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秘籍
古传形意拳秘籍

古传形意拳秘籍武术最重要的就是发力,这篇详细讲解一下武术法力的顺序1第一步:肢体力(局部力)目的是为了松开肩关节,练出小臂的松沉力: 出手时,整个手臂如同一根铁链鞭。
上肢不用力,但也不可打软,《内功经》上叫“气调而匀,劲松而紧”,“松肩以出劲”,是说出劲之时,肩井穴用极柔之意松开,劲力才能畅通无阻。
只有肩关节松开,才能保证躯干产生的力量可以顺达梢节。
唯有松之极才能紧之至。
要用腰背的劲把手臂拿起来,再顺着小臂的重力自然下落,要找出这种自然的惯性力,也叫做惰性力,只要胳膊不使劲,这种力非常容易练,只要慢慢把松沉劲(自然的惯性力)甩出来就行了。
形意拳,形意拳发力,古传形意拳秘籍。
2第二步:脊柱力(即上肢与躯干的复合发力)当肩关节松开,小臂的松沉之力练出来以后,动作做顺了,就要开始锻炼脊柱的力量,,以脊柱带动小臂,用躯干的力量给小臂的运动加速。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两只胳膊能练得像两根铁链鞭,整个小臂沉甸甸的,这种力量打出来,人的血肉之躯根本无法承受。
此劲出自筋骨,一旦练出,终身不退。
脊柱力是整体力传递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锻炼脊柱时意念应始终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内在能量达到协调贯通,练武功最忌意念与体能不能合一,陷入空想(顽空),务必要做到形神合一.只有达到形体和能量的合一才是中国武功的入门。
才能为以后的功力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意拳发力练习的顺序,形意拳功力提升训练,形意拳培训,古传形意拳秘籍。
3第三步:丹田力(骶骨之力):经过上一步的训练,我们的攻击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杀伤力,但这只是初步功夫,所发之力缺乏变化,发力前还需要预留空间加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一步修练丹田之力,丹田(骶骨)是人体的总重心所在,人的整体劲力皆由骶骨发出,这一阶段的练习,主要是为了锻炼我们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中(尤其是瞬息万变的格斗中)始终能把握自己的总重心,并体会出内力由中心向梢节传导的感觉。
所有运动都由总重心带动,一切运动都是由中心发动的正确的动力定型,一旦经过泛化,分化和自动化的训练阶段并形成本能反应后,我们就真正掌握了运用总重心的能力,就找到了修练功力的关键所在,再通过桩功的训练使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不再产生内耗,旧称之为“劲路”打通,就好象把自己身体修练成一个管道,使能量能在自己身体内自由运转。
如何练就武林高手[武功秘籍]
![如何练就武林高手[武功秘籍]](https://img.taocdn.com/s3/m/225ab10e52ea551810a68740.png)
(初级)一、正道内功初级功法下面介绍本校独特的内功修炼方法——正道内功初级功法:第一步:①双腿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体侧。
脚尖触墙,面墙而立。
眼微闭,凝神静气逆呼吸十二息(即吸气时腹部内凹,呼气时外凸,一呼一吸为一息)准备练功。
②双肩稍内扣,鼻子轻触墙,双膝微触墙。
吸气时缓慢下蹲,徐徐吸气入下丹田(脐下),直至臀部触及脚后跟为止,整个过程为吸气。
③起立时,缓慢呼气,徐徐站立起身。
注意:①自始至终,动作与呼吸必须协调一致,即气吸至尽时下蹲到底,起立站直时气呼完,意念守在下丹田处。
②自始至终鼻、膝、脚尖不能离开墙壁,尤其是头部绝对不能向左右偏斜(即眼不能左右看),否则使脊柱偏斜,影响功效。
③呼吸在胸部不憋闷的前提下,越慢越好。
本法虽然简单,但大多数人初练时蹲不下去,此时把脚站立比肩宽亦可,不会影响功效。
能站下去之后,逐渐合拢双脚练习,直至双脚并立,脱去鞋袜之后亦能蹲下者,即初步功成。
刚习时如蹲下一两次,其吃力之感不亚如挑百斤重物行走数公里。
