min 56oC
THERMOCOOL® Catheter
THERMOCOOL® SF Catheter
17ml/min 46oC
8ml/min 47oC
30ml/min 51oC
15ml/min 45oC
Canine thigh preparation testing, perpendicular position, 10g contact force, performed at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Health Sciences Center by Prof. Nakagawa: * Comparison of 12 and 56 Hole Electrodes for Open Irrigat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a Canine Thigh Muscle Preparation: Improvement in Thrombus Reduction with 56 Small Irrigation Holes. White paper, 2010. # Design Validation Test Protocol TR‐0012187.
o 组织内部温度最高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消融损伤的形成
• 温度? • 阻抗? • 功率? • 时间? • 电极大小 • 导管贴靠压力/方向? • 血流? • 盐水灌注? • ………… • 损伤形成—当组织温度超过48-50度时 • 组织内温度 --释放到组织内的功率 (释放到组织内的功率低于输出功率) --持续时间 • 释放到组织内的功率 --输出功率 --导管贴靠压力/方向 --电极大小 --血流 --盐水灌注
功率控制模式
预设输出功率
射频仪不管电极温度,恒定输出 功率 直至电极温度到达切断温度,则 停止放电 消融效率高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功率控制模式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温度控制模式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内容
• 射频能量 • 传统4mm消融导管 • ThermoCool 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 • ThermoCool SF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
射频回路
• 射频仪 • 消融导管及各类连线
• 消融电极– 小面积, 高电流密度
• 心肌组织和患者身体 • 背部贴片– 大面积, 低电流密度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射频回路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射频能量加热过程
• 射频能量进入组织后,经过2个 过程对组织加热
• 第一阶段(阻抗式加热): 阻抗产热 在组织内部产生 • 第二阶段(传导式加热): 热传导到附近的局部组织和 导管头电极 o 注: o 导管是被动加热
安全高效的秘密
----射频消融原理简介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内容
• 射频能量 • 传统4mm消融导管 • ThermoCool 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 • ThermoCool SF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内容
• 射频能量 • 传统4mm消融导管 • ThermoCool 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 • ThermoCool SF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消融损伤的形成
Control the Power, Control the Lesion
损伤形成基于:实际功率和时间
1200 1000
Lesion Volume*
Lesion Volume (mm3)
800 600 400 200 0 10 20 30 40 50 60 50 W 40 W 30 W 20 W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其他影响损伤形成的因素
血流的冷却效果 • 血流能降低电极温度 血流差时,电极冷却不够,温 度较高,很快达到预设温度, 无法输出更多能量,损伤较 小。 电极与组织的接触力 • 接触越好,释放到组织的能量越多
血流好时,电极温度低,输出 更多能量,才达到预设温度, 所以损伤较大。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感谢聆听!
Q&A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导管构造
THERMOCOOL® SF Catheter with surround flow technology
56孔头端
无论何种方向贴靠,均匀冷却
中空头端
即使平缓的压力也可使液体到 达头端的每个地方
分流器和高压进水槽(3个)
保证整个电极头端内压力一致和 灌注均匀
• 3.5mm头电极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头电极比较
6孔冷盐水导管 56孔56导管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盐水灌注减少一半
高效均一的灌注冷却,使得盐水使用量减少一半
• 减少循环负荷,扩大适应症 • 减少护士对输液的管理 推荐的流速 阵发性房颤盐水使用量
THERMOCOOL® SF Catheter
心电பைடு நூலகம்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射频能量
• 交流电能量,频率范围在350-1000KHz,临床使用的频率 一般为500KHz。 • 1986年,Frank M首次将射频能量通过2mm射频消融导管应 用于动物实验中。 • 由于其有效,安全,使用方便等优势,迅速获得广泛使用。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6孔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
心电生理三维培训班
仅供术者培训使用
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