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流体饱和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岩样流体饱和度测定

岩样流体饱和度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2/12/20 成绩:班级: 资源09-5班 学号: 09011508 姓名: 王旭辉 教师: 张丽丽 同组者: 卢宁宁 刘光泽 程鑫 刘敬寿 马冰山 张世淼 郎超实验三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巩固和加深油、水饱和度的概念;2.掌握干馏仪测定岩心中油、水饱和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把含有油、水的岩样放入钢制的岩心筒内加热,通过电炉的高温将岩心中的油、水变为油、水蒸汽蒸出,通过冷凝后变为液体收集于量筒中,读出油、水体积,查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得到校正后的油体积,求出岩样孔隙体积,计算油、水饱和度:%100⨯=p o o V V S %100⨯=pw w V VS 三.实验流程四.实验步骤1.精确称量饱和油水岩样的质量(100~175g ),将其放入干净的岩心筒内,上紧上盖;2.将岩心筒放入管状立式电炉中,使冷水循环,将温度传感器插杆装入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把干净的量筒放在仪器出液口的下面;3.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设定初始温度为120℃,当量筒中水的体积不再增加时(约30min ),把温度设定为300℃,继续加热30min 左右,直至量筒中液体体积不再增加,关上电源,5min 后关掉循环水,记录水的体积V w 和油的体积V o 。

4.从电炉中取出温度传感器及岩心筒,冷水冷却,稍微凉后打开上盖,倒出其中的干岩样,称重并记录W 。

为了补偿在干馏中因蒸发、结焦或裂解所导致的原油体积读值的减少,应通过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对蒸发的原油体积进行校正。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按以下公式计算岩心油水饱和度:%100⨯⨯=fo o m V S ρφ%100⨯⨯=f w w m VS ρφ其中,S o —含油饱和度,%;S w —含水饱和度,%;V o —校正后的油量,ml ;V w —干馏出的水量,ml ; φ—岩样孔隙度,小数;ρf —岩样视密度,g/cm 3; m —干馏后岩样重量,g 。

油层物理实习报告

油层物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油层物理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掌握油层物理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于XX年XX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油层物理实习。

本次实习在XX油田进行,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学习了油层物理的基本知识,参与了油层物理实验,并参与了现场勘探工作。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油层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油层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3. 熟悉油层物理现场勘探的基本流程和技术。

4.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油层物理基本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油层物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岩石学、流体力学、孔隙结构、渗透率、孔隙度等。

通过学习,我对油层物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实验和现场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2. 油层物理实验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油层物理实验,包括岩石孔隙度测定、渗透率测定、岩石导电性测定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实验仪器,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 油层物理现场勘探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油层物理现场勘探工作。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学习了现场勘探的基本流程,包括野外地质调查、测井资料解释、油层物理参数测定等。

通过现场勘探,我了解了油层物理参数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习成果1. 掌握了油层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熟练掌握了油层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3. 了解油层物理现场勘探的基本流程和技术。

4. 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现场勘探,我了解了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使我对油层物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和现场勘探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

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巩固和加深油、水饱和度的概念;2. 掌握干馏仪测定岩心中油、水饱和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把含有油、水的岩样放入钢岩心筒内加热,通过电炉的高温将岩心中的油、水变为油、水蒸气蒸出,通过冷凝后变为液体收集于量筒中,读出油、水体积,查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得到校正后的油体积,求出岩样孔隙体积,计算油、水饱和度:100%100%o o p o y V S V V m φ=⨯⨯=⨯, 100%100%w w pw yV S V V m φ=⨯⨯=⨯ 式中:o S —含油饱和度,%; o V —校正后的油量,mL ;φ—岩样孔隙度,小数;m —干馏后岩样的重量,g 。

w S —含水饱和度,%; w V —干馏出的水量,mL ;y γ—岩样视密度,g/cm 3;三、实验流程(a)控制面板(b)筒式电炉(c)干馏仪的水循环1—温度传感器插孔;2—岩心筒盖;3—测温管;4—岩心筒;5—岩心筒加热炉;6—管式加热炉托架;7—冷凝水出水孔;8—冷凝水进水孔;9—冷凝器。

图1BD-型饱和度干馏仪四、实验步骤1.将饱和油水的岩样放入干净的岩心筒内,拧紧上盖;2.将岩心筒放入管状立式电炉中,打开冷水循环;将温度传感器插杆装入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把干净的量筒放在仪器出液口的下方;3.打开电源开关,设定初始温度为120℃;4.当量筒中水的体积不再增加时(约半小时以后),再把温度设为300℃,继续加热20~30分钟,直至量筒中油的体积不再增加,关上电源开关,5分钟后关掉循环水,记录量筒中油、水的体积;5.从电炉中取出温度传感器及岩心筒,用水自上而下冲洗,避免水进入筒内,然后打开上盖,倒出其中的干岩样称重并记录。

