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中医治疗初探

合集下载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1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1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仅次于肾, 本组 有 呼吸道 症 状 者 占 2 . % 。 肺脏 受 14
累主要 表 现为 咳 嗽 、 咯血 、 痰 , 者 可 因肺 泡广 泛 咯 重
积。治疗方法 :O例 A F患者 ( 中 3例伴肺 出 1 R 其
血) 应用 甲基 泼 尼 松 龙 冲 击 治 疗 , . 0 5~1 0 g d连 . /
血尿 、 蛋白尿 、 急性 肾功能衰竭 。肾脏组 织病理变化 主要 为新月体形成 、 局灶节 段性 硬化 、 纤维素样 坏死 、 小管 间质
纤维化 。早期 肾上腺皮质激 素与环 磷酰胺( T 联合应用 是本病 主要治疗方 法 , C X) 丙球 蛋 白冲击 治疗及 血浆置换 临
床效果确切 , 可改善患者预后 。 [ 关键词 ] 原发性小血管 炎 ; 肾损害 ; 病理 [ 中图分类号 ] 1 4 1 3 5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 10 -6 X(0 8 2 - 7  ̄2 0 22 6 20 )60 2 0
20 0 2~2 0 0 6年 , 科 共 收 治 1 我 4例 原 发性 小 血
酰 胺 ( T 治 疗 , 量 6~8 g 其 中 2例 并 抗 G M C X) 总 , B
管炎 ( S 患者 , P V) 现对 其 临床 资料 及 病 理 检 查 结果 进 行综 合分 析 , 旨在 提高其 诊 治水 平 。
可 累及 肾小球外 肾间质 的小动 脉 和小 静 脉等 。其 中
大新月体( 新月体 比例 > 0 , 5 % 其中6例为细胞性 , 4 例为 细胞性一 纤 维性 ) 肾小 球 局灶 节 段性 硬化 1 。 2 例, 均有球性 硬化 , 中 4例兼有球性 和节段性 硬 其
化 。9例 患者 有 纤 维 素 样 坏 死 , 分 患 者 有 毛 细 血 部

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中医证候及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中医证候及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vasculitis(AAV),anditsrelationshipwithclinicallaboratoryexamination,thuscouldprovideatheorybasisforthediagnosisand treatmentofrenaldamagecausedbyAAV.Methods:WecollectedtheclinicalinformationofAAVpatientswithrenaldamagethrough fourTCM diagnosticmethodsandthendevidedpatientsintodifferentTCMsyndrometypes,inordertoexploretheassociationbetween TCM syndromeandlaboratoryindicatorsinAAV.Results:ThedistributionofTCM syndrometypeinpatientswithAAVisasfollows: 52(41.6%)patientsaredeficiencyofbothspleenandkidney(SKD),38(30.4%)qi-yindeficiency(QYD),19(15.2%)en doretentionofdampheat(EDH)and16(12.8%)astheniaofpulmonosplenicqi(PSQA).QYDandSKDoftenappearinspringand winter,whileQYDpresentsinsummerfrequently(P<0.05).Thedecreaselevelofhemoglobin,albuminandcomplementC3issta tisticallycorrelatedwithQYD,SKDandEDH,whileD-dimer,serumcreatininevaluesandthescoresofBVASincreasestatistical ly,onthecontrary.Thesedifferencesinhemoglobin,D-dimer,serum creatininevaluesandthescoresofBVAScomparedEDH to QYDandtoSKDare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Deficiencyofbothspleenandkidneyfollowedbyqi-yindeficiencyisthe mostcommonTCM syndrometypeinAAVpatientswithrenaldamage,andrenaldemageismoresevereandthescoresofBVASare higherinendoretentionofdampheat.

中医药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防治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防治中的作用
中国 中西 医 结 合 肾病 杂 志 2 0 1 5年 6月 第 1 6卷 第 6期
C J I T WN, J u n e 2 0 1 5, V o 1 . 1 6. N o . 6

