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随堂基础巩固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3-2-2 苯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3-2-2 苯

⑥反应方程式:
如何设计一简单的实验证明苯与液溴发生的 是取代反应而非加成反应?
提示:苯与液溴若发生取代反应,则生成物中有 HBr;若发 生加成反应,则不会生成 HBr。可通过验证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含 有 HBr,证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步骤:(1)将苯和液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 CCl4(除去挥发出 来的溴蒸气);(2)再将气体通入 AgNO3 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 则说明有 HBr 生成,即证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而非加成 反应。
(2)实验探究苯的结构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先向试管中加入少量 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振荡试管,观 察现象
液体分层,上 苯与酸性高 层为无色,下 锰酸钾溶液 层为紫色 不反应
先向试管中加入少量 苯,再加入溴水,振荡 试管,观察现象
液体分层,上 苯与溴水不
层为橙色,下 反应
层为无色
是不同的;存在典型的碳碳双键必然 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也容易与 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因此②③⑤说明苯分子中不存 在碳碳双键。
下列有关苯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事实,无法用凯库勒
结构式解释的是( B )
①呈六角环状结构 ②能发生加成反应 ③不能使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褪色 ④不能与溴水反应 ⑤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
证明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4)苯和溴的沸点都较低,易挥发, 使用冷凝装置,可使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气冷凝回流到装置Ⅱ中 的广口瓶内,减少苯和溴的损失,提高原料利用率。(5)装置Ⅲ 中小试管中苯可除去 HBr 中的 Br2,防止干扰 HBr 的检验。(6) 实验室中若无液溴,可先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后,取苯 层即可。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1)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1)

第三章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一课时——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在认识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

2、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3、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气体的摩尔体积。

难点:阿伏加德罗定律。

第一课时
探究问题框架:
1、我们已经知道1mol物质含有6.02×1023个构成它的基本微粒,那么1mol不同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都相同,它们的体积是否也相同呢?(自主探究)
2、决定物质大小的因素有那些?(阅读自主探究)
3、如何计算在标准状况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引导探究)
【随堂练习】
1、在标准状况下,4gH2的体积是L
2、求下列各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将数值填在方框内。

(1)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1.25g/L。

(2)常温常压下0.05mol某气体的质量为
3.2g。

3、相同条件下,下列气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A、NH
3 B、HCl C、CO D、SO
2
4、在标准状况下,aL某容器中充满SO
2气体,计算此气体所含的原子总数。

第三章 第三节 随堂基础巩固

第三章  第三节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2011·海南高考)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解析:染色体变异不会产生新基因,基因种类不会改变,但会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答案:D2.右图是某种植物正常的体细胞(所示为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试判断该植物可能的基因型及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A.ABCd,四B.Aaaa,八C.AaBbCcDd,八D.BBBbDddd,四解析:首先判断染色体组数,其方法是看该细胞中有几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即为几个染色体组。

该植物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

在四个相同的染色体上应有4个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因,即AAAA或aaaa或AAAa或Aaaa或AAaa。

ABCd是一个染色体组上的基因;AaBbCcDd为两个染色体组上的基因;Aaaa为四个染色体组上的基因。

答案:D3.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

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解析:图a所示细胞中,只有一组同源染色体为三条,其余皆为两条,可知为三体;图b所示细胞的染色体上链增加了一部分(片段4),为染色体片段增加;图c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故为三倍体;图d细胞的染色体下链缺失了片段3和4,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答案:C4.某精原细胞在人为因素作用下发生了如右图所示的染色体易位,则该精原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的异常精细胞所占比例为()①1/4②3/4③1/2④1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将产生4个精细胞,在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将出现下列2种组合方式:1与3,2与4,此时产生的异常精细胞与正常精细胞之比为4∶0,或者1与4,2与3,此时产生的异常精细胞与正常精细胞之比为2∶2。