勤修本功,自然达到气沉丹田之效,久练自然丹田充实气足,桩步沉稳灵活,更能在激烈的实战对抗中气定神闲,发力迅猛持久,全身可达无意识活性抗打。
本功的功法原理即通过任督二脉的修炼达到丹田气足圆活,尤其是对颈、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压缩,可牵扯到常常运动不到的肌肉、韧带、神经,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日久自然感应异常灵敏,而使肌肉、骨骼达到坚韧有弹性,在实战中不惧暴力击打。
现代医学证明:脊椎的错位或伤损,可引起众多疾病的发生。
脊椎的修正复位可减轻各种神经痛、心绞痛、头痛眩晕症等。
现在很多武术修炼者只知脊椎的修炼对发力相当重要,却忽略了一旦脊椎发生偏差(错位)可引起严重的内脏的疾病,首当其冲的是颅脑血管疾病、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皆缘于不正确的成千上万次的脊椎扭转切削发力,而产生脊体错位压迫神经血管而引起的。
许多惨痛的实例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当第一步功练至赤足并立亦能49次上下之后,第一步功成。
王宗岳的太极秘籍《十三势行功歌诀》详解

王宗岳的太极秘籍《十三势行功歌诀》详解一、《十三势行功歌诀》——王宗岳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痴。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工用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疑。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遗叹息!二、王宗岳简介王宗岳,字林贞,号净贞,生活于明朝万历年间,山西人(传说为山西太谷县小王堡村人。
据李亦畬手书《太极拳谱》之《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记载,说明王宗岳为山西人无疑)。
内家拳名家,精通拳法、剑法、枪法,对拳术颇有研究。
史书对其记载甚少,现今资料,多为后人传说和考证,生平、籍贯说法不一。
本文介绍,是参照百度百科所写。
三、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释义《十三势行功歌诀》为明王宗岳所著,相传王宗岳著之太极拳论共有四篇,除《十三势行功歌诀》外,尚有《王宗岳拳论》、《十三势》及《打手歌》。
字义: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十三总势莫轻视之“十三势”,指“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个手法,及“进、退、顾、盼、中定”五个步法。
命意源头在腰隙之“命意”,指思维。
“腰隙”之“隙”,指腰间部位。
全句之意为太极这十三总势,决不可轻视,更不可等闲视之,因为他的源头在腰间这个部位。
【论述】其实八门五法决不可轻视,它的精华之处在腰际,因为太极拳的起始动作在腰,其它的手部动作,则随腰之转动而动。
医书《内经》有言:“腰为肾之府,旋转不能,肾将惫矣”。
肾主骨,主人体之精门机能,久练腰肾,必能强筋健骨,增进骨质密度,故勤练太极拳对肾脏之保健有一定之功效。
若腰部活动不能,则肾必疲惫,人必体衰垂危。
清武禹襄著之《太极拳解》曾言:“气如车轮,腰如车轴”,其意为气如车轮,循环不息,腰如车轴,带动身臂之转动。
武学武功秘籍心意要诀

武学武功秘籍心意要诀捶名心意。
心意者,意自心生,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人,随机应变。
心气一发,四肢皆动。
足起有地,膝起有数,动转有位。
合膊望胯,三尖对照。
心意气内三相合,拳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相合。
手心、足心、本心,三心一气相合。
远不发手,捶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
不论前后左右,一步一锤。
发手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
发手快似风箭、响如雷鸣。
出没如兔,亦如生鸟入投林,应敌似巨炮摧薄壁之势,眼明手快,踊跃直吞。
