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初三岳麓版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
历史:第1课 《史前的人类》教案(岳麓版九年级上)

第1课史前时期人类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执行教师课时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过程与方法思考探究观察分析人类怎样形成?“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什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原始社会怎样解体?议论解疑综合归纳人类是神(或上帝)造的吗?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国家与氏族组织有哪些不同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教学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图文人类的出现1 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
“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
“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进化阶段主要代表猿人早期非洲人晚期中国山顶洞人2 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3 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4 怎样批驳种族优劣论?(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
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
人种属于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
)氏族社会1 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社会)2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3 教师讲解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A.生产力发展:会制造工具,能人工取火等。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教案-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一課史前時期的人類教學目的基礎知識:人類形成的歷史,包括人類的出現、氏族社會的產生等相關史實。
能力培養:指導學生通過報刊、書籍和網路等途徑瞭解考古動態,關心有關的研究進展,鍛煉收集資料、提取資訊的能力。
情感、價值觀:通過氏族社會的產生和原始社會解體等相關重點問題的闡釋和分析,使學生認識: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文化的進步是人類社會前進的根本動力,也是人類文明水準的重要尺規。
重點:氏族社會的產生及其特點和作用。
難點:人類是怎樣由古猿進化而來的?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教學用時:一課時教具:圖片、影片講授過程導入新課可借用《聖經》中“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說”)以及中國神話中女媧造人的故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礎上設置相關提問,從而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一、人類的起源1、關於人類的起源,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神話。
你知道有哪些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呢?2、今天人類已知的最早的直系祖先是非洲的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與人類有哪些主要差別?那麼從猿到人的轉化過程中,或者說人脫離動物界、走向獨立發展的最關鍵的是:直立行走和工具的製造。
3、人工製造工具的出現,標誌著從猿到人過渡階段的結束。
4、三大人種的形成給出三大人種圖片,說一說:他們分別屬於哪一人種?你是怎麼樣分辨出來的?人種的形成,與自然地理環境有何關係?各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是影響人種形成的主要因素。
各人種毛髮、膚色等體貌特徵的差異,就是他們適應各自環境演化的結果。
強調:各人種只有外表上的差異,決無智商高低、種族優劣之區分,各種族經濟文化水準的不同是後天因素決定的,種族歧視是決無道理的反文明行為。
二、母系氏族社會1、原始社會主要使用的生產工具是什麼?石器(複習新、舊石器時代)2、原始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基本組織是什麼?氏族(介紹氏族,河姆渡和半坡遺址)3、人類社會先經歷母系氏族,後經歷父系氏族。
4、古代希臘關於宇宙起源的神話中,有一位元最早從混沌狀態下分離出來的大地女神該亞。
历史初三上岳麓版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学案

历史初三上岳麓版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学案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目标展台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讲述该亚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成因及特点。
3、了解厄瑞斯忒传说,知道父系氏族社会成因及特点。
预习提纲1、你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呢?2、反映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神话有哪些?知识网络【一】人类的起源1、早期人类——南方古猿:年前,是目前能确认的最早的“正在形成中的人”。
2、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结束的标志是:。
3、三大人种〔1〕种类: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2〕划分依据:肤色、眼型、发型、鼻型等外貌特征。
〔3〕分布及成因:①分布:白种人分布在欧洲、北非、东非和中东,并深入到印度和中亚。
黑种人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及其以南地区。
黄种人分布在东亚及美洲。
②成因:不同的自然条件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一〕母系氏族社会〔1〕产生:在当时险恶的自然条件下,个人单独无法生存,只能持群体的生活;妇女在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2〕特点:①是以母系的血缘为纽带的稳固的集团。
②能主动使用火,能制造和使用磨制工具。
③有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
④共同劳动,共享受食物,没有剥削和压迫。
〔3〕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神话传说:的故事。
〔二〕父系氏族社会〔1〕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逐渐取代妇女在生活中的地位。
〔2〕特点:①是以父亲血缘为纽带的固定集团。
②财富增多,私有财产开始出现。
〔3〕反映这一时期的神话传说:的故事。
走进历史【一】快乐阅读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2页最后一自然段和第4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母系氏族社会,其产生及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父系氏族社会,其产生及特点是什么?【二】看图说史请你观看教材第1页“人类的出现”图,查阅资料,能概述人类的起源问题吗?【三】畅想天地1、你如何理解“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2、你能不能亲手绘制一幅早期人类生活的场景图。
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

