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第八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以前
以资产管理理论为主,银行经营偏重于对资产流动性的管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以负债管理理论为主,银行经营偏重于对资金来源的管理20世纪70年代
以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为主
20世纪80年代
流行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1.3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背景
基本观点
流动性要求仍是商业银行需特殊强调的问题。
保持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持有可转换资产,这种资产普通具有信誉好,期限短,容易出售的特点,这在当时主要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
评价
突破了商业性贷款理论对商业银行资产运用的狭隘局限,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中票据贴现和短期国债的比重迅速增加.缺陷
其运用依赖于发达的证券市场和充足的短期证券。没有充足的短期证券可供挑选和投资,就难以保证投资资产价值和必要投资规模;没有发达的证券市场,就难以保证流动性资产
特点
资产结构不受负债期限结构限制,而仅受负债总量制约
主要缺陷
认为资金流动性仅来自于资产的运用,而忽略了从资金来源的角度考虑资产流动性的取得
对资产管理只侧重总量管理,而忽略贷款结构对流动性的影响
过分偏重流动性而缺乏有效的盈利控制机制
2、资金分配法
基本内容:指商业银行在选择资产种类时首先直接考虑负债结构的特点,包括各负债项目的法定准备金和周转速度等因素,然后据以对资金来源进行分类和划分,并确定相应的资金分配方向.
金融市场不发达,存款是商业银行主要资金来源,银行融资工具单一、被动。
管理中心
维护流动性,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盈利性。
核心观点
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是银行不可以控制额外生变量,银行主要通过管理资产实现“三性”统一,即管理的重心是银行如何把所筹集到的资金恰当地分配在现金、证券投资、贷款和固定资产等银行资产上。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一、导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的中介和信用中介功能,其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对于实现风险控制和经营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与策略,旨在提高资本利润率,并降低市场风险。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资产负债管理旨在解决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问题。
其主要目标包括:1. 最大化资本利润率:商业银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利润水平。
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可以使银行在风险合理控制的前提下,实现稳定的盈利。
2. 增强流动性:商业银行需要保证在资产和负债方面的充足流动性,以应对可能的资金压力和运营风险。
3. 稳定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需要根据监管要求维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以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1. 资产结构管理商业银行通过管理不同种类的资产,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配置不同种类和不同期限的资产来降低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调整资产结构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2. 负债结构管理负债结构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调整负债融资工具的种类和期限,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和风险偏好。
合理的负债结构管理可以提高流动性并降低成本。
3. 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需要确保具备足够的流动性来应对预期和未预期的资金需求。
流动性管理的方法包括合理配置现金储备、建立稳定的存款基础、多元化融资渠道等。
4. 利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存在着利率风险,即不同资产和负债的利率变动可能产生的影响。
对于利率风险,银行可以通过使用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品来进行对冲,同时也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
5. 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市场交易中会承受一定的市场风险,包括股票、外汇和利率等风险。
为了管理市场风险,银行需要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和监测系统,并根据变化的市场条件及时调整资产投资组合。
6. 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来自于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或违约的可能性。
第十一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指商业银行按一定的策略进行资金配置,来实现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组合。
它既不单纯站在资金运用,如信贷、证券投资等角度,也不单纯站在资金来源,如资本金、存款、借款等角度,而是考虑银行整体资金的配置状态,以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
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按其经历的过程,可分为资产管理思想阶段、负债管理思想阶段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思想阶段。
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指在利率波动的环境中,通过策略性改变利率的敏感资金的配置状况,来实现银行的目标净利息差额,或者通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来维持银行正常的净值。
11.1学习要求(1)了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发展(2)掌握融资缺口模型(3)掌握持续期缺口模型(4)了解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实践11.2 内容简述11.2.1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1、资产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建立初期,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它都在银行管理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这种理论认为,由于银行资金的来源大多是吸收活期存款,提存的主动权在客户手中,银行管理起不了决定作用;但是银行掌握着资金运用的主动权,于是银行侧重于资产管理,争取在资产上协调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问题。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银行业务的发展,资产管理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商业贷款理论,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
