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在乳腺癌组织与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VEGF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VEGF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VEGF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th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31例正常乳腺组织中VEGF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比较性分析。

结果 VEGF分别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之间的阳性表达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VEGF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VEGF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表达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VEGF阳性患者乳腺癌风险是阴性者的4.84倍(95%CI为1.39-16.8)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VEGF呈高表达,提示VEGF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VEGF亦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VEGF in protein with breast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SP staining method and tissue chip were adopted to research the expression of VEGF in 60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31 cases no breast cancer tissue as control.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spearman correlation were performed to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of between these cases and their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was done compared analysis.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positive expression of VEGF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those without breast cancer as control (P<0.05);The difference of positive rate of VEGF was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those without breast cancer as control(P all>0.05);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VEGF was related to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tion (P<0.05).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VEGF did not appear to relate to age and the size of breast cancer (P>0.05). Conclusion There was high positive expression of VEGF, which suggests that these factors were concer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reast cancer so as to be contributed to prognostic judgment. 【key word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mmunohistochemistry;breast cancer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常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E-cad和VEGF在青年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E-cad和VEGF在青年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E-cad和VEGF在青年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
意义的开题报告
背景:
青年乳腺癌是一种罕见而具有挑战性的癌症类型,其患病率呈上升
趋势。

E-cadherin和VEGF是与青年乳腺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分子,但其在该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仍不明确。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E-cadherin和VEGF在青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及
思路。

方法:
纳入2010年至2020年间行乳腺手术治疗的30例18-35岁罹患普
通型青年乳腺癌患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和VEGF的表达情况,依据表达量的高低将该组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

同时,收集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如黑色素瘤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随访数据。

最后通过统计学方
法分析E-cadherin和VEGF的表达与青年乳腺癌的相关性。

预期结果:
预计E-cadherin和VEGF的表达在青年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率较高,且高表达率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同时,发现E-cadherin在早期分子生
物学机制方面可能与青年乳腺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本研究结果对青
年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结论:
本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青年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并探讨E-cadherin和VEGF在该疾病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COX-2、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COX-2、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维普资讯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 年 8 07 月第 2 0卷第 8期


65・ 7
蝠床论著 ・
C X一 、 E F在 乳 腺 癌 组 织 中的表 达 及 临床 意 义 O 2V G
秦双 , 来俊 英
( 乡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普外科 , 新 河南 卫辉 4 30 ) 5 10
a d COX一2 i n a ied ca ratc n e eeh g e h nta nita u t ratc n e 8 % v 0 . 7 1 n niv sv u tl e s a c rw r ih rta ti nrd ca b e s a c r( 0 b h l s7 % 7 . %
P oic , hn ) r n e C ia v Abta tObet e oepoeterlt nhpb te nteepes n f E F, O 一2i rat ac o a s c : jci T x lr h ai si e e x rsi s G C X r v e o w h o oV bes cri m n n
V G 、 O 一 oma b atf ra eo aadbes c ne( E F C X 2i nr l r s,bod n n n rat a cr P<0 叭 ) T ep sieepes nrtso V G n e i . . h oiv x rsi e f E F t o a
摘要 : 目的 探 讨血 管 内皮 生 长因子 ( E F 和 环氧化 酶 一 ( O 一 ) VG) 2 C X 2 在乳 腺癌 组 织 中 的表达 及其 与 临 床病 理特征 之 间的关 系 。方 法 应 用 免 疫组 化 S— P法 检测 不 同乳 腺组 织 中 V G E F和 C X一 O 2的 表达 情 况 。 结 果 V G 、O 2 乳腺 导管癌 组织 中的表达 明显上 调 , 在正 常乳 腺 组织 、 维 腺瘤 组织 中的表 达相 E F C X一 在 与其 纤 比差 异显著 ( 0叭 ) E F C X一 在 乳腺浸 润性 导管 癌 中的 阳性 表 达率 高 于其 在乳 腺导 管 癌 中 的 阳性 P< . 。V G 、O 2 表达 率 。两 组 中 C X 一 O 2的 表 达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7 1 4% , <0 0 ) V G 7. % 0 P .5 , E F的 表 达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00 8.% 7 % , 00 ) E F在乳腺 浸 润性 导管 癌的 阳性表 达与其 临床 分期 、 巴结 转移密 切相关 ( 0 P> .5 。V G 淋 P< 00 , 0叭 )与 肿瘤 大小无 关 ( 0 0 ) O 2在乳腺 浸润 性导 管癌 中 的阳性表 达与其 临床 分期 、 巴 .5P< . , P> .5 。C X一 淋 结 转移 及肿 瘤大小 均无 关 ( 0 0 ) E F C X一 P> .5 。V G 、 O 2在乳 腺 导管 癌 中 的表达 呈 正相 关 ( = .8 P< .5 。 r 0 9 , 0 0 ) 结论 V G C X一 E F、O 2的高 表达 在乳腺 癌 的发生 发展 过程 中起 重要 的作用 , 作为 重要 的生物 学标 志 。 可