53 7・
中 医药 在原 发 性 肾病综 合 征 防治 中的作 用
侯 海 晶① 杨霓 芝①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的病 因较为复杂 , 发 病机制 临床上 尚未 儿童和老人 , 成 年人较少见 。尤其是糖皮质 激素及免疫 抑制剂
表现为一派气 阴两虚的症 状 , 采用 益气 养 阴为主 , 主要达 到减 维蛋 白溶解 活性 , 抗缺血缺氧等作用 ] 。还宜适 当加入 大剂量
少撤药后反跳现 象。可选 方药为参芪地黄汤加减 。
补气 、 行气药 , 如 黄芪 、 枳壳 、 陈皮 、 青皮 等以此达到气行 则血行
肾病 综合征 的病理类 型以微小病变 肾病 ( MC D) , 肾小球局灶节 种疱疹 为主。临床 上常见 的感 染有 : 原发 性腹 膜炎 、 蜂 窝组织 段性 硬化 ( F S G N ) 、 膜 型 肾病 ( MN) 、 系膜 毛细血 管增 生性 肾炎 炎 、 呼吸道感染和泌 尿道感染 。一旦感 染诊 断成立 , 应 立 即
( Ms C G N) 、 系膜增生性 肾炎 ( Ms P G N) 五种病 理类型最 为常见 。 予 以治疗 。 其中儿童及青少年 以微小病变 肾病较多见 ; 中老年 以膜 型肾病 多见。其他较少见 的病 因有急性及急进性 肾炎… 。近些年来 , 部分患者效果 尚可 , 但可能 出现严 重并发症 而 中止治疗 。我 院 中医中药可以通过大 补元 气 、 脾 肾双补 的方法 , 扶 助机体
杨霓芝教授根据 多年临床 经验 总结 出 中药 治疗 原发 性 肾病综 用 四君 子汤加减 , 常用药 物有 : 黄芪 、 党参 、 白术 、 茯苓 、 山药 、 芡

血管炎(脉管炎)的中医中药治疗理论基础

血管炎(脉管炎)的中医中药治疗理论基础

血管炎(脉管炎)的中医中药治疗理论基础血管炎是指血管的坏死性炎症发生的各种综合征。

血管炎可累及身体任何血管。

血管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不仅局限于血管的本身,而且可发生其周围组织的坏死性变化: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因为炎症而增生、肿胀、引起血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

血管炎临床范围很广,本文主要论述周围性、浅表性血管炎。

因为变应性血管炎、结节性血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浅静脉炎、毒性红斑、多形性红斑、结节性红斑、硬红斑、持久性隆起性红斑、发热性嗜中性皮病、Wegener肉芽肿病等病理变化都有血管炎性病变,病机和治疗大致相同,故下面综合论述血管炎性疾病中医呀经治疗的基础理论。

一、病因病理血管炎可由一种或几种免疫介导炎症的机制引起,包括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反应Shwartzman反应。

各种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引起Arthus反应,即血管通透性升高、水肿、毛细血管后小静脉的白细胞浸润、出血坏死等血管炎性病变。

中医认为浅表性血管炎主要由于寒湿热毒之邪引起。

其病机有三:1、寒湿热毒之邪乘虚侵入机体与气血相搏,热邪迫血妄行故有红斑,寒湿收敛,气血凝滞,故肿胀疼痛。

2、寒湿热毒之邪侵入肌肤,潜而隐伏,缓慢蕴结,又可出现二个病机。

其一,寒湿热毒之邪蕴结,瘀滞化热,热迫血妄行出现红肿,热甚则肉腐,故溃烂坏死。

其二,寒湿热毒之邪蕴结,阻滞气血运行而气滞血瘀。

湿毒重浊粘滞,寒邪收敛,寒湿热毒之邪杂而为病,产生慢性损害,则病势迁延难愈。

3、病邪深沉,病势迁延不愈,久病则耗伤气血,损伤脾胃,正气虚弱,无力驱邪,邪毒久恋转为慢性血管炎。

二、活血通络解毒是治疗血管炎的基本原则血管炎一旦发生就有经络阻塞、气血凝滞、邪毒沉着的表现,因此其治疗原则是活血通络解毒。

通络是活血的前提。

根据笔者临床经验,忍冬藤、鸡血藤、钩藤、天仙藤、络石藤、首乌藤、丝瓜络、山甲、地龙、土鳖早具有较好的通络疗效。

在通络的基础上加活血药物,则可进一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及治疗探讨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及治疗探讨

龄 1 ~ 5 ; 温度 3℃ 以上 , 下温 度 3 .C以上 。 9 7 岁 口腔 9 腋 85  ̄
使用消炎痛 0 0 g .3 塞肛后 3 、0 9 、2rn分别 测量体 温 , 0 6 、0 1 a 0 i
除 外 再 次用 药 治 疗 。
பைடு நூலகம்
而引起虚脱及 其它不 良反应[5。由于高热患 者及 家属心 4j ,
维普资讯