未曾交手,一气当先,既入其手,灵动为妙。
见孔不打见横打,见孔不立见横立。
上中下总气把定,身足手规矩绳束,既不望空起,亦不望空落,精明巧灵,全在于活。
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炫曜如三光。
察来势之机会,揣敌人之短长。
静以待动有上法,动以处静有借法;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
交勇者不可思误,思误者寸步难行。
起如箭攒落如风,手搂手兮向前攻。
举动暗中自合,疾如闪电在天。
两边挝防左右,反背如虎搜山,斩捶勇猛不可挡,斩梢迎面取中堂,抢上抢下势如虎,好似鹰鹞下鸡场。
翻江倒海不须忙,单风朝阳才为强,云背日月天地交,武艺相争见短长。
步路寸开把尺,劈面就去,上右腿进左步,此法前行。
进人要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
发中有绝何从用,解明其意妙如神。
鹞子钻林莫着翅,鹰捉小鸡势四平,取胜四梢要聚齐,第一还要手护心。
计谋施运化,霹雳走精神,心毒称上策,手狠方胜人。
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何谓打?何谓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心如火药拳如子,灵机一动鸟难飞;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见神奇。
起手如闪电,闪电不及合眸;打人如迅雷,迅雷不及掩耳。
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
两手束拳迎面出,五关之门关得严。
左腮手过,右腮手去;右腮手过,左腮手来。
手从心内发,捶向鼻尖落,力从足下起,足起快时犹火作。
五行金木水火土,火炎上而水就下,我有心肝脾肺肾,五行相推无错误。
古武学秘籍:七星功

古武学秘籍:七星功七星功以其架式为七个,动作如星运而得名。
它吸收了太极拳、易筋经、五禽劝和各式体操的精华,结合多年实践编成。
它有动作简单、姿势优美的特点,能使全身关节柔软灵活,气血调和,起到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七星功总表次序七字决架式名称运动形式练功要领一开左右开弓横方向左右屈伸运动着重“开”字,双手应尽量分向左右撑开。
二顶顶天立地上下纵长运动着重“顶”字,双手和脚跟应尽量向上下顶。
三扭扭转乾坤横方向扭转运动着重“扭”字,身手头颈腰腿尽可能地向左右扭转。
四俯前俯后仰俯仰曲转运动着重“俯”字,身手尽量前俯,初以指尖着地,渐至掌关节靠脚后跟,头钻到胯下,老年不必如此。
五展大鹏展翅斜方向伸展运动着重“展”字,手足成45度角,尽量伸展出去。
六平前后平衡正方向平衡运动着重“平”字,身、手和一只后脚成一水平线。
七圆天体圆转全身圆转运动着重“圆”字,身、手、头、眼分向左右前后转一大圆圈。
练习方法一、预备式立正,两足尖离中心线30度。
左足向左跨一步,两足距离比肩略宽,足尖略向内,两眼向前并稍向下视。
两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排除杂念。
要诀为“三松一上”,1.左右开弓(1)以脚跟为轴,身体向左转90度。
左腿伸直,右膝微曲,臀部下坐。
在转体的同时,双臂微屈,双手握拳,双拳拳背靠拢。
(2)双拳提至胸前,同时左腿略收,左脚跟踮起成虚步。
(3)双拳向外翻转,手指伸直,双手伸直向下略向后分开,抬左腿,左膝弯曲,左脚提悬时开始深吸气。
双手继续向后从下向上划一大弧形至前方伸直,掌心向下,将已吸足的一口气徐徐呼出,同时左脚掌利用脚踝骨由内向外划—小围,再向前伸出一步,脚跟先着地成左弓筋步。
上体随着向前俯下去。
(4)左脚略回收,双手拉回。
双脚从脚跟为轴,随着身躯向右向后转,做右开弓,重复上述左开弓动作,唯左右方向相反。
2.顶天立地(1)接上式。
左脚尖向左转约70度,右脚收回原地。
双手随着身躯左转拉回到正前方,手心朝上。
翻掌,掌心向下,握拳,成中桩。
少林武术秘籍,坚臂功,无须外练,功成力大千斤,挥臂可断樁石。

少林武术秘籍,坚臂功,无须外练,功成力大千斤,挥臂可断樁石。
此臂功是内柔外刚的功夫,功成力大千斤,臂如铁棒,挥臂可断樁石。
一、坚臂功1、此为站功。
立正以后,两臂于胸前徐徐前推出,向前平伸,两手握拳,拳眼向上。
2.手臂伸直以后,停留片刻。