VEGF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VEGF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管壁 薄弱 , 仅排列一 层内皮细胞 , 膜不完整 , 基 因此肿瘤 细胞
2免疫组 织方法 。采用 E v i 免 疫组织化学 方法对 各 . nio sn 个病 变 进 行 免 疫 组 化 染 色 。免 疫 组 化 步 骤 简 述 如 下 : 用 3n 2 2 活 内源 性 过 氧 化 物 酶 2 mn 抗 原暴 露采 用 rMLH O 灭 l 0 i, ET D A热修 复结合 胃蛋 白酶消化法 (7C,0 i)正 常山羊血 3  ̄ 4 mn ; 清封 闭 1rn 然 后滴 加一 抗 10 L于 3 %孵 育过 夜 ;P试 5 i, a 5m 7 S 剂孵 育 3mn D B显色 , 0 i, A 苏木素复染 。以已知的 阳性 组织切 片作 为阳性对照 ( E F人 乳腺 癌组 织 ) 以 P S代替一 抗做 V G- , B 阴性对 照。V G E F蛋 白阳性表达定 位于乳腺 细胞和乳腺 癌细 胞浆 。在组 织切片 中不 显 色为 阴性 () 胞 核或 胞质 显 示为 一, 淡黄 至黄棕 色者为 阳性细胞标 志 , 阳性细胞按 其数量 及显 将
无明显差异 ( P>0 0 ) .5 。 三、 讨 论

材 料 和 方 法
1材料 。4 . 0例乳 腺癌组 织 、 癌旁 近端 (e ) 癌组 织和 2r 非 a 癌旁远端 ( c - 常组 织共 10个样 本取 自于本 院及 本人 >5m)F  ̄ 2 进修医 院乳腺 癌切除术后标本 , 年龄 3 .4 , 17 岁 术前均无 放化 疗 史 。小 鼠抗人 Ⅶ G F单克隆抗体 (at el .29 美 国) sn r s 76 , a lc Z , 辣根过 氧化 物 酶标 记 的 羊抗 鼠 I g G抗 体 ( 京 中杉金 桥 ) 北 。
端正常组织 中表达 的差异及其意 义。方法 : 用免 疫组化 法 (H ) 测 4 乳腺 癌 组织 、 旁近端 (C 采 IC 检 o例 癌 2 M)

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c n r l a d p t n s wih b n g r a td s a e S r m o to s n a i t t e i n b e s i e s . e u VEGF c n e t a i n f b e s a c r c r e a e u r e o c n r t so r a tc o e o r l t d t mo o
摘要 血管内直 生长囡子( GF 在肿癌血管 的形 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研究采用 E IA{ 检测 3 vE ) 车 LS 击 6
倒乳腺癌患者术前血 清血 管内皮生长 因子 ( G  ̄ t , 良性 对照组及 正常对 照组 比较 , VE F) 与 井观察 V GF与 临床 E
病 理指 标 的关 系 为乳 腺 癌 组 与 良性 对 照组 和 正 常 对 照 组 比较 有 非 常显 著差 异 , 与 临 床 分 期 及淋 巴结 转 移有 认 并
维普资讯
20 年第 4 卷第 2 山 匿麴 02 2 期
乳 腺 癌 患 者 血清 VE GF含量 测 定及 临 床意 义
徐 力 李 艳 ( 庄 市立 医院 枣 山 东枣 庄 2 7 0 ) 7 1 2
邹 雄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马 万 山 ( 东省 千 佛 山 医 院 ) 山
V EG 0 c nr t n r x m n d b L S n bo d 8 mpe r m 3 r —p r t e p t n s wi ra t F c n e t i swee e a ie y E I A i l o a 1 f 6 p eo ea i a e t ao s o v i t b e s h
复冻 融 。 良性 肿 瘤 和 正 常 对 照 组 均 清 晨 空 腹 抽 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 Jan 31 (1)•131 •相关。

