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2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课时作业
【高考领航】2018版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文档讲义:单元5-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2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点1 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1)杂交实验过程(2)实验结果分析①F 1全为黄色圆粒,表明粒色中________是显性,粒形中________是显性。
②F 2中出现了不同性状之间的________。
③F 2中4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________。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理论解释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____________控制。
②F 1产生配子时,________彼此分离,________可以自由组合。
(2)F 2基因型与表现型分析F 2共有________种组合,________种基因型,________种表现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1)方法________。
(2)完善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4.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1)内容①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________是互不干扰的。
②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______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
(2)实质________上的________自由组合。
注意: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并不都是6/16(1)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是3/16+3/16=6/16。
(2)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是1/16+9/16=10/16。
5.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分析(1)科学选择了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
(2)采用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应用了________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科学设计了实验程序。
即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________,并且设计了新的________实验来验证假说。
答案:1.(1)黄色圆粒黄色圆粒绿色圆粒(2)①黄色圆粒②重新组合③9∶3∶3∶12.(1)①两对遗传因子②每对遗传因子不同对的遗传因子(2)1694①YYRR、YYrr、yyRR、yyrr yyRr YyRr 416②Y_R_916Y_rr+yyR_yyrr 116Y_R_+yyrr1016Y_rr+yyR_6163.(1)测交法(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 1 4.(1)①分离和组合②彼此分离自由组合(2)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5.(1)豌豆(3)统计学(4)假说测交[判断正误]1.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9/16。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2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必修2)

(5)若将图 A 植株测交,则选用的个体基因型为 aabb ,测
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Aabb∶aaBb∶aabb =1∶1∶1∶1 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双显∶一显一隐∶ 一隐一显∶双隐=1∶1∶1∶1 。
(6)假如图 B 不发生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示个体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 AC∶ac=1∶1 。
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遗传图解:
(1)配子的产生 ①假说:F1 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自由组合 。 ②F1 产生的配子 雄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1∶1∶1∶1。 雌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1∶1∶1∶1。 (2)配子的结合 ①假说: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的 。 ②F1 配子的结合方式有 16 种 。
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
(2) 不 能 发 生 自 由 组 合 的 图 示 为
是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
B ,原因
(3)写出图 A 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AB∶Ab∶aB∶ab
=1∶1∶1∶1
。
(4)若图 A 植株自交得到 F2,F2 的基因型有 9 种,表现型 有 4 种,其比例为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 = 9∶3∶3∶1。
1.牵牛花的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 白色两种。现用纯种的普通叶白色种子和纯种的枫形叶黑色种 子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 F1 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 自交 得 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 F2 的描述中错 误的是( )
A.F2 中有 9 种基因型、4 种表现型 B.F2 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 3∶1 C.F2 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 3/解析:亲本既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 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皱粒豌豆与 绿色圆粒豌豆,因此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 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与 F2 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 系。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构想第一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基础落实案2孟德尔的遗传定律__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课件

2.(经典模拟)有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一个抗倒伏(d)但易 感锈病(r),另一个易倒伏(D)但能抗锈病(R)。两对相对性状独立 遗传。让它们进行杂交得到 F1,F1 再进行自交,F2 中出现了既 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2 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都能稳定遗传 B.F1 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结合的概率相同 C.F2 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占 9/16 D.F2 中易倒伏与抗倒伏的比例为 3∶1,抗锈病与易感锈病 的比例为 3∶1
