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物质结构
合集下载
物质结构ppt

主量子数 n 电子层符号
1 2 3 4 5 6 7… K L M N O P Q…
(2)角量子数 l
角量子数 l 又叫副量子数,表示电子亚层。它确定
着轨道的能级和形状。 角量子数 l 的值为:0 —— n-1
如:主量子数 1
2
3
4
…
角量子数 0
1
2
3
…
轨道符号 s
p
d
f
…
轨道形状 球形 双球形 花瓣形
同样,l 的值越大,轨道距核越远,能量越高
(3)磁量子数 m
磁量子数 m 确定着轨道的数目和空间取向
m的取值为:
m=0,1,2….l=2l+1 一个m代表一个轨道
如:角量子数 0 1
23…
轨道符号 s p
df…
轨道数目 1 3
57
m 不影响轨道能级,l相同时,2l+1个m的能
级相同,称为简并轨道,或等价轨道。
重 9.1×10-28 g的电子,运动速度为 3×106m·s-1, 其 = 2.4×10-10m
可见,对于宏观物质,其波动性微乎甚微,可以忽略, 但对于微观微粒,其波动性相对较大,成为重要性能。
可见,对于较重的宏观物体,其物质波 极短,不能察觉,波动性可以忽略,但 对于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等 微观粒子,就必须考虑其波动性,就是 说,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1.1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1.1.1、 经典原子模型 1.1.2、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1.1.3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1.1.4 多电子原子中轨道的能级
1.1.1、 经典原子模型
1.J. Dalton原子模型——原子是 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实心微粒。
第二讲: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无机物(33张PPT)

3、这些元素在细胞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主要以化合物存在
APT(N、P)
氨基酸(N、少数含有S)
核苷酸(N、P)
葡萄糖(只有C、H、O)
叶绿素(N、Mg)
磷脂(N、P)
血红蛋白 N、Fe
糖类、脂肪
N、I
甲状腺激素
CHO
NP
磷脂、核酸、ATP
叶绿素 N、Mg
N S等 蛋白质
1、细胞中的化合物从何而来? 一部分从环境中吸收,一部分自身合成
d.细胞内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参与代谢
增强 细胞 代谢
e.运输营养物和代谢废物。 f.缓和温度变化
运输
细胞的物质基础——无机物——水:自由水|结合水
②结合水 细胞中一部分水(4.5%)与细胞内部 的其他物质(蛋白质、多糖)结合, 叫做结合水。
结合水的作用: 作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强细胞抗逆性(如:植物的抗旱、 抗寒等。)
5、水在细胞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自由水、结合水
细胞的物质基础——无机物——水:自由水|结合水
①自由水 绝大多数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a.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溶剂
b.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在水中进行。 代谢的介质
c.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 内环境成分 在以水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1、不同生物体内的含水量不同
2、同种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含水量不同
1、细胞中的水从何而来? 从外界吸收,细胞代谢生成(合成蛋白质、合成ATP、 合成多糖、合成核酸等)
2、水以什么方式进出细胞? 自由扩散
3、人体水的含量是不是固定不变,靠什么方式进行调节? 靠神经体液调节使其处于动态平衡中
4、当细胞中水的含量下降,意味着什么? 细胞衰老
APT(N、P)
氨基酸(N、少数含有S)
核苷酸(N、P)
葡萄糖(只有C、H、O)
叶绿素(N、Mg)
磷脂(N、P)
血红蛋白 N、Fe
糖类、脂肪
N、I
甲状腺激素
CHO
NP
磷脂、核酸、ATP
叶绿素 N、Mg
N S等 蛋白质
1、细胞中的化合物从何而来? 一部分从环境中吸收,一部分自身合成
d.细胞内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参与代谢
增强 细胞 代谢
e.运输营养物和代谢废物。 f.缓和温度变化
运输
细胞的物质基础——无机物——水:自由水|结合水
②结合水 细胞中一部分水(4.5%)与细胞内部 的其他物质(蛋白质、多糖)结合, 叫做结合水。
结合水的作用: 作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强细胞抗逆性(如:植物的抗旱、 抗寒等。)
5、水在细胞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自由水、结合水
细胞的物质基础——无机物——水:自由水|结合水
①自由水 绝大多数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a.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溶剂
b.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在水中进行。 代谢的介质