吸烟是导致CHD发生的重要因素,也是CHD 患者PCI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长期吸烟的患者 机体氧化能力降低,血管调节功能变弱,促进血管内 膜增生,从而促进ISR的发生W。

糖尿病会引起机体 代谢紊乱并损伤血管内皮,致使内皮功能不全,是导 致ISR发生的重要因素[9]。

高血压是指血压异常升 高的慢性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狭窄组中有30 例患者有合并高血压,占比78.95%,提示高血压是 诱发ISR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壁压 力持续升高,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剧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ISR的发生%。

由此可见,戒烟、合理饮食,控制血糖、降压是降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发 生风险的关键所在。

此外,狭窄组支架直径显著小于 非狭窄组,提示置人较大直径的支架可降低ISR的发 生风险。

吴小朋等[12]研究发现,支架直径是ISR的影 响因素,置入较长直径的支架可有效减少ISR的发生 率。

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接受p e r冶疗期间对 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置入支架直径等相关危险因 素提前做出干预,可有效降低ISR的发生风险,对患 者术后恢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1]高润霖.进一步改善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治:浅谈"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亮点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1):833- 836.[2] 高立建,陈纪林.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之争⑴.中国循环杂志,2018,33(12):1159-1161. [3] 王聪霞,范雅洁.冠心病血管内皮损伤与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⑴.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9⑷:455-458.[4] 吴天源,李韶南,罗义,等.血清醛固酮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2):227-230.[5] 王洪涛,余文华,盛燕.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及静息心率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2):2841-2844. [6;|熊青,陈集志,王洪如.684例冠心病患者P C 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 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4):4024-4026.[7]廖成标,蒋爱忠,乐建华,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植人后的预后效果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 14):2638-2639.[8:]王娟,许浩博,乔树宾,等.吸烟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长期预后评价[J].中国循环杂志,2018,33(11):1〇53-1058.[9] 李强,李新阳,冯文化.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J].中国 糖尿病杂志,2018,26(5):394-397.[10] 杨珍珍,赵存瑞,张锦,等.从血脂控制状况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看心脏康复管理的重要性[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7,33(7):650-652.[11] 刘越,姚懿,宋莹,等.入院收缩压升高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 志,20丨8,33(5):429-434.[12] 吴小朋,孙慎杰,张娟,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6):1918- 1921.收稿曰期:2019-03-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曹娟(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连云港222100)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12 9. ( 稿 日期 :00 D 6 收 2 1J6D )
随着心理学在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 , 心理干预
乳腺 癌 组 织 中 V G E F的表达 变化 及 意义
王官成 白 , 桂芝 袁江永 。 ( 1玉田县医院, 河北玉田 040 ; 6 102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3河北工程大学附属 医院)
山东 医药 2 1 00年第 5 0卷第 3 0期
感受和反应 , 了解心理支持 的重要性 , 给予更多的关
爱和照顾 , 尽量 满足 患者 的需求 , 不仅 为患者 的治疗
手段和形式 日 趋多样化 。与其他方法相 比, 结构式
心理 干 预的优点在 于 , 患者 正 确 认 识所 面临 的情 使 境 , 习如何 应对 和处理应 激 , 学 同时增加 其外援 性 的 支持 , 从而成 功地 解 决 问题 。通 过对 围手 术 期食 管 癌患 者实施 结构式 心 理 干预 , 患者 提 供详 尽 的疾 为
[] 1 王建平. 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在癌症患者 中的应 用[ ] 国外医 J.
学: 肿瘤学分册 ,00,7 3 :5 . 20 2 ( ) 16
通 过实 施结构 式心理 干预 , 本组 6 均对治 疗 0例
护理充满信心 , 紧张焦虑情绪明显减轻。患者由最 初的被动变为主动 向医护人员咨询、 与病友或亲朋
提供经济支持和保障, 还给予周到的生活照顾让患者 感到满意。其次, 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和交流沟通的 过 程 中, 表达真诚 的同情和关 爱 , 鼓励 病友 间在 精 并 神 上相互 支持 。同时鼓励患者 如实表达 内心的感受 , 提高自身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良好的心理支持有 利 于减轻 患者对疾病和手术 的恐惧 , 以增加其对应 可 激事件 的承受 能力 , 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 。