解析:由“花长为 24 mm 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 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花长为 24 mm 的个体为杂合子,再结合 “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 5 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 2 mm 且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 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可推知花长为 24 mm 的个体为杂合子, 且个体中含 4 个显性基因和 2 个隐性基因, 假设该个体基因型为 AaBbCC, 则基因型相同的这样的个体互交 后代含 4 个显性基因和两个隐性基因的基因型有:AAbbCC、 1 1 aaBBCC、AaBbCC,这三种基因型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为: × 4 4 1 1 1 1 6 ×1+ × ×1+ × ×1= 。 4 4 2 2 16 答案:D
————————[归纳提升]———————— (1)假设题干亲代黄色大鼠的基因型为 AAbb, 则亲代黑色 大鼠的基因型为 aaBB,F1 基因型为 AaBb(灰色),F2 中米色鼠的 基因型为 aabb,F2 中灰色鼠的基因型有 4 种。 (2)显隐性判定:本题中米色是隐性性状;而黄色、黑色均 为显性性状。
3.(2015· 海南卷,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 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 16 种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 AaBbCc 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 基因型有 8 种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遗传与进化 第6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7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夯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与进化第6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17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夯基提能作业(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与进化第6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17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夯基提能作业(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与进化第6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17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夯基提能作业(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17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组基础题组考点一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与实质1.(2016湖南师大附中第二次月考,37)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
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D.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2。
如图为某同学总结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联系图,有些联系是错误的,其中全为错误联系的选项是( )A.①⑤⑧ B。
①③④C。
⑦⑧ D.⑤⑧3。
(2016山东曲阜师大附中期末,21)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aBb ABAbaBab配子间M种结合方式子代:N种基因型P种表现型(12∶3∶1)A.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B。
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 M、N、P分别代表16、9、3D.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4.下图所示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会出现1∶1∶1∶1性状分离比的是( )5。
高三一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第2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科学探究——领悟方法 提升能力】 1. AaBb 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产 自生 交配 后子 代:表 性 基4状型 因种分: 型离:4种比9种:9∶3∶3∶1
⇒
表 性型 状: 分离4种比:1∶1∶1∶1
测交后代
AaBb
基因型:4种aAaaaabBbbbb
产生配子:2种 表型:2种 自交性状分离比:3∶1 ⇒后代基因型:3种121AAaaAabBBbbB
【基础小题】
1.判断正误
(1)F1 产生基因型为 YR 的雌配子和基因型为 YR 的雄配子
数量之比为 1∶1。
(×)
(2)在 F1 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的 F2 中,与 F1 基因
型相同的个体占 1/4。
(√)
(3)F2 的 9∶3∶3∶1 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
机结合。
(√)
[解析] (1)由于表中数据显示,甲组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 二∶红多∶黄二∶黄多≈ 9∶3∶3∶1,该比例符合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 同源染色体上。乙组 F2 的表现型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比例 都符合 3∶1,即圆形果∶长形果=3∶1,单一花序∶复状花序= 3∶1。而圆单∶圆复∶长单∶长复不符合 9∶3∶3∶1 的性状分 离比,其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 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乙组的相对性状表现型分 离比可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所以用“长复(隐性纯合子)”分别与乙组的两个 F1 进行杂交, 不会出现测交结果为 1∶1∶1∶1 的比例。
(2)若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型,但 比例为 42%∶8%∶8%∶42%,试解释出现这一结果的 可能原因是什么? 提示:A、a 和 B、b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 体上,且部分初级性母细胞发生交叉互换,产生四种类 型配子,其比例为 42%∶8%∶8%∶42%。
第2讲+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美课件)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 因子彼此__分__离__,不同对的 遗传因子可以_自__由__组__合_
✓ 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 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结合方式有_1_6_种,基因型__9__种, 表现型__4__种
黄色圆粒
26
26
22
25
26
不同性状的数量比 1 : 1 : 1 : 1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归纳总结
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
格雷格尔∙孟德尔 1822—1884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
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
子自由组合。
德国的科伦斯
荷兰的德弗里斯
奥地利的丘歇马克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一词起了一个新名 字,叫作基因(gene) ,并且提出表型(phenotype,表现型)的概念;
✓ 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 基因型:指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DD或Dd, 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
①两大遗传定律在生物的性状遗传中同时进行,同时起作用。 ②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计算方法
一、拆分法 将亲本的基因型拆分
计算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 将每对性状的杂交结果相乘
方法• 例步:骤计算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中F2的表现型之比和基因型之比。
黄色圆粒