3.两臂徐徐由前方向内屈,回贴于乳部,两肘在后,两臂成水平状。
4.两臂向左右伸出,成水平线,掌心向上,虎口向后,将两掌各由左右,向内曲,画一半圆形,平举于乳部,而掌心向下两肘平向左右。
5、稍停,即将左右手手掌,由前向左右平伸,再成水平,掌心向下,片刻,复为立正姿势6、左右两腿离开半步,两足距离比两肩稍宽,两膝盖与足尖均向前。
7 身体下蹲,两腿平屈,成骑马式,两臂直垂。
两手握拳置于两腿之间,拳眼相对。
8 停片刻,即将前面双拳徐徐由前面移向后方复又回立正交势9 左腿向左离开一步,膝盖微屈,足尖向左前方,成左弓腿,面右足同时旋转,足尖移向左方,膝盖伸直,成右箭腿,成为弓箭步;身体方向,亦同时向左; 左臂同时平向左出,手宜握拳,掌心向前,虎口向上,右臂则握拳屈肘置于左乳下部。
片刻,将身体右转,由左弓箭步变为右弓箭步,两手亦同时移易位置。
10 由1-5各式,拳要握紧,肘要用力。
11.从6至9各式,臂用力,气下垂,丹田藏气,气徐上行,臂部仍肉收紧,则血液凝于肩部,久之养气合运至臂,则臂坚。
练成后,臂可撞断樁石。
二、千斤铁膊功1.此功练时,右腿向右成马箭步,身体转向右前方,右肘斜垂,肘节向上稍屈,手须担举,掌心向左,拳与肩齐;左臂向左伸,手亦握拳,掌心向上,虎口向后。
2.将上式收回,再立正姿式,向左成弓箭步,两臂动作与上式同,惟分左右。
3.此式轻胳膊、后腿要直,双目观拳,两膀用力,力由后足沿腿而上,直达丹田:由丹田气催血至膀,由腿至臂。
气血凝于膊,臂膀坚硬;二目观拳,神不外散,神气俱凝,不畏重压。
图文素材来源:互联网作者:未追溯到原文作者。
武当9式技击法秘籍,动态展示!让你胆气足,精气旺,无惧无畏!

武当9式技击法秘籍,动态展示!让你胆气足,精气旺,无惧无畏!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相信自己,你的力量比想象中强大;当你往自己的方向努力时,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记住,相信自己,你才能成就你自己。
就像练习武术一样,尤其是技击武术,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信心!练习武术者,首重胆魄,其次是力量,第三才是技巧!武术娴熟则胆魄就足,这就是所谓的“艺高人胆大”!有了必胜的信心,练习技击武术的过程就会顺畅很多!一些平时唯唯诺诺的人,在习练武术之后,就会胆魄足,精气旺,气势十足,无惧无畏!这里有9式武当松溪派传下来的技击之法!练之让你胆气足,精气旺,无惧无畏!练习武术,会因为你胆魄十足,而变得精彩;你眼中的世界,也因为自己精气十足而变得美丽。
胆气足,气势强,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力,可以让自己更有勇气去面对武术中的挫折和困难,可以让自己在面对对手的时候,用自己的常年累月积累的武术技巧去攻破敌人!雏鹰因为相信自己能够展翅翱翔,所以天空中有了它矫健的身影;骏马因为相信自己能够在草原上策马奔腾,所以浩瀚边际中有了它疾驰的背影;鲸鱼因为相信自己能够在海洋中畅游,所以无垠大海中就多了它美丽的痕迹。
而你,相信自己的武术,相信自己日积月累的经验!这些,都是练武之后,获得的力量。
很多伟人也因为相信自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比如,伟大的发明家大王爱迪生,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可以作为灯丝最适合的材料,所以他试用了上千种材料,失败了几千次。
可是,他没有气馁,一直相信着自己,最终,他成功用钨丝组成了灯泡,万家灯火通明。
而他,也在历史上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相信自己是我们常说的,胆魄十足则是武者说的。
胆魄足和信心是相同的!这几个字看起来很平常,但是,往往在关键时刻,它有可能就会改变你的一生。
要知道,幸运之神永远都是站在那个有准备的人身边。
你要知道,练习武术,虽然要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之痛,但你也会收获常人所不能。
所以你就会不顾一切地开始去认真练习自己喜爱的武术,准备做好迎接武术给你带来的幸运,那么,万事只欠东风!记住:相信自己,逐梦前行,自己永远都是自己的堡垒!。
武当、太极、少林三大门派内功秘籍!分分钟练就绝世高手!

