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97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十 格高韵远 的北宋词(二) 2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十 格高韵远 的北宋词(二) 2
意蕴就更丰富了。
-16-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苏幕遮(燎沉香)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本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惆怅幽怨的心情。这首词是如何虚实 结合抒发情感的? 提示:词的上片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写情之断阻。开篇三句即借曹植《洛 神赋》的典故,用“不过”“目送”“去”写美人不至,自己只能以目光追随其芳踪 的落寞无奈。美好的时光谁人与共?这一问既关涉作者自身的孤寂,又暗示 作者倾心的佳人的处境,并领起下文。作者于是怜惜并试图寻到处于幽雅富 丽的深院香闺中的佳人,然而爱慕、企盼带来的只有春知晓的无限伤感。 下片则以写实之笔绘愁思纷乱。作者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突现自己 因眷恋佳人而悲哀不堪、愁情难遣的心绪。结尾三句,本是虚景实写,目的 在于比喻,但所写又确是春末夏初横塘一带的景物,它足以引起纷乱的愁绪, 所以写来显得亦景亦情,亦虚亦实,亦比亦兴,融成一体,使读者深受感染。
-13-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苏幕遮(燎沉香)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苏幕遮》(燎沉香) 1.试简要赏析“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所体现的意境。 提示: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 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它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泼可 爱。“呼”字更显人性化,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字 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5-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苏幕遮(燎沉香)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江苏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十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临江仙》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江苏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十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临江仙》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合作释疑
请用词中两个字
概括下片的内容
相 思
初见小蘋“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 相思”,表面写小蘋的衣着与技艺,深层处还写 出了什么? “两重心字”暗指两 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 相印,用琵琶“说相思” 表现了小蘋因初见害羞, 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唯 有借琵琶的美妙的乐声, 传相思之情。既写出了 小蘋的乐技之高,也写 出了两人感情上的交流 已大大深化。
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 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花; 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 来。 这里以“落花”这一哀景衬托人因孤独而产 生的哀愁,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 立”这一哀愁,即看到燕子成双成对自由自在 地飞翔,想到自己却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 身边,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
常用手法:衬托、对比、想象、联想、虚实结 合、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内容:多是睹物思人,多写今昔对比,景同人 异 主旨:多表达昔欢今伤、相思、伤感、孤独、 寂寞、茫然、怅然若失等情感,也有表达宽慰、 友谊长存等情感的,也有表达诗人志节的。
当堂检测
品读与探讨第1题
多个时间名词由近及远,带出三幅深 情款款的画面,表现春日感旧怀人, 伤离恨别的愁情。“春恨”一词将三 幅画面贯穿成为一个缠绵悱恻,凄婉 动人的意境。
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 小蘋怀念之情。据他在《小 解 山词·自跋》里说:“沈廉 题 叔,陈君宠家有莲,鸿,蘋、 云几个歌妓。”晏每填一词 就交给她们演唱,晏与陈, 沈“持酒听之,为一笑乐”, 晏几道写的词就是通过两家 “歌儿酒使,俱流传人间”, 可见晏跟这些歌妓结下了不 解之缘。 他的词不是表现拥有爱 情的欢乐,而是追忆已失落 的往日爱情和表现刻骨铭心 的相思,并把爱情当作一种 纯精神性的追求。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经过许多词人艺术上的探索、实践,特别是苏轼的特殊艺术贡献,北宋后期的词作蔚为大观。

填词的艺术技巧愈益成熟,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使填词创作达到宋词的高峰。

由于北宋后期文人比较注重个人感受,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所以大开大阖的慢词就大行其道,而且有些词人自创曲调,抒发独特的感情。

在这一阶段,北宋词坛已经是名家迭出,如黄庭坚、晏幾道、秦观、贺铸、晁补之、周邦彦等,这一批被称为元祐词人的作家群,均“各尽其力,自成一家”(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黄、晁二人师法苏轼而自成面目;秦观学柳永而又自辟新境;贺铸从唐诗中吸取养料,豪侠之气与绮丽柔情融为一体;周邦彦在音律、句法和章法上建立起严整的艺术规范,而另开一派。

在他们的努力下,名篇荟萃,尤其是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使填词创作达到了宋词的高峰。

本专题所选的都是北宋后期的词作,共六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在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富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在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是晏幾道与一个相熟的女子久别重逢之作。

词人与这个女子很熟悉,而且有爱怜之情,离别之后,时常思念,哪知道现在忽然不期重逢,又惊又喜,所以作了这首词。

《清平乐(春归何处)》一词是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作者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

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

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

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

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

《踏莎行(雾失楼台)》一词是作者贬谪郴州时在旅店所写。

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

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内容赏析】此词为作者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

写出他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主要通过重阳即事,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

过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

下片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其豪迈之气动人心魄。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常识·速览][识作者]小令词帝——晏幾道晏幾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曾任太常寺太祝。

熙宁七年(1074),因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革,受株连下狱。

元丰五年(1082),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

著作有《小山词》。

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以小令见长,工于言情,语言清新,曲折轻婉。

他是北宋中后期少有的以专写小令取得杰出成就的大词人。

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探背景]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歌女小的怀念之情。

