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组里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改正下列加点字的拼音或书写的错误。
溺.死(ruò)不辍.(zhuì)劳碌.(lǜ)细.农(diàn)私熟.(shú)任劳任愿.2.为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我母亲待人最(A、慈详B、仁慈C、仁义),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②在这(A、广漠B、茫茫C、广大)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A、约束B、管理C、管束)过我。
③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A、请B.找C.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B.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C.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D.母亲沉痛的滔滔不绝....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B.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C.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D.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小小的绣针,牵着长长的丝线,穿过重重的夜色,在时光深处,成为我心底最美的记忆。
②每一幅都流光溢彩、鲜活靓丽,让人不忍移开目光。
③记忆中,母亲也是拿惯针线的人,忙完一天后,母亲总爱拿出一副枕套,细细地绣起来。
④我依偎在母亲的身旁,银色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照着母亲飞针走线的手,渐渐地,一朵粉色的桃花就在母亲的针下绽放。
《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整合学习

《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整合学习
一、组内阅读《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
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和疑惑,要及时作记录。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概括每篇文章所列举的事例及所表现的人物思想品质,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人物描写的赏析。
二、熟读精思:比较《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的异同点。
【小支架】可以从题目、选材、人物形象、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多元比较,可以选一个角度精研,也可多角度涉及。
三、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哪些关于散文的知识?
四、完成习作。
写生活中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物片段,表现人物的性格,或者作者的情感。
(150字左右)
【小支架】
1.选取典型事例,详略得当
2.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给加点字注音。
不辍.( )慰.勉( )劳碌.( )勉强.( )周济.( )溺.死( )祖籍.( )竭.力( )佃.农( )妯.娌(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记录着激动人心的国家大事,也记录着波斓不惊的生活小事。
历史记住了诺贝尔奖的首次颁.发,记住了中国航母舰载机在浩瀚.大海上的首次成功着舰,也记住了那位平凡母亲的劳禄身影。
(1)请将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颁.发()浩瀚.()(3)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二、选择题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中不少食物都有预防大脑衰老,如核桃、葡萄、黑巧克力等等。
(在“衰老”的后面加上“的功效”)B.为了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使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
(删去“使”)C.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力量,对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十分重要。
(将“体验”和“感受”对调)D.“给爸爸放天假”亲子活动吸引了来自附近的1000多个家庭,近一千多名爸爸携孩子参加。
(删去“近”或者“多”)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周家为富不仁....,老父死后,几个儿子互相残害,争夺家产。
B.家庭条件不好,他为了供儿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C.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D.我爷一生勤劳,到了老年仍是不辍劳作....,七十多岁了还下地干活。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踱.步(duó)勉强.(qiáng)随声附和.(hé)B.迁徙.(xǐ)投奔.(bèn)宽厚仁慈.(cí)C.惩.罚(chéng)周济.(jǐ)任劳任怨.(yuè)D.溺.死(nì)衙.门(yǎ)不辍.劳作(chuò)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日,韩国物流巨头韩进集团总裁赵亮镐的夫人李明姬长期以来为富不仁....,仗势欺人的恶劣行径遭到了曝光。
《回忆我的母亲》练习与答案

课外拓展
①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 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 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 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 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 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 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 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 淡淡地一笑。
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 “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
②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 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 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 便是很决断地看见了
课前自学
1.
2.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 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 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 “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
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 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 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 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B
4.下面是一则未完成的祝福短信。请仿照下 面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
一颗细腻的心可以带来幸福,一颗真诚的心
可以赢得信任,一颗勇敢的心可以征服未
来,
,
。
示例:一颗开朗的心可以消除烦忧,一
课内精读
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 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 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 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
《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组里)