为了补偿在干馏中因蒸发、结焦或裂解所导致的原油体积读值的减少,应通过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对蒸发的原油体积进行校正。

图 2油水矫正曲线五、数据处理与计算实验所得的数据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岩样的视密度31.85g/cm y γ=,孔隙度32%φ=,干馏后的岩样质量52.g 718m =。

油层物理 第四章(饱和度等)

油层物理 第四章(饱和度等)

适用于渤海湾下第三系(东营-沙河街组二段)地层的关系式
log S wi 0.36 (1.5 log MD 3.6) log (0.4 0.25)

0.114
适用于大庆油田各主力层系及我国东部地区下第三系中下部 地层的关系式
log S wi 0.36 (1.5 log MD 3.6) log (0.3 0.2)
1
1
Soi Sor 100% Soi
排驱效率的含意可以理解为注水后从孔隙所排驱出的油饱和度占原始油饱和 度的百分数。根据排驱效率的分析,可以判断注水效果,从而针对存在的问 题,制订注水改进措施。
(3)制定开采补充措施:
从油田不同层段或地区所测定的残余油饱和度,经分析就可了解目前油田的 开采现状,对于受开采影响小的所谓“死”油区,增布加密井,以提高石油 的采收率。
S w a log K C a与C为常数, S w含水饱和度, K为渗透率
3、按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的关系计算束缚水饱 和度 对于一个油层,束缚水饱和度,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变化关 系可用公式
S wi a1 a 2 log K C S wi a1 a 2 2 a3 log K a 4 (log K ) 2 C a1,a 2,a3,a 4,C均为经验常数
第四章
§1
储油(气)岩石流体饱和度和其它物理性质
储油(气)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一、流体饱和度的概念
某种流体在岩石孔隙中占据空间体积的百分数或小数即为该流体的饱和度。
石油在岩石孔隙中占据空间体积的百分数或小数即为油饱和度(含油饱和度)。 地层水在岩石孔隙中占据空间体积的百分数或小数即为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 天然气在岩石孔隙中占据空间体积的百分数或小数即为气饱和度(含气饱和度)。

石油大学油水饱和度测定

石油大学油水饱和度测定
61.543×0.32 1.85
× 100% = 25.3%
������������ =
2.58
61.543×0.32 1.85
× 100% = 24.2%
六、小结
通过这次实验,巩固油、水饱和度的概念,掌握干馏仪测定岩心中油、水饱和度 的原理和方法。实验为小组完成,但大部分由做孔隙度实验较快的同学完成,对 他们表示感谢。同时感谢老师对实验的细心指导。
五、实验数据处理
油水饱和度测定
油水饱和度测定原始记录表
岩 样 岩样视 孔 隙 密度ρ 度 (%) f(g/cm3 ) 32 1.85
干馏后 干馏出 干馏出 校正后 So 岩样 W 的水量 的油量 的油量 (%) Vm(ml) Vo(ml) Vo(ml) (g) 61.543 2.58 2.52 2.7 25.3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石工 1408 班学号: 同组者:史保强 实验日期: 2016.10.11 成绩: 1402010820 姓名:王伟强教师:
实验三岩石饱和度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巩固油、水饱和度的概念。 2.掌握干馏仪测定岩心中油、水饱和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把含有油、 水的岩样放入钢制的岩心筒内加热,通过电炉的高温将岩 心中的油、水变为油水蒸汽蒸出,通过冷凝后变为液体收集于量筒中,读 出油、水的体积,查原油的体积校正曲线,得到校正后的油替体积,求出 岩样空隙体积计算油、水饱和度: ������ ������ ������������ = × 100% ������������/������������ ������ ������ ������������ = × 100% ������������/������������ 式中 ������������ ——含油饱和度,%; ������������ ——含水饱和度,%; ������ ������ ——校正后的油量,mL; ������ ������ ——校正后的水量,mL; ������——干馏后岩样质量,g; ������——岩样孔隙度,%; ������������ ——岩样视密度,g/cm3. 三、 实验流程 流体饱和度测定流程图:

