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临床意义(严选内容)
电解质分析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分析的临床意义:钾K:升高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急慢性肾衰、休克、组织挤压伤、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药过多。
降低见于严重腹泻、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服用利尿剂、胰岛素的应用、钡盐与棉籽油中毒,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下降、但间歇时下常。
钠Na:下降见于是1)胃肠道失钠:幽门梗阻、呕吐、腹泻,胃肠道、胆道、胰腺手术后造瘘,引流等。
2)尿钠排出增多:如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伤、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糖尿病、应用利尿剂等。
3)皮肤失钠:大量出汗时,如只补水而不袖钠,大面积烧伤、创伤、体液及钠从创口大量丢失。
4)抗利悄激素过多:肾病综合征的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腹水、右心衰竭时有效血容量减低等。
升高见于是1)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柯兴氏、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严重脱水:高张性脱水3)中枢性尿崩症氯Cl:升高见于高钠血症、失水大于失盐、氯化物相对浓度增高、高氯血性代谢酸中毒、过量注射生理盐水等。
下降见于氯化钠的异常丢失或摄入不足:如严重呕吐、腹泻,胃液、胰液或胆汁大量丢失、长期限制氯化钠的摄入、阿狄森病、抗利尿素分泌增多的稀释性低钠低氯血症。
二氧AB升高见于代射性碱中毒:如幽门梗阻、柯兴氏和服碱性药物过多等,呼吸性酸中毒如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气胸等。
下降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如严重腹泻、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和服酸性药物过多等。
离子钙lCa:升高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代谢性酸中毒、肿瘤、维生素D过多症等。
降低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慢性肾衰、肾移植或进行血透析患者、维生素D缺乏症、呼吸性或代谢性碱中毒、新生儿低钙血症等。
血清总钙TCa:增高见于下列疾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引起肠道过多吸收钙而使钙增高。
降低可引起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而使手足搐搦,可见于甲状旁腺而引起机能减退、慢性肾炎尿毒症、佝偻病与软骨病、吸收不良性低血钙、大量输入柠檬酸盐抗凝血后。
电解质是什么检查项目

电解质是什么检查项目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产生离子的物质。
它在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酸碱平衡和电位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电解质检查是通过分析体液中的主要离子浓度来评估机体的电解质状态。
本文将介绍电解质检查的基本原理、常见的电解质检查项目以及它们的临床意义。
一、电解质检查的基本原理电解质检查是通过测量体液中的离子浓度来评估机体的电解质状态。
常见的电解质包括钠(Na+)、钾(K+)、氯(Cl-)、钙(Ca2+)、镁(Mg2+)和磷酸盐(PO43-)等离子,它们在人体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异维持了细胞膜的电位差,从而维持了细胞的正常功能。
电解质的浓度在人体内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饮食、排泄、药物使用等。
因此,对于某一电解质的浓度出现异常,可能反映了机体某些方面的异常情况,如水、电解质的摄入与排出不平衡等。
电解质检查一般使用离子选择电极、电解质分析仪等设备进行。
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种特殊的电极,它能够选择性地与某种离子反应,并产生电信号。
通过测量这些电信号的强度,就能够计算出体液中对应离子的浓度。
二、常见的电解质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1. 钠(Na+)钠是人体最主要的阳离子,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酸碱平衡和水分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钠的浓度异常常见于水分摄入或排出的失衡,如过度饮水导致的稀释性低钠血症或大量出汗导致的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常见于失水引起的水分丧失过多,如严重腹泻、呕吐等。
2. 钾(K+)钾在维持细胞的电位、调节肌肉的兴奋性以及参与酸碱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钾的浓度异常常见于饮食中钾的供给与排泄不平衡,如高钾血症常见于肾功能不全、组织破碎等;低钾血症常见于疾病状态引起的钾的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
3. 氯(Cl-)氯是体内最常见的阴离子,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酸碱平衡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氯的浓度异常常见于饮食与排泄的失衡,如高氯血症可见于应用含氯盐的药物或失水引起的水分丧失过多,低氯血症常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酸中毒等。
电解质测量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K+、Na+、Cl-、Ca2+、pH 、TCO2测量的临床意义钾的临床意义人血清中钾平均为5mmol/L,一般情况下变化不大。