第三章 第一节 随堂基础巩固

第三章 第一节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C.德国著名病理学家魏尔肖指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解析:细胞的发现者是英国科学家虎克;细胞学说是针对动植物体而言的,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结构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答案:C2.下列人体细胞中,细胞的表面积最大的是() A.红细胞B.神经细胞C.表皮细胞D.骨骼肌细胞解析:神经细胞的结构是比较特殊的,有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

大量的突起增大了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完成兴奋的传导。

答案:B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成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A.物镜上B.目镜上C.实验材料中D.反光镜上解析: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异物在物镜或目镜上,转动转换器换上另一个物镜,若异物仍在,说明异物在目镜上。

答案:B4.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

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A.①→②→③→④B.③→①→②C.⑤→④→③→②D.⑤→④→①→②解析:由题干可知,甲为观察对象,并且图(1)中的甲比图(2)中的甲放大倍数小,因此说明由图(1)转换为图(2)实际上也就是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在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首先要把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移动玻片,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再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随堂基础巩固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2009·广东理基)细胞膜上一般不含()A.胆固醇B.磷脂C.糖蛋白D.血红蛋白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磷脂最丰富)、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组成,胆固醇也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是细胞内的蛋白质。

答案:D2.下图是两类生物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用纤维素酶处理这两个细胞,都可以去除细胞壁B.生物甲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生物乙只能进行有氧呼吸C.甲、乙两细胞中不存在共同的细胞器D.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解析:从结构与形态上看,甲细胞没有细胞核,应该为细菌,其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不能仅凭是否含线粒体来判定,如硝化细菌的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其为需氧型生物,并且含线粒体的细胞也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

核糖体是真、原核生物细胞内都具有的细胞器。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答案:D3.下列所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答案:A4.Ⅰ.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图展示了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

Ⅱ.下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表示______________。

(2)人体器官移植时,植入的器官常常被排斥,引起这种排斥作用与图中[]________具有识别功能有关。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课时作业课件: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课时作业课件: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39
课后练习
20. 如图1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7月等温线图,甲 、乙(如图2,也是北半球)位于同一纬度上,虚 线为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40
课后练习
A.甲处气温高于乙处 B.甲、乙两处气温相同 C.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 D.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
41
课后练习
21. 如图中曲线代表气温,能正确反映从甲地到乙地气温
19
随堂检测
10. (2011•石家庄)读图,回答:
甲处的年平均气温为( C )
A.5℃ B.10℃ C.15℃ D.20℃
20
课后练习
夯实基础
1. 北半球大陆上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 别出现在( A ) A.7月和1月 B.7月和2月 C.8月和1月 D.8月和2月
21
课后练习
2. 下列现象中属于气温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有
29
课后练习
10. 根据图中数据,请计算一下该地的日平均气温 是( A ) A.15.7℃ B.16.2℃ C.14.6℃ D.21℃
30
课后练习
11. 图为某地等值线图,数值关系为a>b>c. 若 三条线为等温线,则该地位于( C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31
课后练习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午__后__2_时__左__右_
日出
前后
气温日较差 =一天最高气温与一天最低气温的

2
课前预习
3.气温的年变化和气温年较差
北半球
南半球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陆地
7月
1 月 1月
7月
海洋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随堂基础巩固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时,一对性染色体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生殖细胞中既有常染色体又有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呼吸酶等相关的基因也会表达;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

答案:B2.基因组成为X B X b Y的甲,其父色盲,母表现正常。

下列分析中可能性较大的是()①甲母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②甲母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卵细胞③甲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精母细胞④甲父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精细胞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由题目信息可以推出,甲的父亲的基因组成为X b Y,甲的母亲的基因组成为X B X B 或X B X b;X B X b Y可能是基因组成为X B X b的卵细胞和基因组成为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也可能是基因组成为X B的卵细胞和基因组成为X b 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

基因组成为X B X b的卵细胞和X b Y的精子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的。

答案:B3.[双选]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

由此可以推测()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解析: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存在于非同源区Ⅲ上;Ⅰ片段是非同源区,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随堂基础巩固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根底稳固]一、选择题读以下图,答复1~2题。

