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土的山西青铜乐器浅析先秦时期晋艺术的特征

合集下载

晋系青铜器装饰艺术纹样的艺术特色

晋系青铜器装饰艺术纹样的艺术特色

2018-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晋系青铜器装饰艺术纹样的艺术特色李子凡(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0)摘要:从青铜器的功能和特征以及装饰纹样出发,透视青铜器从象征性走向艺术性装饰转变的过程,从而细致分析晋系青铜器装饰纹样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5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2-0137-01一、晋系青铜器艺术概况继铜石并用时代之后,在铁器时代之前的这个期间是著名的青铜时代,这一期间青铜技术发展迅速,形成了人类一项重要的物质文化。

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熔点低,硬度高,便于制作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武器。

青铜器是被用来参与奴隶主贵族各种活动的礼器,反映和记录了奴隶社会宗法制、等级制和分封制的情形,是国家政治权利的象征。

青铜工艺从技术和审美创造上是奴隶工匠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奴隶主贵族审美的反映。

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

大体说,青铜器在原始社会后期开始萌芽,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春秋战国繁荣,秦汉则变革、中兴,两晋南北朝至隋唐走向衰落,宋元明清仿古和作伪。

在中国青铜史上,山西青铜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是一些著名的青铜器墓葬群。

(1)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山西发现的最早的铜制品是80年代在山西襄汾陶寺文化遗址的古墓中出土的一件红铜制造的铃铛,经碳14测定,年代约在公元前2085年,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以充分证明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龙山文化期间中国已经进入铸造同期的初级阶段。

(2)绛县横水墓地:200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绛县横水发现了西周墓群,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器,其中铸有铭文的青铜器多达百件。

(3)黎城墓地:山西东南部的黎城,早年就有商代至西周青铜器发现的零星报道,科学的考古调查也证实了黎城县的城西分布有商至西周时期的遗存,出土了数十件青铜器。

(4)曲沃羊舌晋侯墓地:出土了西周到战国时期的大量青铜器。

简述先秦青铜器造型与装饰风格的演变

简述先秦青铜器造型与装饰风格的演变

简述先秦青铜器造型与装饰风格的演变先秦时期的青铜器,那可是个大有来头的东西!从商朝到春秋战国,青铜器一直是古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物件。

它不仅仅是用来喝酒、煮饭的器具,还是个象征着权力、身份、地位的标志。

大家想啊,古人不仅喜欢在器物上耍花样,还喜欢通过这些花样展现自个儿的品味。

你就知道,先秦的青铜器可不仅仅是做工精细那么简单,背后可是有着大大的文章要做的!刚开始的时候,青铜器的形态还很简单,甚至有点“朴素”。

一开始的青铜器,尤其是在商朝,外观上都差不多,就是那种高大威猛、线条硬朗的模样。

那时候的器物多是用于祭祀的,比如鼎、卣、爵等等,简直可以说是个“神坛工具”,不仅有仪式感,还散发着一股威风凛凛的气息。

说到这些器物的装饰,真得让人赞叹。

它们的造型通常有着强烈的几何感,直线条、对称的花纹,一切都显得有点呆板,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

但这也能看出那个时候的人,对青铜器制作的追求可不简单。

你看那鼎的足,有时候高的能和你眼前的桌子差不多,巨大的体积就是在告诉你:“看我多厉害!”而鼎上那种“饕餮”面具一样的装饰,更是让这些器物神秘感十足,仿佛它们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力量。

到西周,情况就开始发生变化了。

哎,人的心思就是多嘛,谁能忍得住这种单调的造型呢?于是就有了更多样的变化。

西周的青铜器开始出现了一些柔和的线条,不再那么生硬,更多的是那种弯曲、缠绕的图案,看起来更有点流畅感。

这时的青铜器装饰开始有了“花俏”气息。

比如有些器物的底部,就不再是那么“僵硬”的平面,而是像花朵一样的形状,巧妙地展现出了周朝工匠们对美的追求。

你能想象,拿到这样一个青铜器,首先感受到的不是“冷”而是“暖”吧?而且西周的器物上多了不少动物形象,像什么龙、凤,乃至一些神秘的图腾。

那时候的贵族,就喜欢用这些装饰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和权力,告诉别人:“我可是非凡之人!”再往后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饰风格真是变化多端了。