c.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 内环境成分 在以水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1、不同生物体内的含水量不同
2、同种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含水量不同
1、细胞中的水从何而来? 从外界吸收,细胞代谢生成(合成蛋白质、合成ATP、 合成多糖、合成核酸等)
2、水以什么方式进出细胞? 自由扩散
3、人体水的含量是不是固定不变,靠什么方式进行调节? 靠神经体液调节使其处于动态平衡中
4、当细胞中水的含量下降,意味着什么? 细胞衰老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讲义(06)-专题二第二讲 原子、分子结构与性质

例3.(2022·江苏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烯中的C—C—C夹角都为120°
B.SiH4、SiCl4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锗原子(32Ge)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4s24p2
D.IVA族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相同
解析:A项,金刚石中C原子为sp3杂化,键角为109°28',石墨中的C为sp2杂化,键角为120°,错误;B项,Si—H、Si—Cl中的共用电子对均偏离Si,化学键为极性键,SiH4、SiCl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正确;C项,Ge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错误;D项,金刚石和晶体硅为共价晶体,石墨为混合型晶体,锗、锡、铅等为金属晶体,错误。
(3)固体HF中存在氢键,则(HF)3的链状结构为 ,故答案为: 。
(4)CF2=CF2中C原子存在3对共用电子对,其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但其共聚物ETFE中C原子存在4对共用电子对,其C原子为sp3杂化;由于F元素的电负性较大,因此在与C原子的结合过程中形成的C-F键的键能大于聚乙烯中C-H的键能,键能的强弱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键能越大,化学性质越稳定,因此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高于聚乙烯,故答案为:sp2、sp3、C-F键的键能大于聚乙烯中C-H的键能,键能越大,化学性质越稳定。
答案:A
例2.(2022·全国甲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水立方”,在2022年冬奥会上华丽转身为“冰立方”,实现了奥运场馆的再利用,其美丽的透光气囊材料由乙烯(CH2=CH2)与四氟乙烯(CF2=CF2)的共聚物(ETFE)制成。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
【体系再构】
A.金刚石与石墨烯中的C—C—C夹角都为120°
B.SiH4、SiCl4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锗原子(32Ge)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4s24p2
D.IVA族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相同
解析:A项,金刚石中C原子为sp3杂化,键角为109°28',石墨中的C为sp2杂化,键角为120°,错误;B项,Si—H、Si—Cl中的共用电子对均偏离Si,化学键为极性键,SiH4、SiCl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正确;C项,Ge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错误;D项,金刚石和晶体硅为共价晶体,石墨为混合型晶体,锗、锡、铅等为金属晶体,错误。
(3)固体HF中存在氢键,则(HF)3的链状结构为 ,故答案为: 。
(4)CF2=CF2中C原子存在3对共用电子对,其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但其共聚物ETFE中C原子存在4对共用电子对,其C原子为sp3杂化;由于F元素的电负性较大,因此在与C原子的结合过程中形成的C-F键的键能大于聚乙烯中C-H的键能,键能的强弱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键能越大,化学性质越稳定,因此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高于聚乙烯,故答案为:sp2、sp3、C-F键的键能大于聚乙烯中C-H的键能,键能越大,化学性质越稳定。
答案:A
例2.(2022·全国甲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水立方”,在2022年冬奥会上华丽转身为“冰立方”,实现了奥运场馆的再利用,其美丽的透光气囊材料由乙烯(CH2=CH2)与四氟乙烯(CF2=CF2)的共聚物(ETFE)制成。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
【体系再构】
第二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要点精讲
1.五种符号 元素符号:如H、Ca 离子符号:如 五 种 符 号 化合价符号:如 核素符号:如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如Na+
2.四种式子
分子式(化学式):如H2O
四 种 式 子 电子式:如 结构式:如 结构简式:如CH2===CH2
D.高氯酸(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
解析: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C .