黄色圆粒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 对性状的遗传因子间互不干扰,能够自由组合。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高考真题(第6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含答案)

回访真题领悟高考统计考题细观其变[理解能力题组]1.(2018·上海卷)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 g和270 g。
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 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3/64 B.5/64 C.12/64 D.15/64答案:D解析:由于隐性纯合子的果实重量为150 g,而显性纯合子的果实重量为270 g,三对等位基因中每个显性基因增重为(270-150)÷6=20(g),因此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 g的果实的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个数为:(190-150)÷20=2,若用A和a、B和b、C和c这三对等位基因来表示,重量为190 g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六种,所占比例依次为1/64、1/64、1/64、4/64、4/64、4/64,因此共占比例为15/64,D正确。
2.(2018·海南卷)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 )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D.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答案:B解析: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17×2/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7/128,A错误;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37×2/4×2/4×2/4×(1/4+1/4)×(1/4+1/4)×(1/4+1/4)×(1/4+1/4)=35/128,B正确;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57×2/4×2/4×2/4×2/4×2/4×(1/4+1/4)×(1/4+1/4)=21/128,C错误;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都是C17×2/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7/128,D错误。
第2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备考课件)

3 :1
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 定律。
分离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提出假说
(一)假说——演绎法
假设:黄色—Y 绿色—y 圆粒—R 皱粒—r
①两对性状分别由 控制。
两对遗传因子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1﹕1﹕1
3.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方法①测交法:双杂合子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②自交法: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③花粉鉴定法:若双杂合子的花粉有 种,比例为 。(直接证据)④单倍体育种法:取双杂合子进行 培养后, 用 。处理能获得 种植株, 比例为 。
(一)假说——演绎法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 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 种,)假说——演绎法
规律梳理
Y_R_
Y_rr
yyR_
yyrr
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9 : 3 : 3 : 1
重组类型
亲本类型
表现型
同源
等位
非同源
非等位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减Ⅰ后期, 染色体上的 基因自由组合。 ——实质
非等位
非同源
配子类型及数目比 :AB﹕Ab﹕aB﹕ab = 。 ——直接证据
(一)假说——演绎法
规律梳理
基因型
双纯合:一纯一杂:双杂合:
YYRR、YYrr、yyRR、yyrr
(各占F2中的1/16)
YYRr、yyRr、 YyRR、 Yyrr
(各占F2中的1/8)
YyRr
(占F2中的1/4)
(一)假说——演绎法
规律梳理
Y_R_
Y_rr
yyR_
yyr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遗传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2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选择题1.(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D.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错误。
答案:D2.(2017·浙江温州联考)现用山核桃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为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选项正确的是( )A.B.F1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比例是9∶3∶3∶1C.F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不到四种基因型的植株D.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解析:正反交结果均有四种表现型,说明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正常情况下,双杂合子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应该是1∶1∶1∶1,而作为父本的F1测交结果为AaBb∶Aabb∶aaBb∶aabb=1∶2∶2∶2,说明父本F1产生的AB花粉有50%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则F1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比例不是9∶3∶3∶1,B错误、D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可知,F1仍能产生4种花粉,所以F1花粉离体培养,仍能得到四种基因型的植株,C错误。
答案:D3.(2017·山东枣庄八中检测)基因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A.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个体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 16B.后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C.若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
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D .基因型为DdTt 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dd 的类型,则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解析:已知基因D 、d 和T 、t 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DTT 和ddtt 杂交,F 1基因型是DdTt ,DdTt 自交所得F 2中具有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9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是DDTT ,其比例是116,所以F 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A 错误。
后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DdTt 和ddtt ,也可能为Ddtt 和ddTt ,B 错误。
若将基因型为DDtt 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 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果实的基因型是由母本决定的,所结果实的基因型是DDtt ,C 错误。
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DdTt 的个体可产生DT 、Dt 、dt 、dT 四种类型的配子,若配子中出现dd 类型,可能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含两个d 基因的染色体未分开造成的,这是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结果,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D 正确。