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df rn ew ss n cn P<0 0 ) hep s i xrsi aeo E FC i bes crio ao ieec a i i at( f gf i . 5 ;t oiv epes n rt fV G — n r t ac m f te o a n
cii l t eI n V w shge h n ta o t e Iad I,tedf rne w ss n iat( < l c a I ad I a i rta ht fs g n I h iee c a i icn P n asg I h a gf
高海燕 吴丽华 石 , , 岩。 张艳梅 ,
( . 尔滨 医科大学第二临床 医学院 血液科;. 1哈 2 病理科, 黑龙江 哈尔滨 10 8 ) 50 1 [ 摘要 ] 日的 分析研究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 acl n o ea got c r V G - ) vsu redt l l r hf t - a h i w a o C, E FC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淋 巴结转移的关系。方 法 R .C TP R法检测乳腺癌 中 V G - E FC的表达情况 。结果 乳腺癌 中 V G — E FC的表达水平 升

wa ih ri r u t y h n d tsa i h n t a n g o p wih u y h n d t sa i ,t e s h g e n g o p wi lmp o e mea tss t a h ti u t o tl mp o e mea t ss h h r
i r a tc r i o n b e s a c n ma.M e ho RT— t ds PCR r s d t ee tt x r s in o we e u e o d t c he e p e so fVEGF— i r a tc r i C n b e s a c— no .Re uls The e p e so fVEGF— i c e s d i r a tc r i o ma s t x r s in o C n r a e n b e s a c n ma,VEGF— CmRNA sf u d i wa o n n 6 f 0 c s s h o iie r t s6 9% ;t e p stv x r s in r t fVEGF— i r a tc r i o 2 o a e ,t e p st ae wa 8. 9 v h o iie e p e so a eo C n b e s a cn m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3110(2012)08-1245-03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检测 VEGF在乳腺癌组织与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刘 畅1,曹仁贤2,陶松桔1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F)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不同组织学类型乳腺癌组织中V EGF水平;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测定血清中V EG F水平。

结果1)V EGF表达阳性率随着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增高而逐渐增高,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92.86%(2628),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81.82%(18 22);2)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癌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恶性乳腺癌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乳腺癌组与恶性乳腺癌组比较,其VEGF的浓度较恶性乳腺癌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V EG F在乳腺癌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与乳腺癌的恶性进展有关;V EGF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V EGF含量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中图分类号:R737 9 文献标识码:BExpression of VEGF in Breast C ancer Tissu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LI U Chang,CA O Ren-Xian,T A O Song-J u.(Dep ar tment of Endocr inology,the Fir st People s H osp ital of Chenz hou,Chenz hou423000,H un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of vascular endot helial growt h factor(VEGF)in ser um and breast cancer tissues,and to explore their r elationships wit h the occurrence,dev elo pment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the cancer.Methods VEGF ex pression in the br east cancer tissue of different histological types w as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V EG F level in serum was detected by EL ISA. Results T he positive rate of V EGF ex pression w as increased w ith the progr ess of the histological grade of the breast cancer.T he positive rate of V EG F in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group was92.86%(26 28),while that in the non lymph no de metastasis group was81.82%(18 22).T he serum VEGF level in thelymph no de metastasi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group(P<0.05).T he serum VEGF level w 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nor mal control group and the benign breast cancer group(P>0.05), while that in the malignant breast cancer g roup w as significantly hig 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w o g roups(P<0.01). C on-clusions VEGF is highly expressed in breast cancer.It may corr elate w ith the malig nancy and node metastasis of the cancer.Detection of V EG F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predicting node metastasi s of breast cancer.Key words: VEGF;Breast Cancer;Immunohistochemistr y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已成为一个研究热门,自上世纪70年代Folkmanl提出 肿瘤生长依赖血管 学说后,众多学者开始对肿瘤血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表明[2],当实体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一般需要新生血管生成,为肿瘤内部提供营养支持,并为肿瘤血行转移提供通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者单位:1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湖南 郴州 423000); 2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作者简介:刘畅,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系统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陶松桔,男,硕士,副主任医师,E-mai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 th factor,V EGF)是目前发现的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它特异的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V EG FR-2结合,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增加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在肿瘤生长及转移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探讨VEGF在乳腺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本文拟应用免疫组化法等技术检测V EGF在乳腺癌组织与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期望为乳腺癌的治疗及其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2010-2011年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疾病患者82例。