1)商业性贷款理论。
商业性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银行经营的首要宗旨是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确保不会因为流动性不足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以真实票据为基础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的是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2 流动性管理
确保银行在短期内正常运营所需的流动性。
3 盈利管理
4 合规管理
通过合理的利率定价和资金配置实现最大的盈利。
遵守监管要求,确保合规经营。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与技术
数据分析
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对银行的资产 和负债进行深入分析。
利率风险管理
使用利率衍生品等工具进行利率风 险管理。
流动性管理
通过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工具,确保 银行的短期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的挑战与风险
市场风险
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构 成挑战。
流动性风险
当银行面临大额资金撤离或流动性紧缩时,可能面 临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的案例研究
1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有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对于银行机构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银行平衡资 产和负债,降低风险,提高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降低风险,提高流动性,优化收益, 满足监管要求,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的基本原则
1 风险管理
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 略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是指银行通过有效的管理和配置资金、控制风险 等手段,实施对资产和负债的全面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的 定义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是指银行通过有效的管理和配置资金、控制风险 等手段,实施对资产和负债的全面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盈利能力。
招商银行通过合理的资产负债配置,实现
盈利最大化,保持稳定的财务状况。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6
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一、资产管理思想 (一)资产管理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 该理贷款的按期还本付息,这与借 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 切相关。贷款期限并非一个绝对的控制因素,只 要贷款的偿还是有保障的,银行按照贷款各种期 限合理组合,使资金回流呈现出可控制的规律性, 同样可保障银行的流动性。
12
三、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思想 资产负债管理也称相机抉择资金管理,其管理的基 本思想是: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主动地利用对 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状态,使 银行维持一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值。
13
在资金正缺口状态下,如果利率下降,则较多负债的 利率固定在较高水平上,较多资产的利率必须随着不 断下降的市场利率下调,从而使银行净利差减少。在 资金负缺口状态下,如果利率上升,则较多负债的利 率必然随着市场利率上升,而较多资产的利率则固定 在相对低水平上,也会使银行净利息差减小。
利率敏 感性缺 口 正值 正值 负值 负值 零值 零值 净利息 敏感性 利率 利息收 变动 利息支 收入变 比率 变动 入变动 幅度 出变动 动 >1 >1 <1 <1 =1 =1 上升 增加 下降 减少 上升 增加 下降 减少 上升 增加 下降 减少 > > < < = =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不变 不变
X 1 X 2 100 资产总额受资金来源总额的限制 X 2 0.2 X 1 X 2 流动性的限制 X 25 贷款数额的限制 1
解上式,得:X1=80,X2=20,P=7.2
11
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二、负债管理思想(主要购买理论) (一)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商业银行资产按照 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 债方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 或者“购买”资金来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 组合。 (二)管理方法 准备金头寸管理法和全面头寸管理法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优化策略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优化策略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而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其所涵盖的范围极为广泛,既包括银行资产和负债的管理,还包括资金运作和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
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风险与挑战倍增的经营环境下,商业银行如何优化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成为了摆在银行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加强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风险管理对于银行的经营状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银行需要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它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
在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强业务风险管理和风险应对能力,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进而实现风险控制与风险防范。
二、定制化产品设计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客户要求银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分析客户的需求,定制化地设计一些新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这对于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来说,无疑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一方面,定制化产品可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黏性;另一方面,定制化产品的推出也可以提高银行利润,增加经营效益。