你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简直是“花里胡哨”的,每一件器物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和风格。

参观山西博物馆晋侯苏编钟的收获和感受

参观山西博物馆晋侯苏编钟的收获和感受

参观山西博物馆晋侯苏编钟的收获和感受我最近参观了山西博物馆,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展品之一就是晋侯苏编钟。

这件古老而珍贵的钟状乐器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和深深的感受。

晋侯苏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件独特的乐器,它由91个钟铛组成,分成8组,每组都有不同的音高。

这些钟铛都是由青铜制成,制作精美,形状各异。

每个钟铛都刻有精细的纹饰和文字,展示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在参观这件乐器时,我对它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晋侯苏编钟出土于山西晋侯墓,据考古学家推测,它们的制作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33年至公元前429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这也使得晋侯苏编钟成为了中国最古老的钟状乐器之一。

晋侯苏编钟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匠人们需要精心挑选青铜材料,并进行熔炼和浇铸。

然后,他们会采用雕刻和铸造技术,打造钟铛的外形和纹饰。

最后,匠人们还需要调音,确保每个钟铛发出正确的音高。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高的技艺和耐心,而且每个钟铛的大小、形状和音高都需要精确把握,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编钟发出悦耳的音乐。

参观晋侯苏编钟让我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编钟在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中,被视为重要的礼器。

它们不仅在音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象征着社会秩序和和谐。

当编钟奏响时,会产生悦耳的音乐,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宁静的感觉。

在参观过程中,我也对晋侯苏编钟的音乐演奏进行了一次亲身体验。

博物馆工作人员为我们演示了如何演奏编钟,让我们亲自敲击钟铛,感受到了钟铛发出的清脆音响。

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钟铛的制作工艺和声音特点。

参观晋侯苏编钟的过程中,我还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晋侯苏编钟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承载着中国古代音乐、工艺和文化的重要遗产。

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和娱乐,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后代子孙能够了解和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参观山西博物馆晋侯苏编钟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和深深的感受。

山西青铜博物馆赏析

山西青铜博物馆赏析

山西青铜博物馆赏析山西青铜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中国著名的青铜文物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保存最为丰富的青铜文物的博物馆之一。

青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山西青铜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辉煌成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本文将以山西青铜博物馆为主题,对其展示的青铜文物进行赏析。

一、青铜器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达到了辉煌的发展阶段。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还承载着丰富的宗教、礼仪和艺术内涵。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包括铸造、铸造、浇铸、打磨等多道工序,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

因此,青铜器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二、山西青铜博物馆的藏品。

山西青铜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包括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青铜器铭文、青铜器器型、青铜器纹饰等。

这些青铜器不仅在数量上十分丰富,而且在质量上也非常优秀,展现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独特魅力。

这些青铜器的器型多样,包括鼎、壶、罍、觚等,每一件青铜器都有着独特的造型和纹饰,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

此外,山西青铜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铭文,这些铭文内容丰富,包括祭祀文、宗族文、宗庙文、官职文等,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三、展览与赏析。

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展览分为多个主题区,包括商周青铜器、青铜器铭文、青铜器器型、青铜器纹饰等。

每个主题区都展示了大量的青铜文物,通过文字和图片的介绍,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辉煌成就。

观众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包括鼎、壶、罍、觚等,每一件青铜器都有着独特的造型和纹饰,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

此外,青铜器铭文也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铭文内容丰富,包括祭祀文、宗族文、宗庙文、官职文等,展现了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山西晋国时期鸟元素青铜器的艺术特征