据他在《小山词·自跋》里说“沈廉叔、陈君龙家有莲、鸿、、云”几个歌女,晏每填一词就交给她们演唱,晏与陈、沈“持酒听之,为一笑乐”,晏幾道写的词就是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人间”,可见晏跟这些歌女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首词是晏幾道的代表作,体现了他深婉沉着的风格,是他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他婉约词中的绝唱。

[巧识文]这首词为追忆小而作,抒写了对歌女的相悦、相思之情,且通过与歌女的聚散无常,含蓄地表现了欢情易逝、人事多迁的怅惘。

[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高中语文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师用书苏教版

高中语文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师用书苏教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一、词人名片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治今河南卫辉)人。

太祖孝惠后族孙。

年十七,宦游京师,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

熙宁中出监赵州临城县酒税。

元丰元年(1078)改官磁州滏阳都作院,历徐州宝丰监钱官、和州管界巡检。

崇宁初以宣议郎任泗州通判,迁宣德郎,改任太平州通判。

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居苏州、常州。

宣和元年(1119)致仕。

七年,卒于常州僧舍,年七十四。

为人豪侠耿直,面色青黑,眉目耸拔有英气,博闻强记,才兼文武。

贺铸为北宋著名藏书家、校勘学家,文学造诣很高,诗、文、词皆工。

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他长相奇丑,其词却极尽悠闲思怨之情。

在宋代词史上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

许多词中不仅表现人生失意的悲愤,而且含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

北宋词人大多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惟有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贺铸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他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在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

有《庆湖遗老集》等。

二、诗词故事贺梅子贺铸这首《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词的结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比喻,构思奇妙,用笔工妙,堪称绝唱,因此他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三、文题背景哲宗元符六年(1098)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贺铸因母丧去官寓居苏州横塘。

横塘,在苏州西南。

横塘路,一作“青玉案”。

范成大《吴郡志》载:贺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里横塘,常扁舟往来,作《青玉案》词。

作者幽居怀人,所写是“美人兮不来”的闲愁,词中意境幽微,形象朦胧,凌波仙子式的美人似真似幻,给人以丰富联想。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大意。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第二板块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苏幕遮燎沉香对应学生用书P81一、字音识记1.砌.成(q ì) 2.郴.江(ch ēn) 3.冉.冉(r ǎn) 4.蘅皋..(h én ɡ)(ɡāo) 5.风絮.(x ù) 6.燎.沉香(li áo) 7.溽.暑(r ù) 8.窥.檐(ku ī) 9.小楫.(j í) 10.芙蓉浦.(p ǔ) 二、词语释义1.月迷津渡..:河流的渡口 2.可堪..孤馆闭春寒:哪堪,哪里经受得住。

可,岂,哪 3.鱼传尺素..:一尺长的素绸,代指书信 4.砌.成此恨无重数:堆叠 5.郴江幸自..绕郴山:本自,原来是 6.凌波..不过横塘路:形容丽人步履轻盈之态 7.但目送、芳尘..去:代指丽人渐渐远去的身影 8.锦瑟华年....谁与度:美好的青春年华 9.飞云冉冉..蘅皋暮:缓慢流动的样子 10.彩笔..新题断肠向:代指文才 11.若问闲情都.几许:总共 12.一川..烟草:满地 13.燎.沉香:小火煨炙,延烧 14.消溽暑..:潮湿闷热的暑气 15.侵晓..窥檐语:临近拂晓的时候。

侵,接近 16.一一风荷举.:挺出水面 三、名句背诵1.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5.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对应学生用书P81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他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

二、相关背景《踏莎行》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

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事被贬监处州酒税。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踏莎行(雾失楼台)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踏莎行(雾失楼台)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踏莎行(雾失楼台)一、词人名片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十五岁丧父,侍母家居,研习经史,喜读兵书。

元丰七年(1084年)拜谒苏轼于徐州,苏轼大为赞赏。

三十六岁中进士。

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等职。

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今广西藤县)。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

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二、诗词故事山抹微云秦学士秦观一首《满庭芳》(山抹微云)词风传天下,苏轼叫他“山抹微云秦学士”。

秦观的女婿是黄山谷的学生、史学家范祖禹的儿子范温,他为人沉稳少语,在宴席上常一言不发。

一次,席间,一位歌妓故意问范温是否也懂词,范温笑而作答:“你可知道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吗?”一时传为佳话。

从中可见秦观及其词在当时的声名。

三、文题背景这首原词题为“郴州旅舍”。

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三月。

此前,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获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

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

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此词写的是迁谪之恨,可谓“悲绝、哀绝、凄绝”,令人不忍卒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一、词人名片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治今河南卫辉)人。