三、科学的利润管理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不仅要考虑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同时还需要破解利润管理难题。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制定科学的利润管理制度,并将其贯穿于整个银行的运营管理流程之中,以实现真正的利润最大化。
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定期的资产负债管理科学评估自身的收益率和资产利润率表现,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四、合理利用外汇市场外汇交易是商业银行避免货币汇率风险、扩大经营范围、增加收益来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进行有利的外汇交易对于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来说,意义重大。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参与外汇市场,降低汇率风险,增强身体经营策略和手段,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多方面来达到优化的目的。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现代银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经济新常态。
在这个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本文将从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概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经济新常态的背景经济新常态是一种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状态,是指中国经济经过四十年的高速增长后,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动力转换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
其中,主要的问题是经济下行压力大,并伴随着各种风险,如金融风险、商业风险等。
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概述资产负债管理(ALM)是指银行对其资产与负债进行合理的资金流动安排,以防止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等风险的管理过程。
具体而言,它是指银行对资产、负债以及收益进行模型分析、政策制定、监控执行的一系列工作。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即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
其中,资产管理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存款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对各种贷款项目进行投资和分配的过程。
而负债管理则是指商业银行对自身所有的资金来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管理,以保证资金的流通性和盈利能力。
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需要以新的眼光看待资产负债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策略,以应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种种挑战。
下面将分别从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两个方面阐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首先,资产管理方面。
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需要将资产管理的重心从传统的信贷业务上转移至更加多元化、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上,以增强其盈利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金融科技创新。
通过引进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打造一整套智能化服务体系,迅速实现市场反应,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

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合理的负债管理,商业银行 可以更好地匹配资产和负债的期 限、利率等要素,提高资金使用 效率。
降低资金成本
有效的负债管理可以帮助商业银 行降低借入款的成本,从而降低 整个银行的资金成本。
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通过对各种负债业务的风险进行 全面监控和管理,商业银行可以 更好地控制和防范风险。
01
根据银行经营策略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借款负债规模,以弥
补流动性缺口和增加资金来源。
借款负债的期限管理
02
合理安排借款负债的期限结构,以确保负债与资产的期限匹配,
降低流动性风险。
借款负债的利率管理
03
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和银行经营目标,合理确定借款利率水平,
以降低资金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结算负债的管理策略
STEP 03
借款负债的成本较高,且 可能受到货币政策和金融 市场环境的影响。
借款负债具有灵活性和可 调整性,可以满足商业银 行短期资金需求。
结算负债
结算负债是指商业银行在为客 户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产生的 资金占用。
结算负债具有短期性、自动性 和稳定性等特点,是商业银行 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算负债的成本较低,但需要 关注支付结算的安全和效率问 题。
根据市场需求和银行经营策略,合理确定存 款负债规模,以保持负债与资产的匹配。
存款负债的结构管理
优化存款负债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客户结构等 ,降低负债成本,提高负债稳定性。
存款负债的利率管理
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和银行经营目标,合理确 定存款利率水平,以吸引客户和稳定负债。
借款负债的管理策略
借款负债的规模管理
合理控制其他负债的规模和结构,以降低负债 成本和提高负债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持续期的涵义(续)
D
n tCt
t1 1 i t
nF (1 i)n
P
其中,D表示持续期,Ct为第t期的现金流或利息, F为资产或负债面值(到期日的价值),n为该项
资产或负债的期限,i为市场利率,P为金融工具的
现值。
P
n t 1
Ct
1 it
F
1 in
20
3.2 持续期与偿还期的区别
0 150.4 30 230.7 2728.1 29.8 0 3169
0 910.7 0 2001.2 134.1 279.4 38 337.9 0 0 3701.3
0 150.4 312 578.3 2993 87.9 0 4121.6
0 910.7 0 2001.2 342.6 1141.2 160.7 355.9 0 0 4912.3
• 31~90天 融资缺口=IRSA-IRSL=4121.6-4912.3=-790.7 利率敏感比率=IRSA/IRSL=4121.6/4912.3=0.84
• 91~180天 融资缺口=IRSA-IRSL=5438.9-6182.5=-743.6 利率敏感比率=IRSA/IRSL=5438.9/6182.5=0.88
• 资产管理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商业性贷款理论 —可转换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