堂 7 8 年 月第 9 卷第 8 期
消炎痛栓治 疗癌性发热不 同时 问的退热观 察
施 姚凤 发 热是多种 疾病 的共有 病理过程 , 其 晚期 癌症 患者 尤 常伴有 发 热 , 由感染 或非 感 染 因素 引 起 , 往 不 易 控 可 往 制…。作者对 9 例次癌性高热患 者经直肠黏膜 给药降 温 , 5 观察其不 同时间 降温幅度 , 以期探讨 能够真 实反 映降 温效 果的观测时 间, 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3 讨 论
参 考 文献
1陈 红 花 .消 炎 痛 栓 治 疗 癌 性 发 热 的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19 , ()6 . 9 879 :1
临床 研讨 ,
2中屠珍兰, 苏雅 芳, 陈慧英 , .吲哚 美辛栓剂 6 例手术后 高热病 等 1
人 降 温 效 果 的 临床 观 察 .浙 江 实用 医学 ,0 16 2 : 20 , ()4 4~4 . 5 3王 林 文 , 韩桂 霞 , 海 英 .高 热 患 者 药物 降 温 后 不 同 时 间 体 温 降 王
的体 温 , 至 9 、2 n 的 体 温 , 时 要 观 察 有 无 出 汗 过 多 甚 0 10 i m 同
11 .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肿瘤 内科 20 年 7 05 月至 2O 年 7月 06

血管炎中医治疗方法

血管炎中医治疗方法

血管炎中医治疗方法血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当中有很多,中医通过辨证施药,可以为患者尽快去除症状,比如湿热下注型血管炎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可以使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

如果是血瘀湿阻型的血管炎患者可以使用活血通脉饮加味治疗,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中药偏方配合治疗也具有促进炎症痊愈的效果。

血管炎在临床当中的发病人群比较广泛,主要是因为人体的血管壁受到炎症细感染引发的,患者因为血管损伤、破裂就会表现为局部有一些皮肤瘀点,同时还会出现按压疼痛的症状,在临床当中血管炎的中医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并且也是效果比较好的一种,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血管炎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药方剂治疗血管炎:1、湿热下注型:常使用的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其中的药物成分包括了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牛膝,苍术,黄芩,黄柏,栀子,连翘,紫草,防己,木通,红花。

使用的时候把这些药物一同水煎服,每日使用1剂。

2、血瘀湿阻型:可以使用活血通脉饮加味治疗,其中的药物有丹参,泽兰,川牛膝,丹皮,赤芍,王不留行,鸡血藤,当归尾,黄柏,冬瓜皮,路路通。

使用方法同样是水煎服,并且需要每日1剂。

3、气血两虚型:可选择使用顾步汤治疗,并且根据症状加减药物剂量:黄芪,党参,鸡血藤,石斛,当归,丹参,赤芍,牛膝,白术,甘草。

使用时可以把所有药物一同水煎服,每日使用1剂。

中药偏方治疗血管炎:偏方一桑椹汤:材料需要准备的有桑椹子60克,在锅中加清水3碗,然后慢慢地煎至1碗半。

煎好之后去渣,可以用适量的红糖调味饮用。

此方在临床当中主治血管炎并且伴随着腰酸头晕者。

偏方二赤豆桃仁莲藕汤:材料包括了赤豆60克,桃仁15克,莲藕100克,把莲藕首先需要洗净切成小块,然后在锅内加清水适量煮汤,煮好之后用食盐调味服用就可以了。

可以用于治疗肢冷血脉不和症状的血管炎患者。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治疗血管炎的偏方介绍了,血管炎的患者应该注意在使用中药治疗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医生会给患者辩证诊治,同时服药期间患者也要注意饮食上少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才可以让症状早日好转。

16例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与肾脏受累病理分析

16例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与肾脏受累病理分析
维普资讯
中国 中西医结合肾病 杂志 2 0 年 1 月第 7 06 0 卷第 1 期 0
c I N, c br 0 6 v 1 , o 1 J w O t e 0 , o 7 N . 1 o 2 . 0

