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
LED光色电性能测量实验(完整版)

LED光色电性能测量实验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12年11月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谱计的测量原理;2.掌握标准灯的光通和光谱定标;3.掌握LED光色电性能测量;4.确定LED光谱模型的参数。
二、实验仪器根据光度色度学理论,只要测得被测体的光谱功率分布(即在每一光谱下测其能量值)后,根据CIE有关出版物,就不难计算出被测光源的颜色参数等。
图2是PMS-50/80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的原理框图。
如图2所示,荧光粉被激发出的荧光或置于积分球内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纤,被汇聚在单色仪的入射狭缝上,经单色仪分光后的单色光由单色仪出射狭缝射出,并由光电倍增管(PMT)转换成电信号,经电路放大处理,A/D转换,将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
另外,计算机发出的波长控制信号,驱动光栅扫描,实现从200nm~800nm或380nm~800nm或4000~1100nm的光谱测量。
本仪器实现一般光谱辐射计的光谱辐射和颜色参数的测量以外,其更优异的特性在于它有机结合了积分法光度测试和分光法光度测试的优点,实现了宽动态范围的光度线性,同时消除了由于标准光源与被测光源强弱差异而引起的误差和异谱误差,此项技术已获中国专利。
三、实验原理1.采样技术PMS-50 PLUS包括基本型和SSA型两种规格,其主要区别在于所采用的扫描采样技术不同,基本型的仪器采用的是Static(静态采样技术):利用步进电机能提供精确定位的原理,通过电机将光栅转动到相应波长位置后停止,然后进行采样,将波段范围内每一个波长位置下的光谱能量记录下来再进行计算,此方法的优点在于精确定位,测量稳定,精密很高,缺点是测量速度比较慢。
而SSA 规格的仪器采用的是远方专有的Sync-Skan(扫采同步技术):采用高速电机扫描和高速A/D采样同步技术,通过CPU的固定间隔的脉冲信号同时控制电机和A/D,通过电机步进推动光栅转动,从而获得每一个波长位置下的光谱能量数据后再进行计算的方法。
光谱测试系统(透射、反射、吸收、荧光、PL、拉曼、紫外可见红外)

元 件
□ 宽光谱范围全自动光谱扫描
□ 系统由激发光源部分、样品室部分、分光部分、探测部分、信号采集处理部分、软件部分组成
□ 采用了高通光效率、低杂散光水平的单色仪和优化的光路
光
□ 采用锁相放大器进行信号的处理,大大的提高了系统的信噪比
电
□ 系统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客户的成功使用经验,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探
785nm 等
□薄膜厚度测量,厚度范围:10nm-50um,1nm 分辨率
光
□采用氘灯溴钨灯复合光源
学
□自动装载、卸载、定位,每 25 片一包
平
台
光 学 元 件
六、LE-SP-SR 光电探测器光谱响应度测量系统 Spectral Response Measurement System
光
应用范围
电
□本系统专门用于测试光电探测器及各种光电转换材料和器件的光谱响应曲线。针对太阳能电池领域,可以测试太阳能电池的
器
□宽光谱范围,覆盖了紫外可见和红外
□结构设计紧凑,高分辨率
主要规格
光
□光谱范围:200-1100nm(Up to 2200nm 可选)
机
□采用低噪声线阵 CCD,2048 象素
产 品
□适合晶圆尺寸:2 英寸、4 英寸、6 英寸、8 英寸
□多种激光波长可选:266nm、325nm、375nm、405nm、532nm、658nm、
测
□ 采用模块化设计,使用灵活,便于功能扩展和升级
弱
&
□ 可实现样品原位测量
信
□ 可升级做显微的 PL 光谱测试
号
处
□ 可升级做 EL 电致发光测量
理
□ 可升级做电场调制光谱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JJG178

一.光的基本常识无线电披是电磁波光、X射线、Y射线也都是电磁波它们的区别仅在于频率或被民有很大差别。
光波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要高很多光波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短很多而X射线和y tr线的频率则更高波长则更短.为了对各种电磁波有个全面的了解人们按照被民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下面是电磁波i曾: 交流电: 波民可达数千公里如果需要还可以制造出波长更长的。
