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生态风险的新方法-北京大学教务部
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环境风险评估是一个为了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工具。
它旨在评估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首先需要考虑特定的环境问题。
不同的环境问题需要不同的评估方法。
例如,在评估一个污染源对水体质量的影响时,可以使用水体化学分析、水质模型等方法。
而在评估一个工业设施的潜在污染风险时,则可以采用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一种常用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是生态风险评估。
生态风险评估是评估一个物质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和风险的过程。
它通常包括对物质的毒性特性进行评估,并结合生境及受体的敏感性来评估其潜在的生态风险。
生态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适当的管理措施,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另一个常用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是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是评估一个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和风险的过程。
它通常包括对污染物的暴露评估和健康效应评估。
通过评估个体的接触途径和剂量,以及污染物的毒性特性,可以估计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适当的保护措施,从而保障公众的健康。
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定性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是基于专家意见和经验的,通常用于快速评估环境风险。
定量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则是基于实测数据和科学模型的,通常用于更详细和准确的评估。
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评估环境风险可以增加评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还存在一些新兴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例如,生命周期评估是一种评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风险和影响的方法。
它考虑了产品的制造、使用和废弃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并以综合的方式评估其环境风险。
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和消费者选择更环境友好的产品。
综上所述,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生态风险评估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是常用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其结果可以帮助制定适当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大气污染物及其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大气污染物及其生态风险评估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氮和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了大气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因此,为有效评估大气污染物带来的生态风险,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一、大气污染物类型及来源大气污染物种类众多,其中常见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氧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源主要是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等。
此外,农业和工业生产中的氨气、甲烷和氢氟碳化物等也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之一。
二、大气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植物的影响:大气污染物能够与植物表面的叶片和根系直接接触,影响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从而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2)对土壤的影响:大量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会在大气中转化为酸性物质并沉降到土壤中,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降低土壤pH值,导致土壤酸化和养分流失等生态问题。
(3)对水体的影响:大气中的污染物在沉降过程中与降雨相结合,形成酸雨等氧化物,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水生生物和水源保护造成威胁。
三、大气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为评估大气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风险,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多指标评估法:通过在不同地区对大气污染物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效应进行多指标分析和评价,可以获取可靠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
(2)生态系统管理评估法:评估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如大气污染)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在确定风险程度时考虑生态系统发展状况,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过程和数量等多个方面。
(3)生态系统抗性和弹性评估法:根据生态系统抗性和弹性的概念,系统地评估生态系统抗性和弹性对影响其的大气污染物的能力,采用适当的指标进行评估。
四、结论综上所述,针对大气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生态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污染物进行评估和控制,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标准,以保护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污染对水域生态风险的评估与管理

水污染对水域生态风险的评估与管理水污染对水域生态风险的评估与管理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与破坏。
因此,对水污染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与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
一、水污染对水域生态的危害与风险评估水污染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水生物死亡、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针对不同水域类型和不同水污染源,可以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来定量分析水污染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和潜在风险。
1. 定量评估方法(1)生态风险指数评估:通过建立生态风险指数模型,从水质指标、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方面综合评估水域生态风险程度。
(2)水污染物扩散模拟:利用数值模型对水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其对水域生态的影响范围和强度。
(3)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评估水域生态系统对水污染的抗干扰能力,分析其恢复能力和稳定性。
2. 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1)水质指标:如COD、BOD、氨氮、总磷等,用于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