《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1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伟大的( )和( )家、 ( )家,( )和( )的卓越领导人。
2 •注音(6分)迁徙( )祖籍( )妯娌( )佃农()溺死()衙门()私塾()⑷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 A 、惨痛 B 、哀痛 C 、沉痛4 •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4分) 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⑵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5 •用你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作者的母亲有哪些高尚的品质。
( 4 分)6 .摘出课文中作者概述母亲对自己影响的句子。
( 4分)7、 找错别字(1 )我家是佃农,祖藉广东韶关。
( )(2 )记得那时我从私熟回家,常见母亲在蹧上汗流满面地烧饭。
( )8、 把下列词填入空缺中,依次是 (3分)⑴其实,在她那江南女子的秀气中,却蕴含着几分 。
⑵不知是喘息了一会儿,还是来了一股 ,招娣练球练得完全忘我了。
⑶小李也冒火了, 一上来,就不顾一切了。
(备选词语:愣劲 野劲 邪劲)9、 把下列成语按修辞方法归类:(4分)⑴门庭若市 ⑵今是昨非 ⑶少见多怪 ⑷一日千里 ⑸鬼斧神工 ⑹手足之情 ⑺地老 天荒⑻投笔从戎 比喻: 夸张:对比: 借代: 阅读训练(一)①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 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 很多事情是值得 我永远回忆的。
② 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③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 只留下了八个,以后 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母亲把八个孩子 3 •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聊叙 ( ) ⑵任劳任怨 ( ⑶虽然自己不富裕,还 A 、救济 B 、接济 A 、姑且 B 、聊天 C 、依赖)A 、相信 B 、承受、担当 ______ 还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回忆我的母亲》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达标优化训练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不辍(chuò)勉强(qiáng)B.外甥(shēng)祖籍(jì)C.规律(lù)溺死(nì)D.劳碌(lù)慰勉(wèi)提示:A项中“强”应读“qiǎng”;B项中“籍”应读“jí”;C项中“律”应读“lǜ”。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溺死迁涉托辞瞩目B.荣辱私塾碾转聊叙C.劳碌衙门逊色通辑D.慰勉妯娌竭力发髻提示:A项中“迁涉”应为“迁徙”;B项中“碾转”应为“辗转”;C项中“通辑”应为“通缉”。
答案:D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母亲这样整日地()着。
(A.劳累 B.劳碌)(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一家人生活。
(A.支持 B.支撑)(3)母亲()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A.管束 B.管教)(4)母亲()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A.沉重时代 B.沉痛时期)提示:既要求我们辨析近义词的区别,又要求我们对课文非常熟悉。
答案:(1)B (2)A (3)A (4)B(4)勤劳俭朴宽厚仁慈任劳任怨坚忍不拔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那种___________的习惯,母亲那种___________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义是___________。
(4)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提示:要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作答,答题时能够根据题干内容,在课文中准确找到提示语。
答案:(1(2)勤劳俭朴(3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回忆我的母亲练习含答案

6 回忆我的母亲01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C)A.佃.农(diàn)祖籍.(jí)妯娌..(zhóu li)B.勉强.(qiǎng) 迁徙.(xǐ) 慰勉..(wèi miǎn)C.溺.死(lì) 衙.门(yá) 私塾.(shú)D.调.料(tiáo) 血溅.(jiàn) 瞒.着(mán)(解析:C项“溺”应读“n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宽厚管束聊叙B.高梁简朴红薯C.悲衰仁慈遭遇D.毫绅同盟亲戚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A.这头老黄牛任劳任怨....,在田间辛勤地工作着。
B.我梦见了去世的爷爷和奶奶,这两个给过我无可奈何....的疼爱的人。
C.他是个很有钱的人,但也是个为富不仁....的人。
D.她的父母节衣缩食....,终于凑足了钱供她上大学。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A.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B.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C.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D.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作不曾看见这一群人。
(解析:A项中“六、七次”表示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5.(河北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他一回到老家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乡亲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B.通过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使人重拾古典文学之美,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C.《极地》之所以火爆的原因,在于这部纪录片美到极致的风景和独特的风俗人情。
D.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解析:A项搭配不当,可将“和”改为“并且看见”;B项缺主语,删掉“通过”;C项句式杂糅,删掉“的原因”或“之所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测试含答案