答案:D4.等位基因A 、a 和B 、b 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 1,再让F 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
如果让F 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 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 )A .13∶3B .9∶4∶3C .9∶7D .15∶1解析: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正常的自由组合定律分离比,F 1(AaBb)测交表现型应是四种且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而现在是1∶3,那么F 1自交后代原本的9∶3∶3∶1应是两种表现型,比例有可能是9∶7、13∶3或15∶1,故A 、C 、D 正确,而B 中的3种表现型是不可能的。
答案:B5.纯种大粒玉米和纯种小粒玉米的百粒重分别为28 g 和14 g ,控制粒重的基因有两对(A 、a 和B 、b)且独立遗传,显性基因增重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作用。
纯种大粒玉米和纯种小粒玉米杂交,F 1随机交配得F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纯种大粒玉米和纯种小粒玉米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 和aabbB .亲本所结玉米的百粒重约为21 gC .F 1所结玉米粒由大到小可分4个档次,数量呈正态分布D .F 1所结玉米的百粒重约为21 g 的玉米基因型有3种解析:“显性基因增重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作用”表明纯种大粒基因型为AABB ,小粒为aabb ,A 正确;每个显性基因的增重为(28-14)/4=3.5(g),亲本所结玉米为F 1(AaBb)重量为14+2×3.5=21(g),B 正确;F 1所结籽粒(F 2)重量有5种情况:4显、3显、2显、1显、0显,C 错误;21 g 的玉米有两个显性基因,其基因型有三种:AAbb 、aaBB 、AaBb ,D 正确。
答案:C6.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基因P/p和Q/q控制,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假设每一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的颜色为紫色,其他的基因组合则为白色。
依据下列杂交结果,P:紫花×白花→F1:3/8紫花、5/8白花,推测亲代的基因型应该是( ) A.PPQq×ppqq B.PPqq×PpqqC.PpQq×ppqq D.PpQq×Ppqq解析:每一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的颜色为紫色,即紫花的基因型是P_Q_,其余基因型都是白花。
根据杂交实验P:紫花×白花→F1:3/8紫花、5/8白花,因为紫花的比例是3/8,而3/8可以分解为3/4×1/2,也就是说两对等位基因中一对是杂合子测交,另一对是杂合子自交,因此双亲的基因型是PpQq×Ppqq或ppQq×PpQq,D正确。
答案:D7.某同学用豌豆进行测交实验,得到4种表现型的后代,数量分别是85、92、89、83,则这株豌豆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DdYYRR B.ddYyRrC.DdYyrr D.DDYyRr解析:该豌豆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说明该豌豆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B、C、D都可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A只可产生两种配子,A符合题意。
答案:A8.(2017·山东威海模拟)豌豆的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两亲本杂交产生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亲本的基因型是( )C.AABB×AaBB D.AABb×AaBB解析:把两对等位基因分开分析,子代中AA∶Aa∶aa=1∶2∶1,说明亲本相关的基因型为Aa×Aa;子代中BB∶Bb∶bb=1∶1∶0,说明亲本相关的基因型为BB×Bb,综合上述分析,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A正确。
答案:A9.已知玉米子粒的颜色分为有色和无色两种。
现将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 .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三种解析:由有色子粒×无色子粒→1有色子粒∶3无色子粒,可知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用A 、a 和B 、b 表示,则植株X 的基因型为AaBb ,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Aabb 、aaBb 、aabb 3种,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为AaBb 。
答案:C10.(2017·宁夏银川月考)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 、B 、C 分别对a 、b 、c 为显性。
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 1,F 1测交结果为aab 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
则F 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解析:F 1测交,即F 1×aabbcc,其中aabbcc 个体只能产生abc 一种配子,而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说明F 1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分别为abc 、ABC 、aBc 、AbC ,其中a 和c 、A 和C 总在一起,说明A 和a 、C 和c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 和C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 和c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B11.(2017·吉林长春模拟)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属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
现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授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A .24∶8∶3∶1B .9∶3∶3∶1C .15∶5∶3∶1D .25∶15∶15∶9解析:由题意可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对测交结果的两对性状分开讨论,子代中抗旱∶敏旱=2∶1,多颗粒∶少颗粒=1∶1,则亲本抗旱、多颗粒植株产生的配子中,A∶a=2∶1,B∶b=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授粉,则后代中敏旱植株(aa)占⎝ ⎛⎭⎪⎫132=19,抗旱植株占1-19=89;后代中少颗粒植株(bb)占⎝ ⎛⎭⎪⎫122=14,多颗粒植株占1-14=34;所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授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8∶1)×(3∶1)=24∶8∶3∶1,故选A 。
答案:A12.(2017·山西太原模拟)某种鼠的黄色与鼠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 、a 控制),正常尾与卷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T 、t 控制)。
黄色卷尾鼠彼此交配,得子代: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
由此所作出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上述遗传现象仍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基因T纯合致死C.彼此杂交的黄色卷尾鼠的基因型为AaTtD.子代鼠色正常尾和鼠色卷尾交配,后代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2∶1解析:单纯考虑尾这一相对性状,卷尾×卷尾,后代卷尾∶正常尾=3∶1,可见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亲本基因型为Tt;单纯考虑体色这一对相对性状,黄色×黄色,后代黄色∶鼠色=2∶1,可见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黄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且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亲本基因型为Aa,B错误。
彼此杂交的黄色卷尾鼠的基因型为AaTt,C正确。
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