(2)生物学指标: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群落结构、鱼类指标生物等,用于评估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
(3)生态功能指标:如湿地的面积和类型、水域功能区划等,用于评估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价值。
二、水污染对水域生态的管理措施为了保护水域生态系统,减少水污染对生态的影响,需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控制和治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措施:1. 源头治理措施(1)加强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工矿企业和农业污染源的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废水、废气和废固排放,避免污染物的直接进入水域。
(2)推进清洁生产:鼓励工业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生成和排放,降低水域生态风险。
2. 水体净化与修复措施(1)构建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人工构建湿地,利用湿地植被、微生物等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分解和去除,提高水体净化效果。
(2)生物修复技术:引入具有生物吸附、生物降解能力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通过生物修复来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
生态安全格局评估方法

生态安全格局评估方法
生态安全格局评估方法是用来评估和分析一个特定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和趋势,以指导合理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安全格局评估方法:
1. 生态系统评估方法:这种方法侧重于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进行评估,通过对物种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生境质量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风险。
2. 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包括生态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和社会性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评估,综合判断生态安全格局的状态和趋势。
3. 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利用GIS技术,结合相关
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识别和分析生态系统的脆弱区域和热点区域,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性。
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通过对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如水资源保护、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分析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程度,从而评估生态安全格局的可持续性。
5. 区域生态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对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基础数据、涉及范围、危险性和脆弱性的评估,建立区域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对区域内不同区域的生态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为安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常见的生态安全格局评估方法,根据具体的评估目标和评估对象的不同,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分析。
环境污染物风险评估方法综述

环境污染物风险评估方法综述引言:在现代社会,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污染物的排放和累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环境污染物的风险,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评估方法。
本文将综述环境污染物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了生态风险评估、健康风险评估和社会经济风险评估。
一、生态风险评估生态风险评估是评估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的方法。
该评估方法考虑了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度和生态系统功能等因素。
常见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临界负荷理论、生物累积潜能指数和生态危害评价等。
临界负荷理论认为,当污染物输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时,会引起不可逆转的生态风险。
通过研究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态系统吸收能力等参数,可以预测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累积潜能指数(BAF)是用于估计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程度的重要参数。
该指数应用了物质在生物链中的转移规律,可以用于评估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累积趋势。
生态危害评价是通过定量化地评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态功能受到的威胁程度,以揭示和预测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这种评估方法常用于评估河流、湖泊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二、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评估是评估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的方法。
该评估方法考虑了暴露路径、接触方式和暴露剂量等因素。
常见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毒性学评估、流行病学评估和风险特征评估等。
毒性学评估是通过研究污染物对人体的毒理学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来评估其潜在健康风险。
通过实验室动物试验或体外试验,可以评估污染物的毒性和潜在危害。
流行病学评估是通过调查和研究人群中暴露于污染物的人员和非暴露人员之间的健康差异,来评估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该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污染物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程度。
风险特征评估是通过确定污染物的潜在暴露途径和人口暴露情况,来评估潜在健康风险。
该评估方法结合了环境监测和人口统计数据,可以对不同污染物的风险进行定量化和比较。
生态学中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及其计算方法

生态学中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及其计算方法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质量评估越来越重要。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某一特定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生态学中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及其计算方法。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的意义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主要是为了科学地认识和权衡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合理规划和有效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保护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和环境健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通过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可以对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系统、定量的分析和评估,为科学制定环境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合理产业布局、开展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也可以为监测和预测生态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和程度,提出保护和优化环境的措施,指导环境管理和决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