1.假设上图表示热力环流形势,那么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的关系是() A.Pa>Pb;Ta>Tb B.Pa<Pb;Ta<TbC.Pa<Pb;Ta>Tb D.Pa>Pb;Ta<Tb2.假设图示地区在北半球。

理论上,c、d之间的稳定程度气流方向(风向)为() A.东风B.东北风C.南风D.西南风解析:第1题,近地面a处气温较低,空气下沉,气压升高,因此近地面气温Ta<Tb,气压Pa>Pb。

第2题,d处气流向近地面流动,高空c处气流补充d处,气压Pc>Pd,北半球风向向右偏,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为东风。

答案:1.D 2.A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垂直气压梯度力B.程度气压梯度力C.摩擦力D.地转偏向力解析:在程度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答案:B读“部分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答复4~5题。

4.甲、乙、丙、丁风速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5.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C.西北、东北、西北、东北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解析:第4题,图中甲地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

第5题,根据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可以判断出甲点的风向为西北、乙点的风向为东北;风向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可判断出丙点的风向为东南、丁点的风向为西北。

答案:4.A 5.A二、综合题6.读“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

(1)力的名称: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a力的指向与等压线之间呈现什么关系?其方向由________指向________。

(3)假设无d,只受a、c影响,b最终将与________平行。

(4)在实际大气中,b与等压线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基础巩固]
1.(2011·上海高考)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能自由组合
D.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解析:F1(YyRr)自交时,可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目很多,且雄配子的数目远多于雌配子的数目。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D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的哪个过程()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①为形成配子的过程。

答案:A
3.(2011·海南高考)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A.1/32 B.1/16
C.1/8 D.1/4
解析: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DD×dd→Dd(等位基因杂合),故只要其他四对等位基因纯合即可,则其比率是(1/2)×(1/2)×(1/2)×(1/2)=1/16。

答案:B
4.(2012·山东高考)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

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A .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B .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 .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 或AABb
D .Ⅲ-2与基因型为AaBb 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推出当个体基因型中同时含有A 和B 基因时个体表现正常,当个体基因型中只含有A 或B 基因时或不含有显性基因时个体表现为患病。

Ⅱ-2和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说明其子代基因型同时含有A 和B 基因,结合Ⅱ-2、Ⅱ-3的表现型,可判定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 和AAbb ,Ⅲ-1和Ⅲ-2的基因型为AaBb ;Ⅲ-2与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婚配,则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A_bb)+3/16(aaB_)+1/16(aabb)=7/16。

答案:B
5.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对其子代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黄、绿用Y 、y 表示,圆、皱用R 、r 表示)
(1)亲本的基因型:黄色圆粒豌豆是________,绿色圆粒豌豆是__________。

(2)杂交后代有____________种表现型,各种表现型及其在总数中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数量占总数的________。

(4)杂交后代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________,其中双隐性类型占重组类型的________。

解析:(1)据子代性状分离比推断亲本基因型如下:

⎪⎬⎪⎫黄色∶绿色=1∶1⇒Yy×yy 圆粒∶皱粒=3∶1⇒Rr×Rr ⇒YyRr×yyRr (2)杂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Yy×yy →2种,比例1∶1;Rr×Rr →2种,比例3∶1。

因此表现型种类数为2×2=4种,比例为(1黄∶1绿)×(3圆∶1皱)=3黄圆∶1黄皱∶3绿
圆∶1绿皱。

(3)能稳定遗传的是纯合子,YyRr×yyRr后代中纯合子为yyrr和yyRR,所占比例为1/2×1/4+1/2×1/4=1/4。

(4)亲本是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杂交后的重组类型是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所占比例为1/4。

绿色皱粒为双隐性类型,所占重组类型的比例为1/2。

答案:(1)YyRr yyRr(2)4黄色圆粒3/8、黄色皱粒1/8、绿色圆粒3/8、绿色皱粒1/8(3)1/4
(4)1/4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