总之理论上无上限〉由于辐射强度随频率的减小而急剧下降因此波民为几百千米005米〉的低频电磁波强度很弱通常不为人们注意. 无钱电披z 长波波长在几公里至儿十公里-100KHz 中波〈被约在3公里至约50米100KHz-6阳z 短波〈被长约在50米至约10米: 6附Iz-30MHz 徽波波长范围约10米至l毫米??30MHz-30GHz 无线电广播和通信使用中波和短波.电视、雷达、孚机使用微波。
红外线: 30GHz40THz 波长约O. 75微米至1毫米。
l毫米1000微米?? 6微米以上卫称远红外 1. 5微米以下卫称近红外.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超短波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波的范围不断朝波长更短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线的范围不断朝被长更长的方向扩展目日前超短波和红外线的分界已不存在其范围有一定的王叠可见光: 40THz-80THz 波长约800至400纳米通常是780至380纠米人眼可见的光。
l微米1000 纳米。
可见光又细致划分为- 红750-630纳米:橙630-600纳米黄600-570纳米:绿570-490纳米青490-460 纳米蓝460-430纳米:紫430-380纳米紫外线: 80THz--3200THz 可见紫色光以外的一段电磁辐射波长约在10至400纳米施固.又可细致划分为: 真空紫外10--200纳米:短波紫外线200-290纳米中波紫外29←-320纳米伏波紫外320-400纳米. 这些被产生的原因和光波类似常常在放电时发出.由于它的能量和一般化学反应所牵涉的能量大小相当因此紫外光的化学效应最强X射线: 披长约在0.01埃至10纳米. l纳米10埃?? 伦琴射线ex射线〉是电原子的内层电子由一个能态跳至另一个能态时或电子在原子核电场内减速时所发出的随着X射线技术的发展它的被民范围也不断朝着两个方向扩展。
紫外可见近红外汇总

3.蛋白质定量 测量 280nm吸光度
4.细菌细胞密度 测定600nm处吸光度
5.甲醛测量
测定410nm处吸光度、
6.免疫蛋白的测定 测定340nm处吸光度
光谱仪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 上,当光子和某一物质中吸收辐射的物质分子相碰撞时, 就发生吸收,测量其吸光度值的大小可反映某种物质存 在的量的多少。光的吸收程度与浓度有一定的比例关 系,这就是著名的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的定量分析基础是朗伯-比尔 (Lambert-Beer)定律。即物质在一定浓度 的吸光度与 它的吸收介质的厚度呈正比,其数学表示式如下:
织物 积分球附件
紫外辐射通过织物的透过性或者阻挡性能 AATCC 1832004
测试范围:评定制作防紫外线辐射纺织品的织物阻碍或 者透过紫外线辐射的能力。
波长范围:280-400nm
积分球附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的应用
1.核算浓度
测量 260nm 吸光度
2.核算纯度
测量260nm/280nm吸光度
波长重复性:
透过率精度: 杂散光: 光谱带宽:
内容
190nm-2800nm
±0.5nm(UV/VIS) ±4nm(NIR) ±0.3nm(UV/VIS);±2nm (NIR) 0.3%T;
≤0.1%T(220nm)
紫 外 可 见 : 0.2nm 、 0.5nm 、 1.0nm 、1.5nm、2.0nm、4.0nm 近红0.4-16.0nm(自动、手动)
射比特性要求 测定方法:
波长范围:280nm-780nm
化妆品 透射测量
白色油紫外吸光度测定法GB11081-89 测定范围:化妆、医用及食品及白色油 测定方法: 样品用二甲基亚砜萃取,测定范围260-350nm ,石英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结构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结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UV-Vis-NIR光谱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光学分析领域的仪器,用于测量材料在紫外(UV)、可见(Vis)、近红外(NIR)区域的光谱特性。
下面是UV-Vis-NIR光谱仪的一般结构和组成部分:1.光源:光谱仪通常配备了一个光源,用于产生光束以照射样品。
光源一般采用氘灯或钨灯,来提供紫外和可见光谱范围的光线,同时一些仪器也配备了近红外光源。
2.光学系统:光谱仪的光学系统包括多个光学元件,如反射镜、光栅、滤光片等。
