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乐派音乐家:帕格尼尼不为人知的音乐与爱情

合集下载

关于帕格尼尼的故事

关于帕格尼尼的故事

关于帕格尼尼的故事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1782-1840是一传奇式的人物,他创作和演奏过不少小提琴"独弦操"。

他在G弦上的不可思议的绝技,传说是在监狱里练就的。

他曾因杀妻坐牢,看守准许他演奏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做为消遣,他就在这根G弦上练出了真功夫。

1805年3月,拿破仑的姊妹卢卡和皮翁博公主埃丽萨·巴切科契请他到她的宫廷里当乐长,每两星期在宫廷音乐会上演奏一次。

公主嫌他的泛音刺激她的神经,常常不等他演毕就离席,但还是十分欣赏他天才的创造力,经常鼓励他发掘小提琴上的新效果。

当时有一个贵妇人和他相恋,要求他写一首只用两根弦演奏的《爱情场面》。

他用E弦代表女子,奏出求爱的旋律;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热情的回答;最后, G弦和E弦上的双音结合成爱情的二重唱。

贵妇人听了他的演奏大为感动。

皮翁博公主把帕格尼尼捧上了天,她用最婉转的语气对他说:"你刚才演奏了在两根弦上无与伦比的东西,能不能在一根弦上发挥你的天才呢?"帕格尼尼答应试试看。

几星期后,他果然写出一首用G弦演奏的军队奏鸣曲作品31号,标题是《拿破仑》。

8月,在广大宫廷听众之前演奏了这个作品。

他后来所作的《玛丽-路易丝奏鸣曲》作品65号、《宣叙调和三首咏叹调的变奏曲》等,也都是专用G弦演奏的"独弦操"。

帕格尼尼这个名字,总是与小提琴有着不解之缘。

但是,帕格尼尼在吉它方面的造诣,则鲜为人知。

事实上,帕格尼尼不但会演奏吉它,而且完全称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吉它家。

帕格尼尼为了潜心研究吉它,曾放弃了公开的小提琴演奏活动达数年之久。

欧洲的古典吉它艺术在十八世纪曾盛极一时,这与当时的几位吉它艺术家如索尔、阿瓜多、朱里亚尼的努力倡导是分不开的。

这几位杰出人物作古之后,欧洲古典吉它艺术一时趋向衰落,直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得以复兴。

帕格尼尼研究吉它的时代,正是古典吉它艺术处于低潮之时。

他将许多吉它演奏技法有机地"移植"到了小提琴上,大大增强了小提琴的表现力。

自己所知晓的帕格尼尼

自己所知晓的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Paganini)1782年,一位遂称“魔鬼化身”的小提琴家在阳光之国意大利的那热亚之地诞生了,他就是震惊整个欧洲甚至世界乐坛的帕格尼尼。

他的父亲安东尼欧·帕格尼尼与母亲狄蕾莎·波姬亚蒂都未接受过正式的音乐教育,夫妻俩只能在酒店里唱歌赚取赏金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也正是由于这样,他的父亲非常期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名天才的演奏家,他的母亲也经常鼓励他说:“我在梦中有一位天使告诉我,小尼古拉会有很大的成就。

”帕格尼尼似乎天生就是为了拉琴的——他的肩膀、手肘、手腕关节异常柔软,宽大的胸脯使他不必使用肩托,小脑特别发达,听觉格外灵敏,即使是用音调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调,还有他可以将曲子通过指法的改变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来拉,可以看出他的音乐底蕴相当深厚。

他的手更是不可思议的大,一般提琴家必须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两根弦上拉出八度音,但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条琴弦上拉出四个八度,这相当于在手掌弯曲的状态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

帕格尼尼从五岁开始便学习曼陀铃,稍大以后,成为了当地剧院乐队的首席安东尼·塞尔瓦多的学生,并开始跟葛涅柯学习作曲。

他的创作激情归功与一位波兰的提琴家杜兰诺夫斯基,他的技巧超众,左手的颤音精彩绝妙。

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随想曲第六首中所创造出的一长串颤音“泡沫”之流便是受了他的影响。