武当、太极、少林三大门派内功秘籍!分分钟练就绝世高手!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武术深奥非凡,它足以使所有中国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现在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武术,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传统武术与其他技击术相比,多了一种文化的内涵,一种属于中国人的独特传承!太极内功第一重:逆腹式呼吸法在行拳走架时,最重要的是用鼻腔头配合动作作起吸、落呼,合吸、分呼,退吸、进呼,屈吸、伸呼,仰吸、俯呼。
吸气时收小腹,微提肛;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
呼吸配合动作非常自然以后,就可进入下一重功法。
第二重:意守丹田法在行拳走架时,意念放在肚脐下四指三寸丹田处,保持逆腹式呼吸。
待丹田处有发热的感觉后,方可进入下一重功法。
第三重:意守重楼法意守的位置在喉头下、天突穴上内里1厘米的地方。
随着盘架子,逆腹式呼吸照常进行。
呼吸要慢匀,直至听不到呼吸出入,方可进入下一重功法。
第四重:意守命门法行拳走架时,把意念放在肚脐后(体内),对着命门穴,直至意守处发热。
武当采阳功第一节:静立凝神1、姿式:两脚分开平立,与肩等宽,头正身直,两手自然下垂,两目注视初出之太阳。
2、操作和要求:调整呼吸 ( 用腹式顺呼吸法 ) ,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把意念全神贯注在东方日出之处,尽快地使身心进入气功态。
第二节:天柱迎日1、姿式:左脚上前一步,成前弓步 ( 此为男式,女式右脚上前 ) ,两手伸向前上方,目视太阳。
2、操作和要求:①天柱峰是武当山的主峰,上有金顶,奉有真武大帝的鎏金铜像,手迎太阳,同时想到奉迎祖师之圣光。
②奉迎太阳圣光,要心虔意诚,默念丹诀:“松静光通透,百会下会阴,尻尾生精气,注入丹田中。
”默念1—3遍。
体松、神静,阳光通透全身,贯四肢百骸,经脉气血,阳光无处不到,无处不有。
③用腹式顺呼吸法,调息三次后,默数108 —180 次,约 2— 3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路弹腿一 1、弓步砍掌。
2、雄鹰展翅。
3、提腿双托掌。
4、进步双接拳。
5、掠手上平拳。
6、回头望打通背拳。
7、闭门式。
8、跃步打。
9、十字腿。
10、通背拳。
11、闭门式。
12、跃步打。
13、跨踢。
14、通背拳。
15、掠手上平拳。
二 1、回头望打通背拳。
2、跃步打。
3、十字退。
4、通背拳。
5、跃步打。
6、十字退。
7、通背拳。
8、掠手上平拳。
三 1、回头望打通背拳。
2、顺步拳。
3、败中取胜。
4、压山盖顶。
5、跨踢。
6、通背拳。
7、顺步拳。
8、败中取胜。
9、压山盖顶。
10、跨踢。
11、通背拳。
12、掠手上平拳。
四 1、回头望打通背拳。
2、跃步打。
3、十字腿。
4、十字腿。
5、十字腿。
6、通背拳。
7、掠手上平拳。
五 1、回头望打通背拳。
2、跃步打。
3、双撞拳。
4、仆手。
5、开门腿。
6、跃步打。
7、双撞拳。
8、仆手。
9、开门腿。
10、通背拳。