这些元件用于分散和选择不同波长的光,使其通过样品和到达检测器。
光栅是一种常见的光分散元件,用于将光按波长进行分光处理。
3.样品室:样品室是放置样品的装置,以接收光线进行测量。
样品室通常是一个透明的容器,内部装有样品架或样品池。
在紫外可见光谱仪中,样品室通常是光密封的,以防止外界光线的干扰。
4.检测器:用于测量样品室中经过的光线的强度的检测器位于样品室的另一侧。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和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它们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近红外光谱仪通常配备更敏感的探测器,如InGaAs探测器。
5.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部分:光谱仪配备了相应的电路和软件,用于信号放大、滤波、数据记录和分析。
它可以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处理和展示,在计算机上生成光谱图像,并提供相关的分析结果。
这些部分组合在一起,构成了UV-Vis-NIR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它们协同工作,使光谱仪能够测量不同波长范围内的光谱特性,应用于物质分析、化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uv-vis-nir原理

UV-Vis-NIR(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吸收和反射光谱的仪器。
它基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和反射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在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和反射光强来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UV-Vis-NIR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基于比尔-朗伯定律,该定律描述了光通过物质时的吸收行为。
根据该定律,物质吸收的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与光程长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样品吸收的光强,可以推断出样品中物质的浓度。
UV-Vis-NIR光谱仪通过将样品暴露在一束连续的光源下,然后测量样品吸收或反射的光强来工作。
光源通常是一束白光,它包含了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各种波长。
样品与光源相互作用后,光通过样品并进入光谱仪的检测器。
检测器测量样品吸收或反射的光强,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UV-Vis-NIR光谱仪通常使用光栅或干涉仪作为波长选择器。
光栅通过将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束,然后选择特定波长的光束进入检测器。
干涉仪则通过干涉光束的方式选择特定波长的光束。
选择器将特定波长的光束传递给检测器,其他波长的光束被滤除。
最后,通过分析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或反射光强,可以绘制出UV-Vis-NIR光谱图。
这些光谱图可以用于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浓度、结构等信息。
紫外_可见_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新旧规程的比较

2008.4 江苏现代计量
!!!!!!!!!!!!!!!!!!!!!!!!!!!!!!!!!!!!!!!!!!!!"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新旧规程的比较
尤慧平
(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研究所)
!!!"
!!!"
!!!!!!!!!!!!!!!!!!!!!!!!!!!!!!!!!!!!!!!!!!!!"