1796年,帕格尼尼在那热亚发行了一本被人们遗忘了很久的有关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书,这本书是意大利的老一辈提琴家罗克泰里于1733年写的,里面有二十四首随想曲。

这本书对帕格尼尼的激励很大,对他的演奏技巧以及创造才能启发很大。

他的二十四随想曲第一首的写作和技术与罗克泰里的第七首随想曲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18岁以后的帕格尼尼在艺术上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非凡的才能及创作愿望开始不可遏止的萌发起来。

他曾经到鲁卡举行音乐会,并被指定为国家乐队的首席。

1805年,长时间的战争终于慢慢平息了下来,拿破仑的妹妹成为了鲁卡地区的统治者。

魔鬼小提琴手帕格尼尼

魔鬼小提琴手帕格尼尼

魔鬼小提琴手帕格尼尼
尼克罗·帕格尼尼(1782.10.27—1840.5.27)浪漫主义早期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帕格尼尼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父亲是一个擅长演奏小提琴的商人,三岁时就开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帕格尼尼幼年时变显露出天才般的音乐才能,无论什么曲子,他都能立刻轻松演奏出来。

帕格尼尼指关节柔软异常,听觉神经发达,据说他能用四根手指在四根弦上拉出四个八度,甚至可以在三根弦和一根弦上演奏乐曲,他将吉他的演奏技巧应用于使小提琴演奏中,极大地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使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

帕格尼尼的身材高而瘦,演奏技巧高超,表情丰富,情绪激奋,如痴如醉,引人入迷,如魔鬼般附身。

他常常在音乐会上即兴演奏,为了炫耀技巧,故意弄断小提琴上一两根弦,在剩下的琴弦上继续演奏。

帕格尼尼对近代小提琴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最擅长演奏旋律复杂多变的乐曲,高深的琴技使得他成为了后来技巧派演奏家追求的极致,小提琴家无一不以演奏录制帕格尼尼6首小提琴协奏曲为至高荣耀,他是迄今尚未逾越的高峰。

帕格尼尼8岁就开始写小提琴奏鸣曲,作有《变奏曲》、《拿破仑奏鸣曲》、《宣叙调和三首咏叹调的变奏曲》、《玛丽—路易斯奏鸣曲》、《爱的情景》等,其中以《二十四首随想曲》最为著名。

帕格尼尼人物总结

帕格尼尼人物总结

帕格尼尼人物总结1. 弗朗西斯科·帕格尼尼 (Niccolò Paganini)弗朗西斯科·帕格尼尼,是19世纪初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和小提琴家。

他被誉为小提琴音乐的巨人,也被称为“魔鬼小提琴手”。

帕格尼尼以他的创新技巧和惊人的演奏风格而闻名于世。

帕格尼尼出生于1782年,他自幼展示出非凡的音乐天赋。

他在年轻时就已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小提琴手,并开始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

帕格尼尼的演奏风格独特而精湛,他的速度、灵活性和技巧使他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

然而,帕格尼尼并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

他作品中最著名的是24首小提琴协奏曲,这些作品要求演奏者具备极高的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此外,他还创作了各种独奏曲以及室内乐作品。

帕格尼尼的音乐风格独特且多样化,既有古典音乐的风格,又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他的作品以技巧性强、音乐性和表现力丰富而闻名。

帕格尼尼的音乐吸引了无数的听众和演奏者,并对后世的音乐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帕格尼尼的艺术遗产帕格尼尼不仅在他的音乐中展示出非凡的才华,还通过他的演奏和创作对音乐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一些创新技巧和特殊效果至今仍然是小提琴演奏的基本要素。

首先,他对技巧的追求使他成为19世纪小提琴演奏的先驱。

他的创新技巧包括双弓技巧、轮按、颤音等等。

这些技巧不仅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速度,还要求演奏者能够在演奏中展现出极高的表现力和情感。

其次,帕格尼尼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虚音效果。

虚音是一种特殊的演奏技术,通过在弦上轻柔地触碰以产生干扰音,以此创造出奇特的音色。

帕格尼尼巧妙地运用虚音技术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

这种技巧在他的作品中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标志。

另外,帕格尼尼的作品中也常常使用非传统的音乐形式和结构。

他经常运用自由演奏和即兴创作的元素,以展示他的技巧和创造力。

这种非传统的音乐结构使得他的作品更具个性和独创性。

3. 帕格尼尼的影响帕格尼尼对后世音乐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小提琴演奏家。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故事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故事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故事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0.27--1840.5.27),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