二、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生态环境质量评估要想建立起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需要从不同方面、不同维度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建立较为全面的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素质指标、生态环境品质指标和生态环境功能指标。
1、生态环境素质指标生态环境素质指标是用来反映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土壤、水质、大气、生物多样性等。
2、生态环境品质指标生态环境品质指标是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包括等级指标(如水质类别、土地质量等级)、指标均值(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敏感区数目等)和指标标准差(如pH值、表层土壤有机质量的分布差异等)等。
3、生态环境功能指标生态环境功能指标是表征生态系统功能的指标,如土地覆盖变化、景观破碎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
三、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的计算方法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涉及到许多指标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来完成。
1、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统计方法,它通过将原始指标进行线性变换,将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主成分来描述数据的结构和关系。
化学性评估的生态风险评价

化学性评估的生态风险评价化学性评估的生态风险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旨在评估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以便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本文将对化学性评估的生态风险评价进行探讨,并介绍其主要方法和应用。
一、背景介绍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但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为了确保化学物质的可持续使用,以及减少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必须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
二、化学性评估的基本原则化学性评估的生态风险评价主要基于以下原则:1. 毒理学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并评估有关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数据,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等。
2. 目标物质的特性评估:评估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环境行为、生物累积和生态效应等,以了解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和潜在影响。
3. 暴露评估: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接触途径和剂量,并确定可能的风险。
4. 风险特征描述:对潜在风险进行描述,包括概率、严重程度等。
5. 健康风险值设定:根据毒理学数据和暴露评估结果,确定适当的健康风险值,用于判断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
三、化学性评估的常用方法化学性评估的生态风险评价可以使用许多方法,以下是其中几种常用方法的简要介绍:1. 生态毒理学试验:通过对示踪生物进行实验观察,评估化学物质的潜在生态效应。
2. 组合暴露模型:根据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行为,运用数学模型对化学物质的含量和分布进行模拟,进而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预测模型:基于已知的毒理学和生态学数据,建立统计或机械模型,预测化学物质的生态毒性效应。
4. 生态风险指数:综合评估多个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的风险,以确定潜在的生态风险。
四、化学性评估的应用领域化学性评估的生态风险评价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品注册和管理:对新造成化学物质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合规并合乎相关法规要求。
2. 环境监测和评估:对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进行评估,以了解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生态价值的评估方法

生态价值的评估方法
生态价值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生态效益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估。
1. 生态效益评估: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稳定性、生态系统复原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生态系统的贡献和效益。
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通过评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服务,如水资源供应、土壤保持、空气净化、自然食品生产等,从而确定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价值。
3. 生态风险评估:通过对生态系统受到的各种威胁和压力进行评估,包括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以确定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风险程度和对策。
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生态系统的价值和重要性,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北京大学及其周边地区非取暖期植物叶片中的多环芳烃 环境学院00级 王雅琴 摘 要 采集了北京大学校园内及周边交通干线附近六种植物叶片样品,分别测定了叶腊和叶组织中的多环芳烃含量,同步测定了叶腊、叶脂、气孔密度等参数,藉以探讨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植物叶腊和叶组织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结果证实:交通干线附近样品叶腊和叶组织中多环芳烃含量显著高于校园对照。叶腊中多环芳烃含量较叶组织高1-2个量级。叶腊和叶组织中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分布谱相似,但高环化合物更多在叶腊中聚集,而低环多环芳烃在叶组织中占优。叶腊多环芳烃含量与单位叶面积中的叶腊含量成反比,叶组织多环芳烃含量与气孔密度成反比,但其关系确定需要进一步实验证实。 关键词:多环芳烃;大气;叶;叶面吸收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plant leaves from Peking University campus and nearby in summer seaso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Grade2000 Wang Yaqing Abstract Leaves of 6 plants were colleted from two sites on and around Peking University campus in summer season of 2003. PAHs in the leaf-wax and tissues were determined together with leaf-was content, tissue lipid, specific surface, and stomata density.