三 、检 定 项 目 和 技 术 要 求 ( 一) 检定项目 新规程对①通用技术要求、②波长示值误差与重复 性 、③噪 声 与 漂 移 、④光 谱 带 宽 、⑤透 射 比 示 值 误 差 与 重 复 性 、⑥ 基 线 平 直 度 、⑦ 电 源 电 压 的 适 应 性 、⑧ 杂 散 光 、⑨ 吸收池的配套性这 9 个检定项目的部分检定方法或条件 做了相应的修改。
性 能 划 分 为 Ⅰ~Ⅳ 等 级 。 二 、使 用 的 标 准 物 质 检定分光光度计的主要标准器是由标准物质组成,
即波长标准物质和透射比标准物质及杂散光标准物质。 波长标准物质: 新旧规程基本相同, 即使用干涉滤光
片、氧化钬、镨钕、镨铒滤光片、氧化钬溶液、汞灯和 1,2,4- 三氯苯( 分析纯) , 减去了苯试剂。
摘 要: 本文叙述了新修订“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必要性及其主
要依据, 讨论了新规程中规定的技术要求, 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并与旧规程作了比较。
关键词: 新旧规程 技术指标 比较
0前言 JJG 178- 2007《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
程》( 以下简称新规程) 已于 2008 年 5 月 21 日 正 式 实 施 了。该规程代替了原 JJG 178- 1996《可见分光光度计检定 规程》、JJG 375- 1996 《单光束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检定 规程》、JJG 682- 199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定规 程》和 JJG 689- 199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检 定 规 程 》( 以 下 简 称 为 旧 规 程 ) , 为 四 合 一 , 使 其 执 行 起 来 比 较清晰、易于操作, 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 新、旧规程究竟有那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我们从以 下几个方面作了对比。
现代仪器分析-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ppt课件

NMR 微波分光
电磁波可分为高频、
中频及低频区。高频对 应放射线(g射线,C 射线),涉及原子核, 内层电子;而中等频率 指紫外-可见光,近红 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光 ,涉及外层电子能级的 跃迁,振动及转动。低 频指电波(微波,无线 电波),涉及转动,电 子自旋,核自旋等。
XPS
X射线荧光分析
- 10 -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时, 总伴随有振动和转动能级间 的跃迁。即电子光谱中总包 含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间 跃迁产生的若干谱线而呈现 宽谱带(带状光谱)。
- 11 -
带状分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宏观表现
电子跃迁可以从基态激发到激发态的任一振动、转动能 级上。故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包含了大量谱线 ,并由于这些谱线的重叠而成为连续的吸收带。
-9-
分子的各能级: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0.005~0.05 eV,跃迁产生吸收 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振动能级的能量差:0.05~1 eV,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 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电子能级的能量差较大,约为1~20 eV。电子跃迁产生 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 电子光谱)。
3.1 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分子本身绕其 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 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 .— . . .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法