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

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

帕格尼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一生遭遇了很多苦难,但这并没妨碍他成为一个音乐界的巨人。

4岁时,帕格尼尼患上了麻疹和可怕的昏厥症,险些丧命;儿童时期,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中年时他口腔疾病严重,口舌糜烂,满口疮痍,拔掉了所有牙齿,紧接着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走路都无法看清;50岁后,相继发作的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身体;后来,他完全失去了发音的能力,儿子只能通过口型来判断他的意思;57岁那年,他走完了多灾多难的一生,离开了人世。

从4岁到57岁,帕格尼尼一直在与苦难为伍,但这并没有让他退缩,更没有将他压垮,反而让他在音乐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凭什么做到这些的?在病痛的折磨下,帕格尼尼爱上了音乐。

他闭门不出,疯狂地练琴,每天十多个小时。

13岁时,他开始带着一把琴周游,过着流浪者的生活。

同时,他还学习作曲与指挥,创作出了《随想曲》、《无穷动》、《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协奏曲及许多吉他演奏曲,这些都让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与汗水。

15岁时,他举办了一次音乐会。

就是这次音乐会使他震惊了世界,一举成名,他的名声传遍英、法、德、意、奥、捷等国。

有多少人能如帕格尼尼一般,经历诸多苦难,而又有多少人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对于帕格尼尼来说,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苦难,才让他的人生更加精彩,充满了挑战的乐趣。

也正是这些磨砺,才让他的意志开始变得坚强,内心变得勇敢,从而战胜了命运。

在弱者眼里,苦难是鞋里的细沙;在强者眼里,苦难是一颗华丽的珍珠。

帕格尼尼的音乐生涯

帕格尼尼的音乐生涯

小提琴~加農炮
• 當他首次離鄉時,曾意外的從一位不知名的法國商人手中, 獲贈一把耶穌瓜奈里(又稱加農砲)小提琴。這把名琴其 後成為他終生的至愛。他共蒐集了二十二把小提琴,其中 最珍愛的,就是這一把帕格尼尼死後一百多年來,人們稱 這把琴為帕格尼尼的寡婦,這把名琴被深鎖於一個玻璃琴 盒中,無人敢用之演奏,彷若那是對琴魔的褻瀆,也像是 恐怕會遭到詛咒般的敬畏。 話說這把琴是製琴大師安德烈瓜奈里的兒子耶穌瓜奈 里1742年所製,是歷史上最傳奇的琴,所以小提琴家用 瓜奈里琴演出時,並不是在單獨的展現自己精湛的琴藝, 而是兩個靈魂並列台上,一個是演奏家的靈魂,另一個則 是小提琴的靈魂。 1822年帕格尼尼受贈此琴,一生珍愛。帕格尼尼死 後將此琴贈與熱內亞「永久保存」,但Genova政府卻因 過度珍惜這把琴, 便將它深鎖於展示廳,不料竟因通風不 良與溼度等問題,使「加農砲」嚴重受損。所幸經過製琴 師傅坎第(Candi)不眠不休的細心修護,「加農砲」竟然 又起死回生,才使這把帕格尼尼一生最愛的「加農砲」重 新獻身於音樂,不再深鎖玻璃盒中。

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技巧
• 作為演奏家,帕格尼尼以許多超越常規的手法來吸引聽眾, 有些技巧以前從未有人用過,屬於他的獨創。他的小提琴 演奏音调優美動聽,音色溫和,純淨無瑕,雙音和泛音的 運用發展到令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帕格尼尼還經常使用左 手撥弦與右手運弓同時進行的演奏方法以及許多其他獨特 的指法和弓法。他常常在音樂會上作精彩的即興演奏,取 得了驚人的效果。 帕格尼尼还是第一個在公開場合憑記憶 演奏大型作品的小提琴家。他運用多种新穎的方法,擴大 了小提琴的演奏技術,為現代小提琴演奏藝術奠定了寬廣 的基礎。帕格尼尼也是一位卓越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旋 律優美靈活而著稱於世。在帕格尼尼生活的時代,技巧是 保密的,因此他生前只出版過極少數的作品,大部分作品 是在他去世以後由别人整理出版的。