4.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酸性氧化物均可跟强碱起反应
B.酸性氧化物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气态 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D.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解析:由酸性氧化物概念: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A正确.酸性氧化物中的
3.化合物
4.酸
5.碱
6.盐
温馨提示:
(1)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它们既不和酸反应又不和 碱反应,此性质可作为无机框图推断题的突破点.
(2)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为过氧化物.
(3)在氯的含氧酸中,HClO的氧化性最强,HClO4的酸性最强. (4)酸酐不一定是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 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1)常见的物理变化 ①三态变化;②金属导电;③蒸馏、分馏;④挥发、 升华;⑤吸附、盐析;⑥溶解(汽油去油污)、潮解; ⑦盐的焰色反应. (2)常见的化学变化 ①风化、硫化、老化、裂化(裂解)、硝化、磺化、钝 化、(油脂、水泥)硬化、同素异形体间的相互转化; ②脱水、脱氧;③干馏、燃烧、火药和粉尘的爆炸; ④电解、电镀、原电池反应、电化学腐蚀.
《物质结构》课件

离子结构:由离子通过 离子键连接而成
共价结构:由共价键连 接而成
复合结构:由多种结构 组合而成
晶体结构:由晶体结构 组成,如金刚石、石墨 等
物质结构的性质
物理性质
密度: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硬度:物质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 导电性:物质导电的能力 热导率:物质传递热量的能力 磁性:物质对外磁场的反应 光学性质: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折射等特性
位之一
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基本单位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 物质结构: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基本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式 组合而成
物质结构的层次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荷
化学性质
酸碱性:物质在水中的酸 碱性质
氧化还原性:物质在化学 反应中的氧化还原能力
热稳定性:物质在高温下 的稳定性
溶解性:物质在水中的溶 解能力
反应活性:物质在化学反 应中的活性
毒性:物质对人体或环境 的毒性
光学性质
反射:物质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 折射:物质内部对光的折射能力 吸收: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
物质结构
汇报人:PPT
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 物质结构的层次 物质结构的分类 物质结构的性质 物质结构的测定方法 物质结构的实际应用
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
物质和结构的关系
物质结构是物质的基本属 性之一
物质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 质和功能
物质结构可以通过实验和 理论研究来揭示
物质结构与化学、物理、 生物等学科密切相关
散射:物质对光的散射能力
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的能 力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课件

注意
. 化学热力学能够预言某一化学反应能否 进行,进行到什么程度,但不能告诉我 们反应速率的大小
注意
• 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大不等于反应速率 大
CO(g)+ NO(g)→CO2(g)+1/2 N2(g) ΔrGmθ (298K) = - 334kJ.mol- 1 Kpθ=1.9×1060
注意
• 催化剂只能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自 发进行的反应
• 帮助未来公民树立正确的物质观,以利 于更好地理解生活、保证生存安全与提 高生活质量
Ⅱ.教材结构
• 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结构 • 结构决定性质的实例 • 结构决定性质规律的应用
Ⅲ.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 • 过程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技能
1.知道物质的物理性质(宏观性质)和化学性 质(反应活性)与影响性质的结构因素
•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C2H4+O2 →CO2+H2O C2H4+O2 →CH3CHO C2H4+O2 →CH2—CH2
O
酶催化的特点
a.高效性 b.专一性 c.反应条件温和 d.多样性
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 交叉分子束技术 . 飞秒化学
影响化学性质的结构因素
•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在原子、分子变革过 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3.分子结构