1
2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的系统测试获得。K(λ)通常用已知光谱功率分布的标准辐射体(如 • 2856K 标准 A 光源)对测量系统定标得到。假设用标准光源 S 定标,定标时测
原理,通过电机将光栅转动到相应波长位置后停止,然后进行采样, 将波段范围内每一个波长位置下的光谱能量记录下来再进行计算,此 方法 的优点在于精确定位,测量稳定,精度很高,缺点是测量速度较 慢。而 SSA 规格 的仪器采用的是远方专有的 Sync-Skan(扫采同 步技术): • 采用高速电机扫描和 高速 A/D 采样同步技术,通过 CPU 的固定间隔 的脉冲信号同时控制电机和 A/D, 通过电机步进推动光栅转动,从而 获得每一个波长位置下的光谱能量数据后再进 行计算的方法。采用此 方法实现了在仪器测量的各种技术指标的精度不改变的情 况下,很好 的解决了基本型所采用的 Static(静态采样技术)速度慢的缺点,
荧光粉测试系统
• 荧光粉测试系统的组成 测试荧光粉(如灯用稀土三基色粉 或卤粉)时,必须使用一个荧光粉激发装置, 荧光粉测试系统 = 基本系统 + 荧光粉激发装置 为了使荧 光粉的相关色温,色品坐标以及相对亮度等参数达到最理 想状态,
• 优化荧光粉的配比十分重要,但是荧光粉的配比过程涉及 到复杂的光度学,色度 学理论和计算,没有计算机辅助,要完 成这一工作,即便是最有经验的工程师也是 颇费精力的, 设 计了一套专门与 紫外-可见-近红外 光谱分析系统配套使用 智能配粉软件,使用这一软件可以使初步接触配粉 的人员 迅速掌握荧光粉的最佳配比。
• 系统硬件的安装 • 将通讯线的阴插接计算机的串行口1或2 上,将通讯线的阳插接 PMS-50 的
RS-232/RS-485 的串行口上,即(图 4.1(b)中⑦),并拧紧固定螺 钉; • 将光通量探头的一头接于 PMS-50 主机光度输入端(图 4.1(b)中⑤); • 接好电源线(注意电源线必须有良好接地,接地必须是真正的大地,切 莫与
• 测出 P(λ)是 紫外-可见- 近红外光谱分析系 统的根本任务
基本原理
• 荧光粉被激发出的荧光或置于积分球内光源发出 的光线,经 光纤,被汇聚在单色仪的入射狭缝上, 经单色仪分光后的单色光由单色仪出射狭 缝射出
• 由光电倍增管(PMT)转换成电信号,经电路放大 处理,A/D 转换,将 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
• 它们与 CIE 1931 色品图中的(x,y) 存在以下坐标 变换关系:
1960年色品图
1976年色品图
基本原理
• 发光体颜色与一定温度下的黑体辐射光有相同的颜色,即在色 度图上 坐标相同,则称该黑体的温度为发光体的色温
• 三基色荧光粉或荧光灯,它的色度的坐标点一般不处在黑体轨迹上, 此 时用相关色温表示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系 统的搭建与测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电与通信学院 王晓玲
实验原理
• 涉及“光辐射测量”的“光度学”和“色 度学”两大领域
• 光、色测量的最重要手段, • 客观、统一地评价光源或物体的颜色,CIE
在大量心理学和物理学实验基 础上推荐了 “CIE 1931 XYZ 标准色度系统”,其三刺 激函数
在昼光下的色貌 带浅灰的红色 带暗灰的黄色
深黄绿色 适中的黄绿色 带浅蓝的绿色
浅蓝色 浅紫罗兰色 带浅红的紫色
深红色 深黄色 深绿色 深蓝色 带浅黄的粹色(白人的肤色) 适中的青果绿色(树叶绿)
• 计算被测光源和相同色温的黑体辐射(大于 5000K 时,为平均日光辐射)分别照明
• 试验色板时两者的颜色差 ΔE,即可求得特 殊显色指数 Ri: Ri=(100-4.6ΔEi) (i=1~14)
• 为考核发光体(或照明体)的显色指数,CIE 规定了 14 种标准试验 色
表 1 考核光源显色性的 14 个标准试验色
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近似孟塞尔标号 7.5R6/4 5Y6/4 5GY6/8 2.5G6/6 10BG6/4 5PB6/8 2.5P6/8 10P6/8 4.5R4/13 5Y8/10 4.5G5/8 3PB3/11 5YR8/4 5GY4/4
• 计算机发出波长控制信号,驱动光栅扫描,实现 从200nm~800nm 或 380nm~800nm 或 400~ 1100nm 的光谱测量。
• 设光源光谱功率分布为 P(λ),积分球的光谱反射比为 ρ(λ),光纤、光学系统
• 分布为 P(λ),积分球的光谱反射比为 ρ(λ),光纤、光学系统及滤色片的光谱透射 比为 τ(λ),单色仪的衍射效率为 T(λ),PMT 的光谱灵敏度为
基本系统的组成
•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的基本组成 包括 PMS-50/80 主机一台、光度探头(既 可测光通量又可监视被测对象的稳定度)、 温度探头一个、专用串行通讯电缆及专用 软件等五部分。