油层物理2-3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油层物理2-3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3
一、流体饱和度的概念
1、流体饱和度Si (fluid saturation) 流体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体积中某种流体所 占的体积百分数,即
Vi Vi Si 100% 100% Vp Vb
式中:i—某种流体(如油,气,水)
Vi —孔隙中流体i的体积(地下体积) Vp—岩石孔隙体积;Vb—岩石体积
4
2、各相流体饱和度 孔隙中每种流体称为一相,则储层流体Si:
含油饱和度:
Vo So 100% Vp
Sg Vg Vp 100%
Vo—含油体积
含气饱和度:
Vg—含气体积
含水饱和度:
Vw Sw 100% Vp
Vw—含水体积
5
各相流体饱和度间的关系 ∑Si=100% 或ΣSi=1, i=o、w、g ★不同油气藏、不同含油气区,∑Si=1 的具体关 系式不同 -油藏(油区):So+Sw=1 -气藏(气区):Sg+Sw=1 -油气藏(三相共存区):So+Sg+Sw=1 ★不同开采阶段,ΣSi=1 的关系式不同
岩石内都会含有一定数量的不流动水,通常称之 为束缚水。 原始含水饱和度:Swi=Vwi/Vp
原始含油饱和度:Soi=Voi/Vp 原始含气饱和度:Sgi=Vgi/Vp
8
1、原始流体饱和度
★原始饱和度是储量计算及开发方案设计的重要参数 ★原始油、气饱和度不易准确测定,常用Swi 计算: 各相流体饱和度间的关系:
2
岩石孔隙中充满一种流体时,孔隙中饱含该流体, 则称饱和了一种流体。 岩石孔隙中同时存在多种流体(原油、地层水或天 然气)时,岩石孔隙被多种流体所饱和。 流体饱和度(fluid saturation) 是又一个重要的储层岩石物性参数。它关系到 对油气藏规模、开采效益及经济价值等重要内 容的评价。

油气层物理学 三个实验

油气层物理学 三个实验

S
=14
φ3 (1-φ)2
·
1 K
=14
φ3 (1-φ)2
·
A ,H · LQ
1 U
式中:S —— 岩样的比面,厘米 2/厘米 3; A —— 岩样的截面积,厘米 2; L —— 岩样的长度,厘米; φ—— 岩样的孔隙度,小数; Q —— 通过岩样的气体流量,厘米 3/秒; H —— 相应于流量 Q 时岩样两端的压差(水柱高),厘米; U —— 空气粘度,帕·秒。
41 2
3
5 10
6
7
98
四、实验步骤
1、精确称量 20g~30g 样品,将其小心放入干 净的岩心筒内,拧紧顶盖。
图 1 饱和度干馏仪面板图
1、岩心筒 2、加热套 3、冷凝管 4、热电耦 5、温控仪 6、电压表 7、电源开关 8、进水阀 9、放空阀 10、指示灯
2、 将已放入岩样的样筒,垂直放入加热炉中,
3、将全部钢块填入样品室,转动 T 型手柄密封于夹持器中。 4、开启放空阀,放空岩心室内的气体,关闭放空阀。 5、打开气源阀,然后打开供气阀。调节调压阀,设置初始压力,向标准室供气,初始 压力≤0.4MPa。 6、关闭供气阀,压力稳定后记录初始压力(Pk)。 7、开启样品阀,待标准室和样品室压力平衡后,记录平衡压力(P1),此时为填满钢块 时的平衡压力。 8、开启放空阀,放空岩心室内的气体。关闭放空阀。关闭样品阀。 9、从样品室中取出 1 号钢块。封好样品室。 10、打开供气阀,向标准室供气,看初始压力(Pk)是否变化,若有变化就调节调压阀 使压力为 Pk。关闭供气阀。开启样品阀,记录压力值(P2)。这里有一点需特别说明:Pk 在实 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不变。 11、从样品室中取出 3 号钢块,同时装入 1 号钢块。重复步骤 10,记录压力值(P3)。 12、从样品室中取出全部钢块,填入岩样,如岩样未满,用体积合适的钢块充填,密封 后,重复实验步骤 10,记录压力值(P)及取出的钢块体积 V 钢。 13、实验完毕,打开放空阀。打开样品室,取出岩样。再将四个钢块放入样品室。关闭 所有阀门。 14.清理实验用具,将仪器归位,在仪器登记本上填写使用记录。将岩样交还给老师, 离开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

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第一节岩石孔隙度测定第二节岩石渗透率的测定第三节岩石比表面积的测定第四节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第五节界面张力的测定第六节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第七节液体粘度的测定第八节地层油高压物性的测定第一节岩石孔隙度测定岩石的孔隙度分为有效孔隙度和绝对孔隙度。