11、掠手上平拳。
六 1、撤步推掌。
2、托掌。
3、插掌。
4、跃步打。
5、十字腿。
6、进步抹眉掌。
7、开掌。
8、撤步推掌。
9、托掌。
10、插掌。
11、跃步打。
12、十字腿。
13、通背拳。
14、掠手上平拳。
七 1、回头望打通背拳。
2、四平拳。
3、坐盘。
4、扁踹脚。
5、跃步打。
6、十字腿。
7、通背拳。
8、四平拳。
9、盘坐。
10、扁踹脚。
11、通背拳。
12、掠手上平拳。
八 1、回头望打通背拳。
2、跃步打。
3、连环拳。
4、十字腿。
5、通背拳。
6、跃步打。
7、连环拳。
8、十字腿。
9、通背拳。
10、掠手上平拳。
九 1、回头望打通背拳。
2、跃步打。
3、十字腿。
4、通背拳。
5、跃步打。
6、连环腿。
7、通背拳。
8、跃步打。
9、十字腿。
10、通背拳。
11、跃步打。
12、连环腿。
13通背拳。
14、掠手上平拳。
十 1、回头望打通背拳。
2、跨虎式。
3、十字腿。
4、通背拳。
5、跨虎式。
6、十字腿。
7、通背拳。
8、掠手上平拳。
9、开弓式。
10、双按拳。
11、收宗式。
前六趟唐拳1、插掌并拳。
2踢腿双亮掌。
3、扑地紧紧步打。
4、三步三撩掌。
5、翻身跨虎式。
6、护胸拳。
7、力托千斤闸。
8、扑步翻查掌。
9、虚步推掌。
10、连环腿。
11、掠手上平拳。
12、倒打金钟。
13、双斩手。
14、支掌。
15、扑步翻插掌。
16、连环腿。
17、转身轮背四平拳。
18、劈山靠打。
19、劈山靠打。
20、顺步掌。
21飞虎架梁。
22、飞步勒马式。
23、翻身十字腿。
24、连环掌、25、海底取宝。
26、翻身垛子。
27、捋手压肘。
28、金狮缠万。
29、扁踹脚。
30、跃步打。
31、十字腿。
32、侧身踹。
33、跃步打。
34、丹凤朝阳。
35、走马任登。
36、四平拳。
37、跃步打。
38、十字腿。
39、上平拳。
40、掠手通背拳。
41、回头望月叠手拳。
42、提腿双托掌。
43、双按拳。
44、收宗式。
后六趟唐拳1、上场式。
2三步三撩手。
3、摇挂拳打。
4、举手千斤闸。
5、弓步冲拳。
6、护胸拳。
7、虚步。
8、护胸拳。
9、虚步。
10、倒打翻身拳。
11、连环腿。
12、推山垫海。
13、马步支锤。
14、垛子脚箭步式。
15、弓步担拳。
16、叨扣手。
17、丁步担拳。
18、冲拳。
19、转身右偷锤。
20、飞虎架打。
21、仙人担衣。
22、擒马式。
23、歇步开弓式。
24、护胸拳。
25、护胸拳。
26、歇步通天炮。
27、劈打靠山。
28、劈打靠山。
29、怪蟒翻身。
30、压肘式。
31、捋手拳。
32、扁踹脚。
33、劈打窝心脚。
34、上平拳。
35、撤打卧牛靠。
36、翻身连环拳。
37、黑虎掏心。
38、飞步连环拳。
39、狮子大张口。
40、利剑横腰。
41、撤步双拳。
42、收宗式。
单溜腿架1、白鹤亮翅。
2、二踢三。
3、进步仙人指路。
4、顺步拳。
5、双择手。
6、金鸡独立。
7、进步双落万。
8、跃步打。
9、抽打七星拳。
10、捋手点子拳。
11、十字腿。
12、连环三拳。
13、顺步拳。
14、败中取胜。
15、翻背提膝。
16、上平拳。
17、通背拳龙爪掌。
18、都按掌扁踹脚。
19、抽身花虎式。
20、回头跃步打手。
21、挑打拳。
22、左行步正踢腿。
23、右行步正踢腿。
24、二踢三。
25、回身挑打拳。
26、左行步正踢腿。
27、右行步正踢腿。
28、二踢三。