帕格尼尼偶记解析

帕格尼尼偶记解析

帕格尼尼偶记解析帕格尼尼,这个名字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作为19世纪初的意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尼科洛·帕格尼尼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以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

帕格尼尼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奇才,他的琴艺被誉为世界顶级水平。

他的演奏风格独特而激情四溢,他的音乐充满着强烈的个人情感。

每当他站在舞台上,手中的小提琴如同他的灵魂的延伸,他的表演方式充满了戏剧性和感染力。

他的音乐才华和个人魅力使得他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音乐家之一。

然而,帕格尼尼的音乐成就背后也隐藏着许多故事。

据说他与魔鬼签订了契约,以换取惊人的演奏技巧。

尽管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它却增添了帕格尼尼神秘和传奇的色彩。

他的音乐作品也充满了激情和神秘感,从他的《24首随想曲》到《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每一首曲子都展现了他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帕格尼尼的音乐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它还融入了大量的情感和表达。

他的音乐作品中充满了激烈的情感冲突,从悲伤和愤怒到欢乐和温柔,每一种情感都在他的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他的音乐如同一幅幅画作,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激情和戏剧性的世界。

帕格尼尼的音乐才华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演奏技巧上,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不仅包括小提琴独奏曲,还有交响曲和室内乐等。

他的作品充满了创新和个性,他将小提琴的音色和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为后人树立了标杆。

然而,帕格尼尼的音乐事业并不一帆风顺。

他的健康状况一直不稳定,经常受到疾病的困扰。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演奏和创作,将自己的音乐传递给世界。

他的音乐才华和个人魅力使得他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音乐家之一。

帕格尼尼的影响力至今仍然存在,他的音乐作品被广泛演奏和传唱。

他的音乐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和表达的体现。

他的音乐如同一幅幅画作,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激情和戏剧性的世界。

他的音乐才华和个人魅力使得他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音乐家之一。

帕格尼尼的音乐事业并不一帆风顺,但他依然坚持演奏和创作,将自己的音乐传递给世界。

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炫技风格的艺术魅力

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炫技风格的艺术魅力

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炫技风格的艺术魅力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一位伟大小提琴家和作曲家,他被誉为“小提琴之王”,他的音乐充满了独特的炫技和技巧,让人无法忘怀。

其作品《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可以说是帕格尼尼作品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被视为小提琴独奏家的高峰之作,不仅在音乐领域享有盛誉,同时也成为音乐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充满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炫技技巧,在帕格尼尼的笔下,小提琴不再是单纯的乐器,而是一位灵活、敏捷和富有激情的音乐家。

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的演奏技巧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里将介绍一些小提琴演奏家在演奏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时使用的技巧和艺术手法。

首先,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随想曲需要极高的演奏技巧,包括快速的连续音弹奏、琴弦之间的跨度等等。

为了完成这些独特的技巧,小提琴演奏家需要不断练习这些技巧,达到精益求精的水平。

这就需要演奏家掌握一系列的技巧,比如手指的移动和按弦精度的掌控等等。

其次,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随想曲的特色在于其充满了变化多端的音乐表现形式,充满了艺术手法。

小提琴演奏家需要在演奏的过程中体现出这些艺术特征,比如在强调和音色方面,需要营造出让人感受到“神秘”、“激情”和“厚重”的氛围。

演奏者还可以使用不同的演奏方式,比如充满了灵动感的颤音、充满力量和激情的弯音,以及令人惊艳的音阶上下滑奏。

最后,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随想曲还充满了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特征,这就要求演奏家在演奏时表现出对时期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演奏家要在演奏时注重音乐情感和表现力的体现,将音乐和感情融为一体,用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出细腻和深刻的意蕴。

总之,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是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是小提琴演奏家的高峰之作。