但当呕吐、腹泻、用利尿剂后、饥饿和创伤时,钾排出过多又得不到补充,以及酸中毒组织破坏后,由尿排出了大量的钾,输入多量液体但没有补钾等情况,可造成低血钾。
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增高血钠和降低血钾浓度的作用。
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素激素治疗,以及肾上腺皮质素分泌增加时,血钾多降低。
在注射葡萄糖及用胰岛素后,液体中的钾进入细胞内,血钾可暂时性降低。
与上述情况相反,如尿闭、尿少、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输入的钾过多、严重溶血,以及组织大量破坏,放出钾而又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时,血钾多升高。
钠的临床意义血钠比较恒定,其增高、降低不及血钾明显。
血钠增高甚少见,偶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垂体前叶肿瘤、补入钠盐溶液过多,以及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
血钠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腹泻、严重呕吐、胃肠瘘管和引流、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以及肾炎病人用大量利尿剂后。
尿钠增高见于埃迪森氏病,尿钠减低见于长期禁食钠盐。
氯的临床意义机体内氯化物,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以氯化钾的形式存在于血细胞内。
正常人主要靠食物摄入,随尿、大便、汗液排出。
当氯摄入过多时,如食盐过多,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及碱中毒等,均可使血氯增加。
排泄受阻,如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性肾炎的无尿期以及摄入蛋白质减少时,也可使血氯增加。
此外,血氯增加也可见于心力衰竭浮肿、大叶性肺炎退热后、柯兴氏综合征等。
血氯减少的原因有:1.严重腹泻与呕吐造成失氯过多如肠道阻塞、贫血、子痫幽门痉挛等。
2.肠瘘等引起胃液胰液胆汁大量丢失。
3.长期缺盐饮食如肝硬化病了腹水抽出过多大量盐类丧失等心力衰竭病人饮食限盐并大量利尿后。
4.肾脏排泄过多如慢性肾炎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埃迪森氏病尿中毒的肾病等。
5.肺气肿二氧化碳张力增加氯离子进入血细胞内等。
血液透析患者电解质紊乱相关检测及临床意义

高钠血症可能导致细胞外液过多,引起腹水;低钠血症可能导致胃 肠蠕动减慢,引起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
钙离子
高钙血症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溃疡;低钙血症可能导致胃 肠平滑肌兴奋性降低,引起肠麻痹。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01
钾离子
高钾血症可能导致神经传导减慢,引起肌肉无力、瘫痪和呼吸困难;低
钾血症可能导致神经传导加速,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
低血压等。
神经系统影响
电解质紊乱可引起头痛、头晕 、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 导致昏迷。
消化系统影响
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可能 出现,影响患者营养摄入和生 存质量。
其他影响
电解质紊乱可导致酸碱平衡失 调,影响身体多个系统的正常 功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和死
亡率。
02
电解质紊乱相关检测方法
血液检测
血液电解质检测
其他检测方法
心电图
对于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的心律失常,心电图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影像学检查
对于由电解质紊乱引起的骨骼、肌肉等病变,影像学检查(如X线、超声等)有 助于发现异常表现。
03
电解质紊乱的临床意义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钾离子
高钾血症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停搏 ;低钾血症可能导致心肌兴奋性增强,引起室性期前收缩 和室性心动过速。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较 高,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密切相 关。
定期进行电解质检测对于及早发现和 干预电解质紊乱具有重要意义,能够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肾脏 排泄减少、饮食摄入不足或过量、药 物影响以及透析不充分等因素。
血清电解质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清电解质分析及临床意义一、血清钾(K+)测定及意义1.正常参考值3.6-5.0 mmol/L2.临床意义血清钾浓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总体钾的平衡情况,但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血清钾浓度较高,而细胞内可能低钾;反之,慢性体内低钾时,血清钾却可在正常范围内。
故判断结果时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及其他资料(如心电图)。
(1)血清钾减少① 钾供应不足,如长期禁食、幽门梗阻、厌食等,钾摄入量不足,而肾脏对钾的保留作用差,尿中几乎仍照常排钾,致使血钾降低。
② 钾的不正常丢失,如频繁呕吐、腹泻、消化道内瘘管、胃肠道引流等丧失大量消化液,使钾丢失;又如长期使用利尿剂,钾自尿中大量排泄而致血清钾降低。
③ 激素的影响,如原发性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柯兴综合征,或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使肾脏滞,排钾,使钾排泄增多,血清钾降低。