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sources of PAHs in the leaves. For both leaf-wax and tissue samples, levels of PAHs were plant species dependent and were higher in the samples from campus than those from outside of campus in short distance to busy traffic, suggesting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vehicle emiss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AHs in leaf-wax were 1-2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ose in leaf tissues. While the PAH profiles in the leaf-wax and leaf tissues were similar in general,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higher in the tissues than in the wax. Negative correlations were identified between PAHs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f-wax and the wax content and between the tissue PAH content and stomata density. Keyword: PAHs, foliar uptake, leaf, ambient air
多环芳烃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广泛分布于全球环境中的微量有毒有机污染物。其毒性主要体现在对生物体的强烈致癌致畸变作用[1],是近年来国际国内环 2
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持续热点之一。PAHs有自然和人为两种来源,其中人为源包括钢铁和石油工业生产中的排放以及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就城市非工业区室外环境而言,供暖燃煤和机动车燃油中释放构成了大气PAHs的最重要来源。例如,朱利中等分析了杭州市空气中PAHs污染与城市交通的相关性,认为该城市空气中的PAHs主要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2]。Miguel等以Caldecott公路隧道为例,研究了10种PAHs的浓度与车型和流量的定量关系[3]。 由于不同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挥发性不同,PAHs在大气中的赋存形态和相互转化特征有很大差别。一般条件下,2-3环化合物以气态为主要存在形式,4环化合物气-颗粒间分配相对均衡,而5环以上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颗粒物上[4]。虽然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最重要迁移途径是随干、湿沉降进入土壤[5],但其中部分可能被植物吸收。在严重污染地区,植物的吸收作用可能超过代谢和降解,导致PAHs在其组织中的富集[6]。由于巨大的表面积,叶面吸收通常是亲脂性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富集的主要途径。董瑞斌等发现大叶植物比小叶植物含更多的PAHs,因此推断植物叶内的PAHs主要来自大气[7]。Nakajima注意到,在温度较低的秋冬两季,PAHs由大气向植物迁移,而在温度较高的夏季,部分PAHs又通过挥发返回到大气中[8]。此外,在相同暴露条件下,表面积大、蜡脂含量高的叶片表现出较高的富集效率[9]。 本研究选择北京大学校园(远离交通干线)及其周边路侧(交通干线边),采集了6种植物叶片,分别测定了叶腊和叶组织的16种(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污染物)PAHs含量(萘、苊、苊烯、芴、菲、蒽、荧蒽、芘、苯并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e)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及相关参数(叶面积、气孔密度、叶腊和叶脂含量等),除了解植物叶片中各种PAHs化合物富集量和在叶腊和叶组织中的分配外,试图通过对测定数据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不同种类植物间富集差异、叶腊和叶脂含量与PAHs富集的关系以及道路交通的可能影响。
1研究方法 1.1样品采集 于2003年7月,在北京大学校内(未名湖周边)和校外交通干线路侧(东门外,万柳公寓外)分别采集了银杏 (Ginkgo biloba L.)、碧桃 (Amygdalus persica var. duplex)、国槐(Sophora japonica li)、紫叶李(Pranus cerasifera Ehrh. f )、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和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 )等植物叶片。每样点每种植物采集4组重复(50片一组),封装于封口袋中于4C保存。另取样测定叶脂含量、叶面积和气孔密度等参数。 1.2 样品提取、净化与PAHs测定 将每组叶片用蒸馏水浸泡10 min洗去叶面尘后,分别置于400 ml烧杯中,加入CH2Cl2
(150 ml) 使淹没叶片。烧杯封口后旋转震荡2 min (HZQ-C,100rpm)。提取液减压抽滤
( Sartorius AG 0.45m玻璃纤维滤膜,SHB-Ⅲ型水循环真空泵) 后定容至150ml。准确转移50ml提取液至恒重后的100 ml烧杯中,氮吹至干后称重计算叶蜡重量。其余100 ml提取液过硅胶柱净化、浓缩后,用于叶蜡中多环芳烃浓度测定。净化条件详见有关文献[10]。 将提过叶蜡的叶片冷冻干燥48h(Rikakikai, FDU-830),粉碎(东诚JLL350-B)后,称取1-2g叶片粉碎样在ASE(戴安ASE-300)中用体积比1:1的丙酮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提取PAHs。提取条件见有关文献[10]。提取液经硅胶净化和浓缩后用GC-MS(Agilent 3
6890/5973/7683)测定PAHs浓度。GC-MS条件溶剂来源与预处理、方法质量控制等参见相关文献[10]。 1.3 其他项目测定 另取样测定叶脂含量,提取过程同叶组织PAHs测定。ASE提取液(1:1丙酮与二氯甲烷, v:v)直接干燥称重并计算叶脂含量。叶面积用叶面积仪(LI-3100, Li-COR)测定。利用光学显微镜(Motic B5)平行观察并计数每种植物在显微镜视野中气孔器的个数,取均值后除以视野面积,得到植物叶片气孔器密度。
2结果与讨论 2.1叶腊中的PAHs含量 图1为采自校内和校外路边植物叶片蜡质层中 PAHs浓度。PAHs按照环数统计。叶蜡中16种多环芳烃浓度 (PAH16) 在8.6103 - 1.8105 ng/g范围内。均值6.57104 ng/g,变异系数94.6%。从图1可以看出,叶腊中PAHs以2-4环化合物为主,2、3、4、5-6环化合物分别占总量的53.6%、23.7%、22.9%和7.16%。多数样品中萘为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但波动较大。对多数样品而言,校外路边植物叶腊中3环以上PAHs高于相应的校内样(除3环PAHs在国槐中外),显然与机动车尾气污染有关。虽然路边采集的多数样品叶腊中萘的含量高于校园样,但银杏和大叶黄杨相反,该现象需要进一步证实和探讨。
不同植物叶表面腊中多环芳烃含量和叶腊含量差别都很大,紫叶李叶腊中PAH16含量大约丁香叶腊的十倍,国槐叶腊含量是大叶黄杨的三倍以上。6种植物叶腊PAHs含量从小到大顺次为丁香 < 国槐 碧桃 < 大叶黄杨 < 银杏 < 紫叶李,该次序与不同植物单位面积叶腊含量顺序大体相反,后者从小到大依次为大叶黄杨 < 银杏 紫叶李 < 碧桃 < 丁香 国槐。如果用叶腊PAH16含量对叶腊含量作图,除大叶黄杨外,其余5种作物表现出两者间非线性(指数)负相关关系(图2)。叶腊含量多的植物叶片的腊中PAHs浓度偏低可能与事实上的稀释效应有关。大叶黄杨叶腊含量最低,而PAHs含量居中,从而偏离了图2中的趋势曲线。
20 15 10 5 0 2环 校内 路边 3环 4环 5-6环 PAH16 150 75 0 2环 校内 路边 3环 4环 5-6环 PAH16 40 30 20 10 0 2环 校内 路边 3环 4环 5-6环 PAH16
60 45 30 15 0 2环 校内 路边 3环 4环 5-6环 PAH16 丁香 银杏 碧桃 PAH/ ng·mg-1 的概率 PAH/ ng·mg-1 的概率 200 150 100 50 0 2环 校内 路边 3环 4环 5-6环 PAH16 紫叶李 30
15 0 2环 校内 路边 3环 4环 5-6环 PAH16
国槐 大叶黄杨
图1 取自校内外不同植物叶蜡中各环数PAHs浓度 Fig. 1 Concentrations of PAHs of various rings in leaf wax of different species from the two s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