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机械工程培养方案、选课要求与细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

3
52
52
4
√
4
64
64
4
√
4
64
64
4
√
4
64
64
4
√
3
56
56
5
√
6 108 108
6
√
3
50
26
24
4
√
4
70
70
4
√
3
56
56
3
√
1
29
29
2
1
27
27
2
36 640 560 56 24 0 13 14 9 6 0 0 0 0
2
30
24
62
2
40
26
14
2
2
36
24
12
2
2
38
26
12
2
8 144 100 0 0 44 2 2 2 2 0 0 0 0
三、主干学科 力学、机械工程
四、核心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制造 技术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测试技术、数控技术、现代电气与可编程控制 技术、单片机应用术、机电系统设计、机电传动等。
五、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以四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修业时间 4-6 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占总学时比例 13.31% 2.33% 24.90% 5.60% 27.32% 3.74% 12.06% 3.74%
4.67% 2.33% 77.59% 22.41% 100.00%
学分数 20 3 36 8 43 6 14 6 41 8 8 160 39 193
2013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人:裴福玉审批人:苏群审核人:李洪智机电工程分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门类工学科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案(2013)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及制造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从事机械装备运行管理,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及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处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系统地学习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学习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理论,接受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测试和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新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和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机电产品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理论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四、专业方向:A、数控技术及应用B、机电控制及应用五、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一)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电传动控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系统控制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UG三维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
(二)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设计、机械系统技术课程设计、机械计算机辅助绘图实习、毕业设计等共计41周。
0802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2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机械工程(代码:0802 )二级学科名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代码:080201 )二级学科名称:机械电子工程(代码:080202 )二级学科名称:机械设计及理论(代码:080203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科在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维护、绿色设计与制造、制造信息化、机械振动控制、机电系统控制、计算机辅助工程与仿真、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现代传感与检测技术、智能机器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方向具有鲜明特色。
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维护方向,重点以核电装备、数控装备、高速列车、流程工业等大型关键机电设备为研究对象,研究复杂运行环境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理论方法和关键共性技术,并在设备信息化管理与维修及智能预知维护等方面开展研究;绿色设计与制造方向,强调广义制造系统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能减排,提出了预应力硬态干式精密绿色切削新技术,建立了基于长寿命加工、太阳能节水灌溉及钢渣综合利用的理论方法;制造业信息化方向,主要开展智能信息化制造和面向制造的无线网络及计算机网络平台构建等方面研究;机电系统控制方向,重点进行智能控制理论和算法、智能控制器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机械振动控制方向,以大型机械结构振动及控制为突破点,用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机械系统的振动原理、减振技术、主动振动控制技术、噪声机理与控制进行深入研究;计算机辅助工程与仿真方向,重点研究动态流体机械真实工况的模拟技术、CAE软件二次开发与应用等。
这些方向体现了安全化、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的特色,紧扣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很好地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本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人,博士学位占65%以上,正高职称占40%以上,副高职称占45%。
2013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运行、维护、设计、制造及开发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必须的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达到本科基本要求。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采用:“通识教育,厚基础,宽口径,分类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具有机电一体化的特色。
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3、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4、具有计算机应用基本能力,受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的基本训练,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5、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其发展趋势。
三、专业方向1. 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2.机械电子方向四、专业能力分析表五、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修业年限: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相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八、教学时间安排总表九、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学时分配十、课程的学时、学分及学期安排表(见附表)十一、主要课程及简介1、《高等数学》学时:139 ;学分:7 ;考核方式:考试教学内容:函数、极限、函数的连续性、导数、微分、中值定理及微分学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矢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级数、多元函数微分学、重积分、曲线和曲面积分、场论初步。
机械工程培养方案、选课要求与细节

机械工程一、专业领域简介机械工程包括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主要学科领域,是支撑国家装备制造业这一基础支柱产业的重要学科。
由于现代人类制造活动正在由技艺上升为科学,以及制造活动的综合性与开放性,使机械工程学科与现代物理、数学、化学、信息、材料、自动化、生命、管理和系统等科学的发展密切结合和交叉,又是富有活力和迅速发展的学科。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具有几十年的历史,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下设的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机械工程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
学科拥有以闻邦椿院士为首的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杰出科研学术队伍,包括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57人,并具有良好的实验研究条件和公共研究支撑平台。
近五年在重大装备动力学和综合设计、机械结构强度及可靠性、高速高效加工工艺技术、数字化并联制造装备、网络化制造、设备监测故障诊断等几个重要方向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项目及其他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近0.6亿元,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发明等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近千篇,出版著作近百部。
