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楚辞
屈原和楚辞知识点总结

屈原和楚辞知识点总结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屈原。
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是诗经最后三个朝代之一的楚国代表诗人。
屈原的诗歌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宫廷诗,也有山水之辞,还有对爱情和家乡的思念,同时也有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探讨。
屈原的诗风豪放、激昂,语言生动、深刻,被认为是楚地文学的瑰宝。
屈原的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
其中,《离骚》被誉为楚辞之首,内容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和政治抒怀。
它以屈原的流放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楚国沉沦的形势和自身的遭遇,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社会风气的忧虑和控诉,同时也展现了屈原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丰富的人文情怀。
另外,《天问》则表达了屈原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和追问,展现了屈原对人类命运、宇宙哲学的深刻思索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再来说说《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一种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诗歌体裁。
它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通过反映楚国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民族气息。
楚辞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主题广泛,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情诗,也有哀婉歌,还有赋情怀、讽刺等各种类型;二是艺术表现手法多样,语言华丽、形象生动,充满了鲜明的楚国气息;三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表达,表现了作者对世情和人情的深切关注和热情之情。
《楚辞》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招魂》等。
其中,《离骚》是楚辞之首,内容包括了个人抒情、宫廷政治、对时代背景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政治与社会现实的控诉。
而《九歌》则是一部以神话和传说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歌,描绘了神秘的宇宙图景和精彩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历史和神话的诠释和重新创作,塑造了宏伟的史诗场景和深刻的人文气息,被视为中国古代史诗的重要代表之一。
综上所述,屈原和《楚辞》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们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雄风”与“奇葩”,而屈原被尊称为“楚辞之祖”。
中国古代屈原与楚辞

中国古代屈原与楚辞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政治家,被后人誉为“楚国之盛名”、“楚国第一民族英雄”,他的代表作品《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楚辞之首”。
楚辞是中国古代楚国诗歌的总称,其中以《离骚》、《九歌》、《九章》等作品最为出色。
楚辞常被称为“山水田园之诗”,因为其中大量描写了楚国的山川河流、草木花鸟以及农民和渔民们的生活场景。
楚辞体现了楚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特点,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原作为楚辞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楚辞的发展和影响至关重要。
屈原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深受楚国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影响。
在他所处的时代,楚国已经成为中国南方地区的霸主,它的文化和历史影响深深地扎根于屈原的心灵中。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篇长诗,诗歌之美、意境之深、语言之华丽、结构之紧凑,无不体现了屈原的才华和对文化的热爱。
在诗中,屈原通过自己的一段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崩溃、民族疾苦的深深关切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屈原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描绘了各种虚幻的形象和神话传说,使得诗歌更显神奇、神秘、富有想象力。
在《离骚》中,屈原创造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他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真、思辨之深渊,使得读者为之沉醉、感悟和思考。
屈原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摆脱痛苦和恐惧,探索和追寻真理和自由的追求,使得《离骚》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之一。
总之,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在楚辞的发展和影响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的作品《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将中国文化引向更高更远的层次。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屈原所表达的思想和精神,通过阅读楚辞和屈原的作品,更加深入地感受和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0第五章__屈原与楚辞