岩样有效孔隙度的测定一般是测出岩样的骨架体积或孔隙体积,再测出岩样的视体积,即可计算出岩样的有效孔隙度。

常用的孔隙度测定方法有:气体法,煤油法,加蜡法。

一、气体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岩石孔隙度、骨架体积及岩石外表体积的原理;(2)学会使用气体法测定岩石孔隙度。

(二)实验原理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是气体玻义耳定律,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容器阀门样品室图1-1 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示意图容器中气体压力为P1,样品室压力为大气压。

打开阀门,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压力平衡后,整个系统的压力为P2。

每次使容器中气体压力保持不变。

当样品室中放置不同体积的钢块时,连通后系统的压力不同。

可得到钢块体积与系统压力的关系曲线,称为标准曲线。

然后将样品室中的钢块换成待测岩心。

可得到连通后系统压力。

根据此压力从标准曲线上可查到对应的体积,即为岩心的骨架体积。

通过其它测量手段,可以测出岩心的视体积,从而求出岩心孔隙度υ。

(三)实验仪器气体孔隙度测定仪。

如图1-2所示。

图1-2 气体孔隙度仪(四)操作步骤(1)逆时针旋转气瓶阀门,打开气瓶开关(注意:打开气瓶开关前,除放空阀外,其它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2)顺时针旋转减压阀开关,气瓶出口压力调至1MPa左右;(3)打开气源阀;(4)顺时针旋转调压阀,将压力调至0.3~0.4MPa;(5)打开供气阀,给容器供气,然后关闭供气阀。

(6)逆时针旋转样品室夹持器把手,取出样品室,装入一标准钢块(样品室有4 个标准钢块,厚度分别为1〃,1/2〃,3/8〃,1/8〃),将样品室装入夹持器,顺时针旋紧夹持器把手。

(7)关闭放空阀,打开样品阀,使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4.9.22 成绩:
班级: 石工1209 学号: 12021409 姓名: 陈相君 教师: 同组者: 魏晓彤,王光彬等
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和加深油、水饱和度的概念;
2.掌握干馏仪测定岩心中油、水饱和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把含有油、水的岩样放入钢制的岩心筒内加热,通过电炉的高温将岩心中的油,水变为油、水蒸汽蒸出,通过冷凝后变为液体收集于量筒中,读出油、水体积,查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得到校正后的油体积,求出岩样孔隙体积,计算油、水饱和度:
%100⨯=
p
o
o V V S
%100⨯=
p
w
w V V S
式中:S o —含油饱和度,%; S w —含水饱和度,%; V o —校正后的油量,m l ; Vp —岩心外表体积。

三.实验流程
图1流程图
(a)控制面板(b)筒式电炉
1—温度传感器插孔; 2—岩心筒盖; 3—测温管;4—岩心筒; 5—岩心筒加
热炉;
6—管式加热炉托架; 7—冷凝水出水孔;8—冷凝水进水孔;9-
冷凝器
图 2 BD-Ⅰ型饱和度干馏仪
四、实验操作步骤
1.精确称量饱和油水岩样的质量(100-175克),将其放入干净的岩心筒内,上紧上盖;
2.将岩心筒放入管状立式电炉中,使冷水循环,将温度传感器插杆装入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把干净的量筒放在仪器出液口的下面
3.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设定初始温度为120℃,;
4.当量筒中水的体积不再增加时(约20分钟),记录下水的体积;把温度设定为300℃,继续加热20~30分钟,直至量筒中油的体积不再增加,关上电源开关,5分钟后关掉循环水,记录量筒中油的体积读值。

5.从电炉中取出温度传感器及岩心筒,用水冲洗降温后打开上盖,倒出其中的干岩样称重并记录。

为了补偿在干馏中因蒸发、结焦或裂解所导致的原油体积读值的减少,应通过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对蒸发的原油体积进行校正。

根据蒸出的水量—时间关系,对水的体积进行校正(曲线初始平缓段对应水量)。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表 1 油水饱和度测定原始记录表
%
810.2885
.132
.0188.5680
.2%100=⨯=
⨯⨯=
y
o o m V S γφ 2.636%285
.132
.0188.562
.2%100=⨯=
⨯⨯=
y
w w m V S γφ
式中:S o —含油饱和度,%;S w —含水饱和度,%;V o —校正后的油量,m l ;V w —干馏出的水量,ml ;φ — 岩样孔隙度,小数;γ y —岩样视密度,g/cm 3; m —干馏后岩样的质量,g 。

分别代入数据计算得:%810.28=o S %636.22=w S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初步掌握了油水饱和度的测定方法,了解了油水饱和度测定仪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过程。

虽然最终结果不是很准确,但是我还是掌握了它的本质,加深了对油水饱和度的感性认识,相信本实验会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