④ 酸碱平衡失调,如代谢性碱中毒时,肾脏对HCO3-重吸收减少,K+随之排泄增多,肾小管性酸中毒,H+排泄障碍或HCO3-重吸收障碍,前者使医学教育网原创K+-Na+交换增多,钾排泄增加;后者尿中排泄HCO3-增多,使肾小管泌K+增加,K+排泄增加,致使血清钾降低;又如糖尿病性酸中毒经纠正,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同时尿量增多,尿内含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K+随之排泄增多,可出现低钾血症。
⑤ 周期性麻痹,发作期间血清K+明显降低。
主要是由于血清钾大量移入细胞内,使细胞内外梯度差扩大,使肌肉动作电位不易产生和传布,从而出现肌肉麻痹,发作间歇期血清K+的水平亦偏低。
⑥ 血液透析,也可能引起低钾血症。
(2)血清钾增加① 肾功能不全,尤其在少尿或无尿情况下,排钾功能障碍可导致血钾增高,若同时又未限制钾的摄入量更易出现高钾血症,这种情况在急性肾功能不全尤易发生。
②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发生高血钾,但很少增高至钾中毒的情况;醛固酮缺乏或应用抗醛固酮药物时,因排钠滞钾而致血钾增高的趋势。
血液透析患者中电解质紊乱的病因与临床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透析方案调整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方案的调整 也是预防和治疗电解质紊乱的重要手 段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透析方案,包括透析 液的选择、透析频率和时间等。
VS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透 析,并积极与医生沟通,以便及时调 整透析方案。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运动疗法等。这些方法对于电解质紊乱的治疗和预防也有一定的帮助。
电解质紊乱可引起头痛、头晕、 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影 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
力。
高钙血症可引起头痛、呕吐、腹 痛、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
导致昏迷。
低钙血症可引起手足抽搐、喉痉 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窒息。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电解质紊乱可引起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 存质量。
低钾血症可导致心肌收缩力减 弱,引起心衰和心脏骤停。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电解质紊乱可引起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影 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高钠血症可引起口渴、恶心、呕 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脑水肿
。
低钠血症可引起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低
渗性脑病。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血液透病析因患与者临中床电意解义质紊乱的
目 录
• 电解质紊乱概述 • 血液透析患者中电解质紊乱的病因 • 血液透析患者中电解质紊乱的临床意义 • 血液透析患者中电解质紊乱的治疗与预防 • 结论与展望
01
电解质紊乱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电解质紊乱是指体内电解质平衡 失调,导致血液中某些离子的浓 度超出正常范围。
其他病因
电解质分析仪介绍和检测临床意义

电解质分析仪介绍和检测临床意义电解质分析仪器是用来从样本中检测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离子钙和锂离子的仪器.样本能够是全血,血清,血浆,尿液, 透析液,和水化液.工作原理:电解质分析仪有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测量法来实现精准检测的.仪器上有六种电极:钠,钾,氯,离子钙,锂和参比电极.每一个电极都有一离子选择膜,会与被测样本中相应的离子产生反映,膜是一离子互换器,与离子电荷发生反映而改变了膜电势,就可检测液,样本和膜间的电势.膜两边被检测的两个电势差值会产生电流,样本,参考电极,参考电极液组成"回路"一边,膜,内部电极液,内部电极为另一边.内部电极液和样本间的离子浓度差会在工作电极的膜两边产生电化学电压,电压通太高传导性的内部电极引到到放大器,参考电极一样引到放大器的地址.通过检测一个精准的已知离子浓度的标准溶液取得定标曲线,从而检测样本中的离子浓度.溶液中被测离子接触电极时,在离子选择电极基质的含水层内发生离子迁移.迁移的离子的电荷改变存在着电势,因此使膜面间的电位发生转变,在测量电极与参比电极间产生一个电位差.一般常常利用电极结构:钠电极特点:钠电极是一种玻璃毛细管电极用来测定液体样本中的钠离子浓度,主要结构:电极套:透明塑料。
测量毛细管:钠敏感玻璃。
电极室:密封的,内充满钠电极液。
电极芯:Ag、Agcl钾电极特点:钾电极是一种膜电板,也是用来测量样本中的钾离子浓度。
主要结构:电极套:透明塑料。
测量毛细管:钾离子敏感膜。
电极室:密封的,内充满K+液。
电极芯:Ag/Agcl氯电极特点:氯电极也是一种膜电极,用来测量样本中的Cl离子浓度。
主要结构:电极套:透明塑料。
测量毛细管:Cl离子敏感膜。
电极室:密封的且充有Cl-液。
电极芯:Ag/Agcl参比电极特点:参比电极是连接样本和信号地的一个装置。
主要结构:参比电极由两部份组成:参比电极套和参比电极芯。
参比电极套中的参比液在以参比电极芯与样本之间形成一个盐桥,每次测量开始时,参比液被注入参比电极套中,同时有一小部份参比液由玻璃毛细管中渗入测量室,从而在样本和参比电极芯之间形成盐桥,参比电极芯在电信号地和参比液之间形成回路。
电解质临床意义

正常值:
1、钠(Na)135~145mmol/L。
2、钾(K):新生儿3.7~5.9mmol/L。
婴儿4.1~5.3mmol/L。
儿童3.4~4.7mmol/L。
成人4.1~5.6mmol/L。
3、钙(Ca)婴儿2.5~3.0mmol/L。
成年2.1~2.55mmol/L。
临床意义:
钠
高值(150mEq/l以上的情形)因糖尿病性昏睡、呕吐、下痢、发汗等所引起的极度脱水状态、尿崩症、库兴氏病aldosteronism症、食盐的大量摄取等。