• 保证仪器正常工作, RS232 串行口、 Win98 以上操作平台及光驱,要求内存至 少在 512M 以上)一台及 一根专用传能光纤 (将被测光耦合仪器内部)。
零线混为一谈); • 将光纤的一端(出光口为矩形端)插入 PMS-50 主机的导光纤维接口,另一
端插入荧光粉激发装置接口或积分球接口,并用 螺钉拧紧,要注意光纤不能 弯曲过大,以免断丝; • 5、 测电光源时,将光通量探头置于积分球接口上,用于监视被测光源的稳 定性;测荧光粉时,将光通量探头置于激发装置上,用于监视紫外灯的 稳定 性。 • 6、 将温度探头的一头接于 PMS-50 主机的温度信号输入接口,另一头接积 分球温度接口。
• 发光体颜色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辐射颜色最接近,则称该 黑体的温度 为发光体的相关色温。
• CIE 1960 UCS 均匀色品图上,通过发光体的色品坐标点向黑体轨迹 作垂线,得到垂足点所对应的黑体温度即为该发光体的相关色温。
• 测得发光体的色品坐标即可计算出其相应的相关色温。 相同色品坐标 的荧光粉或荧光灯照明物体时有的荧光粉或荧光灯的颜色显现能力较 强,即显色指数高,反之,显色指数低。
电光源测试系统的组成
• 电光源测试系统 = 基本系统 + 积分球 + 稳定电源 + 智能电量测量 仪 光通量测试时, 积分球是必备的,根据被测光源的大小,可选择直径 1 米到 2米的积分球, 积分球内必须涂以中性的漫反射, 积分球内的遮挡 物必须减到最 低程度,而且被测灯的光谱类型、形状,在可能的条件 下, 最好与光通量标准灯 一致。
• 稳定电源用于给光源一个稳定的工作条件,一般使用稳定度较好的交流 稳压 源(稳定度优于 1%,有条件使用稳定度优于 0.1%的电源则更佳), 在测试灯管时, 配备基准镇流器,使灯管工作在给定的基准工作条件 下。
• 智能电量测量仪(数字功率计)用于测试电光源的工作电压、电流、 功率、 功率因数,本公司所配备的电测仪器能测真有效值,适用于非 正弦波的畸变波形 测量,准确度较高。
• 标准光源装置实际上包括标准光源、标准光源供 电电源、标准电阻、数字电压表
光通量定标
•
a、把标准光源的供电电源接到积分球的输入(原先的接线必须拆去), • 再把标准光源安装到积分球中。 • b、在标准灯点亮之前,把积分球关闭。然后选择“测试”菜单,指向 “光
通量定标”,弹出光通量对话框,点击“校零”按钮, 仪器自动进行光通量 校零。 • c、在开电流源的电源之前,应将电流源的输出电流调到最小,然后再 开机, 目的是为了防止开机时电流过大而损坏标准灯和影响灯的数 据。然后再慢慢 将电流调上去,调节到标准值的 80%,预热二十分钟, 千万不能将电流值超 过标准光源标定电流值的 5%,否则标准光源有 可能被毁坏或数据不准。 • d、预热结束后,再将电流调到标定值,等待灯稳定后开始定标。 • e、光通量定标时,点击“光通量标定”按钮,仪器完成定标操作;可以 点击 “光通量检验”按钮,检验定标是否正确。确定定标好之后, 存盘退出,也 可以取消退出 • f、注意:如果使用非标准 A 光源的灯当作光通量标准灯(比如荧光灯管) 定标 时,请先在光通量定标前,点击“测试”按钮测试光通量标准 灯的光谱,再 在光通定标时选择对应的光通量标准灯类型,进行定 标。
得的 光电流为 Iphs(λ): • Iphs(λ)=PS(λ)·ρ(λ)·τ(λ)·T(λ)·S(λ) • =PS(λ)·K(λ) (8) 那么测量系统的光谱响应常数: • K(λ)=Iphs(λ)/PS(λ) (9)
得到被测光源光谱功率分布 P(λ):
• P(λ) = Iph(λ) =K (λ)Iph(λ)
• 电光源测试时,光源必须先经一段时间的老炼(一般为 100 小时), 在测试前也必须先点亮一段时间(一般为 30 分钟),同时要注意点 灯的 位置、方向等因素,因为光源在不同条件下,测试结果是不一样 的,尤其是气体 放电灯,工作条件对其发光影响甚大。一般情况下, 反映测试结果不一致, 往往是因为灯的工作条件不一致造成的。
• 可计算特殊显示指数 R15: R15=(1004.6ΔE15)
• 其中,ΔE15 为被测光源和相同色温的黑体 辐射大于 5000K 时,为平均日光辐
• 试验色 1-8 号求得的 8 个特殊显色指数之 和的平均值称为一般显色指数 Ra:
• Ra = 1/8 ∑Ri只要测得被测对象的相对光谱 功率分布就可以计算出其色品坐标、相关 色温和显色指数。
• K 值进行标定,并计算出 Y 值即可测 得其 光通量、照度、亮度等光度学参数。
系统工作图
基本原理
• 测得被测体的光谱功率分布 P(λ)(即在每一 光谱 下测其能量值)
• 计算出被测光源的颜色参数:色品坐标 (x,y)和(u,v),相关色温 TC,显色指 数 Ra、Ri(1-15),峰值波长及半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