小提琴演奏家要准确掌握技巧,用艺术手法表现音乐特征,在音乐感情和表现力上精益求精,才能把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漫乐派音乐家:帕格尼尼不为人知的音乐与爱情本文导读:这一年,意大利年青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还没有满14岁,因为战争,他的父母举家出逃。

然而,帕格尼尼和哥哥却认为这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好时代,两兄弟两手空空地来到拿破仑控制的卢卡共和国,希望可以凭着自己的才华,在这个由共和理想控制的新世界,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其实,早已心生叛逆的帕格尼尼,一直不满于父亲多年来把自己当成摇钱树,靠他到处巡演赚钱。

一边拿着儿子赚的钱赌博、喝酒、玩女人,一边却逼着儿子每天十几个小时地疯狂练琴,还不给饭吃。

人生真是奇妙,1796年拿破仑的大炮,也顺便把帕格尼尼父亲的专制统治给轰塌了。

时代的风云,鼓动起少年展翅欲飞的心灵。

自由是一种很绝妙的东西,你没有时渴望得到,你拥有时却不知道如何消费它。

当帕格尼尼来到拿破仑妹妹当政的卢卡城,却发现这位法国新贵,将卢卡城里的两个著名乐团全部解散了,一下子让帕格尼尼没了求职的方向。

而原本热爱音乐的贵族们,这年头也惶惶不可终日,哪有心思去听一个初出茅庐的年青人拉小提琴?没有乐团可以求职,音乐会也观众寥寥,生下来就只会拉琴的年青人,在这个自由的国度里一度穷得几乎饿死。

更要命的是,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帕格尼尼想出的突围之道,竟然和他那位没出息的父亲一样——去赌场碰碰运气。

他把自己唯一的珍贵财产——小提琴当成赌注,希望博出个未来,结果可想而知:他不仅输掉了心爱的小提琴,还欠下了一屁股赌债。

赌场知道这穷小子还不出钱,很干脆地把他暴打了一顿。

这就是人生,你永远猜不透命运的安排。

D大调小提琴与吉它奏鸣曲| 第一乐章:如歌的柔板一个没有小提琴的小提琴家,混身是伤地躺在一位叫荻朵的女吉它手家里呻吟。

那是1797年,还是1798年,我们无法确定。

但是可以想象,那一刻的年青人,在父亲为他选定的音乐道路上,被撞得伤痕累累。

这个世界无论由谁来统治,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威尼斯的奸商们,或者高坐在维也纳的皇帝,其实都大同小异。

最终,闯荡一翻后,走投无路的帕格尼尼还是返回了故乡热那亚。

正好,他的父亲也在战乱平息后返乡,于是,父亲理所当然地再一次统治了不懂事的儿子。

老父亲并不知道:浪迹回来的儿子,年青的心灵上,早已插上了自由与爱情的翅膀。

1801年,帕格尼尼魔琴的声名已经响彻意大利,但这一次,他决心不再被赌徒的父亲控制,就算要赌上一生,还不如自己亲手押注。

他再次出走卢卡共和国,去寻找他的梦想与爱情,这一去,从此不再回头。

爱情的滋味只有一只纤手能医治我,深入我的心房我遍历苦难却无法到达彼岸每天我死亡一千次,也诞生一千次我离幸福的路程还如此漫长——彼特拉克《此刻万籁俱寂》吉它与小提琴华丽奏鸣曲| 第三乐章19世纪初,古典时期的大小提琴,正经历着一次转折。

在这个变动的时代,帕格尼尼是那个将深藏在小提琴这件古老乐器中,所有可能与不可能的技巧,淋漓尽致地发掘出来的天才演奏家,他几乎无师自通,却从来不遵守传统的演奏方法。