低值(130mEq/l以下的情形)急性肾脏衰竭、慢性肾脏衰竭、肾病变症候群、甲状腺机能降低症、心脏衰竭、火伤、抗利尿贺尔蒙分泌异常。
钾
高值(5.5mEq/l以上的情形急性肾脏衰竭、慢性肾脏衰竭、大量输血、服用钾蓄积性利尿剂。
低值(3.5mEq/l以下的情形)aldostenmism症、库兴氏病、呼吸不全症候群、服用利尿剂、神经性食欲不振症。
钙
高值(12mEq/l以上的情形)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肿瘤、原发性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低值(8mEq/1以下的情形)肾脏衰竭、副甲状腺机能降低症、维他命D缺乏症。
氯
高值(110mEq/l以上的情形)脱水症、肾脏衰竭、过换气症候群。
低值(97mEq/1以下的情形)肺气肿、肺炎、肾障碍、呕吐、下痢。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水肿、尿中泡沫增多、血尿、腰部酸痛、高血压症状的人群。
有软弱无力疲乏、困倦,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症状的人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供借鉴/
1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水和电解质广泛分布在细胞内外,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功能和代谢活动,对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
衡是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实现的。临床上常见的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有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水肿、水中毒、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
人和高等动物机体内的细胞也象水中的单细胞生物一样是在液体环境之中的。和单细胞生物不同的是人体大量细胞拥挤在相对来说很少量的细胞外液中,
这是进化的结果。但人具有精确的调节机构,能不断更新并保持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理化特性和容量方面的相对恒定,这就是对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
义的内环境。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许多器官系统的疾病,一些全身性的病理过程,都可以引起或伴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外界环境的某些变化,
某些变化,某些医原性因素如药物使用不当,也常可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本身又可使全身各器管系统
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物质代谢发生相应的障碍,严重时常可导致死亡。因此,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问题,是医学科学中极
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受到了医学科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疾病病因
药物、终末期肾病 、代谢性酸中毒 、溶血 、肿瘤溶解综合征 、饮食(很少是单一原因) 、醛固酮减少症(Addison病,低肾素血症) 。
电解质摄入减少,胃肠道丢失(腹泻、使用泻药),肾脏丢失(高醛固酮血症、排钾利尿药、羧苄青霉素、青霉素钠、两性霉素B),细胞内转移
(碱中毒或pH值升高),以及营养不良。
疾病检查
血生化全象检查。
部分电解质紊乱可有心电图改变。
电解质检测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血清或肝素钠抗凝血浆,标本不能溶血,若不立即测定应及时分离血清,
置冰箱保存。若遇标本溶血,应在报告单上注明,以免临床医生误解。
一、钾检测的临床应用
钾(potassium)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约98%的钾存在于细胞内。组
织细胞内钾平均浓度为150 mmol/L,红细胞内钾浓度约为105 mmol/L,
而血清中仅有3.5~5.5 mmol/L。人体中的钾90%从食物摄入,通过肠
道吸收入血液。钾在蛋白质和糖的代谢、维持心肌和神经肌肉正常的应激性、
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参考范围
/仅供借鉴/
2
血清钾3.5~5.5 mmol/L
尿钾排泄量一般为25~100 mmoL/24 h
2.临床意义
(1)血清钾增高: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
休克、组织挤压伤、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及输入大量陈旧血液
等。
(2)血清钾降低: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服用利
尿剂、胰岛素的应用、钡盐与棉籽油中毒。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在发作时血清
钾下降,可低至2.5 mmol/L左右,但在发作间歇期血清钾正常。大剂量注
射青霉素钠盐时肾小管会大量失钾。
二、钠检测的临床应用
钠(sodium)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人体钠约44%分布在细胞外液,
9%存在于细胞内液,其余分布在骨骼中。在细胞内液,钠的含量只有10 mmo
//L,而在细胞外液钠的浓度约为140 mmol/L,正常成人每日摄入钠100~
200 mmol/L,全部经胃肠道吸收。机体对钠的保留机制比较完整,尤其是
肾脏的保钠作用。90%钠由尿液排出,其余经粪便、汗液和乳汁液排出。体
内钠的平衡主要通过肾脏调节。钠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及酸
碱平衡,并具有维持肌肉、神经的应激性作用。
1.参考范围
血清钠135~155 mmol/L
尿钠排泄量一般为130~260 mmol/2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