山西晋国时期鸟元素青铜器的艺术特征

山西晋国时期鸟元素青铜器的艺术特征作者:史剑虹来源:《收藏与投资》2024年第01期摘要: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悠久的历史,其青铜文化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朝。

形成于商,成熟于周,随着晋国的崛起,山西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而鸟元素青铜器也成为山西青铜器的地域特点。

本文以鸟形青铜器为例,分析晋系青铜西的纹样构成及艺术特征。

关键词:山西青铜器;晋国;鸟元素(一)晋国时期鸟形青铜器1.晋侯鸟尊晋侯鸟尊(图1),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其高39 cm,长30.5 cm,宽17.5 cm,是晋系鸟形青铜器的代表之作之一。

从造型特点看,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

禽体丰满,两翼上卷。

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

羽冠直耸于高昂如鸡形的凤首,翅膀上凸起呈长卷涡形,还加饰有夔纹。

鸟的宽尾后一大象伸出卷曲的象鼻,落地与两只粗壮有力的鸟腿共同支撑整个器物的重量。

象鼻如燕尾分叉上卷盖着大象头顶的凤尾,像是矩形的鱼尾。

除了象头、象鼻,鸟全身上下还刻着鳞状的羽纹、翎毛纹、宽带纹和云涡纹,这些纹饰规整且繁缉富丽。

器物外形充满力量感与稳定感,装饰华美,有三层纹饰带,从中可以看出和商代装饰风格的承接关系[1]。

晋侯鸟尊的设计独具匠心,它将鸟与象的形态完美融合,以鸟尾幻化成象鼻。

这种设计既能够维护尊体重心的平衡,也能够使附件发挥它的最佳效果。

2.赵卿鸟尊赵卿鸟尊(图2)于1988年在山西太原赵卿墓出土,属酒器,为春秋时期的器物,通高25.3 cm,长33 cm,同为晋系鸟形青铜器的代表作之一。

这只水鸟造型独特,它有高贵的冠冕,两个锐利的角,圆润的眼睛,尖锐的嘴巴。

它的颈部细长,腹部空着,可以容纳酒。

它的背部有一个小口,并且有一个小盖子,上面装有链条和虎形提梁。

它的脚趾粗壮,有蹼,尾巴下面还有一个虎形的支脚。

从工艺特点来看,鸟尊通体浮雕翅翼,羽毛随着鸟尊脖颈与腹部的弧度致密排列,双翅的纹样随着翅膀的方向精细刻画、层次分明、排列规整、造型新颖,装饰富贵华丽鸟,尊背上安装着一个虎形提梁,它的下方紧贴着鸟身,而且还配备了一个盖子,使得整个鸟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晋国青铜器的时代特征与艺术风格

晋国青铜器的时代特征与艺术风格

大 众 文 艺131摘要:青铜器是东周文化的重要标签之一,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审美意识的生动展示。

随着主体性的提升,东周晋国青铜器打破了固有的审美观念,在审美关系上表现为从客体向主体、由神性向人性的转化,表现出时代性的审美意蕴。

关键字:晋国青铜器;东周;时代特征晋国是春秋五霸之一,其青铜器代表了两周青铜制造工艺的最高水平,不仅出土数量丰富,而且精品众多。

春秋中期以后,晋国青铜器的艺术风格逐渐开始转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既融合了中原青铜器主要特点,又吸收了北方草原文化的浪漫灵动,在浑厚肃穆中加入活泼秀丽,形成独到的时代特征及艺术风格,为中原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1988年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的青铜礼乐器和日用器,品种齐全,形制多样,有些器形前所未见,是东周晋国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1]此外,山西侯马上马村、长治分水岭、闻喜上郭村、太原金胜村、河南新乡、新郑、洛阳、河北邯郸等地均有青铜器出土。