2
1.1.1 商业性贷款理论
• 商业性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理论。这一理论 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 活期存款,因此它的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以 真实票据为基础的短期自偿性贷款
• 背景: • 优点:明确了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相匹配的原
• 融资缺口: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 • 敏感性比率: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
14
2.2 融资缺口模型的运用
资金 缺口
正值 正值 负值 负值 零值 零值
利率 敏感 比率 >1 >1 <1 <1 =1 =1
利率 利息收 变动 变动 入变动 幅度
上升 增加 > 下降 减少 > 上升 增加 < 下降 减少 < 上升 增加 = 下降 减少 =
13
2.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
2.1 术语和定义
• 利率敏感资金:又称浮动利率或可变利率资 金,包括两部分:利率敏感资产(IRSA, Interest Rate Sensitive Assets)和利率 敏感负债(IRSL, Interest rate Sensitive Liabilities)是指在一定期间内 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定期重新定价的 资产或负债。
0 150.4 408.1 1168 3542.1 170.3 0 5438.9
0 910.7 0 2001.2 620.4 1989.7 301.4 355.9 3.2 0 6182.5
0 150.4 573.1 2073.1 3815.3 367.3 56 7035.2
0 910.7 0 2001.2 1049.3 3063 778.1 355.9 16.7 0 8174.9
3163.2 910.7 684.3 2001.2 1933.8 3207.8 1166.4 355.9 109.1 1083.4 14615.8 16
2.3 融资缺口模型的例题(续)
• 1~30天 融资缺口=IRSA-IRSL=3169-3701.3=-532.3 利率敏感比率=IRSA/IRSL=3169/3701.3=0.86
偿还期是指金融工具的生命周期,即从其签订 金融契约到契约终止的这段时间;持续期则反 映了现金流量,比如利息的支付、部分本金的 提前偿还等因素的时间价值。
对于那些分期付息的金融工具,其持续期总是 短于偿还期。持续期与偿还期呈正相关关系, 即偿还期越长、持续期越长;持续期与现金流 量呈负相关关系,偿还期内金融工具的现金流 量越大,持续期越短。
1320.5 0 2637 1141 66.4 1804.5 611.2 7580.6
3163.2 0 684.3 0 884.5 144.8 388.3 0 92.4 1083.4 6440.9
合计
1320.5 150.4 3210.1 3214.1 3881.7 2171.8 667.2 14615.8
首先确定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 如设定目标为利息收入最大化,则目标函数为: maxR = 0.12X1+0.08X2
• 约束条件: (1)总量约束条件 X1+X2≤2 500万元
(2)流动性限制 X2≥0.25X1 (3)非负限制条件 X1≥0与X2≥0
9
10
1.2.2.3 线性规划法的优缺点
• 优点:线性规划方法是一种规范化定量 分析方法,它使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得到 了量化,较前种管理方法更具有科学性 和可操作性。
21
3.3 持续期缺口模型
P0
CF1 1 r
CF2
1 r2
CF3
1 r3
CFn
1 rn
dP0
CF1
1 r2
2CF2
1 r3
3CF3
1 r4
nCFn
1 rn1
dr
dP0 P0
1 P0
CF1
1 r1
2CF2
1 r2
3CF3
1 r3
nCFn
1 rn
dr 1 r
n tCFt
dP0
P0
t 1 n
• 1~365天 融资缺口=IRSA-IRSL=7035.2-8174.9=-1139.7 利率敏感比率=IRSA/IRSL=7035.2/8174.9=0.86
17
2.4缺口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 选择什么样的计划期。 • 需正确预测利率在计划期内的走势。 • 即使银行对利率变化预测准确,银行对
– (1)下跌到6%,投资者的收益为80+80+4.8+1000=1164.8 – (2)上升到10%,投资者的收益为80+80+8+1000=1168
• 为避免利率变化带来的收益的波动,投资者买入面值 为1000美元,期限超过2年,但持续期刚好为2年的债 券,2年后卖出
– (1)下跌到6%,投资者的收益为80+80+4.8+1001.6=1166.4 – (2)上升到10%,投资者的收益为80+80+8+998.4=1166.4
1 rt
CFt
dr 1 r
Ddr 1 r
t1 1 rt
P0 Dr
P0
1 r
22
3.3 持续期缺口模型(续)
DGAP=DA-μDL
其中DGAP表示持续期缺口,DA表示总资产持 续期,DL表示总负债持续期,μ表示资产负 债率(负债/资产)
A A
DA
r 1 r
L
r
L DL 1 r
E
A
L
ADA
• 背景: • 优点:扩大了银行资金组合的范围,增强了商
业银行的盈利性。 • 不足:对短期证券变现的外部环境考虑得少。
4
1.1.3预期收入理论
• 预期收入理论是一种关于资产选择的理论, 它在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了银行资产业务的选择范围。这一理论认为: 贷款的偿还或证券的变现能力,取决于将来 的收入即预期收入。
25
3.5 持续期缺口模型的例题1
西南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市场价 值
利率 (%)
持续期 (年)
负债和资本
市场价值
利率 (%)
持续 期
现金
100
商业贷 款
• 背景 • 优点:
– 拓宽了银行的业务范围
• 不足:
—银行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测建立在银行主观判 断的基础上,可能给银行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
5
1.2 资产管理方法
1.2.1 资金分配法:又称资金配置法、资金 转换法。这种理论认为,资产的流动性和 分配的数量与获得的资金来源有关。即按 照不同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和法定准备金的 要求,决定资产的分配方法和分配比例, 建立资产项目与负债项目的对应关系,把 各种资金来源按照周转速度和法定准备金 的要求,分别按不同的比重分配到不同的 资产形式中去
24
3.4.2 套利
持续期 利率变 资产价 变动幅 负债价 银行市 缺口 动 值变动 度 值变动 场变动 正值 上升 减少 > 减少 下跌 正值 下降 增加 > 增加 上涨 零值 上升 减少 = 减少 不变 零值 下降 增加 = 增加 不变 负值 上升 减少 < 减少 上涨 负值 下降 增加 < 增加 下跌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资产负债管理理 论和策略的发展过程,并掌握融资缺口模 型和持续期缺口模型的原理及其运用方法。
1
1.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1.1 资产管理理论
• 由于银行资金的来源大多是吸收活期存款,提存的 主动权在客户手中,银行管理起不了决定作用;但 是银行掌握着资金运用的主动权,于是银行侧重于 资产管理,争取在资产上协调流动性、安全性与盈 利性问题。
6
1.2.1 资金分配法的基本思路如图
活期 存款
储蓄 存款
定期 存款
借款 资本性 股本 债券
一级准 备金
二级准 备金贷款ຫໍສະໝຸດ 长期 证券固定 资产
7
1.2.2 线性规划法
1.2.2.1 线性规划法的内容
• 是在管理理论和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在银行管 理中的应用的基础上产生的,该方法是求得在一 定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值最大(小)化的一种 方法 。
利率敏感资金缺口的控制也只有有限的 灵活性。 • 利率敏感资产和利率敏感负债的缺口分 析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方法,它没有考虑 外部利率条件和内部资产负债结构连续 变动的情况,因此,这种静态分析具有 很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