⑴三种典型的化学键 • 金属键、离子键和共价键—均属电磁相
互作用 • 三种化学键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 键型变异原理
第六周期从Cs到Hg熔点的变化
5d0-106s1-2 Cs 5d06s1 W 5d46s2 Hg 5d106s2
2.1 物质的性质
2.化学性质 • 化学性质是各种反应活性 • 化学性质的多样性 • 化学反应对反应条件极为敏感 • 从整体上认识化学反应的规律 • 化学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的结构有关
物质结构课件

二、发展简史
20’s 初
旧量子论 1926年薛定谔方程 年薛定谔方程
普朗克,爱因斯坦, 普朗克,爱因斯坦, 玻尔, 玻尔,#11. 幻灯片 10德布罗意, 德布罗意, 德布罗意 海森堡。 海森堡。
现代量子时代
H2 结构
量子化学
海特勒,伦敦, 海特勒,伦敦, Pauling,Mulliken, Slater, Hund, 休克尔,福井谦一, 休克尔,福井谦一, 霍夫曼等。 霍夫曼等。
当今结构化学主要研究新构型化合物 当今结构化学主要研究新构型化合物 的结构化学, 的结构化学,尤其是原子簇结构化学和金 属有机化合物。这一类研究涉及“ 属有机化合物。这一类研究涉及“化学模 拟生物固氮” 拟生物固氮”等在理论研究上极其重要的 课题, 课题,以及寻找新型高效的工业催化剂等 与工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应用研究课题。 与工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应用研究课题。 稀土元素的结构化学与中国丰富的稀 土元素资源的综合利用的关系非常密切。 土元素资源的综合利用的关系非常密切。 有关的研究对于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具有 重要的意义。 重要的意义。
研 究 内 容
结构
几何结构 几何结构 电子结构 电子结构
结构与性 质的关系
结构化学是一门直接应用多种近代实验手 段测定分子静态、动态结构和静态、动态性 结构和静态 段测定分子静态、动态结构和静态、动态性 的实验科学。 能的实验科学。它要从各种已知化学物质的 分子构型和运动特征中, 分子构型和运动特征中,归纳出物质结构的 规律性; 规律性;还要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原子会结 合成为分子,为什么原子按一定的量的关系 合成为分子,为什么原子按一定的量的关系 结合成为数目众多的、形形色色的分子, 结合成为数目众多的、形形色色的分子,以 及在分子中原子相互结合的各种作用力方式, 及在分子中原子相互结合的各种作用力方式, 和分子中原子相对位置的立体化学特征;结 和分子中原子相对位置的立体化学特征; 构化学还要说明某种元素的原子或某种基团 在不同的微观化学环境中的价态、电子组态、 在不同的微观化学环境中的价态、电子组态、 配位特点等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配位特点等结构特征。
《物质结构》PPT课件 (2)

氢原子1s电子云
S、p、d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剖面图)
s、p、d轨道的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四、四个量子数
电子的运动状态可用波函数或原子轨道来描述,对给 定的电子来说,它在一定的原子轨道上运动,这个原子轨 道离核有多远,能量有多大?形状怎样?它在空间的伸展 方向如何?以上三个问题即原子轨道的能量、形状、取向 可用三个参数来表示,这些参数都是量子化的,叫做量子 数。
➢ 周期数 = 能级组数 = 电子层数 = 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主 量子数
➢ 周期表中各周期总是从ns轨道开始,到np轨道结束,
最外层(n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ns2np6) ,次外层 [(n-1)层]最多不超过18个(n-1)s2(n-1)p6(n-1)d10 。
(2)族
➢ 共16个族:与周期表的列对应。 7个主族(A族),7个副 族(B 族) , 1个0族(稀有气体),1个 Ⅷ族(三个纵行)。 ➢ 主族元素: IA~VIIA,族数=价电子数,价电子构型为 ns1~2或ns2 np1~5。 ➢ 副族元素: IB,IIB族数=ns电子数;IIIB~VIIB族数=(n1)d+ns电子数(镧系,锕系除外),VIII族(n-1)d+ns电子数等 于8、9、10;价电子构型为(n-1)d1~10 ns0~2。 ➢ 0族元素:稀有气体族。最外层电子已填满,价电子构 型为ns2或ns2 np6。
决定原子轨道在 空间的取向。同 一亚层(l 相同) 的几条原子轨道 在空间有不同的 取向,共有2l +1 种取向,每种取 向相当于一个原 子轨道。
表示同一原子轨 道上的电子有两 种运动状态。在 轨道式中分别用 “↑”和“↓” 表示电子运动的 两种不同自旋状 态。
取值
n = 1, 2, 3, 4, 5,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电离能 例如:Li(g) e Li (g) I1 520 .2kJ mol 1
Li (g) e Li 2 (g) I 2 7298 .1kJ mol 1 E (g) E+ (g) +3e I1 2 Li (g) e Li (g) I 3 11815 kJ mol 1 由+1价气态正离子失去电子成为带+2价气 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用 I 2 表示。 E+ (g) E 2+ (g) + e I2
专题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四、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的周期性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1、原子半径 共价半径: 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 以两个电子用
共价单键相连时, 核间距的一半, 为共价半径. 如: H2 ,X2 等同核单键双原子分子, 均可测得其 共价半径.