选择病例时排除了伴有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

82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50例(术前均未经任何治疗)。

50例乳腺癌患者按组织学分级: 级9例, 级27例, 级14例。

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28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2例。

另选取2010-2011年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女性36例作为正常对照。

良性疾病组年龄为(50.68 9.36)岁,乳腺癌病症组年龄为(53.16 10.52)岁,对照组年龄为(51.48 9.89)岁。

三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标本收集 病例组在入院后第2d 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正常对照组在体检当天上午抽取空腹静脉血3ml,分离血清,置于-20 冰箱内保存。

组织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后使用石蜡包埋后保存备用。

所有标本在1个月内检测。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鼠抗人V EGF 单克隆抗体(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人VEGF EL ISA 检测试剂盒(晶美生物公司)、酶联免疫检测仪(DG5033A )、Oly mpus PM -10AO 全自动显微照相装置。

1.4 免疫组化实验 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操作,其中鼠抗人VEGF 单克隆抗体采用高温高压进行抗原修复。

每次实验以PBS 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以已知V EG F 阳性的切片作为阳性对照。

根据阳性细胞数及染色强度进行综合判定,即按5%以上细胞浆或细胞膜呈棕黄色染色者为V EG F 表达阳性。

1.5 血清中V EG F 浓度检测 从冰箱内取出样品及试剂盒,平衡至室温,配置标准品、洗涤液、生物素化抗体及酶结合工作液等,测定V EG F 水平采用双抗夹心EL ISA 法,操作程序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最后依据标准品的浓度及OD450值作出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 ay A NO VA)和 2检验,以 =0.05为检验水准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乳腺癌组织中V EGF 的表达V EGF 定位于肿瘤细胞浆及胞膜,阳性表达为胞浆或胞膜染为棕黄色,呈弥漫或散在的颗粒状,V EGF 在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周组织,见图1。

在50例乳腺癌组织中,V EG F 阳性表达43例(86%),癌间质内皮细胞不表达或呈弱阳性表达,癌旁组织几乎无表达。

图1 乳腺癌组织中VEGF 表达的免疫荧光分析( 100)a.正常上皮组织VEGF 的表达;b.乳腺癌癌周组织VEGF 的表达;C.乳腺癌组织VEGF 的表达表1 正常、良性与恶性乳腺癌组血清VEGF 浓度比较Group n VEGF density (pg m l )P 值Normal group 3625.32 16.760.385a Benign group 3226.78 19.450.002b Malignant g roup50125.48 109.520.001c注:a:normal group vs benign group;b:benign group vs malignantgroup;c:mali gnant group vs normal group2.2 正常、良性与恶性乳腺癌组血清中VEGF 的浓度 通过标准品的浓度和所对应的OD 值得出方程式求出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VEGF 的浓度。

V EGF 在正常、良性与恶性乳腺癌组之间采用单向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 的平均浓度和良性乳腺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85)。

正常对照组与恶性乳腺癌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清V EG F 的浓度较恶性乳腺癌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2.3 V EGF 表达与不同组织学类型乳腺癌的关系 结果显示血清V EG F 浓度及V EGF 表达阳性率随着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增高而逐渐增高,见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