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实验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
饱和度

确定水饱和度的变化是为了准确地进行储量 计算,影响水饱和度的因素很多,还包括了油气 性质、粘度、表面张力、温度和压力等因索,它 们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油(气)水饱和度在储 层中的分布。 油水在油藏不同位臵储集岩孔隙中的分布状 态如图1-52所示。在油藏顶部的产油带,含油 饱和度可达80%左右,油呈大块分布在孔隙空间 的中央,而水则分布在颗粒表面呈薄膜状;在过 渡带,含油饱和度大约在50%左右,油呈滴珠状 分布在孔隙中央,水膜厚度加大;在含水区,含 油饱和度只有10%一20%,油呈很小的圆滴处在 孔隙中央,且与其它孔隙中的油滴不连续,而水 则占据孔隙中的大部分位臵。
二、、 岩石的力学性质
对于裂缝性储集层以及要对油气层进行压裂改造, 岩石的力学性质将起重要的作用,关于这方面是一个 专门的学科,这里仅讨论沉积岩岩石力学性质的常用 参数。 通常用以描述岩石力学性质的参数有以下几种,即 (1)静弹性模量:它定义为岩石承受应力后所形 成的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在许多砂岩储层中,静 弹性模量与岩石孔隙度常有密切关系,可以建立两者 之间的统计公式,或者是根据静弹性模量来预测孔隙 度,或者是用孔隙度来预测静弹性模量。
必须注意的是,所谓“平均”应有一个 时间概念,如对原始状态的平均,则称为“平 均原始含油、气、水饱和度”;如对开发过程 某一时间的平均,则称为“目前平均含油、气、 水饱和度”;如对开发末期的平均,则称为
“平均残余油、气、水饱和度” 。
3.残余油、气、水饱和度 规定的符号为Sor,Sgr和Swr。油田开发的过程中,
《利用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研究岩心含油饱和度》

《利用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研究岩心含油饱和度》篇一一、引言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心含油饱和度的准确测定对于评估油田储量和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核磁共振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在岩心物性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利用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对岩心含油饱和度进行研究,以期为油田开发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概述核磁共振(NMR)技术是一种基于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共振的物理现象而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
在岩心物性分析中,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测定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
其中,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是在一维谱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
二维谱技术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谱线信息,包括不同类型的孔隙和流体性质的信息。
通过分析二维谱的峰位、峰强等参数,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岩心的含油饱和度。
此外,二维谱技术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心分析需求。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岩心样品准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岩心样品,进行切片、磨平、干燥等处理,以便进行核磁共振实验。
2. 核磁共振实验:将处理好的岩心样品放入核磁共振实验装置中,设置适当的磁场强度和频率,进行一维和二维谱实验。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专业软件进行二维谱分析。
通过分析峰位、峰强等参数,确定不同类型的孔隙和流体性质。
4. 含油饱和度计算:根据二维谱分析结果,结合岩心样品的孔隙度、总含油量等参数,计算岩心的含油饱和度。
四、结果与讨论1. 二维谱结果分析:通过对岩心样品的二维谱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类型的孔隙和流体性质的分布情况。
其中,油相和水相在二维谱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区分不同类型的流体。
2. 含油饱和度计算:根据二维谱分析结果和岩心样品的孔隙度、总含油量等参数,可以计算出岩心的含油饱和度。
与传统的含油饱和度测定方法相比,利用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计算得到的含油饱和度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岩心含油饱和度与含水饱和度检测方法及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doi:10 3969/j issn 1004-275X 2020 06 033岩心含油饱和度与含水饱和度检测方法及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董 翔,李彩云(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化验中心,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首先对实验室检测岩心含油饱和度与含水饱和度的设备用品、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做了阐述说明,然后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外部因素做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岩心;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Q427 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5X(2020)06-088-03ThemethodsofdetectingoilsaturationandwatersaturationandthefactorsinfluencingthetestresultswereanalyzedDongXiang