59・ 9
1 例 原 发性 小血 管 炎 的临床 与 肾脏 受 累病 理分 析 6
系统性血 管炎是 指以血 管壁 炎症 和纤维素样坏死 为病 程 , 平均 1 个疗程 , ~3 9例中配合血 液透 析或血液透析滤过 理特 征的一组 系统性 疾病 , 分为原 发性 和继发 性 。原 发 的 7例 , 中 1 可 其 例合 并抗 G M 抗体 阳性 患者 在采用 甲基泼 B
性小血管 炎 ( S 与抗 中性 粒细 胞胞 浆抗 体 ( NC 密 尼松 龙 冲击 的基础 上 , AA V) A A) 给予血浆置换 治疗 , 9例患者 冲击后 切相关 , 故又称 A C N A相关 性 系统性 血 管炎… 。A V 主 均用泼尼松片 1rg k ・ 治疗 , AS a ・g d 根据病情 6 ~8周渐 减 要 指韦格 纳肉芽肿 病( WG) 变应性 肉芽 肿性血 管炎 ( S ) 量 ; 、 C S 3例采用 泼尼松 1rg k I ・ 联 合 C X或 I MF治 a ・g 1 d ' T V I 及显微镜下多血 管炎 ( A)2, MP l 为进 一步探 讨本病 的临床 疗 , J 2例采用中等剂量 泼尼松 (0 0mgd 联合 硫唑 嘌呤 3 ~4 / )
了血 浆置换治疗; 例 采用泼尼松 1rgk ・ 联 合环磷 酰胺或骁悉治疗 ; 例采 用 中等剂量泼尼松 ( 0 0m / ) 合 3 a ・g d 2 3 -4 g d 联
硫唑 嘌呤 5 / , 0mg d 1例症状较轻 患者 单用泼尼松 1 / , 例 拒 绝治 疗 出院。预后 : 5mgd 1 完全缓 解( / 6 3 . %, 5 1 ) 1 3 显著缓 解 ( /6 5 . %, 8 1 )00 部分缓 解 (/ 6 6 3 , 效 ( /6 1 . %、 中 1例 死 亡 ( /6 6 3 总体 有 效 率 >8 . %, 死 率 11 ) .% 无 2 1)25 其 1 1 ) . %, 00 病 6 3 结论 : . %。 原发性 小血管炎是 以小血 管受 累型 系统 性血 管炎 , 肾脏 、 、 肺 消化 道是 常见 的受 累部位。 因临床表现 复 杂 多

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病理特点

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病理特点

ANC a t e to hlc tpam c a t o y e aie ( ae)ANC o iie ( ae)rn ld ma e1 ae ) A(n i u rp i y o ls n b d )n g tv 3 css, n i i A p st v 7 c ss,e a a g (0 css n ldn a maui p oe r rn lfci a g n a lgc a g , g d ma e 5c ss,ao etei icu ig h e tr , rtiui,e a u t n d ma ea d p too i ld ma e ln a g ( ae) c u shsa a n a o h a u d ma e6 ae) a a m a1 ae ) rp d E R a d ee ae a g (c ss , n e (0 c ss , a i S n lv td CRP (0 c ss, C n lso P i r y tmi i 1 ae) o cuin rma s se c y
kine b o d yse d y, l o s t m a a o s t sa{ AN CA c n e s d s s c fc i d x f r d a nd c ue he i a b u e a a pe ii n e o i gno i ss。
【 y wo d 】s l v sui {a t e to hlc t pami n io y;ciio ah lg Ke r s mal ac t l i s n i u r p i y o ls c a t d n b l c p t oo y n
维普资讯
临床论 著
Or i l sac in er o aRe h
原 发 性 系 统 性 小 血 管 炎 的 临 床 病 理 特 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中医治疗初探【关键词】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中医疗法;辨证论治原发性小血管炎是一组多系统脏器受累、血管壁呈炎症及坏死性病变的疾病[1-3],其病理特点是主要侵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临床表现为多器官受累,主要包括显微型多动脉炎(MPA)、韦格氏肉芽肿(WG)和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FSNGN)。

由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s,ANCA)对于原发性小血管炎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故又称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发生率极高,MPA、WG的肾损害和FSNGN均以坏死性肾小球炎为特点,近年来又称ANCA相关肾炎。

小血管炎肾损害的诊断和治疗是肾脏病领域近十几年来最大的进展。

传统中医典籍并无对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专门论述,近年来对血管炎类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皮肤血管炎方面,而对表现为多系统、脏器损害的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的论述罕见。

笔者自1993年诊治第1例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迄今已治疗数十例,现将对该病的认识和初步诊治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传统中医典籍虽无“小血管炎”病名,但相关描述与今天对血管炎的症状、病机等相似。

《素问·缪刺》曰:“恶血留内,腹中胀满,不得前后。

”《灵枢·经脉》指出:“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如漆柴者,血先死。

”《灵枢·百病始生》指出:“故虚邪之中人……留着脉中,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

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胃肠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泆,不可胜论。