这些青铜器在继承西周晋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敦、方座豆、带盖豆,鸟兽尊等新器类,并将鼎簋鬲组合变为鼎豆壶组合,与同时期的南方楚器,西方秦器有明显差异。

[2]晋国青铜器跨度时间很长,从西周初期到战国晚期。

在这里我们主要看东周晋国青铜器。

晋国青铜器代表了东周青铜器铸造的最高水平。

每个时代的艺术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都与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青铜器作为当时最高尖端的“科技”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最佳折射。

东周是个不乏精彩的时代,是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周王朝无所适从的没落,列国蜂起、诸侯争霸,新兴势力不断出现,文化由于创新与个性变得纷繁多彩。

中央集权的文化垄断在已被打破,以士为中心的新文化体系开始全面崛起。

社会的解体应运而生着观念的解放,无神论思潮蔚然成风,殷周以来的宗教传统失去主流地位,作为礼乐象征的青铜文化在这时走向衰落。

青铜器从宗教礼仪的笼罩中解脱,摆脱了王室的绝对控制,不再是不可僭越的象征王权的国之重器。

晋系青铜艺术的风格特点

晋系青铜艺术的风格特点

晋系青铜艺术的风格特点摘要:晋国是中国历史上两周时期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过去由于史料匿乏,我们对晋国历史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

伴随着考古学作为新的研究手段的引进,特别是近几十年有关晋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因此对于晋国的研究也日渐深入。

其中晋国青铜器研究就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晋国;青铜器一、晋系青铜器装饰艺术简述1.晋系青铜器装饰艺术概述晋国是两周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之一,立国之初只是一个“鄙陋治国”。

经过不断兼并拓疆,终成春秋五霸之首。

晋文化的发端始于叔虞封唐,是一种多元文化共同体,包括周文化、土著文化。

周文化是晋文化的主干,也可称作晋文化的根。

而最初的唐国地处夏人故墟,成王命叔虞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也就是用夏人的政令和戎狄的制度去治理晋国。

随后,晋地原有的各种土著文化便与周文化逐渐融成一体,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新文化类型—晋文化。

并成就了璀璨的晋系青铜文化。

青铜是古代劳动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发明,与“礼”结合后,便超越了“盛器”的功能,被赋予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它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

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

早在夏代青铜器就有了比较复杂的形制和装饰。

它的装饰设计从一开始就遵从器形和工艺的要求,注意装饰画面与器物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呼应,又有局部装饰画面的相对独立性,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识。

晋系青铜器既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风格独具、古朴浑厚、清新秀丽、别有风韵。

2.晋系青铜器装饰题材青铜器的装饰纹样是指依附于青铜器器身上的一种富有装饰意义或精神内涵的纹样,简称青铜纹饰。

他们有的是以浅浮雕的形式存在,有的则以雕塑的形式依附于青铜器上,使青铜器的外形更加美觀、生动,是古老的先民们的意识形态活动的浓缩和表达。

大体可以概括为四大类:神话动物类、写实动物类、几何形类、图像人物类。

神话动物造型主要以饕餮(兽面)、夔龙、凤鸟为主。

浅析晋系青铜器的标准化风格

浅析晋系青铜器的标准化风格

浅析晋系青铜器的标准化风格作者:高群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6期摘要:晋式青铜器肇始于西周早期,以门类繁多、造型多变的艺术特点而著称,尤其在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晋国青铜器兼容并蓄、特色鲜明,被后人誉为“晋系青铜器”。

晋系青铜器的器身上多数没有铭文,纹饰多样,从表面上看客观地再现了晋系青铜器的艺术特征,其实它所具有的“标准化”风格,这才是晋系青铜器最大的艺术特点。

“标准化”风格与晋国文化一脉相承,集中反映了晋国的兴衰历程。

本文试从晋系青铜器发展的文化背景入手,回顾晋国发展史,结合晋文化的文化属性和渊源,分析总结晋系青铜器的标准化风格和特征,并探究其文化意义。

关键词:晋系;青铜器;标准化一、浅析晋系青铜器标准化风格形成的历史因素(一)晋国历史简述一段文化或者文明的产生都不开强大国家的支持,国家在文化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晋系青铜器之所以流传并被后世所效仿,形成独到的“晋系风格”,其中之缘由必然离不开其所属国---晋国。