LiCaiyun(YanchangOilfieldCo.,Ltd.LaboratoryCenter,ShanxiYan'an716000) Abstract:atfirst,theequipmentsupplies,operationproceduresandmattersneedingattentionofthelaboratorytestingcoreoilsaturationandwatersaturationweredescribed,andthentheexternalfactorsaffectingthetestingresultswereanalyzedandstudied Keywords:core;Oilsaturation;Watersaturation;Factorsaffectingthe 在油田前期勘探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了解油藏性质,需对岩心的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渗透率、孔隙度、氯盐含量、碳酸盐含量等各项性质进行分析。
本文对含水饱和度及含油饱和度两个检测项目的设备用品、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做了阐述说明,然后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外部因素做了分析研究。
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

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石玲、刘玉娟编油气田开发教研室二○○九年十月前言《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是按照《油层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适合于石油工程、钻井工程、油气田开采、资源勘探、资源勘查等专业的本、专科生使用。
本指导书中的实验是《油层物理》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全书共分五个实验,其中实验一为综合性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巩固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各种仪器设备在实验项目中的使用方法,锻炼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掌握实验内容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按照指导进行,以帮助其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目录《油层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3)油层物理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 (6)实验一砂岩的粒度组成分析 (7)实验二储层岩石孔隙度测定实验(饱和煤油法) (14)实验三储层岩石含油含水饱和度测定 (17)实验四储层岩石绝对渗透率测定(气测渗透率) (21)实验五岩石碳酸盐含量测定 (24)《油层物理》课程教学大纲开课单位:油气田开发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唐洪俊适用于本科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学时:48学时一、课程概况《油层物理》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储层流体与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流体与岩石孔隙表面的相互作用和岩石中孔隙大小分布以及储层中多相渗流特性的基本理论和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渗流力学》、《油藏工程》、《采油工程》等课程,并为将来的石油工程岗位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大学化学》、《物理化学》、《石油地质基础》和《工程流体力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渗流力学》、《油藏工程》、《采油工程》、《油气井试井》、《油层保护》、《提高采收率》和《油藏数值模拟》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油层流体在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和研究油层流体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方法,理解油藏烃类的PVT变化规律以及油藏物质平衡的概念及方法;掌握油层岩石各物性参数的概念、测定方法以及影响这些参数的因素;掌握不同流体与岩石孔隙表面的相互作用和岩石中孔隙大小分布以及储层中多相渗流的基本特性。
《利用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研究岩心含油饱和度》

《利用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研究岩心含油饱和度》篇一一、引言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心含油饱和度的准确测定对于评估油田储量和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核磁共振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非侵入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岩心含油饱和度的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利用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对岩心含油饱和度进行研究的原理、方法及实际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原理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基于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能级跃迁的物理现象的技术。
在岩心含油饱和度研究中,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通过分析岩石样品中氢原子核的NMR信号,得到岩心内油的分布情况及饱和度。
其原理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利用氢原子核的NMR信号对岩心中流体进行检测;二是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的NMR信号,得到二维谱图,从而分析岩心的含油饱和度。