29、踢腿右亮掌。
30、分心左亮掌。
31、悠裆锤。
32、回头留月叠手式。
33、踢腿托掌。
34、双按拳。
35、收宗式。
双溜腿架1、丁八步双按拳。
2、进身撩阴深探式。
3、抽身花虎式。
4、金鸡独立。
5、大跃步扑虎式。
6、跃步打。
7、十字腿。
8、上平拳。
9、通背拳龙爪掌。
10、抽身花虎式。
11、金鸡独立。
12、垛子脚弓步摔掌。
13、捕手扁踹托枪式。
14、走马任登。
15、四平拳。
16、跃步打。
17、十字腿。
18、上平拳。
19、撩阴通背拳。
20、摇手掌。
21、通背拳。
22、拢七式。
23、跳打拳。
24、败中取胜。
25、翻背提膝。
26、踢腿上平拳。
27、搂打闷心掌。
28、闭门式。
29、捋手垛子脚。
30、顺水推舟。
31、翻身垛子伏虎式。
32、跃步打。
33、十字腿都按拳。
34、抽身花虎式。
35、跃步搭手挑打拳。
36、右行步正踢腿。
37、左行步正踢腿。
38、二踢三。
39、转身挑打拳。
40、右行步正踢腿。
41、左行步正踢腿。
42、二踢三。
43、踢腿右亮掌。
44、分心左亮掌。
45、悠荡锤。
46、回头望月叠手拳。
47、双按拳。
48、收宗式。
青龙拳1、雄鹰展翅。
2、回头摊兰。
3、架打。
4、双锁步。
5、跃步打。
6、十字腿。
7、上平拳。
8、撩阴通背拳。
9、摇手掌。
10、搂打闷心掌。
11、卸步三掌。
12、推架。
13、仆手、索手。
14、扁踹脚。
15、铺地锦。
16、撩阴腿。
17、八卦拳。
18、跃步打。
19、十字腿。
20、上平拳。
21、撩阴通背拳。
22、翻身罗汉式。
23、狮子大张口。
24、金鸡独立。
25、金鸡单步。
26、伏虎式。
27、跃步打。
28、十字腿。
29、上平拳。
30、连环三拳。
31、四平拳。
32、虎坐石崖。
33、端的四平拳。
34、拢膝式。
35、跳打拳。
36、霸王脱靴。
37、七星拳。
38、回头望月叠手拳。
39、提腿双托掌。
40、撤步双按拳。
41、收宗式。
五虎拳1、丁八步双按拳。
2、进步撩阴通背拳。
3、抽身退步金鸡独立。
4、支掌。
5、飞步八卦拳。
6、拢七式。
7、跳打拳。
8、翻身捋手拳。
9、狮子大张口。
10、玉童献书。
11、飞步八卦拳。
12、黑虎翻身。
13、跃步打。
14、十字腿。
15、胯。
16、黑虎分心。
17、通背拳。
18、抽身退步金鸡独立。
19、支掌。
20、飞步八卦拳。
21、跃步套打。
22、抽梁换柱。
23、通背拳。
24、身后封侯。
25、立门扁踹。
26、通背拳。
27、滴水式。
28、闭门式。
29、猛虎跳涧。
30、跃步打。
31、十字腿。
32、连环腿。
33、连环拳。
34、侧身掌。
34、抹眉掌。
35、转身掠手掌。
36、十字腿。
37、连环拳。
38、凤凰单展翅。
39、飞行式。
40、白鹤亮翅。
41、滴水式。
42、裹身炮。
43、二郎担山。
44、蜻蜓点水。
45、跳打探海式。
46、恨地无环。
47、搜当两腿。
48、通背拳。
49、错换步。
50、阴阳合璧。
51、进步四平拳。
52、裹身炮。
53、侧身退。
54、压山盖顶。
55、鹞子翻身垛子脚。
56、铺地锦。
57、跃步打。
58、十字腿。
59、霸王脱靴。
60、七星拳。
61、回头望月叠手拳。
62、双按拳。
63、收宗式。
关东拳1、丁八步双按拳。
2、转身捋手狮子大张口。
3、任步冲天炮。
4、回头望打通背拳。
5、叠手拳。
6、天王托塔。
7、右进步穿袖撩阳腿。