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教案:史前时期的人类目标:1.了解史前时期的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2.探讨史前时期人类的生存策略和技术发展;3.分析史前时期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展示一些史前人类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在史前时期,人类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是如何狩猎和采集食物的?-人类在史前时期的住所是什么样的?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史前时期的分类:-旧石器时代:手持石器、地上生活;-新石器时代:石器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定居生活;-金属时代:青铜器和铁器的使用。
2.史前人类的生存方式:-狩猎采集:采集天然资源如果实、坚果、水果等,并狩猎动物获取食物;-渔猎:利用水域中的鱼类和野味为食;-采矿冶金:开采矿石并加工成器具;-农耕:种植粮食并饲养家畜。
3.史前人类的住所:-洞穴和天然遮蔽物:石洞、自然山洞等;-人工遮蔽物:棚屋、帐篷等。
三、活动展示(4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1.角色扮演:分成小组,模拟不同史前时期的人类生活,包括狩猎采集、渔猎、采矿冶金、农耕等,让学生切身体验史前人类的生存方式。
2.石器制作:学生分小组,使用石块和木块制作简单的石器,如刀、斧、针等,了解史前时期人类的技术水平。
四、讨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自主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史前人类的生存方式是如何逐渐演变的?-史前人类的技术进步对生存方式有何影响?-史前人类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2.学生总结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住所和技术发展,并回答以下问题:-史前时期人类的主要生存策略是什么?-史前人类的技术发展对其生存方式有什么影响?-史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如何?五、课堂延伸(1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展示一些他们通过学习后对史前时期人类的理解,可以是图片、模型、诗歌、绘画等形式。
六、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短文;2.寻找一些关于史前人类的图片、图表或资料,整理并做一个小报告。
参考资料: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史前时期的人类,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策略和文化背景。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⒈伊斯兰教的产生:①地点:阿拉伯半岛。②时间:7世纪。③创始人:穆罕默德。④教义: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⑤经典:《古兰经》。⑥作用: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民族的统一。
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①622年,穆罕默德到达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②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世界古代史
课题:第一单元复习
第1 课时
总第 个教案
课型:
复习
编写时间:
年 月日
执行时间:
年月日
课程目标:
1、理清本单元的基本线索。
2、掌握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批注:
教学重点:
1-4课的重要知识点
教学难点:1-4课的重要知识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知识归纳法、练习法
教 学 过 程:
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㈡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⒈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城邦。
⒉伯利克里当政时,雅典的某某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某某政治的最高峰。
⒊改革措施:①通过抽签,所有公民都可以担任各级官职;②公民大会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任何公职人员不能专权;③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给工资或补贴,以便贫苦公民广泛参政。
⒊“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一单元复习
第2课时
总第 个教案
课型:
复习
编写时间:
年 月日
执行时间:
年月 日
课程目标:
1、理清本单元的基本线索。
2、掌握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批注:
教学重点:4-7课的重要知识点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教案-史前时期的人类(2)

第1課史前時期的人類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大約300多萬年前,非洲生活著早期人類——南方古猿人類學者按膚色、髮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徵,將現代人劃分為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母系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和特點該亞的傳說父系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和特點厄瑞斯忒的傳說①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的《人類的出現》、《南方古猿頭像和猿人頭像》、《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頭像》瞭解人類的起源,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結合圖文形成歷史觀念的能力。
②通過課後的溫故知新題,思考原始農業的產生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③通過課後題“想一想,人類在形成過程中要戰勝哪些困難”、“就早期人類生活的一個片段畫一幅想像畫”等,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①結合本課的圖片,或播放有關錄影資料,揭示人類的起源,引導學生科學地認知世界。
②介紹早期人類的生活情況,思考人類在形成過程中要戰勝哪些困難,使學生感知人類早期生活的艱辛;同時體驗到在適應自然與利用自然的過程中,勞動創造了人與世界,也創造了美。
③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第一目的課中思考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類的起源及其進化,養成唯物史觀,培養其崇尚科學的精神。
②使學生懂得勞動創造了人,原始農業的產生和發展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從而進一步認識到歷史正是在人類創造性的勞動中前進的,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
③通過討論第一目的課中題,培養學生平等、博愛的觀念。
教學重點:原始農業的產生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教學難點:思考人類在形成過程中要戰勝哪些困難,使學生感知人類早期生活的艱辛;同時體驗到在適應自然與利用自然的過程中,勞動創造了人與世界,也創造了美。
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課前引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初一年級所學的有關內容。
提出下列問題:①你知道哪些關於人類起源的說法?②你贊同哪一種?為什麼?③科學家是根據什麼知道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呢?在學生回答上述問題後,教師指出,關於人類的起源有許多說法,包括許多神話傳說,但現在一般認為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 岳麓版1

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三大人种的形成;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形成及其特点;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教材内容并搜集相关资料,简单了解与人类起源有关的知识;通过图片,掌握人种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的劳动不仅改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古猿、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教学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原因教学过程一、人类的起源1、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2、发现: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发现了约三百万年前一具年轻女性遗骨化石,取名“露茜”,归类为南方古猿。
3、根据: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4、人类的进化: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概念。
“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大约起源于三百多万年前非洲的南方古猿。
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岳麓版九上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word教案