三、研究方法1. 样品准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岩心样品,进行切割、磨光、烘干等处理,以消除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核磁共振实验:将处理后的岩心样品置于核磁共振仪器中,施加磁场和射频脉冲,使氢原子核发生能级跃迁并产生NMR信号。
3. 数据处理:将收集到的NMR信号进行二维谱图处理,分析岩心中油的分布及饱和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二维谱图解析:通过对岩心样品的NMR信号进行二维谱图处理,可以得到清晰的油水分布图。
图中不同颜色的区域代表不同含油饱和度的区域。
2. 含油饱和度计算:根据二维谱图中的信息,可以计算岩心的含油饱和度。
具体方法包括峰值积分法、T2谱分析法等。
其中,峰值积分法通过测量不同区域NMR信号的峰值大小,计算各区域的含油量及总含油量;T2谱分析法则通过分析T2谱的形状和分布,得到岩心的孔隙结构及含油饱和度信息。
3. 结果分析:通过对不同区域岩心的含油饱和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岩心的含油饱和度与区域地质条件、储层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2)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能够准确反映岩心中油的分布及饱和度,为油田开发提供有力依据;(3)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岩心含油饱和度的研究精度。
第四节 储层岩石流体饱和度

第四节 储层岩石流体饱和度(1学时)一、教学目的掌握流体饱和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几种常见的饱和度,饱和度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饱和度的测量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饱和度的测量及计算方法.三、教法说明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数据和图表四、教学内容本节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问题:一、 流体饱和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二、 几种常见的饱和度三、 饱和度的测定方法四、 影响饱和度的因素主要内容1、流体饱和度的定义:单位孔隙体积中某相流体所占的分数。
常用百分数表示。
2、表示方法: Pg g P w w P o o V V S V V S V V S ===3、几种常见的饱和度1、原始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Swi2、原始含油饱和度Soi3、当前油、气、水饱和度So 、 Sg 、 Sw4、残余油饱和度Sor5、剩余油饱和度Sor4、饱和度的测定方法1 、油层物理法(干溜、蒸馏、色谱、CT技术)2 、测井法3 、经验统计法5、影响饱和度的因素1、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表面性质的影响这是影响油气饱和度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岩石颗粒较粗,则比面小.孔隙、喉道半径大,孔隙连通性好,孔隙内避光滑,那么渗透性好,油气排驱水阻力小,油气饱和度就高,束缚水饱和度就低。
2、油气性质的影响油气密度不同,油气的饱和度就不同。
粘度较高的油,排水动力小,油气不易进入孔隙,残余水含量高,油气饱和度就低,反之亦然。
此外,油藏形成时,如油气排驱水动力大(如压力高),即排驱能量高,排出的水多,油气饱和度就高。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了流体饱和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几种常见的饱和度,饱和度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六、教学参考书1.何更生编.油层物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洪世铎编.油藏物理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3.秦积瞬、李爱芬主编.油层物理学.石油大学出版社4.罗挚谭编.油层物理.地质出版社5.威廉.麦凯恩编.石油流体性质. 石油工业出版社6.霍纳波编.油藏相对渗透率. 石油工业出版社七、复习思考题1、影响饱和度的因素有哪些?常用测定饱和度的方法有哪些?对于含有结晶水矿物的岩心测定其饱和度时应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2、试简述使实验室用蒸馏法测定储层流体饱和度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画出实验仪器的流程图。
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校正埕岛油田密闭取心井油水饱和度

X 收稿日期: 2011- 12- 18 作者简介: 刘丽( 1979- ) , 工程师, 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地质与开发工作。
140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 年第 2 期
溶解在油水中的气体不断膨胀, 从而推动气—油和 油—水界面向外移动, 使油水经历了类似溶解气驱 的过程, 造成油气损失严重[ 1] 。实测过程中选取了20 块岩样进行脱气前后含水饱和度的物理模拟实验,
/
/
/
22
1
/
/
1 5 1 6. 25 /
/
1 6. 25
5 2 30 29 96. 67 1 3. 33 /
/
/
/
6 2 23 21 91. 3 /
/
2 8. 7 /
/
8 2 56 47 83. 93 1 1. 79 2 3. 57 6 10. 71
10 2 16 14 87. 5 1 6. 25 /
m2 ——岩石骨架质量, g;
和度更接近地层条件下的真实含水饱和度, 根据埕
Sw ——不密闭校正后含水饱和度, % ;
岛油田的实际情况, 对比了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的 不同方法[ 3- 7] , 本文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 针对
S 0 ——不密闭校正后含水饱和度, % ; 2. 2 覆压孔隙度的校正方法
( 表1) 。统计发现, 第8、12、17 筒岩样的密闭率低, 分
析认为未“穿鞋戴帽”导致钻井液侵泡时间过长是造
成取心密闭率较低的关键因素, 从而直接影响了测
试结果。
表 1
A 井泥浆滤液示踪剂统计表
样品数量
筒
泥浆 岩样
密闭
次
长江大学油层物理实验讲义[09.4.4].