二、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该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独立担负本职业领域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人文、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
该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2013版培养方案-机械电子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Undergraduate Program专业名称Specialty 中机械电子工程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英专业代码080204Specialty Code学院名称机电学院Section培养方案制定人签字2013年5月5日Signature of Program Designer院长签字2013年月日Signature of Dean校长签字2013年月日Signature of President西北工业大学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May, 201310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Mechatronics Engineering一、专业介绍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依托机械电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面向航空、航天、航海、民用高新装备设计和制造领域,为高端数控、高性能工业、仿生机器人、智能机器以及数字化复杂机电装备的研究和设计,培养掌握先进机电控制与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及制造技术、电子信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报考机械电子工程、微机电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学科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可在航空、航天、航海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与制造、材料加工以及计算机应用等行业和领域的研究院(所)、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从事科研、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Based on the state-level key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ies, the specialty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of NPU cultivates graduates with such core skills, knowledge and attributes that will help them excell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advanced CNC machine tools in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marine and civil fields. The graduates of this major can apply for MSc. postgraduates or PhD candidates of the discipline in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MEMS Engineering, Automobile Engineering,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Computer Applications etc., al. They can also be engag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on, technical management, and other positions in research institutes,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joint ventures in the field of mechatronics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and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二、培养目标II. Educational Objectives本专业围绕航空、航天、航海和民用高新机电装备设计和制造领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坚实掌握机械、电子、控制、信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机械电子工程相关领域工作和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2013级(机制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新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2013级适用沈阳工学院机械与运载学院2013年6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与就业面向1. 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良,面向机械工业生产第一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熟练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能够在装备制造、电子、汽车、航空航天、家用电器等领域从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非标工艺装备设计、数控加工与编程、非标工艺装备装配调试、机械设备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
2. 就业面向面向装备制造、电子、汽车、航空航天、家用电器等领域,从事如下工作:(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2) 非标准工艺装备设计;(3) 数控加工与编程;(4) 非标工艺装备的装配调试;(5) 机械设备产品销售。
二、培养规格与专业特色1. 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与编程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1)知识结构:①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
处理本专业一般性的中英文技术资料;②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机床与编程、机床电器控制与PLC等方面知识;③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技术基础知识,如车、铣、磨、数控车、数控铣等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的基本知识;④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工艺编制、非标工艺装备设计、CAD/CAM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⑤具有生产管理和经营销售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①具有较强的识图、制图能力;②具有熟练运用3D-CAD软件能力;③具有熟练使用工具手册、查阅检索资料能力;④具有较强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非标工艺装备设计能力;⑤具有一定的数控加工、数控编程能力;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使用工具手册、查阅检索资料了解本专业前沿知识和技能的能力;⑦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等品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宽厚的科学基础理论和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专门知识,能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树立以“精勤、敦笃、果毅、忠恕”为核心的人格价值观,具备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复杂产品开发的能力和使用自动化技术运作生产系统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和终身求知精神,能在企业和科研机构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工程领军人才潜质。
上述培养目标可具体分解如下:目标 1:具备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掌握系统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能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作实践;目标 2:具备解决机械产品及生产系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运作管理能力;目标 3: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表达交流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目标 4: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了解工程职业 /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标准,具有现代工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责任感;目标 5:具备批判性思维、终身求知精神和持续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系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上述知识解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1.2掌握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1.3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相关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1.4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将其与数理基础和工程基础等知识相结合,综合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产品及生产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一、专业领域简介机械工程包括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主要学科领域,是支撑国家装备制造业这一基础支柱产业的重要学科。