在他的那个时代,所有人听过他如醉如痴的演奏,都会惊叹他那不可思议的技巧,很多人不相信,那些匪夷所思的技巧,真的是人类可以演奏出来的。

当时,名重一时的法国小提琴大师克罗采,听过帕格尼尼的演奏之后,在日记写道:犹如见到恶魔的幻影。

这位克罗采,就是乐圣贝多芬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的提献对象。

他的评论,让帕格尼尼从此有了琴魔的外号。

在他辉煌的演奏生涯中,始终被各种神乎其迹的谣言包围。

虽然他创作了大量的小提琴曲,但几乎从来不出版。

据说,他担心自己的神技,因为乐谱出版而被时人与同行洞彻。

即使在他过世之后,他的后人也只找到了极少的作品。

我们无缘听到大师出神入化的演奏,又无法寻找他留下的旋律,很长时间他的存在更象是一个无法复原的时代传奇。

炫耀的技术,疯狂的演奏,变态的畸形手指,难辩真假的传说。

说实话,你永远无法仅凭着这些不靠谱的传说和华丽无比的《24首随想曲》去真正了解,这位消失在时光尽头的——伟大而叛逆的灵魂。

吉它与小提琴华丽奏鸣曲| 第二乐章幸运的是,1982年,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多年的发掘下,一大批帕格尼尼年青时从未发表的作品,在帕格尼尼200周年诞辰时,正式重见天日。

令世人惊谔的是,这一大批作品清新雅致,温柔缠绵,风格上大异于我们心目中狂放炫技的一代琴魔。

比如,上面这首温婉而迷人的《小提琴与吉它华丽奏鸣曲》。

在小提琴音色的衬托下,晶莹的吉它在花影中浅斟低唱。

小提琴低下了高贵的头,仿佛成了吉它美丽的倒影。

在这首小提琴狂魔写给他心爱女人荻朵的曲子中,帕格尼尼似乎忘记了所有炫丽的技巧。

只是宛如古代的游吟诗人一般,在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留下一道黄昏般惆怅的光线。

在1982年这一大批新作重见天日之前,其实有关帕格尼尼的传记与八卦中,就多次提到过这位名叫荻朵的卢卡姑娘。

她不仅在帕格尼尼最困难的时候照顾了他,还帮助帕格尼尼成为了卢卡宫庭乐队的首席小提琴师。

她甚至还教了帕格尼尼弹吉它。

后来帕格尼尼一生都爱着这件乐器,他曾在日记写道:如果说小提琴是我的妻子,那么吉它就是我的红颜知己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位姑娘准确的生死日期,后来又嫁到谁家,也没有一张画像可以想象百年前她的芳华。

然而,如今我们却可以从1982年、1999年两次分别发表的、共12组吉它与小提琴奏鸣曲和大量的吉它与小提琴二重奏中,感受到两百年前这段温柔缠绵的爱情。

据考证,当年收留了少年帕格尼尼的卢卡姑娘——荻朵,她的家就在卢卡郊外,那是一个紧靠着橄榄与葡萄园的小农庄,在她家门前有一片美丽的大花园。

也许,当年第一次来到卢卡闯荡却一无所获的年青人,从异乡的花园中醒来,温柔的阳光正抚动着少年心中那根暗哑的琴弦:你可以把人生所有财宝都输得精光,但只要这个世界还有爱情,那么,希望就能重新生长。

1801年,荻朵已经成为卢卡当地新组建的宫庭乐队中的吉它手,她再次向几年前收留过的年青人发出邀请,19岁的帕格尼尼重新回到姑娘身边。

当时卢卡已经是拿破仑治下的新王国,它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正从战乱的欧洲废墟中迅速地崛起,急切地寻找着代表它的新声音。

那年九月,帕格尼尼在卢卡的圣十字教堂举办了一场重要的音乐会,用神鬼一般华丽的技巧,为他赢得了满堂喝彩。

第二年,卢卡的新任统治者,马上聘请这位年青人,成为新共和国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

在这支乐队里,有着珍珠一般闪烁的吉它天使和鬼魅一般游走的小提琴魔王,两人双宿双飞,正是为了和荻朵一起演奏,帕格尼尼创作了大量的吉它与小提琴的奏鸣曲和二重奏。

爱慕双重奏如果爱,请干净地爱把爱情献给爱情——但丁《神曲》这些精彩而温柔的音乐,彻底改变了我们对这位音乐史上最著名的狂人、琴魔、浪子的印象,有时,当你聆听帕格尼尼的吉它与小提琴全集时,你会有一种深深的疑惑,到底哪一个帕格尼尼才是真的,是激情如火?还是柔情似水?其实,有关帕格尼尼与荻朵的故事,大都是支离破碎的片断。