![长江大学油层物理实验讲义[09.4.4].](https://img.taocdn.com/s3/m/a77ac0210c22590103029d59.png)
油层物理实验讲义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Ⅰ岩石样品的准备一、岩芯的选取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岩芯,必须根据分析目的和分析要求,在井场选取岩芯。
这项工作应由专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地质人员负责。
对于岩性比较均匀的地层,选择较简单,但对于岩性不均匀的砾石、硅质灰岩、溶洞或裂缝性碳酸盐岩及泥砂互层的岩石,由于岩性变化很大,岩石孔隙类型又各不相同,选取具有代表性岩样就比较困难,必须格外注意。
岩芯筒提到地面后,为了防止由于毛管力作用使泥浆渗入岩芯内部,应立刻将岩芯取出。
如因某些原因未能及时取出时,应在记录表中注明原因。
由岩芯筒向外取岩芯时,为了减少岩芯的损坏及所含液体的变化,应尽量避免在岩芯筒一端猛敲乱打(最好将岩芯筒一端抬高,使岩芯依靠重力由筒内慢慢滑出),以防岩芯破碎或产生裂缝。
岩芯从岩芯筒中取出后,应迅速擦掉或用小刀刮掉泥饼,最好是用湿布擦掉,不能用水或其它液体冲洗。
总之,岩芯从岩芯筒中取出、检查、排列次序、选择均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因为岩芯长时间暴露于泥浆或大气中,均会影响以后的分析结果。
试验结果指出,岩芯在大气条件下即使暴露了几分钟,也可能导致所含水分及轻质烃的损失,在空气中暴露半小时左右,岩芯中所含水分将损失10~25%。
对于不同类型的岩石和不同的分析项目,合理选取岩样的数量也是很重要的。
在选择测定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的样品时要严格地等间距取样,如果认为取样密度不足以代表这类参数的平均值时,可以加密取样,但不要任意移动取样点的位置,以免所得结果失去对整个油藏的平均代表性。
一般情况下每米岩芯取三个样品就可以满足要求。
二、钻切岩样在钻切岩样时,保存岩芯的容器不要一下子全部打开,而是每次只打开一个,由0.3m长岩芯上钻切下来一块代表性岩样,用它测定岩芯的饱和度,孔隙度和渗透率。
对于用来测定饱和度的岩样,在打开包装之后,立即用斧子、小锤子、錾子或刀子把岩样外面泥浆污染部分除掉。
针对不同岩性、岩样大小及取心方法,尽快选用不同饱和度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2-10-11 成绩: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同组者:
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巩固和加深油、水饱和度的概念;
2. 掌握干馏仪测定岩心中油、水饱和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把含有油、水的岩样放入钢制的岩心筒内加热,通过电炉的高温将岩心中的
油、水变为油、水蒸气蒸出,通过冷凝后变为液体收集于量筒中,读出油、水体
积,查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得到校正后的油体积,求出岩样孔隙体积,计算油、
水饱和度:
%100fooWVS, %100fwwWVS
式中:oS—含油饱和度,%;
w
S
—含水饱和度,%;
o
V
—校正后的油量,ml;
w
V
—干馏出的水量,ml;
—岩样
f
—岩样视密度,g/cm3;
W
—干馏后岩样的重量,g。
三、实验流程
(a)控制面板 (b)筒式电炉
(c)干馏仪的水循环
1—温度传感器插孔;2—岩心筒盖;3—测温管;4—岩心筒;5—岩心筒加热炉;
6—管式加热炉托架;7—冷凝水出水孔;8—冷凝水进水孔;9—冷凝器。
图1 BD-型饱和度干馏仪
四、实验步骤
1. 将饱和油水的岩样放入干净的岩心筒内,拧紧上盖;
2. 将岩心筒放入管状立式电炉中,打开冷水循环;将温度传感器插杆装入
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把干净的量筒放在仪器出液口的下方;
3. 打开电源开关,设定初始温度为120℃;
4. 当量筒中水的体积不再增加时,再把温度设为300℃,继续加热20~30
分钟,直至量筒中油的体积不再增加,关上电源开关,5分钟后关掉循环水,记
录量筒中油、水的体积;
5. 从电炉中取出温度传感器及岩心筒,待稍凉一段时间后打开上盖,倒出
其中的干岩样称重并记录。
为了补偿在干馏中因蒸发、结焦或裂解所导致的原油体积读值的减少,应通
过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对蒸发的原油体积进行校正。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实验所得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油水饱和度测定相关数据
孔隙度 % 岩样视密度f (g/cm3) 干馏后岩
样W(g)
干馏出的水量wV(mL) 干馏出的油量oV(mL) 校正后的
油量
o
V
(mL)
32 1.85 61.787 2.30 2.70 3.1
由表1可知,岩样的视密度3/85.1cmgf,孔隙度0.32,干馏后的岩
样质量W=61.787g。由以上数据求取:
(1)岩样的含油饱和度oS:
由于干馏校正后的油量mlVo1.3,则有:
%100fooWVS
=%01.29%100*85.132.0*787.611.3
(2)岩样的含水饱和度
w
S
:
由于干馏出水量mlVw30.2,则有:
%100fwwWVS
=%52.21%100*85.132.0*787.6130.2
六、实验小结
七、原始记录
实验记录的原始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油水饱和度测定原始记录
孔隙度
%
岩样视密度y (g/cm3) 干馏后岩样m(g) 干馏出的水量wV(mL) 干馏出的油量oV(mL) 校正后的
油量oV(mL) oS wS
32 1.85 61.787 2.30 2.70 3.1 29.01% 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