由于现代人类制造活动正在由技艺上升为科学,以及制造活动的综合性与开放性,使机械工程学科与现代物理、数学、化学、信息、材料、自动化、生命、管理和系统等科学的发展密切结合和交叉,又是富有活力和迅速发展的学科。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具有几十年的历史,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下设的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机械工程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
学科拥有以闻邦椿院士为首的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杰出科研学术队伍,包括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57人,并具有良好的实验研究条件和公共研究支撑平台。
近五年在重大装备动力学和综合设计、机械结构强度及可靠性、高速高效加工工艺技术、数字化并联制造装备、网络化制造、设备监测故障诊断等几个重要方向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项目及其他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近0.6亿元,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发明等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近千篇,出版著作近百部。
二、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该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独立担负本职业领域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人文、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
该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
四、研究方向(一)机电系统控制(二)现代机械设计(三)设备状态监测、诊断与控制(四)先进制造工艺及自动化装备(五)液压、气动控制(六)现代真空技术及应用(七)车辆工程五、课程设置及要求1.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2.课程设置基本内容:课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备注公共课程09676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54 2 必修09676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 1 必修09686001 全日制工程硕士英语96 6 必修按个人语种选一09686002 全日制工程硕士日语96 609686003 全日制工程硕士俄语96 609587001 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机械) 2 必修基础理论课程09626001 应用数理统计48 3 必修09626002 数值分析48 3 必修09581003 现代制造试验研究方法32 2必修任选两门09581004 现代制造技术导论32 2 09581005 磨削机理32 2 09581016 现代机械工程自动控制32 2 09581017 现代液压控制技术32 2 09581018 机电系统及其控制过程中的非线性振动32 2 09581019 机器人学导论32 2 09581036 现代机械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应用32 209581039 机械振动理论基础及其应用32 2 09581040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法32 2 09581041 实用机械振动分析与预知维修32 209581042 计算机图形学32 2 09581043 机械可靠性工程32 2 09581036 现代机械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应用32 2实践教学09587003 现代数控技术实践课程32 2必修任选两门09587004 液压测试及计算机测控技术32 209587005 机电系统智能控制与应用32 209587006 机械振动理论及工程应用32 209587007 UG二次开发技术及应用32 209587002 实践环节(机械) 4 必修选修课程在工学硕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三个学科培养方案的选修课程中任选至少二门注:(1)“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包括“信息检索”和“知识产权”各4学时的专题学术讲座,还包括领域的现状与前沿、参加其它学术报告与讲座、做学术报告等内容。
“信息检索”和“知识产权”专题讲座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讲座教师负责考核,最终成绩的确定:①“信息检索”讲座成绩(占15%)②“知识产权”讲座成绩(占15%)③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成绩由导师评定(占40%)④学位论文中期报告成绩由导师评定(占30%)(2)实践环节成绩的评定:参与导师科研,成绩由导师给出。
(3)除“实践教学”外,其它课程的设置如与本领域对应的学术型统招硕士专业的有关课程设置一致,不单独开设。
六、论文工作(一)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也可以根据研究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二)论文质量要求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3.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
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6.不同论文形式的具体要求:(1)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可靠,设计符合行业标准。
(2)技术研究类论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严密、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可靠,实验结果准确、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3)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4)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不包括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论文):应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
(三)论文评审和答辩1.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研究生必须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等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阅(校内外各1人),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评阅人。
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机械工程实践教学大纲为确保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侧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包括专业技术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实践教学保证不少于半年时间。
一、专业技术实践课程设置五门专业技术实践课程,分别为32学时,供全日制工程硕士五门之中选择两门,共4学分。
课程为:“机械振动理论及工程应用”、“UG二次开发技术与应用”、“液压测试及计算机测控技术”、“现代数控技术实践课程”和“机电系统智能控制与应用”。
课程的教学由课堂教学和综合实验两部分组成,由有一定科研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综合实验由工程实验人员配合。
1.机械振动理论及工程应用(1)理论教学部分重点培养学生对机械振动理论的掌握,了解振动理论及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
掌握分析工程典型振动问题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分析基本的振动问题;设计简单的减振机构;进行振动信号的测量和基本分析,为日后学习随机振动和非线性振动等课程打下基础。
(2)综合实验部分进行单自由度、两自由度、多自由度振动问题的实验,并了解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2.UG二次开发技术与应用(1)理论教学部分以工程开发案例为依托,介绍UG二次开发技术与应用的一本实用教材。
在理论与实践思想指导下,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必要的上机实践环节,掌握该UG二次开发的方法和过程,为日后针对不同行业特点的进行UG二次开发的深入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2)综合实验部分上机实践,以模锻叶片零件及终锻件、涡轮盘加工刀具二次开发为实例,进行菜单的开发、对话框的开发、工程的建立、用户自定义特征库的开发、采用GRIP语言开发等实践教学。
3.液压测试及计算机测控技术(1)理论教学部分结合最新发展的计算机测控技术,学习液压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测试系统组成和信号分析、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液压技术中各种非电量的电测法及相应的测量装置、实验数据处理、计算机测量和控制在液压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2)综合实验部分在液压技术实验室,结合液压综合实验台、PLC综合实验台等实验设备,进行传感器技术、PLC控制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工控机控制技术等实验,并了解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4.现代数控技术实践课程(1)理论教学部分①学习典型零件数控加工自动编程与切削实验,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获得现代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的基础知识和感性认识,掌握数控自动编程、仿真和加工的整个过程,并学习夹具选择、刀具选择的内容和基本方法以及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原则,同时了解制造技术的发展及一些重要的先进技术,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领域装备设计制造和数控加工工作打下基础。
②学习柔性制造系统与柔性制造技术,进而学习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工业机械加工及传动技术、伺服调速技术、工业总线技术一体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