专题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金属半径: 金属晶体中, 金属原子被看为刚性球体, 彼此相切, 其核间距的一 半, 为金属半径. 范德华半径: 单原子分子(He, Ne等), 原子间靠范德华 力, 即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未成键), 在低温高压下 形成晶体, 核间距的一半 为范德华半径。
基态气体原子失去电子成为带一个正电荷的气 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用 I 表示。E (g) →E+ (g) + e I 1
2 电离能
基态气体原子失去电子成为带一个正电荷的气 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用 I 1 表示。E (g) →E+ (g) + e I 1 由+1价气态正离子失去电子成为带+2价气态 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用 I 2表 示。E+ (g) → E 2+ (g) + e I 2
专题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三长三短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和八。
零族元素: 原子最外层电子已达稳定结构。 副族元素:全部由长周期元素组成的族。 副族序数=特征电子数(可能有部分次外层电子) 价电子:用来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外层电子以及次 外层或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
2、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的分区 分为s、p、d、ds、f五个区
训练题
208 写出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14 X 它在周期表中哪一周期?哪一族?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写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化学式。 如果存在第八周期的元素,此周期可能包括多少种元 素、理由何在? (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顺序是: ns→(n-3)g →(n-2)f →(n-1)d →np)
(5) 24.23%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二、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特征
(1)量子化特征 “量子化” 就是不连续的意思。 (2)量子化的例证:氢光谱 2、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a. 电子的质量很小
b.电子 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c.电子运动的空间范围 很小(10-10m) d.带有负电荷
训练题
分析:稀有气体定位法。第六周期稀有气体Rn为 86号元素,下一周期稀有气体(如有)应为 86+32=118号,所以114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 IVA族。 (1)核外电子排布式:[Rn]6d105f147s27p2 (2)第七周期、IVA族、金属 (3) RO2,R(OH)4 (4)此时,本周期元素填充8s5g6f7d8p共有 1+3+5+7+9=25个轨道,最多填充50个电子,所 以此周期可能包括50种元素。
答案:A、B、B
专题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五、元素周期表
专题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的一系列元素列为一
个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族: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或价电子数 (副族)的一系列元素称为一族. 主族元素: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ns+np) =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非金属元素:8-|负化合价|).