最有名的一个故事就是:1805年,荻朵曾要求帕格尼尼为她写一首只用两根弦演奏的小提琴曲,来表现两人相爱的场面。

最后帕格尼尼用E弦代表女子,奏出求爱的旋律;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热情的回答;最后,G弦和E弦上的双音结合成爱情的二重唱。

这首两弦曲就叫《爱情的一幕》。

年青时,我曾问过好多人,这支《爱情的一幕》到底是哪首曲子,乐谱有没有,作品编号是多少。

只可惜,我至今都没有找到答案。

也许和无数关于帕格尼尼的传说一样,这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或者,只是一首帕格尼尼从未发表的作品。

说实话,我不喜欢传奇。

我更喜欢在人心真实的悸动中寻找美丽的音符。

或者在美丽的音符中,寻找那人生最真切的爱情。

比如,我就很喜欢帕格尼尼在1807年写的组曲——爱慕双重奏,也是吉它小提琴的组合。

小提琴在吉它温柔的轮指伴奏下,娓娓地诉说着相爱的心曲。

那丝滑一般的旋律,轻轻地拥着你进入梦乡。

A小调吉它与小提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行板1807年,是帕格尼尼留在卢卡的最后时光,当时他已经搬出了荻朵的乡下农庄。

这位心如野马的男人,总是不断地向往着向远方流浪。

他曾是荻朵乡下花园里的情人,他也曾是卢卡宫庭最耀眼的首席乐师,但这点荣耀与爱情,相比新的自由又算得了什么?1809年,帕格尼尼离开了卢卡,重新开始了传奇般的巡回演出生涯。

把八年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封存在记忆的深处。

这段无人知道的记忆,一直到两百年后,才由法国巴黎图书馆的音乐史研究团队破解、开封。

相比有关这位天才的零碎故事,传奇演出,近乎鬼神的传闻,年代人物都含混不清的传记,这些无词的、甚至没有标题的旋律,却有着更能打动人心的真实力量,它们就仿佛是一坛百年的陈酿,从时光深处散发出迷人的幽香。

2017年12月,我漫步在的公园里,在我的眼前有一片银杏树林,在冬阳中闪闪发光。

当微风吹过,杏黄的银杏叶如细雨般纷纷坠落。

将我的心灵卷入温柔的宁静之海。

其实,我讨厌传说。

与其神神鬼鬼地编造段子,不如沉下心来,沿着这两百年才难得一听的旋律,去抚摸逝去的时光。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美丽而纯真的往事,在匆匆的生命之旅中,我们不也曾象帕格尼尼一样,不断地离开,急切地投身到未知的明天之中。

然而,当我们回过头来,却总会发现,那些可以称之为美丽的事物,总是深藏于过去时光的深处。

我不是帕格尼尼,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离开荻朵。

但那美好得如同深森清泉一般的旋律,仍在原地诉说着一切。

时光无情,唯有这美好的音乐仍在流淌,那清澈的音符所到之处,依然花儿盛开,阳光明媚。

第六号卢卡奏鸣曲| 第一乐章:爱的柔板在银杏飘落的公园里听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与吉它,是无与伦比的享受。

在我唱机里,播放着德国DG唱片录制的经典发烧唱片《Paganini for Two》,它收录了帕格尼尼在卢卡八年里创作的——几乎全部吉它与小提琴杰作,唱片中,沙汉姆的小提琴演绎得纯净、纤细而透亮,就仿佛像穿透了心灵的阳光。

而索谢尔的吉它,玉珠晶莹,泪光闪闪。

虽然只有二把乐器,却交织成一个缠绵的二人世界。

如果你不曾相爱,你也许永远无法理解这爱的温度;如果你不曾离别,你也永远无法理解相思的浓度。

如果你不曾记得生如夏花的盛大,你永远不能体会静如冬叶的美好。

此刻,每一片银杏,都仿佛随着我心中的音乐在舞蹈,它们象是一面面美人遗落的小扇子,每一片都藏着自己的故事,闪耀无法复制的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