•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离骚》、《天问》确 系屈原所作,无可怀疑;《九章》中虽有后人拟 作之可疑者,但基本上仍可认定为屈原作品;《 九歌》则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改 造的再创作。另有《招魂》一篇,据司马迁之说 ,亦应认为屈原所作。
第三节 《离骚》
一、题解: • “离骚”二字,古来有数种解释。司马迁认为:
• 3、来自楚国民间的楚声、楚歌,是“楚辞 ”的直接源头,是“楚辞”形成的基础。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 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离骚》 《九歌》(11 篇) 《天问》 《九章》(9篇) 《远游》 《卜居》 《渔父》 《招魂》 共8卷26篇
其它9卷 《九辩》 ——宋玉 《大招》——景差 《惜誓》——汉代贾谊 《招隐士》——淮南小山 《七谏》——东方朔 《哀时命》——严忌 《九怀》——王褒 《九叹》——刘向 《九思》——王逸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二、《离骚》的美学内涵:崇高、悲壮、奇丽
《离骚》的美学内涵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它具有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带 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进步的政治理想、深厚的爱国激情、庄严的历史使命感、 悲壮的献身精神,构成了诗人崇高的美的人格、美的形象。其次,《离骚》具有 慷慨激昂的悲壮之美。屈原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这使诗中充满了 不能自已的激越、崇高的感情和悲壮的英雄气概。其三,《离骚》具有奇丽的艺 术美。屈原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使《离骚》立意炫巧、结构宏阔、 风格奇丽,具有令人目眩神夺的艺术特色。
• 出生秭归 • 初任兰台 • 出使齐国 • 草拟宪令 • 自疏汉北 • 再度使齐 • 流放江南 • 怀石投江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第三讲、“楚辞”、屈原及其作品⼀、楚⽂化与“楚辞”1、楚国的地理及其风俗楚为南⽅⼤国,春秋之时,楚即兴盛于江汉流域,都城为“郢”(ying3今湖北江陵)。
楚占地千⾥,地⼴兵强,雄踞南⽅。
楚地⼈⾃称“蛮夷”,中原⼈也以“南蛮”、“荆蛮”相称。
楚地有江汉川泽⼭林之饶,物产富⾜。
所谓“楚、越之地,地⼴⼈稀,饭稻羹鱼,或⽕耕⽽⽽⽔耨(nou4),果隋(sui1)蠃(luo3)蛤(ge3),不待贾⽽⾜。
地埶(艺)饶⾷,⽆饥馑之患”。
(《史记·货殖列传》,“货殖”是指谋求“滋⽣资货财利”以致富。
即利⽤货物的⽣产与交换,进⾏商业活动,从中⽣财求利。
翻译:楚越地区,地⼴⼈稀,以稻⽶为饭,以鱼类为菜,⼑耕⽕种,依靠⾬⽔就能除草,⽠果、⾁类、昆⾍、贝壳,不须同外地通商,便能⾃给⾃⾜。
这⾥的⼟地上能产出丰富的⾷物,没有饥荒这样的灾祸。
)因此,较之中原,楚国的地理条件优越⽽独特。
复杂的地理条件,衍⽣出楚地繁复⽽独特的民风民俗。
楚地风俗,民神不分,迷信巫⿁,重淫祀。
(淫祀:祭祀不合时或祭祀不在国家祀典当中的神明。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记载:“昔楚国南郢之⾢,沅湘之间,其俗信⿁⽽好祠,其祠必作歌乐⿎舞以乐诸神。
”不仅在民间,在楚国的上流社会,同样也是这样,据记载:楚灵王简贤务⿁,信巫觋(xi4),礼群神,躬⾃执⽻,起舞坛前。
吴⼈来攻,国⼈告急,⽽灵王⿎舞⾃若,顾应之⽈:“寡⼈⽅乐神明,当蒙福,不敢救。
”可见,楚地民神杂糅、⼈⼈都好祭祀,⽽迷信巫⿁、求神赐福,已经成为了楚地代代相传的民俗。
楚⼈操南⾳,歌南风,其语⾔、⾳乐极富地⽅特⾊,与中原⼤为不同。
例如在《史记·项⽻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夜闻汉军四⾯皆楚歌”,于是惊叹“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之多也!”更是“楚歌”别具特⾊的最好证明。
2、“楚辞”的定义楚⽂化与中原⽂化在战争过程中不断交融,并驾齐驱。
中原⽂化以典重质是实为基本精神,楚⽂化则以绚丽浪漫为主要特征。
古代文学1第六章屈原和楚辞

(也有人认为写于屈原第二次被楚顷襄王放逐到江南时期)
▼ 《离骚》讲析
袁本作品选 p.184—189
二、《离骚》的思想内容
●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 屈原是当时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其思想受儒家和 法家的影响。
• 内政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 改革积弊,限制旧贵族特权;
• 外交主张:联齐抗秦,坚持合纵。
(曾三次出使齐国)
因奸佞进谗、楚王昏庸,屈原两次被放逐:
▲
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4年)屈原被放逐到汉北。
(袁本文学史p.111 说 屈原被怀王疏远,自己愤而离开郢都,到汉北。)
▲ 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前286年),屈原被放逐到江南
地区(今湖南的沅、湘一带)。
◆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 率兵攻破郢都。屈原悲愤至极,怀抱沙石,投入汨罗 江自尽,时年约62岁。
• 祭屈原活动: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投粽子 划龙舟 • 苏轼《屈原塔》诗: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漂何在,父老空悲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第六章
• 复习思考题
屈原和楚辞
1. 楚辞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屈原的生平、屈原作品 3.《离骚》简介、《离骚》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4. 简介《九歌》、《九章》、《天问》、《招魂》 5. 屈原的影响、 宋玉及其《九辩》简介 6. 重点阅读赏析:《离骚》、《哀郢》、《国殇》
★ 注意先秦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成语和典故
三、屈原的作品
屈原与楚辞屈原楚辞简介