晋国(前11世纪—前349年),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

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

晋国鼎盛时期,地域辽阔,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北部、西部、山东西北部的广大地区。

晋悼公时期的晋国物产富饶、国力鼎盛,延续了晋国百年的霸业,使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

晋平公以后,卿大夫势力逐渐增强。

晋国形成强大的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六卿之间斗争激烈。

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杀,晋国灭亡。

晋国出现一直到战国的三晋再到秦灭三晋,文化的发展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从晋国始封的河汾之地,到三晋鼎盛时期的中原,地域上只是扩张而基本没有迁移。

同时,三晋是由晋国的各卿分离而来的,文化传统上没有断层,没有显著的变化,因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清晰的文化发展脉络,“晋系青铜文明”成为中国青铜文化史上光辉的一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 时 期 之 内 其 中 包 括 : 远 古 时 期 、 旧 石 器 时 代 . 新 石 器
葬 群 。 此 套 编 钟 共
有 16 件 图 中 的 两
其 余 的 1 件 被 盗走 而流 失境 外 4
时代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化 被 统 称 为 晋 文化
春秋 战 国时 期
亲 自指 挥 的征 讨 东夷 的战 争
赏 赐 为 表纪 念特 作 此钟 。 在钟 体 上 在 篆部 有 变形 的兽 体 纹 饰 .鼓 部 刻有 云 雷 纹 饰 +鼓 部 的 右方 为乌 的 纹 饰 。 c 片 拍摄 于 山 西 省博 物 院 城 、曲沃 和 绛县 之 间 它 的东 部 与
华北 大 平原 相 连 .西 部 与北 部都 是 高原 被黄 土 覆盖 独 特 的 气 候 使 得 这 里 四 季 分 明 正 是 在 这 片 独 特 的 土 地 上
现 在藏 于 中国 社会 科 学院 考 古研 究 所 。 ( 片来 源于 《中国 图
注 。 青 铜 乐 器 将 表 演 艺 术 与 造 型 艺 术 集 于 一 身 以 青 铜 乐
的 文 物 大 普查 中 铜 铃 以 及

同 挖 掘 出 的 25件 乐 器

表 了 中 原 龙 山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同 时 也 体 现 了 中 国 远 古
器 为视 角 既 可 以考 察 当时 乐 舞的 发展 状 况
青铜 乐 器 的研 究人 手 对于 探讨 先 秦 时期 晋艺 术 的特 点是

个 有 利 的 观 察 点 可 以 了 解 当 时 晋 艺 术 的 发 展 状 况
从 当 时晋 国 的地 域 来看
晋 国位 于 山西 浍河 中 上游
而 成的 .合 瓦 状 的外 形 为后 世的 铙 ,钟 之 类的 乐器 的 形制 开 辟 了先 河 ’ 然 体 积 不大 虽 但 是 自身 价 值 特 别重 大 。
◎ 艺术
0& .5i4 31i8 Q■6 3 61558。 i7 k 9 @ 404 82 ig1 : g 1E。 /0 9 4/ 9 4

从 出 土的 山西 青铜 乐器
浅析 先秦 时 期晋 艺术 的特征
文 \ 李 霞
擅 耍 :在考古研究方 自. 西近年 来取得可喜的成绩,本文从 土的^西青铜嚣 ( 特别是青
阶段 与 朝代 。 然而 这段 漫 长 时期 在 山西地 域 内所 有 的文
而 狭 义 的 晋 文 化 指从 晋 国 始 封
【 虞封 唐 l 叔 到三 家分 晋 这 一阶 段 的古 代 山西 文化
尤其 是
关 于意 识形 态 文学 艺 术 的文化 。 通 常 .这一 文 化主 要通 过 文 物 、遗 址 等 表 现 出来 。