回忆我的母亲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耕.种(gēng)勉强.(qiáng) 祖籍.(jí) 任.劳任怨(rèn)B. 衙.门(yá) 挑粪.(fèn) 差.役(chāi)无可奈.何(nài)C. 管束.(shù) 和蔼.(ǎi)辍.学(zhuì) 节衣缩.食(suō)D. 豌.豆(wān)聊.叙(liáo) 蛮横.(héng) 为.富不仁(wéi)2.以下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和睦周济毫绅外甥B. 强建私塾榨油聊叙C. 劳碌马鞍耕种蔚勉D. 高粱妯娌竭力富裕3.以下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 面对朋友的误会,他百口莫辩....,只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B. 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最讨厌的就是有人在这里成群结队....影响团结!C. 他尽管坐拥金山,却为富不仁....。
D. 张凡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大家喜爱的生活委员。
4.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 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B. 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平安,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5.给以下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岳母刺字,孟母三迁,______________;乌鸦反哺,羔羊跪乳,______________;游子远行,万水千山,______________。
伟大的母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鼓励一生,相伴终生。
①恩情似海,永铭心间②母爱如山,亘古不变③慈母心牵,春晖延绵A. ②①③B. ①②③C. ②③①D. ③①②6.下面情境中,小航表达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小航和小朋约好周末一起去遵义市博物馆参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1.本文选自(),作者(),字()伟大的()和()家、()家,()和()的卓越领导人。
2.注音(6分)迁徙.()祖籍.()妯娌()佃.农()溺.死()衙.门()私塾.()..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⑴聊叙()A、姑且B、聊天C、依赖⑵任劳任怨()A、相信B、承受、担当C、任命⑶虽然自己不富裕,还还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A、救济B、接济C、周济⑷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是无法补救的。
()A、惨痛B、哀痛C、沉痛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4分)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⑵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5.用你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作者的母亲有哪些高尚的品质。
(4分)6.摘出课文中作者概述母亲对自己影响的句子。
(4分)7、找错别字(1)我家是佃农,祖藉广东韶关。
()(2)记得那时我从私熟回家,常见母亲在蹧上汗流满面地烧饭。
()8、把下列词填入空缺中,依次是(3分)⑴其实,在她那江南女子的秀气中,却蕴含着几分。
⑵不知是喘息了一会儿,还是来了一股,招娣练球练得完全忘我了。
⑶小李也冒火了,一上来,就不顾一切了。
(备选词语:愣劲野劲邪劲)9、把下列成语按修辞方法归类:(4分)⑴门庭若市⑵今是昨非⑶少见多怪⑷一日千里⑸鬼斧神工⑹手足之情⑺地老天荒⑻投笔从戎比喻:夸张:对比:借代:阅读训练(一)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③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④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⑤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A 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B 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⑥⑴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⑵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⑶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⑷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⑸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⑹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⑦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2、找出选文第四段的中心句。
3、第五段A、B两处应当填入的正确选项是()A不情愿地悄悄B自然地飞快C自然地悄悄D高兴地慢慢4、选文第五段从内容看,着墨最多的人是“我”,这是否与写母亲的勤劳相悖?这段文章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5、选文第六段顺序乱了,你能把他整理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吗?请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的顺序()6、第七段“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中的“一点”在文中具体指什么?7、试结合全文概括介绍朱德的母亲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阅读训练(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中已经饱尝艰辛,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旅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有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有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____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以上三段话出自________同志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___________。
(2分)2.选文前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母亲从三个方面给了作者深远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是:(6分)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上面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区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记叙、议论 B.记叙、抒情 C.议论、抒情 D.抒情、描写4、对文中划线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一员。
B.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虽然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却和他们共同创造饿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C.母亲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而她就是其中的一员。
D.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5、对选文第3段中“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一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它从上句对母亲的高度评价过渡到下句对母亲的报答.B.用设问形式表示强调:我要报答母亲.C.它与下句构成一个设问句,表达了“我”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
D.它用问句引起作者感情的升华:从报答母亲到尽忠于党和人民.6、选文中第③段加点词语分别指什么?(4分)①“希望”:______________ ____。
②“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选文第3段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找出例句并分析表达作用。
(4分)①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画线句中“创造了”和“创造着”可否颠倒?为什么?(4分)答案:阅读一1、交代写作缘由,总领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开篇点题,自然引出下文。
2、母亲是个好劳动。
3、C4、不相悖。
这段文章是从侧面对母亲进行刻画的,用我的表现衬托出母亲的勤劳和他的勤劳对“我”的影响。
5、③⑥①④②⑤6、吸烟、喝酒7、勤劳、俭朴、能干、宽厚仁慈、坚强、有远见、同情革命、支持革命阅读二1、朱德散文2、第一方面: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第二方面: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第三方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C 4、C5、B6、①中国共产党②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____中国共产党7、①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②两个“能做到的”表达了作者实现尽忠于党和人民。
让劳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这一愿望的坚定信念。
8、不能。
因为“创造了”表示已经创造,是总结过去;“创造着”指正在创造,是强调今天。
二者如颠倒,则既不符合逻辑,又失去了强调者的作用。