屈原与楚辞屈原楚辞简介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下面是分享的屈原楚辞。
供大家参考!屈原楚辞简介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
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楚辞》作品或者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成为“楚辞体”或“骚体”。
“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鼻祖。
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楚辞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严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先秦文学五:屈原与楚辞

3、形式和语言
• 民歌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语言。《离骚》 二句一韵,二韵一节的形式是楚国民歌的基 本形式。字数不等,又多偶句,如最长的句 子如“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等,是九言, 最短 的句子“已矣哉”,三言。其他的六言、七 言为 主。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有变化。
• 《离骚》在简练的语言中吸收了楚国方 言,如“羌”、“侘傺”、 “蹇”,更突出 了民歌 风味。运用大量联绵字,如“零落”、“驰 聘”、 “陆离”(双声),“逍遥”、“偃蹇”、 “骐骥”、 “相羊”(叠韵),叠字如:“謇謇”、 “菲菲”、
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天问》、《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 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远游》、《卜居》、《 渔父》 。
第三节 《离骚》
• 一、《离骚》解题 • “离骚”二字,历来颇多不同解释: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离骚》 者,犹离忧也。” 班固《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 也,谓已遭忧作辞也。”(按,离同罹。)
5.屈原对于楚辞的贡献
•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 (《文心雕龙· 辨骚》)。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1、屈原的生平:
屈原,名平,字原。屈原出生 于楚国贵族家庭,屈原和楚王一样, 芈(mǐ)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 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 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 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 现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
2.楚国民歌和地方音乐是“楚辞” 产生的直接源头。
• 早在周初,江、汉、汝水之间的民歌如《诗经》中的《汉 广》(周南)、《江有汜》(召南)等都产生于楚国,其他 一些文献也保留了不少楚国的民歌,如: • 《论语· 微子》中的《接舆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 《孟子· 离娄上· 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 刘向《说苑· 善说》载,鄂君子晳驾舟出游,水手抱桨而 歌,子晳不懂越国土语,便找人译为楚歌形式,此即《越人 歌》。鄂君子晳为楚康王(前559-前545在位)弟。若此事 可信,则此歌出现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名: 中文名:屈平 别名: 别名:屈原(字原 ) 民族:汉族 民族 国籍: 国籍:战国末期楚国
屈原其人
出生地: 出生地:丹阳(今湖北秭归) 出生日期:公元前340年正月寅日 出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 逝世日期: 逝世日期: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 职务:左徒,三闾大夫 职务: 职称: 职称:官员、诗人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促成楚齐联盟,创立“楚辞”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纪念日: 纪念日:端午节
成就
作品共有25篇 篇目为:九歌、招魂、天问、离骚、 作品共有 篇,篇目为:九歌、招魂、天问、离骚、 九章、卜居。 九章、卜居。 开始了中国作为职业的诗人。 开始了中国作为职业的诗人。 创立了楚辞。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 创立了楚辞。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 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 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 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 辑成集,名为《楚辞》 辑成集,名为《楚辞》。 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楚辞和《诗经》,表现了长江流域民风和黄河流 域民风的不同。 体制上,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 有2 400多字。 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 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 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 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 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 “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 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生平
出生: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离骚)。 出生:“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离骚)。 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 的生辰。 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大约为公元前 340年正月寅日。 年正月寅日。 年正月寅日 取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取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 则兮,字余曰灵均” 离骚)。 )。名 平以法天” 则兮,字余曰灵均”(离骚)。名 “平以法天”,字“原 以法地” 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 以法地”。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 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 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 经历: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 经历: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 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 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 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联齐抗秦,提倡“美政”。但由于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 排挤,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并被流放。 排挤,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并被流放。后因深感国家兴旺无 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身理想。 望,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身理想。
《渔父》 渔父》 汨罗江前。 汨罗江前。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 放。”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 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 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 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 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 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 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 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 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