”《景岳全书·传忠录》云:“又如外感之邪未除,而伏留于经脉,饮食之滞不消,而积聚于脏腑;或郁结逆气不可散,或顽痰瘀血有所留存,久病致羸,似乎不足,不知病本未除,还当治本。

”根据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该病可归属中医“温病”范畴[4]。

但根据发病的具体情况,疾病的不同阶段,急性发作期可能与中医的“血证”、“血痹”和“癃闭”等证相似,缓解期可能与中医“血痹”相似。

现代医学对小血管炎的确切病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但有一些证据表明与某些特殊感染有关,如慢性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WG有关,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一种蛋白,某些氨基酸序列与模仿了蛋白酶3(PR3)的反义序列(antisense sequence),从而诱导机体产生抗PR3抗体;此外,还可能与Ross River病毒和溶组织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感染有关。

这些类似于中医的“伏气温病”。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既往感受外邪,外邪侵入机体,久蕴成毒,毒瘀互结,而成伏邪;另一方面,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多由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体弱,此为小血管炎发病的条件,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患者发病每由新感引发,内外合邪,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毒瘀化火,损伤血络。

病机的关键在于正虚和邪实两方面,正虚主要有气虚和阴血不足两方面;而邪实主要有热(热毒)、瘀、痰(痰热、痰湿)和湿(湿热、湿浊和水湿)等。

小血管炎肾损害多由于肺、脾、肾三脏受损,病情进展十分迅速,证候多较严重,特别是在肾脏病变的活动期,阴阳错乱,险象环生[4]。

缓解期主要以气血营卫均不足为病本,兼有各种邪实等标症,如血痹之“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具体而言,小血管炎肾损害可见以下几个方面病机变化:①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气化而致水液滞留于体内,可见水肿和尿少;或痰热伤肺,肺络受损,而见咳嗽、咳血等。

②湿与热搏而生湿热,湿热或热毒损害血络,而致尿血。

③脾不升清,肾失固摄,可见尿浊(蛋白尿)。

④湿热蕴浊,严重者浊邪弥漫三现焦,导致升降开阖失序,清浊不分,可见神志不清、恶心呕吐、尿闭等。

2 辨治2.1 治疗原则目前,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治疗方法基本一致,分为3个阶段:诱导缓解、维持缓解和复发防治。

可以肯定的是,代医学对小血管炎肾损害的治疗是有效的,现行小血管炎肾损害的治疗能够明显地降低死亡率,但同时具有很大的治疗风险,患者的死亡主要与治疗有关。

为此,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小血管炎肾损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血管炎肾损害是一种急重症,目前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小血管炎肾损害还处在探索阶段,还须积累更多的经验。

该病的发生类似于中医的伏气温病,素感外邪,引而不发(类似于疾病的潜伏期,患者已经有自身抗体形成),每遇新的外感或药毒而诱发。

临证应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如热伤血络,出现大量咯血或其他部位出血时,应先止血为要;热扰清窍或浊邪上蒙时,应开窍醒神;在疾病活动期,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应该是治疗的基本原则,以图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全身性的炎症反应,预防多系统脏器功能不全的出现;在疾病缓解期,应该重在益气养血和血,积极防治外感,减少复发;对于小血管炎肾损害的患者,挽救肾脏为主要目的,在固缩肾(终末肾)阶段,应该按照“虚劳”等辨治[5]。

2.2 分型治疗2.2.1 外邪侵袭,热毒壅盛证见发热,头痛,咽喉疼痛,关节肿痛,咳嗽、痰中带血丝,口干口苦,水肿,小便短赤或排泄不畅,大便干结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

病机为风热外袭,热毒伤肺,肺失宣降,通调失司。

治以清热解毒。

方以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药用:金银花12 g,连翘12 g,牛蒡子12 g,淡竹叶6 g,荆芥穂6 g,薄荷6 g,紫花地丁12 g,蒲公英20 g,野菊花12 g。

2.2.2 热毒侵淫,血热妄行证见身热重着,咳嗽咳痰,小便短赤或尿少,恶心呕吐,口干,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咯血、呕血、便血、尿血或紫斑,舌红或绛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病机为风湿热邪,蕴积成毒,热毒伤肺,湿毒中困脾胃,下注伤肾,热入血分,血脉受损。