8、左进步穿袖撩阳腿。
9白鹤亮翅。
10、闷心掌。
11、转身开门腿。
12、铺地锦。
13、旱地拔葱。
14、捋手通背拳。
15、翻身单鞭式。
16、托枪式。
17、垛子脚。
18、歇步套打。
19、悠荡锤。
20、摇手掌。
21罗汉式。
22、蝎虎式。
23、垛子脚闭门式。
24、顺水推舟。
25、顺步掌、26、败中取胜。
27、翻背提膝。
28、上平拳。
29、回头望打四平拳。
30、叠手拳。
31、白马分综。
32、燕子抄水。
33、横担铁门。
34、翻身卧虎式。
35、扫衣掸袖。
36、拨云现日。
37、就地生风。
38、挑手花虎式。
39、捋手抹眉掌。
40、飞步四平拳。
41、跨虎式。
42、凤凰单展翅。
43、白鹤亮翅。
44、虎坐石崖。
45、旋风脚。
46、四平拳。
47、捋手都按掌。
48、闭门式。
49、进步垛子脚。
50、顺水推舟。
51、顺步拳。
52、败中取胜。
53翻背提膝。
54、通背拳。
55、回头望月叠手拳。
56、收宗式。
小式拳1、丁八步双按拳。
2、硬闯洪门。
3、垛子脚闭门式。
4、跃步打。
5、双择手金鸡独立。
6、怀中抱月压山盖顶。
7、劈搂钩挂。
8、回身扑步。
9、跃步打。
10、十字腿。
11、分心撩阴腿。
12、开弓式。
13、歇步分心掌。
14、三环套月。
15、十字腿。
16、进步分心掌。
17、单一式。
18敬德访白袍。
19、捋手单鞭式。
20、托枪式。
21、飞步抹眉掌。
22、进步闷心掌。
23、翻身撩阴掌。
24、苏秦背剑。
25、燕子抄水。
26、凤皇穴窝。
27、连环腿。
28、四平拳。
29、翻身垛子脚。
30、四平拳。
31、虎坐石崖。
32、走马任登。
33、掠手掌。
34、狮子大张口。
35、翻身撩阴腿。
36、八卦拳。
37、掠手单鞭式。
38、托枪式。
39、垛子脚。
40、飞步抹眉掌。
41、进步闷心掌。
42、翻身撩阴腿。
43、苏秦背剑。
44、燕子抄水。
45、捕手按裆。
46、搜裆腿。
47、翻身凤凰单展翅。
48、裹身炮。
49、十字腿。
50、霸王脱靴。
51、七星拳。
52、回头望月叠手拳。
53、双按拳。
54、收宗式。
飞虎拳(第一趟)1、丁八步双按拳。
2、转身握手狮子张口。
3、任步冲天炮。
4、踢腿掖肘四平拳。
5摆步伏虎式。
6、跃步打。
7、十字腿探海式。
8、进顶式。
9、金鸡独立。
10、飞步八卦拳。
11、索手掌十字腿。
12、双叶景风金站绕膝式。
13、勾拳。
14、海底捞月。
15、困挂式。
16、十字腿。
17、玉女穿花。
18、云手步。
19、架梁腿。
20、飞步四平腿。
21、双暂首。
22、(*)手掌。
23、抹眉拳。
24、转身捋手掌。
25、开掌。
26、插掌。
27、挑掌。
28、开门退。
29、左挑掌拳。
30、回身滴水式。
31、裹身炮。
32、二郎担山。
33、佳蝶纷飞。
34、跳打四平拳。
35、顿首播黄。
36、撩阴腿。
37、怀中抱月。
38、十字腿。
39、野马奔槽。
40、探海式。
41、恨地无环。
42、搜踏两腿。
43、飞行钩挂。
44、捋手掌。
45、开门掌。
46、凤凰单展翅。
47、侧身双胯。
48、阴阳合用。
49、进步顺步拳。
50、提膝掌。
51、蛟龙出水。
52、鹞子翻身。
53、十字腿。
54、霸王脱靴。
55、七星拳. 56、回头望月叠手拳。
57、双按拳。
58、收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