电子亲合能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Z* 增大,r 减小,最外层 电子数依次增多,趋向于结合电子形成 8 电子结 构,A 的负值增大。卤素的 A 呈现最大负值, ⅡA为正值,稀有气体的 A 为最大正值。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规律不很明显,大部分 的 A 负值变小。特例: A(N)为正值,是 p 区元 素中除稀有气体外唯一的正值。 A 的最大负值不 出现在 F 原子而是 Cl 原子。
答案:Cs、F、Cs、He、F、3d54s1
训练题
第一电离能正确的顺序是 ( ) A.Li<Be<B<C B.Li>Be>B>C C.Li>Be>B<C D.Li<Be>B<C 试指出SiH4与CH4的价态,并说明原因。 解:H的非金属性>Si,C的非金属性>H,所以在SiH4中 Si为 +4价,H为-1价;CH4中C为 -4价,H为+1价。
例1:将某文献资料上记载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如下:
35Cl 37Cl
34.969 36.966
75.77% 24.23% 35.453
35Cl 37Cl
35 37
75.77% 24.23% 35.458
平均
平均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34.696是表示_____;(2) 35.453是表________; (3) 35是表示_____;(4) 35.458是表示_________;
专题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同周期:从左→右,原子半径减小。 主要影响因素:Z — 增大,对电 子吸引力增大, r — 减小 。 同主族:从上→下,原子半径增大。
主要影响因素:e — 增多,电子 层数增加, r — 增大。 镧系收缩
专题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2、电离能
H(g) →H+(g)+e 电离能是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所需的 最低能量。(I1<I2<I3„),电离能可以用来衡量气态原子 失去电子(金属性)的难易。 同周期:从左至右, Z 增大,r减小, 核对电子的吸引增 强, 愈来愈不易失去电子, 所以 I 增大. 同主族:自上而下,I减小。 当最外层电子处于全充满、半充满时,较难失去电子,则 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都大。
第二讲
物质结构
专题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组成
质子 Z个 原子核 A 原子( Z Z) 中子 (A - Z)个 2、同位素 核外电子 Z个 要求弄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近似原子质量、
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的质量数等概念。
专题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同周期中,自左向右,电负性变大,元素
的非金属性增强。
同族中,自上而下,电负性变小,元素的 金属性增强。
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电负性增大
电 负 性 减 He 电 负 性 增Fra bibliotek小 Cs
电负性减小
大
训练题
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是____。 最不易吸引电子的元素是_____。 第I电离势最大的元素是_____,第I电子亲合势最 大的元素是_____。 第4周期的第六个元素电子构型是_____。
电离能
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ⅠA 到卤素,Z*增大,r 减小, I 增大。其中ⅠA 的 I1 最小,稀有气体的 I1 最大; 长周期中部(过渡元素),电子依次加到次外层, Z* 增加不多, r 减小缓慢, I 略有增加。 N、P、As、Sb、Be、Mg电离能较大 ——半满, 全满。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增加 不多,r 增大为主要因素,核对外层电子引力依次减 弱,电子易失去,I 依次变小。
如何写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 1 2 L s,p 3 M 4 N 5 O 6 P 7 Q
电子 K 层 电子 s 亚层
s,p,d s,p,d s,p ,f
如何写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例 :写出 Ni 的核外电子分布式。 解:步骤如下:
①写出原子轨道能级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 ②按上述核外电子分布的 3 原则在每个轨道上排布电子。 由于Ni原子序数为 28,共有 28 个电子直至排完为止, 即 1s22s22p63s23p64s23d8; ③将相同主量子数的各亚层按s,p,d等的顺序整理好即 得Ni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1s22s22p63s23p63d84s2 。
如何写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有时为了避免书写过长,以及由于化学反应 通常仅涉及外层价电子的改变,因此常将内层电 子分布式用相同电子数的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加方 括号(称为“原子实”)表示,而只写价电子轨 道式,甚至原子实部分也可以省去,只写外层电 子分布式。 如Ni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可以写成[Ar]3d84s2 或 3d84s2,Fe原子电子分布式写成[Ar]3d64s2或 3d64s2等。
2、元素的分区和电子结构的关系
分区 S区 P区 d区 dS区 外层结构特点
nS1-2 nS2nP1~6 (n-1)d1~9nS1~2 (Pd:4d105S1) (n-1)d10nS1~2
包括元素 ⅠA、ⅡA ⅢA~ⅧA ⅢB~ⅧB ⅠB 、ⅡB 镧系58~71 锕系90~103
f区: (n-2)f 1~14 (n-1)d0-2 nS2
例如:Li(g) e Li (g) Li (g) e Li (g)
2 3 2
I1 520 .2kJ mol
1 1
I 2 7298 .1kJ mol
Li (g) e Li (g) I 3 11815 kJ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