太祖孝惠后族孙。

年十七,宦游京师,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

熙宁中出监赵州临城县酒税。

元丰元年(1078)改官磁州滏阳都作院,历徐州宝丰监钱官、和州管界巡检。

崇宁初以宣议郎任泗州通判,迁宣德郎,改任太平州通判。

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居苏州、常州。

宣和元年(1119)致仕。

七年,卒于常州僧舍,年七十四。

为人豪侠耿直,面色青黑,眉目耸拔有英气,博闻强记,才兼文武。

贺铸为北宋著名藏书家、校勘学家,文学造诣很高,诗、文、词皆工。

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他长相奇丑,其词却极尽悠闲思怨之情。

在宋代词史上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

许多词中不仅表现人生失意的悲愤,而且含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

北宋词人大多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惟有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贺铸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他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在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

有《庆湖遗老集》等。

二、诗词故事
贺梅子
贺铸这首《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词的结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比喻,构思奇妙,用笔工妙,堪称绝唱,因此他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三、文题背景
哲宗元符六年(1098)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贺铸因母丧去官寓居苏州横塘。

横塘,在苏州西南。

横塘路,一作“青玉案”。

范成大《吴郡志》载:贺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里横塘,常扁舟往来,作《青玉案》词。

作者幽居怀人,所写是“美人兮不来”的闲愁,词
中意境幽微,形象朦胧,凌波仙子式的美人似真似幻,给人以丰富联想。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大意。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这首词写与一女子邂逅相逢而引起的种种思绪。

上片写其一见倾心的思慕,虽然未对女子的形象作正面描写,但通过对想像中女子生活环境的渲染,暗示出了她的娇美。

下片写因相思不得所引起的种种闲愁。

词写艳情,实际上表现了作者退隐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

二、悟读,诗情画境
依依的灯光会照在你那里,出门的风很大,吹乱了你我的笑容,你尴尬对我,我惶然。

那一刻,桥边的青树林飒飒回响,只有鸟儿惊恍。

不作纪念,想忘却。

三月的阳光照彻你的容颜,轻盈的脚步掠去月台花榭。

暮色,闪过枝条上的花朵。

在灯下我依依找你,前方不去,没了后退,我终于站定唤你,辗转中渐近了黎明。

三、品读,鉴赏评析
1.对于贺铸《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发对某位女子的眷恋之情,有人认为是寄寓孤寂自守、追求理想的深挚情怀。

你是如何理解作品的主旨的?
答案对于《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写作年代,刘逸先生以为“据苏东坡《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写于元祐七年壬申(1092),是年东坡五十五岁,贺铸四十岁。

则贺词应是四十岁或更前所作”,他认为贺氏此作是“贺铸在暮春时节写的怀念一个女子的作品”(《宋词小札》)。

据《中吴纪闻》卷三,贺铸徙居姑苏之醋坊桥,“有小筑在盘门之南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其间,尝作《青玉案》词”。

宋徽宗建中靖国(1101)中,黄庭坚自黔州还,得其结句,以为似谢玄晖,并作《寄贺方回》诗,一时和者蜂起,前后达二十五人之多,人们因称其为“贺梅子”。

如果《青玉案》确是建中靖国中作于苏州,此时词人
已五十岁,恐怕也不会醉心于艳情。

而且这年秋天,词人赴京参加庆祝宋徽宗的诞辰“天宁节”以谋换新职,他在政治上正有所进取,因此这首词中很可能以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寄寓着自己的理想。

多数学者持此说。

学习中,只要结合文本鉴赏即可。

2.这首词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末尾三句,历来为评论家所推崇、赞叹,试分析这三句词的艺术魅力。

答案这首词的末尾三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描写的均为江南景象,多方面比喻愁苦的深广和长久。

“一川烟草”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

这样便将看不见的、抽象的“闲愁”形象化、具体化,更加真实可感。

烟草、柳絮、黄梅雨都是江南特有的景物,连用三种凄美的意象比喻闲愁,各种景物迷濛灰暗、苍茫凄迷的特征使本来浓重的愁思更加浓重。

这几句词兴中有比,意味深长,含蓄不尽、工妙绝伦,深得评论家们推崇、赞叹。

3.这首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惆怅幽愁的心情。

试分析这首词是如何虚实结合抒发情感的。

答案词的上片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写情之断阻。

开篇三句即借曹植《洛神赋》的典故,用“不过”、“目送”、“去”写美人不至,自己只能以目光追随其芳踪的落寞无奈。

美好的时光谁人与共?这一问既关涉作者自身的孤寂,又暗示作者倾心的佳人的处境,并领起下文。

作者于是怜惜并试图寻到处于幽雅富丽的深院香闺中的佳人,然而爱慕、企盼带来是只有春知晓的无限伤感。

下片则以写实之笔绘愁思纷乱。

作者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突现自己因眷恋佳人而悲哀不堪、愁情难遣的心绪。

结尾三句,本是虚景实写,目的在于用作比喻,但所写又确系春末夏初横塘一带的景物,它足以引起纷乱的愁绪,所以写来显得亦景亦情,亦虚亦实,亦比亦兴,融成一体,使读者深受感染。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①,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①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

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

(2)这首词的下片写了哪些事情?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词的下片词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睡“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

这些都是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答寄情于事、借事抒情亦可),抒发了词人孤寂无聊难以排遣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