本证为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严重阶段,失治、误治可致患者死亡。

治以解毒祛湿、凉血化瘀。

方以清瘟败毒饮加减。

药用:犀角(水牛角代)30 g,赤芍15 g,牡丹皮15 g,生石膏20 g,知母15 g,黄连9 g,黄芩15 g,黄柏10 g,竹叶6 g,连翘12 g,桔梗15 g,藿香10 g,石菖蒲12 g。

2.2.3 湿热蕴毒,血脉瘀阻证见全身水肿,身体困重,尿少,腰痛,纳呆泛恶,面色晦黯,舌体胖、质黯、有瘀斑,脉沉涩。

病机为湿热与瘀血交阻,健运失司,气化不利。

本证为小血管炎肾损害治疗的关键环节,关系到肾脏是否能存活。

治以清热化湿、凉血活血。

方以甘露消毒饮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药用:白豆蔻6 g,藿香10 g,茵陈20 g,滑石10 g,石菖蒲12 g,连翘15 g,黄芩15 g,贝母10 g,射干9 g,薄荷6 g,金银花12 g,当归12 g,甘草9 g,玄参20 g。

热毒壅盛者,去贝母、射干、甘草、薄荷,加牡丹皮15 g、赤芍15 g、紫花地丁15 g、蒲公英30 g、白花蛇舌草30 g;腰痛甚加虎杖20 g、川牛膝15 g;水肿甚加车前子、猪苓、茯苓各15 g;大便干加桔梗15 g、大黄6 g;关节疼痛加穿山龙12 g。

如邪热壅滞三焦,三焦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热呕恶不能食,胸胁苦满,大便不畅,改用大柴胡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2.2.4 脾肾衰败,湿浊弥漫证见尿少甚至尿量全无,面色黯或白,神疲乏力,短气,大便不通,头晕目眩,舌体胖、质黯,脉沉细弦。

病机为湿热毒邪,久羁伤正,脾肾衰败,水湿不归正化而成湿浊。

见于小血管炎肾损害没有逆转。

治以健脾补肾、和胃降浊。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冬虫夏草、淫羊藿。

药用:人参10 g,白术10 g,茯苓20 g,木香10 g,砂仁9 g,陈皮10 g,生姜6 g,旋覆花10 g,代赭石20 g,半夏10 g。

二便不通加大黄6 g;四肢抽动加白芍30 g、木瓜12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

2.2.5 气阴两虚,余邪未清证见水肿渐退,口干咽燥,腰酸腿软,短气汗出,或小便热,五心烦热,或大便干结,或腰部刺痛,关节疼痛,舌质红或少津、或有瘀斑,脉细弦或细数。

本证多见于小血管炎肾损害治疗后,病势转轻,肾功能尚属正常;湿热毒邪耗气伤阴,正气未复,余邪尚存。

治以益气养阴、清利湿热。

方以参芪地黄汤合二妙丸加减。

药用:白人参10 g(或太子参15 g),黄芪15 g,生地黄15 g,山茱萸12 g,山药15 g,茯苓15 g,泽泻12 g,牡丹皮20 g。

若咽喉肿痛、关节疼痛伴蛋白尿加金银花10 g、连翘12 g、穿山龙15 g、白花蛇舌草30 g;血尿加仙鹤草20 g、生地榆20 g;咳嗽咳痰者加川贝母6 g、淡竹茹9 g。

3 结语对于小血管炎肾损害的治疗,应该辨别不同的病期,辨明主要脏腑受损,区分疾病的实邪和正虚两端。

实邪主要有“热毒”、“瘀血”、“湿邪”,而热毒损害肾络和热毒弥漫有不同,瘀有毒瘀交阻、湿瘀交阻之异,湿有湿热、痰热和湿浊之分;虚证主要表现在疾病的后期或恢复期,有气虚和气阴两虚之分,而以后者常见。

【参考文献】[1] Jennette JC, Falk RJ, Andrassy K, et al. Nomenclature of systemic vasculitides:proposal of an internationalconsensus conference[J]. Arthritis Rheum,1994,37:187-192.[2] European Community Study Group on Clinical Trail in Systemic Vasculitis. European therapeutic trials in 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disease scoring, consensus regimens and proposed clinical trials[J]. Clin Exp Immunol,1995,101(Suppl 1):29-34.[3] Jayne D, Rasmussen N, Andrassy K,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vasculitis associated with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J]. N Engl J Med,2003,349(3):36-44.[4] 饶向荣.肾小球肾炎[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96-307.[5] 饶向荣,张亚强.老年泌尿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233-24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