它 出 土 干 山 西 省 襄 汾 陶
在 这 一阶 段 晋 文化 逐 渐 形 成 了 自己 鲜 明 的特 点 。
寺遗 址
首 次 发现 于 1 5 9 8年
在 山西 考 古 学方 面 晋 系 青铜 器 以成 果 多 数 量 多尤 为 引人 注 目 以编 钟 为 主体 的 青铜 乐器 更 是受 到人 们 的 关
同 时作 为 一 饰
种精 美 的造 型 艺术 .也 可 以得知 当时造 型 艺术 的 发展 。从
礼 乐 制 度 在 初期 的特 点 圈 中 的 锅 铃 素面 没 有 任 何 纹 铜 铃 的顶 端 有一 个 圆影 小 孔 是 一件 含 铜量 离 迭 97 8 6% 的 红铜 铸件 还 有 些许 的铅 和锌 。 它通 过 复台 范铸 造
历 经 多个 历史
上海 博 物馆 追 回 现 于上 海博 物 馆 收藏 全 套 编钟 分 为两 组 .每 组 8件 每 一 组 的前 两 件纹 饰 不 同于 之 后 的六 件 甚 至 有一 组 的 前两 件 钟 仅有 旋 而 没有 斡 。 在这 16个 编 钟 上 刻 有 铭文 长 迭 335 宇 个 晋 侯 苏率 军参 与 由晋 厉 王 战 功 累 累 多次 得 到王 君 的
音 乐 文 物 大 系 山 西 卷 》第 30 0页 I 2 晋 侯 苏 钟
产 生了 其特 有 的晋 文 化 。也 正是 这 样 的气候 环 境
使 得晋
国 的 农 业 和畜 牧 业 迅 猛 发 展 晋 国 由西 周 初 期 的 一 个 偏 侯 逐 渐发 展 壮大 到 春秋 时 期 的中 原霸 主 。也 正是 因 此

山西是 华 夏 文 明的 发祥 地 之 .有 着悠 久 的历 史 丰 厚 的文 化 资源 。 随着 考 古研 究 的发 展 山 西成 为 众多 考古
研 究者 关注 的 焦点 在 山西 的 发展 史上 先秦 时 期无 疑成
为 最辉 煌 的阶 段
也 是 出土 文物 较 为丰 硕 的阶 段 。也 正是
西 周 时 期 的 乐 器 在 山 西 省 曲 沃 县 北 赵 村 晋 侯 墓地 8 号 基 出 土 此 墓 葬
属 于 曲 沃 县 曲 村 乡 天 马 一 北 赵 晋 侯 墓
山西 成 为 中华 民族 文 明 的发 源地 之 一 。晋 文化 就是 在 这块 土地 上 孕 育 并 不 断 发展 起 来 的 晋 文化 .从广 义 上 讲 泛 指先 秦 时期 山 西的 文 化 .特 别是 古 晋人 在 社会 实 践 的过 程 中创 造 的物 质和 精神 财 富 的 总和 最初 晋 文化 的提 法 是从 考 古学 文 化方 面 而得 来 件 由山 西省 博物 院 收藏 的 主 要指 从 远古 时 期一 直 延续 到 三家 分 晋这 段特 定 的历
铜 乐 器 ) 寿主 ,对 考 古 历 史 中最 辉 蝗 的先 秦 时期 的晋 艺 术特 进 行 初 步的 探 讨 与 分析 。
关键词 :青铜乐嚣 晋吏化 晋艺术


誓文化韧探
二 出土的山西先秦时期青铜乐器
1 陶 寺 M32 6. 铜 铃 9 1 新 时 期 时 代 .可 以 说 是 目 前 出 土 年 代 最 早 的 铜 铃 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