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大约300多万年前,非洲生活着初期人类——南方古猿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点,将现代人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缘故和特点该亚的传奇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缘故和特点厄瑞斯忒的传奇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讲义中的《人类的显现》、《南方古猿头像和猿人头像》、《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头像》了解人类的起源,培育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形成历史观念的能力。
②通过课后的温故知新题,试探原始农业的产生对人类社会进展的阻碍,培育学生的阅读明白得能力。
③通过课后题“想一想,人类在形成进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就初期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段画一幅想像画”等,培育学生的想像能力。
二、进程与方式①结合本课的图片,或播放有关录像资料,揭露人类的起源,引导学生科学地认知世界。
②介绍初期人类的生活情形,试探人类在形成进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使学生感知人类初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进程中,劳动制造了人与世界,也制造了美。
③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目的课中试探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性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引导学生正确熟悉人类的起源及其进化,养成唯物史观,培育其崇尚科学的精神。
②使学生知道劳动制造了人,原始农业的产生和进展增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从而进一步熟悉到历史正是在人类制造性的劳动中前进的,生产力的进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全然动力。
③通过讨论第一目的课中题,培育学生平等、博爱的观念。
教学重点:原始农业的产生对人类社会进展的阻碍教学难点:试探人类在形成进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使学生感知人类初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进程中,劳动制造了人与世界,也制造了美教学时刻:一课时教学进程:课前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一年级所学的有关内容。
提出下列问题:①你明白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②你赞同哪一种?什么缘故?③科学家是依照什么明白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呢?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指出,关于人类的起源有许多说法,包括许多神话传奇,但此刻一样以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初三岳麓版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
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大约300多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现代人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该亚的传说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厄瑞斯忒的传说
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人类的出现》、《南方古猿头像和猿人头像》、《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头像》,了解人类的起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形成历史观念的能力。
②通过课后的温故知新题,思考原始农业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③通过课后题“想一想,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就早期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段画一幅想象画”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本课的图片,或播放有关录像资料,揭示人类的起源,引导学生科学地认知世界
②介绍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思考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使学生感知人类早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人与自然,也创造了美。
③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目的课中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的起源及其进化,养成唯物观,培养其崇尚科学的精神。
②使学生会懂得劳动创造了人,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正是在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中前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通过讨论第一目的课中题,培养学生平等、博爱的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难点:氏族社会先经历母系后经历父系社会的原因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问题探究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已经学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从更宽广的视角了解和学习世界范围内人类历史的演变,这一演变的第一幕始于原始人类的出现。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两个概念:
史前时代:没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
文明时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板书〕
【一】人类的起源〔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一年级所学的有关内容,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类是古猿进化而来的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关于人类的起源有许多说法,包括许多神话传说,但
现在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世界上最早的原始人类以及人种的形成等知识。
1.早期人类——南方古猿〔板书〕
教师提问:今天人类的最早的直系祖先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些什么种类?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1教材回答:生活在非洲300多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特点:头骨比人类的短,脑容量比人类的小;直立行走,使用天然工具。
种类有非洲种、阿法种等等。
提问:观察P2《南方古猿头像与猿人头像》图,他们有何主要差别?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前者接近“猿”,后者更靠近“人”
提问:那么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或者说人脱离动物界、走向独立发展的根本标志是什么呢?
生答:直立行走和工具的制造。
[过渡]人类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在外貌特征上出现了一些差异,人类学者根据这些差异将现代人划分为三大人种。
2.三大人种〔板书〕
提问:人种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指出: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是影响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
各人种毛发、肤色等体貌特征的差异,就是他们适应各自环境演化的结果。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P2课中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各人种只有外表上的差异,决无智商高低、种族优劣之区分,各种族经济文化水平的不同是后天因素决定的,种族歧视是决无道理的反文明行为。
【二】氏族社会〔板书〕
提问:从猿到人的转化的根本标志是直立行走和工具的制造。
那么原始社会主要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石器〔复习新、旧石器时代〕
提问:原始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组织是什么?氏族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氏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稳固的集团〕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个人单独根本无法生存。
1、母系氏族社会〔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3小字关于该亚的神话故事,该故事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
提问: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P3小字及P5卡片内容回答:
特点:①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氏族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结成。
原因:①农业是妇女在采集中发明的,所以最先从事这一生产活动的主要是妇女〔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②当时的婚姻状况是群婚时期,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2.父系氏族社会〔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厄瑞斯忒的故事,这那么神话故事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
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
提问: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特点:①男子取代妇女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②氏族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结成。
提问: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其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①男子在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②随着婚姻关系的变化,一夫一妻制的产生,子女不仅知道母亲,也知道父亲,子女从而不再从母。
根本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劳动强度增加,男子逐渐取代妇女在生产中的地位。
提问: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有何异同?
【作业】完成基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